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DB13/T 5953-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DB13/T 5953-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DB13/T 5953-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DB13/T 5953-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DB13/T 5953-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DB13/T 5953-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13.020 CCS Z 00 13 河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5953 2024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 2024-06-24 发布 2024-07-24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3/T 5953 202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 义.3 4 污染源分 类.3 5 调查流程.4 6 前期准备.5 7 土壤污染 源调查.6 8 土壤污染 区域调查.7 9 样品分析 测试.9 10 质量控 制.9 11 调查成 果.9 附录 A(资料性)固体废 弃物采样 记录用表.10 附录 B(资料性)水样采 样记录用 表.11 附录 C(资料性)底泥采 样记录用 表.12 附录 D(资料性)大气干 湿沉降物 采样记录 用表.13 附录 E(资料性)土壤采 样记录用 表.14 DB 13/T 5953 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 标准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的结 构和起草 规则 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 北省地质 矿产勘查 开发局提 出并归口。本 文件起草 单位:河 北省地质 调查院(河 北省碳中 和地学研 究中心)。本文件主要 起草人:靳松、李 晓峰、王子 洋、韩亚彬、路 怡青、吴立昂、王星琰、冯博、毕立、陈静瑶。DB 13/T 5953 2024 3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 立了 土壤面 源污染 源的 分类与 调查流 程,规 定了 前期准 备、土 壤污 染源调 查、土壤污染区域调查、样品分 析测试等 阶段的操 作步骤,描述了质 量控制和 调查成果 等追溯方 法。本文件适用 于人为成 因的土壤 面源污染 源调查工 作。2 规范性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 中的 内容通 过文中 的规 范性引 用而构 成本文 件必 不可少 的条款。其 中,注 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 对应的版 本适用于 本文件;不注 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GB/T 4754 国民经济 行业分类 GB 5084 农 田灌溉水 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 质量农用 地土壤污 染风险管 控标准 GB/T 36200 土壤质量 城市及工 业场地土 壤污染调 查方法指 南 GB 38400 肥料中有 毒有害物 质的限量 要求 DZ/T 0295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 评价规范 HJ/T 20 工 业固体废 物采样制 样技术规 范 HJ 1209 工 业企业土 壤和地下 水自行监 测技术指 南(试行)DD 2014-06 污染场 地土壤和 地下水调 查与风险 评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 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土壤面源污 染 soi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土壤面源污 染,由工 矿业污染 源、农业 污染源和 生活污染 源所引起 的大面积 分散的土 壤 污染。工矿业污染 源 industrial and mining pollution sources 工业生产 过程 中向环 境排放 有害 物质或 对环境 产生有 害影 响的生 产场所、设 备和装 置。工矿业生产中的 各个 环节,如原料 生产、加工 过程、燃烧过 程、加 热和 冷却过 程、成 品整理 过 程等使用 的生产设备或 生产场所。农业污染源 agricultural pollution source 农业机械 产生 尾气或 使用化 学农药 等物 质时逸 散或经 土壤 分解后 经大气 降尘进 入土 壤的 污染物。生活污染源 domestic pollution source 人类生活产 生的污染 物发生源。注:主要包 括生 活用 煤、生活 废水、生 活垃 圾等 污染 源。4 污染源分类 面源污染 成因 主要包 括自然 成因 及人为 成因,自然成 因主 要是由 于土壤 母岩 中元素 含量 高背景引起,排除 自然成因 后,按照 人类活动 方式,污 染源主要 分为以下 种类(详 细分类如 表1 所示):工矿业污染 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详细分 类如表 1 所示:DB 13/T 5953 2024 4 表 1 污染源分类 一级类 目 二级类 目 备注 工矿业 污染 源 废水 企业生 产年 限、加 工处 理工 艺、产生 量和 排放 量、调 查区 降水 情况、水 系分 布情 况、地 形地貌特 征等 废气 企业生 产年 限、加工 处理 工艺、产 生量 和排 放量、调 查区 气象 条件、地 形地 貌特 征等 废渣 工矿固 体废 物和 危险 废物 的生 产条 件、运输 路径、贮 存时 间、处置 方法 等 农业污 染源 灌溉水 调查区 的水 系分 布特 征、农业 产业 的规 模、农产 品的 种植 模式、灌 溉设 施等 农药及 化肥 农业产 业规 模、农药 及化 肥的 品种 和使 用量 等 动物粪 便 产生总 量、运输 路径、贮 存时 间、处理 方法 等 生活污 染源 生活污 水 调查区 的人 口密 度、日常 用水 量、污水 排放 方式 及处 理措 施等 废气 调查区 的人 口密 度、燃煤 等能 源使 用情 况、汽车 保有 量等 生活垃 圾 调查区 人口 密度、垃 圾产 生数 量、垃圾 运输 路径、垃 圾贮 存及 处理 方法 等 5 调查流程 土壤面源污 染物分类 与调查技 术流程如 图1 所示:图1 调查流程图 DB 13/T 5953 2024 5 6 前期准备 资料收集 通过网上搜 索浏览、档案馆资 料借 阅、参考文献、咨询访 问等方式 收集资料,内容包 括:调查区及其 周边地区 地质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地球化学;污染源普查;遥感影像;气候、水文、植被;社会经济状 况等基础 资料。野外踏勘 6.2.1 踏勘路线应 穿越区内 主要的地 质、地貌 类型、土壤类型,选择 有代表性 的观察点 进行详细 观察,调查内 容包括:调查区地质 地貌状况;土地利用情 况;农作物种植 情况;施肥情况;周边企业分 布情况;固体废弃物 堆积情况;垃圾填埋场 分布情况;水文地质概 况以及污 水处理方 式;样品的可采 性;工作所需技 术条件以 及地方病 发病情况;附近居民反 映情况。6.2.2 准备工具包 括:相应比 例尺调查 用图;文具;野外记 录本;各类样 品采样记 录用表;手持 GPS 仪;数码照 相机;便携式 调查仪;手持土 壤重金属 污染物快 速检测仪。6.2.3 调查记录内 容包括:拍摄环 境及污染 情况照片;将踏勘 点标记在 工作图上;及时存 储调查点 GPS 坐标;设计并 填写踏勘 调查表格;在可 见污染 源或 疑似污 染区及 外围不 受污染 影响的 区域 采集具 有代表 性的土 壤和地 下水样品。设计书编写 设计书编写 应依据项 目任务书、预研究 成果等内 容编写、有关技术 规范标准。应简明扼要,重点突 出;层次 清晰;文 字简练;图表齐全;预算合 理。依据 项目任务 书。设计书内容 应包括:前言;工作部 署;DB 13/T 5953 2024 6 技术路 线和工作 方法;实物工 作量;组织管 理与保障 措施;预期成 果;经费预 算。技术培训 在项目工作 开展前组 织相关人 员进行技 术培训,主要包括:培训采 样点位布 设技术方 法;样品采 集制备技 术规定;采样现 场记录拍 照;土地利 用类型判 别方法;企业调 查;污染源 样品采集;样品在 野外规整 保护;紧急情 况处理及 野外 安全 防护。物资准备 结合实际 工作 需求,配备充 足的 野外工 作设备 仪器、土钻、土铲 等采样 工具、备样 工具 等,并对GPS 导航仪、手持终 端系统等 做参数校 准调试。7 土壤污染源 调查 工矿业污染 源调查 工矿业污染 源主要是 废渣、矿 石等固体 废弃物,调查内容 包括:a)调查固体 废弃物 堆放处(后简 称固废 堆)周 边环境 情况,结合调 查区 的气象 条件(降水、风向等)、地形地貌,初步分 析该固废 堆是否会 对周边农 用地产生 污染;b)走访固废堆 周边村民,收集固 废堆存在 时间及可 能来源(堆放企业)等信息;c)根据调查区 实际调查 成果在空 间分布上 选择有代 表性的区 域布 设采 样点位;采集过程符合 HJ/T 20 标准要 求。固体废弃物 采样记录 用表样式 参见附录A。农业污染源 调查 7.2.1 灌溉水及底 泥 灌溉水和底 泥的调查 内容包括:a)对调查区内 灌溉水源 进行摸底 调查,向 当地实际 参与耕种 的群众优 先确认灌 溉水源;b)咨询农田灌 溉历史、年灌溉次 数、亩年 灌溉量、灌溉方式 等信息;c)查明历史 上是否 存在污 水(工 矿、化 工等企 业产生 的废水)灌溉 的事 件,根 据实际 调查 结果在调查区 内大致均 匀地布设 灌溉水采 样点位、底泥采样 点位;d)灌溉水源 为河流 地表水 的,应 选择该 水系的 上游段、中段、尾段 分别 采样;灌溉水 源为 坑塘水的,应 选择离岸 50 cm 处采样;灌溉水源 为地下水 的,应选 择灌溉用 的浅井、机井 采样;灌溉水 源涉及工 矿企业排 放污水的,应选择 在企业排 污口及下 游分别采 样。采集过程符合 DZ/T 0295-2016 标准要求。水样采样记 录用表样 式参见附录 B。底泥采样记 录用表样 式参见附录 C。7.2.2 农用化学品 农业化学品 的调查过 程如下:a)走访调查区 的销售门 市,了解 当地农药、化肥的 常用种类;DB 13/T 5953 2024 7 b)实地走访农 用地的实 际耕种人;c)调查了解农 用地实际 使用的农 药和化肥 的品牌、产地、生产厂 商、年 施用次数、施用 时间、亩年施用量、施用方 式等信息;d)选择有代 表性的 农药、化肥作 为样品,主要 通过从 当地农 民或销 售门 市购买、从养 殖场 直接收集等方 式采集样 品。采样过程均 使用手持 终端进行 记录。7.2.3 大气干湿沉 降物 采集过程符 合DZ/T 0295 标准要 求。大气干湿沉 降物采样 记录用表 见附录D。生活污染源 调查 生活污染源 调查,主 要对人口 较集中的 城镇区域 视情况对 生活污水、生活垃 圾等进行 调 查。8 土壤污染区 域调查 表层土壤采 样 8.1.1 布点密度 表层土壤 取样 根据调 查区域 面积,宜采 用单元 网格法 取样,每个 单元取3 7 个点,布点 方法可采用对角线 法、梅花 点法、棋 盘式法等。在受污染 较重 的地区,采用 放射 型布 点 法适当 加密,以污 染源为 圆心,划同 心圆,同心 圆间距应视调查精 度而定,在半 径与各圆 周交点上 布设取样 点,在污染分 布的主导 线(水流向、主导风向)上的60 100 的角 内,适当 增加采样 点。8.1.2 采样过程 采样过程按 照以下步 骤:a)采样小组按照 GPS 及 手持终端 导航指引 到达指定 采样区域;b)根据点位 实际情 况,选 择具有 代表性 的位置 作为采 样主点,以主 点为 中心沿 对角线 四个 方向布设采样 子点,主 点与子点 间距为 10 20 m;c)采样时首先 去除表面 枯枝落叶、动、植 物残留体、砾石等 杂物;d)将表层 03mm 左右的 表土刮去;e)用铁铲垂直 切割一个 边长为 20 cm 20 cm,深度为 20 cm,夹角为 90 的土方角;f)用木铲去掉 铁铲接触 面;g)将塑料袋平 铺在待采 集样品下 方;h)用小木刀 顺着土 方角,由外向 内、从 上至下 垂直均 匀切取 一片片 的土 壤样品,各点 所取 得深度,上下 层的厚度 和数量都 要保持一 致,大致 相等;i)将各点所 取的土 壤在塑 料布或 者木盘 中混合 均匀,同时去 除枯枝 落叶、草根、虫壳、石 砾等杂质,按 照四分法 取其适量(1 kg)的土壤装 入布袋或 塑料袋中;j)用铅笔写 好标签,一式 两张,一张放 入袋内,一张 系于袋 口,在 标签 上记号 采样地 点、深度、日期和 采样人;k)在记录本上 详细记载 该取样点 处的前作、当季施 肥、污染 等状况;l)完成一个点 位采样工 作后,清 理采样工 具;m)采样主点与 分点样品 采集方法 及样品重 量一致,采样总量 一般不少于 1000 g。需要 采集 密码平行样的 样点,采 样总量不 少于 2000 g。采样时遇 特殊 情况使 得采样 点位 发生偏 移的,采样小 组应 与任务 派发人 员进 行详细 沟通,并填报点位偏移 说明。8.1.3 拍照、记录 DB 13/T 5953 2024 8 采样时,采样 小组成 员使用 手持 终端依 次拍摄 采样点 东侧、南侧、西侧、北 侧四个 方向 照片,拍摄采样背 景、采样 人,同时 拍摄主坑 采样过程、采样坑 深度、采 样坑GPS 坐 标等。样品采 集 完成 后,采 样小组 现场 记录样 品采集 信息,包括 土壤样 品信息、实 际采样 点经 纬度、采样现场照 片等,并 将2 张样品 标签分别 粘贴在塑 封袋和布 样袋外侧。土壤采样记 录用表见 附录E。土壤垂向剖 面采样 8.2.1 布点密度 依据表层 土壤 样品及 农产品 样品 分析测 试结果,在调 查区 安全利 用类区 域中 选择有 代表 性的地块布设土壤 垂向剖面,除遇特 殊情况外,每条土 壤垂向剖 面深度均 不少于1.2 米。8.2.2 采样过程 样品采集采 取开挖样 坑、刻槽 取样法,过程如下:a)采样时先去 除表面枯 枝落叶、动、植物 残留体、砾石等杂 物;b)用铁锹挖出 一个长 1.5 米、宽 0.6 米、深 1.2 米的样坑,向阳面 坑壁垂直 向下,作 为刻 槽取样面,背 阴面坑壁 修筑阶梯;c)用木铲去掉 向阳面坑 壁的铁铲 接触面后;d)将塑封袋置 于坑壁底 部;e)用木铲均匀 的从下至 上以 0.2 米为一层 刮取土壤 样品;f)完成样品采 集后,采 样小组打印 2 张样 品标签分 别粘贴在 塑封袋和 布样袋外;g)在记录本上 详细记载 该层位的 土壤状况;h)完成一个层 位采样工 作后,对 采样工具 进行清理;i)每件样品采 集重量均 不少于 1000 g,质控样 品采集重 量均不少于 2000 g。8.2.3 拍照、记录 要求同8.1.3。样品制备 8.3.1 风干(烘干)根据污染 源样 品不同,采用 不同 的制备 方法。样 品的 风干 可在通 风橱中 进行,也可 摊在 木板或白纸、塑料 布上(严禁 在报纸上),放在 晾土架上 风干。将土样放置 于盛样用 器皿中,除 去土壤中 混杂的砖 瓦石块、石灰结核、动植物残 体等,摊 成2 3 cm 的薄层,待土壤 处于半干 状态,用木棍 压碎或用 两个木铲 搓碎土样,以 免完全干 后,结成硬块,难以打碎磨 细。风室内要求 干燥通风 严防SO2、NH3、H2S 等各种 酸、碱气 和灰尘等 其它东西 的浸蚀和 污染。对于湿度较大、不 易风干的 土壤样品 则采用土 壤样品烘 干机烘干,温度控 制在355。8.3.2 粗磨 样品风干后,再次挑 选出非土 壤部分动 植物残体(根、茎、叶虫体)和石块、结核(石 灰、铁、锰),然后在木盘 或硬橡胶 板上压碎、磨细(不能用铁 棒及矿物 粉碎机磨 细,以 防压碎石 块或样品 沾污铁质)使之全部通 过2 mm孔 径的筛子。粗磨后,普 通样品分 装样品库 样品1份(250 g)、在制 备中心留 存备用样 品1 份(250 g)、送检样品(根 据测试项 目确定);质控样 品额外分 装2份送检 样品。8.3.3 细磨 用玛瑙球磨 机研磨到 土样全部 通过孔径1mm(14 目)的尼龙筛,采用四 分法取样,收集足 够量的土样,称重、装瓶留 用。取适量样品 继续研磨 至全部通 过孔径0.15mm(100 目)尼龙筛,采用四 分法取 样,装瓶用 于分析重金属和TOC。DB 13/T 5953 2024 9 8.3.4 装瓶 根据各检测 项目分析 测试要求,按不同 目数对制 备样品进 行分类装 瓶。样品流转 样品流转 交接 时,采 样小组、样 品制备 小组和 样品流 转中 心负责 人均应 在现 场对样 品标 签、样品重量、样品数量、样 品包装容 器、样 品保存温 度、送样目的 地、样品的送 达时限逐 一核 对,并签 字确认。依据质控 技术 要求,土壤样 品按照 不大 于50 份 一批(包括 密码平 行样1 份和外 部监控 样1 份),经二次编码 后打包流 转至实验 室分析测 试。9 样品分析测 试 依照DZ/T 0295、全国土壤 污染状况 详查土壤 样品分析 测试方法 技术规定 全 国土壤 污染状况详查农产 品样品分 析测试方 法技术规 定中的 要求开展 样品分析 测试工作。10 质量控制 依照HJ 1209 中的要求 进行质量 控制。项目承担单 位应组建 质量检查 监督机构,工作过 程中严格 执行三级 质量检查 制度。11 调查成果 调查成果包 括对土壤 环境质量 评价、各 类图件和 报告。土壤环境质 量评价:土壤调查所 分析的污 染指标,包括铜、铅、锌、砷、镉、汞、铬、镍及有机 物。依据GB 15618,对调 查区土壤 环境质量 进行类别 划分与调 查。各类图件:基础图件:地质 矿产图、地貌 图、土地利 用图、水文图、土壤类型 图、采样点位 图等;成果图件:土壤污染 风险点位 图、土壤 污染风险 面积图、土壤环境 质量评价 图等。报告编写:在充分整理 与分析资 料的基础 上编写相 关成果报 告,报告章 节包括但 不限于前 言、调查区 生态地质环境概况、技术 路线与工 作方法、污染 源调查、土壤污 染调查、样品 分析测试、质 量控 制、综合 研究与评价等 内容。DB 13/T 5953 2024 10 附录A(资料性)固体废弃物 采样记录 用表 固体废弃物 采样记录 用表的样 式见表A.1。表A.1 固体废弃物 采样记录 卡 统一编 号 图幅名 称 图幅编 号 路 线 号 野外编 号 点 性 坐 标 X 经 度 高程(m)Y 纬 度 地理位 置 企业名 称 分布范 围(m)类型 堆放量(m)堆放形 式 堆放起 止 时间 处理方 式 处理量(m)综合调 查 地形地 貌 场基处 理情 况 环境地 质问 题 取样情 况 样袋号:GPS 号:本次取 样点 位 为 处,其 位置 的GPS ID 号及 坐标 如下:图片或 信手剖面图 图片描 述 时间:镜向:其 它:调查人 记录人 检查人 调查单 位 调查日 期 DB 13/T 5953 2024 11 附录B(资料性)水样采样记 录用表 水样采样记 录用表的 样式见表B.1。表B.1 水样采样记 录卡 统一编 号 野外编 号 图幅编 号 地面高 程(m)地理位 置 省(自 治区)市(区)县(旗)乡(镇)村 经度 X 天气 纬度 Y 气温()地下水 污染 类型 地下水 污染 物质 地下水 污染 标志 地下水 污染 源 地下水 出露 类型 泉、井、其 它 地下水 位埋 深(m)地下水 污染 途径 地质环 境条 件 现场水 样描 述 样品编号及测试内容 照片编 号及 说明 平 面位 置示 意图(或 照片)照片 调查人 记录人 检查人 调查单 位 调查日 期 DB 13/T 5953 2024 12 附录C(资料性)底泥采样记 录用表 底泥采样记 录用表的 样式见表C.1。表 C.1 底泥采样 记录卡 统一 编号 图幅 名称 图幅编 号 柱状剖 面图 素描 路 线 号 野外 编号 点 性 以深度 每10cm 分段绘 坐 标 X 经 度 高程(m)Y 纬 度 地理 位置 地貌 特征 水深 表层颜色 组分 样品颜 色 残骸 污 染 情况 养 殖 种类 及 名优 特 产详 细 描述 取样 情况 取样深 度 样品号 图片 描述 时间:镜向:其 它:调查人 记录人 检查人 调查 单位 调查日 期 DB 13/T 5953 2024 13 附录D(资料性)大气干湿沉 降物采样 记录用表 大气干湿沉 降物采样 记录用表 的样式见 表D.1。表 D.1 大气干湿沉降 物采样记 录卡 样品编 号 GPS 号 GPS ID 号 容器体 积 口径:cm,高 度:cm,容器 形状:采样位 置 坐标及 高程 经度:纬度:高 程:放置起 始时 间 年 月 日 放置终 止时 间 年 月 日 主要风 向 联系人 电话 采样点 周围 环境 描述 天气变 化记 录(降 水类 型)备注 调查人 记录人 检查人 调查单 位 调查日 期 DB 13/T 5953 2024 14 附录E(资料性)土壤采样记 录用表 土壤采样记 录用表的 样式见表E.1。表 E.1 土壤采样 记录卡 统一编 号 图幅名 称 图幅编 号 路 线 号 野外编 号 点 性 坐 标 横 经 度 高程(m)纵 纬 度 地理位 置 区域地 貌 微地貌 坡度 基本特 征 二级分 类 粗骨土 砂土 壤土 黏土 三级分 类 成因 类型 颜色 湿度 地表 覆盖物 污染程度 侵蚀情 况 盐渍情 况 生物 种类 取样情 况 样袋号:GPS 号:本次取 样点 位 为 处,其 位置 的GPS ID 号及 坐标 如下:图 片 或 信手剖面 图 图片描 述 时间:镜向:其 它:调查人 记录人 检查人 调查单 位 调查日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