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 年中日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1 二 、 中国受访者 认同中日关系重要性 ,期待 两国 在经贸往来、民间交流等方面深化 合作,共同为 国际社会做出贡献 . P6 关于本次调查 . P1 核心 结论 . .P2 一、 中国受访者对日好感度小幅提升, 对中日关系持积极评价的比例增多 .P 3 三、中国受访者对 日负面印象深受历史问题影响 , 对 日本军事威胁的担忧有所缓解 P 14 四、 中国受访者认可本国媒体对促进两国关系的贡献, 更多受访者通过移动设备获取关于日本和中日关系的信息 P 17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1 2019年 6月 27日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本大阪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习近平 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 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中日两国拥有越来越多 的 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切。今年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日本也进入令和时代。我们要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 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使中日关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积极 因素。 作为 “北京 -东京论坛 ”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一度的 “中日关系舆论调查 ”成为 真实反映中日两国民意、增进两国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9 年,中国外 文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日本言论 NPO 共同实施第 15 次中日关系舆论调 查。为做好相关工作,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零点有数数据科技 自 2019 年 7 月便开始着手筹备前期调查工作。 9 月 3 日,实地调查工作正式启 动。零点团队继续承担中方调 查的样本采集工作,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持 并与零点团队共同承担数据分析工作。 本年度公众调查抽样设计、样本分布、执行周期等信息如下: 根据随机抽样结果,调查样本在以下 10 个城市进行采集:北京、上海、广 州、成都、沈阳、武汉、南京、西安、青岛与郑州。调查时间为 2019 年 9 月 9 日 2019 年 10 月 8 日,在 10 城市同步进行。本次调查采用入户访问方式。规 定总样本量为 1500 份,样本分配到各城市时采用等分法,即每个城市至少应执 行 150 个样本。实际回收有效样本 1597 份。在置信水平为 95%的条件下,抽样 误差约为 2.53%。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为:男性: 48.7%,女性: 51.3%;年龄 分布为: 18-35 周岁: 39.1%, 36-50 周岁: 36.8%, 51 周岁及以上: 24.0%; 最终学历分布为:高中及以下学历: 41.2%,本专科学历: 57.1%,硕博学历: 1.1%。 关于本次调查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2 2019 年中日关系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受访者对日本的 印象 和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继续 保持回暖向好趋势。对日本持有良好印象的中国 受访者增多,持有良好印象和负面印象的受访者比例差持续缩小。 同时, 中国受访者对当前中日关系 以及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 的看法呈现积极 态度。 但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受访者对日本和中日关系的看法并未随着 中日政治关系的改善出现大幅好转, 对进一步加深中日关系,尤其是 对 加深中日两国经贸合作 和 民间交往抱有较高的期待。 中国受访者认可双 方民间交往的重要性,但认为当前的民间交往仍不充分,希冀在媒体交 流、互相接纳留学生等方面深化合作。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 受访者期待中日双方能够着力开展应对全 球和区域问题的双边及多边 合作。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由于 双方的努力和 两国关系的持续改善,中 国受访者对日本的感情 持续 好转 ,但在一些方面仍是负面评价高于正面 评价 。 目前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中日关系 同样也面临着承前启后的 重 要节点, 中日双方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 扭转 公众看待对方 持续多年 的负面评价占据多数的态势, 创建符合 新时代发展要求的 新型中日关系。 核心结论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3 一、中国受访者对日好感度 小幅 提 升,对中日关系 持积极评 价 的 比例 增多 对日好感度 小幅 提升。 2019 年,中国受访者对日本的总体印象持“很好” 和“相对较好”的比例为 45.9%,较 2018 年( 42.2%)提升 3.7 个百分点 。这 一增长虽然比 2018 年较 2017 年 10.8 个百分点的提升有所减缓,但仍延续着自 2014 年起的中国受访者对日印象改善的积极趋势。 对日本印象“相对不好”或 “不好”的受访者比例由 2017 年的 66.8%下降到 2018 年的 56.1%, 2019 年 又 下降到 52.7%。 虽然目前消极印象的比率仍然超过积极印象,但是二者之间的差 值在 大幅 缩小。 对当前中日关系 持 积极评价的受访者增多 。 在受访者被问及如何看待当前中 日关 系时,选择“好”或“比较好”的比例由 2018 年的 30.3%上升至 2019 年 的 34.3%,改善趋势已经持续 四 年。选择双方关系“比较差”或“差”的比例由 2017 年的 64.2%下降到 2018 年的 45.1%, 2019 年 又 降至 35.6%,降幅近 10 个百分点 。 虽然 总体上 对中日关系的 消极评价 仍 占据多数 ,但消极评价和积极评 价差距已显著缩小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公众选择“说不清”的比例较前两 年明显增加,上升为 29.4%( 2017 年 12.9%, 2018 年 24.3%)。 附图 2005 2019 年中国受访者对日本印象及中日关系认知情况 ( %) 10.5% 10.4% 24.9% 54.3% 71.0% 74.5% 54.5% 42.9% 5.9% 15.0% 12.0% 14.0% 22.8% 30.3% 34.3% 11.6% 14.5% 24.4% 27.3% 32.6% 38.3% 28.6%31.8% 5.2% 11.3% 21.4% 21.7% 31.5% 42.2%45.9%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对日本持有 良好印象 认为当前中日关系积极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4 对中日未来关系发展 持 乐观 态度的 比例 有所提升 。 认为未来中日关系将 “变好 ” 或 “相对变好 ”的受访者比例由 2018 年的 38.2%上升至 2019 年的 39.2%, 增加 1 个百分点;认为将“相对变差”与“变差”的比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为 18.6%, 与 2018 年( 18.2%)基本持平。 附图 中国受访者对中日关系现状,过去以及未来的认知情况 ( %) 对当前中日关系的看法 ( %) 对过去一年间中日关系发展的看法 ( %) 6.1 28.2 29.4 32.2 3.4 0.6 好 比较好 说不清 比较差 差 拒答 4.3 21.2 47.3 15.6 7.4 3.3 0.9 变好了 相对 变好了 没有 明显变化 相对 变差了 变差了 不知道 拒答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5 对未来中日关系的看法 ( %) 推动两国关系向好的民意基础仍不牢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中国受访 者对中日关系的评价及对日印象有一定好转,但总体上对中日关系的消极评价仍 占多数,推动两国关系向好的民意基础仍不牢固。调查显示, 2019 年仅有 29.6% 的中 国 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对日本的印象 “ 变好 ”,较 2018 年的 40%下降明显 ; 2019 年 有 25.5%的中 国 受访者认为过去一年中日关系 “ 变好 ” 或 “ 相对变好 ” , 较 2018 年的 30.2%下降明显 。 同时,中国受访者对日本持有“印象较好”或“相 对较好”的比例仅较 2018 年微增 3.7 个百分点 , 认为当前中日关系好或者比较 好的中国受访者比例仅较 2018 年微增 4 个百分点。 9.0 30.2 33.7 14.0 4.6 8.4 0.2 变好 相对变好 没有变化 相对变坏 变坏 不知道 拒答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6 二、 中国受访者认同中日关系重要性,期待两国在经贸往来、 民间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 认同 中日关系 的重要性。 调查数据显示,进入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中国 公众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认可度出现了大幅度的变化。 2010 年达到 92.5%的峰 值后,至 2014 年这一数字连年下跌,五年间下降了近三成。 2015 年后,在两 国关系总体回稳改善的趋势下, 这一比例止跌回稳, 2016 年以来保持平稳,七 成左右中国受访者认为中日关系 “重要”或“比较重要” 。 2019 年 67%的中国 公众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 。 日本作为“重要贸易伙伴”( 59.3%) “重要邻国”( 57.8%)“两国历史文化关系 深厚 ”( 31.2%)和“中日间有众多 共同利益”( 30.7%)等是中国受访者看重两国关系的重要理由。 附图 中日关系对中国是否重要 ( %) 附图 认为 中日关系对中国重要 的原因 ( %) 24.9% 42.1% 16.7% 12.2% 3.2% 0.9% 重要 比较重要 说不清 不太重要 不重要 拒答 0.3 1.6 27.2 30.7 31.2 57.8 59.3 没有具体原因 拒答 亚洲的和平与发展需要中日两国合作 中日经济和产业依存度高,具有众多共同利益 中日同为亚洲国家,历史、文化关系深厚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国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7 对中日两国未来经贸合作期望较高 。 从调查结果看,中国受访者希望中 日两 国加强经济与技术等方面的合作 。 大多数中国受访者认为中日两国经济存在较强 的互补性,可以实现合作共赢 , 对两国经济的合作前景 持积极态度 : 60.8%的受 访者认为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可以实现合作共赢。 在 被 问到 今后中日两国经贸关 系走向时, 59.3%的受访者相信双边经贸额会“大幅增长”或“略有增长”。 附图 对中日经济关系互补性和竞争性的看法 ( %) 附图 对中日未来经贸关系的看法( %)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8 在世界自由贸易受到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中国受访者 支持 维护自由贸易体 制,也乐于看到中国与日本进行经济合作以共同应对不利的国际贸易环境。从具 体数据上看, 81.6%的受访者认为 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及开放的经济秩序、 多边 主义 对今后的世界经济 “非常重要 ”或 “比较重要 ”。 附图 受访者对自由贸易、开放的经济秩序和多边主义对世界经济 重要性 的看法 ( %) 认可民间交流的重要性 。 中国受访者认可两国民间交流对改善发展两国关系 的重要性,但近半数受访者认为现状不够活跃。和去年相比, 中国受访者 眼中两 国民间交流活跃度有所下降。 41.6%的受访者认为这一年间两国民间交流呈现出 “活跃 ”或 “比较活跃 ”的态势,比 2018 年 ( 48.6%)下降 7 个百分点 。 调查显示, 超过七成( 73%)的受访者认为双方民间交流对改善发展 两国关系 具有重要作用。 在多种民间交流途径中, “媒体交流( 39.7%) ”“互相接纳留学生( 35.0%) ”和 “学 者、研究者间交流( 26.2%) ”,受到较多肯定。和 2018 年相比,中国受访者对 于 媒体交流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9 附图 双方民间交流对改善两国关系 的重要性以及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交流领域 ( %) 附图 受访者眼中过去 一年间中日两国民间交流活跃度 ( %) 20.252.8 14.0 9.4 1.7 1.9 重要 比较重要 说不清 不太重要 不重要 不知道 /说不清 0.4 1.3 9.7 17.8 19.0 21.2 22.5 26.2 35.0 39.7 没有什么特别重要领域 拒答 /不知道 接受初高中修学旅行 民间企业间的人才交流 教师、相关教育人士间的交流 文化、音乐、艺术等方面的民间交流 为改善两国关系、解决各种课题而进行的民间对话 学者、研究者间的交流 互相接纳留学生 媒体交流 5.3 36.3 38.1 7.5 12.7 活跃 比较活跃 不太活跃 不活跃 不知道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10 支持中日两国在地区事务中实现多领域合作 。 中国受访者希望中日两国可以 通过加强双边合作来共同保障地区安全与秩序,特别是对两国在构建新型合作关 系、共同应对朝核问题、维护自由贸易体制等方面的合作充满期待。从具体数据 上看 , 69.3%的中国受访者支持中国在亚洲事务上与日本进行合作。 附图 受访者是否支持中国在亚洲事务上与日本进行合作 ( %) 在 谈及中日两国应该在亚洲哪些事务上进行合作时 ,“ 加强中日韩及中日 FTA、 RCEP 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28.4%)”居首位, 其他排名前列的 选项 分别为“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 28.2%)”和“ 节能技术、风力能发电等可再生能 源方面( 26.5%) ”;此外,涉及双方共同维护地区秩序和进行安全领域合作的选 项也获得了较多受访者的认可 , 如“构建东北亚和平秩序( 23.4%)”、“ 构建朝鲜 半岛和平与朝鲜的经济发展 ( 22.1%)” , 等等 。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11 附图 中日两国应该在亚洲哪些事务上进行合作 ( %) 62.2%的 中国 受访者 认为 中日 两国应该 重视双边合作, 进一步构建新型合作 关系 , 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 。 在问及当前 世界 面临的各种问题时,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贫困、国家间的战争和纠纷、贫富差 距扩大 等 全球性问题是中国受访者最为关注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包括中日等 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 1.2 4.2 6.8 7.8 8.6 9.3 9.4 9.7 11.6 13.5 14.1 19.2 20.6 22.0 22.1 23.4 26.5 28.2 28.4 拒答 /不知道 共同应对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问题 进一步强化海空联络机制 防治公共卫生疫情 旅游 军事、安全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发基础设施 东亚共同体建设和东亚区域合作 保护知识产权 扩大青少年交流等民间交流 食品安全问题 东海资源开发 大气及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核能发电安全问题 构建朝鲜半岛和平与朝鲜的经济发展 构建东北亚和平秩序 节能技术,风力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方面 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 加强中日韩及中日 FTA、 RCEP贸易、投资 等方面的合作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12 附图 对 中日两国今后是否应该进一步构建新型合作关系 的看法( %) 期待中日加强军事安全合作。 对未来发生军事冲突的担忧与对周边军事安全 的顾虑,使更多的中国受访者倾向于建立多国对话机制来讨论安保问题,实现 东 北亚地区的和平 。在 本次调查中, 65.7%的 中国 受访者 认为 有必要建立起 讨论 安 保问题的多国框架 机制 , 这一 比例比 2018 年 ( 59.7%) 上升 了 6 个百分点 。 附图 是否有必要在东北亚地区建立起讨论安保问题的多国框架( %) 在支持建立上述对话机制的受访者中 , 当被问及“哪个国家应当参加这一对 话机制”时, 59.9%的受访者选择了日本,人数比例仅次于中国( 85.3%) 和 美 国( 62.7%) ,超过了 俄罗斯( 41.3%) 。这 说明在 更多 中国 公 众 的意识中,已经 将日本看作是 与 中国一同维护东北亚 地区 和平 秩序 的重要伙伴。 62.212.0 18.6 6.4 0.8 应该 不应该 说不清楚 不知道 拒答 65.7 21.7 12.5 0.1 有必要 没有必要 不知道 拒答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13 附图 东北亚地区讨论安保问题的多国框架应当包含哪些国家( %) 针对两国间新建立的海空联络机制, 43.7%受访者认为该措施可充分避免两 国间偶发的军事冲突, 34.6%的受访者认为此项机制尚不够充分,另有 21.6%的 受访者不能给出准确判断。 附图 为了避免两国间的偶发性军事冲突,依靠现有的 “海空联络机制 ”是否充分( %) 85.3 59.9 31.4 26.0 62.7 41.3 4.6 6.7 2.4 3.8 中 国 日 本 韩 国 朝 鲜 美 国 俄 罗 斯 蒙 古 印 度 印 度 尼 西 亚 澳 大 利 亚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14 三、 中国受访者对日负面印象深受历史问题影响,对日本军 事威胁的担忧有所缓解 历史问题对中日关系的深层心理影响依然存在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历史问 题对中日关系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 47.4%的受访者认为“历史问题没有解决, 这是中日关系决定性的大问题”,比 2018 年( 46.8%)略有上升。 被 问到 为何对 日本产生不好印象时, 60.5%的中国受访者选择 “日本对侵略中国的历史没有真 诚地道歉和反省”。 15.4%的中国受访者 认为“无论中日关系如何,要解决历史问 题很困难” ,这一比例 较去年上升了 6 个百分点。 附图 历史问题对当前与今后中日关系的 影响( %) 附图 历史问题的解决与中日关系之间的联系 ( %) 47.4 39.8 9.0 1.9 1.9 历史问题没有解决,这是中日关系决定性的 大问题 历史问题某种程度得到解决,但依然是个大 问题 历史问题已解决,已不是障碍 历史问题原本就不是太大的问题 不知道 43.6 38.0 15.4 43.5 43.9 9.4 历史问题不解决,中国和日本的关 系就无法发展 随着中日关系的发展,历史问题会 慢慢得以解决 无论中日关系如何,要解决历史问 题很困难 2018 2019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15 关于“中日间需要解决的历史问题”,中国公众首选“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认 识”( 60%),其次是“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 51.2%),再次为“ 日本的历 史教科书问题”( 40.6%)和“ 日本的战争赔偿、慰安妇及强征劳工问题 ”( 40%)。 对日本 军事威胁的危机感有所缓解 。 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受访者认为 “存在 对中国构成军事威胁的国家或地区” 的比率为 55.5%,较 2018 年 ( 68.7%)下 降 13.2 个百 分点。当被问及 具体 国家或地区时, 日本继续居首( 75.3%) , 但 较 2018 年 ( 79.4%) 下降 4.1 个百 分点 。 在 认为 日本 对中国 构成军事威胁的理由中, 65.4%的 中国 受访者选择“日本 与美国联手在军事上围堵中国” , 比去年( 70.1%)下降 4.7 个百分点 ;第二位是 “日本曾发动过侵略战争,至今仍存在否认和试图掩盖历史事实,淡化反省和道 歉的倾向”, 比率为 59.7%, 比去年( 64.6%)下降 4.9 个百分点 ;第三位是 “日 本长期侵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否认存在领土争端”, 比率为 46.0%。 比去年 ( 54%)下降 8 个百分点 ;第四位是 “日本在防卫计划大纲中把中国设定为假想 敌国”,比率为 36.7%,比去年( 45.8%)下降 9.1 个百分点; 第五位是 “日本谋 求修宪趋势明显 , 愈发具有现实性” , 比率为 18.1%。 比去年( 22.8%)下降 4.7 个百分点 。 上述数据显示,相较于 2018 年, 中国受访者 对日本对华安全威胁的 担忧 有所缓解 。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16 附图 认为日本对中国有军事威胁的原因( %) 中国受访者对中日之间存在争议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问题可能会对 两国军事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的担忧有所下降: 48.3%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在几年之 内、或者在未来的时间里,两国会因为钓鱼岛的领土纠纷问题发生军事冲突, 较 2018 年的 56.1%下降了 7.8 个百分点 ; 34.3%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两国不会因为钓 鱼岛的领土纠纷问题发生军事冲突 , 较 2018 年的 26.6%上升了 7.7 个百分点。 但是,钓鱼岛问题依然是阻碍中日关系的最主要问题, 2019 年有 51.2%的中国 受访者认为钓鱼岛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的主要原因,这一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 ; 56.9%的中国受访者 因 日本对钓鱼岛进行“国有化”引起两国对立 , 对日本持负 面看法。 附图 对钓鱼岛问题引发中日军事冲突的看法( %) 13.8% 46.0% 18.1% 59.7% 36.7% 65.4% 日本部分势力谋求再度成为军事大国的趋势愈 发明显 日本长期侵占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在 该领土争端中否认存在争议 日本谋求修改宪法和平条款的趋势愈发明显, 且愈发具有现实性 日本曾发动过侵略战争,至今仍存在否认和试 图掩盖历史事实,淡化反省和道歉的倾向 日本在防卫计划大纲中把中国设定为假想敌国 日本与美国联手在军事上围堵中国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17 四、中国受访者认可本国媒体对促进两国关系的贡献, 更多 受访者通过移动设备获取关于日本和中日关系的信息 关于媒体对两国关系的影响,绝大多数中国受访者认可本国媒体在促进双方 关系上所起到的作用:认为中国媒体对改善中日关系和促进两国民众相互理解做 出了 “非常大的贡献 ”或 “有些贡献 ”的 中国受访者 达 84.6%。 附图 中国媒体对改善两国关系 、 促进两国民众理解做出了 何种程度的 贡献 ( %) 中国受访者对本国媒体涉日报道客观公正性的评价也保持稳定: 80.4%的中 国受访者 认为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关于日本及中日关系的报道和评价是客观 公正的,有 11.5%的受访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而在 2018 年的数据中,持肯定和 否定态度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 80.6%和 11.3%,与 2019年基本相当 。 同时, 80.3% 的中国受访者认为网络上关于两国关系的网民声音能确切或大体上反映出主流 民意。 14.8 69.8 7.7 1.7 1.8 4.1 非常大的贡献 有些贡献 没有做出贡献 起到了负面作用 拒答 不知道 /说不清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18 附图 受访者对中国媒体涉日报道的客观公正性评价( %) 附图 网络上关于中日关系的网民声音是否能反映主流民意( %) 21.9 58.4 8.3 2.8 2.6 6.1 确切反映主流民意 大体反映主流民意 大体不反映主流民意 完全不反映主流民意 拒答 不知道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19 84.5%的中国受访者主要 通过中国媒体获取关于日本和中日关系信息, 其中 电视虽仍是最为主要的媒介渠道,但其重要性有所下降。以电视为最主要信息渠 道的受访者比例 由 2018 年的 60.3%下降到今年的 54%;相较之下, 使用 移动设 备 作为最主要信息渠道的受访者比例 由 2018 年的 29.9%增长到今年的 39.3%, 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 附图 通过中国媒体获取关于日本和中日关系信息的受访者触媒习惯( %) 0.2 0.4 0.4 2.7 3.0 39.3 54.0 0.4 0.3 0.4 4.8 4.0 29.9 60.3 广播 杂志 拒答 报纸 PC端新闻门户网站、论坛或 BBS 移动设备(手机、智能手机、 PAD) 新闻客户端及 APP、新闻网站 电视 2018 2019 2019 年中日 关系 舆论调查报告 2019 P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