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G终端产业白皮书( 2020年 )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 通信产业报 全媒体 2020年 11月 前言 2020年 , 我国 5G“ 新基建 ”大规模部署, 国民经济千行百 业 全面 开启基于 5G的数字化转型 。 作为连接 5G网络基础设 施底座和相关应用的桥梁, 5G 终端在 5G 产业链中发挥关键平 台和控制中心的作用,将借助 5G eMBB、 uRLLC、 mMTC三大 应用场景全面覆盖 To B端和 To C端,催生出新型产业形态与商 业模式 。 为 加速 我国 5G终端产业化、促进 5G应用快速落地,赛迪 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和通信产 业报编写了 5G 终端产业白皮书 ( 2020年 )。本白皮书共分为四大篇章,首先从 5G技术标准进 展、新基建推进实施、政策顶层设计及预估新基建带动投资情况 四大方面,综述了 2020 年 作为终端产业发展底座的 5G 新基建 发展情况 ;其次,梳理了 5G终端产业发展创新进展,分析了重 点芯片及关键元器件 、关键配套器件、整机设计 以 及 应用等产业 链环节 发展状况 ,并对一年来 5G 终端产业热 点进行 深入 解析。 最后,在此基础上展望 了 5G终端产业 未来 发展 趋势 ,以期为我 国 5G终端产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支撑材料。 本报告内容由温晓君、张甜甜、 宋籽锌、李旭东 参与撰稿。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 2020年 11月 3 目 录 第一章 5G新基建 2020发展综述篇 . 5 (一) 5G技术标准方面 . 5 (二) 5G新基建推进实施情况 . 7 (三) 5G新基建政策顶层设计情况 . 8 (四) 5G新基建带动投资发展情况 . 10 第二章 5G终端产业创新进展篇 . 14 (一) 5G终端产业发展新特点 . 14 (二)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进展 . 18 第三章 2020年热点事件解析篇 . 39 (一)国家力推以 5G 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39 (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 5G加快发展的通 知政策文件发布 . 39 (三)珠峰峰顶首次实现 5G覆盖 . 40 (四)美国出台限制华为政策升级 . 41 ( 五 ) 国内首次进行 “5G+8K”传输和制作 . 42 (六)我国 5G毫米波芯片研发成功 . 43 (七) 5G Rel-16国际标准冻结 . 43 4 (八)苹果推出首款 5G手机 iPhone 12 . 44 第四章 我国 5G终端产业发展展望篇 . 46 (一) 5G技术标准演进引领终端迭代创新 . 46 (二) 5G网络基础设施底座建设持续推进 . 46 (三) 5G芯片需求旺盛带动技术加速突破 . 47 (四)全场景生态构建刺激 5G终端市场爆发 . 48 (五)重点行业领域 5G推广应用将持续展开 . 48 附表一:手机产业链英雄榜 TOP 50( 2020) . 50 附表二:国家 5G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梳理 . 52 附表三:重点省市 5G终端产业相关政策梳理 . 54 5 第一章 5G新基建 2020发展 综述 篇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移动通信 技术十年一周期,历经了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1G)到第四 代移动通信技术( 4G)迭代演进发展历程,目前正处于第五 代移动通信( 5G)阔步前进,构建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 海量机器连接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时期。 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新基建 ”) 的龙头 、 产业发 展的助推器,将 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 施, 开启万物互联的信息通信发展新时代。 下面将从 5G 技 术标准、新基建推进实施、政策顶层设计 以及预计带动投资 情况展开分析。 (一) 5G技术标准方面 5G新基建作为 支撑整个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 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 其 标准和专利技术 将 对信息通 信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对全球经济乃至世界格局产 生重要影响。为抢占未来市场,当前全球各大国正积极展开 5G科技博弈,投入大量资源开发 5G技术,旨在控制 5G的 模式 、架构和议程,进而增大 5G产业链发展话语权。 5G技术标准加速确立。 根据 ITU标准化工作阶段划分, 6 2018年主要面向 eMBB应用场景的 5G Rel-15 NSA和 SA组 网标准冻结。受全国新冠疫情影响, Rel-16标准推迟至 2020 年 7月冻结,重点面向工业 IoT和 URLLC等领域,预计 Rel- 17标准将于 2021年 7月冻结,潜在方向包括 eMTC增强、 IIoT和 URLLC增强、毫米波通信等。 1-1 5G 2020 5 17 2020 8 标准专利方面, 据德国 IPlytics平台数据,截至 2020年 5 月 中旬,全球 5G 标准必要专利族( SEPs)声明量已达到 29586项,相比较于 2019年 11月统计 SEPs数量 21006项, 增加了约 40%。图 1-1 中显示已声明的 SEPs 数量前十五名 的公司,其中我国两大电信设备厂商华为和中兴分别位列第 一( 5947 项,占比 20.1%)和第四( 2606 项,占比 8.8%), 7 另外 中 国 信科、 OPPO、 vivo和联想均上榜,声明 SEPs数量 分别为 1108项、 980项、 409项和 270项。 在声明的 5G 关键专利族方面(未计算图 1-1 所示公司 外的其他公司), 我国 公司合计占比超过 38%,位列全球首 位,韩国、美国、芬兰和日本公司的 5G SEPs数量占比分别 为 20.2%、 14.3%、 8.3%和 6.1%。 (二) 5G新基建推进 实施 情况 我国已在国家层面确定 5G发展规划并积极推动技术和 产业发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 )、 “十三五 ”规划纲要 、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等 文件中明确了 5G 发展方向及要求,同时以国家科技重大专 项方式支持 5G技术研发 与产业发展 。 频谱分配方面 , 我国明确 5G 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 可, 中国移动 获得 2.6GHz 附近 及 4.8G-4.9GHz 频率资源, 中国联通 与 中国电信 分别分得 3.5GHz 左右频段。 2020 年 2 月,工信部同意 中国电信 、 中国联通 、 中国广电 在全国范围 共同使用 3300-3400MHz 频段频率用于 5G 室内覆盖,通过 共建共享提高无线电频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4 月, 工信部 发布关于调整 700MHz频段频率使用规划的通知, 许可 中 国广电 使用 703-733/758-788MHz 频段分批、分步在全国范 8 围内部署 5G网络。 网络部署方面 , 我国 5G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位列全球第 一梯 队。 据 工信部 相关数据显示 ,截至 2020年 9月底, 我国 累计建设 5G基站 69万 座 , 2020年底建设 55万座基站目标 提前完成。 目前累计终端连接数已超过了 1.6亿户 , 5G网络 和终端商用快速发展, 超高清视频、云游戏、移动云、 VR等 应用场景逐渐丰富, 工业、 医疗、 教育、 能源、自动驾驶等 垂直行业实践不断深化 。 (三) 5G新基建政策顶层设计 情况 1、 国家政策 自 2019年 6月工信部发放 5G牌照至今,我国全面开启 5G 商用建设。 12 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稳 步推进 5G网络建设,深化共建共享,力争 2020年底实现全 国所有地级市覆盖 5G网络。 2020年是 5G发展的关键年份, 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务会等多 次会议中强调 “加快 5G商用步伐 ”, 充分体现出 5G新基建对 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20年 3月,工信部印发关于推动 5G加快发展的通 知,提出推进 5G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 障四大任务。 其中 丰富技术应用场景 方面 ,培育新型消费模 9 式,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通过套餐升级优惠等举措促进 5G 终 端消费,推广 5G+VR/AR、赛事直播等应用促进新型信息消 费 , 加速 “5G+医疗健康 ”、 “5G+工业互联网 ”、 “5G+车联网 ” 协同发展。 技术研发方面 ,要求 加速 5G 应用模组研发,支 持 5G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等重点领域的研发 , 开展 5G增 强技术研发试验,组织开展毫米波设备和性能测试 , 提升 5G 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打造并提供行业云服务、能力开放平台、 应用开发环境等共性平台,加快 5G 检测认证平台建设,提 升测试、检验、认证等服务能力。 2、 地方政策 2019年 开启我国 5G商用元年, 全国各省 、市、自治区 将 5G 列为重点发展任务,截至 2020 年 8 月,我国已有 超 25 个省 级行政区及近 80 个地级市 陆续开展 5G 基础设施 建 设 规划、产业发展 行动计划 以及 5G 应用试点布局 ,具体书 末附表 。 各地市以 配套专项政策,提供财政补贴 等方式 , 全面支持 5G技术、应用、产业 和 平台发展。 作为 5G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5G产业园建设成为各省 争相发展 5G 的重要举措。在 5G 政策指导引领下,北京、 山东、天津、安徽、广州等省市加快推动 5G 产业园建设, 截至 2020 年 8 月全国已建有约 30 个 5G 产业园,聚集国内 专业的人力、智力、财力,助推 5G 技术 研发、终端制造 与 10 相关 应用落地 ,推动构建以 5G 为核心的下一代信息技术产 业生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四) 5G新基建带动投资 发展情况 5G 全面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 转型。在国家顶层设计文件指导以及政策红利带动下,全 国 5G基站规模部署有序推进。 5G商用初期,电信运营商首 先展开上游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商用中后期,社会资 本主要进入 5G 相关的信息服务及垂直行业领域,带动电信 运营业、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 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涵盖四方面内容。一是建设机 房、供电、铁塔、管线等的升级、改造和储备。二是 5G 基 站、核心网、传输等的基础网络设备研发与部署。三是 5G新 型云化业务应用平台的部署,与新业务以及各种垂直行 业应 用的协同。四是围绕 5G 的工业互联网新型先进制造网络环 境,如物联网云、网、端等新型基础设施,围绕车联网的车、 路、网协同的基础设施等。 根据工信部相关报告数据,截至 2019年底,我国 4G基 站建设总数约为 544 万 座 ,其中 2019 年新建 4G 基站超 60 万座。参考历年通信业统计公报, 2019年新建 4G基站数远 远超历年 新增数,一方面实现网络大规模扩容, 推动 实现农 牧网络覆盖盲点地区 电信普遍服务 ,另一方面提升核心网能 11 力,为 5G NSA网络建设夯实基础。 目前,我国 5G基站通信频率采用 Sub-6GHz,即 2.6GHz 附近、 4.8G-4.9GHz( 中 国 移动)以及 3.5GHz附近频率( 中 国 联通与 中 国 电信),毫米波频段尚未规划。其中,所采用的 2.6GHz、 3.5GHz以及更高传输频率均高于 4G通信所使用的 2.4GHz,根据电磁波在空间中传输损耗模型,使用电磁波频 率越高,基站覆盖范围越小。理论假设以 3.5GHz 组网,则 5G基站数量约为 4G的 2倍, 则综合考虑 实际建站中, 中国 移动 5G基站使用 2.6GHz频率组网 等因素 , 5G基站数量至 少是 4G宏基站的 1.2-1.5倍。在综合考虑 5G基站布局密度、 企业场景应用、运营共建共享等影响基站建设数量等因素条 件下,预计全国 5G基站约为 653-816万座。 根据一: 中国移动 2020年 5G二期无线网主设备集中采 购结果估算,单座 5G基站主设备成本约为 16 万元。此外, 中国移动 2020年资本开支预算为 1798亿元,其中 5G基站 相关投资计划约 1000亿元,则平均每座 5G基站需投资约 40 万元。根据二:三大运营商公布 4G 基站建设周期等相关数 据估计, 5G基站建设高峰期为 2021-2023年,如表 1-3和 1- 4所示。 12 1-3 2013-2019 4G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4G基站建设 数量(万) 13.9 83.1 103.9 112.7 75.4 89.8 65.2 占比 2.6% 15.3% 19.1% 20.7% 13.9% 16.5% 12.0% 累积 13.9 97 200.9 313.6 389 478.8 544 建设进度 2.6% 17.8% 36.9% 57.6% 71.5% 88.0% 100.0% 2020 8 1-4 2019-2026 5G 年份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26E 5G基站建设 数量(万) 13 65 120 125 112 94 73 51 占比 2.0% 10.0% 18.4% 19.1% 17.2% 14.4% 11.2% 7.8% 累积 13 78 198 323 435 529 602 653 建设进度 2.0% 11.9% 30.3% 49.5% 66.6% 81.0% 92.2% 100.0% 2020 8 1-2 2019-2026 5G 2020 8 按照保守估计,以 5G基站建设数量 653万座计算, 以 13 每座 5G 基站 40 万部署成本计算,预计 2020 年 5G 基站带 动直接投资约 2600亿元, 2019-2026年间全国 5G基站累计 直接拉动投资将超 2.6万亿元人民币,如图 1-2所示。 5G产业链涵盖广泛,随着 5G网络和产业投资部署推进, 国民经济千行百业将开启基于 5G的数字化转型,打开 5G产 业万亿级市场大门。 5G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将发挥巨大的赋 能作用,带动 5G社会化应用进入爆发期, 5G将带动 智能家 居、可穿戴设备等多类型终端产品 及人工智能、 8K视频、虚 拟现实教育系统 等 数字内容服务,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垂 直 行业应用市场规模快速上升,物联网应用、企业级应用将 是 5G应用创新的重点。 14 第二章 5G终端产业创新 进展 篇 图 2-1所示为 5G产业链示意图, 5G产业链环节主要包 括 5G 网络基础设施、终端设备及应用场景三大领域,其中 多类型 5G 终端作为连接 5G 网络基础设施底座和相关应用 的桥梁,在 5G 产业链中发挥关键平台和控制中心的作用, 将 借助 5G eMBB、 uRLLC、 mMTC 三大应用场景全面覆盖 To B端和 To C端,催生出新型产业形态与商业模式。 2-1 5G 2020 7 ( 一 ) 5G终端产业发展 新特点 1、 5G终端生态布局 呈现百花齐放格局 5G终端作为 5G应用的关键平台和控制中心,给传统终 端设备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合落地提供了物理实现基 15 础。 打破 4G时代手机终端一枝独秀的局面, 5G终端 除了智 能手机,室内外 CPE、 5G 模块、 5G 热点、 5G 物联网路由 器、 5G适配器 、 5G机器人、 5G电视机、 5G笔记本、 5G USB 终端等各种 5G 终端形态都不断涌现。 据全球移动通信供应 商协会( GSA)统计数据显示, 2019年 3月 全球 5G终端数 量 仅 为 33 款,而截至 2020 年 1 月 终端形态数量首次超过 200 款 ,种类呈现指数增长态势 ,截至 9 月底终端形态数量 已 达 444款, 已明确商用终端数量达到 222款,其中 18.9% 支持毫米波通信,超 90%的终端设备支持 Sub-6GHz。 如图 2-2所示已发布 5G终端中, 5G手机终端类型占据 45%,占 据近半壁江山,是 5G终端厂商布局的重点 。 2-2 2020 9 5G 2020 10 2、 5G手机规模量产,上新活跃度降低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手机市场遇冷,智能手机新品 16 发布频率和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较大。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 响,手机终端厂商纷纷将 5G手机的发布从线下转移至线上, 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大幅下降, 新品话题性以及活跃度 有所降低 ,但随着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 2020年 4到 9月国 内 5G 手机月出货量均超过 1300 万部 。 图 2-3 所示 , 5G 出 货量占比 仍 保持增长态势,据 相关 数据 统计 ,截至 2020年 9 月底,国内市场 5G手机累计出货量 1.08亿部、上市新机型 累计 167 款,占比分别为 47.7%和 46.5%,从各个月份看, 5G手机出货量已连续 4个月占比 60%以上。 2-3 2019 12 2020 9 2020 10 3、 5G手机品牌 格局 持续 巩固 ,终端价格两级分化 我国 以手机为主的终端市场在完成初步洗牌后,集中于 华为、小米、 OPPO、 vivo等头部品牌,占据主流市场的头部 17 大厂开始关注分层的市场需求,为更好地收拢细分消费群, 又以本品牌为中心辐射出子品牌,从而增加用户覆盖,实现 对市场的更快速占领。如华为系的荣耀、小米系的 Redmi和 黑鲨、 vivo系的 iQOO、 OPPO系的 realme等,正在以更多 样、更细分的 5G手机产品占领市场。就目前 5G手机终端市 场来看,价格已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三星 Galaxy S20 Ultra 5G、华为 Mate等高端旗舰售价仍然不菲,小米 10 Pro 5G也开始 “冲击高端市场 ”, 将售价拉高至 5999元 。 另一 方面,随着中端 5G 芯片量产 以及手机厂商抢位市场,部分 5G手机的售价已 下探 2000元 , 向千元级迈进。 4、 5G终端应用领域不断分化 , 应用场景加速推进落地 消费升级催生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攀升。 5G广连接、大带宽等特性使得围绕 5G手机的个人应用不断 创新。 场景化需求增加, 以及 疫情期间 人们居家生活的娱乐 需求的增长,给 5G 游戏手机、视频手机等细分领域注入全 新活力 , 如 OPPO Reno4 Pro定位 “5G视频手机 ”, 配备 视频 超级双防抖 功能 ,黑鲨、努比亚聚焦游戏 场景、 持续发力。 受新冠疫情影响 , “无接触 ”模式已成为人们日常学习 、 生活 的新需求, 5G以其超大带宽、低延时的性能为其提供了切实 可行的方案。 5G 网络超大带宽和超可靠低时延特性 助力 远 18 程会诊、远程手术和远程救援等 领域应用 落地 , 实现 远程高 清会诊和医学影像数据的实时共享,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指导 效率, 5G网络超大带宽助力实时远程教育成为现实。 (二)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进展 1、芯片与关键元器件 高集成度 5G SoC芯片逐步取代外挂芯片。 外挂 基带的 设计,不仅增加功耗,还占用了手机内部空间,集成 5G 基 带的芯片将会解决目前外挂基带存在问题,减少手机内部空 间占用的同时降低功耗,进而提升手机续航表现。 2-4 2020Q2 5G SoC 2020 10 从 5G SoC 芯片市占率看, 如图 2-4 所示 我国 市场 中 华 为海思以 54.8%的占比领先, 高通和联发科占比分别为 29.4% 和 8.4%。从基带芯片的收益看 (图 2-5), 在全球市场,高通 19 以 42%占比拔得头筹,海思与联发科分别以 24%和 20%占据 第二、第三名 。 2-5 2020Q1 2020 10 2020年 2月,高通发布骁龙 X60芯片,骁龙 X60芯片 是高通旗下的第三大 5G 基带芯片,也是全球首款基于 5nm 工艺制程的基带芯片。它将首次支持 5G 毫米波和 6GHz 以 下的 FDD和 TDD频段。在速率方面,骁龙 X60的最高下载 速率达 7.5Gbps,最高上传速率为 3.5Gbps, 并 支持 5G VoNR 功能,利用高效率的 5G网络 实现 语音通话。 2020年 8月中 科晶上发布工业级 5G 终端基带芯片 “动芯 DX-T501”, 该芯 片 具有工业级 5G专用 DSP核,拥有大带宽、低时延、高可 靠等特点,可根据工业应用进行个性化定制,面向工业制造、 工农生产、交通物流、生活服务、远洋矿山等领域提供工业 20 级 5G解决方案。 2-6 2020 10 5G 射频芯片逐步走向规模化和集成化,系统级芯片将 成为终端芯片发展的主流。 射频芯片主要参与者以海外厂商 为主,不管是分立式的射频组件还是射频前端集成化模组, 都是少数海外厂商占据市场。 图 2-6 所示 美国 Broadcom、 Skyworks、 Qorvo和日本的村田、 TDK公司 是全球射频领域 领先厂商,也是下游华为、苹果、三星等主要手机品牌厂商 的供应商。 国内部分企业也逐步开始进入基带芯片市场。 2020年 3 月南京宇都通信推出首个 5G 微基站射频芯片 YD9601,其 解决了商用楼宇和家庭室内的信号补盲问题;在推出 5G 微 基站射频芯片之前,宇都通信研发出有线射频宽带 21 HiNOC2.0 芯片,可实现 600 兆每秒的下行速率。在 中 国 广 播科学研究院进行的标准测试中,搭载这组芯片的设备相比 对标的国际同类产品,抗衰减能力 大幅提升,可有效 适应国 内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 WiFi6技术逐步应用成 无线通信 标配。 5G时代最大的特 征就是 2G、 3G、 4G、 5G四种网络制式并存,同时 Wi-Fi 6 技术也已广泛商用,对手机天线的需求量飙升。据统计, 5G 手机 至少需要 6根 天线 才能保障通信质量,而部分高端机型 的天线数量已超过 20根,在天线数量逼近上限的情况下,天 线设计需要向多样态方向演进。同时, 5G手机所支持的频段 包括 n41、 n78、 n79、 n1、 n3、 n28、 n38 和 n77,但国内市 场发售的主流 5G手机支持的频率是 n41、 n78和 n79,部分 手机已支持 中国广电 5G n28频段, n1则作为备选 。在支持 频段上,面向全球市场的机型支持 的频段数较多。 在 5G 频 段上, OPPO Find X2 Pro支持 10个 频段 , 支持频段数最少 的是魅族 17 Pro、三星 Galaxy S20 Ultra 5G(仅限 中 国 版 )、努 比亚红魔 5G,仅支持 3 个频段。其余大部分机型所支持的 5G NR频段有 5-6个。部分 5G手机的出厂版本所支持的频 段数虽然较少,但是后续会根据运营商的网络环境,通过 OTA升级固件来支持更多的频段。 22 2-1 5G 机型 网络制式 支持频段数 WIF I6 中 国 移动 中国 电信 中 国 联通 5G 4G- 2G 华为 P40 Pro+ 5G/4G/2G 5G/4G/3G/2G 6 32 是 小米 10 Pro 5G 5G/4G/2G 5G/4G/3G/2G 5 23 是 OPPO Find X2 Pro 5G/4G/2G 10 39 是 Vivo NEX 3S 5G 5G/4G/2G 5G/4G/3G/2G 6 34 否 荣耀 30 Pro+ 5G/4G/2G 5G/4G/3G/2G 6 33 是 魅族 17 Pro 5G/4G/2G 5G/4G 5G/4G/3G/2G 3 18 是 一加 8 Pro 5G/4G/2G 5G/4G/3G/2G 5 30 是 realme X50 Pro 5G 5G/4G/2G 4 26 是 三星 Galaxy S20 Ultra 5G 5G/4G/3G /2G 5G/4G 5G/4G/3G/2G 3 29 是 Redmi K30 Pro 5G/4G/2G 5G/4G 5 19 是 iQOO Neo3 5G/4G/2G 5 28 是 努比亚 红魔 5G 5G/4G/3G/2G 5G/4G 5G/4G/3G/2G 3 28 是 中兴 Axon 11 5G 5G/4G/2G 5G/4G/3G/2G 6 24 否 2020 10 处理器方面 , 芯片架构设计持续向 “一核多辅 ”方向演进 。 在 CPU 方面, 高通仍旧是全球高端处理器的代表者,骁龙 865+X55解决方案是当前旗舰级安卓手机的主要选择。表 2- 2所示的 5G手机终端中, 10款 5G手机采用了高通骁龙 865 的配置,成为目前 5G 旗舰手机的绝对主流选择。海思麒麟 990 则成为华为系列 5G 手机的标配处理器,其性能已不输 高通。除此之外,联发科天玑 1000、三星 Exynos 980以及紫 23 光展锐虎贲 T7520也开始成为部分 5G手机的选择,进一步 激化了 5G芯片市场竞争态势。目前,联发科 天玑 系列 5G芯 片在中端手机市场应用更广,已 有数款 5G 手机搭载了该系 列芯片。 在制程工艺上, 2019 年至 2020年,芯片行业已经 彻底进入 7nm制程工艺时代,各大厂商所采用的芯片均是基 于 7nm工艺,其中华为麒麟 990已采用 7nm+EUV。 制程工 艺的进步可以 提升显著数码产品的续航能力 与 性能强。 2-7 2020Q2 5G 2020 10 手机 GPU 领域 竞争 激烈。 高通占据技术和专利优势, 其手机 GPU处理器 Adreno是安卓手机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之 一。 ARM是高通最大的竞争对手。 ARM的手机图形处理器 Mali属于高端 GPU,华为的海思麒麟、联发科 天玑 系列、三 星 Exynos都采用 Mali的 GPU。 ARM Mali继承了 ARM低 24 功耗的特性, 为嵌入式图形 IP和视频 IP提供优化解决方案, 已应用于 可穿戴和嵌入式等多 领域。 2-2 5G 机型 CPU CPU制程工艺 CPU架构 GPU 华为 P40 Pro+ 麒麟 990 7nm+EUV A76+A55 Mali G76 小米 10 Pro 5G 骁龙 865 7nm A77+A55 Adreno 650 Vivo NEX 3S 5G 骁龙 865 7nm A77+A55 Adreno 650 Redmi K30 Pro 骁龙 865 7nm A77+A55 Adreno 650 realme X50 Pro 5G 骁龙 865 7nm A77+A55 Adreno 650 荣耀 30 Pro+ 麒麟 990 7nm+EUV A76+A55 Mali G76 iQOO Neo3 骁龙 865 7nm A77+A55 Adreno 650 三星 Galaxy S20 Ultra 5G 骁龙 865 7nm A77+A55 Adreno 650 中兴 Axon 11 5G 骁龙 765G 7nm A77+A55 Adreno 620 一加 8 Pro 骁龙 865 7nm A77+A55 Adreno 650 魅族 17 Pro 骁龙 865 7nm A77+A55 Adreno 650 OPPO Find X2 Pro 骁龙 865 7nm A77+A55 Adreno 650 努比亚 红魔 5G 骁龙 865 7nm A77+A55 Adreno 650 2020 10 高规格存储逐步成为潮流。 新一代 LPDDR5 内存入市, 手机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要信息获取工具,逐渐升级为 资料转存设备,大储存空间手机产品日益受到欢迎, 12GB+512GB的存储组合已经成为高规格 5G手机的主流选 择。另外,随着 LPDDR5+UFS3.1进入市场并初步应用到旗 舰级 5G手机上,亦会成为后续产品的主流选择。 运存 方面 ,表 2-3所统计终端机型中采用 8GB运存的机 25 型占比 约 31%,选用 12GB运存的 5G手机占比达 62%,更 有三星 Galaxy S20 Ultra 5G 选择了 16GB 运存。 LPDDR4X 是 2019年旗舰手机的主流选择,随着 LPDDR5 RAM量产 , 2020年 5G旗舰手机已 开始 尝试使用,表 2-3统计机型中 有 9款选择 该 规格的 RAM。 闪存方面 , 256GB甚至 512GB已 逐步配置于 5G旗舰手机, 64GB逐渐退出主流手机舞台。绝 大多数厂商采用了 UFS3.0规格的闪存, Redmi、 vivo、 iQOO、 魅族 旗舰手机 率先 应用 UFS3.1闪存。 2-3 5G 机型 RAM ROM 容量 规格 容量 规格 华为 P40 Pro+ 8GB LPDDR4X 512GB UFS3.0 小米 10 Pro 5G 12GB LPDDR5 512GB UFS3.0 Vivo NEX 3S 5G 12GB LPDDR5 256GB UFS3.1 Redmi K30 Pro 8GB LPDDR5 256GB UFS3.1 realme X50 Pro 5G 12GB LPDDR5 256GB UFS3.0 荣耀 30 Pro+ 8GB LPDDR4X 256GB UFS3.0 iQOO Neo3 12GB LPDDR4X 256GB UFS3.1 三星 Galaxy S20 Ultra 5G 16GB LPDDR5 512GB UFS3.0 中兴 天玑 Axon 11 5G 8GB LPDDR4X 256GB UFS3.0 一加 8 Pro 12GB LPDDR5 256GB UFS3.0 魅族 17 Pro 12GB LPDDR5 256GB UFS3.1 OPPO Find X2 Pro 12GB LPDDR5 256GB UFS3.0 努比亚 红魔 5G 12GB LPDDR5 256GB UFS3.0 2020 10 26 2、关键配套器件 在显示屏上 , 2K屏、 OLED屏幕已经成为 5G手机的标 配并加速渗透。 如图 2-8所示, 三星、小米、 OPPO、 vivo等 厂商不断探索全新 OLED 屏幕技术, AMOLED、 Dynamic AMOLED正在覆盖多数 5G手机 。 同时 , 在 “水滴屏 ”、 “挖孔 屏 ”乃至升降式机械结构等多 形式 全面屏设计形成风潮的情 况下, 90Hz乃至 120Hz的高刷新率屏幕正成为 2020年 5G 手机角逐的关键性配置。 2-8 2020 10 智能手机屏幕仍以大尺寸为主流,厂商开始凸显个性。 一方面,屏幕尺寸变化趋于稳定,从 2018年开始主流手机屏 幕的尺寸 突破 6英寸, 2020年 5G屏幕尺寸均 超过 6.5英寸, 但是屏幕尺寸最大的三星 Galaxy S20 Ultra也未超过 7英寸; 27 另一方面,更多屏幕比例进入市场,厂商抓住消费者需求, 凸显实力与个性, 屏幕纵横比 不再局限 于 18: 9。 2K 高 分辨率 屏成为 5G 旗舰手机 主流 。 31601440、 23401080等高分辨率普及, 2K屏逐步渗透, 表 2-4所示终 端机型 均已配备 2K屏。 在屏幕材质上, 目前多数旗舰级 5G 手机 如华为 P40 Pro+、小米 10 Pro 5G、 OPPO Find X2 Pro等 均 采用 OLED屏幕, 其中 三星 Galaxy S20 Ultra 5G的屏幕由 三星自供,华为 品牌 手机 OLED屏幕 由 京东方 供货 。 在屏幕 设计上 ,全面屏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屏幕的标配 ,其中 以 vivo NEX 3S 5G、 Redmi K30 Pro为代表实现真正全面屏,采用升 降式机械结构和弹出式前置镜头, 小米 10 Pro 5G、华为 P40 Pro+等产品采用挖孔屏 。 2-4 5G 机型 分辨率 屏幕材质 屏幕设计 刷新率 华为 P40 Pro+ 2640*1200 OLED 6.58英寸 异形全面屏(挖孔屏) 90Hz 小米 10 Pro 5G 2340*1080 AMOLED 6.67英寸 全面屏 (挖孔屏) 90Hz Vivo NEX 3S 5G 2256*1080 AMOLED 6.89英寸 全面屏 60Hz Redmi K30 Pro 1800*2400 AMOLED 6.67英寸 全面屏 60Hz realme X50 Pro 5G 2400*1080 AMOLED 6.44英寸 全面屏 (挖孔屏) 90Hz 荣耀 30Pro+ 2340*1080 OLED 6.57英寸 全面屏 (挖孔屏) 90Hz 28 机型 分辨率 屏幕材质 屏幕设计 刷新率 IQOO Neo3 2408*1080 LCD 6.57英寸 全面屏 (挖孔屏) 144Hz 三星 Galaxy S20 Ultra 5G 3200*1440 Dynamic AMOLED 6.9英寸全面屏 (挖孔屏) 120Hz 中兴 天玑 Axon 11 5G 2340*1080 AMOLED 6.47英寸 全面屏 (水滴屏) 60Hz 一加 8 Pro 3168*1440 AMOLED 6.78英寸 全面屏 (水滴屏) 120Hz 魅族 17 Pro 2340*1080 AMOLED 6.6英寸 全面屏 (挖孔屏) 90Hz OPPO Find X2 Pro 3160*1440 OLED 6.7英寸 全面屏 (挖孔屏) 120Hz 努比亚 红魔 5G 2340*1080 AMOLED 6.65英寸 全面屏 144Hz 2020 10 电池 快充、节能技术成为 5G终端产品必争之地。 随着 锂电池技术进入瓶颈期与手机内部空间的不断 “压缩 ”, 厂商 难以继续 更大规模扩容, 5000mAh 成为当前电池容量上限, 未来厂商 将 以 更多精力 优化快充技术。并且在手机内部,手 机厂商将致力于增强 AI 智能节电来稳步提升续航时间与安 全系数 ,优化 用户使用体验。 2-5 5G 机型 电池容量 快充技术 华为 P40 Pro+ 4200mAh 40W有线充电 /27W无线充电 /支持反向充电 小米 10 Pro 5G 4500mAh 50W有线充电 /30W充电 /10W反向充电 Vivo NEX 3S 5G 4500mAh 44W有线充电 Redmi K30 Pro 4700mAh 33W有线充电 29 realme X50 Pro 5G 4200mAh 65W有线充电 荣耀 30 Pro+ 4000mAh 40W有线充电 /27W无线充电 /支持反向充电 iQOO Neo3 4500mAh 44W有线充电 三星 Galaxy S20 Ultra 5G 5000mAh 45W有线充电 /15W无线充电 /支 持反向充电 中兴 天玑 Axon 11 5G 4000mAh 28W有线充电 一加 8 Pro 4510mAh 30W有线充电 /30W无线充电 魅族 17 Pro 4500mAh 30W有线充电 /27W无线充电 OPPO Find X2 Pro 4260mAh 65W有线充电 努比亚 红魔 5G 4500mAh 55W有线充电 2020 10 电池容量 持续突破。 在 表 2-5统计 机型中,容量最高的 Galaxy S20 Ultra 5G达到 5000mAh,最低的则是荣耀 30 Pro+ 与中兴 天玑 Axon 11的 4000mAh, 平均电池容量为 4413mAh, 高于 2019年 3972mAh的平均值 。 快充技术竞争日益激烈。 OPPO Find X2 Pro 与 realme X50 Pro 5G率先实现 65W有线快充。除有线快充外,无线 快充也成为手机厂商新的发力点 。 其中,华为 P40 Pro+的 27W 无线快充与小米 10 Pro 5G分别采用了 27W和 30W的无线 快充。 随着技术发展,反向无线充电也开始应用,尽管 目前 存在许多局限性与效率问题,但这技术也赢得部分用户青睐。 电池保护技术 受到重点关注 。 表 2-5所示机型 普遍使用 与自身快充标准匹配的电池安全方案,其中,小米 10 Pro 5G 提供的智能温控技术通过调控 CPU 频率及电流来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