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物质炭气油联产 全自动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 化学工程设计院 二 O 一七年九月 编写单位: XX 化学工程设计院 地 址: 电 话: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1.1 项目名称 . 1 1.2 承建及技术依托单位 . 1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1 1.4 项目建设内容 . 1 1.5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 1 1.6 建设期限 . 1 1.7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使用计划 . 2 1.8 项目资金筹措方式 . 3 1.9 项目收益情况 . 3 1.10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3 1.11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 4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6 2.1 项目的由来 . 6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7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8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 11 3.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 11 3.2 项目建设的原则 . 11 3.3 项目建设的目标 . 11 第四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 12 4.1 主要使用行业需求量 . 12 4.2 推广“生物质炭气油联产技术”项目市场潜力巨大 . 12 4.3 未来市场预测 . 12 第五章 承建及技术依托单位简介 . 14 第六章 项目选 址与建设条件 . 15 6.1 选址原则 . 15 6.2项目用地规模 . 15 6.3 建设条件 . 15 第七章 项目方案设计 . 16 7.1产品生产能力 . 16 7.2 产品用途 . 16 7.3 适用原料 . 16 7.4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比较 . 16 7.5 生产工艺流程 . 18 7.6 项目建设内容 . 18 第八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 . 20 8.1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 20 8.2项目工程建设管理 . 20 8.3 项目财务管理 . 21 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 . 23 9.1 环境保护 . 23 9.2 安全生产 . 24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财务分析 . 26 10.1 投资估算 . 26 10.2资金筹措与投资使用计划 . 26 10.3 财务评价 . 27 10.4 不确定性分析 . 29 第十一章 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 31 11.1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 31 11.2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 31 11.3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 31 11.4 经济实惠,农民受益 . 31 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 . 33 1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名称 生物质炭、气、油联产 全自动生产 项目 1.2 承建及技术依托单位 XX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 NYJ/T09-2005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 1.3.2 NY/T443-2001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 1.4 项目建设内容 1.4.1 制炭制气厂土建工程:包括:机房、料房、库房、原料加工车间、办公房、值班室、防火水池和沙池、厂区围墙、大门、厕所、贮气柜基础、配重块制作和装配、管沟的开 挖和回填等。 1.4.2 制炭制气、供气设施、设备:包括生物质炭、气、油联产设备安装、贮气柜制作、供气管网铺设、户内用气设施(燃气流量表、灶具)安装等。 1.5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1 套中型 (500 户级 )生物质炭、气、油联产工程,年消耗生物质原料 1350吨,年产生物质燃气 27 万 m3、优质生物质炭 270 吨、木焦油 45 吨、木醋液 180 吨的产业规模,可满足 500户以上农户的生活炊事用清洁燃气。 1.6 建设期限 2 项目建设期限为五个月。 工程的建设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施工准备阶段。时间一个月,主要做好项目 的设计,编制实施方案,合同签订,落实建设用地及筹措资金。 第二阶段是组织施工阶段。时间三个月,主要是搞好土建工程,机房建设,贮气柜制作,输气管网铺设,户内用气设施安装,原材料收购储备。 第三阶段是机组安装、工程系统调试、点火、运行及竣工验收阶段。时间一个月,主要是炭、气、油联产机组安装,整套工程调试、点火、运行,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1.7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使用计划 生物质炭气油联产工程项目总投资: 322.44 万元 ( 1)生物质炭、气、油联产机组、安装费 126.00 万元 ( 2)机组安装至气柜连接材料费、技术 安装费 5.75 万元 ( 3)气柜材料、制作费 (1000m3) 58.00 万元 ( 4)管网主材料 48.50 万元 ( 5)管件、辅助料、安装费 27.50 万元 ( 6)入户材料、燃气表、燃气灶 29.80 万元 ( 7)现场勘测、设计、培训、调试费 3.80 万元 ( 8)工程材料运费 2.00 万元 小计 301.35 万元 ( 9)税金 (工程总造价的 7%) 21.09 万元 合计 322.44 万元 以上不包含土建费用 70 万元左右。 3 1.8 项目资金筹措方式 申请各级政府补贴和建设单位 自筹资金相结合解决。 1.9 项目收益情况 该项目投入运行后,按供气规模为 500 户,每户每天用气 1.5m3计算,全年可供气 27 万 m3;售价按 0.70 元 / m3计算,年销售收入 18.9 万元;同时生产的副产品生物质炭 270 吨,售价按 1500 元 /吨计算,年销售收入 40.5万元;木焦油 45 吨,售价按 2000 元 /吨计算,年销售收入 9 万元;木醋 180吨,售价按 200元 /吨计算,年销售收入 3.6 万元;四项合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72 万元;扣除年运行成本 50.73 万元左右,该项目年可实现盈利21.27 万元;从财务收益情况来看 ,该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经济效益较小,但该项目社会效益显著,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烟气、粉尘的排放量的同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1.10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00户级的生物质炭气油联产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值 备 注 . 日消耗生物质 吨 3.7 其中 2.5吨用制炭制气 . 年消耗生物质 吨 1350 其中 900吨用于制炭制气 1. 日产生物质炭 吨 0.74 2. 日产生物质燃气 m3 740 3. 年产生物质炭 吨 270 4 4. 年产生物质燃气 万 m3 27 5. 年产木焦油 吨 45 6. 年产木醋液 吨 180 7. 1吨生物质 (干料 )产生物质燃气 300m3、生物质炭 300 、木焦油 50、木醋液 200。 1.11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11.1 生物质炭的技术性能指标 空气干燥基水分 Mad=3.00% 空气干燥基灰分 Aad=9.16% 空气干燥基挥发分 Vad=11.94% 焦渣特性 1 空气干燥基全硫 St,ad=0.06% 空气干燥基氢 Had=2.894% 固定碳 FCad=75.9% 弹筒热值 Qb,ad=30227J/g 1.11.2 生物质燃气的技术性能指标 序号 项 目 NY/T443-1001 标准 检测结果 1 燃气热值 4600kJ/Nm3 17705kJ/Nm3 2 气化设备正常工况下的噪声 80dB 73dB 3 一氧化碳含量 20% 18% 4 氧气含量 1% 0.8% 5 硫化氢含量 20mg/Nm3 16mg/Nm3 6 焦油及灰尘含量 50mg/Nm3 21mg/Nm3 5 7 二氧化碳 14.4% 8 重碳烃 0.6% 9 甲烷 31.7% 10 氢气 33.8% 11 氮气 1.1% 1.11.3 木焦油含水量小于 10%,焦油低位热值 28.41MJ/,优于煤焦油; 1.11.4 木醋液中乙酸含量为 67%; 1.11.5 成套设备的系统热效率达到 28.64%,高于同类产品 10个百分点以上。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均优于行业标准,总体技术水平,在国际处于先进水平 ,与同类技术比较 优势明显。 6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目的由来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撑,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生产要素,极大地关系着国家的安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化石能源大量消费所导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尖锐,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 源,走多元化能源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实施替代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城乡日常生活用燃气方式及取暖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民迫切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用上更为方便和清洁的高品位能源。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那种以传统农作物秸秆、谷壳、柴草等作为日常生活燃料已逐步被煤炭、液化石油气等替代。但随着一次性能源的不断消耗,煤炭价格及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也不断的攀升,以及村民柴草乱堆乱放,直接影响到环境整洁和村容村貌 ,为农民生活及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为解决农村废弃秸秆乱堆乱放和随地焚烧问题,本项目提出建一座生物质制炭制气厂,采用生物质炭气油联产技术,使秸秆变废为宝,为农民提供清洁、高效的生活用生物质燃气,同时生产副产品优质生物质炭、木 7 焦油、木醋液,既充分利用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又减轻日益减少的常规石化能源的需求依赖,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烟熏火燎的传统方式,为农村改变落后的生活面貌带来了新的契机,为合理利用生物质能源开辟了广阔的途径,是一件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 性 2.2.1 发展农村新能源的需要 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价格昂贵,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是可再生性能源,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就地取材,综合利用建设“生物质炭、气、油联产”工程项目,是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发展农村新能源的需要,综合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很好。 2.2.2 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丰富,除部分秸秆作为肥料、饲料外,大部分被浪费掉。尤其是夏秋两季大量焚烧秸秆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带来火灾隐患,直接威胁飞机、汽车的交通 安全,给农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危害,成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各级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此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大力发展推广“生物质炭、气、油联产技术”,是开发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2.2.3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衣、食、住、行等条件大为改善,迫切希望能从根本上改变烟熏火燎的炊 8 事方式,对优质生活燃料的需求更加急迫。“生物质炭、气、油联产技术”的推出,既可满足广大农民对 优质燃料的需求,也能解决农村“煤堆多、柴堆多” 的村容村貌问题。农村实现炊事燃气化,既清洁、高效、方便、快捷,又省钱、省事、省力、省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使之享受到现代生活文明,还可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2.2.4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本项目采用农村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建设“生物质炭、气、油联产技术”工程项目,对于农民节支增收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实施后,农民使用生物质燃气做饭比用煤做饭每年户均节约支出 100 余元,可使农 民节支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资源可行性 本项目原材料就地取材,可采用锯未、木屑、树枝、废杂木等做为原料,成本低廉,资源丰富。 2.3.2 技术可行性 焦作市秸秆燃气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生物质炭气油联产技术及成套设备”,是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荣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证书”、 1005 年中国郑州先进适用技术交易会“金牌”奖证书。该技术实现了工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炭、气、油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本项目是开发农村“生物质能技 术”的最新科技成果,是低热值秸秆气化技术的升级换代产品。其以农林废弃物作原料,采用干馏热解炭化气化和净化分离等新工艺,生产优质中热值燃气和生物质炭、木焦油、木 9 醋液四种产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本项技术已经过十几个生物质制炭制气厂的长期实践,证明该技术先进成熟,是一项适合在广大农村和林区推广普及的新能源技术项目。 2.3.3 经济可行性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而且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物质燃气成本低,费用支出仅是液化石油气的 40%左右。比 用煤球做饭清洁、卫生、方便,每户每年比使用煤球节省 126 元 ,比使用液化气节省 522 元。农民使用生物质燃气做饭,经济实惠,可以节支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生产的生物质炭年获经济效益 40.5万元、木焦油 9 万元、木醋液 3.6 万元、生物质燃气 18.9 万元,四项销售收入合计 72 万元,年获利税 14.52万元,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能源种类 日用量 月用量 单价 月消费 年消费 备注 生物质燃气 1.5m3 45m3 0.7元 / m3 31.5元 378元 可交售农林废弃物折价;还可生产副产品 煤球 4块 120块 0.35元 /块 42元 504元 面临价格上涨和 能源紧张等问题 平价液化气 1 罐 (15 ) 75元 /罐 75元 900元 2.3.4 政策可行性 生物质气化是一项节能环保新技术, 1998 年 5月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环保总局联合下文在全国开展秸秆气化技术推广,并列为国家星火计划。在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业、农村、农民”若干政策的一号文件 10 中,多次将秸秆气化列入农村能源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该项目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2006 年 1 月 1 日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进一步推动了生 物质气化技术的大力发展。 11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3.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项目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远景规划要求,结合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总体战略及建设单位的现实条件,项目的建设既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又要考虑长远发展规划。项目按照一流设计、科学管理、质量为本、安全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进行,实现经济性、实用性和效益性的有机结合。 3.2 项目建设的原则 3.2.1 严格按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及要求进行工程设计; 3.2.2 坚持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走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按新农 村发展规划进行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3.2.3 坚持前展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项目建设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前展性; 3.2.4 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量力而为,量财而行;要注重效益,保证经济、实用、效益相结合,并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特色。 3.3 项目建设的目标 项目建成年消耗生物质资源 1350 吨,年产生物质燃气 27 万 m3、优质生物质炭 270 吨、木焦油 45 吨、木醋液 180 吨的产业规模,可满足 500户以上农户的生活炊事用清洁燃气。 12 第四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4.1 主要使用行业需求量 我国为农业大国,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综合利用效益显著。使用生物质燃气比烧煤球成本低,既清洁方便,又省钱省力,广大农民特别喜欢,乐于接受。本产品目前正处在成长期,农村市场需求量很大,发展前景很好。 4.2 推广“生物质炭气油联产技术”项目市场潜力巨大 积极利用农业、林业、工业有机废弃物,兴建“生物质炭气油联产工程”项目,让广大农民实现炊事燃气化,是当前农村能源应用领域的一个新突破,是改善和提高 农民生活条件的一场革命,开创了农村利用低品位生物质资源制备清洁燃气供应现代生活用气的新产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本项目将成为本世纪农村新能源和再生清洁能源开发推广的重点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4.3 未来市场预测 国家建设部于 2000 年 4 月制定并公布了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每镇人口 20000 人,首批数量 4000 个。这就要求生物质炭气油联产技术向规模化发展,加大供气距离,本公司开发的 STQ 系列生物质炭气油联产机组的技术是实 现生物质炭化气化技术规模化、效益型发展和推动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市场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很好。 ( 1)本项目在农村小城镇中推广普及市场潜力很大。 13 ( 2)利用生物质燃气供居民的炊事用气和洗浴、供暖、烘干、发电等工业、农业生产用气,市场需求很大,前景广阔。 ( 3)我国为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和木屑等生物质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综合利用效益显著。 ( 4)使用生物质燃气比烧煤球成本低,既清洁方便,又省钱省力,广大农民特别喜欢,乐于接受。 14 第五章 承建及技术依托单位简介 焦作市秸秆燃气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是台商合资企 业,成立于 1998 年,是专门从事农村生物质能和沼气能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工程施工的专业公司。公司与国内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产品技术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主要产品:生物质气化机组、干馏炭化机组、生物质燃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及配套产品,还有生物质燃气发电项目、炭气油电联产项目等。公司资质齐全: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施工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农业部秸秆气化工程中标单位、晋城市秸秆气化中标单位、“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国家重点新 产品计划”项目的立项单位,科技部认定的“秸秆气化机组”的技术依托单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企业,国家四部委颁发“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省科技示范基地证书、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8 项,省级科技成果证书 6 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3 项,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6 项,获得“优秀产品”和“金奖”证书多项。公司是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团体会员、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理事单位、国家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常务理事单位。公司在河南、山西、湖北、重庆等省市共承建大中型生物质气化站和沼气工程 119个。 公司在技术研 发、设备制造、工程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一支高素质的工程建设队伍,可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15 第六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6.1 选址原则 6.1.1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 NYJ/T09-2005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 ,进行现场选址、勘测与设计; 6.1.2 制炭制气厂选址 坚持节约用地、 节约管网材料、利于输配燃气、少占耕地多利用荒坡地 的原则, 进行选址。 6.2项目用地规模 本项目制炭制气厂占地面积 5 亩左右,响应国家号召,采用非耕种的荒坡地,产权归建设单位所有 ,无争议。 6.3 建设条件 6.3.1 建设单位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具有农村新能源建设和环保意识;农民积极性高,欢迎兴建制炭制气厂; 6.3.2 当地具有充足的生物质原料且相对集中; 6.3.3 水、电、路满足厂区建设、使用需要; 6.3.4 项目建设单位具有工程投资的经济实力。 16 第七章 项目方案设计 7.1产品生产能力 本项目实施后,可达到年消耗生物质资源 1350 吨,年产生物质燃气 27万 m3、优质生物质炭 270 吨、木焦油 45 吨、木醋液 180 吨的产业规模,可满足 500户以上农户的生活炊事用清洁燃气。 7.2 产品用途 生物质燃气:为居民炊事、取暖、洗浴、农产品加工提供热源,也可用于发电、烘干等。 生物质炭:可代替木炭,用于有色金属冶炼;炭中不含致癌物质适合食品烧烤、取暖,也可用于化工原料,炭粉能生产各种型炭等。 木焦油:主要化学成份:苯、酚类及衍生物,用于化工原料、有机溶剂、农药中间体和防腐剂等,能提炼多种名贵药物,国际市场比较畅销。 木醋液:含乙酸 67%以上,是很好的化工原料,可预防农作物病害,促进农作物生长,在日本、韩国特别畅销。 7.3 适用原料 林业、竹木加工业废弃物(锯末、刨花、木屑、树枝、竹屑、 废木材)和玉米秆、棉花秆、玉米芯、稻壳等。 7.4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比较 工艺选择是生物质炭、气、油联产集中供气工程的关键,干馏热解炭化工艺技术是否先进合理直接关系到工程产供气效果、运行稳定性、投资 17 和运转成本及管理操作等。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慎重选择适当的生产工艺,以求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节能、环保、减排为基本原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农村生态建设工作的要求,整个工艺技术要求建设成为对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的新能源系统工程。 目前,我国使用的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主要 是秸秆气化技术,虽已发展十几年了,但基本以低热值为主,燃气热值低,供气规模小,焦油含量高,经济效益差,多为福利公益性运作。 本项生物质炭、气、油联产技术是秸秆气化技术的升级换代产品。一是上了档次,由低热值( 1100 大卡),上升到中热值( 3500 大卡以上);二是上了规模,由供气 300 户左右,上升到千户级以上;三是上了效益,由单一供气、福利性运行,上升到以生产产品为主,升级为经济效益型运营,每年可实现利税近 300 万元,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成为国家重点开发推广的农村 绿色能源和环保项目的新科技。本项目的重点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