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黑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黑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黑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黑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黑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黑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2018)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7年,黑龙江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顶住传统产业下行压力,加强转换发展动能,激发内生动力,培育新增长点,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全省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信贷总量和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协调发展,积极支持“三农”、小微企业、扶贫、城市建设、新增长动能等重点领域。从经济运行来看,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0亿元,经济增速由近四年最低时的5.6%回升至6.4%。第一,从需求侧来看,内需增长较为稳定,外需支撑回暖上行。一是投资规模稳中有升,民间投资和新动能投资增势良好。受产业项目、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高于上年0.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提高3.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3.1%和10.4%。二是消费增速有所放缓,消费升级有所提速。受国内外多地域消费、线上平台消费较快增长因素影响,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低于上年1.7个百分点。体育娱乐、文化办公、通讯器材等商品消费不断增长。三是外贸进出口回稳上升,扭转上年负增长态势。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9.4亿美元,增长14.5%,其中,出口增长4.4%、进口增长18.9%。第二,从产业结构和供给侧来看,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去产能去库存取得实效。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8.3:26.5:55.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2.9%和8.7%,第一、三产业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0.7个百分点。一是第一产业优势明显,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在主动调减高产作物玉米的情况下,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203.8亿斤,实现14年连丰,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二是工业经济低速增长,工业企业培育战略积极推进。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出台黑龙江省加快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十项措施、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工业企业流贷贴息政策实施细则。三是第三产业良性发展,快递、通信、旅游、养老等产业快速增长。全省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分别增长15.6%、86.5%。省外银行卡在我省刷卡交易额增长62.0%。到我省度假的2外地老年人数增长65.3%。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继续保持东北四大机场首位。四是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商品房去库存工作成效明显。截至2017年末,全省淘汰煤炭、钢铁、水泥落后产能分别为2938、675、129万吨。通过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严控商品住宅土地供应等措施,商品房库存比2016年底减少1254万平方米。出台黑龙江省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实施意见、哈尔滨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五是非公经济和科技创新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7.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3.3%。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66.8%,新增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50.9%。第三,从其他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由降转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凸显普惠性;居民收入和支出持续增长;2017年10月1日起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1.3%,低于上年和全国水平;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指数涨幅较快。从金融运行来看,全省金融业有效贯彻落实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运行总体稳健,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健中性的货币金融环境。第一,银行业稳健运营,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一是银行业效益指标有增有降,机构和业务有所突破。年末全省银行业资产、负债总额稳步增长,税后利润同比下滑,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哈银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是全省首家消费金融公司。新增5家村镇银行,11家农信社改制农商行。二是存贷款适度增长,信贷支持重点领域力度不减。2017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796.0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高于上年1.8个百分点,新增存款1401.1亿元,同比多增436.1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9466.1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低于上年1.1个百分点,新增贷款1379.9亿元,同比少增61.4亿元。住户贷款和短期贷款增长放缓,企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因涉农、棚改、公路、铁路、地铁、电力等需求拉动而增势良好。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长6.6%和24.2%。全省试点地区“两权”抵押贷款总量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均居全国首位。现代服务业和民营企业授信增势良好。三是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小幅上升。全年全省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1.92%,同比持平。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能力有所提升。全年全省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24%,同比上升6个基点。四是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回落,对俄结算量在全省占比高于上年。绥芬河市实现全省卢布现钞自助兑换业务零的突破。第二,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发行产品有所创新。法人机构保持3家。证券交易额同比下滑。期货公司均完成增资。2017年第二批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债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是我省首次、东北三省首家在上交所发行地方债。第三,保险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服务民生取得新效。全省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农业保险稳定增长,大病保险和养老健康保险积极推进,失业保险费率再次降低。第四,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金融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394.3亿元,同比多增453.4亿元。信贷融资仍是主要融资来源。债券市场交易量增长。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余额和发行规模双升,哈尔滨银行发行全省首例绿色金融债券。第五,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金融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3见,选择试点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支付系统运行平稳,小额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功能升级改造,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持续拓展。2018年,全省经济仍然处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增长领域加快培育的结构调整时期,下一步将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在国内有总需求增长空间、本省有鲜明供给优势的领域持续发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重点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丽乡村建设、“老字号”改造升级、“原字号”深度开发、“新字号”培育壮大、“五头五尾”1、农垦和森工改革、精准脱贫攻坚、旅游养老健康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和民营经济发展、对俄合作、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预计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8年,全省金融业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稳健运行,贯彻落实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重点推进涉农金融、金融支持新动能培育、金融脱贫、对俄金融合作等,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1 “五头五尾”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4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6(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6(二)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发行产品有所创新. 9(三)保险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服务民生取得新效. 9(四)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金融市场平稳发展. 10(五)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金融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11二、经济运行情况.11(一)内需增长较为稳定,外需支撑回暖上行. 12(二)第一、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13(三)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及购进价格上涨较快.15(四)财政职能作用有效发挥,着力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 15(五)房地产业持续去库存格局,金融支持民生住房力度增强.16三、预测与展望.17(一)2017年黑龙江省经济金融大事记.20(二)2017年黑龙江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21专栏专栏1 黑龙江省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实效.8专栏 2 中俄双边金融合作机制不断健全 对俄跨境人民币业务五年增长7.3倍.17表表1 2017年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6表2 2017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8表3 2017年黑龙江省证券业基本情况.9表4 2017年黑龙江省保险业基本情况.9表5 2017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11表6 2017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11图图1 20162017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6图2 20162017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7图3 20162017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7图4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10图5 19792017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12图6 19812017年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125图7 1979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12图8 19812017年黑龙江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13图9 19862017年黑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额及其增长率. 13图10 19802017年黑龙江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14图11 20012017年黑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5图12 19792017年黑龙江省财政收支状况. 156一、金融运行情况2017年,黑龙江省金融业平稳健康运行,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存贷款利率定价保持在合理范围,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积极服务涉农、小微、民生等重点领域。(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平稳增长1.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利润指标总体下滑。2017年末,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同比缩减,营业网点个数、从业人数分别比上年减少30家、2372人。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分别同比增长4.6%和4.6%,税后利润同比下降27.8%。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中,2017年新增5家村镇银行,分别是讷河融兴、桦南融兴、穆棱远东、海林远东、宁安融兴村镇银行;共有农商行39家、农信社41家,其中11家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哈尔滨哈银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开业,是全省首家消费金融公司,是全国第17家获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表1 2017年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机构个数(个) 从业人数(人) 资产总额(亿元)一、大型商业银行 2041 50937 10834.0 0二、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90 2620 7967.7 0三、股份制商业银行 201 4887 2498.5 0四、城市商业银行 567 12733 8227.3 2五、城市信用社 0 0 0 0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1961 29788 5082.8 80七、财务公司 3 80 263.5 2八、信托公司 1 1974 209.8 1九、邮政储蓄银行 1668 17625 2354.6 0十、外资银行 7 122 31.0 0十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86 1211 167.6 33十二、其他 2 115 189.9 2合 计 6627 122092 37827 120营业网点机构类别 法人机构(个)注:营业网点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数据;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其他”包含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数据来源:黑龙江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2.存款持续增长,存款结构走势分化。2017年,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796.0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高于上年1.8个百分点;新增存款1401.1亿元,同比多增436.1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3615.1亿元,同比增长6.5%。从部门看,住户存款同比少增,原因是部分存款资金流向其他高收益中短期理财渠道,以及粮食购销量同比减少,导致农户收购粮食相关资金存入活期存款也随之减少;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小幅上升,受宏观经济平稳向好、部分企业投融资好于上年因素拉升,企业活期存款流动资金相对增加、企业定期存款资金相对减少;广义政府存款同比小幅下降;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逐季快速回升。-400-2000200400600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亿元051015%2016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左坐标)2017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左坐标)2016年各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2017年各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图1 20162017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3.贷款适度增长,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度不减。2017年,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466.1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低于上年1.1个百分点;新增贷款1379.9亿元,同比少增61.4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9208.4亿元,同比增长8.4%,低于上年0.9个百分点。从各月本外币贷款增速波动来看,存款增长与贷款增长波动基本相符。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长放缓,其中,住户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分别同比少增40.2亿元、103.0亿元;企业贷款增势好于上年,主要受棚改、公路、铁路、地铁、电力等大额资金需求拉7动,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新增964.6亿元,同比多增135.6亿元。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增长放缓,由于粮食收购短期贷款投放量下滑这一主要因素,短期贷款增长7.5%,增速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增势突出,受棚户区改造、哈尔滨机场扩建、火车站改造、地铁建设、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持续增长,以及涉农加工制造企业信贷需求旺盛等因素拉动,中长期贷款增长13.2%,增速分别高于上年、短期贷款增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7个、5.7个和5.6个百分点,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6.0%,高于上年22.7个百分点,高于短期贷款占比28.6个百分点。-400-2000200400600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亿元510152025%2016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左坐标)2017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左坐标)2016年各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2017年各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图2 20162017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0246810121416182022242016.012016.032016.052016.072016.092016.112017.012017.032017.052017.072017.092017.1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增速(当月同比)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速(当月同比)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图3 20162017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分领域看,通过宏观审慎评估(MPA)政策实施,以及定向降准、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主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积极支持“三农”、小微企业、扶贫、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2017年全省涉农贷款增长6.6%,增幅和增量均低于上年,原因是粮食收储政策因素导致涉农贷款投放量下滑1;全省试点地区“两权”抵押贷款总量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均居全国首位;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4.2%,分别高于上年、全省各项贷款增速、大型企业、中型企业贷款增速9.4个、16.6个、8.8个和14.8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贷款增长26.9%,支持华电能源、国电热电运营;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新增262.0亿元,同比多增114.8亿元;现代服务业部分领域贷款增势良好,例如信息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23.5%、61.3%、10.9%、10.1%。但部分领域信贷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例如受全省工业经济整体低位运行影响,制造业贷款仅增长0.2%。4.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小幅上升,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呈下降走势。省级利率自律定价机制继续开展自律管理,全省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2017年全省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1.92%,同比持平,此外,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能力有所提升。2017年全省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6.24%,比年初上升0.15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06个百分点。从月度变化趋势看,从1月的6.09%上升到10月的6.78%,又下降到12月的5.97%。12月,全省金融机构执行下浮及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之和为57.0%,比年初上升7.19个百分点,同比上升7.62个百分点。2017年,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35%,比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同1 2017年横跨2个粮食年度,即2016粮食年度(2016年10月2017年4月)和2017年粮食年度(2017年11月2018年4月)。2016粮食年度,国家调整玉米收储政策,由国家临储转变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玉米收购受产量下降、收购主体及融资渠道多元化和玉米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玉米收储贷款投放量相应减少;2017年粮食年度,国家实施玉米和大豆市场化收购政策,此外,最低价水稻收购政策启动时间较2016年晚20天。受这些粮食收储政策因素影响,涉农贷款投放量低于同期水平。2此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统计口径不包含票据贴现利率。8比下降0.2个百分点。表2 2017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单位:%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下浮 25.3 25.1 21.9 28.0 27.4 17.2基准 24.5 17.6 16.3 12.9 16.4 14.9小计 50.2 57.3 61.8 59.0 56.2 67.9(1.0-1.1 5.4 7.4 4.7 6.0 4.2 5.9(1.1-1.3 9.3 11.5 7.5 13.0 16.3 15.1(1.3-1.5 6.2 9.4 7.8 7.6 3.9 4.7(1.5-2.0 10.5 12.7 17.2 14.2 15.3 26.92.0以上 18.8 16.3 24.7 18.2 16.4 15.3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下浮 15.4 13.4 15.2 12.4 17.8 8.4基准 20.2 22.4 18.1 12.7 24.2 48.6小计 64.3 64.2 66.7 74.9 58.0 43.0(1.0-1.1 4.7 11.7 8.1 13.2 8.5 4.1(1.1-1.3 13.0 12.8 10.0 13.4 9.2 6.3(1.3-1.5 5.0 8.0 10.6 7.1 4.2 2.5(1.5-2.0 24.0 15.1 19.2 22.3 19.3 16.62.0以上 17.5 16.5 18.8 19.0 16.7 13.6上浮月份月份上浮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5.不良贷款指标一升一降,业务合作稳步推进。2017年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68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8亿元;不良贷款率3.32%,比上年同期下降0.11个百分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与省林业厅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可为林业政策性贷款项目提供长周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与晋商联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可为晋商联盟提供更多金融服务。存款保险条例继续顺利实施,风险差别费率制良好运行。6.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下滑,卢布现钞自助兑换业务首次开办。截至2017年末,全省人民币跨境收支总额167.0亿元,其中,经常项下64.7亿元,资本项下102.3亿元。受人民币汇率形势影响,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双向平衡工作力度加大,人民币跨境收支总额同比下降54.4%。对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实现71.4亿元,在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中的占比达到42.7%,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绥芬河市累计兑换卢布现钞3.5亿卢布,中国银行绥芬河分行实现全省卢布现钞自助兑换业务零的突破。专栏1 黑龙江省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实效近年来,黑龙江省按照中央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此同时,全省在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全省涉农贷款余额逐年增长,涉农贷款结构更趋合理。自2012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15.37%。截至2017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8518.3亿元,占全省全部贷款余额的43.8%,同比增长6.6%。其中,非农户涉农贷款63.6亿元,同比下降14.8%;农村企业贷款4145.7亿元,同比增长17.75%。涉农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527.7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8.2%。二是加大支农再贷款投放力度,为农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供给。截至2017年末,全省支农再贷款余额146.3亿元,比年初增加80.6亿元,累计投放220.2亿元,同比增加111.5亿元,其中扶贫再贷款余额55.11亿元,累计投放 82.6亿元。同时,为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在使用支农再贷款前,讲明使用支农再贷款的条件和要求,确保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在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三是着力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努力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截至2017年末,全省累计开展了五大类20余项金融创新产品,创新贷款余额达717.6亿元,同比增长11.8%。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769.6亿元,同比增加42.8亿元,同比增长5.89%,超过13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信贷支持。其中,活体畜禽抵押贷款业务覆盖6个地市的11个县(区)99户养殖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3.54亿元。四是全面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农村抵押融资新路径。深入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善试点配套措施,着力扩大业务规模,为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截至2017年末,全省17个试点县“两权”抵押贷款余额72.2亿元,9同比增长16.3%。促进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达1735万亩,流转率达50.17%,较试点前提高7.7个百分点。共计1.6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地抵押方式获得了贷款。五是积极推进金融支持农业重点领域扶持培育工作。深入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规范社金融扶持工作。截至201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累计与115家农机合作社开展了1375次融资对接,累计落实授信资金3.17亿元,基本满足农机示范社、规范社的全部融资需求。115家示范社、规范社贷款余额达3亿元。切实做好全省规模以上养殖主体金融扶持工作。截至2017年末,养殖主体融资总需求合计9.7亿元,已落实授信金额7.3万元,占融资总需求比重的75.3%。养殖主体贷款余额达3.1亿元。六是大力加强金融支持粮食市场化改革工作力度。不断引导政策性银行增强粮食收购的信贷支持力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此次玉米收购周期共计为160户企业累计发放市场化收购贷款228亿元。与此同时,针对鼓励多元化主体入市收购玉米做好政策引导,有效促进玉米去库存。省玉米收购信用保证基金效能也在逐步放大,截至2017年末,共有114户企业认缴基金5亿元,投放贷款14.7亿元,支持企业收购水稻、玉米和大豆。(二)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发行产品有所创新1.证券市场主体较为稳定,证券交易额同比下滑。截至2017年末,辖区共1家法人证券公司、2家期货经纪公司。证券从业人员2789人、期货从业人员154人。股票账户数655.5万户,比上年增加90.4万户。证券市场交易额35653.1亿元,比上年减少742.4亿元。法人证券公司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营业收入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受支出小幅增加、所得税费用减少因素影响,净利润同比下滑。2家期货公司2017年均完成增资。表3 2017年黑龙江省证券业基本情况项 目 数量总部设在辖内的证券公司数(家) 1总部设在辖内的基金公司数(家) 0总部设在辖内的期货公司数(家) 2年末国内上市公司数(家) 36数据来源:黑龙江证监局。2.上市公司机构增加1家,融资运营平稳发展。全省有A股上市公司36家,其中主板30家、中小板4家、创业板2家,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1家。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总计51.7亿元。3.地方债首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也是东北三省首发。2017年,黑龙江省第二批地方政府债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发行规模为190.6亿元,全部为新增债券,是全省首次、东北三省首家在上交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三)保险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服务民生取得新效1.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行业实力有所增强。2017年,全省保险市场主体48家,当年新增1家,其中财产险公司21家(含1家法人机构)、人身险公司27家。全省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人数34.8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2017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合计1894.6亿元,比年初增长7.4%。2017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3.8万亿元,同比增长33.1%。保险业赔款与给付240.5亿元,同比增长1.1%。表4 2017年黑龙江省保险业基本情况项 目 数量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家) 48 其中:财产险经营主体(家) 21 人身险经营主体(家) 27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2488 其中: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1064 人身公司分支机构(家) 1424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931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170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762各类赔款给付(中外资,亿元) 240.5保险密度(元/人) 2452保险深度(%) 6数据来源:黑龙江保监局。2.农业保险势头良好,有力支持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改革。2017年黑龙江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承保作物1.2亿亩,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农户96.2万户,同比增长12.6%。重点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10保障服务,种植业保险承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3万户,占总承保户数的13.8%;承保面积占比47.2%,提高7.4个百分点;提供风险保障226亿元,占到总保额的54.7%,亩均保障金额超过410元,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7%。支持“两牛一猪”产业转型,会同财政、畜牧部门联合制定上报省政府养殖业政策性保险实施意见。2017年,政策性养殖险承保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78.04万头,同比增长7.09%。3.民生类保险积极推进,民生保障不断加强。黑龙江省再次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总费率由1.5%降至1%,其中单位缴费费率由1%调整为0.5%,个人缴费费率保持0.5%不变,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期限为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全省已连续三年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全省就业形势稳定。2017年,黑龙江大病保险覆盖人口1866万人,自2013年开办以来,累计赔款11.7亿元,提高报销比例12个百分点,理赔周期从原来的12个月缩短至10个工作日内。2017年,个人年金保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352.8亿元,同比增长117%,增幅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齐齐哈尔市率先试点落地。(四)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金融市场平稳发展1.信贷融资仍是主要融资来源,表外融资增长突出。2017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394.3亿元,同比多增453.4亿元。从结构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占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57.8%,比上年下降12.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表外融资(含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777.4亿元,比上年多增564.3亿元,其中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比上年多增359.8亿元、230.1亿元;全年企业直接融资(含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增量合计108.4亿元,其中,股票融资量仅为上年股票融资量的26.8%。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图4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2.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债券市场交易量增长。201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累计进行信用拆借交易628笔,同比下降11.6%;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成交金额933.4亿元,同比下降47.7%。其中,拆入金额566.8亿元,同比下降50.9%;拆出金额366.7亿元,同比下降41.8%。2017年,全省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成交7.2万笔,同比增长39.3%;金额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融入资金8.1万亿元,同比下降0.6%;融出资金8.4万亿元,同比增长81.3%。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成交金额分别同比增长60.5%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