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栽培技术规程DB4201/T 436-201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栽培技术规程DB4201/T 436-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栽培技术规程DB4201/T 436-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栽培技术规程DB4201/T 436-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栽培技术规程DB4201/T 436-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栽培技术规程DB4201/T 436-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3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 DB4201/T 4362013 鲜食玉米 紫甘薯 紫甘蓝 栽培技术 规程 2013-01-05 发布 2013-02-05 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I 前 言 本标准 按GB/T 1.12009 标准 化工 作导 则第1部 分:标准 的结 构和 编写 给 出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武 汉市 农业 科学 研究所 提出 并归 口。本标准 由武 汉市 农业 科学 研究所 负责 起草。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周争 明、李 煜华、李 其友、徐 争娴、罗传 永、肖红 兵、黄萍、宋晶、杨 皓琼、童翔、毕秋 荣。本标准 首次 发布。DB4201/T 4362013 1 鲜 食玉米 紫甘薯 紫甘 蓝栽培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鲜 食玉米 紫甘薯紫 甘蓝 配茬 模式 高效栽 培的 环 境条 件、茬口 安 排、品种 选择 和育 苗、定植、田间 管理、病 虫害 防治、采收 技术 及生 产档 案。本标准 适应 武汉 地区 推广,可供 湖北 省同 类地 区参 考应用。2 规范 性应 用文 件 下列文 件中 的条 款通 过本 标准的 引用 而成 为本 标准 的条款,凡是 注日 期的 引 用文件,仅所 注日 期的 版本适用 于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期 的引 用文 件,其最 新版本(包 括所 有的 修改 单)适 用于 本文 件。GB 4285-1989 农药 安全 使用标 准 GB/T 8321 农药 合理 使用准 则 NY 5010-2002 无 公害 食品 蔬菜 产地 环境 条件 3 环境 条件 产地环 境条 件符 合 NY 5010-2002 的规定。栽培 土壤 宜选用 保水 保肥 力强、富含 有 机质、排 灌方 便的壤土。产地 周围 没有 工矿 企业、垃圾 场和 医院,离 主干公 路 40 m 以上,空 气清新,水 质清 澈,没有“三废”污染。4 品种 选择 鲜食玉 米宜 选用 超甜 玉米 品种,如金中 玉及华 甜玉 3 号等 系列 品种。紫甘 薯选 择适于 鲜食 或加 工的 兼用 型品种,如鄂薯 8 号、京薯 6 号及渝 紫 263 等。紫甘蓝选 用适合 秋冬季栽 培的紫甘 1 号、中甘 15 号、红亩 等优 质品 种。5 茬口 安排 鲜食 玉米 于元月上 中旬保温 育苗,翌年 3 月底至 4 月初移栽,5 月底至 6 月初 上市;紫甘薯在 5 月底 至 6 月初 扦插,10 月 中下旬收 挖;紫 甘蓝在 10 月 底至 11 月初育 苗,12 月 初移栽大 田,翌年 3 月底至 4 月 初收 获上 市。6 栽培 技术 6.1 鲜食 玉米 6.1.1 隔离 种植 6.1.1.1 空间 隔离 DB4201/T 4362013 2 距离 300 m 以上,如果 有树 林、山 岗等 天然 屏障,隔 离距离 可缩 短至 200 m。6.1.1.2 时间 隔离 与其它 玉米 相邻 种植 时要 确保错 开花 期20 d 25 d。6.1.2 整地 施肥 选择土 壤肥 沃、排灌 方便 的砂壤 土地 块,在前 茬作 物收获 后精 细整 地,做到 土壤疏 松、平整,结 合整地一般 每 667 m2施生物 有机 肥 200 kg 和 三 元复 合肥 50 kg,按 1.2 m 开厢作 畦,开好 围沟 和腰沟。6.1.3 播种 育苗 播 种前要进 行晒种 2 d3 d,如果 自行育苗,选择地 势较高、避风向 阳、土壤 肥沃、排 水通畅 的地块作苗 床,采用 多层 薄膜 覆盖,维持 土壤 温度 在 10 12,于元 月上 中旬保 温 播种,以 培育 壮苗。6.1.4 合理 密植 在 3 叶期 移栽,采取 双膜保 护 地方式 栽 培,双行 单株 种 植,行距 60 cm,株距 30 cm。6.1.5 病虫 害防 治 农 药 的使 用符合 GB 4285-1989 及 GB/T 8321 的 规定。防 治蝼 蛄、地老 虎等 地下 害 虫,可用 50%辛硫磷 500 倍 液灌 根。防 治玉 米螟可 在大 喇叭 口期 接种 赤眼蜂 卵块,也 可用 Bt 乳剂 每 667 m2用 100 ml150 ml 加水 50 L 灌心。鲜食 玉 米病 害较 轻,只 有极少 数 微感 大小 叶斑 病,除选 用 抗病 品种、合理 密植外,可用 75%的 百菌 清可 湿性粉 剂 1000 倍 防治 1 次 2 次即 可。农药 使用 方法 详见附 录 A。6.1.6 采收 一般果穗 在吐 丝后 19 d 24 d 含糖 量最 高,皮最 薄,最 适宜 采收,过早、过 晚收获,都 会影 响甜 玉米的品 质和 口味。采 收时 应连苞 叶一 起采 收,最好 是随采 收,随上 市。6.2 紫 甘薯 6.2.1 育苗 采 用小拱棚 加地膜覆 盖进行 育苗。苗 床建在避 风向阳、土壤肥 沃的地块,苗床 宽 1 m,深 15 cm 20 cm,床底铺一 层腐熟 的有机 肥后覆土,然后选 择单薯 重量 100 g250 g 无病 的薯块,以 3 cm间隙排 种育 苗,而后 覆盖 2 cm 3 cm 的细土,最 后 盖上地 膜。苗床 前期 采用 30 左 右高 温催 芽,60%薯 块出芽 后揭膜;出苗后保 持床温 在 25 30,床土以 见干见湿 为宜,气 温较高 时注意通 风,防止烧苗;苗龄 30 d 左右,苗 高 20 cm 25 cm,有 6 片8 片完 整叶。6.2.2 施肥 起垄 前茬抢 收后 结合 深耕 每 667 m2施 生物 有 机肥 500 kg 或腐 熟的 鸡粪 500 kg+复合 肥 25 kg+硫 酸钾 l5 kg,平整 土地 后起 垄,垄距 75 cm,垄 高 20 cm。6.2.3 扦插 宜于 5 月 底至 6 月 初扦插,扦插 前用 50%多 菌灵 500 倍液 浸苗 消毒,栽插时 薯苗与 地面 成 35,斜插入 土 3 节 4 节,露出 2 叶 1 心,扦 插株 距为 30 cm。DB4201/T 4362013 3 6.2.4 肥水 管理 6.2.4.1 追肥 宜于扦插后 l5 d20 d,每 667 m2 施尿 素 10 kg,采用水肥淋施 或穴施;扦插后 50 d,结合 提藤和中耕,每 667 m2开沟施 入含硫复合 肥 30 kg,并 进行培土;扦插后 70 d 每 667 m2 施含硫复 合肥 25 kg,同时 用 15%多效 唑可湿 性 粉剂 40 g 50 g 对水 叶面 喷施。薯 藤长 势弱 或遇干 旱时,每 667 m2可用 0.2%磷酸 二氢 钾进 行根 外 追肥。6.2.4.2 水分 管理 如遇旱,宜每 10 d 灌 1 次“跑马 水”,遇大 雨要 及时排 干积 水。生 长后 期防 止 忽干 忽湿。6.2.5 病虫 害防 治 化 学 农药 的使 用符合 GB 4285-1989 及GB/T 8321 的规 定。斜纹 夜蛾 宜 用 1.8%阿维菌素 乳油 5000 倍液叶面 喷雾 防治,小象虫 宜用 90%敌百 虫 800 倍液叶 面喷 施或 作毒 饵防治。农 药使 用方 法详 见附录 A。6.2.6 适时 收获 当茎叶 生长 和薯 块膨 大停 止时开始 收获,宜晴 天采 收,做 到轻 挖、轻装、轻 卸,减 少薯 块损 伤。6.3 紫 甘蓝 6.3.1 育苗 宜于 10 月 底至 11 月初 在苗床 进 行育 苗,注 意防治 猝 倒病 和虫 害。要 控制好 肥 水,培 育矮 壮苗,苗龄 30 d 左右。6.3.2 整地 作畦 紫甘薯 收获 后,即开 始翻耕 整地,耕 前每 667 m2施 入腐熟 的鸡 粪 500 kg+过 磷酸钙 50 kg 或 三元 复合肥 30 kg+尿素 20 kg+磷肥 30 kg,采 用高 畦栽 培,畦 面宽(带沟)1.2 m,畦高 20 cm,畦面 成龟 背形,并开好 围沟 和深腰 沟。6.3.3 合理 密植 12 月 初移栽 大田。采取 双行 种 植,株距 35 cm。6.3.4 肥水 管理 移植缓 苗后 每 667 m2施 尿素 2 kg 作提苗 肥,莲座期(即心 叶开 始抱 合时)结 合浇水 追肥 2 次,结球初期每 667 m2 追施尿素 10 kg15 kg,结球中 期 追施复合肥 15 kg20 kg。保持土壤湿润,田间不 留积水。6.3.5 病虫 害防 治 化 学 农药 的使 用符合 GB 4285-1989 及GB/T 8321 的规定。小菜 蛾、斜纹 夜蛾、菜 青虫等 可 选用 1.8%阿维菌 素乳油 5000 倍液 等不同 类型、不 同成 分的 杀虫剂 轮换 交替 防治,每隔 7 d 10 d 喷施 一次。农药使 用方 法详 见附 录 A。DB4201/T 4362013 4 6.3.6 及时 采收 宜于定 植后 80 d100 d 采收。7 建立 田间 生产 档案 对品种、肥 料施 用、病虫 害防治、采 收及 其他 田间 操作管 理措 施进 行记 载,建立档 案保 存。DB4201/T 4362013 5 附录 A(资料 性附 录)鲜食玉 米、紫甘 薯、紫甘 蓝生产 中主 要病 虫害 防治 技术 防治对象 农药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d)蚜虫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喷施 7 10 蝼蛄、地老虎 50%辛硫磷乳油 500 倍液灌根 7 10 玉米螟 Bt 乳剂 每 667 m2用 100 ml 150 ml 加水 50 L 灌入玉米喇叭口内 7 10 小菜蛾、斜纹夜蛾、菜青虫 1.8%阿维菌素乳油 5000 倍液喷施 7 10 小象虫 90%敌百虫晶体 800 倍液叶面喷施或作毒饵 7 10 锈病 25%粉锈灵 1000 倍1500 倍液喷雾 7 10 大小叶斑病、霜霉病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 7 10 玉米纹枯病 20%井冈霉素 每 667 m2用 60 g 加水 50 kg 喷雾 7 10 真菌(紫甘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浸泡 7 10 黑腐病、软腐病 77%可杀得 500 倍液喷施 7 10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