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生物质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某某生物质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某某生物质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某某生物质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某某生物质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某某生物质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名称: 某某 生物质能热电项目; 建设单位: 某某 生物能源 生态 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新建; 法人代表: 生态 ; 建设地点: 某某某某 经济开发区内; 投资总额:总投资 28998.1 万元,其中环保设施投资额约 3150 万元,占总 投资额的 10.9%; 占地面积:约 176.75 亩; 劳动定员: 55 人; 工作制度:年工作时间 335天,全年 8000 小时,四班三运转。 3.1.2 厂址选择的理由 本项目厂址位于 某某某某 经济开发区内,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2.969,东经 118.576,北临淮水路,东侧为玉兰大道,南侧紧邻维桥河, 西临开来钢管有限公司。选择该厂址的理由如下: ( 1)燃料:本工程所需生物质燃料由企业向 某某 县范围内农户及生物质燃料供应单位购买收集,该区域内可收集的生物质燃料能够满足本项目生物质燃料需求(和相关生物质燃料供应商燃料供应的证明材料详见附件)。 ( 2)水源:本工程生产用水取自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年取水量约 113.6万 m3,该污水处理厂尾水经厂区净水站处理后可供水量能够满足本工程的使用要求,由 某某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热电项目取水管线建设工程,管线建设将随建设项目同期实施(相关承诺见附件)。生活用水由当地 市政供水管网供应,市政供水管网已铺至厂址处。 ( 3)占地:本工程位于 某某某某 经济开发区淮水路以南、玉兰大道以西、虎山路以北,总占地面积为 176.75 亩,根据批准的 某某某某 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 某某 县规划局给出的关于 某某 生物能源 生态 有限公司 某某 生物质能热电项目所在地块规划用地性质的说明(详见附件),项目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 4)热负荷落实:根据 某某 县热电联产规划( 2011-2015),本工 程为县城片区集中供热热源点,供热范围主要为该供热规划县城供热片区内的 某某某某 经济开发区管辖区域,本工程 建成后将直接关停项目供热范围内的燃煤小锅炉(拟关停燃煤小锅炉的企业名单及承诺详见附件),热负荷落实。 ( 5)交通:厂址区交通运输方便,厂址距东侧省道新扬高速直线距离 1.8km。 ( 6)环保方面:本工程距 某某 县主城区约 5.9km,距离城区较远,对城区影响较小。 3.1.3 厂址地理位置概述 本项目厂址位于 某某某某 经济开发区内,北侧紧靠淮水路,东侧紧靠玉兰大道。厂址距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距离约为 1.6km,距离 某某县主城区约 5.9km,距东侧省道新扬高速直线距离 1.8km。本项目建设用地不属于 某某 省“十二五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某某 省人民政府关于 某某 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苏政复 201140 号)中规定的重金属污染防控区。建设项目所在地周边 500m 环境概况见图 3.1-1。 3.1.4 占地概要及厂区平面布置 全厂区总占地面积约 176.75 亩。厂区总体平面布置呈“”字型,主要分为 5 大片区,分别为西南片区的燃料堆场区、东南片区的破碎及输送区、中部偏北片区的锅炉区、北部偏西片区的冷却塔片区以及北侧偏东片区的办公区等。 其中,本项目汽轮发电机组汽机房、除氧间等布置在锅炉区东南角主厂房内, 100m 高、直径为 1.9m 的锅炉烟囱布置在整个锅炉区的北侧。原料堆场布置在主厂房区域的西南侧,通过燃料运输栈桥连接给料车间和主厂房。污水厂尾水净化站布置在冷却塔片区的东侧。各功能区域均管线与主厂房连接。 灰渣拟全部综合利用,不设永久性灰渣场。其中,冷却塔放置于厂区西北侧主要是为了方便凝汽器及辅机冷却,由于冷却塔距离北侧及西侧厂界较近,通过安装隔声屏进行降噪,确保厂界噪声达标排放。因此,建设项目厂区平面布置基本合理。 3.1.5 设备概况及机组选型 3.1.5.1主要设备及环保设备 3.1.5.2锅炉选 型参数 本项目拟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设备工艺参数详见表 3.1-3。 3.1.5.3汽轮机及发电机组选型参数 本项目拟采用抽凝式供热机组。汽轮机及发电机组设备工艺参数详见表 3.1-4。 3.1.5.4本项目主要设备汇总情况 本项目主要生产及辅助设备汇总情况详见表 3.1-5。 表 3.1-5 本项目主要生产及辅助设备汇总情况一览表 3.1.6 主体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本工程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燃烧设备,其工艺系统主要包括生物质燃料输送系统、燃烧系统、热力系统、供排水 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及除灰渣系统等。生产工艺流程简述如下: 生物质燃料通过汽车运至公司堆场,然后将散草通过铲运机经破碎机棚破碎及给料车间后、或将生物质包料通过抓斗起重机经给料车间后送入地下拨料料斗内。地下廊道设有双路皮带机,送至 2 55t/h 生物质锅炉主厂房 24m 层另外一套双路皮带机,最后通过该双路皮带机上特制的电动犁式卸料器卸入锅炉的炉前料仓内。每个料仓中生物质经料仓出口闸阀送至左右两侧的给料机,由给料机出口料斗进入炉膛内进行燃烧。燃烧将锅炉内处理过的给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蒸汽在汽轮机中 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由线路送给用户,同时在汽轮机抽汽供热用户使用。由于生物质燃料易燃,因此本项目不使用柴油等易燃品作为点火系统助燃燃料,本项目无供油系统。 生物质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所产生的烟气经过过热器进入尾部烟道,进入 SNCR 装置、一次风机、二次风机、旋风除尘器、脱硫塔、布袋除尘器、吸风机,由烟囱排入大气。 本项目灰库排灰拟采用正压浓相小仓泵气力除灰系统。灰库的干灰通过汽车运至综合利用场所。经锅炉冷干机冷却后的干渣通过输渣机输送至主厂房外高位渣仓,再通过汽车运至厂外实行综合利用。本期项目在主厂房外设一 座有效容量为 50m3 的钢制渣仓。渣仓底部设一个出渣口,接散装机,实行干渣排放。建设项目主体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 3.1-3。 3.1.7 燃料分析 3.1.7.1生物质燃料来源 ( 1) 某某 县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生物质产量 某某 县农作物生物质资源的品种主要有:麦秆、稻秆、玉米秆、棉花秆、果木枝条等,在 某某 县各乡镇都有分布。 某某 县共有 19 个乡、镇,全县土地面积 2460 平方公里,农作物资源的品种主要有:三麦、水稻、玉米、棉花等。 根据淮安统计年鉴( 2014 年)对 某某 县农林生物质资源的统计资料,同时参考 某某 省农村统计年鉴提供的 某某 省农村生物质资源可收集系数( 2001-2005 年统计均值)以及谷草比等资料,结合由 某某 县人民政府牵头、南京林业大学、 某某 正兆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组织调查并通过专家论证的调查评价报告,并根据对厂址半径 30km 范围详细的现场调查, 某某 县主要农作物生物质年产量约为 84.2 万吨。生物质年产量统计如表 3.1-6 所示。 表 3.1-6 某某 县 2014 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生物质总产量 综上所述, 某某 县 2014 年主要生物质如大麦、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及花生、树枝等剩余生物质总量约为 每年 144.1万吨,生物质可获得量约为 84.2 万吨。因此, 某某 县的生物质资源量能够满足本项目设计规模所需的 19.2 万吨生物质用量。 ( 2)生物质成分分析 根据项目可研以及相关生物质资源调查报告,本项目锅炉主要燃料成分为稻秆、麦秆、玉米秆、油菜杆、棉花秆、林木枝条等,其中重量比分别为 50.07%、 42.76%、 6.17%、 0.96%、 0.02%、 0.02%。生物质成分分析见表 3.1-7。 3.1.7.2生物质燃料用量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可研,本项目生物质燃料年总用量约为 19.2 万吨 /年,发热量约为 14110kJ/kg,则总发热量约为 270.912 万 GJ/a,年工作 8000小时,考虑到发电及损耗,末端供气量约为 91.215 万 GJ/a,能够满足开发区供热需求。 本项目锅炉生物质燃料设计额定消耗量见表 3.1-9。本项目供热平衡见图 3.1-4 所示。 表 3.1-9 本项目锅炉额定蒸发燃料消耗情况一览表 图 3.1-4 本项目供热平衡图 3.1.7.3生物质燃料收集方式 ( 1)收储系统运营模式 为保证项目生物质燃料的供应,企业拟建设 6个生物质燃料收购站,负责生物质资源的收购、加工、储存及运输。由收购站至电厂 的生物质燃料调运由收购机构统一调度,调度预先编制运输计划,按照乡镇轮流供应,远近结合,道路运输平衡,储量适当的原则进行调度。 收储站应设立在沿主要公路交通方便的地方。本次环评不包含生物质燃料收集点环评,生物质燃料收购点建设内容需另行环评。其中,每个秸秆收购站占地 50 亩,燃料按造纸行业原料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的稻草麦秸等生物质燃料的堆垛储量、规格及间距堆放,每处设计存储散料可达 11700 吨,共计 7.02 万吨,可满足本项目锅炉约 120 天的消耗量。 ( 2)生物质燃料收集方式 以工代购 季节性收购站与农户签 订合同形式为保障,确保秸秆等生物质原料供应量 90%以上用合同固定下来, 10%调节性收购作为补充;同时利用农业局组织的收割小分队,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同时收集秸秆等生物质原料,以工代购。 农民经纪人经营 由农民经纪人租赁打包机,组织人员分点打包,向农户收购,再运送至收购站出售。 运送集结 本项目位于 某某某某 经济开发区内,周边交通良好,秸秆等生物质运送拟采用公路运输。如管镇镇、铁佛镇、盱城镇、古桑镇、王店镇、马坝镇等。运输的前期是以市场化运作,以后根据市场变化,确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前提下再进行调整。通过四通 八达的柏油路、水泥路,利用农用车集结分点储存生物质。 仓储 本项目拟在生物质燃料供应地管镇镇、铁佛镇、盱城镇、古桑镇、王店镇、马坝镇共建 6 座原料收购储存站,每个收购储存站的最大供应能力约为 100t/天,储存能力为 11700t,占地面积大约 50 亩。 调度 根据各点、各品种的秸秆储备量和发电厂日耗量科学制定调度计划,按调度计划中转、运达热电厂。 验收 运用电子仪器对生物质燃料湿度、重量、杂物进行检测、计量、验收。 安全保护 生物质存储、中转、运输均采取防潮、防霉、防火措施,确保生物质燃料收集工作安全可 靠。 ( 3)生物质燃料运输路线及运量 本项目生物质燃料的供应以各乡镇为基点,充分依托各村庄,使生物质燃料的收集更方便、运输途径更合理,从而实现生物质燃料迅速、畅通的运输,为热电厂提供可靠的燃料保证,同时为农民创造增收条件。 交通方式为公路运输。 线路 1:铁佛镇 管镇镇 淮河镇 盱城镇 本企业; 线路 2:马坝镇 维桥 盱城镇 本企业; 线路 3:王店镇 桂五镇 古桑镇 盱城镇 本企业; 再加上穿越这些乡镇之间的道路,形成了网状运输路线,充分保障了 生物质燃料运输的稳定和便捷性,生物质燃料运 输具体路线见图3.1-5。 ( 4)秸秆运输工具使用分析 经计算,本项目每年需秸秆等生物质用量 19.2 万吨,日用量约 573.1吨。平均分配到 6 个收集点,每个收集点运输量约为 95.5t/d。本项目运输车辆按载重量 8吨的车辆计算,每日需车次 12车次,以每日 8h 进料考虑,车流量为 2 辆 /h,也就是大约每 30 分钟就有一辆车通过汽车衡,而每称重和检测一辆车约需 2分钟。由于小时燃用生物质量较少,因此从理论上讲,不会因为称重和检测而堵车。实际上,农村车辆杂乱,车况较差,运送生物质燃料平均载重很难达到 8吨,因此车流量会更大一些 ,加上来车不均匀,有可能造成此处堵车。因此建设单位布置临时停车场地,可以满足每小时约 2辆的卸车量,不会造成堵车现象。 3.1.8 脱硫剂、脱硝剂及其他辅助材料 ( 1)脱硫剂 本项目烟气脱硫系统所用的脱硫剂为消石灰粉,拟在周边地区购买,采用汽车运输。消石灰消耗量和脱硫石膏产生量估算结果如见表 3.1-10。 表 3.1-10 本项目消石灰用量和脱硫石膏产生量 ( 2)脱硝剂 本工程脱硝工艺拟采用 SNCR 脱硝法,脱硝还原剂采用氨水,拟在周边地区购买,采用汽车运输。 作为还原剂的氨水,氨水溶液经溶液输送泵输送至计量 分配模块之前,与稀释水模块输送过来的水混合,氨水溶液被稀释为 10%的氨水溶液,然后在喷入炉膛之前,再经过计量分配装置的精确计量分配至每个喷枪,然后经喷枪喷入炉膛,进行脱氮反应。本项目氨水消耗量见表 3.1-11。 表 3.1-11 本项目氨水用量一览表 ( 3)原辅材料汇总情况 本项目原辅材料消耗及资源能源消耗情况见表 3.1-12。部分原辅材料成分的理化性质见表 3.1-13。 表 3.1-12 原辅材料消耗及资源能源消耗一览表 3.1.9 水源、用水量及供排水系统 本项目生产用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按 开发区实际用热工况下生产 用排水情况,另一种是不考虑发电,根据本项目锅炉最大供热状态下生产用排水情况,具体分析如下所述。 1、按开发区实际用热工况时用排水情况 ( 1)净水站用排水 本项目生产用水主要由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提供,经厂区净水站处理后回用,夏季最大用水量约为 142t/h。 ( 2)化学水处理用排水 本项目化学水处理系统夏季最大用水为 60t/h。 ( 3) RO反渗透用排水 本项目除盐水制备过程中采用一级 RO工艺,并产生高浓度清下废水,废水量按用水量的 30%计,则除盐水量约为 38t/h,高浓度清下 废水量约为 18.87t/h,其中, 16t/h 废水回用作烟气脱硫用水,剩余部分 2.87t/h送至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 4)离子交换再生用排水 本项目离子交换再生用水由离子交换后的除盐水提供,用水量约为离子交换水量的 1% 2%,则再生用水夏季最大量以 0.7t/h 计,废水经酸碱中和处理,处理达标后回用作灰库保湿用水。 ( 5)锅炉用排水 本项目锅炉用水量为 39.3t/h,其中,有 38.43t/h水量以蒸汽的形式为开发区供热,无冷凝回水;同时有 0.5t/h 水量以蒸汽挥发的形式损耗;剩余 1.5t/h以锅炉定 连排污水的形式作清下水排放。 ( 6)冷却塔用排水 本项目冷却塔总循环水夏季最大用水量以 4468t/h 计,其中蒸发损耗量约占总循环水量的 1.5% 2%,以 67.5t/h 计。冷却塔排污水水量约占循环水量的 0.3% 0.5%,以 13.5t/h 计。则总补充用水量约为 81t/h。其中,冷却塔排污水中有 0.125t/h排污水作地面冲洗用水、 0.45t/h 排污水作绿化用水、 0.3t/h 排污水回用作部分灰库调湿用水,剩余 10.75t/h 排水去污水厂处理。 ( 7)灰渣库调湿用排水 本项目总灰渣量约为 15840t/a,为保证灰 渣清运过程中扬尘较少,定期喷洒保湿,灰渣含水率一般控制在 30% 50%左右,本项目以 50%计,则调湿用水量约为 7920t/a,本项目以 8000t/a计,则平均用水量约为 1.0t/h计。灰渣库调湿用水来自冷却塔排水,调湿后全部蒸发损耗。 ( 8)锅炉烟气治理用排水 本项目锅炉烟气治理用水量按 16t/h计,全部由冷却塔排水提供,全部蒸发损耗,零排放。 ( 9)生活用排水 本项目职工约 55 人,生活用水按每人每天 120L 计,共工作 335 天,则年用水约 2211t/a,以 2200t/a 计。废水按新鲜耗水量的 85%进行估算,则生活污水量为 1870t/a。生活废水经厂区化粪池预处理后,与其他废水一道送至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 10)地面冲洗用排水 本项目全厂地面冲洗按 4.5L/( m2次)计,平均每月冲洗一次,厂区 道路面积及广场地坪面积约为 16974.9m2,冲洗面积按 17000m2 计,则冲洗总用水量约为 918t/a,以 1000t/a 计,平均用水量约为 0.125t/h,用水来自冷却塔排水,冲洗后全部蒸发损耗,零排放。 ( 11)喷洒降尘用水 本项目道路、灰库等降尘过程中有降尘用水,其中,平均用水量参考建筑给水排水 设计规范( GB50015-2009)小区、道路的浇洒用水定额,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按 2.5L/( m2d)进行估算,灰库周边面积按 900m2计,道路面积约为 16974.9m 2,则喷洒降尘总用水量约为 14970.2t/a,以 15000t/a 计,平均用水量约为 1.875t/h,用水来自冷却塔排水,喷撒后全部蒸发损耗,零排放。 ( 12)绿化用水 厂区全年绿化用水量约为 3587.85t/a,本项目以 3600t/a 计,平均用水量约为 0.45t/h。绿化用水由冷却塔排污水提供,调湿后全部蒸发损耗。 建设项目按开 发区实际用热情况及夏季最大用水工况下用排水情况见下图 3.1-6。 2、按企业最大供热工况时用排水情况 ( 1)净水站用排水 本项目生产用水主要由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提供,经厂区净水站处理后回用,夏季最大用水量约为 234t/h。 ( 2)化学水处理用排水 本项目化学水处理系统夏季最大用水为 130t/h。 ( 3) RO反渗透用排水 本项目除盐水制备过程中采用一级 RO工艺,并产生高浓度清下废水,废水量按用水量的 30%计,则除盐水量约为 90t/h,高浓度清下废水量约为 40t/h,其中, 16t/h 废水回用作烟气脱硫 用水,剩余部分 24t/h 送至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 4)离子交换再生用排水 本项目离子交换再生用水由离子交换后的除盐水提供,用水量约为离 子交换水量的 1% 2%,则再生用水夏季最大量以 2.5t/h 计,废水经碱中和处理,处理达标后回用作灰库保湿用水。 ( 5)锅炉用排水 本项目锅炉用水量为 87.5t/h,其中,有 85.5t/h 水量以蒸汽的形式为开发区供热,无冷凝回水;同时有 0.5t/h 水量以蒸汽挥发的形式损耗;剩余 1.5t/h以锅炉定连排污水的形式作清下水排放。 ( 6)冷却塔用排水 本项目冷却塔总循 环水夏季最大用水量以 5666t/h 计,其中蒸发损耗量约占总循环水量的 1.5% 2%,以 85.2t/h 计。冷却塔排污水水量约占循环水量的 0.3% 0.5%,以 17.1t/h 计。则总补充用水量约为 102.3t/h。其中,冷却塔排污水中有 0.125t/h 排污水作地面冲洗用水、 0.45t/h排污水作绿化用水、 1.875t/h 排污水回用作喷洒降尘用水,剩余 11.9t/h 排水去污水厂处理。 ( 8)锅炉烟气治理用排水 本项目锅炉烟气治理用水量按 16t/h计,全部由冷却塔排水提供,全部蒸发损耗,零排放。其余用排水状况同按开 发区实际用热工况时用排水情况。 建设项目按企业最大供热及夏季最大用水工况下用排水情况见下图3.1-7。 3.1.10 生物质燃料输送及存储系统 3.1.10.1 生物质燃料输送系统 ( 1)燃料进厂方式 生物质燃料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利用社会上各种车辆将生物质燃料运输进厂,进厂的生物质燃料以包料为主。在收购站将生物质破碎(破碎尺寸为 2 5cm)后,打成尺寸为长 1.6m宽 0.9m高 1.1m的生物质包,比重 0.25t/m3, 每车按装 16包计算(长 6.4m宽 1.8m高 2.2m),每车可装运 6.4t包料生物质,每天至少保证运输 90 车次方能保证一天的正常运行,每天按 8h工作时间计算,每车次运、卸需在 5 分钟内完成。 包料生物质运输进厂后,经人工拆包后由汽车自卸至堆放场地,再由铲运机(特制装载机)进行堆放、上料作业。 ( 2)燃料储存措施 厂外 本项目拟在厂址周边建设 6 处生物质燃料收购站,每处占地 50 亩,燃料按造纸行业原料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的稻草麦秸的堆垛储量、规格及间距堆放,每处设计存储散料可达 11700t,共计 7.02 万吨,可满足本期 2 55t/h 生物质锅炉约 120天的消耗量。 厂内 本项目拟设半露天卸料堆场二座,一座长 200m、宽 60m,另一座长 200m、宽 70m,主要用于本项目存放散草和生物质包料,堆放比重按 0.25t/m3 计算,平均堆高按 2m计算,可储存约 20吨,满足本期规模( 2 55t/h 锅炉)约一年的消耗量。用料时将生物质由半露天卸料堆场运至给料车间上料至锅炉房。 3.1.10.2 上料系统 在半露天上料堆场内设有 3 台 10 吨级桥式抓斗起重机(轨距 31.5m,每跨 1 台),在散草和生物质包料堆放区共设置 5 组地下拨料料斗,切换作业。 在物流出入口设置汽车衡( 50 吨级) 2 台,以计量车运来 料。在 1#双路皮带机上设有电子皮带秤,以计量锅炉上料。 将散草通过铲运机经破碎机棚破碎及给料车间后、或将生物质包料通过抓斗起重机经给料车间后送入地下拨料料斗内。堆场地下廊道设有 1#双路皮带机,送至 2 55t/h 生物质锅炉主厂房 24m 层 2#双路皮带机,最后通过 2#双路皮带机上特制的电动犁式卸料器卸入锅炉的炉前料仓内。 3.1.11 灰渣系统 3.1.11.1 灰渣量 生物质燃料燃烧后所产生的灰渣含有丰富的钾、镁、磷和钙等营养元素,本项目产生的灰渣拟全部外售综合利用,其中灰渣比例为 93:7。 3.1.11.2 除 灰、渣系统 ( 1)气力除灰系统 本项目灰库排灰采用正压浓相小仓泵气力除灰系统。灰库处理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 3.1-8。 ( 2)机械除渣系统 经冷却后的干渣通过输渣机输送至主厂房外高位渣仓,再通过汽车运至厂外实行综合利用。本项目在主厂房外设一座有效容量为 50m3 的钢制渣仓。 渣仓底部设一个出渣口,接散装机,实行干渣排放。 ( 3)灰、渣综合利用 锅炉产生的灰、渣含有钾元素,是良好的农肥,可以还田。本项目锅炉产生的灰、渣全部综合利用。 3.1.11.3 消石灰粉输送系统 本项目脱硫采用气力输送喷钙系统。外购成 品消石灰粉经由罐装汽车运来,吹送至消石灰粉筒仓贮存,本项目共设 1 座有效容积为 120m3 的消石灰粉筒仓,可贮存 2 台炉约 57 天的消石灰粉的耗量。消石灰粉筒仓锥部设有气化板,以防止库内消石灰粉板结,保证卸粉时均匀和畅通。消石灰粉输送系统采用连续输送方式。 3.2 主要公辅工程 本项目主体工程及公辅工程组成情况见表 3.2-1。 表 3.2-1 本项目主体工程及公辅工程一览表 3.2.1 给排水 3.2.1.1供水水源 建设项目生产用水由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提供,经专管铺设至本项目厂区净水站处理后使用;生 活用水由开发区供水管网提供。 3.2.1.2生产用排水 ( 1)净水站用水 建设项目净水站采用沉淀过滤一体化净水处理设备,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 +过滤 +加氯消毒”工艺。该系统最大处理能力为 142t/h,日最大处理能力约为 3408t/d,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用水需要。净水站用水由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提供,根据可研提供的资料,该污水厂出水水质见表 3.2-2。 表 3.2-2 污水厂水质分析报告 目前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尾水排放量接近 1万 t/d,因此,污水厂尾水排放量能够满足本项目生产用水量需要。 上海闵行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表 1中一级 A 标准,该厂尾水经“混凝沉淀 +无阀滤池 +加氯消毒”工艺处理后作中水回用,中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年平均出水水质详见 3.2-3。 表 3.2-3 上海闵行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艺出水水质 类比上表中上海闵行污水处理厂中水处理工艺及出水水质,本项目净水站处理后的水质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处理工艺可行。同时,厂址距 某某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仅 1.6km,可实现接管取水。本项目净水站与 某某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接管管网布置 情况详见图 3.2-1。 综上所述,本项目用水取至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并采取“混凝沉淀 +无阀滤池 +加氯消毒”中水处理工艺处理的方案可行,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 2)化学水处理系统用水 建设项目化学水处理系统采用“水工来水换热器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装置淡水箱淡水泵阳床除碳器中间水箱中间水泵阴床混床除盐水箱除盐水泵除氧器”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可满足锅炉给水水质标准,详见表 3.2-4。 表 3.2-4 锅炉给水质量标准( GB/T12145-2008) ( 3)排水 建设项目生产废水主要包括 RO 反渗透浓水、锅炉定连排污废水、冷却塔排污水以及离子交换再生产生的酸碱废水。 RO反渗透浓水部分作锅炉烟气脱硫用水,剩余部分送至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锅炉定连排污废水全部作清下水排放;冷却塔排污水部分作地面冲洗用水、绿化用水、喷洒降尘用水、灰库调湿用水等,剩余部分送至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酸碱中和废水作部分灰渣库调湿用水回用,零排放。 3.2.1.3生活用排水 建设项目生活用水为由开发区供水管网提供的自来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经开发区污水管 网排至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3.2.1.4初期雨水 建设项目在生物质燃料堆场设置初期雨水收集系统,初期雨水经收集沉淀池澄清后排至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3.2.2 循环冷却系统 循环水系统拟采用带冷却塔的二次循环供水方式,该系统最大循环水量为 4468m3/h,拟配备一座 1000m2 双曲线型钢筋混凝土自然通风冷却塔。为了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循环水系统还设有 1 套旁滤设施,并设有加药装置及加氯间,用以投加缓蚀阻垢剂和杀菌灭藻剂。 3.2.3 消防 消防系统共设 2台消防泵及 1 座 200m3 消 防水池。消防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在本项目主厂房的最高处设有一个 40m3 工业消防水箱和 1 套气压消防给水设备,消防水箱内贮 18m3 消防水,以确保室内 10 分钟消防用水量。 3.2.4 空压系统 压缩空气由厂区压缩空气系统统一供给,并选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作为气源设备。厂区压缩空气系统配置三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量为13m3/min,排气压力 0.7Mpa,两用一备,能满足系统及厂区其它专业用气要求。为保证气源品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设置冷冻式干燥器及二级过滤器,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及过滤处理,以保证压缩空气品质 达到要求。通过处理后的压缩空气进入主贮气罐进行贮存以减少气源压力的波动。同时在主要用气点附近也设置贮气罐以稳定用气压力。 3.2.5 供电 建设项目装机容量为 1 25MW,电厂内建设一座 35kV 升压站,设置一台容量为 25MVA主变,以一回 35kV线路接入 220KV都梁变电站的 35kV侧。本项目建设一台 800kVA 干式变压器用于本企业自身用电,主供电源取自电厂内 10kV段母线,备用电源取自 40B 的低压侧。厂外电力出线不在本次评价范围。 3.2.6 供热管道 ( 1)厂内 在汽机房外和厂区外分别设置供热母管。 C20 汽机调整抽汽经过减温器减温后和减温减压器出口蒸汽管道分别接入汽机房外供热母管。汽机房外供热母管与低参数锅炉供热蒸汽管道再分别接到厂区外的供热蒸汽母管,共同向热用户供热,供热参数 1.25Mpa/280,凝结水不回收。 ( 2)厂外 建设项目供热管网由热电联产项目东北侧围墙即淮水路与玉兰大道交口跨淮水路,沿淮水路分别向用户供热。本项目热力网敷设路由根据热用户的分布具体布置,线路总长约 17.8km。 3.2.7 环保工程 3.2.7.1 废气 ( 1)破碎粉尘 本项目在两处破碎机棚处各设一套顶吸式集气罩 +布袋除尘器 ,共 2套。其中,单套风机总风量按 850m3/h 计,收集效率按 80%计,粉尘去除效率按 99%计,废气经处理达标后经 15m 高的 1# 2#排气筒排放。 ( 2)炉前料仓粉尘 本项目在炉前料仓处各设一套布袋除尘器,共 2套,单套风机风量按850m3/h 计,粉尘去除效率按 99%计,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分别经 35m 高的3# 4#排气筒排放。 ( 3)锅炉烟气 本项目锅炉烟气采用“ SNCR 脱硝 +旋风除尘 +CFB 半干法脱硫 +布袋除尘器”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共两套。其中,风机总风量按 150000m3/h 计,烟尘去除效率按 99.9%计,脱 硫效率按 85%计,脱硝效率按 60%计,氨逃逸质量浓度不高于 8ppm,废气经处理达标后经直径 1.9m、高 100m的 5#烟囱排放。 ( 4)除灰粉尘 本项目灰库设置 1 套布袋除尘器装置,风机风量按 1500m3/h 计,除尘效率按 99%计,废气经处理达标后经 15m 高的 6#排气筒排放。 3.2.7.2 废水 ( 1)生产排水 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包括 RO 反渗透浓水、锅炉定连排污废水、冷却塔排污水以及离子交换再生产生的酸碱废水。 RO反渗透浓水部分作锅炉烟气脱硫用水,剩余部分送至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锅炉定连排污废水全部 作清下水排放;冷却塔排污水部分作地面冲洗用水、绿化用水、喷洒降尘用水、灰库调湿用水等,剩余部分送至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酸碱中和废水作部分灰渣库调湿用水回用,零排放。中和池总容积为 100m3,共 1 座。 ( 2)生活污水 建设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接管至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其中,化粪池有效容积为 10m3,共 1 座。 ( 3)初期雨水 建设项目在厂区生物质燃料堆场设初期雨水收集系统,初期雨水经收集后排至 某某 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 4)事故废水 参照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应急事故 水池应考虑多种因素确定。应急事故废水最大量的确定采用公式法计算,具体算法如下: V 总 =( V1 V2-V3) max+V4+V5 注:( V1 V2-V3) max 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 V1 V2-V3,取其中最大值。 V1 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本项目主要为 15m3 氨水、盐酸和氢氧化钠储罐各一个,则 V1 为 45m3。 V2 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 m3; 消消 Q 消 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 m3 /h;(事故消防废 水用量按 20L/s 计) t 消 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 h;(本项目事故持续时间假定为 2h),损耗量按 5%计,所以,一次事故收集的消防废水量为 136.8m3。 V3 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 m3;本项目部分生产废水可直接排放至中和池进行暂存,为 100m3。 V4 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 m3;本项目为约为 0m3。 V5 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 m3; V5=10qF q 降雨强度, mm;按平均日降雨量; q=qa/n qa 年平均 降雨量, mm; n 年平均降雨日数。 F 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 ha。 据调查项目必须收集的雨水为 V5=90m3。 通过以上基础数据计算得出本项目应急事故废水最大量为: V 总( V1 V2-V3) max+V4+V5( 45+136.8-100) +0+90=171.8m3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应急事故废水最大量为 171.8m3,本项目将设置一座 200m3 事故池,可以满足项目应急事故废水收集要求。企业应配套设置迅速切断事故排水直接外排,并使用泵将废水抽入事故池。事故池应采取安全措施,且事故池 在平时不得占用,以保证可以随时容纳可能发生的事故废水。 3.2.7.3 噪声 本项目风机等设备采取隔声罩、水泵采用减震垫以及通过距离衰减、厂房、绿化隔声等措施进行降噪,降噪量 20dB( A);冷却塔采取隔声屏以及距离衰减等措施进行降噪,降噪量 25dB( A),可实现达标排放。 3.2.7.4 固废 建设项目锅炉灰送至锅炉区西北侧的灰库暂存,锅炉炉渣送至锅炉区西南侧的 1 座 40m2的渣库暂存,混凝沉淀污泥暂存至 1座 10m2 的净水站内的一般固废堆场。 本项目设一座钢制灰库,设计容积为 500m3,可贮存 2 台锅炉约 11 天的排灰量。灰库库底设置 1个放灰口,下设一台双侧库底卸料器,一侧为干灰排放口,接干灰散装机,供装干灰罐车用;另一侧排放口接一台双轴搅拌机,将干灰调湿装卡车,供应急时使用。 3.3 污染源强分析 3.3.1 污染源强及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3.3.1.1 大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 1)装卸粉尘( G1) 生物质燃料装卸过程中有少量装卸粉尘产生,类比逸散性工业粉尘控制技术电厂卡车卸煤过程中粉尘产生情况,兼顾本项目生物质主要为包料,因此,装卸粉尘按 0.004kg/t卸料估算。本项目生物质燃料总量 19.2万吨 /年, 则装卸粉尘产生量约为 0.768t/a。 此外,堆场粉尘分为两类,料堆场表面的静态起尘和堆取料过程中的动态起尘;起尘量大小与风速、物料表面含水率等因素有关,项目所在地年平均风速 3.3m/s,年平均降水量 985.3mm。根据刘玉峰,丛晓春,张旭露天堆场扬尘量分布的计算及付志鹏,徐特露天煤、铝土矿堆场防风抑尘的研究表明,当风速小于 3.47m/s、堆场物料含水率大于 8.24%时可认为堆场基本不起尘。本项目主要生物质如稻秆 13.2%、玉米秆 15.1%、麦秆 14.1%均大于 8.24%,平均风速 3.3m/s,因此 粉尘量较小,本次评价忽略不计。 ( 2)破碎粉尘( G2) 本项目部分散装生物质燃料进炉前需破碎,破碎机棚内破碎机破碎时产生粉尘,参考逸散性工业粉尘控制技术中木材加工厂去皮粉尘产生情况,按 0.175kg/t 燃料出料进行估算,其中,类比相关经验数据,散装生物质量约为生物质总量的 5%,则破碎粉尘产生量约为 1.68t/a。本项目在各破碎机棚处各设置 1 套集气罩 +布袋除尘器除尘。每套集气罩收集效率按 80%计,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按 99%计,单台除尘器风机风量按 850m3/h计。则收集量约为 1.344t/a,有组织排放量 约为 0.013t/a。无组织排放量约为 0.336t/a,平均每座破碎棚排放量约为 0.168t/a。 ( 3)炉前料仓送料粉尘( G3) 密闭式炉前料仓进料时产生粉尘,类比美国国家环保局逸散性工业粉尘控制技术电厂粉尘产生情况,按 0.04kg/t 上堆估算,本项目总燃料总量约为 19.2 万吨 /年,则粉尘产生量约为 7.68t/a,通过管道汇集到布袋除尘器进行治理,每个料仓系统配套 1 个布袋除尘器,单台除尘器风机风量按 850m3/h计,除尘效率为 99%,则本项目粉尘产生量约为 7.68t/a,排放总量约为 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