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市场数据 (人民币) 市场优化平均市盈率 18.90 国金教育指数 1028.02 沪深 300 指数 3802.38 上证指数 3095.47 深证成指 10295.73 中小板综指 10497.03 相关报告 1.行业分析深度报告 -教育行业深度:刚需消费持续升级,研究框架全 ., 2018.5.29 2.行业周报 -2018 教育行业周报第 19 期:教育部公布教培整顿结 ., 2018.5.27 3. K12 教育集团朴新教育赴美 IPO,新东方元老挂帅,“收购 +整 ., 2018.5.22 4. 2018 教育行业周报第 18 期:全国第三大 K12 教培机构朴新教 ., 2018.5.19 5. 2018 教育行业周报第 17 期:沪幼升小报名统计数据 民办报 ., 2018.5.12 吴劲草 联系人 wujc gjzq 唐川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 S1130517110001 tangchuan gjzq 学历学校教育系列研究报告 2: K12 学校供需不均衡仍在持续,在校生规模 &民办渗透率双击,价量齐升或可期 投资建议 全国新生人口与学校数量矛盾扩大,全国小学单校在校生数不断上升。2006 年后全国出生人口呈现回暖趋势,新世纪 10 年代后的生育政策基调也在维持调控的同时逐渐转向“放开”。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学校数量却有减少趋势,小学单校生数一直在不断增加。 大城市教育资源竞争更为激烈,小学初中高中 供给 依次承压。 城市结构差异 大城市由于对人口具有“虹吸效应”,使得新生人口上升得更快,教育资源更加紧缺,消除“大班额”任务具有较大压力。阶段结构差异 由于学生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一般是分阶段依次完成的,因此全国出生人口 绝对数回升对学校承载能力的施压也是按照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顺序进行的,相关压力可以反映在“入学生剪刀差”上。目前学校承载压力已在上海明显体现,预计未来 4-5 年内或在全国范围内体现。 民办教育或将扮演重要角色,市场潜力有待释放。 出 生人口绝对数回升在未来将首先带动小学在校人数,从而推动在校生规模的扩大。 同时,近年来中小学民办教育渗透率 以近线性增长的方式提升,预计未来这一趋势会继续得到保持。未来 在校生规模扩大或与民办渗透率提高影响叠加,构成民办教育扩张双击。此外,中小学学校教育行业正处于强卖方市场,民办学校生均费用有望 进一步提升。在供求两方面对民办教育的利好信息下,预计民办基础 教育规模 2022 年可达到 1566 亿,民办中小学教育市场未来可期。 留学低龄化趋势已经显现并可能在未来继续延续,国际学校定位高端价格提价空间更大。 2014/2015 学年中国赴美攻读本科的留学生数量首次超过在美攻读研究生学生数量,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 2022 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将达到 83.05 万人。根据估算,假设每年 60 万人中有 60%的人有国际学校就读需求,国际学校每个年级约有 36 万人的潜在需求量,而新学说数据显示,国际学校 2017 年平均 每个年级仅有 4 万人,可以看出目前供给量远远低于潜在需求量。 此外,国际学校定位高端,客单价高,受益消费升级市场需求旺盛,未来提价空间仍存。 国内升学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学校可实现绕道竞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四年制高等院校和前 50 名重点高校的录取率分别只有 39.6%和2.5%,远远低于美国的 55.8%和 23.5%。然而国际学校毕业生则有机会挑战国际顶级名校,例如博实乐教育集团的毕业生被世界 TOP50 大学录取的比例由 2016 年的 65%上升 至 2018H1 的 90%,枫叶教育毕业生近三年被枫叶全球名校百强榜 院校录取的比例始终保持在 50%以上。国际学校可以帮助学生一定程度上规避中国升学考试的 “独木桥”式激烈竞争, 是绕道竞争的优势选择 。 推荐标的 凯文教育( 002659) 、 枫叶教育( 1317.HK)、博实乐( BEDU.N) ,建议关注宇华教育和睿见教育。 风险提示 各地民办教育促进法具体实施条例尚未全部推出,学校的利润分配仍存一定风险;教育集团招生不及预期;国际学校课程上 存在一定变革风险等。 1028119813681538170818792049170531170831171130180228国金行业 沪深 300 2018年 05月 31 日 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 教育 行业研究 买入 ( 维持评级 ) ) 行业深度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研究 - 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内容目录 1. 全国新生人口与学校数量矛盾扩大,大城市教育资源更加供不应求,小学初中高中将会依次承压 .5 1.1 2006 年后全国出生人口呈现回暖趋势,同时各地学校数量持续下降,小初高学历教育资源供应趋于不足 .5 1.2 城市结构差异 大城市教育竞争更为激烈,如需解决“大班额”问题扩张学校势在必行 .7 1.3 阶段结构差异 小学阶段已经开始承受新生人口绝对数回升压力,未来初中高中将会陆续承压 .10 2. 民办教育或将扮演重要角色,市场潜力有待释放 .14 2.1 在校生规模扩大 &民办渗透率提高,构成民办教育扩张双击 .14 2.2 中小学学校教育行业正处于强卖方市场,学校提价空间大 .16 2.3 预计民办基础教育规模 2022 年达到 1566 亿,市场集中度有望提高 .18 3. 国内升学竞争激烈,当下格外看好国际教育行业 .19 3.1 供给更加不足 本科及以下阶段出国留学比例越来越高, 目前国际学校在校生远低于潜在需求量 .21 3.2 价格提升空间更大 国际学校定位高端,需求较为旺盛 .23 3.3 国内升学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学校可实现绕道竞争 .25 推荐标的 .26 风险提示 .26 图表目录 图表 1:中国教育体系概览 .4 图表 2:人口数和三种学生数之间的关系 .5 图表 3:我国生育政策大事记 .5 图表 4:全国出生人口(万人) .6 图表 5:全国小学学校数和单校 平均人数 .6 图表 6:全国初中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7 图表 7:全国高中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7 图表 8:上海市新出生 人口数量(万人) .8 图表 9:北京普通小学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8 图表 10:上海小学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8 图表 11:广东普通小学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9 图表 12:深圳小学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9 图表 13:河南普通小学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9 图表 14:四川小学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9 图表 15:大班额情况 小学某班 138 名学生 .10 行业深度研究 - 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6:小 学适龄人口 .10 图表 17:初中适龄人口 . 11 图表 18:高中适龄人口 . 11 图表 19:各阶段适龄人口合并图 .12 图表 20: 全国范围内 “小初入学生剪刀差 ”(万人) .12 图表 21: 北京同年小初 “入学生剪刀差 “(万人) .13 图表 22: 上海同年小初入学 “剪刀差 ”(万人) .13 图表 23:上海小学承载能力缺口预测,预计至 2020 年,约有 10 万承载能力缺口 .13 图表 24:上海初中承载能力缺口预测,预计至 2020 年,约有 18 万承载能力缺口 .13 图表 25:基础教育阶段各级在校生人数 .14 图表 26:民办基础教育各阶段渗透率 .15 图表 27:各级基础教育民办学校预测在校生数 .15 图表 28: 2017 年上海市民办小学录取率 .16 图表 29:上海幼升小面谈中出现的家长问卷 .17 图表 30:上海部 分民办学校学费涨幅 .18 图表 31:民办基础教育总规模 .18 图表 32:民办基础教育规模预测 .19 图表 33:国际学校分类 .20 图表 34: 2010-2017 年国 际学校数量分布图 .20 图表 35: 2015-2017 年三类学校分布走势图 .21 图表 36:中国赴美留学就读本科生人数超越研究生人数 .21 图表 37: 参与海外留学教育的中国学生数量 (万人)( 2012-2022E) .22 图表 38:中国出国留学生人数(万人) .22 图表 39: 2016 年中国留学人员攻读学历层次占比 .22 图表 40: 国际学校在校生人数统计(万人) .23 图表 41:相比 10 年前教育投入数额提升百分比 .23 图表 42:相比 10 年前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占比提升 .23 图表 43:高净值人群认为应该送子女出国的年龄段占比 .24 图表 44: 2016 年北上深国际学校 客单价(万元 /学年) .24 图表 45:枫叶教育最新学费情况 .25 图表 46:中美高等教育阶段录取率对比,中国处于劣势 .25 图表 47: 博实乐 -世界 TOP50 大学录取比例 .26 图表 48: 枫 叶教育 -枫叶百强名校录取比例 .26 行业深度研究 - 4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中国教育体系系列报告一主要是对中国教育体系进行梳理,全面解答混淆概念,本篇聚焦于 K12 阶段, 包括 小学、初中、 高中 ( 图中红色阴影部分 ),主要是从不同阶段的适龄人口变化、学校数量、单校平均在校生人数、总在校生人数、 民办学校渗透率 等方面进分析。 图表 1:中国教育体系概览 来源:各省市教育厅(部)网站,民办学校官网等公开资料整理,国金证券研究所绘制 学前教育 (3 - 6 岁 ) 初等学校 ( 小学 ) 初等职业学校 ( 穷困地区 )中等学校 ( 初中 )中级技工学校(简称中技职业资格证书+国家人社部颁发毕业证非国民教育系列学历)职业高中(职高毕业证同等于中专学历)中等专业学校(中专毕业证同等于中专学历)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 高级中学(普高高中学历)三校生 技师学院(职业资格证书+最高可获同等本科学历)高等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院高级技工学校(简称高技国家人社部颁发毕业证非国民教育系列学历)5年制大专(同等大专学历无学位)普通高等教育 大学专科 / 专科 / 大专 (2 - 3 年,大专学历,无学位 )灰色 : 职业 教育ji a o 育 大学本科 ( 4 - 5 年,本科学历 / 学士学位 )研究所或研究生学院 ( 2. 5 - 3 年 ,硕士学历 )三校生 高考、普通高考、单招单考 高考 统招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 中考 小升初 3 - 15 岁 15 - 18 岁 18 岁 + 中考 行业深度研究 - 5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2:人口数和三种学生数之间的关系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绘制,不同阶段的适龄人口有一部分数据有官方依据,有一部分是我们给的假设,在校生人数不同地区年级数有差异 1. 全国新生人口与学校数量矛盾扩大,大城市教育资源更加供不应求,小学初中高中将会依次承压 1.1 2006 年后全国出生人口呈现回暖趋势,同时各地学校数量持续下降,小初高学历教育资源供应趋于不足 调整人口结构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计划生育政策或将被进一步放开。回顾我国的生育政策调整历程,新世纪前的政策基调以“限制”为主,而新世纪 10 年代后的政策基调则在维持调控的同时逐渐转向“放开”。虽然早在 2002 年政府就推出“双独二胎”政策,但是先前出生人口增速的下降仍显稍快,尤其是 2012 年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人口的首次下降,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凸显。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计划生育政策在未来有可能在当前的生育政策基调下进一步放开。 图表 3:我国生育政策大事记 来源:新华社,国金证券研究所 2006 年后全国出生人口呈现回暖趋势。 受到 计划生育政策影响 , 全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 ,这种趋势一直保持到了新世纪初。但是在 2006 年后,出生人口的下行态势却不再明显。在 2015 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生人口在 2016 年突破了 1700 万人,这是自 2002 年来出生人口首次突破1700 万人。 行业深度研究 - 6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4:全国出生人口(万人)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金证券研究所 在出生人口呈现回暖趋势的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数量却在不断下降。 自 2005 年以来,全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数量都呈现出了鲜明的单调递减态势。小学数量从 2007 年的 32.0 万所下降至2016 年的 17.8 万所,年均下降 1.58 万所;初中数量从 2007 年的 6.10 万所下降至 2016 年的 5.27 万所,年均下降 922 所;高中数量从 2007 年的2.91 万所下降至 2016 年的 2.35 万所,年均下降 622 所。此前出生人口下降趋势叠加财政因素的影响,在人口回暖期间全国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校数量却在持续下降。 出生人口的变化与学校数量的减少的影响叠加,使得小初高学历教育资源供应趋于不足,集中体现在单校平均人数的提升上。 用各阶段学校每年的在校生人数除以对应阶段的学校数,可以得到当年对应阶段教育的单校平均人数。 从全国层面看 ,普通小学单校平均人数一直呈逐年爬升趋势,而初中、高中还没有体现。这说明 了出生人口绝对数回升的趋势已经传导到了小学教育阶段,而由于存在延后时间差,这一趋势暂时还不能第一时间影响到中学阶段单校人数的显著增加。因此,在出生人口绝对数回升的压力扩散到各个学历教育阶段之前,为了避免单校平均人数可能出现的激增情况,影响未来学生的学习质量,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是大概率事件。 图表 5:全国小学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金证券研究所 1771 1702 1647 1599 1593 1617 1585 1595 1608 1591 1592 1604 1635 1640 1687 1655 1786 1723 14501500155016001650170017501800185032.0 30.1 28.0 25.7 24.1 22.9 21.4 20.1 19.1 17.8 330 343 359 386 411 424 438 469 509 558 010020030040050060005101520253035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全国小学学校数 (万所,左轴 ) 全国小学单校平均人数 (人,右轴) 行业深度研究 - 7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6:全国初中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7:全国高中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金证券研究所 1.2 城市结构差异 大城市 教育竞争更为激烈 ,如需解决“大班额”问题扩张学校势在必行 在全国出生人口绝对数下降趋势不再的背景下,大城市对人口的“虹吸效应”带来了当地更多的新生人口。 由于城市之间存在经济水平、区位资源、户籍福利等方面的差异,大城市对人口的虹吸效应显著。在出生人口呈现回暖趋势的同时,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更助长了当地的人口压力,进一步导致一线城市的出生人口增长大大超越全国。以上海为例,在 80 年代婴儿潮的回声潮与虹吸效应两方面的影响下,上海新出生人口已从 2000 年的8.53 万人增长到 2017 年 19.7 万人, 17 年间增长幅度达到了惊人的 132%。 6.10 5.93 5.79 5.65 5.62 5.48 5.46 5.40 5.35 5.27 950 949 949 946 912 881 822 821 813 827 700750800850900950100001234567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全国初中学校数 (万所,左轴 ) 全国初中单校平均人数(人,右轴) 2.91 2.88 2.79 2.69 2.60 2.53 2.47 2.42 2.37 2.35 1515 1547 1607 1662 1709 1716 1677 1642 1638 1632 140014501500155016001650170017500.00.51.01.52.02.53.03.5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全国高中学校数(万所,左轴) 全国高中单校平均人数 (人,右轴) 行业深度研究 - 8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8:上海市新出生人口数量(万人)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金证券研究所 更多的新生人口带来了更加严峻的学校承载压力 ,部分热点地区感受尤为明显。 以京沪为例,两地普通小学单校平均人数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北京由于同时受小学生数快速上升和小学数下降影响,单校平均人数抬升得更为明显,从 2007 年的 540 人 /所上升至 2016 年的 883 人 /所,年均增加38 人 /所。 图表 9:北京普通小学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图表 10:上海小学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金证券研究所 除京沪外 , 其它各地也有单校容量吃紧的情况出现 。 其中,广东自 2011年以来小学数量紧缺程度加剧,单校平均人数上升趋势明显;深圳的小学承载压力尤其大,当地小学数量在 2002 年至 2014 年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小学单校在校生数则自新世纪以来一直保持明显的上升态势。再看河南四川,两省的小学数量自 2004 年以来不断下降,单校在校生数也在不断上升。相较而言四川小学数减少得更快(由 2004 年的 21940 所减少至 2016年的 5981 所,减少了 72.74%),单校在校生数也上升的更快(由 2004年的 335.72 人 /所减少至 2016 年的 918.78 人 /所,上升了 173.67%)。由此可见,除京沪地区外,其他地方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在校学生人数增速可观和学校数量增长迟滞现象,学校供给有待增加。 1235 1202 1160 1104 1090 1081 1093 1040 996 984 540 549 558 592 624 665 722 790 854 883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北京普通小学学校数 (所 ,左轴 ) 北京小学单校平均人数 (人,右轴) 615 672 751 766 764 761 759 757 764 753 867 879 894 916 957 999 1044 1061 1045 1049 50060070080090010001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上海小学学校数 (所,左轴 ) 上海小学单校平均人数 (人,右轴) 行业深度研究 - 9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1:广东普通小学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图表 12:深圳小学学校数和 单校平均人数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深圳统计局,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13:河南普通小学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图表 14:四川小学学校数和单校平均人数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金证券研究所 在我国大城市小学学校数量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政策上依然对消除“大班额”提出了高要求。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提出: 大班额必须坚决予以解决克服,目标是 2018年基本消除 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 2020 年基本消除大班额。 由于单个学校的容量终究是有限的,单纯依靠增加单校的班级数量可能很难解决“大班额”问题。为同时满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入学适龄人口的需求,并减少“大班额”的存在,增加学校数量势在必行。 2.19 2.12 2.05 1.99 1.93 1.85 1.68 1.51 1.34 1.18 1.07 1.01 1.02 478 503 515 512 496 480 505 543 603 683 775 858 889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0.000.501.001.502.002.50广东普通小学学校数(万所,左轴) 广东小学单校平均人数 (人,右轴) 353 377 395 376 378 358 357 347 342 346 340 334 333 335 331 334 337 889 965 1051 1249 1393 1582 1582 1658 1713 1704 1819 1950 2051 2180 2396 2589 2703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80300320340360380400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深圳普通小学学校数 (所,左轴 ) 深圳普通小学单校平均人数 (人,右轴 ) 3.42 3.30 3.14 3.07 3.02 2.94 2.86 2.78 2.75 2.61 2.56 2.47 2.28 297 299 317 332 343 358 374 393 393 360 363 380 423 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河南普通小学学校数 (万所,左轴 ) 河南普通小学单校平均人数 (人,右轴 ) 2.19 1.93 1.74 1.58 1.40 1.24 0.93 0.88 0.86 0.73 0.70 0.65 0.60 336 370 415 440 464 496 638 655 653 725 763 835 919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0.000.501.001.502.002.50四川普通小学学校数 (万所,左轴 ) 四川普通小学单校平均人数 (人,右轴 ) 行业深度研究 - 10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5:大班额情况 小学某班 138 名学生 来源:人民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1.3 阶段结构差异 小学阶段已经开始承受新生人口绝对数回升压力,未来初中高中将会陆续承压 在出生人口绝对数值回升的背景下,由于存在义务教育和适龄入学的要求,未来各个教育阶段的学校将会依次承压。 全国范围内,至 2006 年新生人口低潮过后,出生人口绝对数开始渐渐缓慢回升。假设新生人群全部在 7岁开始上小学,出生人口数量开始逐步回升的新生儿群就会自 2012 年左右起进入小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2012 年以前小学入学人数逐年下降(因为 2006 年新生儿数步入底部以前出生人口一直在下降 ),而 2012 年以后入学人数则逐步上升 。同理可得,假设新生 人群全部在 12 岁上初中,2018 年后初中入学适龄人口就会回升; 15 岁上高中, 2021 年之后高中入学适龄人口数量就会回升。自 2012 年以后,每年入学小学和中学之间人数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小学入学人数扩张对初中的影响在时间上会产生延迟,当这部分小学适龄人口成为初中适龄人口的时候,中学的容量就需要扩大。同理,每年入学中学和高中之间的差距会先缩小后扩大,因为初中适龄人口先上升导致初中毕业人数会反超高中人数,当这部分就读初中的人进入高中的时候,高中的容量就需要扩大。 图表 16:小学适龄人口 1771 1702 1647 1599 1593 1617 1585 1595 1608 1591 1592 1604 1635 1640 1687 1655 1786 1723 145015001550160016501700175018001850小学适龄人口(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