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2015年促进就业创业资金(新型农民培训资金)绩效评价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政策背景。2015年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15年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的通知(鲁农财字20159号),提出以促进农业安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生态发展为目标,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多层次、多 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二)项目内容。2015年省级农民培训项目由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山东省农机局和山东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山东省农业厅及各市农业局为具体组织管理机构。全年培训各类新型农民7.4万人、职业农民5000人。(三)项目资金投入情况。项目总投资6600万元,评价对象为2015年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4891万元的使用绩效;评价范围包括16个地级市,30个县(市、区),4个培训项目。(四)绩效目标。以促进农业安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 村生态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根据“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 2 按照“符合产业发展需要、满足农民实际需求、科学区分培训对象、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的原则,大力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一)评价依据。按照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山东省省级预算绩效管理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价管理办法(试行)(鲁财绩(2014)4号)、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 业厅山东省新型农民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鲁财农201330号)及山东省新型农民培训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鲁财农201345号)等文件要求,评价机构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二)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通知(财预201353号)和山东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鲁财预201167号),对省级农民培训项目设置了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4个一级指标,项目立项、资金落实、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益6个二级指标,结合项目特点,细化了指标体系,并适当增加了一些个性指标,下设若干三级指标,指标分值满分为100 分。(三)评价方法。本次绩效评价是在项目执行单位资金使用 3 绩效评价基础上,由第三方机构对承担新型农民创业项目8个省级培训基地、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25个县(区)、设立西部经济隆起带专家服务基地的7个市(县)独立进行现场评价,对承担扶贫科技培训任务34个县,抽取了10个县进行现场评价,现场评价范围涵盖全省16个市,涉及资金4345万元,占项目总数比例67.57%,占资金总额比例为87.96%。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总体看,各项目单位高度重视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扎实高效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制度建设方面,各 项目单位立足实际,认真细化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各项管理措施,为项目科学规范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组织实施方面,严格落实管培分离、开班报告等管理要求,积极创新培训和管理方式,加强学员训后跟踪服务,增强了培训与需求的契合度,提升了培训效果。在资金项目监管方面,各地探索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实现了资金和项目监管的日常化、制度化,对项目资金能够实现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但是也存在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农民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少高水平师资、某些实施环节不够规范、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经综合评价,2015年新型 农民培训资金评价得分为83.5分,绩效评价等次为良好。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4 (一)投入方面。分值20分,得分16分。从项目立项情况看,项目立项较为规范,与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相符,各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立项条件与关于组织实施2015年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的通知要求相符,实施方案确定的培训目标和社会效益符合正常业务水平,在数量、质量时效方面制定了可以量化的目标,项目绩效目标与项目年度计划数、资金量基本相符。但也存在缺少项目立项过程文件和体现长期目标文件的问题。从资金落实情况看,省级、市级财政资金到位率100%,但也存在各地资金拨付进度不同,有的部门财政报账手续繁琐,拨款进度慢的问 题。(二)过程方面。分值30分,得分25.5分。从业务管理看,各项目单位业务管理制度健全,且合法、合规、完整。实施中制度执行基本规范,较为有效。但也存在有的项目单位的实施方案简单化、指导性不强、学员台账项目填写不规范等问题。项目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效,项目资金使用规范,拨付程序和项目支出符合要求,但也存在个别项目资金有节余等问题。(三)产出方面。分值20分,得分19分。从实际完成率看,完成率、合格率和进度控制日完成率均为100%,项目整体进度与计划进度完全相符。从成本节约率看,实际成本与工作内容的匹 配程度高,符合专项资金使用范围,成本节约率好。但也存在项目执行单位缺少对整体可控成本内控标准的问题。 5 (四)效果方面。分值30分,得分23分。社会效益较明显,各县(区)因地制宜出台制度,审核认定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学员素质,培训学员掌握了一定的农业实用技术、农业职业技能,在当地起到一定示范带动作用,但由于农民培训项目见效慢,直接效果显现不够明显。可持续影响方面,目前形成了健全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但是各地发展不平衡,存在“重培训、轻培育”的现象。学员满意率方面,通过电话回访学员,满意率达95%。四、下一步建议一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平台。通过政府和职能部门 建立专门互联网、农业专家热线、农业咨询机构、农业技术讲师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以及企业用工信息等服务。二是做好培育对象的遴选工作。培育对象应重点关注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大学生村官、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等群体,因为这部分人员具备职业农民的潜质,也容易很快见到成效。先把这部分人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再通过他们的引导和示范带动,发展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素质过硬、带动性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三是进一步提高项目执行进度。改进资金分配和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督促教学单位通过提前编制培训教学计划、定期填报 6 资金支出进度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项目执行和资金支出进度,减少资金结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