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数字经济指数2018.202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1. 全国数字经济指数走势2018年2月,我国数字经济指数和2018年1月相比上升3.8%,录得 372,延续增长趋势。从表二可以看出数字经济指数各一级指数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度,本月数字经济指数增长主要来自产业和融合指数的贡献,产业指数、溢出指数、融合指数和基础指数分别对总指数贡献3.0%、-2.4%、3.1% 和 0.1%(由于全量数据更新,历史数据有一定调整)。图 1:全国数字经济指数变化趋势表 2:2016 年以来各月数字经济环比变化和各子指数贡献表201601201602 201603 201604 201605 201606 201607 201608 201609 201610 201611201612 201701 201702 201703 201704 201705 201706 201707 201708 201711 201712 201801201802201710201709全国 数字经济指数走势时间 数字经济指数变化 产业贡献 外溢贡献 融合贡献 基础贡献2016/2/1 -10.4% -6.6% 6.0% -10.0% 0.2%2016/3/1 20.2% 10.7% 0.6% -0.3% 9.2%2016/4/1 7.8% 4.1% 7.5% -2.0% -1.9%2016/5/1 9.1% 3.0% 3.7% 0.0% 2.5%2016/6/1 30.1% 9.3% -0.3% 16.3% 4.8%2016/7/1 11.7% -3.0% 1.4% 9.8% 3.5%2016/8/1 12.6% 4.5% 1.1% 5.2% 1.8%2016/9/1 3.0% 0.9% 0.4% 1.3% 0.4%2016/10/1 1.8% -3.0% -0.4% 5.7% -0.5%2016/11/1 0.3% 0.4% 0.0% -0.1% 0.0%2016/12/1 2.8% 1.0% 1.4% -0.7% 1.1%2017/1/1 4.2% 3.7% 0.0% 0.5% 0.1%2017/2/1 3.7% 7.2% 3.3% -0.4% -6.4%2017/3/1 -1.9% 0.2% -1.5% -0.2% -0.4%2017/4/1 8.9% 4.5% -4.3% 5.4% 3.3%2017/5/1 -1.2% -0.5% -0.2% -0.2% -0.3%2017/6/1 -1.1% 2.1% -1.5% -1.0% -0.6%2017/7/1 2.6% -4.9% -10.9% 9.5% 9.0%2017/8/1 12.1% 2.4% -2.2% 8.1% 3.8%2017/9/1 3.5% 3.3% 1.5% -0.9% -0.5%2017/10/1 5.9% 1.5% -7.6% 13.5% -1.5%2017/11/1 3.2% 5.4% -4.3% 3.9% -1.7%2017/12/1 7.6% 2.6% -4.3% 8.3% 1.1%2018/1/1 1.1% 3.8% -3.5% 1.1% -0.3%2018/2/1 3.8% 3.0% -2.4% 3.1% 0.1%100100200400300150250350509010811612716518420721421721822423424223825925625326029230231932935535837203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2. 全国一级指数变化全国一级指数变化图 2:全国数字经济一级指数变化趋势四个一级指数自2016年以来的变化见上图, 2018年2月,产业指数继续上升,指数录得261,增长6.08%。溢出指数本月微降,指数录得111,下降4.61%。融合和基础指数分别录得171和134,分别增长6.22%和 0.18%。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及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持续加快,但我国其他产业对数字经济产业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比例有所下降。产业 溢出 融合 基础201601 201602201603201604 201605 201606201607 201608 201609201610 201611201612 201701201702 201703 201704 201705 201706201707201708 201711 201712201801 2018022017102017095010015020025030091112118125138133140 142140155159175180181188183189186191208209224231246261124125138147 146149151 151 151152157157159155149147143140 13714213713012311711187 8785 8598109115117121117115117116 116122120118121131128136143158161171101117115119124129131 132131131134134131130134131130133138136135132134 133 13410010010010004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全国 产业指数变化3. 全国产业指数变化图 3:全国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变化趋势我们对数字经济产业进行了细化,具体分为互联网 + 产业、大数据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每个产业的具体发展情况。2018年2月,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和大数据产业指数分别为198、315和269,分别环比上升3.4%、7.2%和 6.8%,人工智能产业和大数据产业增长相对较快。总体来看,自 2016 年以来我国三个数字经济产业呈现出持续高速发展趋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自 2017 年 5 月以来发展速度加快。互联网产业 人工智能产业 大数据产业10010010050100150200250300350201601 201602201603201604 201605 201606201607 201608 201609201610 201611201612 201701201702 201703 201704 201705 201706201707201708 201711 201712201801 20180220171020170992107111116126128131 132 13113613914514614415115515415515816316817618319119890114123132146138148151148171175198207208216206216211216245 24626627229431592114120126140134141143141159163181188190197188196194199216 21423023725226905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4. 全国融合指数变化图 4:全国数字经济融合指数变化趋势工业、商贸业、服务业和金融等行业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体现为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共享经济和金融科技,我们根据这四个领域的劳动、资本和科技投入情况来衡量融合的程度。2018 年 2 月,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共享经济和金融科技领域指数分别为 278、130、104 和 170,环比分别上升 7.1%、2.0%、6.2% 和 8.1%。各领域融合程度自 2017 年 9 月以来持续加深,工业互联网领域发展速度更快。智慧供应链 金融科技工业互联网 共享经济全国融合指数变化50100150200250300201601 201602201603201604 201605 201606201607 201608 201609201610 201611201612 201701201702 201703 201704 201705 201706201707201708 201711 201712201801 20180220171020170906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5. 总溢出指数和制造业溢出指数的变化2018 年 2 月,我国制造业和全国的数字经济溢出指数继续下降,分别录得 89 和 111,环比分别下降 5.3%和 4.6%,图中可以看出,自 2017 年以来,制造业和全国数字经济溢出指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制造业溢出指数下降速度更快,和全国溢出指数的差距逐渐拉大,制造业溢出的下降是全国溢出下降的重要原因。图 5:全国数字经济总溢出与制造业溢出指数变化趋势制造业溢出指数全国溢出指数总溢出指数和制造业溢出指数的变化50100150200201601 201602201603201604 201605 201606201607 201608 201609201610 201611201612 201701201702 201703 201704 201705 201706201707201708 201711 201712201801 20180220171020170907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6. 基础设施指数的变化基础设施指数的变化2018 年 2 月,数据资源管理、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生活应用普及程度三个方面的指数分别为 109、141和 151,相对上月变化不大。图 6:全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指数变化趋势互联网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管理体系 数字化生活应用普及程度50100150200201601 201602201603201604 201605 201606201607 201608 201609201610 201611201612 201701201702 201703 201704 201705 201706201707201708 201711 201712201801 20180220171020170908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7. 各省数字经济指数排序各省数字经济指数排序2018 年 2 月,数字经济指数前五名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广东超过北京位列第一。前三位广东、北京和上海指数分别为 1587、1497 和 1054,环比均略有上升。本月湖北进入数字经济指数前十名,天津下降到十一名。排名最低的五个省份是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指数分别为 65、62、28、22 和 13。图 7: 2018 年 2 月各省数字经济指数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福建省湖北省安徽省天津市河南省陕西省湖南省辽宁省吉林省重庆市河北省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山西省贵州省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05001000150020001587149710541007760601564501464413394364 362352293273246224202 18116512111510580 76 65 6228 221309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8. 各省产业指数排序各省产业指数排序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度量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和互联网产业本身的发展情况。从图 8 可见,2018 年 2 月,全国各省信息产业指数排序,前五名不变,仍为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产业指数分别为4.02、3.59、3.20、2.87 和 2.77。产业指数后五名仍为甘肃、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图 8: 2018 年 2 月各省产业指数及环比增速比较012345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福建省陕西省天津市吉林省湖南省辽宁省重庆市河北省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4.023.593.202.87 2.772.412.322.221.921.881.88 1.861.811.621.581.501.431.291.071.02 1.010.82 0.800.800.750.630.55 0.540.300.210.1710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9. 各省溢出指数排序数字经济溢出指数度量当期其他产业利用数字经济产品作为中间品的比例,可以理解为数字经济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从图9可见,2018年2月,全国各省溢出指数排序,前五名为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和福建,溢出指数分别为11.7、10.9、9.5、9.5和9.5后五名分别为广西、新疆、甘肃、西藏和贵州,溢出指数分别为7.2、6.7、6.5、6.4 和 6.4。图 9: 2018 年 2 月各省溢出指数比较11.710.99.5 9.59.59.3 9.28.8 8.88.88.8 8.58.48.3 8.28.2 8.18.1 8.0 7.87.8 7.7 7.77.77.67.37.26.7 6.56.46.4024681012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湖南省福建省青海省江苏省陕西省湖北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安徽省四川省河南省辽宁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山西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吉林省云南省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西藏自治区贵州省各省溢出指数排序11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10. 各省基础指数排序数字经济基础指数度量从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和使用四个角度来度量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增长。从图 10可见,2018 年 2 月,全国各省基础指数排序,各省位次变化不大。前五名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和江苏基础指数分别为0.85、0.82、0.80、0.80和0.80。后五名仍为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和青海,指数分别为0.59、0.59、0.55、0.55 和 0.51。图 10: 2018 年 2 月各省基础指数比较0.850.820.800.80 0.800.790.790.74 0.74 0.73 0.730.730.710.710.70 0.700.70 0.690.68 0.680.670.660.640.620.620.610.59 0.590.55 0.550.510.00.20.40.60.81.0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天津市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山东省安徽省四川省辽宁省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吉林省陕西省黑龙江省云南省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各省基础指数排序12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11. 各省融合指数排序数字经济融合指数从当期工业、商贸业、服务业和金融等行业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具体体现为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共享经济和金融科技等方面,度量了融合的程度。从图 11 可见,2018 年 2 月,全国各省融合指数排序,前五名为广东、江苏、北京、山东和上海,融合指数分别为 52、43、42、42 和 41。图中可见,广东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仍为全国最高,且领先优势明显。后五名为新疆、贵州、青海、西藏和宁夏,指数分别为 28、25、22、21 和 20。图 11: 2018 年 2 月各省融合指数比较0102030405060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山东省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辽宁省重庆市天津市陕西省吉林省湖北省河北省黑龙江省海南省甘肃省云南省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524342 424139 39 393635 35333333 333232 3231 3130 30 3028 28 28 2825222120各省融合指数排序13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12. 三大产业各省发展速度比较三大产业各省发展速度比较广东省广东省北京市北京市江苏省江苏省上海市上海市浙江省浙江省四川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北省山东省山东省安徽省安徽省河南省河南省陕西省陕西省福建省福建省天津市天津市吉林省吉林省湖南省湖南省辽宁省辽宁省重庆市重庆市河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江西省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云南省贵州省贵州省山西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甘肃省海南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00-0.15-0.150.050.01-0.1-0.10.150.03000.250.050.10.10.20.040.050.050.10.02-0.05-0.050.30.060.150.150.250.350.070.20.20.30.40.080.450.090.5互联网产业指数人工智能产业指数互联网投入近一年增速人工智能指数增速图 12:各省三大数字经济产业指数排序和发展速度14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三大数字经济产业,即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是各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原生驱动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当前我国各省在三大产业发展的相对情况如何?我们列出了数字经济三个产业各省本月排序及近一年来的发展情况。有意思的是,各省在三大产业的排序完全一致,排名前五位的省份都是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后五位的省份都是甘肃、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这很可能表明数字经济三大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强的相关性,一个省某一个数字经济产业发达,则另外两个数字经济产业也会比较发达,不存在一个省在某一个数字经济产业比较发达而在另外的数字经济产业比较落后的现象。从互联网产业各省情况来看,广东、北京和上海等排名靠前省份互联网产业仍然高速发展,各省发展最快的是四川省。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总体上看,互联网产业越发达的省份,互联网产业增长更快,欠发达省份反而增速较慢,这样表明互联网产业有聚集现象,互联网资源仍然在往互联网产业发达省份聚集。人工智能产业和大数据产业这种现象不是很明显,发达省份和欠发达省份发展速度相差不大。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陕西省福建省天津市吉林省湖南省辽宁省重庆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0-0.40.0050.01500.0250.02 0.20.40.01-0.20.030.80.0350.610.040.045大数据产业指数 大数据产业指数增速15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附录A.1 数据(2018 年2月)省份 数字经济指数 产业指数 溢出指数 融合指数 基础设施指数广东省 1587 4.0 9.5 52.1 0.8北京市 1497 3.6 11.7 42.1 0.9上海市 1054 2.9 10.9 41.1 0.8江苏省 1007 3.2 9.2 43.1 0.8浙江省 760 2.8 8.8 38.7 0.8山东省 601 2.2 8.8 41.8 0.7四川省 564 2.4 8.2 38.8 0.7福建省 501 1.9 9.5 35.7 0.8湖北省 464 2.3 8.8 31.3 0.7安徽省 413 1.9 8.3 35.2 0.7天津市 394 1.8 8.4 32.5 0.8河南省 364 1.9 8.2 35.4 0.7陕西省 362 1.9 8.8 31.7 0.7湖南省 352 1.6 9.5 33.0 0.7辽宁省 293 1.5 8.1 33.0 0.7吉林省 273 1.6 7.7 31.5 0.7重庆市 246 1.4 7.6 32.6 0.7河北省 224 1.3 8.5 30.8 0.7江西省 202 1.1 8.1 33.0 0.7内蒙古自治区 181 1.0 7.3 38.9 0.6黑龙江省 165 1.0 8.0 30.0 0.7云南省 121 0.8 7.7 28.4 0.7广西壮族自治区 115 0.8 7.2 28.4 0.7山西省 105 0.7 7.8 28.4 0.6贵州省 80 0.8 6.4 25.4 0.6海南省 76 0.5 7.8 29.9 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5 0.6 6.7 27.9 0.6甘肃省 62 0.5 6.5 29.8 0.6宁夏回族自治区 28 0.3 7.7 19.8 0.6青海省 22 0.2 9.3 21.6 0.5西藏自治区 13 0.2 6.4 21.2 0.5附录16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附录A.2 数字经济指数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定义 数据来源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大数据产业大数据产业的劳动投入智联、51job、前程、猎聘、拉勾、58 同城、赶集等互联网招聘网站,专利与专利转移中心,各地工商局,私募通、投资中国等风险投资网站,各类招标网站大数据产业的资本投入大数据产业的创新投入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劳动投入互联网产业的资本投入互联网产业的创新投入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的劳动投入人工智能产业的资本投入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投入数字经济融合指数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劳动投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资本投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投入智慧供应链智慧供应链领域的劳动投入智慧供应链领域的资本投入智慧供应链领域的创新投入共享经济共享经济领域的劳动投入共享经济领域的资本投入共享经济领域的创新投入金融科技金融科技领域的劳动投入金融科技领域的资本投入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投入数字经济溢出指数制造业对数字经济的利用率制造业中信息产业作为中间投入品的比例 国家统计局制造业的劳动投入中信息技术相关劳动力占比 各大招聘网站制造业的创新投入中信息技术相关专利占比 专利与专利转移中心制造业占比制造业的劳动投入分布 各大招聘网站制造业的资本投入分布 工商局、风险投资数据制造业的创新投入分布 专利与专利转移中心其他行业对数字经济的利用率(共 8 类)其他行业中信息产业作为中间投入品的比例 国家统计局其他行业的劳动投入中信息技术相关劳动力占比 各大招聘网站其他行业的创新投入中信息技术相关专利占比 专利与专利转移中心其他行业分别占比(共 8 类)各个行业的劳动投入分布 各大招聘网站各个行业的资本投入分布 工商局、风险投资数据各个行业的创新投入分布 专利与专利转移中心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指数数据资源管理体系 数据采集的基础设施各类招标网、各大招聘网站、风险投资数据、滴滴出行、CNNIC、国家统计局互联网基础设施 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基础设施投入各类招标网、各大招聘网站、工商局、风险投资数据数字化生活应用普及程度在线支付比例滴滴出行共享经济比例共享经济规模17 2018.2中国数字经济指数查询详细数据,敬请联络 :财新 传媒高级行业分析师 刘晓英 电话:010-86547220 邮箱: liuxiaoyingcaixin行业分析师 高婉茹 电话:010-85905008邮箱: wanrugaocaixinBBDBBD( 数联铭品 ) 首席经济学家 陈沁电话:028-65290823 邮箱: chenqinbbdservice版权声明 : “中国数字经济指数”是由财新传媒和成都数联铭品科技公司共同研发,按月度发布。该指数作为新经济系列指数(NEI)的子指数,利用网络大数据挖掘手段,度量了由信息技术革新驱动的数字经济的增长。力图通过对各类数字经济指数的计算,有效真实的展现数字经济对社会效率的推动作用,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详细信息敬请浏览 index.caixin/nei关于财新传媒:财新传媒是提供财经新闻的全媒体集团,依托专业的团队和强大的原创新闻优势,以网站、移动端、期刊、视频、图书、会议等多层次的业务平台,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受众群,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财经新闻产品。财新智库是财新传媒通过孵化另行建立的高端金融资讯服务平台,旨在通过发展金融数据业务,壮大宏观经济研究队伍,服务于智库业务客户。详细信息,敬请浏览 caixin关于 BBD: BBD(数联铭品)是行业领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紧密围绕新经济,通过动态尽调、信用评级、风险定价和经济指数四个步骤,BBD 提供从微观到宏观的大数据服务。详细信息,敬请浏览: bbdservice 中国数字经济指数2018.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