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月酝知 风之电子信息行业 5G-V2X技术逐步 落地 “ 5G+工业互联网 ”发展取得积极成果 平安证券研 究 所 电 子信息团 队 2021年 6月 7日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评 级 : 电 子 强 于大市(维 持 ) 计算 机 强于大市(维持) 智能制 造 强于大市(维持) 通 信 中性(维持)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2 核心摘要 电子:关注半导体设备机会。 随着台积电等晶圆厂龙头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技术升级、晶圆产能向大陆转移以及国内政 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长期来看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的国产化需求凸显,国内产业链企 业有也意调整供应链以分散风险,给国内半导体企业更多机会,同时中芯北方 /南方与长江储存二期的扩产也加速了国产 化设备的导入进程。可积极关注产业链公司国产化和资本开支带来的客户导入和业绩增量,建议关注北方华创、芯源微、 中微公司等 。 智能制造:关注半导体设备和光伏 HJT设备机会。 1)全球半导体设备景气度持续攀升,大陆晶圆厂、存储厂、 IDM企业 给予了国产设备商重要机遇,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进展顺利,建议关注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 2)光伏 HJT技术 不断迎来新玩家,扩产趋势明显,为设备商带来一轮全新的技术更迭机会,建议关注 HJT设备龙头迈为股份。 计算机 : 关注 5G在 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场景的应用。 在 单车智能自动驾驶从 L2级向高度自动驾驶发展的过程中, V2X 的应用势在必行 。 5G R16标准冻结, 5G-V2X技术逐步落地 。我国 自动驾驶市场未来将是万亿量级的市场空间, 5G-V2X 技术未来在我国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 5G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相辅相成。我国“ 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 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果 。 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想象空间巨大 。建议关注中科创达、用友网络。 通 信:关注运营商及运营商 IT系统供应 商。 中 信通信行业指数动态 PE估值( TTM)目前已经突破历史底部区域;受到 5G 部署趋于稳健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估值中枢下行趋势待扭转。在估值中枢下行的背景下, 30倍或 30倍以上 PE估值的细 分赛道龙头仍然存在估值下杀的风险;只有 PE估值低于 20倍,并且具备持续稳定盈利能力的公司才会得到市场更多的关 注。 风险 提示 : 1)供应链风险上升 。 2)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 3)市场需求可能不及预期 。 3 电子:国内智能手机出货疲软, 5G渗透率维持较高水平 国内智能手机出货疲软, 5G渗透率维持较高水平: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 2021年 4月国内智能手机当月出货 2687万 部,同比下降 33.86%(以 2019年为基数同比下降 22.47%),其中 5G手机占比达到 79.41%。一方面,数据显示智能 手机行业销售疲软,存量博弈明显;另一方面;国内 5G手机出货占比达到 75%以上,对于智能手机的出货拉动有限。 竞争格局来看,纵观整个消费电子上下游产业链,定价权还是掌握在下游品牌厂手里,包括芯片在内的重要零部件厂 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普通的零部件和组装议价能力较弱,建议关注渠道完备,面对 C端用户的品牌企业。 国内 5G手机出货量及增速(月度数据) 资料来源: 工信部, 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国内智能手机出货同比增速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2019 -08 2019 -09 2019 -10 2019 -11 2019 -12 2020 -01 2020 -02 2020 -03 2020 -04 2020 -05 2020 -06 2020 -07 2020 -08 2020 -09 2020 -10 2020 -11 2020 -12 2021 -01 2021 -02 2021 -03 2021 -04 5G手机(万部) 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万部) 5G手机占比( %) -100%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19 -08 2019 -09 2019 -10 2019 -11 2019 -12 2020 -01 2020 -02 2020 -03 2020 -04 2020 -05 2020 -06 2020 -07 2020 -08 2020 -09 2020 -10 2020 -11 2020 -12 2021 -01 2021 -02 2021 -03 2021 -04 国内智能手机出货同比增速(以 20年为基数) 国内智能手机出货同比增速(以 19年为基数) 4 电子:晶圆代工景气度高企,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晶圆代工行业上行趋势确立: 从晶圆代工厂商业绩来看,台积电 2020Q1营收为 3624.1亿新台币(约 832.5亿元人民币),同 比增长 16.7%;净利润为 1396.9亿新台币 (约 320.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19.4%;预计 21Q2营收 129132亿美金,毛利率 49.5%51.5%。公司预计全年营收增速约为 20%,预计 2020至 2025年营收复合增速为 1015%。同时公司预期 2021年全行 业半导体产值(不含存储)同比增速约 12%,而其自身营收增速有望超出行业几个百分点,晶圆代工行业景气度高企。 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短期来看 , 在 PMIC、 驱动 IC等需求下 , 晶圆 代工产能供不应求 , 主要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均超过 95%, 维持较高位置 。 主要晶圆代工厂商单季度营收及增速(百万美元) 主要晶圆代工厂商产能利用率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Ma r-1 5 Ju n-1 5 Se p- 15 De c-1 5 Ma r-1 6 Ju n-1 6 Se p- 16 De c-1 6 Ma r-1 7 Ju n-1 7 Se p- 17 De c-1 7 Ma r-1 8 Ju n-1 8 Se p- 18 De c-1 8 Ma r-1 9 Ju n-1 9 Se p- 19 De c-1 9 Ma r-2 0 Ju n-2 0 Se p- 20 De c-2 0 Ma r-2 1 台积电 中芯国际 联电 华虹 台积电同比( %) 合计同比( %)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Ju n-1 6 Se p- 16 De c-1 6 Ma r-1 7 Ju n-1 7 Se p- 17 De c-1 7 Ma r-1 8 Ju n-1 8 Se p- 18 De c-1 8 Ma r-1 9 Ju n-1 9 Se p- 19 De c-1 9 Ma r-2 0 Ju n-2 0 Se p- 20 De c-2 0 Ma r-2 1 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 联电 资料来源: wind、集邦咨询,平安证券研究所 5 电子:全球晶圆厂持续扩产,设备及材料受益 大陆代工厂积极扩产: 根据计划 , 中芯深圳将负责项 目的发展和营运 , 重点生产 28纳米及以上的集成电路 和提供技术服务 , 旨在实现最终每月约 4万片 12寸晶圆 的产能 , 预期将于 2022年开始生产 。 此前中芯国际公 告 , 中芯控股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和亦庄国投订 立合资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资企业 , 总投资额为 76亿美 元 ( 约合人民币 500亿元 ) 一期项目计划于 2024年完 工 , 建成后将达成每月约 10万片 12英寸晶圆产能;华 虹半导体则计划扩产无锡 12英寸晶圆厂 , 同时考虑在 无锡建设二期项目 。 国产设备导入有望加速 。 半导体设备高门槛导致竞争 格局高度集中 。 目前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主要被美国 、 日本 、 荷兰企业所垄断 , 2020年行业 CR5占比 66%, CR10占比 77%。 长期来看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需求凸显 , 同时中芯等积极扩产也加速了国产化设备 和材料的导入进程 。 全球晶圆厂持续扩产 资料来源: 芯思想,平安证券研究所 公司 扩产地点 投资金额 扩产情况(月增产能) 预估产能释放时间 士兰微 厦门 50亿元 扩增至 3万片 12英寸 90-65纳米 2021-2022杭州 21亿元 扩增至 8万片 8英寸 2021-2022 华润微 重庆 新建 3万片 12英寸 2022 闻泰科技 上海 120亿元 新建 3-4万片 12英寸 2022-2023 博世 德国 10亿欧元 新建 2万 12英寸 2021 德州仪器 美国 扩建 12英寸 2023-2025 华虹集团 无锡 52亿元 扩増至 6.5万片 12英寸 90-65/55纳米 2021-2022 中芯国际 天津 未知 扩增至 4.5万片 8英寸 2021-2022 北京 未知 扩增 1万片 12英寸 28纳米及以上 2021-2022 深圳 23.5亿元 新建 4万 12英寸 28纳米及以上 2022-2023 北京 76亿美元 新建 10万 12英寸 28纳米及以上 2024-2025 晶合集成 合肥 未知 新増 N2厂 4万片 12英寸 55-40纳米 2022-2023合肥 未知 新建 N3厂 16万片 12英寸 未知 粤芯半导体 广州 65亿元 二期扩増 2万片 12英寸 2021-2022 绍兴中芯 绍兴 扩增至 9万片上英寸 2021-2022 宁波中芯 宁波 新増 3万片 8英寸 2022-2023 海辰半导体 无锡 14亿美元 释放约 5万片 8英寸 2021无锡 軽放约 6.5万片 8英寸 2022 台积电 南京 28.87亿美元 新建 2万片 12英寸 28纳米及以上 2023 美国 120亿美元 新建 2万片 12英寸 5纳米 2024-2029 台湾 270亿美元 扩増 3纳米、 5纳米和 7纳米等先进工艺 2023 联电 台南 15亿美元 12英寸 1万片 28纳米及以上 2021-2022 台南 30亿美元 12英寸 3万片 28纳米 2023-3024 厦门 4亿美元 12英寸 5000片 28纳米 2021-2022 力积电 铜锣 2780亿新台币 12英寸 10万片 1x-50nm 2023 世界先进 新竹 未知 新建 4万片 8英寸 2023-2024 格芯 美国 未知 扩建 FAB8 2023-2024新加坡、德国、美国 14亿美元 扩増 12纳米至 90纳米 2021-2022 三星 美国 170亿美元 扩增 3万片 12英寸 7-5纳米 2023-2024 英特尔 美国 200亿美元 扩建 12英寸产能,部分代工 6 智能制造 :北美和日本半导体设备出货额创新高,景气度持续上升 北美和日本半导体设备出货额双双创历史新高: 2021年 4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当月出货额达 34亿美元,同比增 长 49.5%,单月出货额创历史新高,增速也在持续攀升。 2021年 4月,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当月出货额达 2821亿日元, 同比增长 35.5%,同样创出单月历史新高。北美和日本是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核心区域,其出货额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表明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景气趋势持续上升。 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额创新高 资料来源 : wind, 平安证券研究所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当月出货额(左轴,百万美元) YOY(右轴, %) (50) 0 50 100 150 20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当月出货额(左轴,亿日元) YOY(右轴, %) 日本 半导体设备出货额创新高 7 智能制造 :大陆是全球半导体设备第一大市场,国产替代进展迅速 2020年大陆成为全球半导体设备第一大市场: SEMI称 , 2020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达到 712亿美元,与 2019 年的 598亿美元相比激增 19%,创下历史新高。区域分布上,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北美、欧洲分别占 比 26%、 24%、 23%、 11%、 9%、 4%,中国大陆市场规模超过中国台湾地区,成为全球半导体设备第一大市场。 国产 替代如火如荼开展: 2020年我国半导体清洗设备、 CMP设备、薄膜沉积设备、刻蚀设备国产化率分别为 20%、 10%、 8%、 7%。相比 2016年有显著提升,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区域分布(亿美元) 资料来源 : SEMI,睿工业, 平安证券研究所 我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 情况 设备名称 2016年国产化率 2020年国产化率 主要国内厂家 刻蚀设备 2% 7% 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 光刻设备 1% 1% 上海微电子 薄膜沉积设备 5% 8% 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沈阳拓荆 量检测设备 1% 2% 上海睿励、精测电子、长川科技 清洗设备 15% 20% 盛美半导体、北方华创、芯源微、 至纯科技 离子注入设备 1% 3% 中信科、凯世通 CMP设备 2% 10% 华海清科 涂胶显影设备 6% 8% 沈阳芯源 187.2 171.5 160.8 75.8 65.3 26.4 24.8 0 50 100 150 200 8 智能制造 :光伏 HJT电池扩张开启,设备商率先 PK 多 家电池厂扩张 HJT电池: 5月,明阳智能宣布投资年产 5GW光伏高效电池和 5GW光伏高效组件项目,投资金额为 30 亿元 。异质结电池( HJT)再迎新玩家。据统计,目前 20余家企业 HJT扩产计划超 50GW,预计未来几年将陆续投建。 通威 1GW HJT电池项目工艺设备进场: 2020年年底,通威招标了 4条 HJT生产线设备,合计产能 1GW。 5月底,相关 工艺设备陆续进场。本次设备供应商包括迈为股份、捷佳伟创、理想万里晖、钧石等。国产设备商迎来关键的 PK期。 HJT电池设备市场空间测算 通威 股份 1GW异质结 4条线成为国产设备商“练兵场” 资料来源 : 摩尔光伏、腾晖光 伏, 平安证券研究所 制绒清洗 PECVD PVD/RPD 丝网印刷 YAC 迈为 迈为 迈为 捷佳 理想万里晖 捷佳(深圳佰立 恒) 捷佳 捷佳 钧石 钧石 迈为 迈为 钧石 钧石 迈为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扩建产能( GW) 10 40 60 100 单 GW设备投资(亿 元) 4.5 4.0 3.5 3.0 HJT设备市场(亿 元) 45 160 210 300 计算机 : 5G-V2X与单车智能协同,实现高度自动驾驶 当前,单车智能自动驾驶处于 L2向 L3发展的阶段。 单车智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通常由“传感器 +算法 +芯片 +高精度地图”等主要模块组成,其中传感器主要 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当前,各类传感器的技术指标持续稳步发展,逐渐接近人类驾驶员的感知能力,甚至在部分技术能力方面实现了超 越。但是,单车智能自动驾驶方案在可靠性,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上依然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单车智能自动驾驶容易受到遮 挡、恶劣天气等环境条件影响;(二)单车智能自动驾驶方案在某些特定目标检测、驾驶意图“博弈”等方面存在困难。因为这些不足的存在,当前单车智 能自动驾驶虽然已经能实现很多高级辅助驾驶功能,但仍需要驾驶员接管动态驾驶任务 ,因此处于 L2向 L3发展的 阶段。 我国 L2级及以下自动驾驶已实现规模化商用 。 2021年 5月,住建部和工信部在京联合召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部署会议。工 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讲话中指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0年 L2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达到 15%。 资料来 源 :工信部网站, 平安证券研究所 汽车 自动驾驶分为 0-5级 分级 名称 解释 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 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 动态驾驶任务接管 设计运行条件 0级 应急辅助 可感知环境 , 并提供警报 、 辅助或者短暂介入 以辅助驾驶员 , 不具备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 能力 驾驶员 驾驶员及系统 驾驶员 有限制 1级 部分驾驶辅助 具备与所执行的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相适应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 驾驶员和系统 驾驶员及系统 驾驶员 有限制 2级 组合驾驶辅助 具备与所执行的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相适应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 系统 驾驶员及系统 驾驶员 有限制 3级 有条件自动驾驶 动态驾驶任务接管用户以适当的方式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 系统 系统 系统 有限制 4级 高度自动驾驶 系统发出接管请求时 , 若乘客无响应 , 系统具备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的能力 系统 系统 系统 有限制 5级 完全自动驾驶 系统发出接管请求时 , 乘客无需进行响应 , 系统具备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的能力 系统 系统 系统 无限制 计算机 : V2X打通信息交互 ,给予自动驾驶更多维度辅助 V2X打通“人 -车 -路 -云”之间的信息交互 ,有效弥补单车智能自动驾驶方案的不足。 V2X( Vehicle to Everything)是以无线通信技术 将车与各类事物连接的一项车联网技术,其中 V代表车辆, X代表与车交互信息的各类对象,具体包含车、人、路侧基础设施和网络 。 一方面, V2X通过车路协同、车车协同,能够很大程度上拓展单车的感知范围,不受遮挡限制和恶劣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 V2X能够 直接给出关键目标状态信息,例如信号灯状态、周边车辆的状态及下一步动作意图,为单车智能自动驾驶算法准确判断周围交通参与者 的意图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减少了复杂的基于传感器信息的计算处理过程,节省了算力。 V2X的特性 ,能够有效 弥补当前单车 智能自动 驾驶方案的 不足。在单车智能自动驾驶从 L2级向高度自动驾驶发展的过程中, V2X的应用势在必行。 资料来源 : 搜狐 ,盖世汽车,中国信通院,平安 证券研究所 V2X的基本内涵和典型用途 网联 化与单车智能自动驾驶协同的典型应用场景 协同感知 协同决策 协同控制 通用工况 高精地图 全天候路况感知 路标信息 超视距 &盲区感知 交通流量 车辆状态 道路状态 协作自适应巡航 柔性车道管控 协作汇入汇出 可变限速控制 各类路口 路口车辆信息 信号灯信息 VRU&混合交通主 体辨识及预警 全局路径规划 绿波车速引导 驾驶意图判定 交叉口诱导 路口协同通行 信号灯优化控制 远程接管 闸机信号交互 高速公路 远程接管 远程平行驾驶 网联编队驾驶 隧道 隧道内高精地图及 定位 临时设施 /障碍隧道设施 停车场 场内高精地图 &定位空闲车位信息 空闲车位分配车位路径引导 全自动代客泊车(半封闭场景 L4) 矿石 /港口 封闭固定区域内 L4 计算机 : 5G R16标准冻结, 5G-V2X技术逐步落地 5G-V2X技术将逐步落地。 技术路线上, V2X现有 DSRC(专用短程通信,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与 C-V2X(蜂窝车联网, 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两种通信方式 。 C-V2X是基于蜂窝网络形成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可向 5G演进 。 C-V2X技术包括 LTE-V2X( 4G)和 5G-V2X标准,其 中 LTE-V2X标准以及向 5G演进过程中的 LTE-eV2X标准已分别于 2017年、 2018年 发布。 2020年 7月, 5G R16标准冻结 , 5G的增强移动宽带能力、低延时和可 靠性进一步强化,可支持车与车通信( V2V)、车与基础设施通信( V2I)等能力,通过引入组播和广播等各种通信方式,支持车辆编队、半自动驾驶、远程 驾驶等更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场景 。 5G-V2X技术在 R16标准冻结之后将逐步落地,将能够提供更好的车联网服务,从而加快单车智能自动驾驶向高度自动驾驶 发展。 5G在我国自动驾驶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 2020年 2月,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以下简称“ 发展战略 ”)。 发展战略 提 出,到 2025年,实现有 条件自动 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 汽车 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 施 建设 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LTE-V2X 等)实现区域覆盖 ,新一代 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 逐步开展应用。根据中 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 2020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 2017.77万辆,我国自动驾驶市场未来将是万亿量级的市场空间, 5G-V2X技术未来在我国自动驾驶领域的 应用前景广阔。 资料来源 : WIND,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平安 证券研究所 2013-2020年我国乘用车销量 2013-2020年我国商用 车 销量 1792.89 1970.06 2114.63 2437.69 2471.83 2370.98 2144.42 2017.77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我国乘用车销量(万辆) 405.52 379.13 345.13 365.13 416.06 437.08 432.45 513.33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我国商用车销量(万辆) 12 计算机 : 5G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很高的协同性 5G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相辅相成 。 相比 3G和 4G, 5G具有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广连接的技术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业互联网大 量设备上网、海量数据传输以及低时延精准控制的要求。对工业互联网而言, 5G的普及至关重要。而另一方面, 我国工业 门类齐全完 整,工业体量庞大 ,工业互联网市场 需求空间广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0年 我国工业增加 值为 31.31万亿 元,假设我国工业互联 网未来市场规模占工业增加 值的 比例为 1%,则我国工业互联网未来的市场规模将是数千亿量级 。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广阔市场能够为 5G创造大量的应用场景,从而推动 5G技术加快发展。 我国工业互联网中长期发展目标 2013-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 : Wind,政府网站,平安 证券研究所 到 2025年,基本形成具备 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 产业体系。覆盖各地区、 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 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工业 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不断 健全并规模化推广。形成 3- 5个达到国际水准的工业互 联网平台。 到 2035年,建成国际领先 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 施和平台,形成国际先进 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工业 互联网全面深度应用并在 优势行业形成创新引领能 力,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 升,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 先。 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 网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撑 经济社会发展,工业互联 网创新发展能力、技术产 业体系以及融合应用等全 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 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22.23 23.32 23.50 24.54 27.51 30.11 31.19 31.31 0 5 10 15 20 25 30 35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我国工业增加值(万亿元) 13 计算机 :我国“ 5G+工业互联网 ”的融合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果 国家高度重视 5G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 2019年 11月,工信部发布了 “5G+工业互联网” 512工程推进方案 (以下简称“ 推进方案 ”),提出了国 家 推动“ 5G+工业互联网 ”融合发展的目标。 2020年 3月,工信部发布 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 ,提出深入实施“ 5G+工业互联网” 512工程。 我国 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 良好。 我国“ 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果 。 2021年 5月,在 推进方案 发布一年多之后,工信部总结一年多以来我国“ 5G+工业互联网” 项目经验,发布了 “5G+工业互联网”十个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实践 (以下简称“ 行业实践 ”), 具体介绍 10个典型场景及 5个重点行业 “ 5G+工业互联网”的实际应用 情况。 行业实践 的发布将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加快我国“ 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 想象空间巨大。 “ 5G+工业互联网”的十大典型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 : 政府网站, 平安证券研究所 应用场景 简介 01协同研发设计 远程研发实验 科研人员结合现场画面和数据,远程在线协同完成实验 02远程设备操控 设备操控员根据生产现场视频画面及各类数据,远程实时对现场工业设备进行精准操控 03设备协同作业 生产现场的多台设备按需灵活组成一个协同工作体系,实现多个设备的协同调度及分工合作 04柔性生产制造 数控机床等设备通过无线化改造可以实现快速重构,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05现场辅助装配 现场人员通过 AR/VR眼镜等智能终端获取增强图像叠加,装配可视化呈现,辅助完成复杂精细的设备装配 06机器视觉质检 质检终端根据边端、云端算法对高清图像的识别与分析,实现产品缺陷实时检测、自动分拣与质量溯源 07设备故障诊断 系统利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监测数据与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对设备故障的诊断、定位、报警或动态预测 08厂区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调度系统对厂区内的物流终端进行调度管理,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作业 09无人智能巡检 采用智能的巡检机器人或无人机等移动巡检设备替换传统人工巡检,实现高效灵活、更大范围的安防巡检 10生产现场监测 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图像识别、自定义报警等技术,实现生产现场全方位智能化安全监测和管理 14 通信:中国物联网市场逆势上扬, NB-IoT占据主流 中国物联网市场逆势上扬: IoT Analytics近日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 202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为 31亿美元, 同比下降了 8% ;与全球其他地区的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下降形成对比的是, 中国的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同比逆 势增长了 14% 。从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连接数来看,预计 2021年,中国市场仍将延续增长态势。 NB-IoT占据主流: 2020年中国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中, NB-IoT模组占据 54%的份额; 基于 3GPP标准低功耗广域网 络的 LTE-M在中国没有得到商用;工信部数据显示, 2021年 4月国内蜂窝物联网连接中,智慧公共事业连接同比增长 18.9%,增势最为突出,因此可以预计未来以智慧水务、智慧燃气为公共事业依然是 NB-IoT的主战场。 中国蜂窝物联网连接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 工信部, IoT Analytics,平安证券研究所 中国蜂窝物联网连接结构(按技术) 15 通信:头部 ICP资本开支或不及预期 国内头部 ICP: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三家公司, 2021年 Q1总体资本开支规模达到了 25.7亿美元,环比略有下降,同 比增长约 10%;其中,阿里巴巴公司的资本开支规模,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与历史情况比较,此种情况较为罕见; 预计全年资本开支或保持低迷状态。 海外头部 ICP:亚马逊、微软、谷歌以及脸书四家公司, 2021年 Q1总体资本开支规模达到了 266.4亿美元,首次出现 环比下降的情况;谷歌和脸书公司 2021年全年资本开支仍然将处于紧缩的状态。从全年的维度来看,亚马逊和微软两 家公司资本开支或还不错,但 4家公司的整体水平有可能低于预期。 2019年 Q1-2021年 Q1国内头部 ICP资本开支 2019年 Q1-2021年 Q1海外头部 ICP资本开支 资料来源: 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16 通信:关注运营商以及运营商 IT系统供应商 行业观点总结 :中信通信行业指数动态 PE估值( TTM)目前已经突破历史底部区域;受到 5G部署趋于稳健等因素影 响,行业整体估值中枢下行趋势待扭转。在估值中枢下行的背景下, 30倍或 30倍以上 PE估值的细分赛道龙头仍然存 在估值下杀的风险;只有 PE估值低于 20倍,并且具备持续稳定盈利能力的公司才会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 关注三大运营商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在港股上市,估值水平处于低位;考虑到市场风险偏好降低,低 估值和具备持续稳定盈利能力的标的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建议积极关注三大运营商。 关注运营商 IT系统供应商 : 随着运营商的市场发展重点从传统的个人市场向政企市场转移,也需要同步对自身的 BSS 和 OSS系统进行改善,以适应政企市场用户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从资本开支角度来看,三大运营商在过去几年 确实也在对 IT系统进行持续的投入;预计 2021年,三大运营商的 IT系统资本开支规模将达到 750亿元。建议关注运营 商 IT系统供应商龙头亚信科技。 17 风险提示 供 应链风险上升 。 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较高 , 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打压将持续 , 全球 ICT行业产业链更为破碎的风 险加大 。 电 子信息产业对 全球尤其是美 国科技产 业链的依赖依然严重 , 被 “ 卡脖子 ” 的风险依然较高 。 政 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 电子信息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 很多领域在 国内处于起步阶段 , 离不开政府政 策的引导和扶持 , 如果后续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 行业发展可能面临困 难 。 市场需求可能不及预期 。 由 于全球疫情蔓延 , 我国经济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 企业资本支出或者政府财政支出可 能 较 为 谨 慎 , 消 费电子等产品需求也可能延宕 , 上市公司收入和业绩增长可能不及预期 。 电子信息团 队 行业 分析师 邮箱 资格类型 资格编号 电子 徐勇 XUYONG 投资咨询 S1060519090004 计算机 付强 投资咨询 S1060520070001闫磊 YANLEI 投资咨询 S1060517070006 通信 朱琨 ZHUKUN 投资咨询 S1060518010003 智能制造 吴文成 WUWENCHENG 投资咨询 S1060519100002 18 附:重点公司预测与评级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6月 4日 EPS PE 评级 收盘价 2020A 2021E 2022E 2023E 2020A 2021E 2022E 2023E 中科创达 300496 139.88 1.05 1.40 1.84 2.40 133.5 100.3 76.2 58.3 强烈推荐 用友网络 600588 33.31 0.30 0.38 0.49 0.65 110.2 87.6 67.6 51.4 推荐 北方华创 002371 209.00 1.08 1.53 2.15 2.92 193.5 136.6 97.2 71.6 推荐 迈为股份 300751 399.20 6.89 9.29 13.26 20.77 57.9 43.0 30.1 19.2 推荐 资料来 源 : Wind、 平 安证券研究所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投资评级: 股票投资评级 : 强烈推荐(预计 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 300指数 20%以上) 推荐(预计 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 300指数 10%至 20%之间) 中性(预计 6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沪深 300指数在 10%之间) 回避(预计 6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沪深 300指数 10%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预计 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 300指数 5%以上) 中性(预计 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沪深 300指数在 5%之间) 弱于大市(预计 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沪深 300指数 5%以上) 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 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报告确认: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研究报告是针对与公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 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公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未经书面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将采取维权措 施追究其侵权责任。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您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条款: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 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 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 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 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 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1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