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TA技术白皮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ZETA技术白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ZETA技术白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ZETA技术白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ZETA技术白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ZETA技术白皮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引言 . 1 二、 ZETA 概述 . 1 三、 ZETA 协议解析 . 2 3.1 ZETA 网络架构 . 2 3.1.1 AP . 2 3.1.2 智能路由 . 2 3.1.3 终端 . 3 3.1.4 ZETA Server & PaaS . 3 3.2 ZETA 协议特点 . 3 3.2.1 超窄带通信 . 3 3.2.2 双向通信 . 3 3.2.3 低功耗 . 4 3.2.4 广覆盖 . 4 3.2.5 抗干扰 . 4 3.3 ZETA 分支协议特性 . 4 3.3.1 ZETA-P . 4 3.3.2 ZETA-S . 7 3.3.3 ZETA-G . 10 3.4 ZETA 协议安全 . 11 3.4.1 入网鉴权 . 11 3.4.2 通信加密算法 . 11 3.4.3 鉴权及数据加密 . 11 四、 ZETA 的物理层技术 . 12 4.1 M-FSK 调制技术 . 12 4.2 具有窄带通信优势 . 12 4.3 支持可扩展的覆盖与速率 . 13 4.4 支持高速率传输 . 14 1 一、引言 本文旨在向各大读者阐述 ZETA 技术 一种基于 UNB 的低功耗广域网( LPWAN)技术协议标准,其具有覆盖范围广、服务成本低、能耗低等特点,满足物联网环境下广域范围内数据交换频次低、连接成本低、适用复杂环境的连接需求,可应用于泛在物联网场景。 二、 ZETA 概述 ZETA 协议定义了 OSI 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实现了ZETA 网络中各个节点的通信编码、入网控制、设备鉴权、 QoS 保障、安全加密等功能。 下文将重点解析 ZETA 协议的整体架构, ZETA 协议的特点, ZETA 不同协议分支的功能特性, ZETA 网络安全方案,同时对 ZETA 的物理层技术进行阐述。 2 三、 ZETA 协议解析 3.1 ZETA 网络架构 Figure 1 网络架构 ZETA 网络架构为典型的星型拓扑,为了面向多种物联网场景,降低落地成本、难度, ZETA 网络除了支持典型的星型拓扑还创新的实现了树状 MESH 架构,并且设计了三套协议以应对复杂的应用场景需求: ZETA-P:低时延, 主要面向 业务流量不大 的 局域网 场景。 ZETA-S: 时频复用, 主要面向 业务流量 较大的城域网场景 。 ZETA-G: 协议精简,成本极低, 主要面向对成本敏感 有较大连接量场景 。 。 ZETA 网络包含 AP、智能路由、终端、管理平台,其中 AP、终端、管理平台为必选节点,智能路由为可选节点。 3.1.1 AP AP(Access Point), ZETA 自组网汇聚点,主要负责 ZETA 网络数据采集, 时钟同步,下级设备管理 以及数据回传至 Server,支持远程全量升级、配置等功能。 3.1.2 智能路由 低功耗 Mesh 智能路由节点,有效增加单站覆盖范围,便捷补充信号盲区、防止数据拥塞等功能。 低功耗设计,电池供电,典型接入量可使用 3 年以上 。 自组网,上电无需任何设置,自动接入网络 。 自愈组网,某一个连接中断时, Mesh 节点能够自行进行拓扑重组,尝试网络愈合,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3/4G/LAN 3 多跳,根据协议不同,最多可支持 4 跳,将网络覆盖延伸到 AP 信号不能到达的角落。 路由选择,选择最佳的拓扑和通信调度策略将功耗降到最低。 3.1.3 终端 MS( Module&Sensor),数据透传模块,外接传感器集成终端。 低功耗双向通信。 自组网,上电无需任何设置,自动接入网络 。 自愈组网,当连接中断时,尝试网络愈合, 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路由选择,选择最佳的拓扑和通信调度策略将功耗降到最低。 丰富指令集, UART 透传模式,可查询模块信号质量、状态、网络时间、设置测试模式等。 3.1.4 ZETA Server & PaaS ZETA Server,负责管理 ZETA 网络,如复杂多样协议解析,网络拓扑,当前电量,协议版本,远程升级等功能。 PaaS 平台,提供标准 API 接口,方便用户对接获取数据。 集成化网络管理,无需开发 ZETA 网络管理,减少开发对接投入 简单易用 ZETA Server,便捷远程定位问题,大幅度降低排查问题成本 通用 API 接口,简单易读 提供标准 SDK, 5 分钟即可完成对接 支持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部署方式 3.2 ZETA 协议特点 3.2.1 超窄带通信 ZETA 协议使用超窄带进行通信,单信道占用带宽仅 3.8K,支持100/300/600bps 的典型通信速率,最大速率可支持到 50kbps。整系统带宽最多也不到 30K,占用带宽资源很少,可方便的应用于各国的免授权频谱。 3.2.2 双向通信 ZETA 协议,都具备上行下行双向通信的特点。可用于进行传感器数据采集 4 上报,也可以进行下行配置与查询和控制等操作。 3.2.3 低功耗 ZETA 协议针对物联网应用的上行为主,小数据量,可靠性要求不高,实时性要求不高等特点,进行了诸如 LDC, ack 下行,分时段下行,深度休眠,分时隙上行多种低功耗设计。 3.2.4 广覆盖 ZETA 协议支持 点对点通信在视距情况超过 10 公里以上。利用多级智能路由,又进一步扩展了覆盖范围。对于 ZETA-G 协议,采用 SDR 技术,利用正交FSK+TBCC+重复等多种算法提升上行灵敏度,也有效的增加了覆盖范围。 3.2.5 抗干扰 ZETA 协议使用于非授权频谱,干扰信号较多。因此设计了跳频和载波侦听等功能来提升抗干扰性能。 3.3 ZETA 分支协议特性 本节主要介绍 ZETA-P/ZETA-S/ZETA-G三种协议分支的功能点和基本特性。 3.3.1 ZETA-P 随机入网与数据传输 Figure 2 随机发送 当 ZETA-P 协议的设备需要入网与数据传输流程,会先随机退避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载波侦听,如果侦听结果为空闲,则发送入网或者数据。 可靠传输 协议的据传输过程中,会有 ack 帧,用来确认对方是否收到数据,这是为可靠性设计的。如果没有收到 ack 帧,则会进行重传,以确保数据被正确的送达目标节点。 Data CS idle Start Random CS Data 5 TX RXS e n d d a t aD A T A A c kR e s e n d d a t aD A T A A c k Figure 3 可靠性传输 载波侦听 为了避免网络拥塞,提高信道利用率,在发送数据前,进行载波侦听,信道闲置方可发送,流程如下: Figure 4 载波侦听流程 6 归属校验 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不同企业共用一套协议 , 为避免设备接入非自身企业 AP,或者本企业 AP 被其他企业设备接入,在入网时会进行归属校验,流程如下: 发起注册鉴权设备 AP Z E T A S e r ve r转发注册信息归属鉴权未通过( 该企业下无该设备 )归属错误归属错误将该 AP 加入黑名单 , 重新对其他AP 发起注册流程Figure 5 归属校验流程 网络自愈 ZETA-P 协议具有网络自愈功能。网络中某条链路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传输失败,终端节点可以自动重新选择其他可用的链路进行数据通信。 MS / M O T ES e n d d a t aR e s e n d d a t aD A T A A c kAP 1 / M O T E 1 AP 2 / M O T E 2注册流程 Figure 6 网络自愈 大数据传输 基于随机传输的特点, ZETA-P 协议支持多达 50Bytes 的应用层数据传输。 低时延 7 ZETA-P 支持的设备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随机数据传输冲突概率较低,数据产生后,可在较短时间内响应数据上下行传输,具备低时延的特性,时延取决于空口速率。 OTA ZETA-P 协议支持 OTA 功能,当设备需要修复 bug,或者新增功能时,可以通过无线升级的方式对设备版本进行更新。同时支持近端单个设备 OTA 操作和远程批量 OTA 操作。 3.3.2 ZETA-S 时隙入网与数据传输 ZETA-S 采用分时隙和分频点的方式来管理空口资源。将时间资源分成若干个时隙,每个时隙是 900ms 或者更多长。系统中有多个频点,可分别用于终端、智能路由或者 AP 的上行,下行通信。 每个设备入网时,会由上级分配一个工作时隙,当设备数量比较多时,不同设备可能会分配到相同的时隙,这样在该时隙内,不同设备要同时发送数据就需要进行竞争发送,有一定概率会出现冲突,但是比较随机发送,冲突概率极小。 智能路由创新性的引用时隙复用功能,因为 ZETA 网络系统存在多个频点,不同频点在相同时隙内,是可以同时工作的。比如 A 路由节点在该时隙内接收下级终端的上行数据,同时 B 路由节点也可以在该时隙内发送数据给上级,无形中也增加了 ZETA 网络的容量。 入网及数据传输流程(以终端注册网关为例): 8 MS广播注册信息AP注册请求注册响应上行数据A c k Figure 7 入网及数据传输流程 A.网关周期性广播注册信息; B.终端注册前监听接收附近网关的广播。收到一个或者多个网关广播信息后,根据注册选择算法选择一个网关,并向其发送注册请求。 C.网关收到注册请求后,会进行相应的资源分配,期间还会有鉴权过程,网关回复注册响应。至此设备注册完成,可以进行数据通信。 D.终端注册成功后,当有数据时,会向网关发送数据。 E.网关收到数据后回复数据 ack。 可靠性传输 除 ZETA-G 外,其他双向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会有 ack 帧,用来确认对方是否收到数据,这是为可靠性设计的。如果没有收到 ack 帧,则会进行重传,以确保数据被正确的发送给目的节点,流程图参考 ZETA-P。 载波侦听 ZETA-S 协议支持载波侦听,用于减少冲突概率。载波侦听过程是在 GAP 内完成的。 GAP 时间内结构 DIFS 和若干个 CS_SLOT。 1:发送方在 DIFS 的时间内处理和准备好 Mac 层消息,启动载波监听,方产生一个最大值不超过竞争窗口最大值,最小不小于高优先级发送窗口的退避值, 9 进行退避过程。 2:退避过程中,持续扫描信道状态,当退避时间到时依然没有检测到载波,则该发送方获得信道使用权,立即发送数据进入正常数据发送流程。否则就进行退避,等待下一个信道窗口进行重发。 跳频 ZETA-S 支持通过跳频来提升系统抗干扰性。系统事先将可用频点划分成若干个频点组。设备入网时,会从上级获取跳频频点组和当前频点,然后根据事先约定好的跳频序列,在跳频组内跳频。这样既然提升了抗干扰性,也具有一定的抗频点跟踪 性,从而提升了系统安全性。 归属检验 在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不同企业共用一套协议以及为避免设备接入非自身企业 AP,或者本企业 AP 被其他企业设备接入,在入网时会进行归属校验,归属流程参照 ZETA-P 章节。 网络自愈 MS / M O T ES e n d d a t aR e s e n d d a t aD A T A A c kAP 1 / M O T E 1 AP 2 / M O T E 2注册流程 Figure 8 网络自愈 ZETA-S 协议具有网络自愈功能。网络中某条链路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传输失败,就会自动重新选择其他可用的链路进行数据通信。 小数据量 ZETA-S 协议的单次数据传输都是在一个时隙内完成的,所以在时隙长度为 10 900ms 时,仅支持 8Bytes 的应用层数据。 大容量 基于时隙及频点的统一管理, ZETA 网络信道利用率得到提升, ZETA-S 单网关理论上可支持接入约 90000+个设备。 城域网 ZETA-S 协议的网关节点支持 GPS 同步,可以避免相邻网关之间的相互干扰与失步问题,因此可以在城市或者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部署。 OTA ZETA-P 协议支持 OTA 功能,当设备需要修复 bug,或者新增功能时,可以通过无线升级的方式对设备版本进行更新。同时支持近端单个设备 OTA 操作和远程批量 OTA 操作。 3.3.3 ZETA-G 载波侦听 为了避免网络拥塞,提高信道利用率,在发送数据前,进行载波侦听,信道闲置方可发送,流程如下: Figure 9 载波侦听流程 11 成本极低 ZETA-G 协议面向 成本极其敏感行业应用,在保证通信性能以及功耗的前提下,协议设计上采用支持远距离上行,以及近距离下行方式, 按照应用场景需求精简协议,大大降低硬件成本 ,让更多的“物”能够低成本联网。 大容量 ZETA-G 协议主要面向 泛在物联 场景,比如 包裹、 物流 容器 、 液化气钢瓶追踪、危险废品追踪等 等, 要求接入 数量庞大,利用 SDR 网关多信道接收功能,单个物理天线可以同时接收多达 64 个信道的数据,极大的扩充了 ZETA 网络系统容量 ,进一步降低“物”的联网成本 。 3.4 ZETA 协议安全 3.4.1 入网鉴权 设备接入时,为避免非 ZETA 终端接入网络,需进行接入鉴权,首先是由设备根据随机数 nonce 以及密钥 KI 计算生成 Auth 值,然后把 nonce 和 Auth 一起发送给 NS 平台,平台根据相同的 KI 以及消息中的 nonce,加上同一个算法生成Auth,再比较 Auth 进行鉴权。 3.4.2 通信加密算法 不同于互联网,物联网数据量更少,对冗余、开销更敏感,需要更轻量级的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 ZETA 协议选用轻量级加密算法 Keeloq 对报文数据域进行加密,加密原理:用 8byte 密钥加密 n*4byte 明文,从而得到 n*4byte 密文或者用 8byte 密钥解密n*4byte 密文,还原出 n*4byte 原始报文 。 3.4.3 鉴权及数据加密 鉴权过程:网关利用 bsid 和随机数 count,以及事先存储于网关内部的密钥KI,通过 sha256 算法生成鉴权摘要 , 把鉴权摘要和 count,以 KI 为密钥,利用aes128 算法 进行加密,传输 至 平台,平台接收后用相同算法解密 , 进行校验, 校验通过后,回复登陆成功给网关。网关会使用 RS1024 生成密钥对,将公钥发送给云平台,云平台随机生成 128bits 数据通信密钥,用公钥加密后发给网关。网关利用私钥解密后得到数据通信密钥 , 后续 使用该秘钥 与云平台通信 。 12 四、 ZETA 的物理层技术 本章介绍 ZETA 物理层的 advanced M-FSK 调制方式以及它的独特有点。即具有 Sigfox 的窄带通信优势;又具备 LoRa 具的扩展性;还可以利用 5G 技术在较小带宽中传输相对较高的速率。 4.1 M-FSK 调制技术 M-FSK调制:时域为 1 的信号在频域上 M 个正交频点上选择一个频点调制发送。如下图所示, M=8,每个频点每个符号可以调制 3 个比特信息。最小频点间隔为 2kHz,为了保持频点的正交性符号速率要小于最小频点间隔。如下图所示符号速率为 600Hz。 可以直观获得如下认识: 1,调制信息只在相位上改变,不利用幅度调制信息, PAPR 为零,保持低功耗特性; 2,发送功率不变,带宽增加,调制比特增多(log2(M); 3,每个符号只在一个频点上发送,具有窄带通信特点。 Figure 7 M-FSK 调试方式 4.2 具有窄带通信优势 窄带发送在频域上能量非常集中,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包括基于频谱扩展的信号干扰。 13 Sigfox 为极窄带通信,传输速率是 100Hz。当 M-FSK的符号速率小到 100Hz时,此时每个符号,信号在频域上占极小带宽,与 Sigfox 类似,能量非常集中。所以 M-FSK具备 Sigfox 窄带通信传输能力。 NB-IoT 有多种上行传输方式,一种是 SC-FSMA,功耗消耗比较大;另一种也类似 Sigfox,采用类似单频点发送,即窄带通信方式,但符号速率更快,为3.5kHz,通过重复发送的方法达到远距离覆盖。重复发送的增益仅在完全相干时才能获得最大增益,而在单载波通信中,往往很难做到完全相干合并。所以 NB-IoT 在极致覆盖时性能是略差的,也必然导致功耗也较高。 4.3 支持可扩展的覆盖与速率 M-FSK调制技术参数包括:传输频域总带宽 BW(不含保护带宽)、频点间隔 SCS( SubCarrier space)、信道编码速率 CR( Code Rate)。由频点间隔 SCS 和传输总带宽 BW得到频域因子 BW/SCS2logK = ;为了保证频点间正交,符号时长至少为 1/SCS 。 根据频域因子、信道编码速率、传输频域总带宽和符号时长确定频谱效率和比特速率,具体推导过程为: 频域因子: S C SBW k *2lo gK B W /S C S2 = ( 1) 比特速率: 14 CRS C SKCRS C SKDR *1 = ( 2) 频谱效率: CRS CSBWDR *K / 2*2 CR*S CS*K Kk = ( 3) 根据与 LoRa技术相比, Advanced M-FSK的参数与 Lora具有一一对应关系。LoRa 是采用一种特殊扩频方式,而 Advanced M-FSK 采用类似与 5G 中 OFDM的频点调制技术,可以充分借鉴 5G 等相关先进接收机技术,保证了较高的灵敏度。 表 1 Advanced M-FSK 与 LoRa 关键参数对比 LoRa 技术 Advanced M-FSK技术 备注 调制比特数 时域因子 SF 频域因子 K 信号 CSS(Chirp-Spread-Spectrum) 1 Advanced M-FSK 可以灵活的支持相位调制 带宽 BW K2SCS 载波间隔 SCS 对应 LoRa 的 1/BW 码片时长 1/BW 对应 Advanced M-FSK的 SCS 符号时长 /BW2SF 1/SCS 比特速率 CR*SF/2BW SF CRSCS*K 频谱效率 CR*SF/2SF CR*K/2K 同样支持不同速率与覆盖,支持各种 IoT 场景的应用。假设传输带宽以120kHz为例,选择参数不同,则速率也不同,相应覆盖也不同。速率越小,覆盖越远。 表 2 Advanced M-FSK 的 SCS 与速率关系 SCS 带宽 速率 15kHz 120kHz 45kbps 7.5kHz 120kHz 30kbps 3.75kHz 120kHz 18.75kbps 3.75/2kHz 120kHz 11.25kbps 3.75/8kHz 120kHz 3.75kbps 4.4 支持高速率传输 Advanced M-FSK 在保持低功耗特点的基础上具有 OFDM 的特点。所以具备 15 5G 技术特点:一是上一节所描述的频点间隔是 scalable,高速率时,频点间隔变大,如支持 SCS=60kHz;二是在每个符号发送频点上增加相位调制信息,如BPSK/QPSK/8PSK 等,即保证了 PAPR=0dB 的要求,也可以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增加传输速率。 Advanced M-FSK 相比 LoRa 频域因子 K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Advanced M-FSK与 5G 类似,为了提升速率,增大频点间隔 SCS,即使频域因子 K 变小。 表 3 Advanced M-FSK 的 SCS 与速率关系 带宽 K CR SCS 速率 120kHz 2 1 30kHz 60kbps 120kHz 3 1 15kHz 45kbps LoRa 的技术也是通过改变时域 SF 和带宽两个参数,选择合适的速率。如果带宽一定,选择 SF 越小,则速率越大,理论上选择 SF=1,则速率越高。但实际应用中,市场上并未出现支持 SF=1 的产品, SF 至少要大于等于 6,实际上原因是 CSS 信号在 SF=1 的情况下并不容易发送,即在短时间内发送完整的 CSS 信号很困难。而 Advanced M-FSK对频域因子没有限制,所以 Advanced M-FSK具有更好的扩展性。 Advanced M-FSK 相比 LoRa 具有相位调制功能。 Advanced M-FSK 与 5G 类似,可以通过增加相位调制增加频谱效率。 5G 是 QAM 调制,即在幅度和相位上同时调制信息; Advanced M-FSK为了保证能量效率,只进行相位的调制。而LoRa 是无法调制相位的,即如表 1 所示, LoRa 只能发送 CSS 信号,此信号并没有任何其他调制信息,所以无法额外发送比特。下图是相位调制示意图, 8PSK每个符号可以额外发送 3 比特。 下表示意不同带宽通过增加相位调制获得速率: 表 4 不同相位调制对速率的影响 16 带宽 K CR SCS 无相位速率 调制 相位调制速率 960kHz 4 1 60kHz 240kbps 32-PSK 540kbps 120kHz 1 1 60kHz 60kbps 32-PSK 360kbps 120kHz 2 1 30kHz 60kbps 32-PSK 210kbps 120kHz 2 1 30kHz 60kbps 8-PSK 150kbps 120kHz 3 1 15kHz 45kbps BPSK 90kbps 120kHz 4 1 7.5kHz 30kbps None 30kbps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 Advanced M-FSK 相比 LoRa 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在带宽上更容易扩展,可以在相位上调制信息。使 Advanced M-FSK 相比 LoRa在 sub 1GHz 有限带宽内能满足对数据量要求更高的应用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