资源描述
桑 蚕循环经济产业 园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 文档 -可编辑 编制机构 :XX 农业研究院 二 O 一七年八月 1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 3 1.1 项目背景 . 3 1.2. 项目建设 的必要性 . 6 第二章 建设条件 . 10 2.1 项目区概况 . 10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 . 13 3.1 项目建设内容 . 13 3.2 产业开发 循环利用 . 14 第四章 建设方案 . 15 4.1 桑园基地建设 . 15 4.2 蚕桑文化及乡村旅游建设 . 15 4.3 产品方案 . 19 第五章 市场分析 . 27 5.1 桑叶及桑果高附加值保健品市场分析 . 27 5.2 桑枝食用菌市场分析 . 30 5.3 以蚕沙及菌糠为基质的有机肥市场分析 . 32 5.4 营销方案 . 34 5.5 市场风险分析 . 35 5.6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 36 第六章 项目投资估算 . 37 6.1 投资估算依据 . 37 6.2 投资估算 . 37 第七章 效益分析 . 41 7.1 经济效益 . 41 2 7.2 社会效益 . 42 7.3 生态效益 . 44 第八章 项目风险分析 . 46 8.1 风险因素 . 46 8.2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 48 第九章 分析结论与建议 . 50 9.1 分析结论 . 50 9.2 建议 . 50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1.1 项目背景 1.1 .1 项目名称 蚕桑循环经济 产业园 项目 1.1.2 项目建设单位 X 县国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1.3 项目负责人 杨振坤 1.1.4 项目建设地点 X 省陇南市 X 县 1.1.5 项目建设期 3 年 1.1.6 项目设计与技术依托 XX 县蚕桑技术服务中心 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 中 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方圆国珍专项基金 1.1.7 项目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和“精准扶贫”战略为 X 县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曾经为世界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交流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201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为 X 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X 县是 X 蚕桑发源地之一,也在“一带一路” 4 的交汇点上,是在 X 段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仍然以栽桑养蚕为主要农业生产的县份,桑田面积和养蚕数量均占全省总量的 90%以上,是西 北蚕桑重点县,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基地县,蚕桑产业也是 X 县主要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X 县还计划把蚕桑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中去,利用文化、区位、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占领一席之地。 X 县到是国列贫困县之一,贫困人口达 4.81 万人,占全县人口 24.3%。目前,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为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蚕桑产业项目可作为贫困群众实现完全脱贫的首选项目。 1.1.8 温润的气候条件为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XX 县位于 X 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海拔最底 560 米,最高 2410 米,降雨量 900 1100 毫米, 年平均气温 11 , 无霜期长 达 210 240 天 , 是中国北方栽桑养蚕的适宜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产蚕茧质量优良,蚕茧茧形大、茧层厚、出丝率高,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是国内缫丝行业的抢手货,市场前景好; X 县属高海拔的栽桑区之一,当地桑树生长的桑葚、桑叶因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所含花青素、多糖等有益于人体的各种元素较之低海拔地区的产品含量要高得多,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1.1.9 悠久的养蚕历史及丰富的蚕桑文化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 从蚕桑文 化发展历史来看,曾有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的传说,其妻嫘母便是栽桑养蚕的始祖,伏羲腰间所系的树叶便是桑叶, X 县大堡镇宋坝村现存的一棵古桑树树龄以达到 1300 年以上。桑树全身是宝,素有“植物之王”的美誉。桑树的叶、皮、枝、果,以及蚕、蚕蛹、蚕沙都具有很 5 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合理的食用和使用与之相关的产品,可以达到促进人体免疫力、调整人体机能、防治高血糖、降低血脂、壮阳补肾、黑发补气等功效,是物质文明发展起来之后人们必备的健 X 长寿瑰宝,以养生、药疗价值开发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X 县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 有丝、绸、绢、纱等丝织品。 1958 年 12 月 31 日, X 县原云台人民公社因植桑养蚕成绩优异,荣获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的奖状; 2008 年“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来陇南视察地震灾情,途经长坝镇段庄村视察当地的蚕桑,并亲手摘桑叶喂蚕,鼓励群众搞勉励好生产自救。 在 X 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X 县 2012 年荣获“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目的地”称号; 2013 年荣获“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名县”称号; 2016年 5 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 X 县召开; 2016 年 12 月,中央七台“ 乡村大世界”栏目组在 X 县摄制节目并在中央七台播出。 这些都为宣传推介X 县,发展 X 县美丽乡村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年来, X 县蚕桑业陈旧的简单的栽桑养蚕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在此大背景下, X 县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确立了 依托“一带一路”,挖掘蚕桑文化,综合开发利用的发展思路,重点是结合扶贫产业开发,针对乡村旅游业的逐步升级,在县内打造国内蚕桑文化基础最为浑厚的“蚕桑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循环园区”,立足现有资源,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对桑蚕、桑枝、桑叶、桑果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达到桑田增效 、农民增收的目的。 2017 年, X 县蚕桑中心陇南师专农林学院达成了科研合作协议,积极 6 依托该校专业技术力量,开展桑叶等各类保健品的研发。果桑汁厂建设也已经在筹划建设之中。双方合作申报成立了“ X 省蚕桑综合开发工程实验室”。目前,相关工作已有序展开,为 实现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 是项目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中指出,农业循环经济应向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等工农业复合集成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方向发展,将种植业、食品工业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生物能产业、高效生物有机肥产业、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产业和技术进行高效集成,与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技术相结合,用高效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肥和化学农药,降低污染,全面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共赢。在此发展模式的指导下,陇南市拟重点发展立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一批以经济作物为主的高附加值绿色农业 产业园 。同时陇南发挥原有的商品粮基地优势,做好粮食种植,同时发展创收型经济果林,利用有机肥料还田,补充土壤肥力。 该扶贫项目将蚕桑产业相关的物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 , 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开发利用 , 以达到物尽其用和资源效益最优化的目的。必将为项目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也为当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因此,该项目是推动项目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 1.2.2 是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和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需要 7 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传统的蚕丝业向现代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最根本的措施是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通过 增加蚕桑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农民科学地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指导农民或农业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选择发展项目。有利于带动和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另外,以循环经济模式为指导的蚕桑产业发展,有助于实施针对农村企业和农民的“精准扶贫”。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强化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 1.2.3 是深入挖掘蚕桑产业潜力的必然要求 地处古丝绸之路辐射地带的 X 县,养蚕历史可追溯到汉唐时期。近年来受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影响,蚕桑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逐渐萎缩。但 X 县始终坚持“南茶北桑、 整县核桃”发展战略,在稳定桑园面积的同时,通过科技手段和增加附加值等措施,不断提高蚕茧产量和效益,使蚕桑产业得以延续,养蚕数量和蚕茧产量占到了全省 90%的份额,成为 X 省列重点蚕桑基地县。随着 X 县蚕桑业的发展,每年桑蚕生产将产生大量的桑枝、蚕沙等副产物。通过采用循环经济模式,使产品和废弃物形成生态循环 产业园 。将优良的蚕桑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升级。做大做强、做优蚕桑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2.4 是辐射带动全市蚕桑产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通过项 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也有助于项目区农民的脱贫致富,还可以通过引领作用起到示范作用,对项目区及其周边区域产生较强的“辐射”效应。通过改善传统的蚕桑发展模式,以循环 8 经济模式为指导, X 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为陇南市乃至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更有利于项目区及其周边的脱贫致富,增加精准扶贫的深度和广度。 1.2.5 是推动项目区蚕桑文化及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蚕桑养殖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蚕桑文化逐渐形成并传播至今。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 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在蚕桑养殖区逐渐建立起原始性、独特性蚕桑生态旅游。挖掘原始而古典的蚕桑文化,将传统蚕桑文化与现代蚕桑文化相结合,融合并创新蚕桑文化,逐渐丰富蚕桑文化内容,探索展示蚕桑文化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渐建立起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蚕桑生态旅游项目,从而吸引了中外广大旅游的驻足。因此,通过转变蚕桑产业的发展模式,可有效促进蚕桑生态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化发展。进一步增加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扩大脱贫面积,极大丰富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9 10 第二章 建设条件 2.1 项目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 状况 X 县位于 X 省东南部,地理位置在北纬 32 53 33 39,东经 10518 105 58之间。东临陕西省 略阳县 ,南接陕西省 宁强县 ,西与 武都区 毗连,北隔 西汉水 与 成县 相望。 X 县面积 2958.46 平方公里,总人口 20.32万人,辖 14 镇、 7 乡, 350 个行政村。 X 县全境处于西秦岭南侧 陇南 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 2483 米,大龙王山为境内最高峰;最低海拔 560 米。 X 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1 度,无霜期 210-240 天,日照时数 1433.7小时,年降水量 900-1100 毫米。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016 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16.98 亿元,同比增长 11.7%;完成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 4.38 亿元,同比增长 2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9.35亿元,同比增长 19.75%;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 2.6376 亿元,同比增长12.81%;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3145 亿元,同比增长 18.1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72 亿元,同比增长 14.6%。目前为止 X 县仍然是国列贫困县,全县有贫困人口 1.25 万户, 4.81 万人,贫困面占全县人口的24.3%。 2.1.3 项目实施基础 X 县蚕桑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 2017 年,蚕桑产业 11 发展已纳入 X 省农耕食文化发展项目和 X 县蚕桑生 态示范园建设项目; X 县蚕桑技术服务中心获批成立了“ X 省蚕桑综合开发工程实验室”;X 国珍农业有限公司的项目技术依托 X 县蚕桑是 X 县蚕桑技术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健全,基层有 6 个区域技术指导站, 12 个乡镇有专干,专业技术人员 54 人,其中高级农艺师 3 人,农艺师 17 人;合作院校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是以培养涉农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学院。现有教职工 47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20 人,讲师 9 人;教师学历均为本科以上,其中博士(含在读博士) 7 人,硕士(含在读硕士) 21 人;从市内科研生产单位特聘教授 13 人;学院设有化学教育、生 物教育、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检验与检测等教研室;校内实验实训室总面积 5264平方米,建有 1814.4 平方米的智能温室一座,校外建有 X 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等实训基地 5 个。 12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 3.1 项目建设内容 X 县在实施退耕还林之后仍有耕地面积 46 万亩,受劳务输转影响,有50%的耕地在闲置,可实施蚕桑产业循环经济扶贫开发项目,该项目 产业园 长,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多,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 1.抗病性桑树新品种的栽植 建设果用桑园基地 20000 亩,栽植果用品种桑苗 800 万株;建设叶用桑 园基地 20000 亩,栽植叶用品种桑苗 2000 万株。 2.高标准智能养蚕系统建设及示范 3.桑叶及桑果高附加值保健品的开发研究 开发利用剩余桑叶,生产桑叶茶、桑叶粉、桑叶多糖类产品。建成年生产桑叶茶 1000 万斤,年生产桑叶粉 1000 万斤,年生产桑叶多糖产品 0.5万斤的加工厂 1 座。开发利用桑果以及当地野生猕猴桃、山楂果等。 建成年生产能力 2-3 万吨的酵素加工厂 。 4. 桑枝在食用菌产品开发中的综合利用 利用桑枝条等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以桑枝条为主要原料生产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建成年生产 600 万袋的菌包厂 1 座 。 14 5以蚕沙及菌糠为基质的有机肥开发及综合利用 开发利用菌糠、蚕沙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建成年生产 5000 吨有机肥加工厂 1 座。 6. 以蚕桑产业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建成西北地区唯一的,以蚕桑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一处。 3.2 产业开发 循环利用 该项目建设期为 5 年,包括栽植叶用桑及养蚕、栽植果桑、桑枝食用菌生产、桑果及山果加工酵素 、 桑叶茶、桑叶粉、桑叶菜加工、生物有机加工等几个方面。示意图如下: 图 1.循环利用示意图 第四章 建设方案 4.1 桑园基地建设 为了项目 顺利设施必须建立一定规模的蚕桑基地,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 40000 亩桑园基地。其中,选择国内优质叶用新品种桑苗、果用新品种桑苗,栽植叶用桑园基地 20000 亩,果用桑园基地 20000 亩,最终使X 县桑园达到 10 万亩,年养蚕 3 万张。 4.2 蚕桑文化及乡村旅游建设 X 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美丽乡村,被誉之为“不要门票的旅游大景区”,“美丽乡村游”成了 X 县旅游的代名词。美丽乡村游可以与蚕桑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蚕桑文化旅游开发可借鉴国内其他地方的经验,采取观、听、体验、品尝、购买等形式。在蚕业较集中的 X 县重点乡镇建立桑树品种 齐全的生态蚕桑基地,还可建立融蚕桑生产历史与蚕桑文化于一体的博物馆。通过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介绍蚕桑的历史,栽桑养蚕的过程和本地特有的蚕桑风俗习惯以及缫丝、织绸生产技术的发展,并陈列有栽桑养蚕织绸的工具。深挖本地蚕桑文化的基础,开展蚕桑文化讲座和祭蚕神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蚕桑文化底蕴。“客串”农民 、“蚕家乐”因地制宜地推出带有浓厚农家气息的活动, 以桑蚕养生为主题,可根据保健养生古法,开发出桑叶茶、桑叶菜、桑叶多糖产品、桑叶粉、 桑果酵素 、蚕沙枕、蚕丝被、蚕蛾酒等系列蚕桑保健食品,游客可来此品尝蚕桑宴 ,开发以蚕、丝为主题的旅游纪念产品、保健食品,吸引游客购买。 X 县的蚕桑文化旅游开发不仅能延伸整个蚕桑 产业园 ,增强产业后劲,而且会对 X 县的旅游文化业注入新的活力,使 X 县的农业生态旅游更具特 16 色。因此,逐步建立健全有蚕桑文化特色的衣、食、住、游、购、娱等多 17 种旅游服务和配套设施,形成完善、协调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为当地的 18 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 19 4.3 产品方案 4.3.1 桑叶及桑果高附加值保健品的开发方案 ( 1)桑果产品开发方案 桑椹味道鲜美、酸甜可口,不仅作为中药在中医临床和医药工业上应用,而且在食 品工业中也越来越广泛的被开发利用。桑 椹属浆果,果肉多汁,滋味甘美,色泽鲜艳,被誉为“果中珍品”、“中华果王”。 由于 X县有独特的温和的气候,盛产水果,尤以猕猴桃和山楂产量丰富,但是其附加值和开发利用率不高,急需通过深加工方式提高其附加值。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健 X 养生,随着养生理念逐步提升,酵素也渐渐被视为健X 养生最为环保的方式。目前,酵素产品在我国沿海地区、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人们健 X 养生和致力于环保的首选产品。因此,利用桑果、猕猴桃、山楂果等水果开发酵素产品,既可以 充分利用资 源,为其发展提供有效且经济的途径,还可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 酵素 人体的各种机能都需要酵素的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就是酵素的工作过程,体内酵素不足,健 X 状况就会大打折扣。科学研究显示,人体内的酵素含量从出生到 7 岁时最多, 7 岁到 25 岁时维持正常, 25 岁以后开始递减,年纪越大递减的速度越快。而烹饪食品、精加工食物、食用酒精、药物记忆垃圾食品等都会过多的消耗体内的酵素,人类已经进入了酵素缺乏时代,国外最新的科学研究定论:酵素不足是人体健 X 的第一大杀手, 50 年来,因酵素不足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艾滋病、癌症、心脏病、糖 20 尿病和意外事故死亡人数的总和。这是由于随着新陈代谢逐步减慢,酵素不充足会转化为慢性病,如老年人中常见的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血液循环等疾病。酵素养生法和酵素治疗法也因此应运而生。目前对引用酵素产品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酵素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 1、为人体细胞提供营养,使人体机能得到修复,从而达到平衡。酵素食品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被视为健 X 养生食品中机能性的最高层次效应,酵素中的多种营养群能够完整的为人体细胞提供营养,满足细胞基本能量、强化 细胞,维持细胞修复后的机能,重新平衡人体失调现象,从而达成人体自我调节、延缓老化、不受疾病侵袭等,使人体的新陈代新能正常持续进行,进而维持健 X 体质。 2、净化血液,排除体内毒素。酵素的分解能力能够把血液中的重金属与毒素分解及分离,使体内血液呈弱碱性,快速清除体内废物,保持肠内细菌平衡。 3、活化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力。酵素的数量,活性与人体免疫成正比。人体免疫细胞中含有多种酵素,酵素能使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加强。 4、缓解疲劳物质的积蓄,提高人体抗疲劳性。 5、强化人体自然治愈能力。 6、改善脑部机能,预防老年 痴呆症。 7、酵素的医学治疗作用。著名医学博士马克斯 沃夫在他的医学临床上,还将酵素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利用酵素将营养素转换成能量,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的原理,用于治疗疾病和疗伤。目前,很多研 21 究者已经发现,通过把酵素分配到全身来保健身体健 X,可以预防和解决早衰、关节炎、循环系统疾病、疱疹、外伤、多样硬化症、皮肤病、妇科疾病、乳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症状。 酵素的环保作用主要有: 1、环保酵素释放的臭氧能增加空气中的氧分子和水分子,让空气更加清新。 2、酵素的分解作用可以分解、清除蔬菜、水果内 的残留农药。减少清洁剂的化学产品成分,分解污垢,如清洗餐具、衣物、地板、厕所灯都可以使用。 3、养植农作物的肥料。环保酵素能产生多种活性糖、有机酸、维生素和酶,喷洒在植物叶面会被直接吸收,参与农作物的代谢,使得植株强壮,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抵抗力,防病虫害。 22 酵素产品适合的人群: 桑果水果酵素加工流程: 其次是桑叶茶、食用菌、造纸、养蚕、家畜饲料等。 项目建设本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计划建设蚕桑业综合开发基地 ,实施标准化生产 ,并引进全套桑椹果冷藏、保鲜加工生产线,开发桑果水果酵素建设原料、产品储存仓库及 办公生活附属设施,通过公司 +农户 +基地模式建设优质果桑生产基地。 ( 2)桑叶茶产品开发方案 23 将桑叶加工成不同种类桑叶茶不但使桑叶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就其保健功能和医疗功能来讲,还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尤其对中老年人及不宜饮茶的人提供了一种新型饮品,使其在饮茶过程中得到一定的保健效果,常饮此茶有利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桑叶茶适宜糖耐量异常人群、轻型糖尿病人群、 2 型糖尿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 1 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并发症、心脑血管病人群的辅助治疗,更具正常人群的养生保健 功能。 此外,仿照传统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茶叶的加工工艺,针对不同的销售需求和销路,以桑叶为原料,研制开发不同品质和种类的桑叶茶,完善桑叶茶的种类和加工工艺。从而,使蚕桑产业与市场接轨、与现代科技接轨。此外,桑茶还可再行加工,粉碎处理后,制成片茶、颗粒茶、粉干茶、袋泡茶等系列产品,以供消费者直接饮用,不断和现代科技、消费者需求接轨。 桑叶茶加工流程: 鲜叶(分级)杀青揉捻干燥筛分质检、包装、入库 4.3.2 桑枝食用菌产品开发方案 以桑枝为基料,可以栽培多种食用菌,如香菇、木耳、杏鲍菇 、平菇、桑黄,等。其中,由于由其栽培所得的桑黄菌不仅具有治疗作用,而且还是开发保健食品的一种重要原料来源。桑黄菌丝体和多糖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保健品、医药,也可以直接开发保健食品。采用现代液体发酵技 24 术,可低成本、高效生产桑黄菌粉,可开发出至少三个产品形式,即桑黄口服液、桑黄菌粉胶囊、桑黄酒及桑黄茶等所种形式产品,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仅能不断满足市场需要,获取无限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提升了桑黄潜在的利用价值。因此用桑黄直接开发各种保健品是桑黄的一种发展趋势且市场开发前景广阔。此外,其他食用菌产品也可以开发成相应的 产品形式,如菇盐、菇面、饼干等。 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流程如图 4-1 所示: 桑枝粉碎预处理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采收。 图 4-1 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图 4.3.3 以蚕沙及菌糠为基质的有机肥开发方案 本项目预将蚕沙和桑枝食用菌菌糠开发为有机肥并应用到生产实践 25 中。蚕沙作为肥料,现阶段用蚕沙作为肥料是比较广泛的,蚕沙中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及矿物质,是营养成分比较完全的有机肥。蚕沙经过腐熟发酵,作用于农田,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可作基肥亦可作追肥。施用于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利 用桑枝生产食用菌所产生的菌渣可制造有机肥,将其作为肥源回归桑园,此外,由于种植桑树多利用田埂,密度低,通风透光好,几乎不施化肥和农药,因此用桑枝生产的食用菌品质优良,市场潜力较大。本项目预初步建立 “桑枝 -食用菌 -有机肥”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以桑枝生产食用菌,收获食用菌后将产生的菌渣生产有机肥,并作为肥源回归桑园再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整个过程不仅可以拓宽库区新兴蚕桑产业的产品结构,提高产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而且达到物尽其用、无废弃物产生的效果,使库区在种植桑树恢复植被和发展蚕桑产业的过程中避免了环境污染,有效 地保护了库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可成为X 县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模式之一。 26 图 4-2 为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 4-2 有机肥工艺流程图 27 第五章 市场分析 5.1 桑叶及桑果高附加值保健品市场分析 5.1.1 桑果产品现状分析 桑果的药用历史悠久。现代医药研究表明,桑椹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防止人体动脉硬化,促进新陈代谢作用,有诸多营养和保健功能,长期食用可以延年益寿。 目前,市面上桑果销售形式以鲜果销售为主,深加工产品如果汁、果酒、果脯,等较少,产品深加工技术 开发和生产仍然有很大的市场和广泛的前景。此外,果桑繁殖容易,管理简单,技术成熟,易于推广。果桑病虫害极少,几乎不用药,适宜生产绿色食品,有市场潜力。果桑适生范围广,观光园的面积可大可小,距市可近可远,既能保持水土,又可调节气候,美化绿化山川大地,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果品结构,丰富当地的水果市场,让人人都能享受人间圣果。目前桑椹市场远远没有普及,很多地方是吃不上桑椹的,因此,发展果桑业是一项富民工程。 5.1.2 桑果产品前景分析 桑椹是桑树的果实,自古以来就作为水果和中药材被应用,已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 品”的名单。中医认为,桑椹具有生津止渴、补肝益肾、滋阴补血、明目安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椹有增强免疫、促进造血、防止动脉硬化、促进新陈代谢和延年益寿等作用。桑椹属浆果,果肉多汁,滋味甘美,色泽鲜艳,被誉为“果中珍品”、“中华果王”,是开发果汁、果酱、果酒等产品极好的资源 28 桑果是果叶兼用的桑树优良品种,其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桑果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用途广泛,发展前景好。桑果除鲜食外,还可制成多种产品,实现加工增值。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结合其营养和功能特 点结合现代食品、药品、工业品等的生产方式及产品形式可以开发出多种产品。果桑也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优选树种之一,具有极强的保持水土和抗风沙能力;也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可除烟尘,吸收二氧化硫,净化空气。“果桑产业产加销综合技术开发”已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果桑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面临的市场巨大,前景广阔。果桑及相关的产品丰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制药、印染、造纸、饲料、蚕业等。大力发展果桑业,是建设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有力举措,有利于广大农民加快脱贫致富奔小 X 步伐。果桑栽培形式灵活多样,露天、大棚、盆栽均 可,在城市郊区等处建立自由采摘园,效益更为可观,比较优势显著。因其具有独特的经济、社会、生态、环保、医药等多重效益,深受青睐,被誉为“东方神树”、“中华圣桑”,因此桑果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5.1.3 桑叶茶现状分析 桑叶自古就认为具有清热、凉血、明目的作用。桑叶内含有一种叫做1-脱氧野尻霉素 (DNJ)的生物碱,含有丰富的氨基丁酸和植物淳,其含量是绿茶的 3-4 倍。具有减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本草图经中就记有 桑叶可常眼,或以代茶饮、令人聪明。 现代医学认为桑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和血糖作用,对高血压、 高血脂和糖尿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无毒副作用。经过多年来的试生产和调查,桑叶茶受到了大家尤其是老年朋友、糖尿糖患者的欢迎。将桑叶加工成不同种类的桑叶茶不但使桑叶得 29 到充分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就其保健功能和医疗功能来讲,还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桑叶茶适宜糖耐量异常人群、轻型糖尿病人群、 2 型糖尿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 1 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并发症、心脑血管病人群的辅助治疗,更具正常人群的养生保健功能。 在我国民间,以桑叶代茶饮用的历史已有 1000 余年。在日本和韩国桑叶茶、桑叶食品甚 是流行,此类消费人群大多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和便秘的患者。目前,桑叶茶在日本市场上已有了一定的推广,据说已有数十种桑叶类保健食品,年产值高达几十亿日元。日本市场上有桑叶茶、桑叶薏米茶、桑叶柿叶茶、桑叶口服液、桑叶寿司、桑叶饼干、桑叶糕饼等各种营养保健食品。在美国市场上则有桑叶茶、桑椹口服液和其他各种含桑叶提取物的保健产品。据报道,日本年需求饲料级桑叶20 万吨左右,药用 /保健食品用途桑叶 5 万吨,但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故所需桑叶多从我国或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进口,年桑叶进口数量十分惊人。 5.1.4 桑叶茶前景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各种各样的 富贵病 也是越来越普遍了,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随着国际市场桑叶茶之类保健食品的热销,我国桑叶保健食品产业也开始启动。我国桑叶类保健产品开发速度开始加快,市场上已有桑叶茶、桑叶咀嚼片、桑叶干粉、桑叶营养素等多种保健产品。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虽然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