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金融学家陈雨露教授任院长、联席理事长。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人大重阳已邀聘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45 名国内外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近 30 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构建了直达中央的内参报送渠道,数份内参获得中央领导人的批示,被不少舆论称为“中国相当活跃的新型智库”。人大重阳以“立足人大,放眼世界;把脉金融,观览全局;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为宗旨,力求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级金融人才,立志打造一个以“大金融”研究与传播为核心目标、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智库,最终实现金融报国、知识报国的宏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未来:12 国智库论坛”上的发布报告核心提示2014 年 6 月 27-8 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召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12 国智库论坛”,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12个国家的智库代表出席。借此次论坛,主办方发布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的研究报告,旨在增进民心相通,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亚欧及世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报告核心要旨如下:*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也是国家变迁与民族更迭最频繁的区域。近20多年来,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把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像一条金线,把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自信、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和富有国力的国家串联起来。这样的经济体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同时将成为和平发展的新纽带、世界战略的新重心。* 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面临着区域外部力量的压力,类似挑拨式、误读式的国际舆论与氛围正在阻碍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在影响着区域内国家之间的互信。但推进和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具有较好的国际基础。区域内主要国家对这一倡议的理解和赞同多于疑虑与反对,中国也正在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需要警惕的是,地方政府竞相主张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应的区域战略,虽然构成了充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国内基础,却呈现了争抢项目的不良趋势,一旦形成无序的内部竞争,肯定不能实现地方政府想借力中央政府的国际战略,以及发展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愿望。从这个角度讲,各省市区需要与中国中央政府的战略步骤保持一致。*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应当是一项长期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 35 年的“三步走”战略,在 2049 年初步建成。从现在起到 2016 年为战略动员阶段;从 2016 年到 2021 年为战略规划期;从 2021 年到 2049 年为战略施行期。*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机制需要覆盖各参与方从政府到民间的各个层面,由于具体事务与操作进程复杂多变,因此,当务之急是先搭建立体化的组织框架与讨论平台。在国际层面上,可以考虑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协调委员会”;各国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在部门建制上设立联系协调机制;民间交往应以使各国人民心意相通为目的,建议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智库年会机制。人大重阳金融战略报告第四期 1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横亘在北半球的亚欧大陆,面积 5473.8 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37%,全球总人口的 60.6% 生活在这里。21 世纪以来的考古学新进展表明:大约 1.3 万年前,文明诞生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区;大约六千多年前,贸易路线已经把亚欧大陆从东到西联系起来,从那时起一直在不断地塑造着人类文明。这条联系历史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伟大贸易路线就是“丝绸之路”。近代以来,海上贸易的发展使丝绸之路相对衰落。然而,今天,铁路、互联网等新技术将把亚欧大陆居民紧密联系起来。所有人都期待恢复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与昌盛,进而提升各地福祉,此时“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运而生,为深化互利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一、丝绸之路:从历史到现实(一)丝绸之路的历史当代的历史研究表明,人类利用“丝绸之路”进行亚洲与欧洲之间往来的历史比以往所认为的更加古老。2000 年,俄罗斯希瓦共和国的阿尔赞 -2 号(Arzhan-2)考古遗址的发现表明,早在四千多年以前,斯基泰人(Sythian)已经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显然,这与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分不开。中国史书所正式记载的丝绸之路则大约有 2100 多年历史:公元前 138 年,中国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中国与中亚之间的官方往来,史称“张骞凿空”。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也是国家变迁与民族更迭最频繁的区域。罗马帝国(Roman Empire)、安息(Parthian)、贵霜(Kushan)、嚈哒(Hephthalite)、波斯(Persia)、花剌子模(Khwarezmia)、蒙古等古代帝国都曾经在丝绸之路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促使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融合与民族迁徙,汲取相互之间的精华,创造商业利润,孕育新的文化和新的民族,产生越来越灿烂的文明。丝绸之路沿线孕育了对人类影响深远的宗教。世界主要的几大宗教,如祆教(Zoroastrianism)、基督教(主要是景教 Nestrianism)、佛教、摩尼教(Manichaeism)、印度教、伊斯兰教等都在丝绸之路沿线产生,这些宗教又通过丝绸之路向东西传播深远,影响了各地人们的文化和精神世界,因此丝绸之路堪称“人类文明的基因库”。丝绸之路也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加速器。以丝绸为标志的贸易曾经是东方和西方发生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铁器、金银器、粮食农作物等生产和生活资料,以及丝绸、香料等奢侈品通过丝绸之路从东方送到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同时带回西方的黄金、宝石、玻璃、皮毛、马匹、各类手工艺品。交流与碰撞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丝绸之路连接中国、中亚、中东、欧洲甚至北非,由众多线路组成,覆盖范围辽阔,堪称人类文明的“心动脉”,是繁荣和贸易的源泉,更是推动知识、技术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把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经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介绍到中国,对人类文明史和交往史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2014 年 6 月 2 日,第 38 届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刚刚宣布,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也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2 人大重阳金融战略报告第四期1参见21 世纪经济报道2014 年 6 月 11 日报道:国家发改委:新区域规划推动对内对外开放有机结合:“一路一带”总规划正在编制,专门制定南疆发展规划。221 世纪经济报道2014 年 1 月 16 日报道,中国南车制造的 CIT500 型的试验速度达到了 605 公里 / 小时。图 1 连接历史与当代的丝绸之路注:图中实线表示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虚线表示丝绸之路延长线;红色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当前的意向区域,绿色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的合作区域。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将大大推动丝绸之路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的复兴,也将加强中国与中亚之间的全面友谊。(二)丝绸之路:当代与未来由于丝绸之路的极端重要性,19 世纪时诸多强国在此展开了长达百年的角逐,史称“大博弈”(The Great Game)。“大博弈”促使了地缘政治学的诞生。19 世纪末,铁路的开通使丝绸之路进入了现代化时代。1896-03 年由俄国修建、连接符拉迪沃斯托克与莫斯科的“第一亚欧大陆桥”建成。连接中国江苏连云港与荷兰鹿特丹的“第二亚欧大陆桥”190 年建成通车则使丝绸之路铁路化程度进一步加速。2014 年的 6月 3 日,时速 250 公里的中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通车,则为丝绸之路进入“高铁时代”奠定了基础。最近,中国国家发改委透露,正在抓紧编制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规划,而新疆将以通道建设为依托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1按照当前中国高铁实验运行接近 600 公里的时速2估算,从技术上来说,24 小时内贯穿亚欧大陆已经可以实现。除此之处,在东北亚、南亚、中亚地区,中国还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有若干相连的国道线路,正在规划中的通道建设还包括中吉乌公路、塔乌公路、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等。人大重阳金融战略报告第四期 3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二、共同发展:从理念到行动近 20 多年来,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把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珍惜发展机遇,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军事扩张,而是主张各国共同发展,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带给我们的宝贵启示。(一)和平发展的新纽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之成为和平发展的新纽带,将给各方带来安全、发展、稳定等多方面利益。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提升地区铁路是现代文明的先导者,有了铁路,以及相应的高速公路,陆地和城镇将被联为一体,沿途新城市和工厂将得以兴起,全天候、无间隔的物流将得以实现,一幅崭新的亚欧大陆蓝图已呈现在我们面前。2013 年 9 月 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从概念上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以中国为一端,北线连接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中线连接里海和黑海国家,南线连接南亚国家,联通欧洲,以北部非洲为延长线的一个交通网络与贸易通道。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伊朗、叙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欧洲诸国等 30 多个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像一条金线,把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自信、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和富有国力的国家串联起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除美国、日本和巴西之外都在这条经济带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总额的 5% 左右,拥有世界总人口的大约 70%和世界已探明能源资源的 75% 左右。这样的经济体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从合作框架角度看,区域经济合作一般来说具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区域贸易安排以及次区域经济合作。首先,在区域经济合作论坛方面,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已日渐成熟。其次,在次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已经形成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entral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CAREC)机制。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是 20 年在亚洲开发银行倡议下成立的亚洲重要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其参加国包括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巴基斯坦等 10 个国家,以交通、能源、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政策为四大重点合作领域。第三,丝路经济带上尚缺少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区域贸易安排(Regional Trade Agreement,RTA)。从这个角度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应只是道路上的联通,还应该推进机制上的联通,更好地保障各国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4 人大重阳金融战略报告第四期安全。 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稳定等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是中国同中亚各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和重要内容。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助于消除恐怖主义、“三股势力”、贩毒、非法武装等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土壤,增强各国打击跨国犯罪的能力。目前,丝绸之路沿线的阿富汗、中东等地存在恐怖主义威胁等安全问题,随着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进程即将完成,相关地区的安全前景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然而需要看到,该地区的主要民族都是长期以来从事商贸的贸易民族,有着和平发展经济的深厚文化基础,之所以冲突不绝于史,有“千年战争”之说,是与过去技术不发达条件下族群间沟通不畅密切相关的。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疑将把整个亚欧大陆腹地纳入一个共同的贸易体系框架下,将从根本上减少暴力恐怖主义的滋生机会。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在 2013 年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到 2014-2018 年,中国还将进口 10 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 50 亿美元。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必将给中亚各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也将有助于加强中亚国家同欧洲的经济联系。中俄之间制定了到 20 年把双边经贸额提高到 20 亿美元的目标,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推进力之一。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国家不仅有了出海口,也将融入全球金融和贸易流通体系。对于中东国家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进一步打开中国能源消费市场,在美国致力于实现能源供给“本土化”的趋势下,这对中东国家意义极大。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获得中国经济发展的“正外溢”,获取发展经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带来各国稳定。 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近邻国家都处在关键发展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各自都提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各国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振兴。如果各国能够全面加强务实合作,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无疑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二)经济合作的新蓝图几个世纪来,海权沉浮决定大国兴衰。而中亚国家由于缺少出海口,在全球化演进中步伐相对滞后。目前,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仍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若能吸引外资进入,经济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在地理版图上,中亚地区连结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基地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中亚地区以东,是经济仍在飞速增长的亚太经济圈,以西则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亚经济发展水平与其连结的两大经济圈相比存在差距,而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储量之丰富却可谓世界独一无二,矿产品几乎可以覆盖所有制造业国家的需求,且开发潜力巨大。而当今技术的发展使得中亚各国深居内陆不再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丝绸之路经济带更使得地缘变成它们独有的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直接覆盖人口近 30 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旦形成,新的人大重阳金融战略报告第四期 5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图 2 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增长趋势共同市场即将被打造。新的世界经济增长即将在此基础上形成。目前,中国是中亚 5 国最大的贸易伙伴。192 年,中国和中亚 5 国的双边贸易额只有 4.6亿美元,到 2012 年达到 459 亿美元。2012 年,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供应占中国天然气全年使用量的18%。与此同时,中国和中东欧的双向贸易也迅速增长。20 年,双向贸易总额为 30 亿美元,到 201 年这一指标已超过 410 亿美元。到 2015 年可能会突破 1000 亿美元。参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2014 年 6 月 5 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的“1+23”合作格局,可以构想中国 - 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1+2+3”合作框架。“1”是以资源合作为先导,深化油气和矿产资源领域全产业链合作,维护运输通道安全,在此基础上构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范本。“2”是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加强重大发展项目、标志性民生项目上的合作,为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建立相关制度性安排。“3”是以核能、高科技、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努力提升务实合作层次,向更全面的经济合作迈进。(三)世界战略的新重心世界财富分布的“重心”自 2008 年以来正在加速转移。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国家经济增速持续低迷,而中国则创造了 2009-2013 年全球新增 GDP 的 52%。世界财富的重心正在从欧美地区移出,朝着亚洲方向转移。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世界财富重心将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重,随着财富重心转移而来的将是全球战略格局的新变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6 人大重阳金融战略报告第四期图 3 世界财富重心转移图图片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Source:businessinsider/mckinsey-worlds-economic-center-of-gravity-2012-6注:上图的经济重心由以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三维空间的位置进行加权计算,并投影到地球表面的最近点。从图中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路线可以看出,从 2000 到现在,世界经济重心由欧美地区向亚洲方向转移,并预计将于2025 年移至中亚。围绕财富重心转移至欧亚大陆,美国主流战略家判断,是中国快速崛起打破了后冷战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战略平衡。基于这一判断,美国率先开始实施所谓“战略再平衡”,其他西方国家随之响应。美国的“再平衡”首先就是要“重返亚太”,同时主导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美国的忠诚盟友日本的“再平衡”就是政治上巩固日美军事同盟关系,经济上则是一方面加入美国主导的 TP 谈判,同时与欧洲展开欧日自贸区协定的谈判。而欧洲的“再平衡”则是力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建立欧美自贸区。2013 年 10 月欧盟和加拿大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这是八国集团 (G8) 成员之间首个自贸区协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系列的“再平衡”正在快速地推动着新一轮国际规则的形成。较之以往的规则,新规则将更加严格,更整齐划一,更具有普遍性,更具有针对性,非中立性也更加隐蔽。在上述局势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疑对发展中国家携起手来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意义重大。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俄、印度需要一个能够“平衡”发达国家贸易区新规划的顶层设计。作为内陆经济体的中亚五国需要一个能够人大重阳金融战略报告第四期 7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处在中心而非边缘位置的贸易版图。地处北印度洋区域的中东国家需要在美欧规划转向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时代“再回首”,从亚欧大陆发现新的发展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疑是全球经济版图大变动时代最符合亚欧大陆国家利益的战略方案。三、克服困难:从沟通到合作(一)大国战略的再平衡麦金德“心脏地带”的断言经其学生布热津斯基发扬,3使中亚成为各大国势力始终念念不忘的必争之地,各大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战略,如何使这些战略得到平衡,高度考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各国的决策层和智库。1、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201 年 7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举行的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上首次明确提出,4美国实施“新丝绸之路”计划有三个目的:一是保证撤军之后阿富汗的稳定;二是提供管理印度 -巴基斯坦关系的地区架构,改善地区安全;三是主导地区发展,确保美国的影响。5“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目标范围是以阿富汗为中心,构建从亚欧大陆腹地通往印度洋的大通道,具体涉及中亚五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尽管计划设计者承认该计划涉及到了俄罗斯、伊朗和中国的利益,但在事实上排斥了这三个国家的参与。从合作领域来看,“新丝绸之路”计划一方面强调推进地区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包括减少贸易壁垒、改进监管措施、简化通关手续以及开展政策协调等,另一方面强调能源管道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油气管网、道路、桥梁、电力、铁路等。6需要指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并非美国的核心利益。随着希拉里克林顿的离任,“新丝绸之路”计划在美国战略话语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但如果希拉里参与并在 2016 年总统大选中获胜,那么,“新丝绸之路”有可能重回美国对外战略的主体架构。2、俄罗斯的“欧亚经济一体化”。2014 年5月29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根据条约,欧亚经济联盟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三国将在2025年前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终极目标是建立类似于欧盟的经济联盟,形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的统一市场。这标志着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发起的“欧亚经济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从初创时期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发展为欧亚经济联盟。俄罗斯希望通过更紧密的经济安排实现独联体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目前,在贸易与关税合作、货币金融合作及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领域,都取得了进展。在货币金融合作方面,209 年 6 月 9 日,欧亚经济共同体5个成员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与观察员国亚美尼亚签署了反危机基金条约(ACF)。该条约的宗旨是:帮助成员国战胜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冲击,确保长期经济与金融3 美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 35 页。4早在 1997 年,美国参议员布朗巴克就与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中亚和高加索研究所负责人弗雷德 斯塔尔教授合作提出了有关新丝绸之路的提案。参见杨雷: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目标及其国际影响,新疆社会科学,2012 年 5 月,第 70-75 页。5吴兆礼: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探析,现代国际关系,2012 年第 7 期,第 17-22 页。6Geoffrey Pyatt, “Next Steps on the Silk Road”, Chennai, India, November 15, 2011. state.gov/p/sca/rls/rmks/2011/177179.htm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8 人大重阳金融战略报告第四期稳定,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ACF的资金归成员国所有,但其管理(根据 ACF 资金管理协议)由欧亚开发银行(EDB)负责。7当前ACF总规模为85.13亿美元,其中俄罗斯出资 75 亿美元,哈萨克斯坦出资 10 亿美元,白俄罗斯出资 10 万美元,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各出资10万美元。俄罗斯在ACF 中的出资占比大致与其 GDP 在全部成员国GDP 总和中的占比相当,这也体现了俄罗斯的主导性。3、欧盟主导的合作与援助。苏东剧变之后,欧盟就开始了对中东欧及中亚国家的经济与技术援助。这些援助旨在提升相关地区国家的民主、人权,遏制腐败实现良治,主要集中于向政府部门培训、建立文职部门规章条款、地方政府建设、财政与预算制度改革、卫生部职能建设和卫生保健系统改革、司法系统改革等方面提供资金及技术援助。这样的努力一直持续到现在。例如,欧盟与中亚国家 2013 年举行部长级会议,宣布 2014 年至 20 年将向中亚国家提供 10 亿欧元发展援助,支持该地区国家实现可持续性自然资源管理,社会和经济发展及地区安全等。欧委会发展委员会表示,欧盟与中亚今后 7 年发展合作的两大重点领域是治理以及包容、可持续发展,重点对象是最贫穷和最脆弱的地区国家。欧盟在丝绸之路地区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并未到生死攸关的地步。在经济合作方面,欧盟过于强调对政府、制度等上层建筑的投入,强调其与欧盟自身模式和标准的近似,相对忽视了对基本民生、基础设施与经贸往来等更加“普世”的关切,这使得欧盟与中亚等地结构性的相互依赖程度不够高。8除了上述各主要大国的亚洲腹地战略之外,本地区国家也有相关的战略构想,目前主要有哈萨克斯坦等国推动的“丝风”(Silk Wind)计划和土耳其发起的“现代丝绸之路”(又名“中东走廊”)计划。4、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跨欧亚运输计划。9以铁路为中心的“丝风”计划目标是构建一个亚洲-高加索地区 - 欧洲之间的高速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最初由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在“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组织(TRACECA)”框架下提出,201 年哈萨克斯坦和格鲁吉亚的加入使该计划进入了操作阶段。2012 年 11 月,TRACECA 成员国10在摩尔多瓦召开常设秘书处会议,计划到 2025 年完成“丝风”项目。2014 年 5 月 22 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第九届过境运输潜力国际会议“跨欧亚 -2014”会议上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政府间签署发运中国 - 哈萨克斯坦 - 里海 - 高加索 - 土耳其 -欧洲线路集装箱列车的 Silk Wind 项目政府间协议。117EDB 由俄哈两国于 2006 年 1 月 12 日成立,其法定资本为 15 亿美元(俄哈分别出资 10 亿美元和 5 亿美元),其宗旨是为成员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便利,通过投资活动促进成员国之间贸易与经济的一体化,迄今主要是为成员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和农工综合体项目融资。截止 2013 年 8 月 29 日,EDB 投资的资产规模高达 38.57 亿美元。8欧盟加大对中亚发展援助 chinamission.be/chn/omdt/t1102869.htm9 参见 ”Silk Wind Project in Central Asia and South Caucasus Gains Speed”, Eurasia Daily Monitor Volume 9, Issue 224, December 7, 2012 . jamestown/single/?no_cache=1&tx_ttnews%5Btt_news%5D=4021710TRACECA 全称 TransportCorridorEurope-Caucasus-Asia,由欧盟于 1993 年发起,现有 14 个成员方,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塔吉克斯坦、土耳其、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和欧盟。11参见 “ Kazakhstan to ho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it and transport potential”, inform.kz/eng/article/2658412人大重阳金融战略报告第四期 9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亚欧大陆公路网方面,哈萨克斯坦一直是在积极倡导实施“西欧中国西部”交通走廊计划。12“西欧中国西部”交通走廊确切地说是“西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西部”交通走廊,计划途经中哈俄三国的十多个城市,连接各国现有的公路网,里程达 8998 公里,其中大约 30 公里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货物由中国 - 哈萨克斯坦之间的霍尔果斯口岸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经阿拉木图、塔拉兹、希姆肯特到达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萨马拉,再经欧洲公路网转运至西欧各国。交通走廊将缩短欧亚大陆间的运输周期,预计可将海路运输的 45 天缩减为公路运输的 11 天。12参见哈萨克斯坦欲借欧亚交通走廊提升中转战略地位,国际在线,2009 年 9 月 11 日。 gb.cri/27824/2009/09/11/3245s2619433.htm13 “Turkey, Azerbaijan lead revival of modern Silk Road”, The Journal of Turkish Weekly, 14 December 2013. turkishweekly/news/159839/turkey-azerbaijan-lead-revival-of-modern-silk-road.html5、土耳其等国发起的“现代丝绸之路”计划。132013 年 12 月 5 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三届里海论坛上,土耳其和阿塞拜疆领衔推出了“现代丝绸之路”计划。“现代丝绸之路”是在包括“丝风”计划在内的中东 - 中亚地区已有跨国连通项目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丝绸之路贸易路线综合连通战略。其中主要包括以里海地区为“新全球能源中心”的能源运输网以及巴库 -第比利斯 - 卡尔斯铁路和阿塞拜疆阿拉特国际海上贸易港口项目等。项目预计于2015年开始执行,可使商品从中国运输到欧洲的时间从经苏伊士运河的海运所需的 45 天缩短到 12 天,由此可望在5-6 年后使中欧之间的贸易额翻一番。表 1 各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地区的合作设想主导者 目标 范围 合作领域 机制 利益相关度日本促进民主能源合作中亚五国及高加索三国基础设施、技术教育等双边、亚洲开发银行 中美国主导中亚及南亚地区安全与社会发展中亚五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基础设施等倡导国际合作,强调区域努力。中俄罗斯确保在中亚等独联体国家中的影响力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为基础的欧亚共同体贸易、货币金融、基础设施等关税同盟、反危机基金、欧亚开发银行高欧盟把欧盟的模式向外拓展,降低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里海三国,土耳其,中东欧国家等政府培训等技术援助,油气管道双边援助、国际会议等 中哈萨克斯坦等打通高加索山脉两侧的亚欧运输动脉TRACECA 十四国等铁路网、公路网、海关、能源等工程项目合作 高土耳其等整合里海 - 中东区域的丝绸之路贸易通道土耳其、阿塞拜疆及里海周边国家、中东国家交通网、能源、管道、海港等工程项目合作 高资料来源:本研究课题组整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10 人大重阳金融战略报告第四期综观本地区已有主要大国的合作设想与方案,基础设施建设是其共同因素。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方案之间的差异性或有待弥合的“鸿沟”更加明显。首先,从地区权力博弈来看,俄罗斯与美国、欧盟之间存在一定强度的紧张关系。在乌克兰局势、能源问题等诸多方面,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分歧与裂隙短期难以愈合。其次,从基础设施布局来看,各国意图差异明显。美国方案更强调中亚与南亚之间的南北沟通,俄罗斯强调中亚北向与俄罗斯的经济一体化,欧盟则希望由里海出发经土耳其、中东欧与西欧联通。第三,从合作机制来看,目前丝绸之路地区已经呈现碎片化和重叠化的趋势。双边、多边机制共存,正式、非正式合作并举,覆盖面大和覆盖面小的机制相互重叠,让地区合作的路径变得晦暗不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组综合各种材料认为,中亚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表示欢迎。中亚启动国家转型二十多年来,虽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均取得了许多成绩,不过仍面临不少困难。如各国均处于内陆地区,缺乏入海口;有的国家资源有限,经济发展步履维艰;有的国家安全形势严峻,阻碍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削弱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实力。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拟实现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能为中亚国家推进国家构建和加强对外联系提供重要支撑。大致而言,中亚国家能够获得的收益包括:将为各国完善道路、油气管道、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支持;多元化能源出口路线;促进国内商品市场的丰富,扩大对外贸易额;获得出海口,可以更有效地融入全球经济;形成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的动力,以增加外来投资;进一步密切与外部世界尤其是与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等。中东国家对中国的倡议也持欢迎态度。201年启动的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战略对话是双方讨论如何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有效平台。伊朗也希望向西开放的陆上丝绸之路建成后,能成为中国更重要的能源出口国。目前伊朗有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通向巴基斯坦,未来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双方可以通过谈判,共同修建伊朗通向中国的能源管道。中东欧也不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持较积极态度的观点。中国与中东欧 16 国在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合作倡议表明,这一地区也是中国新丝绸之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建议波兰对华政策的合作重心放在西部地区,将兰州新区作为波兰对华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当然,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面临着区域外部力量的压力,一些国际媒体与专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了“零和博弈”式的解读,将共同利益的建设视为是大国的势力争夺,对区域内国家的合作视为“貌合神离”,类似挑拨式、误读式的国际舆论与氛围正在阻碍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在影响着区域内国家之间的互信。但总体上看,区域内主要国家对这一倡议的理解和赞同多于疑虑与反对,这为推进和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供了较好的国际基础。另一方面,区域内潜在的合作伙伴的疑虑主要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具体措施的了解不足,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缺乏足够的信心。中国正在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合作机制与项目创新方面早出、多出成果,提出能够实现多赢的发展议程,以产生增信释疑、凝聚人心的效果。相比于其他大国的“心脏地带”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并非仅从倡导国家的需求出发的地缘战略,而是互利共赢,并且有着更高价值追求的长期共同发展计划,其特点有三: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互惠性强,共赢度更高。 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以任何一方特定目标为归依,而是着眼亚欧大陆人民之间增进友谊、扩人大重阳金融战略报告第四期 11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大交往,打开共同的长远发展空间。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更广,包容性更高。 丝绸之路经济带直接连通亚欧大陆 30 多个国家,着眼于“五通”建设(详见后文)而非狭义的“自由贸易区”,从地理范围和内涵来说都比其他战略计划范围更广、包容性更高。丝绸之路经济带也不排他,不排斥区域内其他国家的战略计划同时推进,可以兼容并存。最后,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容充实,时间跨度长。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根本在于各国人民之间民心相通,在此基础上可以包括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教育、安全等各类事务的沟通、合作,绝不局限于某些领域,并且它是一项着眼长远、号召各国长期参与的全面规划。(三)中国内部的再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提出后,中国在中央层面做了多方面部署,包括与其他重大战略规划的衔接。2014 年 6 月 1 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提出长江经济带要“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14。不过,从全国层面来说,国家尚未公布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所涉及的国内范围,严格说来哪些省份会列入规划还没确定。在地方层面,多个省市将丝绸之路经济带视作加速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纳入地方施政目标之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组研究 2014 年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的表述,发现各省市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列入政府重要工作事项的类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列为对外开放的主要或重要内容,并且有比较明确的与整体战略相对接的地方性规划与项目安排,包括陕西、新疆、甘肃和宁夏。第二类是致力于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整合进当地已经具备的区域发展规划之中,发挥不同发展规划的综合协同作用,包括重庆、青海、云南、四川、山西、浙江、江苏、山东及湖北等。第三类是通过特定的项目或发展方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对接,包括福建、河南、贵州和西藏。从上述省份的经济规模来看,积极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省份经济实力虽不强,但潜力很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 17 个省区市中,意愿最高的第一类省区经济规模占全国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汇总值的比重为 5.%,因涉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而获邀参加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座谈会的 8 个省区市占比是14.2%,全部17个省区市经济规模之和占全国各省份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