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及下辖各市 (地区 ) 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 2019) 公共融资部 滕冕 经济实力: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全国产业经济布局,黑龙江省形成了以能源、装备、石化和食品为主导的工业体系,长期以来第二产业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由于经济重心南移、资源日趋枯竭等因素影响, 传统支柱产业日渐式微,地区经济增长趋缓;现阶段,黑龙江省仍处于经济转型 期和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期,加之省内人口流失、新旧动能转化滞后以及投资拉动作用减弱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2018 年,黑龙江省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 1.64 万亿元,经济规模仍位居全国各省市第 21 位;按可比价格计 算,同比增长 4.7%,增速下降 1.7 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1.9 个百分点。当年,黑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为 4.19 万元,同比增长 5.0%,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6.46 万元 ) 。 2019 年上半年度,黑龙江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6461.0 亿元,同比增长 4.3%,增速同比回落 1.2 个百分点。从政策环境看,长期以来受益于东北 振兴战略的实施,黑龙江省持续获得中央各项政策扶持,且近年来随着“一带一 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黑龙江省有望更为积极 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将自身打造为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中心枢纽,地区发展面临较好的政策机遇。 从下辖地级市 (地区 ) ( 简称“地市” ) 情况看,黑龙江省各地市经济结构中 农业占比相对较高,二产发展受资源枯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以及环保政策加码等因素影响,占各地市经济比重持续下滑。 2018 年基建投资增长乏力、固投拉 动能力减弱,全省各地市经济增速普遍出现下行;且由于居民收入普遍偏低,居 民消费缺乏财富基础支撑,省内各地市消费市场增长压力较大。从规模看,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首位度显著, 2018 年 GDP 占全省比重达 38.5%;大庆系省内第二大城市,2018 年大庆工业增长低迷,服务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经 济增速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低位 ( 3.5%) 。牡绥齐 3 市经济规模接近,但 2018 年牡 丹江市受结构转型滞后和环保问题整改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经济增速和增速降 幅均位居全省最末;当年佳木斯市经济总量超过千亿,但仍于前述地市存在差距。 其余地市经济体量较小,得益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黑河是经济增速持续位居首 位,但鸡西、双鸭山、七台河、伊春等资源型地市,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加之资源枯竭、环保等因素影响,经济实力薄弱。 2019 年上半年度,黑龙江省各地市 经济保持增长,当期黑河增速仍居于各地市之首,为 7.0%,哈尔滨同比增长 5.0%; 大兴安岭与全省平均水平( 4.3%) 持平;大庆和七台河市分别为 4.0%和 2.2%, 处于全省尾部。 财政实力: 黑龙江省财政实力在全国各省市中相对偏弱, 2018 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282.60 亿元,同比增长 3.2%,连续两年保持增长;同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4676.8 亿元,同比增长 0.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024.1 亿元,同比增长 10.3%,单项支出占比达 21.9%,较上年提高近 1.9 个百分点,持续增长的消费性支出压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投资能力,当年全省城乡社区、交通和环保等领域财政支出均出现不同程度缩减。同年,全省一般公共自给率仅为 27.42%,面临较大的财政收支矛盾,公共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依赖程度高。但同年,全省获 得的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性支付规模合计在全国 各省市中居于第 8 位,中央财政支持力度较大。政府性基金收入对黑龙江省财政收入的贡献程度较小, 2018 年全省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357.1 亿元,同比下 降 4.2%。 2019 年上半年度,黑龙江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64.5 亿元,同比 下降 0.9%,其中受减税降费政策影响,税收收入完成 505.5 亿元,同比下降 3.0%; 同期,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453.3 亿元,同比增长 9.8%。总体看,随着 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以及社会保障、脱贫攻坚等民生领域支出的扩张,黑龙江省 财政收支矛盾短期内难以缓和,但是受益于中央振兴东北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推 进全国均衡性发展下,黑龙江省可持续获得较大规模的中央转移支付,能够对地方财力形成稳定支撑。 从下辖地市情况看, 2018 年,大庆、牡丹江和鸡西 3 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负增长,其余各地市收入均呈增长态势,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与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序次大致相同。同年,哈尔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领先于省 内其他地市,达 384.4 亿元,除此之外仅有大庆收入过百亿、牡绥 齐 3 市超过 50 亿,其余各市收入规模偏小,大兴安岭以 9.1 亿元居于全省末位。从收入质量上看, 2018 年哈尔滨和大庆以 84.4%和 79.9%的税收比率位居前列,此外除黑河市税收比率低于 50%外,其余地市均处于 60%75%的区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尚可;但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普遍较弱,除大庆达 50.2%外,其余均在 40%以下,对上级补助的依赖程度高。哈尔滨占黑龙江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的比重过半,其余各地市对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的贡献较小,且 2018 年除大庆、 绥化、黑河和七台河等地市外,黑龙江省内主要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总体看,受制于区域房地产市场景气低迷,除哈尔滨市以外,黑龙江 省各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小,但相对应各地市财力对政府性基金预算 收入的依赖程度相对偏低。 债务状况: 黑龙江省政府债务规模全国各省市中处于中下游,截至 2018 年 末,黑龙江省政府债务余额为 4116.5 亿元,位于全国 31 个省市降序排列第 22 位,但由于自身财力偏弱,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2018 年末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3.21 倍,位列全国 31 个省市降序排列 第 7 位,且排位较上年上升 2 位,区域债务压力加大。 从下辖地市情况看,哈尔滨政府债务余额在黑龙江省内各地市中规模最大, 达 1938.0 亿元,大兴安岭债务规模最小;从偿债资金来源及预算管理看,省内 各地市债务以一般债务为主,且 2018 年均出现较快增长,其中哈尔滨、牡丹江、 佳木斯、双鸭山和伊春 5 市 2018 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 2018 年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的 4 倍以上,其中伊春高达 7.0 倍;大庆偿债压力相对较轻,比值仅为 1.4 倍。专项债务方面,除哈尔滨( 680.2 亿元)和大庆( 53.5 亿元) 外,其余地市专项债务规模均在 50 亿元以下,但由于当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相对薄弱,部分地市偿债压力仍较重。黑龙江省城投平台债券余额在全国各省中相对较小,截至 2019 年 9 月末,伊春、佳木斯、大兴安岭、黑河 4 市无存续城投债。从偿债 压力看,截至 2019 年 9 月末,牡丹江、大庆和双鸭山 3 市存续期内城投债余额 与 2018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 1.26 倍、 1.03 倍和 1.00 倍,其余各地市城投 债余额均未超过 2018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且该比率普遍在 0.5 倍以下。由于财力普遍偏弱,除鹤岗、绥化外,省内其余各地市城投企业有息债务负担相对较 重,特别是双鸭山、鸡西、齐齐哈尔、七台河 4 市城投企业有息债务与 2018 年 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均在 3.0 倍以上。 一、黑龙江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 黑龙江省经济实力分析 2018 年及 2019 年上半年度,黑龙江省经济总量仍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且受制于原油减产和环保政策压力等因素,工业经济式微、服务业增长放缓,地 区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现阶段,黑龙江仍处于去产能、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期、 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期,加之省内人才流失、新旧动能转化滞后以及投资带动 作用减弱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摆脱路径依赖仍需时间。作为“一带一路”倡 议中向北开发的重要沿边窗口、我国最北端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国家东北振 兴战略持续实施助力下,黑龙江有望打造成为对俄罗斯和东北亚经贸合作的重 要枢纽,地区发展面临较好的政策机遇。 建国初期,国家通过集中投资,在东北地区建设 了以原材料、能源、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以及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近年来,因资源衰竭、产业结构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 以及人才流失等原因,东北经济呈现衰退态势,其经济发展与东中部省份之间的 差距逐步拉大。作为东三省的一个缩影,黑龙江省经济变迁中折射出东北地区所 面临的历史性发展困局。黑龙江省与日朝俄蒙毗邻,是东北亚经贸合作的重要枢 纽;同时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单省粮食产量常年占全国的 10%以上,是全 国名副其实的 “ 大粮仓 ” ,我国粮食 安全的重要支点。由于传统产业持续衰退、 新兴替代产发展滞后以及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经济下行 压力较大。 2018 年,黑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4 万亿元,经济规模仍位居 全国各省市第 21 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4.7%,增速下降 1.7 个百分点, 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1.9 个百分点。当年,黑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为 4.19 万元,同比增长 5.0%,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46 万元 ) 。 图表 1. 2000 年以来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财汇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 2. 2018 年黑龙江省与全国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及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 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黑龙江省已呈现收缩型社会的特征, 2015 年以来自然人口增长率以及常住人口增长率处于负增长状态,老年人口占比自 2011 年起持续较快提高。人口流失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已对黑龙江省劳动力供给、消费需求释放形成不利影响, 且加重了地方政府在养老、社会保障等非生产性支出的财政负担。 2018 年末, 黑龙江省常住人口 3773.1 万人,较 2017 年末减少 15.6 万人。当年,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69 。从年龄结构看,劳动力年龄人口 ( 1564 岁 ) 占比较上 年下降 0.7 个百分点至 76.5%,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 12.9%, 较上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 5 图表 3. 黑龙江省与全国自然人口增长率和老年人口占比的对比 数据来源:财汇资讯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世纪评级整理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以及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集中投资等地缘政治历史原因,黑龙江省形成了以能源、装备、石化、食品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长期以来, 第二产业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力,同时得益于地区独特的土地、林场和 牧产等资源,农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由于产业结构较 为单一、资源日渐枯竭 1、石油减产以及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往东南沿海地区迁移 等原因,目前黑龙江省经济面临发展困局,油煤等传统产业持续给经济带来负向 拉动。近年来第一、第三产业对黑龙江省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工业增速显 著低于 GDP 增速且对经济的贡献度亦持续下降。 2018 年,第一、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 18.3%和 57.1%,较 2000 年分别增加 6.1 个和 24.2 个百分点;第 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从 2000 年的 54.9%下降至 2018 年的 24.6%,当年第二产业增 加值同比增长 2.1%,增速持续低位运行;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4%,增速 下降 2.4 个百分点。同年,重点工业产品中,原油和原煤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5.7% 和 3.0%,其中原油已连续 5 年减产,当年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 7.1%。 1 在国务院先后确定的 69 个资源枯竭城市 ( 县、区 ) 中,黑龙江省的伊春、大兴安岭、七台河、五大连池、 鹤岗、双鸭山 6 个城市均在其列。 6 图表 4. 2000 年以来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情况 数据来源:财汇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 5. 黑龙江省第二、三产业同比增速与 GDP 增速比较 数据来源:财汇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黑龙江省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在沿边对外开发和对俄经贸合作方面具备独特的区位条件。货物及服务净出口曾经是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受国内外宏观形势低迷及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出口额持续缩减, 同时近年来随着中俄油气管道全面建成,对俄原油进口额逐年攀升,黑龙江省对 外贸易逆差持续走阔,对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负向拉动。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 GDP 比重从 2000 年的 18.5%逐步跌至 2017 年的 -24.9%。 2018 年,主要得益于俄罗斯 原油进口快速增长以及原油价格的回升,当年黑龙江省进出口总值为 1747.7 亿 元,同比增长 36.4%,其中出口 294.0 亿元,同比下降 16.7%,进口 1453.7 亿元, 同比增长 56.5%;同年,全省进口原油 2951.7 万吨,同比增长 95.5%,其中自俄 罗斯联邦进口原油 2663.9 万吨,同比增长 59.4%,占同期黑龙江省原油进口量的 90.3%,进口原油均价同比上涨 31%。 由于外贸景气度走弱以及持续的贸易逆差,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资本形成总额占 GDP 的比重从 2008 年的 46.3%上升至 2017 7 年的 61.2%。 2018 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4.5%2。消费方面,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看, 2018 年,黑龙江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2 万元,同比增长 6.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10 万元,同比增长 9.2%,上述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均值( 3.93 万元, 2.61 万元 ) 。 图表 6. 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支出法构成 数据来源:财汇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 7. 黑龙江省进出口情况对比 3 数据来源:财汇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2015 年以来,在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投资等因素影 响下,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步回升,但 2018 年主要受基础设施和农业投资下降拖累,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收缩。 2018 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7%,其中第一、三产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 27.6%和 9.4%,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回升 9.4%, 2018 年前三季度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下降 22.3%。房地产市场方面, 2018 年黑龙江省房地产投资出现 2014 年以来首次回升,当年完成房地 2 黑龙江省未公布 2018 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本报告中 2018 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系根据相对增速 ( -4.7%) 以 2017 年为基数计算所得。 3 2018 年进出口总额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18 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 1: 6.6174 从人民币计价换算所得。 8 产开发投资 944.4 亿元,同比增长 15.38%;截至 2018 年 9 月末,全省商品房待 售面积 1862.2 万平方米,比 2017 年末减少 233.0 万平方米。短期内,黑龙江省仍将处于去产能、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期,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是黑龙江省稳增长的 重要手段。 图表 8. 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黑龙江省统计局,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 9. 黑龙江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黑龙江省统计局,新世纪评级整理 2019 年上半年度,黑龙江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6461.0 亿元,同 比增长 4.3%, 增速同比回落 1.2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2.6%、 2.9%和 5.2%,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5%, 同比提高 3.2 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延续增长趋势,出口情况大幅好转,当期完 成进出口总值 933.4 亿元,同比增长 21.5%,其中出口总额 162.8 亿元,同比增长 22.9%。同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同比增长 6.4%,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 东北振兴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历史性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自 2003 年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以来,对东北地区采取一系 9 列支持、帮助、推动振兴发展的专门措施。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进一 步显现,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总体来说,虽然黑龙江等东北地区经济重新焕发活力仍尚待时日,但长期以来受益于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黑龙江省持续获得中央各项政策 扶持,且近年来随着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 设立,黑龙江省有望更为积极参与 “ 中蒙俄经济走廊 ” 建设,将把自身打造为东 北亚经贸合作的中心枢纽,地区发展面临较好的政策机遇。 (二)黑龙江省财政实力分析 黑龙江省财政实力在全国各省市中相对偏弱, 2018 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延续了 2017 年的增长态势,但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进以及脱贫攻坚、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需求增长,全省财政收支矛盾仍将较为突出。政府性基金收入 对黑龙江省财力贡献较小,且由于经济下行、人口流出等因素影响,土地市场 行情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得益于中央振兴东北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推进全国均 衡性发展下,黑龙江省可持续获得较大规模的中央转移支付,能够对地方财力 形成稳定支撑。 黑龙江省地方财力对上级补助收入依赖较大, 2015 年以来随着政府债券发行 ,债务收入成为地方财力的主要来源之一;相对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 基金预算收入对黑龙江省财力贡献较小。 2016-2018 年,上级 补助收入(含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入 ) 占全省财政收入合计 4的比重分别为 44.5%、 47.0%和 45.9%,占比略有浮动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考虑到在东北振兴战略推进下,为支持黑龙江省部分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转型、脱贫攻坚等,中央或 将在专项奖补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黑龙江省一定的政策扶持,全省上级补助收入 可持续性较强,能够对地方财力形成稳定支撑。 4 本报告中,财政收入合计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 总计三项合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