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项目委托方:国家知识产权局 规划 发展 司 项目承担方: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2017 年 12 月 2017 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主 编 甘绍宁 副 主 编 毕 囡 韩秀成 刘 菊芳 编 委 杨 国鑫 李凤新 刘 磊 高 佳 邓仪友 刘 谦 郭 剑 雷 怡 徐 慧 编 委 会 i 第一部分 专利调查简介 . 1 一、调查对象 . 1 二、调查组织 . 1 三、问卷回收 . 2 四、调查质控 . 2 第二部分 专利调查基础数据 . 3 一、专利创造情况 . 3 (一)专利权人研发基本情况 . 3 (二)专利权人研发经费情况 . 8 (三)专利申请情况 . 19 二、专利运用情况 . 25 (一)专利实施与产业化情况 . 25 (二)专利许可转让情况 . 29 (三)专利价值与价值实现 . 32 (四)高校和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及专利运用专题 . 38 三、专利保护情况 . 40 (一)专利保护措施 . 40 (二)专利保护水平 . 44 (三)专利保护的满意度评价 . 46 (四)专利行政保护的需求程度 . 49 (五)专利保护对研发和行业发展的影响 . 52 (六)专利侵权与维权 . 56 (七)专利侵权诉讼 . 68 四、知识产权管理情况 . 82 (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 82 (二)高校和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管理 . 86 (三) 高质量 专利与核心专利 . 91 五、知识产权服务情况 . 96 (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使用与评价 . 96 (二)专利服务使用与评价 . 103 第三部分 专利调查主要结论 . 111 一、专利保护环境整体向好,从严保护成为创新主体的迫切需求 . 111 (一)我国专利保护环境整体向好 . 111 (二)从严保护专利成为创新主体的迫切需求 . 113 (三)强化专利保护需进一步推动从严保护 . 115 二、核心专利引领 我国专利质量的提升,发挥专利价值需强化全方位意识 . 118 (一)企业核心专利占比超五成 . 118 目 录 ii (二)核心专利运用水平较 高 . 119 (三)提升专利价值的全面意识有待提高 . 120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创新研发,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需继续加强 . 122 (一)拥有有效专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分布情况 . 122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重视研发与专利活动 . 123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更为依靠专利取得竞争优势 . 125 (四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利运用更为高效 . 126 (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需继续加强知识产权战略 . 127 四、高校专利创新能力较强,专利运用水平亟待改革提升 . 128 (一 )我国高校专利创造能力强、潜力大 . 129 (二)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具备良好基础 . 130 (三)高校专利运用需加强改革创新 . 132 第四部分 专利调查主要连续数据 . 136 一、有效发明专利实施率相对稳定 . 136 二、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 小幅下滑 . 137 三、有效专利许可率略有下降 . 138 四、有效专利转让率历年基本持平 . 138 五、企业接受政府资助的比例创历史新高 . 139 六、专利保护强度对研发投入正向作用明显 . 139 七、专利权人遭遇 专利侵权比例持续下降 . 139 八、向专利管理机关举报成为专利权人最希望采取的维权方式 . 140 九、法院判定赔偿额度逐步向高金额聚拢 . 141 十、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需继续强化 . 141 图表目录 . 143 1 第一部分 专利 调查简介 中国 专利调查 项目的 主要 目的是获取国内专利权人在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最新数据,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工作以及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政策支撑。 自 2008 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 10 年开展全国专利调查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 专利调查已 成为获取 专利权人和专利数据的重要而有效的渠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的有关规定,专利调查统计制度项目 经 国家统计局审批,批准文号为 国统制 201622号 。 一、 调查 对象 2017年专利调查 涉及国内 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截至 2016年末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个人共 4 类专利权人及其拥有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种专利。为了配合调查实施,共设计使用了 4 套问卷,分别是企业问卷、高校和科研单位问卷、个人问卷、专利信息问卷。 二、 调查 组织 本次调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统一组织领导 。 23 个省 级 知识产权局作为调查责任单位负责具体联系实施。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 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调查问卷设计 、 样本 分配、问卷复核、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等技术支撑服务。 本次调查 主要 采用 网络填答 平台 的 调查方式 。为便于开展工作,个别地区采用纸质问卷填答方 式作为有效补充 。 网络填答平台配备了专职指导及维护人员,按计划向有关省级知识产权局发放调查样本的填答账户与密码,定期 反馈问卷填答情况 。省级知识产权局负责具体联系调查样本并组织催答工作。 2017年 4月 专利调查任务启动。至 7月中旬,完成网络填答和纸质问卷回收工作。 8月,完成 问卷录入和数据复核 工作,形成专利 调查 数据库。 12月,编制完成 调查报告 ,调查工作结束。 2 三 、 问卷 回收 本次 调查为抽样调查,样本 涉及 23个省 区市, 采用 分层抽样和配额控制的原则,按照拥有专利数量和类型将专利权人分层,控制个人专利权人的数量。 2017年 抽取的专利权人样本共计 13500 个,其中企业 11207 家、高校和科研单位 1293所、个人 1000 名。相应地, 共发放专利权人 问卷 13500 份, 最终回收 问卷 11813 份 , 回收率为 87.5%,最终 有效问卷 11320 份 (其中 企业问卷9615 份,高校和科研单位问卷 971份,个人问卷 734份 ) 。 发放专利信息问卷43249 份,最 终回收 问卷 36105 份 , 回收率为 83.5%,最终 有效问卷 34893 份 。 四、 调查 质控 调查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 问卷试访问、问卷培训、问卷审核、问卷复核 和 分析查错 等 五 方面 。 一是初步设计完成的问卷,需要经过问卷逻辑、语言、选择项等问题检验和测试,保证问卷的实用性和 易答性。 二是 制定 问卷填写手册, 详细说明调查工作 及网络平台使用的 注意事项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现场培训 实施单位具体负责人员 。 三是 国家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 发展研究中心按照一定的复核比例,在 各地区 每类问卷中随机抽取 样本,进行电话复核 。对 有疑问的问卷 ,请调查实施单位 联系确认,对于确有问题的问卷 作 废卷 处理。本次复核共回访 3141 份问卷,复核成功 1172 份,复核成功率为 37.3%,达到了常规复核的业内标准 。 四是 网络问卷填答的方式能够在填答过程中提示逻辑问题, 具有自动格式查错功能,有效降低了出错比例 ,同时避免了重要问题的漏答 。 五是对于无法通过前期逻辑设计避免的逻辑问题, 统计人员参照问卷内容及其内部结构关系进行全面的逻辑查错, 对于 逻辑不合常理的数据进行电话确认或者剔除。 3 第二部分 专利调查 基础数据 一、 专利创造情况 (一) 专利权人 研发 基本 情况 1.专利研发周期 调查显示, 2016 年专利研发周期在 2 年以下的比例较 2015 年有所提升,其中 12年的比例最高,占比 45.1%。 图 1 2015-2016 年专利研发周期情况(单位: %)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 2015年 9798, 2016年 11048。本 图 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本图选项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调查显示,我国专利权人开展专利研发活动的平均周期主要集中在 3 年以下,比例 为 87.9%, 其中,个人专利研发周期 在 1年以下 比例 较高, 为 33.4%。科研单位 专利研发周期 在 3年及以上的 比例 较高, 为 16.9%。 25.843.717.54.88.229.945.112.95.07.20% 10% 20% 30% 40% 50%1年以下1 2年2 3年3年及以上说不清2015 20164 表 1 不同类型专利权人专利研发周期(单位: %) 企业 高校 科研单位 个人 总体 1 年以下 26.8 6.0 6.1 33.4 29.9 1 2 年 (不含 2 年) 49.4 42.0 32.6 41.0 45.1 2 3 年 (不含 3 年) 11.7 32.0 35.2 13.7 12.9 3 年及以上 5.5 7.0 16.9 4.2 5.0 说不清 6.6 12.9 9.1 7.7 7.2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个人分别为 9345、 647、 324和 734,总计为11048。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在专利研发周期上没有显著差异。 表 2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专利研发周期(单位: %) 内资企业 港、澳、台 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总体 1 年以下 26.9 27.1 24.2 26.8 1 2 年 (不含 2 年) 49.7 46.1 46.1 49.4 2 3 年 (不含 3 年) 11.6 14.2 11.0 11.7 3 年及以上 5.4 6.1 7.5 5.5 说不清 6.4 6.6 11.1 6.6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 8210、 554、580,总计为 9344。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专利研发周期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大型企业 1 年及以下周期专利占比较少。 表 3 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周期(单位: %)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 总体 1 年以下 18.0 25.8 26.8 29.4 26.8 1 2 年 (不含 2 年) 55.6 51.2 50.9 42.7 49.4 2 3 年 (不含 3 年) 14.3 13.6 10.6 11.8 11.7 3 年及以上 6.4 4.5 5.2 7.1 5.5 说不清 5.7 4.8 6.4 9.0 6.6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分别为 1650、 2682、 3717、1295,总计为 9344。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5 2.研发模式 调查发现,对于专利研发模式,选择“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占八成以上。 “ 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 ” 的比例次之,为 30.6%。而 “ 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研发、产品设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 ” 和 “ 在市场上随机寻找,有合适的技术就购买 ” 的 选择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 10.5%和 6.8%。 图 2 企业 研发模式(单位: %)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343。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研发模式和整体专利权人情况类似,“ 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 ”为各类企业主要研发模式。 85.030.610.56.80% 20% 40% 60% 80% 100%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研发、产品设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在市场上随机寻找,有合适的技术就购买6 表 4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专利研发模式(单位: %) 内资企业 港、澳、台 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总体 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 84.9 87.3 84.8 85.0 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 31.2 25.1 22.1 30.6 在市场上随机寻找,有合适的技术就购买 10.7 7.5 9.0 10.5 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研发、产品设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 7.0 5.1 5.0 6.8 合计 133.8 125.0 120.9 132.9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 8209、 554、580,总计为 9343。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模式和整体专利权人情况类似。其中,大型企业选择“ 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 ”的研发模式占比接近五成,高于其他规模企业。 表 5 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模式(单位: %) 大型 企业 中型 企业 小型 企业 微型 企业 总体 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 82.0 86.4 85.6 82.8 85.0 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 46.8 38.4 29.0 23.7 30.6 在市场上随机寻找,有合适的技术就购买 11.9 10.1 10.6 10.3 10.5 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研发、产品设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 7.4 6.6 6.2 8.4 6.8 合计 148.2 141.5 131.4 125.2 132.9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分别为 1649、 2682、 3717和 1295,总计为 9343。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发模式情况相似,但在“ 积极与相关企业接洽,根据企7 业委托从事专题研究,合作生产产品 ”研发模式中有一定差异,高校占比 45.1%,科研单位占比 28.7%。 表 6 高校 和科研单位 专利研发模式(单位: %) 高校 科研单位 总体 在自己常规科研项目中,发现好的技术方案获得专利,并设立校办企业 30.4 31.0 30.8 积极与相关企业接洽,根据企业委托从事专题研究,合作生产产品 45.1 28.7 34.0 从事应用研究,获得大量专利,对外许可并获得收益 26.6 25.6 25.9 从事基础研究,专利数量不多,对外许可较少 62.7 52.4 55.7 合计 164.8 137.7 146.5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高校和科研单位分别为 647、 322,总计为 969。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 3.技术来源 调查显示,企业的技术主要来源于多个方面,但超过九成的企业技术来源于自主研发;技术来源于 “ 合作研发 ” 的企业的比例为 36.2%; 技术来源于“模仿基础上改进”的比例为 13.6%; 有 7.8%的企业技术来源于购买;选择 “ 模仿 ” 和 “ 公司 (公司总部 )支持 ” 的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 2.2%和 0.1%。 图 3 企业 技术来源(单位: %)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338。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91.736.213.67.82.20.10% 20% 40% 60% 80% 100%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模仿基础上改进技术购买模仿公司支持8 相比而言,个人的专利研发模式以自行研发为主,比例为 77.7%。与朋友合伙研发次之,比例为 12.1%。与境内高校合作研发的比例为 6.4%。与科研单位、注册的企业合作研发的比例相对较低。 图 4 个人 专利研发模式(单位: %)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个人 734。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二) 专利权人 研发经费 情况 1.研发 项目平均投入 在企业和个人中, 研发活动项目平均投入水平主要集中在 100万元以下 ,其中企业累计比例为 70.7%,个人累计比例为 82.1%。 表 7 研发活动项目平均投入水平(单位: %) 企业 个人 总计 (企业 +个人 ) 10万元以下 (不含 10 万元) 22.5 58.1 25.1 10万 -100万元 (不含 100万元) 48.2 24.0 46.4 100万 -500万元 (不含 500万元) 17.9 3.4 16.8 500万 -1000万元 (不含 1000万元) 3.6 2.8 3.5 1000万 -5000万元 (不含 5000万元) 1.4 0.3 1.3 5000万元及以上 0.2 0.2 0.2 说不清 6.2 11.4 6.6 合计 100.0 100.0 100.0 77.712.16.42.01.80% 20% 40% 60% 80% 100%自行研发与朋友合伙研发与境内高校合作研发与境内科研单位合作研发与境内注册的企业合作研发9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和个人分别为 9344、 734,总计为 10078。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 的 研发活动项目平均投入水平有显著差异。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相对内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更高, 100万 以上的比例 相差较大。 表 8 不同 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研发活动项目平均投入水平(单位: %) 内资 企业 港、澳、台 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总体 10万元以下 (不含 10 万元) 23.2 15.9 13.3 22.5 10万 -100万元 (不含 100万元) 48.9 42.1 38.9 48.2 100万 -500万元 (不含 500万元) 17.2 23.3 27.2 17.9 500万 -1000万元 (不含 1000万元) 3.4 7.8 6.0 3.6 1000万 -5000万元 (不含 5000万元) 1.0 4.4 7.0 1.4 5000万元及以上 0.2 0.4 0.4 0.2 说不清 6.2 6.1 7.2 6.2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 8210、 554、580,总计为 9344。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不同规模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有显著差异。企业规模越大,研发投入水平越高。从研发投入水平在 100 万元以上的比例来看,大型企业为 45.1%,中型企业为37.0%,小型企业为 20.7%,微型企业仅 11.0%。 表 9 不同规模企业的研发活动项目平均投入水平(单位: %) 大型 企业 中型 企业 小型 企业 微型 企业 总体 10万元以下 (不含 10 万元) 13.9 13.0 22.3 33.9 22.5 10万 -100万元 (不含 100万元) 34.4 45.4 51.1 46.7 48.2 100万 -500万元 (不含 500万元) 26.2 26.8 17.1 9.3 17.9 500万 -1000万元 (不含 1000万元) 11.1 7.1 2.7 1.1 3.6 1000万 -5000万元 (不含 5000万元) 5.6 2.8 0.9 0.3 1.4 5000万元及以上 2.2 0.3 0.0 0.3 0.2 说不清 6.6 4.7 5.9 8.3 6.2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分别为 1650、 2682、 3717、10 1295,总计为 9344。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高校和科研单位研发成本没有显著差异。总体来看, 66%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研发成本在 100万元及以下。 表 10 高校、科研单位 专利研发成本(单位: %) 高校 科研单位 总体 100 万元以下 73.1 62.6 66.0 100 万 -500 万元(不含 500 万元) 4.5 19.3 14.6 500 万 -1000 万元(不含 1000 万元) 0.8 3.0 2.3 1000 万 -5000 万元(不含 5000 万元) 0.1 0.7 0.5 5000 万元及以上 0.7 0.1 0.3 说不清 20.8 14.2 16.4 合计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高校和科研单位分别为 647、 322,总计为 969。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高校和科研单位平均每个研发项目能够产生的专利数量 没有显著差异, 主要集中在 1-2件, 占比 77.0%。 表 11 高校和科研单位 平均每个研发项目能够产生的专利数量(单位: %) 高校 科研单位 总体 1-2件 82.7 74.3 77.0 3-9件 13.2 24.3 20.7 10-29件 3.6 1.3 2.0 30-99件 0.0 0.1 0.1 100件及以上 0.5 0.0 0.2 说不清 82.7 74.3 77.0 合计 100.0 100.0 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高校和科研单位分别为 647、 322,总计为 969。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11 2.专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