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烘干 系统装置节能 减排 技术 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 版本 -可编辑 -完整版 编制单位:某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 O 一七年七月 1 目 录 1、总论 . 1 1.1 项目概述 . 1 1.2 技术 改造的背景 . 2 1.3 改造目标 . 3 1.4 编制依据和原则 . 4 1.5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 5 1.6 项目投资估算表 . 5 1.7 可行性研究结论 . 6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7 2.1 项目的提出 . 7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7 3、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 . 8 3.1 项目产出物用途 . 8 3.2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 9 3.3 产品市场价格分析和预测 . 10 4、技术改造方案 . 11 4.1 原百万吨干燥系统干燥转筒技术改造 . 11 4.2 干燥系统流化床工序前安装破碎装置 . 13 5、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 15 6、项目实施后效果 . 15 6.1 节能效果 . 15 6.2 经济效益 . 17 2 7、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 17 7.1 环境保护 . 17 7.2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 25 8、项目实施进度 . 25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26 9.1 投资估算 . 26 9.2 资金筹措 . 27 10、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 27 1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企业性质及企业法人 项目名称:干包系统设备装置节能技术改 造项目 主办单位: xx 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xx 工厂地址: xx 地区 编制单位: xx 省建 1.1.2 项目主办单位概况 xx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 xx 省格尔木市,其生产工厂位于中国最大的干涸内陆 xx 察尔汗 xx,公司是 xx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省属企业,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 xx 省四大优势资源型企业之一,也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内的龙头骨干企业。公司始建于 1958 年,公司前身为 xx 钾肥厂, 1996 年作为 xx 省的首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进行了公司制改造。 2008 年初, xx 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组 xx 数码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暨数码网络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 xx 集团成功后, xx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xx 集团内部拥有“ STxx”(证券代码 000578)和“ xx钾肥”(证券代码 000792)两家上市公司。 为减少关联交易,整合 xx 资源,促进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2008年 6 月,公司及时启动了两家上市公司的合并工作。 xx 钾肥股份有限公司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 xx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 3 月 21 日, xx集团公司被注销,吸收合并工作基本 2 完成; 2011 年 5 月 5 日, xx 钾肥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 xx 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 15.905 亿元,现全公司有 9 个控股子公司, 7个分公司, 8 个全资子公司, 4 个参股子公司, 1 个国家级 xx 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1个省级企业循环经济研究开发中心, 1个省级企业孵化器, 1 个省级 xx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现有职工 11204 人。 2013年公司生产氯化钾 326.57 万吨,销售氯化钾 327.9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80.94亿元,利润 8.1987 亿元,上缴税收 12.92 亿元,净利润 10.52亿元,资产总额达到 429.21 亿元。 作为国内首家大型钾肥工业生产企业,地区的艰苦性、企业代表行业的唯一性和钾资源的集中性,构成了企业的鲜明特征。经过多年的发展, xx股份公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化工产品生产、后勤服务、建筑安装、工程监理、酒店和物业管理、百货、资本运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公司。 1.2 技术改造的背景 xx股份公司发展分公司目前有新、老两条百万吨钾肥生产线,原百万吨生产装置设计为 100 万吨 /年生产能力,后期通过不断技术改造,产能扩大,但干燥系统未进行改造,产能已不匹配不能运行在最佳的设计工作点,导致耗能较高;而 新百万吨干燥较原装置不同,干燥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两条装置在干燥系统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发展分公司原百万吨钾肥项目于 2002 年动工建设, 2005年达标达产,根据百万吨设计,最后的烘干系统由 4套干燥转筒组成,此四套干燥转筒采用的是当时成熟的转筒干燥技术,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 3 和产能的提升,烘干能力远远达不到生产要求,且比起现在的转筒烘干技术耗能(天然气)较大 ,吨产品平均耗能 16.7m3。 2、发展分公司新百万吨钾肥项目于 2011 年动工建设, 2013年试车生产,根据新百万吨设计,烘干系统由流化床完成 ,烘干物料为未经过干燥的堆滤场自然堆滤的氯化钾产品,产品在堆滤时有大量的结块现象,在经过一级破碎机破碎后粒径仍达不到流化床进料要求,导致目前流化床每天烘干能力仅为 5000t,是原设计能力的一半,流化床的天然气耗量为 10m3/t,也达不到流化床设计要求 6m3/t。 以稳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同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的要求。公司陆续实施了部分节能降耗项目的改造,干包车间作为成品最后的烘干包装工序,主要能耗为天然气,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钾肥粉尘的回收和减少粉尘的排放,干燥转筒安装布袋除尘器附属设备,钾肥在烘 干后通过布袋除尘器,大大降低了粉尘的排放,提高了环保问题。公司一直致力于干燥系统的节能降耗和减排问题,为此,公司于 2014年进行干燥系统节能降耗改造工程。 1.3 改造目标 对原百万吨 4#干燥转筒内部结构、燃烧器、混烟室进行技术改造,将原有的干燥转筒处理能力从原有的 50t/h提升到 150-200t/h,天然气耗量由目前的 16.7m3/t氯化钾产品降到 14m3/t氯化钾产品。 新百万吨干燥系统在流化床工序一级破碎前另增一套破碎装置,即增加可逆锤击反式破碎机 2台,对堆滤场物料进行破碎处理,破碎粒径达到进入流化床的设计 要求( 5mm),使流化床烘干能力由目前的5000t/d,增加到设计的 10000 t/d,提高设备利用率,减低干燥用能, 4 使天然气耗量达到每吨氯化钾耗 6 m3。 1.4 编制依据和原则 1.4.1 编制依据 ( 1)设计任务委托书。 ( 2)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 ( 3)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 7 号令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技术目录( 2000 年修订)。 (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540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 年本)。 ( 5)化计发 ( 1997) 426 号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 6)石化咨 2006203 号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 ( 7)石化建 2008建字 635 号关于发布石油化工安装工程概算指标 (2007 版 )的通知。 ( 8)石化 2008建字 81号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费用定额 (2007)的通知。 1.4.2 编制原则 ( 1)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能、节水、节土、清洁生产、保护环境。 ( 2)遵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认真解决 环境保护问题,加强“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方面的设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 3)注意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注重生产安全及事故防范处理,确保项目运行安全可靠。 ( 4)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进行风险分析;对尚未落实的问题进行如实反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 5)以市场为向导,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项目的市场调研,按照少投入,多产出、快速发展的原则和工厂设计模式改革的要求,尽可能节省项目建设投资。在稳妥可靠的原则下,实事求是的考虑各项成本要素,最大限度的降低项目的目标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增 强项目的竞争能力。 1.5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可行性研究以 xx 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为依据,为发展分公司干包系统设备装置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以下研究内容:改造方案;主要设备;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 1.6 项目投资估算表 一 设备费 项目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 (万元人民币 合计 (万元人民币) 干燥系统改造 1 土建结构施工 37 2 旋风、除尘、干燥转筒本体制作、拆除安420(拆除、安装 85万元) 6 装 3 变压器 台 1 23.12 23.12 4 变频器 台 3 41.92 125.76 5 电机 台 1 3.69 3.69 6 风机 台 3 24 72 7 鼓风机 台 1 17.8 17.8 5 螺旋输送机 套 2 10 21.33(包括安装到位) 3 电气控制系统 22.35 增加破碎机改造 1 锤式破碎机 台 2 1282.045 2564.09 2 土建、钢结构、安装 1700 合计 5007.14 1.7 可行性研究结论 ( 1)本项目通过改造可实现设备处理能力提高,即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减低耗能。 ( 2)本项目为改造现有生产装置, 因此无新增用地。 ( 3)该项目总投资 5007万元,其中 干燥转筒改造投资为 743 万元,破碎机改造投资为 4264 万元 ,均为自筹。 7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的提出 1、发展分公司原百万吨钾肥项目于 2002 年动工建设, 2005年达标达产,根据百万吨设计,产品的烘干系统由 4套干燥转筒组成,此四套干燥转筒采用的是当时较成熟的转筒干燥技术,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和产能的提升,烘干能力远远达不到生产要求,且比起现在的转筒烘干技术耗能(天然气)较大 ,吨产品平均耗能 16.7m3。 2、发展分公司新百万吨钾肥项目于 2011 年动工建设, 2013年试车生产,根据新百万吨设计,烘干系统由流化床完成,烘干物料为未经过干燥的堆滤场自然堆滤的氯化钾产品,产品在堆滤时有大量的结块现象,在经过一级破碎机破碎后粒径任达不到流化床进料要求,导致目前流化床每天烘干能力仅为 5000t,是原设计能力的一半,流化床的天然气耗量为 10m3/t,也达不到流化床设计要求 6m3/t。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前文已说明目前发展分公司干燥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耗能较高,因此改造势在必行。 对原百万吨 4#干燥转筒内部结构、燃烧器、混烟室进行技术改造,将原有的 干燥转筒处理能力从原有的 50t/h提升到 150-200t/h,天然气耗量由目前的 16.7m3/t氯化钾产品降到 14m3/t氯化钾产品。 新百万吨干燥系统在流化床工序一级破碎前另增一套破碎装置,即增加可逆锤击反式破碎机 2台,对堆滤场物料进行破碎处理,破碎粒径 5mm,使流化床烘干能力由目前的 5000t/d,增加到设计的 10000 t/d,提高设备利用率,减低干燥用能,使天然气耗量达到每吨氯化钾耗 6 m3。 8 3、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 3.1 项目产出物用途 项目产出物为钾肥,钾肥是一种很重要的农用肥料。钾虽然不 是植物组织或化合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维持植物生命的所有过程中几乎必不可少,钾对作物生命过程的主要功能包括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淀粉的合成、解体、转移,促进氮的代谢和促进绿色植物的蛋白质合成;控制和调节其它养分元素活性,植物催化剂的活化;帮助植物有效利用土壤和肥料中的水份和氧;提高植物的抗御旱涝和高、低温等环境胁迫能力,抵抗病虫害等,同时,有效钾水平高可改善谷物、饲料作物和人类食用作物的物理品质、抗病性和食用价值。现在农产品品质日益成为重要的市场因素,充裕的钾对保证产品价值显得更为重要。土壤中的钾元素以无效态 (存在于矿物岩石中),缓效态(被“固定”或被闭蓄在土壤粘粒的层间)和有效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和交换形态中)存在。能直接被植物吸收的是处于有效态的钾离子。有效态的钾元素及化合物又称为速效钾,其衡量单位为 ppm。当土壤中的速效钾低于 70 ppm 时,植物难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土壤中的速效钾依靠钾肥补充,钾肥的主要品种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以及硫酸钾镁。其中氯化钾由于其养份浓度高,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在农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所占比例为施用钾肥的 95%。 氯化钾除了作为农肥直接施用外,在工业上还用来制造其它高附加产 值的钾肥如硫酸钾、硝酸钾和其它无氯钾肥,作用忌氯农作物的肥料,同时又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9 3.2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中国是一个有 13 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发展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方针和政策。发展农业,增产粮食,化肥是重要的条件之一。根据土壤和作物的种类不同,对于氮、磷、钾的施肥量及其比例也不同。只有按比例合理的施肥,才能获得良好的增产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化肥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1989年我国化肥产量达到 8700 万 t(标准肥)。在化肥工业中以氮肥生产发展最快,产量已接近 7000 万 t, 磷肥生产次之,产量 1800 余万 t,钾肥生产发展最慢,还不足 30 万 t。而我国是一个钾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耕地普遍缺钾。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我国钾肥消费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年增长率,钾肥供给不足与耕地普遍缺钾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全国特别是南方水稻田,由于土壤缺钾严重,农业生产对钾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国内钾肥产量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解决农业对钾肥的供需矛盾,国家每年花大量外汇进口钾肥。 1994年进口钾肥约 150万 t 氯化钾,近年来进口量呈上升趋势, 1997 年进口 350 万 t 氯化钾,1998年进口 557 万 t 氯化钾, 2002 年进口 665 万 t 氯化钾, 2006 年进口 705 万 t 氯化钾, 2007 年进口氯化钾 804 万 t。随着中国钾盐的自供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中国 2008 年进口氯化钾 324.9 万 t,约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 55%, 2009年进口氯化钾 198.32 万 t, 2010 年进口氯化钾 321万 t,消费量 712万 t,预计 2015 年氯化钾需求量在 770 万 t 以上。 从 xx卤水中提取氯化钾, xx 股份公司已有五十多年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掌握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通过盐田蒸发卤水晒制光卤石的工艺路线,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盐田。研究开发了具有 世界 国际先进水平的反浮 10 选 冷结晶技术。并已掌握了该技术的关键,不断地优化原有的装置,经济技术指标得以提升,运行稳定,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察尔汗 xx钾肥基地,为大规模开发新疆、西藏等地 xx钾资源,进行技术储备。为在未来几年中将我国钾肥产量提高到 550 600 万 t 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开发我国西部 xx 钾资源,加速发展我国的钾肥工业,对振兴和繁荣中西部地区经济,实施中央经济发展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方针,带动西部中心城市格尔木市的经济发展及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水电资源结合,发展市场急需的高附加值产品。同时 减少钾肥进口量,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节约国家外汇,缓解国内钾肥供需矛盾,支援农业具有重要作用。 3.3产品市场价格分析和预测 全球近 150 个国家消费钾肥,目前世界钾肥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为美国、巴西、印度、中国等,这些国家的总进口量占全球进口量的 70%左右,而国际钾肥资源和钾肥供应高度集中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国家。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生产供应角度还是从消费需求角度来说,全球钾肥高度集中,贸易格局的垄断性直接影响了世界钾肥市场的价格机制,国际钾肥巨头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而对于巴西、印度等缺乏钾肥资源的农 业大国,在钾肥进口谈判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1997 年进口钾肥的平均到岸价为 120美元 /吨,到 1999年世界钾肥价格增长步伐加快,俄罗斯钾肥的到岸价每吨为 1210 1250 元。加上进口关税、港口管理费(包括包装、装卸和储存)、损耗、商检、外贸费等,再加上港口到 11 用户的运输成本,到用户手中的实际售价高达 157 美元(从港口到用户的平均距离为 1550km),按当时美元与人民币的国家外汇牌价 8.3 计算 ,折人民币 1303 元。由于近年来我国的进口钾肥价格一直低于周边国家进口价格,属国际钾肥市场的价格洼地,国外供应商具有强烈 的价格补涨冲动。国际钾肥生产巨头或将通过限产提高售价。据了解,北美地区的钾肥库存进入 2007 年下半年以来就处于持续下降态势,库存已低于 5年平均线。 2008 年全球钾肥价格急剧上升,东南亚标准氯化钾到岸价最高价达到 1000 美元 /吨之上,中国标准氯化钾到岸价最高达到 640美元/吨,从 2008 年下半年到 2010年,全球氯化钾价格迅速回落,最终降至 350 美元 /吨左右,现在稳定在 400美元 /吨左右。 2013年钾肥价格进一步回落, 2013 年底,北方港俄红成交在 2020-2040元 /吨,南方港俄红在 2040-2060元 /吨 ,白钾少量出货,北方港俄白、以白报价在2100-2150 元 /吨,约白 2000-2050元 /吨,南方港俄白、以白报价2120-2180 元 /吨,加白报价 2180-2250 元 /吨。 2014 年钾肥价格将缓缓上行。 4、技术改造方案 本次改造以降低能耗、减少排放量、提高产量为重点,提前准备、有的放矢,做好节能改造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4.1原百万吨干燥系统干燥转筒技术改造 通过对干燥系统四号干燥转筒内部结构的改造、更换大功率燃烧器、改造混烟室、改造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将原有的干燥转筒处理能力从原有的 50吨 /h提 升到为 150-200t/h,天然气耗量预计降低到 12 14m3/t。 4.1.1 改造范围 原 100 万吨干包车间 4 号转筒干燥系统的节能改造 4.1.2 改造内容 1)更换筒体的同时将内部扬料板、外部的大滚圈、齿圈一起更换。筒体制作质量均按“国家行业标准”执行,其他如外圈、鞍座(垫板)、大齿圈、拉板选材均按国标进行,这样可以增加干燥转筒的使用寿命。 2) 为提高物料出料速度,增大干燥处理能力,对扬料板的整体安装角度进行技术改造,具体设计为进料端第 1排至第 2排的自清理扬料板安装角度设计为 15,第 3排至第 5排设计为 15,第 6 排至第 10排设计为 10。 此扬料板布置由长沙设计院设计,重新设计后,可以提高生产产量,降低天然气的能耗。 3)为保证转筒能长期稳定的运行并保证转筒的方便调整,大滚圈的鞍座(垫板)均采用两片斜插式斜铁 便于调心、找正。 4)改变大齿圈弹簧拉板立板(俗称耳朵)的材料,使用经过调整的高强度优质合金结构钢,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足够的韧性,抗疲劳性能优良。另外,改变拉板与耳朵的装配焊接形式,保证立板不断裂。 5)燃烧器的燃烧功率从原有 1900-9500 MW 增大到 4500-22500MW,提高产能的同时增加生产 效率。 6)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的改造:随着四 #转筒整筒体改造后产能的提升原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除尘能力不够,为此针对四 #转筒炉的整体改造对原有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进行大规模的整改、改造。原单台炉连接一台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相互切换使用,改造后增加 13 三台旋风除尘器,新连接一台布袋除尘器,总体除尘设备改为四台旋风除尘器和两台布袋除尘器串联除尘,其中旋风处撑起和布袋除尘器连接通风管用阀门控制。 7)此次转筒节能技改由专业设计单位长沙设计院设计,方案可靠。 4.2干燥系统流化床工序前安装破碎装置 根据新百万 吨生产实际情况,在流化床工序一级破碎前面另增一套破碎装置,即可逆锤击式反击破碎机 2台,对堆滤场物料进行破碎处理,破碎粒径 5mm,使流化床进料物料粒径达到设计要求,从而提高流化床的处理能力。其中破碎机主要能耗设备为破碎机驱动电机, 其能耗为电能, 每台驱动装置为两个功率为 560kW 的电机,共计 4台。 4.2.1 改造范围 新 100 万吨干包车间两套流化床工序前加装锤式反击破碎机节能改造 4.2.2 锤式反击破碎机特点 14 锤式反击破碎机的锤头与破碎板的布置采用先进、合理的结构,保证满足粒度及出力的要求。破碎板 设调节装置,并能方便灵活、可靠的操作、满足对钾盐粒径的要求,且不出现粉碎现象。 . 4.2.3 锤式反击破碎机结构 锤式反击破碎机 主要由破碎机主机、电动机、液力偶合器,液压站,减震系统等组成。结构上采用了大转子、短销轴、组合式锤头、上下同步调节装置,并且在机体进口处添加了耐磨齿板,具有打击力度大,操作维修方便,易损件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轴承直接由 电驱动的油站集中供油润滑。 可逆反击锤式破碎机可逆就是可以正,反转 操作 。其次,反击锤式,就是兼有反击式破碎机,可锤式破碎机的特点。或者可以说是反击式,锤式的结合产品。 4.2.4 锤式反击破碎机原理 破碎过程:落下的物料进入 破碎机 后,遇到高速旋转的锤头被打击 15 到破碎机进口处的可调耐磨齿板上,进行首次破碎,破碎后颗粒基本相同的物料均匀的进入主破碎腔内,进行二次主破碎,在主破碎腔内已被均化的物料颗粒从锤头再次获得动能 , 高速冲向反击腔内部的锯齿形衬板上,经过锯齿衬板的向上反弹,再次被锤头破碎,与此同时物料还受到彼此间的撞击而破碎,如此反复循环 , 在反 击腔内多次破碎,最后被破碎的 、达到粒度要求 被破碎 的物料从出料口排出 进入后期工序。 5、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该技改项目于 2014年开始实施,目前原百万吨四 #转筒炉的改造已完成设计、招标工作。新百万吨干燥系统流化床工序前安装破碎装置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 6、 项目实施后效果 6.1 节能 效果 6.1.1 干燥转筒节能分析 干燥转筒的主要能耗设备是转筒驱动电机和 天然气燃烧 炉,其能耗主要是电能和天然气。目前干燥转筒驱动电机为 132kW,天然气 平均 耗量为 16.7m3/t 氯化钾,处理能力为 45-60t/h,平均约 50 t/h。 改造前 能源消耗状况: 按照平均每小时处理量 为 50t计算,每小时的天然气耗量为 835 m3,折合 1.0521tce, 天然气单耗为 0.0210tce/t氯化钾 ; 电能为 132kWh ,折合 0.0107tce, 电单耗为 0.0002tce/t氯化钾 。 即 干燥转筒 每小时 总 能耗为 1.0628tce,单耗为 0.0212 tce/t氯化钾 。 改造后 能源消耗状况: 按照平均每小时处理量为 180t 计算,每小时的天然气耗量为 2520 m3,折合 3.1752tce, 天然气单耗为 0.0176tce/t 16 氯化钾 ; 电能为 160kWh ,折合 0.0197tce, 电单耗为 0.0001tce/t氯化钾 。 即 干燥转筒 每小时 总能耗 为 3.1949tce,单耗为 0.0177 tce/t氯化钾 。 综合比较,改造后每小时能耗节约量为: 0.0035 180=0.63 tce氯化钾 ,全年设备运行天数按 340 天计算,即每年节能 0.63 24340=5140.8 tce,其中节约天然气量为 3963.43 万 m3,节约电量为119.51KWh。 6.1.2 增加破碎机 技术改造 后节能分析 改造前 能源消耗状况: 按照 天然气耗量为 10m3/t, 平均每小时处理量 为 5000/24=208t 计算,每小时的天然气耗量为 2080m3,折合2.6208tce, 天然气单耗为 0.0126tce/t 氯化钾 。 即每小时 总 能耗为2.6208tce,单耗为 0.0126 tce/t 氯化钾 。 改造后 能源消耗状况: 技能改造后的 流化床 处理能力为 10000t/d,其中 破碎机每台 驱动电机 功率 为 560kW。按照 天然气耗量为 7m3/t, 平均每小时处理量为 417t 计算,每小时的天然气耗量为 2919 m3,折合3.678tce, 天然气单耗为 0.0088tce/t 氯化钾 ; 电能为 5604=2240kWh ,折合 0.2753tce, 电单耗为 0.0007tce/t氯化钾 。 即每小时 总 能耗能为 3.9533tce,单耗为 0.0095tce/t 氯化钾 。 综合比较,改造后综合能源单耗下降 0.0031 tce/t。全年生产除设备检修期 20 天,按新系统实际生产能力,预计两套流化床每年烘干钾肥量为 220 万吨,即每年节约能耗为 6820tce ,折天然气量为 541.27万 Nm。 17 6.2 经济效益 干燥系统干燥转筒节能技术改造、干燥系统流化床工序前安装破碎装置两项项工程需投入总资金 5007 万元,项目建成实施后,年节约用天然气 4504.7 万 m3,按天然气价 格 2.7 元 /m3计算,年减少天然气支出12162.69 万元;每年可为 xx 发展分公司减少经营成本支出 12162.69万元。 7、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7.1 环境保护 本项目位于格尔木市东北方向约 60km 处的察尔汗 xx 区,该地区海拔在 2680 2681m 左右,青藏铁路、敦格公路南北向横穿 xx,交通十分便利。 7.1.1 地形、地貌、地质 本项目拟建地点位于柴达木盆地最低凹平坦的三湖(霍布逊湖、达布逊湖、涩涅湖)凹陷带内,区域内地形开阔平坦,地势南高北低,海拔 2680m 左右,以化学沉积为主,形成盐漠及 xx 地形, xx 周边除有几个湖泊外,其余地区均为干盐滩,自然景观单调。 由湖区向南逐渐进入昆仑山系,自然景观和区域盆地地貌迥然不同,山势雄伟高俊,海拔 4000 5000m,高处沟深坡陡,悬崖峭壁,自3200m 以下山势逐渐缓和,海拔高度逐渐降低。由山前阶地向北至察尔汗 xx,地形变化经历洪积倾斜平原、冲洪积平原、冲湖积平原。本项目位于冲湖积平原。 察尔汗 xx 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东部,是一个湖水趋于干涸、以液态钾镁盐为主的近代沉积矿床。湖区范围内分布着第四季碎屑沉积和化 18 学沉积,厚度逾千米,主要岩性为浅灰、灰绿色沙砾石,下部为砂层夹亚粘土,向南延伸,构成 xx 的基底。地质勘探将 xx 自东向西划分为:霍布逊、察尔汗、达布逊和别勒滩四个区段。 7.1.2 水文状况 察尔汗湖区为一内陆闭流盆地,四周较大河流有 10 多条,呈放射网状分布于湖区的东、西、南三面,较大的河流有格尔木东河、格尔木西河、跃进河、清水河、托拉黑河、乌图美仁河等,北面地表水极不发育。区内有较多湖泊,分布与四周边缘,常年有水者有:北霍布逊湖、达布逊湖、达布逊新湖及涩涅湖,季节性湖泊有:协作湖、团结湖、东陵湖及大小别勒湖、南霍布逊湖。湖泊面积的大小常有变化,其水位、水质变化均与注入河 流的动态变化相呼应。 7.1.3 气候、气象状况 格尔木市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深居高原内陆,气候呈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区内气候主要受西伯利亚寒冷、干燥的高压气流控制。气候特征表现为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多风、气压低、日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 察尔汗湖区位于内陆,远离海洋,从西南面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被喜马拉雅山阻挡后逐渐消失,柴达木盆地北面不甚高的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山脉阻挡不了西伯利亚的寒流,高压而干燥的气流使该地区成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总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冬季长达 半年之久,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风多风大,尤其是 3 5月, 6 级以上大风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时有发生。主导风向为西风、西南风,南风和东南风频率最小。 19 根据格尔木市气象局统计,格尔木市( 1979 2009 年)和察尔汗( 1979 1997 年)气象资料对比见表 7.1。 20 表 7.1 格尔木市、察尔汗主要气象气候特征对照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格尔木 察尔汗 1 气温 历年日最高气温 33.1 33.5 历年日最低气温 -23.1 -29.7 历年平均气温 4.7 5.4 2 气压 历年平 均气压 mbar 724.7 735.3 3 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 mm 38.8 24.0 日最大降水量 mm 32.0 15.1 4 蒸发量 年平均蒸发量 mm 2736.2 3518.5 5 空气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 54 28 最低月相对湿度 % 22 18 6 风向、风速 主导风向 - W、 WS W、 WS 年平均风速 m/s 4.2 4.3 最大风速 m/s 22 25.5 7.1.4 厂址环境现状分析 (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xx 股份公司百万吨 KCl 项目建设地 也位于察尔汗地区,与本拟建项目分别位于青藏铁路的两侧。 xx 省海西州环境监测站应 xx 股份公司百万吨 KCl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所需于 2010年 1月对本地区进行了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本地区的的环境质量现状如下: 监测日均值为: TSP 0.173 0.273mg/m3, PM10 0.081 0.133mg/m3, 21 SO2 0.009 0.030mg/m3, NO2 0.012 0.027mg/m3, CO ND 0.5mg/m3,甲醇、苯并芘和汞均未检出;小时浓度值为: SO2 0.006 0.044mg/m3,NO2 0.006 0.037mg/m3, CO ND 0.8mg/m3, HCL、 Cl2、 VCM、 NH3和 H2S 均未检出。 由监测结果得出,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的二级评价标准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解区域地表水情况, xx 省海西州环境监测站应 xx 股份公司百万吨 KCl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所需于 2010 年 1 月对本地区进行了监测。 区域地表水监测断面设在小东桥、格尔木东河入湖口、格尔木西河入湖口,本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见表 7.2。 表 7.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单位: mg/L 除 pH 外) 监测因子 pH 值 高锰酸盐指数 氯化物 BOD5 氨氮 NO3-N 石油类 砷 铜 锌 地表水级标准 6 9 6 250 4 1.0 10 0.05 0.05 1.0 1.0 W1(小东桥 ) 监测范 围 8.08.1 2.112.16 109113 1.71.8 0.0100.025 0.060.07 0.0250.030 0.00210.0024 0.040.05 0.200.21 平 8 2 1 1 0 0. 0. 0.0 0. 0 22 均值 .0 .13 11 .7 .15 06 027 022 04 .20 标准指 数 / 0.350.36 0.440.45 0.430.45 0.010.025 0.0060.007 0.0120.020 0.0420.048 0.040.05 0.200.21 超标率( %) 0 0 0 0 0 0 0 0 0 0 W2(格尔木东河入湖口) 监测范 围 8.18.2 3.433.52 102105 3.03.2 0.0100.025 0.060.07 0.0120.020 0.00240.0025 0.03 0.16 平均值 8.1 3.47 103 3.1 0.16 0.06 0.15 0.0022 0.03 0.16 标准指 数 / 0.570.59 0.410.42 0.750.80 0.010.025 0.0060.007 0.240.40 0.0480.050 0.030.03 0.160.16 超标率( %) 0 0 0 0 0 0 0 0 0 0 W3(格监测范 8.11.526341.3 0.0101.300.0120.00240.01 0.07 23 尔木西河入湖口) 围 8.2 1.64 638 0.025 0.34 0.025 0.0027 平均值 8.2 1.58 636 1.3 0.15 0.32 0.19 0.0025 0.01 0.07 标准指 数 / 0.250.27 2.542.55 0.330.33 0.010.025 0.130.034 0.240.50 0.0480.054 0.010.01 0.070.07 超标率( %) 0 0 154 0 0 0 0 0 0 0 根据监测结果,本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