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 2030:全球金融科技生态扫描.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Fintech 2030:全球金融科技生态扫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8页
Fintech 2030:全球金融科技生态扫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8页
Fintech 2030:全球金融科技生态扫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8页
Fintech 2030:全球金融科技生态扫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8页
Fintech 2030:全球金融科技生态扫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8页
亲,该文档总共2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Fintech 2030: 全球 金融科技生态扫描 2021年夏季刊 精简版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全球 洞见 中国实践 1 “金融科技”代表着“金融”与“科技”两个世界的碰撞与融合。从主导者不同及规模大小来看,金融 科技主要有四类玩家:颠覆者(FinTechs)以新技术和新模式提供金融服务的初创公司;大象 起舞(Fintechs)传统金融机构自我创新、拥抱新技术;互联网巨头(f_inTechs)大型科技公 司生态系统的金融板块以及技术供应商(f_intechs)向金融机构销售基础设施、为其赋能的新技 术公司。与金融科技竞合已成为传统金融业CEO们的共识,但仍有一些问题让他们夜不能寐:影响 未来金融业的关键技术是什么?最有前景的金融科技应用有哪些?传统企业如何拥抱金融科技?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期麦肯锡金融业CEO季刊围绕“金融科技”主题,分三大章节、40余篇文 章,分析总体趋势、解析前沿应用、分享领先实践。麦肯锡分析认为,金融机构首先要抓住以下七大 技术趋势: 1. 人工智能:自动因子发现、知识图谱和图计算,以及基于隐私保护的增强分析将发挥更大价值; 智能客服、智能投顾、客户图谱、产业图谱、智慧营销和风控、反欺诈和智慧决策等领域的应用将 越来越广泛。 2. 区块链:智能合约、零知识证明、跨链技术等带来新的机遇;分布式账本技术在交易结算、虚拟 资产、数字钱包、数字货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愈加深入。 3. 云计算:敏捷化、高弹性、微服务化的云原生优势更受重视;云计算不但让金融业从IT基建和数 据中心等非核心业务中释放出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灵活的方式获取存储、计算和服务资源,更 专注于客户、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为如开放银行(Open Banking)和银行即服务(Banking-as- a-Service)等新业态赋能。 4. 物联网:万物互联构建全新诚信体系,物联网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潜力无限;基于物联网的存货动 产融资,将物联网和区块链整合,突破动产融资中的既有风险管理障碍;在保险领域,加速和简 化承保和理赔流程等。 5. 开源、软件即服务和无服务架构:速度和可扩展性对新业务和金融创新的成功极为关键,这些新 的技术让企业快速创新而无需担心技术运营和基础架构投资。 6. 无代码开发平台:无代码和低代码方式重新定义程序开发;对于需要以敏捷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的 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而言有较大助力,已经开始逐渐发挥价值。 7. 超自动化(Hyper automation):流程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继续代替人工;在企业业务和IT流程 进行自动化改造的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事件驱动的软件、流程机器人及任何有助 于提升决策效率和工作自动化能力的技术或数字化工具。 技术只有结合金融场景和创新业务模式才能真正创造价值,我们认为,未来最有前景的金融科技应 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七大领域:1.支付:无卡交易、跨境支付以及全渠道支付整合等将成为三大核心潜 力赛道;2.零售金融:纯数字银行持续发力,新型数字贷款等将面临压力;3.资产管理:在线投资交易 平台及智能投顾发展潜力较大;4.普惠金融及公司金融:短期面临较大压力,供应链金融领域长期看 价值潜力较大;5.运营及基础设施:BaaS、无代码开发平台、RPA等关键技术及应用均具备较好的 发展前景;6.风险:反洗钱、KYC审查、催收机器人、身份认证等应用场景较为成熟;7.保险:物联网 应用、数字化核保、欺诈风险预防等重塑保险数字生态系统。 金融科技对不同市场主体影响各异。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主要存在三种应对方式:成立风险投资 基金、参与其他风险投资基金或设立加速器计划。对金融科技企业而言,成功的关键要素包括:洞察 金融细分领域的关键业务痛点、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和市场定位、技术领先性及与业务的密切结合、 打造客户数字化场景和生态圈运营,以及提供前所未有的客户体验。随着市场日渐成熟,只有为客户 真正创造价值的公司方能存活,而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赢家也将获得丰厚回报。 希望本期季刊能引发金融科技相关行业CEO们的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全景式扫描先进技术、前瞻性 布局金融科技应用,切实创造出业务价值。 祝开卷愉快! 2021年夏季刊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刊首语 倪以理 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 麦肯锡中国区总裁 曲向军 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 麦肯锡中国区金融机构业务负责人 2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2021年夏季刊 麦肯锡 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总编: 倪以理曲向军 编辑委员会: 韩 峰石炜麟 方浩翔刘东川 刘 畅廖红英 鲁志娟 特别顾问: Renny Thomas Miklos Dietz Joydeep Sengupta 我们谨此向全球金融科技咨询业务部门的众多同事表 示诚挚感谢。他们是本书40余篇中英文文章作者或内 容贡献者:郑文才、董仲侃、郭明杰、郭凯元、印为、朱 蔚超、晏超、周宁人、马奔、徐海超、刘昕昕、毕强、林圆 圆、John Huang、Saptarshi Ganguly、钟镇培、Holger Harreis、Ben Margolis、Kayvaun Rowshankish、 苏文扬、陈一舟、Jef_f Galvin、Sarah Hynes、Alexis Krivkovich、Olivia White、Zac Townsend、John Euart、Chandana Asif、Max Fltotto、Tunde Olanrewaju、Giuseppe Sofo、Reinhard Hll、Olivier Denecker、Ashwin Alexander、Andy Dresner、Rik Kirkland、David Deninzon 、Nick Malik、Akshay Kapoor、Sandeep Sharma、Alessio Botta、Nilesh Gupta、Lalatendu Das、Vishal Dalal 、Ondrej Dusek 、Anand Mohanrangan 、Erik Roth、Suparna Biswas、Brant Carson、Violet Chung、Shwaitang Singh,Renny Thomas、Juan Aristi Baquero、Akos Gyarmati、Marie-Paule Laurent、Pedro J Silva 、 Torsten Wegner 、Sudeep Doshi、Ju-Hon Kwek、 Joseph Lai、Ramnath Balasubramanian、Ari Libarikian、Doug McElhaney、Simon Behm、Ulrike Deetjen、Sanjay Kaniyar、Nadine Methner、Bjrn Mnstermann等。作者名详见每篇文章。 关于麦肯锡中国区金融科技管理咨询业务 麦肯锡在金融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大中华区, 麦肯锡协助各类型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券商、资 管、信托、保险、第三方财富机构等,设计金融科技战 略,并推进战略举措实施落地。另外麦肯锡金融科技加 速器计划协助创新企业明确价值主张,确定竞争策略, 优化业务模式,制定市场策略等,麦肯锡还协助领先投 资机构进行金融科技投资布局。 麦肯锡公司2021年版权所有。 3 第一部分 金融科技全球趋势 01 七大技术持续定义金融科技的未来 七项关键技术将持续影响金融科技未来总体发展趋势,驱 动业务模式重构并左右竞争格局,今日科技塑造明日金融 02 金融科技投资趋势:IPO势头强劲,独角兽增长迅 猛 本文从投资视角考察全球金融科技,总结了金融科技各赛 道的投资热点趋势 03 疫情期间,美国客户对金融科技态度如何转变 新冠疫情为美国的金融科技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总结了 近期调研的九大新发现 04 择道而行:欧洲金融科技企业通往盈利的新路径 为摆脱新冠疫情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欧洲金融科技企 业应改变自己的战略方针 05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与应用的八大洞见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其背后蕴 含的商业前景不能一概而论,仍需接受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06 全球代表性金融科技独角兽简介 本文对国外five.osfzero.osf家金融科技独角兽公司进行了梳理和简要 介绍 07 访谈:Square CFO未来的支付服务顺畅无阻 Square首席财务官(CFO)阐述了Square如何在疫情危 机中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描述了可能影响未来全球支付 产业的新技术 全版目录 4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2021年夏季刊 08 访谈:回归金融需求原点,审慎选择细分赛道 麦肯锡专访CPE源峰(中信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黄爽女士 第二部分 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09 金融科技用例图谱全景扫描 金融科技的应用涉及银行、保险、资管等诸多行业,我们总 结了金融科技在八大领域的three.osffive.osf个典型用例,描绘了金融科 技用例图谱 银行篇 10 如何打造成功的支付系统 支付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为支付平台提供商创造了机会,本文 就打造新支付网络体系的方法提出建议,为市场新玩家指 引方向 11 访谈:Paypal 前首席运营官Bill Ready 云平台让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始普及,这引发了新一轮AI创 新浪潮 12 独角兽:支付领域的部分金融科技独角兽列表 13 产业链图谱赋能公司银行 介绍产业链图谱如何助力商业银行拓展公司银行业务,以 及商业银行如何利用新技术构建产业链图谱 5 14 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供应链融资提质增效 本文分析了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独角 兽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以及有效应用金融科技的重要抓手 15 金融科技赋能消费信贷 本文总结了金融科技在运营、获客、存客经营和风险管理 上的赋能模式,希望助力各机构重新思考梳理经营策略, 塑造全新的数字化经营模式 16 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贷款的五大启示 本文基于全球实践总结了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贷款的五 大启示 17 独角兽:小微领域的部分金融科技独角兽列表 18 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科技驱动银行运营重构 客户需求日新月异。为满足这些不断变化的需求,银行应把 客户体验作为业务流程设计的起点 19 蓄势待发:开放银行七大发展机遇 本文重点阐述了开放银行的七大机会点,帮助传统银行业 更好地迎接开放潮流 20 借助B2B API重塑交易银行业务 Btwo.osfB API可成为交易银行业务的增长引擎,文章从现状出发, 探讨了建设Btwo.osfB API平台的五大成功要素 6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2021年夏季刊 21 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设计选择 全球多数国家的央行已开始积极实施数字货币发行和监管, 中国、乌拉圭、瑞典等已逐步进入试点和实践阶段 22 区块链在银行业的创新应用 本文总结了区块链在银行业应用的核心趋势和领先实践, 以帮助国内银行业在区块链应用上把握方向、明确战略重心, 加速在行业内创新和普及区块链应用 23 基于云的银行核心系统战略 银行核心系统正不断发展,银行需要尽快制定相关战略,置 置换或升级核心系统,为向新系统过渡做好准备 24 访谈:坚定的创新者:Salesforce首席创新官西蒙马 尔卡希(Simon Mulcahy) 云软件提供商Salesforce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创新官谈数字 化发展和销售团队创新 25 展望人工智能银行:当银行遇到AI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银行应规模 化部署AI技术,在组织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转型 26 BaaS(银行即服务)对金融服务业影响几何 企业踊跃发展嵌入式金融,银行即服务模式势在必行,如此 趋势之下,银行及非银行机构都应做好准备 证券篇 27 机器学习在资本市场的应用:定价、估值调整及管理市 场风险 面对危机后的长期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可通过三步走策略, 让机器学习落地扎根,渡过危机 7 28 金融科技赋能下的投行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发展为 传统投行业务带来数字化赋能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遇, 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并就投行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推动其自 身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建议 资管与财富管理篇 29 资产管理中的高级分析技术 舆论热度之外的切实应用:高级分析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已 成为资管公司的制胜关键,而成功企业有着几大共同特征 30 财富管理的人工智能时代 本文总结了推动自动化的五大核心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在 财富管理应用的三大场景 31 独角兽:资管领域的部分金融科技独角兽列表 保险篇 32 保险2030: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写保险业 保险业正处于科技驱动的深刻变革前夕,保险公司若想主动 拥抱这一变革,可关注四个领域 33 保险企业的机遇:用物联网构建数字生态系统 物联网的发展为保险公司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对此做了梳理, 并就保险公司如何利用这些新机遇提出建议 34 访谈:保险革命个性化保险引擎 Uwe Stuhldreier,德国最大全数字化直保公司HUKtwo.osffour.osf的 一位高管,分享可能塑造保险业未来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 字化商业模式 35 独角兽:保险领域的独角兽列表 8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2021年夏季刊 监管合规与风险管理篇 36 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聚焦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中的要素概述、价值分析、 技术应用等,帮助国内银行了解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在自身 业务场景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37 金融科技协助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华丽转身” 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拥抱金融科技的三大关键举措 38 高级分析在智能催收中的应用 金融科技可以协助信贷和催收流程转型 39 独角兽:监管及风险领域的部分金融科技独角兽列 表 第三部分 金融机构如何拥抱金融科技 40 七大诀窍:面对金融科技入局者,金融机构何以接 招 金融科技公司在金融业各业务领域攻城略地,传统金融机 构应如何应对? 41 三大模式助力银行拥抱金融科技 银行投资布局金融科技渐成主流,目前业内的三种主要投 资模式,分别为成立企业内部风投基金、设立加速器计划 和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传统风投基金 42 打造金融科技开放平台,赋能资管科技创新 全球领先资管机构通过战略并购、战略合作、创新实验室、 资管科技加速器等多种形式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43 金融机构拥抱金融科技的四大典型案例 本文介绍了四个金融机构布局金融科技的案例,包括银行 及投行 9 精简版目录 011 七大技术持续定义金融科技的未来 七项关键技术将持续影响金融科技未来总体发展趋势,驱 动业务模式重构并左右竞争格局,今日科技塑造明日金融 024 金融科技投资趋势:IPO势头强劲,独角兽增长迅 猛 本文从投资视角考察全球金融科技,总结了金融科技各赛 道的投资热点趋势 033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与应用的八大洞见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其背后蕴 含的商业前景不能一概而论,仍需接受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044 全球代表性金融科技独角兽简介 对国外five.osfzero.osf家金融科技独角兽公司进行了梳理和简要介绍 092 金融科技用例图谱全景扫描 金融科技的应用涉及银行、保险、资管等诸多行业,我们总 结了金融科技在八大领域的three.osffive.osf个典型用例,描绘了金融科 技用例图谱。 102 如何打造成功的支付系统 支付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为支付平台提供商创造了机会,本文 就打造新支付网络体系的方法提出建议,为市场新玩家指 引方向 111 访谈:Paypal 前首席运营官Bill Ready 云平台让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始普及,这引发了新一轮AI创 新浪潮 115 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供应链融资提质增效 本文分析了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独角 兽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以及有效应用金融科技的重要抓手 10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2021年夏季刊 126 蓄势待发:开放银行七大发展机遇 本文重点阐述了开放银行的七大机会点,帮助传统银行业更 好地迎接开放潮流 136 借助B2B API重塑交易银行业务 Btwo.osfB API可成为交易银行业务的增长引擎,文章从现状出发, 探讨了建设Btwo.osfB API平台的五大成功要素 144 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设计选择 全球多数国家的央行已开始积极实施数字货币发行和监管, 中国、乌拉圭、瑞典等已逐步进入试点和实践阶段 149 区块链在银行业的创新应用 本文总结了区块链在银行业应用的核心趋势和领先实践, 以帮助国内银行业在区块链应用上把握方向、明确战略重心, 加速在行业内创新和普及区块链应用 160 展望人工智能银行:当银行遇到AI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银行应规模 化部署AI技术,在组织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转型 179 保险企业的机遇:用物联网构建数字生态系统 物联网的发展为保险公司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对此做了梳理, 并就保险公司如何利用这些新机遇提出建议 191 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聚焦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中的要素概述、价值分析、 技术应用等,帮助国内银行了解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在自身 业务场景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00 三大模式助力银行拥抱金融科技 银行投资布局金融科技渐成主流,目前业内的三种主要投 资模式,分别为成立企业内部风投基金、设立加速器计划 和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传统风投基金 207 打造金融科技开放平台,赋能资管科技创新 全球领先资管机构通过战略并购、战略合作、创新实验室、 资管科技加速器等多种形式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11 七大技术持续定义金融科技的未来 七大技术持续定义金融 科技的未来 曲向军、韩峰、石炜麟、方浩翔和刘东川 在未来10年,七项关键技术将持续影响金融科技总体发展趋势, 驱动业务模式重构,并左右金融业竞争格局,今日科技塑造明日金 融。 12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2021年夏季刊 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应用创新,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驱动要素。一方 面,科技持续赋能金融服务领域并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技术进步 也催生出更多创新商业模式。麦肯锡分析,在未来10年,七项关键 技术将持续影响金融科技总体发展趋势,驱动业务模式重构,并左 右金融业竞争格局(见图1)。 人工智能(AI):自动因子发现、知识图 谱和图计算,以及基于隐私保护的增强 分析将发挥更大价值 麦肯锡估计,AI技术每年可为全球银行业创造高达1万亿美元的增 量价值;安德烈亚斯卡普兰(Andreas Kaplan)和迈克尔海恩莱 1 1 2 图1 七大关键技术,持续影响金融科技未来总体发展 趋势,驱动业务模式重构并左右竞争格局 技术进步驱动金融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超自动化 自动因子发现、 知识图谱和图计 算,基于隐私保 护的增强分析发 挥更大价值 流程机器人 (RPA)等自动化 技术继续代替 人工 智慧信任自动 1 开放 3 区块链 智能合约、零 知识证明以及 跨链技术将带 来新机遇 4 物联网 万物互联构建 全新诚信体系, 与金融融合潜 力无限 5 6 7 敏捷化、高弹性、 微服务的云原生优 势更受重视 利用新技术快速创 新,无需担心技术 运营和基础投资 无代码和低代码 方式重新定义程 序开发 开源、SaaS 和无服务架构 无代码开发平台云计算 13 七大技术持续定义金融科技的未来 因(Michael Haenlein)将人工智能定义为“系统正确解释外部数 据,从这些数据中学习,并利用这些知识通过灵活适应实现特定目 标和任务的能力”。时至今日,AI技术已取得更为长足的进步,给包 括金融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带来更深远的变革。 从技术趋势看,一是基于自动因子发现的机器学习应用将越来越 广泛并产生颠覆性影响,改变传统机器学习算法中,影响因子依赖 于人工干预而客观性不足的弱点;二是知识图谱与图计算将发挥更 大作用,知识图谱作为人工智能语义表征的关键应用,利用广泛的 数据来源构建关系,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和图计算,进行模式识别和 特征发现,在金融科技的不同领域将发挥更大价值;三是基于隐私 保护的增强分析,强调在使用数据的同时保护数据,实现数据最小 化使用原则,即仅获取相关、必要、脱敏后的特征信息进行模型训 练,采用联邦机学习和隐私感知机器学习,利用加密、安全多方计 算、零知识证明等技术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分析。 从应用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应用覆盖金融业的前、中、后台,从千人 千面的产品及服务,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与分析、智能客服或对话界 面、市场测算及自动化交易、机器人投顾;到利用非财务数据的另 类信用评分、利用人脸辨识的身份验证;再到智能流程,以知识图 谱为代表的知识表示和自然语言解析,这些技术被用于检测欺诈 行为,也越来越多的被金融行业用于构建产业图谱和客户关联关 系,提升客户洞察能力。虽然对很多金融机构而言,人工智能应用 仍然较为零星,且往往只针对特定用例,但越来越多银行业领军者 已开始通过系统性方法部署高级人工智能,并将其整合到贯穿前 后台的数字化经营全生命周期之中。 值得留意的是,算法只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要发挥人工智能的竞 争优势最终还是靠数据。人工智能的普及让金融业确实体会到数 据、特别是传统运营上没有采集的客户行为数据的重要性,这将推 动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联盟,体现了生态圈金融的重要性。 14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2021年夏季刊 以银行为例:在内部,“AI先行”机构将通过手动任务的极致自动化 (“零操作”概念)以及在银行运营的各个领域以高级诊断引擎替 换或增强人为决策,来提高运营效率。运营绩效提升带来的收益, 将从广泛的传统和尖端AI技术应用(例如机器学习和人脸识别)投 资,流向对庞大而复杂的客户数据(近乎)实时的分析上。未来的AI 先行银行也将拥有当今数字原生企业的速度和敏捷性。银行将快 速创新,在数天、数周而非数月的时间内发布新功能。银行还将与 合作伙伴广泛协作,提供覆盖各个旅程、技术平台和数据集、无缝 整合的全新价值主张。 区块链:智能合约、零知识证明、跨链 技术带来新的机遇 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简称DLT) 是构建生态圈金融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其中的关键技术如智能合 约(Smart Contract)、零知识证明(Zero Knowledge Proof)和 分布式数据存储和交换成就了如数字钱包、数字资产、去中心化 2 15 七大技术持续定义金融科技的未来 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简称DeFi)、非同质化代币(Non Fungible Token,简称NFT)等应用;跨链技术则致力于解决部署了 不同区块链的企业之间基于链的交互问题。 其中去中心化金融的总锁定价值(TLV)在过去10个月有接近50 倍的增长,整体数字资产达到2.1兆美元的规模,数字化交易所在 2021年的营收估计达到150亿美元,大大改变了金融业的生态,传 统投资机构 也慢慢上调数字化资产在投资组合的占比。 在国家和地区层次上,我们也看到DLT对政策和法规的影响,按国 际清算银行(BIS)在2021年初的调查,约6成的央行表示他们正在 对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简称CBDC)做 研究或测试,其中,中国人民银行的电子人民币更达到了试运行的阶 段,向世界展示了电子货币为金融业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其他区块链应用场景包括: -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即时交易结算;银行纷纷通过智能合约,同 时使用数字货币结算交易的抵押品和现金部分,来实现基于区 块链的即时交易结算。 -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促进交易处理、证券借贷和股权结算;测 试真实情况下区块链上的基金交易,包括利用区块链提高跨境 销售的效率和可扩展性;借助区块链平台上的数字抵押品记录 交易证券,更高效、透明和安全地管理资本;以及进行交易后 股权结算。 -建设数字资产交易所,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分布式账本技术能 力,包括代币化(如未上市公司、私募股权基金)、数字货币兑 换(如法币和加密货币之间的即期兑换)和托管服务(如代表 客户托管加密密钥)。 16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2021年夏季刊 -搭建零知识证明的身份确认生态体系。简化确立身份所需的各 项步骤,并帮助消费者利用他们同意共享的、来自合作机构的 信息,通过在线、面对面或电话方式验证自己的身份,高效的获 取健康记录、政府服务等。该系统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安全 且秘密地与服务提供商共享消费者个人信息,且仅共享每个唯 一交易所需的信息,所有信息仍保留在可信数据提供商的服务 器上。 -去中心化金融(DeFi),作为金融机构的“替代品”,为去中 心化的非托管应用生态系统,通过自动生成的确定性协议取代 中介。可以不依赖受集中管理的金融实体,就可获得贷款、投资 或交易金融产品。去中心化金融采用确定性智能合约,能够消除 交易对手风险,并将去中心化和淘汰寻租中介而节省的成本回馈 给去中心化金融的用户,同时保持实时透明可以提高市场效率。 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去中心化金融虽然为金融行业带来新的机 遇,但同时也冲击传统金融业的定位和价值,加上金融政策和法 规的改变,将成为影响未来金融业的重要因素。 17 七大技术持续定义金融科技的未来 云计算:敏捷化、高弹性、微服务的云 原生优势更受重视 麦肯锡研究表明,到2030年,云为全球500强企业带来的EBITDA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价值将超过1万亿美元,有效的云使用 可以将迁移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效率提高38%,将基础架构成 本效率提高29%,可以将迁移应用程序的停机时间减少约57%,从 而使违规成本降低26%。同时,云可以通过自动化的嵌入式安全 流程和控制(例如DevSecOps)提高平台完整性,并且这些功能通 过跨环境的、一致的技术堆栈降低了技术风险。 云计算持续影响金融行业和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而言,云的形态 可分为公有云、混合云和私有云。公有云是指基础设施是被云计算 服务提供商所有,后者将云服务销售给广泛的大众或组织;混合云 是指基础设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云(私有、公共)组成,每种 云仍然保持独立,但由专有技术连接;私有云是指云基础设施是为 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私有云可以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或 其他主机托管所。 从技术趋势来看,一是边缘计算和边缘云进阶为独立门类;从边缘 端到数据中心到云端,这样的区隔与发展逻辑,已经逐渐在多个行 业中被认同,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AI等交互协同,在新零售、 医疗、工业园区、智慧城市以及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加速了 边缘云的发展和进步;二是容器云激发云端创新;公有云厂商大力 推进容器技术云上落地,促进了PAAS层云交付模式的敏捷创新; 容器即服务(Container as a Service)的云平台构建,也成为一 个云原生发展焦点;三是AI与云的深度结合;AI云平台在图像、声 音、医疗影像识别等领域应用越来越深入,AI的深度学习、算法等 技术,借助云平台可以更好地为更多领域的用户提供服务。 3 18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2021年夏季刊 从应用角度来看,云计算不但让金融业从IT基础建设和数据中心等 非核心业务中释放出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灵活的方式获取存储、 计算和服务资源,更专注于客户、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为如开放银 行(Open Banking)和银行即服务(Banking-as-a-Service)等新 业态赋能。 伴随金融机构敏捷化能力的述求,对于具有灰度发布要求,市场、 客户响应要求极高,需更大弹性扩展的创新性业务和能力组件,将 逐渐进行云端迁移。同时伴随大数据分析的规模化应用,对于弹性 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类应用的部署也将逐渐依靠云完成。 以银行为例,银行将在未来几年尝试大规模采用基于云的微服务 架构。而API将成为机器对机器沟通的核心方式。基于微服务的架 构,新一代核心银行应用软件将成为银行实现新架构转型的关键推 动者,传统核心银行系统供应商已经意识到了市场对基于云的微服 务架构的内在需求和潜力。 物联网:万物互联构建全新诚信体系, 与金融融合潜力无限 物联网将在未来几年给全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联网设备将 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从技术架构来看,物联网体系由智能感知和 传感系统、无线通信网络和应用与运营支撑三个层次构成;从技术 趋势看,一是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如RFID标签技术是融合了无线 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 品物流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是物联网通信方案日益丰 富,有线和无线网络、近场通信方案、低功耗广域网、窄带物联网、 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控管理等提供了通信网络保障;三是嵌入式系 统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在物体中植入智能系统使得物体 具备一定的智能性,能够实现主动或被动沟通。 4 19 七大技术持续定义金融科技的未来 从应用角度来看,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ESG)近年在金融行业 快速涌现,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一种主流战略,这不但影响了投资 决策,同时为金融业带来了新的产品和机遇,比如说,包括中国在 内的各国最近都针对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布了更明确的政策和解析, 其成功要素在于有效监控和管理工业和电力的能源效率、可再生能 源的使用等等,为物联网的应用搭建了大量场景,而其中碳排放交易 (Carbon Trading)为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保险领域,目前为止,保险公司主要使用物联网加强与客户的互 动,并加速和简化承保和理赔流程。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险企更加 精准地判断风险。例如,车险公司历来都借助驾驶员的年龄、住址 和信用等间接指标确定保费。但现在却可以通过物联网获取关于其 驾驶行为和车辆使用的数据,比如车速以及夜间行车频率等。这种 技术已经在市场高度成熟的国家得以应用,结果表明,保险公司确 实可以借此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度;险企还可以借助联网设备与 客户展开更频繁的互动,并基于收集的数据提供新服务。在保险行 业,客户往往只与代理人或经纪人打交道,只有在需要续期或索赔 时才会与保险公司直接联系。因此,物联网对拉近客户关系大有裨 益,可以帮助险企与客户建立更加深入而有针对性的联系。 在银行领域,基于物联网的存货动产融资,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 术整合,突破动产融资中的既有风险管理障碍:保障账实相符,真 正打通线上线下的交易形态,构建全新的诚信体系;同时物联网在 航运和物流行业的应用也为传统贸易融资业务注入了新元素,允许 银行就货流追踪开发新的融资产品,并通过智能合约等技术开发按 需流动性(On-Demand Liquidity)等金融创新;基于物联网的可穿 戴设备与银行业务嵌入,比如与支付等进行结合,创造和客户更为 紧密的金融场景应用。 20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2021年夏季刊 开源、软件即服务和无服务架构:让企 业利用新技术快速创新而不需要担心 技术运营和基础架构投资 速度和可扩展性对新业务和金融创新的成功极为关键,在竞争激 烈和赢家通吃的数字化经济下,“快鱼吃大鱼”成为了新常态。从技 术角度看,开源、软件即服务和无服务架构近年成为创新科技企业 或传统金融业打造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的“三宝”: -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让企业随自身发展和需 求应用有关的软件而不需要维护和拥有软件; -无服务架构(Serverless architecture)允许企业专注于客户体 5 21 七大技术持续定义金融科技的未来 6 验和业务逻辑的相关开发,同时不需要对计算和存储之类的服 务预留用量,如果代码没有执行就没有收费,通过弹性扩缩,既 没有闲置损耗,亦可提高团队的开发效率; -开源(Open-source)是一种通过技术社区开发,源代码可以任 意使用的软件,企业可以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企业软件, 麦肯锡也在2019年发布了数据分析的开源项目Kedro。 从应用角度看,上述每项技术都能独当一面,但最大效益还是来自 于它们的组合应用,当三宝齐发时,企业不但能够快速搭建技术开 发的基础设施,同时能够利用成熟的开源代码开发产品原型并专注 于客户体验等要素,且能利用软件即服务和无服务架构将产品快速 低成本上架。 虽然技术三宝有很多优点,但对传统企业而言,要真正利用并将开 源、软件即服务和无服务架构转化为竞争优势,IT组织架构、开发 能力、风管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会面临挑战,如何有效引进三宝并对 IT战略做调整,升级IT在快速反应上的能力,将会是大部分企业在 金融科技创新上最大的课题。 无代码开发平台:无代码和低代码方 式重新定义程序开发 无代码开发平台(No-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简称NCDP) 是可以让程序设计者及一般用户不用传统程序设计语言即可以开发 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使用的是图形用户界面(GUI)以及组件。 从技术角度看,一方面,无代码开发平台是软件工程领域的组件复 用与构件组装、DSL(领域特定语言)、可视化快速开发工具、可定 制工作流流程编排等理念和设计思维的组合应用及发展;另一方 22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2021年夏季刊 面,无代码开发平台的发展和云计算以及DevOps等基础技术的发 展密切相关,云计算和DevOps等内化并自动化解决了容器化、弹性 缩扩容、开发、部署、运维一体化、异地多活、平行扩展、高可用等 问题,在这样的基础技术之上构建应用层技术,限制少、约束小还 能适应各种复杂场景。 从应用角度来看,企业使用无代码开发平台的目的,常常是为了要开 发以云端为基础的应用程序。让开发流程加速,也让团队的商业策 略可以和快速开发流程同步。由于在无代码平台或低代码平台上可 以自动化进行审计跟踪和文档生成,因此还可以增强合规性。这对 于需要以敏捷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而言 有较大助力,已经开始逐渐发挥价值,当然其成熟度和健壮性仍需 要时日加以检验。 以谷歌为例,谷歌云除了投资Unqork外,最近收购了AppSheet,这 是“低代码”和“无代码”软件市场中最大的玩家之一,它让业务人 员能够开发应用程序,而无需具备专门的编码技能。Unqork首席营 销官Schmelkin表示,一家金融服务公司过去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才 能完成的工作,如果采用“无代码”可以在几个月内完成。他说,在 无代码情况下,少量的开发人员与业务人员聚在一起,三个月内就可 以完成软件的全部开发。迄今为止,Unqork大约有100名程序员, 主要致力于金融服务领域。 众多金融机构正在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从技术侧而言,需要庞大 的技术研发团队,并且需要在一个项目上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在疫 情期间,我们已经深知这种工作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相反,技术团 队需要能够在项目之间进行调整,并根据需要调整的优先级进行推 进。这就是无代码或低开发平台的价值所在,如果企业抛弃 传统研发方式,选择使用无代码或低代码开发平台构建应用程序, 那么,即使是最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可以与灵活的金融科技创新步 伐相媲美。 23 七大技术持续定义金融科技的未来 7 超自动化(Hyper automation):流程 机器人(RPA)等自动化技术继续代替 人工 超自动化是指在企业业务和IT流程进行自动化改造的过程中,引入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事件驱动的软件、流程机器人及任何有助于 提升决策效率和工作自动化能力的技术或数字化工具。 以RPA为例,从技术趋势看,一方面,RPA自身不断完善和进化; RPA核心作用是将工作信息流与业务交互通过机器人来按照设定 的流程去执行,从而将业务执行过程变得自动化且标准化。高重复 性、逻辑明确、稳定性三项是目前检验RPA技术可行性的基础。典 型的RPA平台技术框架至少会包含开发工具、运行工具与控制台 等三个基础组成部分,并且这三部分将不断完善优化;另一方面, 未来RPA技术将与AI深度融合;为了满足更复杂的业务流程场景, RPA会应用AI技术提升效能;同时,RPA已经成为AI技术落地的重 要载体,AI算力以及分析能力以RPA为载体赋能给更多企业,在此 情况下,“RPA+AI”被认为可能成为未来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