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05 4205 宜昌市地方标准 DB 4205/T 1302024 中药材 玄 参生产技 术规程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of Scrophulariae Radix 2024-05-27 发布 2024-06-28 实施 宜昌市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 4205/T 130 2024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产 地环 境.1 5 选 地整 地.2 6 种植.2 7 田 间管 理.2 8 病 虫害 防治.3 9 采 收加 工.3 10 包 装储 运.4 11 生 产档 案.4 DB 4205/T 130 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部分:标准 化文 件的 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 规 定起草。本文件 由五 峰土 家族 自治 县中药 材产 业协 会提 出。本文件 由宜 昌市 农业 农村 局归口 管理。本文件 起草 单位:五 峰土 家族自 治县 中药 材产 业协 会、湖 北省 农业 科学 院中 药材研 究所。本文件 主要起 草人:王业 红、易 礼美、李孟 瑶、郭 杰、郭 晓亮、王陆 青、李 康琦、黄晓斌、杨 柳、鄢仁甫、王 小勤、易 开泰、文周。DB 4205/T 130 2024 III 引 言 近年来,中医 药文 化在 国 际上得 到广 泛传 播和 认可,中 医药 产业 迎来 了新 的 发展机 遇。中 药材 作为中医药 产业 的基 础,被湖 北省纳 入十 大重 点农 业产 业链,种植 面积、产 量、农业产 值均 呈增 长态 势。玄参是宜 昌市大 宗道 地药材 品 种之 一,市 场前 景持续 看好,玄参种 植已 成为宜 昌市山 区农村 的支 柱产业。目前,宜昌 市的 玄参 种植 规范化 程度 不高,影 响了 药材的 产量 和质 量,阻碍 了产业 的健 康发 展。五 峰 土家族自 治县中 药材 产业协 会联合 湖北省 农业 科学院 中药材 研究所,对 玄参的 种植开 展了相 关试 验研究,在总结 多年 生产 经验 的基 础上形 成本 文件,对 促进 玄参产 业健 康发 展、助力 乡村振 兴具 有重 要意 义。DB 4205/T 130 2024 1 中 药材 玄参 生产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玄 参生 产的 术语和 定义、产 地环 境、选地整 地、种植、田间 管 理、病 虫害 防治、采收加工、包装 储运 及生 产档 案。本文件 适用 于宜 昌市 范围 内的 玄 参生 产。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3095 环境 空气 质量 标 准 GB 5084 农田 灌溉 水质 标 准 GB/T 8321.10 农药 合理 使用准 则(十)GB 15618 土壤 环境 质量 农用地 土壤 污染 风险 管控 标准(试行)NY/T 496 肥料 合理 使用 准则 通则 NY 884 生 物有 机肥 DB42/T 684 中 药材 玄参 子芽生 产技 术规 程 DB42/T 752 中 药材 玄参 主要病 虫无 害化 治理 技术 规程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药 典(一部)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玄参 Scrophulariae Radix 玄参科 植物 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 根。4 产地环 境 空气质 量 应符 合GB 3095 的规定。土壤质 量 应符 合GB 15618 的 规定。灌溉水 质 量 DB 4205/T 130 2024 2 应符合GB 5084 的规 定。5 选地整 地 选地 宜选择 海拔800 m 2000 m、土层 深厚、土质 疏松肥 沃、排 水良好、含 腐殖质 较多的 平地 或坡 度 小于25 的坡 地,以中 性或 微酸性 壤土、砂 壤土 为宜,忌连 作。整地 移栽前 整地 起垄,耕 深应 大于25 cm,随整 地施 基肥:腐熟 农家 肥2000 kg 3000 kg/667 m2或商 品有机肥500 kg 1000 kg/667 m2、高氮 复合 肥20 kg 30 kg/667 m2、硼 砂0.75 kg 1.00 kg/667 m2,整地后 耙平 顺地 形坡 度起 垄,垄 宽50 cm,垄 高15 cm,沟宽50 cm。肥料 的使 用 应符合NY/T 496 的规 定。围沟、腰沟、厢 沟排 灌通 畅。6 种植 子芽处 理 选择饱 满健 壮、无破 损、无病虫 害的 子芽,约100 kg/667 m2,质量 应符 合DB42/T 684 的 规定。移栽前可 用32%精 甲 噁霉 灵500倍800 倍液 浸泡 处理 子芽15 min 30 min,捞 起沥干,预 防根 腐病。种植时 间 12月至 翌年3月 上旬 均可 栽 植,宜 在12 月至1月 栽植。栽植 按照株 距25 cm 35 cm、行距25 cm 30 cm 双 行穴 栽,穴 深8 cm 10 cm,芽 头向上,栽 后覆 土3 cm 5 cm。7 田间管 理 补苗除 草 子芽出 苗后,应 及时 补苗。适时 开展 人工 除草 并培 土壅根,不 应伤 根。追肥 苗高30 cm 时,结 合中 耕除 草追施 尿素5 kg 7 kg/667 m2或碳 铵20 kg/667 m2;6月 中旬 7月中旬,视 苗情 追施 尿素5 kg 7 kg/667 m2或 碳铵20 kg/667 m2。应采 用株 间侧 方位穴 施或 沟施,施 后 覆土。肥 料的 使用 应符 合NY/T 496 的规 定,不得 使用 壮 根灵、膨大 素等 根部 生长 调节剂。排灌 及时清 沟排 渍,防 止烂 根;干旱时 及时 灌溉,保持 田间 土壤湿 润,灌 溉水 质应 符合GB 5084 的 规定。DB 4205/T 130 2024 3 清棵打 顶 6 月中 下旬,及 时剔 除基 部 纤细腋 芽。7月 中、下旬 主 茎现蕾 后,及时 打顶。8 病虫害 防治 防治原 则 玄参的 病害 主要 有根 腐病、白绢 病,虫 害有 蜗牛、红蜘蛛 等。应坚 持“预 防 为主、综合 防治”的植保方针,以 农业 防治、物 理防治、生 物防 治为 主,化学防 治为 辅。农业防 治 收获后 及时 清洁 田园,翻 土晒田,可 有效 降低 越冬 虫口基 数。与禾 本科 作物 轮作、覆膜 栽培、科 学配方施 肥、培育 壮苗、人 工捕捉 蜗牛、及 时清 除带 病枝叶、老 叶等 方式,可 以有效 防治 病虫 草害。日 常加强水 分管 理,及时 清沟 排滞。物理防 治措 施 每 公顷 挂1盏 杀虫 灯,诱 杀 蛾类害 虫;每667 m2挂 黄(蓝)板纸20 张30张,诱杀蝶 类、蛾类、蝇类、蓟 马等 害虫。生物防 治措 施 保护天 敌,维持 种植 区域 生物多 样性,阴 天释 放捕 食螨防 治螨 虫,施用 生物 有机肥。生 物有 机肥 的使用应 符合NY 884 的 要求。化学防 治 病虫害 防治 应符 合DB42/T 752 的 要求。根 腐病 在6月 中旬开 始发 病,可用40%异 菌氟 啶胺 悬浮 剂1000倍1500 倍 液在 发病 初期喷 淋施 药,每季 最多 施药3 次,每次 间隔5 d7 d,安 全间 隔期21 d。或用32%精甲 噁霉 灵400 倍600 倍喷 淋叶 片或 根茎 部 防治叶 斑病 或根 腐病,安 全间隔 期为7天,最多 施 药3 次。蜗 牛3 月下旬开始危害,4 月5 月进入危害盛期,可田间喷 洒1%石灰水或撒施菜籽饼 粉4 kg 5 kg/667。高温时 段、大风 天或 者雨 前2 h 内勿 施药。采 收前1 个月禁 止使 用任 何农 药。9 采收加 工 采收 移栽当 年11 月,待玄 参茎 叶枯萎 后采 挖。先将 茎叶 割除,挖出 玄参 块根,去 除芦头。加工 采用间 接加 热空 气作 为干 燥介质,根 据玄 参大 小控 制烘烤 时间,分 批次 烘干。烘干 时,堆放 厚度 不宜大于20 cm,温 度控 制在50 60,烘 至半 干 时(手 捏无 柔软 感)取出 码堆,用塑 料膜 覆盖,发汗2 d 5 d,待 内部 变黑 回软后 再次 烘烤 至含 水率 不大于16%。DB 4205/T 130 2024 4 10 包装储 运 包装 包装材 料应清 洁、干燥、无污染,能满 足防 潮、气 密、阻 隔要求,标 识应清 晰、不 易脱落 或损 坏,内容应 包括 品名、批 号、规格、产地、数 量、采收 时间、生产 单位 等信 息。储运 仓库应 通风、干燥、避光、清洁 无异味,远 离有毒、有污 染的物 品,配备温 湿度监 测与调 控装 置,保持温 度20 以下,相对 湿度75%以 下。不 同批 次、等级玄 参分 区存 放,货 架 与墙壁 保持30 cm 40 cm距离,与地 面保 持10 cm 15 cm 距离。配 备防 鼠、虫、禽畜 措施,定 期检 查,防止虫 蛀、霉变、腐 烂。运输时,不 应与 其他 有毒、有害、易串 味物 质混 装,运输 容器 应具 有较 好的 通气性,以 保持 干燥,并 应有防潮 措施。11 生产档 案 应根据 影响 玄参 质量 的关 键环节,建立、保存 全过 程 生产记 录,对 种子 种苗、栽 植时间、栽植 面积、肥料使 用、重大 病虫 草害 防治、水肥 管理、采 收、加工等 关键 因素 进行 记录,实施 可追 溯管 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