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XX县渝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XX县渝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XX县渝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XX县渝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XX县渝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XX县渝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 XX流域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二 O 一七年九月 1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 9 1.1 项目区选择背景 . 9 1.2 项目区地理位置、范围 . 10 1.3 项目编制依据 . 10 1.4 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程规模 . 11 1.5 治理进度 . 12 1.6 主要工程量、材料与投入 . 12 1.7 项目投资及构成 . 12 1.8 项目效益 . 14 1.9 综合评价 . 14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 15 2.1 自然条件 . 15 2.2 水资源状况 . 16 2.3 社会经济状况 . 18 2.4 基础 设施建设 . 20 2.5 土地资源及其评价 . 22 第三章 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 . 25 3.1 水土流失现状 . 25 3.2 水 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 26 3.3 水土流失的危害 . 27 3.4 水土保持防治状况 . 27 3.5 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 30 第四章 项目建设任务和规模 . 31 4.1 指导思想和原则 . 31 4.2 建设总目标 . 32 4.3 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 . 32 4.4 小流域划分 . 34 2 4.5 建设任务和规模 . 35 4.6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 . 40 第五章 防治措施及布局方案 . 43 5.1 治理措施设计 . 43 5.2 治理措施技术设计标准 . 49 5.3 苗圃设计 . 70 第六章 监督监测方案 . 71 6.1 监督监测的对象和内容 . 71 6.2 监测措施 . 72 6.3 监测方法 . 75 6.4 监测的保障措施 . 77 第七章 技术支持路线 . 78 7.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78 7.2 专题调研 . 79 7.3 技术引进和科技推广示范目标 . 80 7.4 科技培训 . 81 7.5 技术支持的成功经验 . 83 第八章 组织管理措施 . 83 8.1 管理机构设置 . 83 8.2 管理措施 . 84 8.3 技术保障措施 . 87 第九章 进度安排 . 88 9.1 施工条件 . 88 9.2 施工方法 . 88 9.3 施工进度 . 95 第十章 投资估算 . 99 第十一章 经济评价 . 100 11.1 评价的依据 和方法 . 100 3 11.2 经济效益 . 104 11.3 生态效益 . 109 11.4 社会效益 . 111 11.5 经济评价 . 112 第十二章 结论 . 113 12.1 综合评价 . 113 12.2 结论 . 114 附件 : 一、 XX县渝河流域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投资估算报告 二、 XX 县渝河流域水土 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崔家湾 治沟骨干工程典型设计报告 三、 XX县渝河流域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桃联 中型淤地坝工程典型设计报告 附图 : 1 项目区位置示意图 2 渝河流域分区图 3 渝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站 (点 )布置图 4 渝河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图 5 渝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现状图 6 渝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工程规划布置图 7 打食沟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现状图 8 打食沟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规划图 4 附表 : 总表 工程特性表 表 1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 表 2 项目区降水特征表 表 3 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 表 4 项目区耕地坡度组成表 表 5 项目区社会经济现状表 表 6 项目区农业经济结构现状表 表 7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表 8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表 9 项目区治理措施现状及规划表 表 10 项目区工程施工总进度表 表 11 项目区治理措施进度计划表 表 12 项目区投资总表 表 13 项目区工程投资进度计划表 表 14 项目 区资金筹措表 表 15 项目区经济效益分析成果表 5 前 言 XX县位于我国黄土高原腹地,六盘山西麓、宁夏南部山区边陲。地处渭河流域二级支流葫芦河流域的发源地。 312国道纵贯东西,隆(德 )秦 (安 )省道和隆 (德 )张 (易 )县道分别穿越南北。县境西北毗连静宁(甘肃)、西吉,东南直接泾源、庄浪(甘肃),东北周边与固原市原州区接界。地理位置东经 105 48 106 15,北纬 3521 35 47,县城东距六盘山 10 公里,北距银川 410 公里,西去兰州 280 公里,东去西安 340 公里, 距固原市 66 公里。全县辖 3镇 10 乡, 128 个行政村, 625 个村民小组。全县东西与南北之距相当,南北长 47公里,东西宽 41公里,总面积 985平方公里 ,县境土地总面积 148.8 万亩 ,耕地面积 63.5 万亩 ,人均 3.7 亩。海拔介于1720-2942 米之间,地势东高西低。 2005 年底,全县共有汉、回等民族 188179人,其中回族人口 17967人,占 9.55,县内人口密度191人平方公里,是全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之一。 所选项目区渝河流域是 XX 县最大一条河流,项目区总面积243.5km2,范围涉及城关镇、沙塘镇、联财 镇 3镇,神林乡、张程乡、陈靳乡 3乡,包括 33个行政村 165个自然村,流域内共有农户 10878户,人口 5.05万人。 XX 县把渝河流域作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一是交通方便,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稳定的管理机构、人员 6 和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二是对邻近区域有代表性和具有一定的辐射范围;三是群众积极性高,具有一定的治理开发生产经验;四是综合治理开发示范区宜与典型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并在其中布设多个单项治理开发示范项目。同时,该区域人口密集同时也是 XX县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水土流失类型上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 沟壑区第三副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农业基础设施有一定基础,但近年来由于缺少资金投入,经济发展缓慢,流域内大部分区域靠天吃饭,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差,是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代表。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林牧副各业协调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步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同类型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固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主持,由 XX县水利局参加。在可研报告编制前, XX 县水保部门技术人 员深入项目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和筛选,项目区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研报告采用的现状资料均为 2005年度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在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过程中,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现场调查、勾绘,充分听取了项目区干部、群众的意见,吸收了相关部门的资料和经验,依据当地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提出了总体布局和具体措施数量。最后完成了可研报告的初稿。 1、设计指导思想 坚持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小流域粮食稳定;大力发展林草措施, 7 力争在 5 年内见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治理为主;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 施、沟道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举的原则。 2、设计依据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 (2)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 法及其实施条例。 规范标准: (1)国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2)国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3)国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4) 水利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 3、已有的规划成果及主要参考资料 : (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3)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与 2021年规划; (4)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规划; (5)自治区及固原市、 XX 县“十五”和“十一五” 有关农业、 8 林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与规划报告。 (6) XX县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总体规划( 1998 年)、 XX县退耕还林还草规划( 2002年)、 XX 县农业区划报告( 1983年)、 XX县土壤普查报告( 1986年)、 XX县土地资源详查 ( 2005年)和 2005年统计年鉴。 ( 7) XX县基本农田调查报告( 2005.6)宁夏农业勘察设计院。 ( 8) XX县梯田效益综合分析评价报告( 2005.7)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4、本次设计提交的成果 XX县渝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表、图)。 . 9 第一章 综述 1.1 项目区选择背景 根据宁水保局发 201877 号关于下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原州区杨达沟等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任务书的通知要求,依据项目区选择的原则,经多 方专家对项目区的实地查看和评审,多方案比较后,确定 XX县渝河流域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综合治理区域,项目区选择理由如下: (一 )XX县渝河流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代表区,是黄土丘陵区的缩影。生态系统功能失调是其农业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境内山地、丘陵、河谷和川地等交错分布,长期受水蚀和风蚀的影响,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林草植被覆盖率低,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资源和降水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学种养水平低,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可 以说,该区最集中、最突出、最普遍地反映了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典型代表性。 (二 )所选项目区位于渭水系葫芦河上游的发源地渝河流域。该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差,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为早日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使当地自然环境和群众生活在短时期内得以改观。 (三 )所选项目区具有一定的治理基础,有较丰富的水土保持治理技术、经验和健全的管理机构。项目区交通方便、易于成效,地 . 10 方政府和群众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性高、 要求强烈。 (四 )所选项目区集中、连片,对于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林牧副各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在全县乃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能够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1.2 项目区地理位置、范围 项目区渝河流域地处 XX县中西部,该流域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为 XX 县城关镇、沙塘镇、联财镇、神林乡、陈靳乡 2乡 3 镇所辖,包括 25 个行政村 ,118 个自然村。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5 31 45 -35 39 15,东经 105 48 58 -106 11 26之间。流域面积 172.0km2,水土流失面积 201.6km2,占总面积的82.8%。海拔高度介于 1725 2408m 之间,相对高差 683m。项目区位置见附图。 1.3 项目编制依据 1、 法律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 ( 2)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2、 规范标准 ( 1) 国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 2) 国 标 水 土 保 持 综 合 治 理 技 术 规 范 ( GB/T16453.1-16453.6-1996) . 11 ( 3) 国标水土保持综合治 理效益计算办法 ( 4) 水利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 ( 5) 国标水土保持概(估)算定额及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 2003年) ( 6) 黄委会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大纲 1.4 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程规模 1.3.1 建设目标 通过 3年( 2019-2021年)的项目建设,增加项目区植被覆盖,建立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为该区农业和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改善该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1.3.2 建设任务和规模 经过 3 年治理,到 2021 年共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 42.7km2,新增治理程度 20.9%,其中:农田水利工程中新修梯田 1580.5hm2(新增小高抽 7台套发展水浇地面积 120hm2未计入治理面积 ),新增水土保持林 2061.5hm2(其中乔木林 1236.9hm2、灌木林 824.6hm2),果园16hm2,种草 612.5hm2,封禁面积 15km2。新建小型水土保持拦蓄工程940座 (处 ),其中:谷坊 650座、涝池 40处、沟头防护工程 20处、水窖 230眼。新 修乡村和田间道路 96km。 (见附表 9)。 通过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累计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达到 . 12 158.55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 2018 年的 57.5%提高到 2021 年的78.6,林草覆盖率由现状的 20.2%提高到规划期末的 31.2。 1.5 治理进度 项目区治理任务计划 2019-2021 年完成, 3 年治理进度分别为25.1%、 23.1%、 19.9% (见附表 11)。 1.6 主要工程量、材料与投入 (1)主要工程量:总土方量 665.99 万 m3、石方量 1698.9m3、砼1613.68m3。 (2)主要材料:水泥 721t,钢材 86.32t,木材 12.41m3,柴油572.73t;树苗 657.09万株,草籽 30.63t。 (3)劳动力投入:总用工量为 43.73 万工日,年均投工 8.75 万工日,年劳均出工 4个工日。单位治理面积投工 1.02 万工日。 (4)机械台班:需机械施工台班总量 1.7万台班。 1.7 项目投资及构成 项目总投资 2995.63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2045.12 万元 ,占总投资 68.3%;地方配套 475.26 万元,占总投资 15.85%;群众自筹475.26万元,占总 投资 15.85%。 治理措施单位面积投资 70.15万元/km2,其中单位面积中央投资 47.89万元 /km2。渝河流域各项工程措施投资见下表 1。 表 1 渝河流域各项工程措施投资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措施内容 总投资 (万占总投资 (%) . 13 元) 1 农田水利工程 新修梯田 1580.5hm2,增加水浇地面积 120hm2(主要为发展移动式抽水站 7台套)。 1228.08 41 2 水土保持造林工程 水保造林 2061.5hm2 其中乔木林1236.9hm2灌木林 824.6hm2 144.1 4.8 3 果园建设 果园 16hm2 31.98 1.08 4 水土保持种草工程 人工水保种草 612.5hm2 73.78 2.47 5 生态修复工程 封育面积 15km2。工程内容:刺丝围栏长 14.0 km,生物围栏长 6.5 km,宣传碑 6座。 9.28 0.3 6 小型水保工程 小型水保工程 940 座 (处 ),其中:谷坊 650座、涝池 40处、沟头防护工程 20处、水窖 230眼。 286.46 9.56 7 设施农业水源工程 3座 356.06 11.88 8 河道整治工程 河道整治 hm2,河堤绿化 hm2,河滩地复平 hm2 9 淤地坝工程 1座 562.77 18.78 10 移动式抽水站 7处 17.82 0.6 11 乡村道路建设 新修村级公路 96km 91.96 3.07 . 14 12 其它(独立费用) 193.36 6.46 合计 总投资 2995.63 100 1.8 项目效益 各项措施实施后,年平均拦蓄地表径流设计能力 363.98 万 m3,拦蓄泥沙设计能力 20.52 万 t,人均有粮由现状年的 394kg 增加到434kg,人均纯收入由 1447.8元提高到 1925.2元。按动态分析项目总效益 7130.84 万元,总费用 5209.49 万元,经济净现值 1921.35万元,效益费用比 1.37,投资回收期 11.8年,内部收益率 13.6%。 1.9 综合评价 (一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农林牧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8:2.3:1调整到治理后的 5.6:2.6:1,土地利用率由 73%提高到 83%,劳动生产率由 22 元 /工日提高到 36 元 /工日,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农林牧副各业协调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二 )通过综合治理,占径流量的 17.6%和泥沙 量的 23%被拦截。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三 )通过项目实施,按照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生态农村战略。 . 15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形地貌 渝河流域大致呈东西走向,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山大沟深 ,地形破碎,沟壑面积为 42.5km2,占总面积的17.5%,沟壑密度为 1.59km km2。流域南岸梁峁坡度较缓,大部分被 开垦为农业用地,北岸坡面较陡,土层较薄,有部分荒山荒坡。主河道渝河干流 有河谷川水地 4188.2hm2,黄土丘陵典型地段从上到下顺序依次为梁峁顶、梁峁坡、沟台沟缘地、沟坡地、沟床或河谷川地。 2.1.2 土壤植被 土壤:土壤类型以 主要有黄绵土和黑垆土, 土壤质地主要为中壤, 其成土母质主要是黄土母质,土壤抗蚀性能差,有机质含量一般为 0.75% 1.5%。 植被:自然植被属半干旱和干旱草原类型。 流域内植被稀疏,林草覆盖率为 20.2%。自然植被差,有效天然牧草少,小片成林较多,主要为“四旁林”和沟坡人工种植的乔木林 、灌木林和坡地人工草,主要树种有杨树、柳树、杏树、沙棘等。人工草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 2.1.3 水文气象 降水 :据我县气象部门观测资料表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5mm,其中汛期 6 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72,且多以 . 16 暴雨形式出现,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春旱频繁,秋季多雨。 光热资源 :该流域属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多年平均气温 5.2,年均日照时数 2186.4h,年最高气温 24.6,年最低气温-28, 10的积温 2029.8 (134d), 5的积温 2491.7 (185d),无霜期 116d(见附表 2、 3)。 2.2 水资源状况 2.2.1 水资源潜力分析 根据 XX 县水资源评价与远景利用研究报告,年天然产 (降 )水总量 13027 万 m3, 多年平均径流深 85mm, 地表径流总量 2070 万m3,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395m3, 可利用水资源总量 1324万 m3,占水资源总量的 64%。目前项目区各项水利工程和农业设施工程水资源利用率为 28%。 2.2.2 水资源评价 一是水资源利用率低、有效性差。该区的生活、生产用水主要依赖于境内天然降水,降水利用率和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不到 30%,尤其 是有限的地表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占地表水的 70%以上的洪水资源无效流失;二是流域内主要为旱耕地面积占 77.8%,天然降水多少和降水季节分布决定了土地生产力的高低;三是现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效益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2.3 设计暴雨洪水标准 (1)设计不同频率下的暴雨标准根据宁夏水文手册资料见下表 2、表 3: . 17 Qp t1 Wp T 表 2 设计不同频率下的暴雨标准 表 3 单位面积(平方公里)设计洪峰流量 单位: m3/s.km2 洪水频率 P( %) 10 5 3.33 2 1 0.5 0.33 0.2 洪峰模数 2.04 3.74 4.67 5.68 6.46 7.15 7.82 9.12 (2)设计洪水总量计算 小型水保工程设计洪水过程蓄、排水可简用下列计算,溢洪道排水采用简化三角形法进行调洪计算,包括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计算。 设计洪水过程线一般采用概化三角形过程线。洪水历时计算公式为: 式中 : Tp 洪水总历时, h; 其它符号同前。 涨水历时公式为: 设计标准 单位 数量 P=5 mm 67.5 P=3.3 mm 83.0 P=2 mm 116.1 P=1 mm 151.87 . 18 t1=dt1 Tp 式中: t1 涨水历时, h; dt1 涨水历时系数,一般为 0.13 0.17。 设计洪水总量应按 24小时设计雨量计算,通过下式确定: WP = HP F 式中 WP 设计洪水总量,单位 104m3; 洪量径流系数,可采用当地经验值; HP 频率为 P的流域中心点 24小时雨量,单位 mm; F 工程控 制面积,单位 km2。 2.3 社会经济状况 2.3.1 行政区划 流域境内涉及城关镇、沙塘镇、联财镇、神林乡、陈靳乡 5 个乡(镇),包括 25 个行政村 ,118 个自然村,总面积 243.5km2。在渝河流域内依据流域的完整性和照顾到行政区划将渝河流域又划分为三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单元,即沙塘流域、罗家峡流域、联财流域。沙塘流域位于渝河流域东部,面积 80.4km2,占 33;罗家峡流域位于流域南部,面积 51.8km2、占 21.3%;联财流域位于流域西部,面积 42.9km2,占 17.6%。 2.3.2 人口及劳力 流域内共有农户 8317户,总人口 3.82万人,农业人口 3.63万 . 19 人,农村劳动力 1.53万个,人口自然增长率 13.0,人口密度 207人 /km2。 2.3.3 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该流域总土地面积 24350hm2,现有农耕地 8876.8hm2,占总面积48.2%;林地 3435.7hm2,占总面积 14.1%;草地 1474.5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6.0 %;其它用地 1639.6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6.7%;荒沟、荒山 5682.3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23.3 %;水域 103.9 hm2,占总土地面 积的 0.4 %;难利用地 273.6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1.1 %。流域内人均占有土地面积 0.51hm2,人均耕地 0.25hm2,人均基本农田0.19hm2,人均林地 0.072hm2,人均草地 0.03hm2(见附表 8)。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流域内农地耕作管理粗放经营,土壤生产力低下;流域内现有农、林、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