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0b63-$5Qm PAJ.mm& Qpv( y-)mm& &5Bst.)LRc,0pGtU C 2 / 23 联合编写单位及作者 编写单位及主要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丁海煜,邓伟,王锐,张龙,程锦霞,邢源 日,董文佳 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齐琳,陈冰,严进,王铖,孙杰,郭卫江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王麟琨,赵艳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辛波、于峰、官磊、姜小滨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柯昌伟,费泽柏,李长啸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义升,李修圣,王晨屹,范恭达 顾问单位(排名不分先后):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诺 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 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 公司、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 23 前 言 2020年作为5G SA商用元年,也是5G技术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 形成实质性成果的重要一年。5G作为新基建之首,将有效推动行业数 字化转型,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5G的第二版国际标准(Rel-16)已于2020年6月冻结,增强了 对高可靠、低时延的URLLC业务场景的支持。URLLC的应用场景要求 达到十毫秒以下的端到端时延,可靠性也将要求达到六个九等。面向 工业、医疗、无人驾驶等有高可靠低时延传输需求的行业,URLLC具 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及应用价值。R16标准完成后,5G已经从人与人的 连接,扩大到了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万物互联成为可能。 运营商将根据行业需求,推动产业进行URLLC产品的研发,促进URLLC 应用落地。 本白皮书从低时延高可靠的两大类行业需求出发,首先介绍面向 URLLC场景的不同行业需求,无线网络可以提供的分级能力体系;其 次,介绍实现网络分级能力的无线使能技术;最后,介绍中国移动对 于无线使能技术路标的一些思考。中国移动向产业表明对URLLC的发 展规划与技术判断,旨在呼吁产业界共同努力,加快完善大上行、极 致时延、超级可靠的技术体系,推动端到端产业成熟,助力我国5G的 全面引领。 本白皮书的版权归中国移动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 得复制或拷贝本建议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4 / 23 目录 1 行业需求 . 5 1.1 小包控制类URLLC需求 . 5 1.1.1 智能制造行业 . 5 1.1.2 智能电网行业 . 7 1.2 大上行视频类URLLC需求 . 8 1.2.1 智慧港口行业 . 8 1.2.2 智慧医疗行业 . 9 2 面向URLLC场景的无线网络能力体系 . 11 2.1 分级上行能力 . 11 2.2 分级时延能力 . 11 2.3 分级可靠性能力 . 11 3 面向URLLC场景的无线使能技术体系 . 13 3.1 大上行使能技术 . 13 3.1.1 3U1D1S帧结构 . 13 3.1.2 上行载波聚合 . 13 3.1.3 SUL . 14 3.2 极致时延使能技术 . 14 3.2.1 空口时延降低方案 . 14 3.2.2 传输时延降低方案: . 16 3.3 超级可靠使能技术 . 16 3.3.1 控制信道增强 . 16 3.3.2 低码率传输 . 17 3.3.3 重复传输(Repetition) . 18 3.3.4 PDCP复制(Duplication) . 19 4 面向URLLC场景的无线技术路标 . 20 4.1 大上行技术路标 . 20 4.2 极致时延技术路标 . 20 4.3 超高可靠技术路标 . 21 5 总结和展望. 22 参考文献 . 23 5 / 23 1 行业需求 行业中的URLLC需求,主要分为两个大类:小包控制类的URLLC业务,以及 大上行视频类的URLLC业务。 小包控制类的URLLC业务,典型场景有智能制造业中的机器间协同自动控制 /机器人外挂I/O无线化、智能电网中的差动保护等。该类业务的主要特点为数 据包较小,带宽要求较低,但对时延、可靠性要求较高。 大上行视频类的URLLC业务,典型场景有智慧港口中的龙门吊/桥吊远程控 制、智慧医疗中的远程手术等。该类业务的主要特点为上行数据包较大,带宽要 求高,同时下行控制信令对时延、可靠性要求较高。 1.1 小包控制类URLLC需求 1.1.1 智能制造行业 表1-1 智能制造行业对5G 网络性能的需求(低时延高可靠类) 应用 需求 时延 可靠性 带宽 机器间协同自动控制 10ms 99.999% 10Mbps 机器人外挂I/O无线化 4ms 99.99999.9999% 1Mbps 运动控制(数控机床) 0.5ms 99.9999% 1Mbps 5G时代的智能工厂将大幅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提高生产 过程可控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工业领域来说,高可靠低时 延的通信系统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工业领域的设备投入巨大,无论是机床、生产 线,还是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导致的停工,往往会影响整条生产线,甚 至整个产品交付周期。 典型应用1:机器间协同自动控制 5G的引入,可在自动化机械设备相应部件上加装5G通信模块,部件包括I/O 模块、传送带、阀门、机器人等,实现无线接入。终端设备实时回传采集数据或 6 / 23 图像,控制端依据收到的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并反馈给终端设备,典型的闭环 控制过程周期低至ms级别,同时对可靠性也有极高的要求。 时延10ms,可靠性99.999%:为保障设备精准控制,对时延要求较高,对包 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如控制信息发生传输错误,将会导致生产停机。 上行带宽10Mbps:设备通过5G网络向控制端发送采集数据或图像,控制端 依据收到的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作出决策,并反馈给受控设备相应的动作指 令。 典型应用2:机器人外挂I/O无线化 在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重型离散制造业中,汽车焊装产线是机器人参与最多, 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产线。机器人机械臂的末端具备工业以太数据接口,可扩 展连接各种外挂I/O(如抓手、焊枪等)以完成不同的任务。一方面,机器人机 械臂的末端工业以太数据通信接口在多任务切换场景中由于需要与不同外挂 I/O间频繁插拔切换易造成通信接口磨损导致通信失败;另一方面,机器人在重 复性大角度旋转作业场景中对工业以太数据线频繁进行拉伸、旋转加速线缆老化 导致潜在断线风险。经汽车行业专家估计,更换一条标准波纹软管平均需要5个 小时,汽车制造商需要付出300万美元的成本1。因此,机器人PLC与其外挂I/O 的传统工业以太数据线使用5G无线化替代有着清晰的客户价值,会为客户节省 由于工业以太线损维护的巨额成本。 时延4ms,可靠性99.99999.9999%:为保障机器人PLC与外挂I/O的控制 命令,对时延要求较高,对包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如控制信息发生传输错误,将 会导致机器人停机。 带宽100 20 2 机床 20 50 0.5 包装设备 50 40 1 1.1.2 智能电网行业 表1-3 智能电网行业对5G 网络性能的需求(低时延高可靠类) 应用 需求 时延 可靠性 带宽 差动保护 15ms 99.999% 2Mbps 随着5G技术的成熟应用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能源行业将能够构建起数百 亿电力设备和终端互联互通、数据毫秒级实时传输的能源物联网,对分布式电网 发展将起到极大推动。 典型应用:差动保护 当前的配网保护多采用简单的过流、过压逻辑,不依赖通信,但不能实现分 段隔离,停电影响范围扩大,故障后供电恢复时间长。无线通信具有快速部署、 成本低、易升级和扩容等特点,5G通信技术为配网差动保护提供了一种更优的 解决方案。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能够快速实现故障判断和准确定位,并隔离故 障区段或故障设备,可以有效缩短故障持续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时延15ms(D2D单向时延),可靠性99.999%:电流差动保护系统具有非常严 格的同步和时延需求。 带宽2Mbps:控制类数据多为指令性数据,对带宽要求较低。 8 / 23 1.2 大上行视频类URLLC需求 1.2.1 智慧港口行业 表1-4 智慧港口行业对5G 网络性能的需求(大上行+低时延高可靠类) 应用 需求 时延 可靠性 带宽 龙门吊远程操作 场景(视频部 分) 48ms 99.9% 30-200Mbps 桥吊远程操作场 景(视频部分) 48ms 99.9% 30-200Mbps 典型应用1:龙门吊远程控制 集装箱码头中,轨道吊、轮胎吊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龙门吊。轨道吊在堆 场内轨道上移动;轮胎吊装有轮胎,机动灵活能够转场作业。目前存量码头多使 用轮胎吊,新建码头多使用轨道吊,轮胎吊在存量码头中占比高。龙门吊高度约 30米,司机室在龙门吊顶部。 目前港口对龙门吊远程控制改造需求迫切。传统龙门吊司机是特殊工种,在 30米高的司机室操作,作业条件艰苦,现场操作容易疲劳有安全隐患。港口为保 证24小时作业,每台龙门吊配备三名司机轮换,一个码头通常需要上百名龙门 吊司机,对司机人力需求高。远程控制改造后,龙门吊上安装摄像头和PLC,司 机改在中控室观看多路实时视频进行操作,完成龙门吊所有动作如吊车吊具精准 移动、抓举集装箱等。龙门吊实现远程控制,可大幅度降低人力成本,1名远程 控制人员可操控36台龙门吊,同时可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对司机的要求,提升 作业安全性。 单台龙门吊远程控制一般需要回传516路监控视频,1080P分辨率下对带 宽需求约30Mbps,同时中控室与龙门吊的PLC通信对网络时延要求在48毫秒以 内。当前试点的龙门吊远程操控通信方式以光纤、Wi-Fi为主,基建成本高。同 时光纤转场需插拔且易损耗,Wi-Fi带宽和性能受限。 9 / 23 5G的大带宽低时延可实现龙门吊远程控制场景中监控视频回传,PLC可靠通 信,大幅度降低龙门吊远程控制改造成本和改造门槛。 典型应用2:桥吊远程控制 装卸作业区中主要业务单元是桥吊,桥吊高度60-70米,电气房高度50米, 需要无线网络实现作业区域网络覆盖。桥吊的通信需求分为远程控制和监控两类, 远程控制场景下单个桥吊同时回传摄像头数量及以此产生的上行带宽需求是龙 门吊的数倍。同时桥吊的部署相对密集,通常1公里长的港口海岸线会部署812 台桥吊。此外,桥吊由于垂直、水平移动速度都高于轮胎吊,远程控制对时延要 求也更高。 集装箱码头通常采用顺岸式,泊位除足够的水深和岸线长度外,还设系缆桩 和碰垫。无线网络设备除了要满足桥吊、TOS终端的生产和监控需求外,有些情 况下可能还需要对停泊船只进行网络覆盖。 1.2.2 智慧医疗行业 表1-5 智慧医疗行业对5G 网络性能的需求(大上行+低时延高可靠类) 应用 需求 时延 可靠性 上行带宽 远程超声 20ms 99.99% 1020Mbps 远程手术 5ms 99.999% 20Mbps 传统的医疗行业通常采用有线连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建设和维护成本高、 移动性差。5G网络具备十倍于4G的超高带宽和毫秒级的传输时延,使图像、音 频的传输再也不用担心卡顿的问题,可有效满足医疗救治过程中对安全可靠性和 快速实行的要求。 典型应用1:远程超声 超声检查需要医生手工操作完成,非常依赖医生的检查经验,基层医院难以 独立完成复杂的超声检查工作。远程超声由远端专家操控机械臂对基层医院的患 者开展超声检查,能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时延20ms,可靠性99.99%:医生根据患者端的视频和反馈信息,操纵机械 臂实时展开远程超声检查,时延会严重影响诊断结果,对网络侧时延和可靠性较 10 / 23 要求较高。 上行带宽1020Mbps:远程超声需要实时回传患者端、探头等影像,因此需 要大带宽以流畅传输视频流。 典型应用2:远程手术 远程机器人手术是依托机器人、定位和传感技术,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 手术操作,延迟或错误的操作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时延5ms,可靠性99.999%:未来远程手术为机-机交互,远程专家根据患者 端的视频和反馈信息,直接操纵机械臂进行手术,需要尽可能地保证两端同时操 作,延迟或错误的操作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 极高。 上行带宽20Mbps:远程手术需要实时回传患者端、探头等影像,因此需要大 带宽以流畅传输视频流。 11 / 23 2 面向URLLC场景的无线网络能力体系 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业务对网络能力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速率、 时延、可靠性三个维度。因此,通过提供分级上行、分级时延、分级可靠性等方 面的网络能力,满足行业对“大上行、极致时延、超高可靠”的需求。 2.1 分级上行能力 为满足行业对上行速率20200Mbps的要求,网络可通过引入3U1D帧结构、 上行CA、SUL等一系列的增强技术,同时根据业务需求,分场景分频段灵活组合 使用,向行业提供分级的大上行能力,举例来说,网络上行能力可以分为下述四 档: 表2-1 上行网络能力分档示意 第一档 第二档 第三档 第四档 300M bps 300500Mbps 500700Mbps 700M bps 2.2 分级时延能力 5G网络端到端时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空口时延,一部分是传输时 延,可分别引入增强技术来提升。 为满足行业对时延30ms5ms的要求,5G网络可将灵活帧结构等多种空口 时延降低方案和基站分流等传输时延降低方案结合使用,可提供分级的时延能力, 满足工业控制等行业应用的极低时延要求。结合网络能力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可将网络往返时延分为以下四档: 表2-2 时延能力分档示意 第一档 第二档 第三档 第四档 25ms 1525ms 515ms 5ms 2.3 分级可靠性能力 为满足行业对可靠性99.9%99.9999%的要求,5G网络可通过结合使用重复 传输、PDCP复制等冗余传输技术和小负荷DCI格式、低CQI/MCS表格等降低编 12 / 23 码效率技术,向行业客户提供分级的可靠性能力。结合网络能力和多样化的业务 需求,可将网络可靠性分为以下四档: 表2-3 可靠性能力分档示意 第一档 第二档 第三档 第四档 90% 90%99% 99%99.999% 99.9999%及以上 13 / 23 3 面向URLLC场景的无线使能技术体系 3.1 大上行使能技术 为满足行业客户对上行峰值速率、上行容量、上行边缘速率的高要求,5G行 业网可引入3U1D帧结构、上行载波聚合、补充上行(SUL,Supplementary Uplink) 技术等三种增强技术。 3.1.1 3U1D1S帧结构 5G网络采用灵活帧结构设计,行业网可按需采用上行时隙配比多的帧结构。 以中国移动为例,行业网如采用3U1D1S帧结构,上行资源较公网典型配置增加 3倍,可显著提升网络的上行速率和上行容量,现网实测单载波上行峰值可达 747Mbps。 图3-1 2.5ms 3U1D1S帧结构 3.1.2 上行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是4/5G增强技术之一,通过将多个 载波聚合起来同时传输,大幅提升上下行性能。CA包括频带内和频带间,R16协 议进一步增强,支持非同步的载波间聚合和终端1T到2T间的天线轮发。以中国 移动为例,2.6GHz频段共有160MHz带宽,两载波聚合上行理论峰值速率可达 400Mbps,2.6G+4.9G跨频段载波聚合上行理论峰值速率可达500Mbps,通过更多 频段的载波聚合还可进一步提升性能。 图3-2 频段内CA方案示意图 2.6GHz(60M) 2.6GHz(100M) 14 / 23 3.1.3 SUL 5G网络基础覆盖采用中高频段,可能出现上行覆盖和速率受限的问题,通 过SUL技术可以实现上下行频率解耦,充分利用存量低频率频谱资源,有效提升 上行边缘速率,通过引入新的全上行频段,还可大幅提升上行峰值和小区容量。 图3-3 SUL方案示意图 3.2 极致时延使能技术 3.2.1 空口时延降低方案 针对URLLC场景,协议引入了mini-slot、免调度、增强的设备能力、URLLC 业务抢占等一系列增强技术。此外还可针对业务需求,进行帧结构、SR周期等算 法参数和功能开关的联动配置,通过多种技术的灵活组合,形成分级的空口时延 能力。 Mini-slot 将调度最小颗粒度从slot级(14个符号)缩短至符号级(2.4.7等),缩 短调度/反馈时延; 图3-4 mini-slot方案示意图 免调度 当用户有上行数据包到达时,不经过SR-UL grant的过程,直接在基站预先 分配好的资源上进行传输。需要RRC信令或者RRC+DCI参与,类似于SPS。 Slot Mini-slot 14 symbols 2 symbols 4 symbols 7 symbols 15 / 23 图3-5 免调度方案示意图 增强的设备能力 NR中定义了增强的终端能力(capability2)。能力2的终端支持更短 的PDSCH处理时延与PUSCH准备时延(以30k子载波为例,PDSCH解码时延从10 符号降为4.5符号;PUSCH编码时延从12符号降到5.5符号),进一步缩短用 户面时延。 URLLC抢占 URLLC的业务来包后需要根据对应的时延要求马上进行调度,且调度的单位 为Minislot。如果此时URLLC需要的频域资源和已经传输的另一个UE的eMBB 业务资源冲突,为了保证URLLC的高可靠需要占用这些资源。占用的资源会通过 位图的方式指示给eMBB终端,用于eMBB UE的正常的译码和HARQ流程处理。 图3-6 URLLC抢占示意图 1D1S帧结构 为降低因TDD上下行切换周期较长带来的时延,4.9GHz可支持1ms帧结构 (1D1S,其中S符号级GGUUUUUUUUUUUU); 图3-7 1D1S帧结构示意图 16 / 23 3.2.2 传输时延降低方案: 通过引入边缘计算,可以实现数据的本地疏导和处理,有效降低传输时延。 5G内生支持边缘计算,核心网数据面网关(UPF)可灵活下沉部署。作为UPF下 沉方案的有益补充,基站分流方案通过在基站中集成分流模块,多种方式识别本 地流量并直接转发,分流策略可通过无线网管配置。无需核心网和传输网改造, 仅需基站开启功能即可快速实现本地业务分流,实现授权行业终端低时延访问本 地服务器,成本低、易部署,尤其适用于N4接口不解耦、UPF下沉困难或成本极 敏感等场景。经在工厂实测,基站分流方案可基本消除回传链路时延,端到端时 延降低至20ms内。 图3-8 传输时延降低方案 3.3 超级可靠使能技术 为了提高可靠性,5G空口进行了一系列增强设计,以冗余资源换取高可靠 性。物理层通过引入控制信道增强、低CQI/MCS表格、重复传输等技术提高了调 制解调的容错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PDCP层通过引入PDCP复制等技术提高数 据的冗余,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3.1 控制信道增强 为了提高控制信道的可靠性,PDCCH可采用更大的聚合等级,如支持聚合等 级16、PUCCH可支持长格式,如支持format 1等,通过用更多的资源传输控制 信息,降低其码率,从而提高可靠性。 17 / 23 3.3.2 低码率传输 为了实现URLLC高可靠性,数据信道适合使用更低阶的MCS进行传输,因此 定义针对URLLC的低码率MCS/CQI表。 图3-9 低码率MCS表 18 / 23 图3-10 低码率CQI表 3.3.3 重复传输(Repetition) NR定义了多时隙PDSCH传输,根据RRC信令配置,一个TB可以在连续的多 个时隙上使用相同的时域资源分配方案进行重复传输; PUSCH支持重复传输,RRC信令可以配置传输的TB重复次数K和重复的RV。 NR支持无需等待A/N,UE直接重复传输K次1,2,4,8,可以使用RV版本0,2,3,1 0,3,0,3 0,0,0,0。 NR PUCCH格式1/3/4支持在N个时隙上重复传输UCI,N可以从1、2、4、 8中配置,每个时隙内的PUCCH的起始符号位置和时域。 CQI index modulation code rate x 1024 efficiency 0 out of range 1 QPSK 30 0.0586 2 QPSK 50 0.0977 3 QPSK 78 0.1523 4 QPSK 120 0.2344 5 QPSK 193 0.3770 6 QPSK 308 0.6016 7 QPSK 449 0.8770 8 QPSK 602 1.1758 9 16QAM 378 1.4766 10 16QAM 490 1.9141 11 16QAM 616 2.4063 12 64QAM 466 2.7305 13 64QAM 567 3.3223 14 64QAM 666 3.9023 15 64QAM 772 4.5234 19 / 23 图3-11 重复传输示意图 3.3.4 PDCP复制(Duplication) 在CA或DC模式下,NR支持通过PDCP duplication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可 靠性增强;通过建立2条冗余传输路径,该两条路径分别与不同的小区组或者子 载波绑定的方式实现; 图3-12 PDCP duplication示意图 Oct 1D 7 D 8 D 6 D 5 D 4 D 3 D 2 D 1 20 / 23 4 面向URLLC场景的无线技术路标 为满足行业对于URLLC场景的迫切需求,产业各方应积极行动,加快大上行、 极致时延、超低可靠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力争早日商用。 4.1 大上行技术路标 为满足行业对大上行的需求,网络将分阶段引入3U1D、载波聚合、SUL等上 行增强技术,技术路标如下图: 图4-1 大上行技术路标 4.2 极致时延技术路标 为满足行业对极致时延的需求,网络将分阶段引入mini-slot/增强的设备 能力/智简分流、免调度/DS帧结构/URLLC抢占等低时延增强技术,技术路标如 下图: 图4-2 极致时延技术路标 21 / 23 4.3 超高可靠技术路标 为满足行业对超级可靠的需求,网络将分阶段引入控制信道增强/低码率 MCS/重复传输、PDCP复制等高可靠增强技术,技术路标如下图: 图4-3 超级可靠技术路标 22 / 23 5 总结和展望 本白皮书从URLLC的行业需求、面向URLLC场景的无线网络能力体系、面向 URLLC场景的无线使能技术体系、面向URLLC场景的无线技术路标等方面阐述了 中国移动对URLLC技术的发展规划与技术判断,旨在呼吁产业界共同努力,促进 URLLC的技术成熟与落地,并促进5G全面赋能各行业,推动行业向数字化、自 动化、智能化转型。 当前,面向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产业上下游需要提前在技术及规划上做好 准备。针对行业应用对上行容量及上行覆盖的不同需求,可以通过5G专属帧结 构、SUL上行增强和上行载波聚合等关键技术,辅助多类型的组网方式共同提升 上行能力;针对行业应用对传输时延提出的不同需求,可以在空口时延及传输时 延两方面使用Mini-slot、URLLC抢占、智简基站分流等时延降低技术,分级分 档满足行业对于时延的要求;针对部分特殊行业,如医疗、工业等对5G网络提 出的超级可靠的业务需求,可通过低码率传输、重复传输、PDCP复制等技术的引 入,提升网络可靠性,分级分档满足行业对可靠性的要求。通过各种标准技术与 实现手段的灵活组合,5G网络可以充分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推动数字化经济 的快速发展。 面向未来,URLLC乃至5G网络的发展需要参与行业数字化的各方共同努力, 明确行业对高可靠低时延业务的需求,完善使能技术体系,不断提升5G网络的 大上行、极致时延、超高可靠能力。期待未来,中国移动与产业界共同携手,推 动行业应用的快速落地,助力我国5G行业网、5G垂直行业取得更大的成功。 23 / 23 参考文献 1 GTI,GTI URLLC Evaluation White Paper (phase1), 2019. 2 GTI,GTI URLLC Evaluation White Paper (phase2), 2020. 3 ACIA,Network Operation and Spectrum Models, 2020. 4 IMT-2020,运营商5G行业虚拟专网无线能力体系白皮书, 2020. 5 中国移动研究院,华为,5G大上行能力在行业数字化中的价值白皮书, 2020. 6 仪综所,中国移动,华为,5G工业应用白皮书, 20 20. 7 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5G行业无线专网研究报告, 2019. 8 王东,张龙,基于运营商专网的5G智慧港口解决方案, 2019. 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端到端切片SLA行业需求研究,2020. 10 投资家研究院,新基建视角下的5G发展及场景落地,2020. 11 中国移动,5G应用场景白皮书,2019. 12 华为,5G智慧港口白皮书,20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