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生物降解塑料袋主要成分快速鉴别及总含量检测方法DB13/T 5948-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可生物降解塑料袋主要成分快速鉴别及总含量检测方法DB13/T 5948-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可生物降解塑料袋主要成分快速鉴别及总含量检测方法DB13/T 5948-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可生物降解塑料袋主要成分快速鉴别及总含量检测方法DB13/T 5948-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可生物降解塑料袋主要成分快速鉴别及总含量检测方法DB13/T 5948-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可生物降解塑料袋主要成分快速鉴别及总含量检测方法DB13/T 5948-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83.140.01 CCS Y 28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5948 2024 可生物降解塑料袋主要成分快速鉴别及 总含量检测方法 2024-06-24 发布 2024-07-24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3/T 5948 2024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 标准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的结 构和起草 规则 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 件的某些 内容可能 涉及专利。本文件 的发布机 构不承担 识别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由河 北省市场 监督管理 局提出。本文件起草 单位:中孚 检测服务(河北)有限公司、嘉禾伍丰(河北)包装科技 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集新 材料 科技发 展有限 公司、河北 敦诚新 能源科 技有限 公司、河北 省标准 化研究 院、鑫然(河北)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河北 科技大学、雄县立亚 包装材料 有限公司、河 北正浩包 装科技 有限公司。本文件主 要起 草人:李小英、陈 宸、刘 国义、谢斌、崔亚 超、刘 骏腾、白彦 峰、邓 海波、刘友志、侯连龙、张蓓、刘金鹏、肖军、申 峰、孙世 璞、许凤 俭、刘涛、李增龙。DB 13/T 5948 2024 1 可生物降解塑料袋主要成分快速鉴别及 总含量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 定了 可生物 降解塑 料袋 主要成 分快速 鉴别及 总含 量检测 方法的 方法 原理、试剂、仪器与设备、分 析步骤等 要求。本文件只 适用 于可生 物降解 塑料 袋主要 成分的 快速鉴 别及 其生物 降解成 分总 含量的 测定,不作为可生物降 解塑料袋 生物降解 率的判定 依据。2 规范性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 中的 内容通 过文中 的规 范性引 用而构 成本文 件必 不可少 的条款。其 中,注 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 期对应 的版本 适用于 本文件;不 注日期 的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GB/T 6682 分析实验 室用水规 格和试验 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 定义适 用 于本文件。生物降解 biodegradation 由于生物 活动 尤其是 酶的作 用而 引起材 料降解,使其 被微 生物或 某些生 物作 为营养 源而 逐步消解,导致其相 对分子质 量下降与 质量损失、物理性能 下降等,并 最终被分 解为成分 较简单 的化合物及所含元素的 矿化无机 盐、生物 死体的一 种性质。来源:GB/T 41010-2021 4 方法原理 红外光谱是 分子的“指纹光 谱”,不同 物质在红 外光谱上 的图谱不 同,相 同成分比 例的可生 物降解塑料制品 的图谱应 具有一致 性,可通 过红外吸 收的特征 峰和指纹 峰,判 断待测材 料中含 有的组分。采用差量 法计 算可生 物降解 成分 的含量,在特 定温度 下将 可生物 降解塑 料中 有机物 煅烧 处理,残留物为其 中填充的 钙粉等其 他物质,通过总重 量减去残 留物重量 可计算出 可降解材 料 的含量。5 试剂 三级水:符合 GB/T 6682 规定。二甲苯:分 析纯或以 上纯度。6 仪器与设备 傅里叶变换 红外光谱 仪:配有 衰减全反 射附件(ATR)。马弗炉:能 保持温度在 600 25。分析天平:分度值为 0.1 mg。索氏抽提器:容积 250 mL、500 mL。坩埚:与试 验物质不 起化学作 用的石英 坩埚、陶 瓷坩埚。本生灯或其 他合适的 加热源。干燥器:内 装有效干 燥剂。DB 13/T 5948 2024 2 电热恒温干 燥箱。温控加热台:最高可 控温度不 低于 300,温 度精度:5。7 分析步骤 样品准备 7.1.1 红外吸收光 谱测试样 品的制备:选取可生 物降解塑 料袋上无 印刷油墨 和胶黏剂 部位,将样 品制成 4 mm 4 mm 10 mm 10 mm 的小块,每个样 品选取不 同部位制作 3 个 试样,分 别进行 红外测试。样品制备过 程中应保 持试样洁 净平整。7.1.2 可生物降解 成分总含 量测试样 品的制备:选 取可生物 降解塑料 袋上无印 刷油墨和 胶黏剂部 位,将样品制成 小于 2 mm2 mm 的小块混 匀后烘干 备用。样 品制备过 程中应保 持试样洁 净。红外吸收光 谱定性 7.2.1 红外吸收光 谱测试 7.2.1.1 傅里叶变换 红外光谱 仪(6.1)预热 20 min,选择波 数范围 4000 cm-1600 cm-1,分辨率 为 4 cm-1,设置扫 描次数 64 次,选 择金刚石 晶体,对 7.1.1 制备 的试样进 行测试。光谱保 存为“吸光度”模式。7.2.1.2 若样品的红 外吸收谱 图中出现 淀粉或水 分的吸收 峰,可取适 量待测样 品,使用温 控加热台(6.9)在适 当的温度 下将样品 熔融后,再 使用红外 光谱仪进 行检测,排除水分 等其他干 扰。若其他物质的特征 峰不明显 时,也可 采用此方 法。制样 温度可参 考附录 B。7.2.1.3 若样品的红 外吸收谱 图中出现 PE、PP、PS、PVC、EVA、PET 中 的任何一 种物质的 全部特征峰时,判定 样品含有 对应物质。不同物 质的红外 吸收信息 可参考附录 A。可生物降解 成分总含 量 7.3.1 含有 PE、PP、PS、PVC、EVA、PET 的样 品 7.3.1.1 若样品中含有 PE、PP、PS、PVC、EVA、PET 中的任何 一种物质,取 7.1.2 中烘 干的试样 0.5 g 2.0 g,使用分 析天平(6.3)称 重(m1),精确至 0.1 mg,全 部移入经 干燥恒重 的滤纸 筒内。将滤纸筒放入索 氏抽提器(6.4)的抽提 筒内,在抽提 器上端加 入溶剂(5.2)至瓶内容 积的三 分之二处,使用加热器 加热,使 溶剂不断 回流抽提(4 次/h 5 次/h),一 般抽提 4 h6 h,非 生物降 解成分被二甲苯提取完 全,滤纸 筒内只剩 不溶于二 甲苯的可 生物降解 成分和填 充物质。7.3.1.2 将提取后剩 余部分烘 干至恒重 后再次称 重(m2),放入坩 埚(6.5)中,坩埚需提 前在马弗炉(6.2)内用 600 25 加 热至恒重,并放入 干燥器(6.7)内 至少 1 h 冷却至室 温。7.3.1.3 将装有 试样的 坩埚直 接在 本生灯 或 其他 合适 的加热 源(6.6)上 加热,使其 缓慢地 燃烧。燃烧不可太 剧烈,以 免填充物 质损失。7.3.1.4 把坩埚放入 已预热至 600 25 的马 弗炉中,煅烧 30 min。7.3.1.5 把煅 烧 后的 坩 埚放 入干 燥 器内 冷却 1 h,或 使其 冷却 至 室温 并 在分 析 天平 上 称重,精 确至0.1 mg。7.3.1.6 在相同条件 下,再煅烧 30 min,直 至恒重,即相继两 次称量结 果之差不 大于 0.5 mg。7.3.1.7 煅烧完全后 的样品重 量记为 m3。7.3.1.8 可生物降解 成分总含 量()数值以%表 示,由式(1)给 出:%10013 2mm m(1)7.3.2 不含 PE、PP、PS、PVC、EVA、PET 的样 品 7.3.2.1 若样品中不含 PE、PP、PS、PVC、EVA、PET 中的任何 一种物质,取 7.1.2 中烘 干的试样 0.5 g 2.0 g,使用分析 天平称重(m1),精 确至 0.1 mg,放 入坩埚中,坩埚需 提前在马 弗炉 内用 600 25 加 热至恒重,并放入 干燥器内 至少 1 h 冷却至室 温。DB 13/T 5948 2024 3 7.3.2.2 通过马弗炉 进行煅烧,按 7.3.1.3 7.3.1.6 规定 进行操作。7.3.2.3 煅烧完全后 的样品重 量记为 m2。7.3.2.4 可生物降解 成分总含 量()数值以%表 示,由式(2)给 出:%10012 1mm m(2)7.3.3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 件下获得 的两次独 立测定结 果的绝对 差值不得 超过算术 平均值的5%。DB 13/T 5948 2024 4 A A 附录A(资料性)常见降解材 料(复合 材料)图 谱 A.1 PBAT 红外光谱特 征峰 当PBAT 在 塑料成 品中 时,由 于不同 待测 材料的 折射率 不同,带来 出峰位 置和 强度不 同,通常需要做ATR 校正。ATR 校 正的参 数为:折射 率1.5(塑料制 品可 默认折 射率1.5,实 际折射 率 偏高或偏 低对出峰位置 无影响),入射角 和ATR晶体 以实际为 准(本案 使用金刚 石晶体,入射角45)。金刚石ATR 采 集的PBAT 红外光谱,特征峰 位见图A.1。图A.1 该图 上方为PBAT 的红外 光谱(金 刚石ATR 法,未经ATR 校正),下方为PBAT 的红 外 光谱(金刚石ATR 法,经 过ATR 校 正,折射 率1.5)图A.2 该图 下方为PBAT/PLA(主 成分)/淀 粉混合物 光谱,上 方为PBAT 的光谱,可见PBAT 在1716 cm-1的吸收峰被其 它组分的 吸收峰遮 蔽(未校 正)DB 13/T 5948 2024 5 图A.3 该图 上方为PBAT 的光谱,下方为 为PBAT/PLA(主成分)/淀粉混 合物光谱,可见PBAT 在 1716 cm-1的吸 收峰被其 它组分的 吸收峰遮 蔽(已经 过ATR 校正,折射率1.5)表A.1 含PBAT 的塑料 中,PBAT 的特征峰 位列表 生物降 解塑 料中,PBAT 的 特征 吸收 峰位(ATR 法)成分 未校正 强度 ATR 校正 强度 PBAT(1710 5)cm-1 强,易 受PLA 遮蔽(1716 5)cm-1 强,易 受PLA 遮蔽 PBAT(1276 5)cm-1 强(1272 5)cm-1 强 PBAT(1102 5)cm-1 强,易 受PLA 遮蔽(1105 5)cm-1 强,易 受PLA 遮蔽 PBAT(727 5)cm-1 中(730 5)cm-1 中 PBAT(2957 5)cm-1 中(2960 5)cm-1 中 其它弱 峰:(1118、936、874、1455、1409)cm-110 cm-1(1122、874、1457、1410)cm-110 cm-1 A.2 PLA 红外光谱特征 峰 金刚石ATR 采 集的PLA 红外光谱,特征峰 位见图A.4。图A.4 该图 上方为PLA 红外光谱(未校正),下方 为PLA 红 外光谱(ATR 校正,折射率按1.4)DB 13/T 5948 2024 6 图A.5 该图 下方为PLA/碳酸钙,上方为PBAT(主 成分)/PLA(均未进 行ATR校正)图A.6 该图 下方为PLA/碳酸钙,上方为PBAT(主成 分)/PLA(均经过ATR 校正,折射率按 照1.5)表A.2 PLA 的 特征吸收 峰位(ATR 法)生物降 解塑 料中,PLA 的特 征吸 收峰 位(ATR 法)成分 未校正 强度 ATR 校正 强度 PLA(2995 5)cm-1 中,受 多成 分遮 蔽(2995 5)cm-1 中,受 多成 分遮 蔽 PLA(2945 5)cm-1 中,受 多成 分遮 蔽(2945 5)cm-1 中,受 多成 分遮 蔽 PLA(1747 5)cm-1 强,易 受PBAT 遮蔽(1755 5)cm-1 强,易 受PBAT 遮蔽 PLA(1180 5)cm-1 强(1184 5)cm-1 强 PLA(1043 5)cm-1 强(1090 5)cm-1 强 PLA(1452 5)cm-1 中,受 碳酸 钙遮 蔽(1454 5)cm-1 中,受 碳酸 钙遮 蔽 其它弱 峰:(1382、1266、867、755)cm-110 cm-1(1383、1267、873、756)cm-110 cm-1 PBAT 能 够遮 蔽少 量PLA 的几 乎全 部信 息,但是 在多 个部 位会 留有 明显 的毛 刺峰,当PLA 极少 时,1716 cm-1附 近的PBAT吸收峰 的左 部峰 形至 少会 变宽。A.3 碳酸钙红外 光谱特征 峰 金刚石ATR 采 集的碳酸 钙红外光 谱,特征 峰位见图A.7。DB 13/T 5948 2024 7 图A.7 碳酸 钙的红外 光谱,该 图上方为 碳酸钙(未校正),下方为 碳酸钙(ATR 校正,折 射率1.59)图A.8 碳酸 钙的红外 光谱,该 图上方为 碳酸钙(未校正),下方为PBAT/PLA/碳酸钙混 合 物 DB 13/T 5948 2024 8 图A.9 碳酸 钙的红外 光谱,该 图上方为 碳酸钙(ATR 校正,折射率1.51),下 方为PBAT/PLA/碳酸钙混合物(ATR 校正,折射率1.51)表A.3 碳酸 钙的特征 吸收峰位(ATR 法)生物降 解塑 料中,碳 酸钙 的特 征吸 收峰 位(ATR 法)成分 未校正 强度 ATR 校正 强度 碳酸钙(1395 5)cm-1 强,平,宽(1417 5)cm-1 强,平,宽 碳酸钙(873 5)cm-1 中(875 5)cm-1 中 碳酸钙(712 5)cm-1 弱(713 5)cm-1 弱 碳酸钙 在1395 cm-1(或ATR 校 正后1417 cm-1)附 近有 一个 明显 的宽 峰,在 塑料 样品 中未 必明 确出 峰,但是 会 有明显 的鼓包;873 cm-1和712 cm-1处的 峰位 并非 独有,但 是如 果没 有出 峰,可排 除碳 酸钙 的存 在。A.4 滑石粉红外 光谱特征 峰 金刚石ATR 采 集的滑石 粉红外光 谱,特征 峰位见图A.10。图A.10 滑石 粉的红外 光谱,该 图上方为 滑石粉(325目),下方为 滑石粉(3000 目)的 红外光谱(未经ATR校 正,1448 cm-1附近的 泛峰不稳 定)DB 13/T 5948 2024 9 图A.11 滑石 粉的红外 光谱,上 下分别是 滑石粉(325目)、滑石粉(3000 目),(ATR 校 正按折射率1.6,11448 cm-1附近 的泛峰不 稳定)的 红外光谱 图A.12 添加 有滑石粉 的塑料制 品,其红 外光谱中3676 cm-1处 的三角尖 锐峰往往 十分明显(其他组分在该区域一 般没有信 号)表A.4 滑石 粉的特征 吸收峰位(ATR 法)生物降 解塑 料中,滑 石粉 的特 征吸 收峰 位(ATR 法)成分 未校正 强度 ATR 校正 强度 滑石粉(980 10)cm-1 强,平,宽(1014 5)cm-1 强,平,宽 滑石粉(670 5)cm-1 中(670 5)cm-1 中 滑石粉(3674 5)cm-1 弱(3675 5)cm-1 弱 DB 13/T 5948 2024 10 A.5 淀粉红外光 谱特征峰 金刚石ATR 采 集的淀粉 红外光谱,特征峰 位见图A.13。图A.13 淀粉 的红外光 谱,该图 上方为淀 粉(未校 正),下 方为淀粉(ATR 校 正按折射 率1.53)图A.14 该图 上方为淀 粉的红外 光谱,下 方为PBAT/PLA/淀 粉的红外 光谱,由 于淀粉的 红 外吸收强度弱,除3320 cm-1附近大而 宽的羟基 吸收峰外,淀粉在 混合物中 多被遮盖,红外特 征 不强 DB 13/T 5948 2024 11 图A.15 该图 上方为淀 粉、中部 为山梨酸 钾、下方 为水的红 外光谱,非由羟基 产生的吸 收 峰,在峰形和吸收范 围有明显 的区别 表A.5 淀粉 的红外吸 收特征峰 生物降 解塑 料中,淀 粉的 特征 吸收 峰位(ATR 法)成分 未校正 强度 ATR 校正 强度 淀粉(3300 5)cm-1 中,平,宽(3321 5)cm-1 中,平,宽 淀粉(992 5)cm-1 中(1017 5)cm-1 中 淀粉在3300 cm-1附 近的 特征 吸收,为 羟基 特有 吸收,水 分在 此位 置也 有吸 收,峰 形和 吸收 范围 相似;如 果 检测出 样品在此 处有 羟基 峰,可以 将样 品熔 融后 重新 上样,排 除水 分干 扰。A.6 PE 红外光谱特征 峰 金刚石ATR 采 集的PE 红 外光谱,特征峰位 见图A.16。图A.16 该图 上方为PE(未校正)、下方 为PE(ATR 校正,折射率按1.51)的 红外光谱 DB 13/T 5948 2024 12 图A.17 该图 上方为PE(未校正)、下方 为PBAT/PE(未校 正)的红 外光谱 图A.18 该图 上方为PE(ATR校 正,折射 率按1.50)、下方 为PBAT/PE(ATR 校 正,折射 率 按1.50)的红外光谱 DB 13/T 5948 2024 13 图A.19 塑料 样品不含PE,因含 长碳链酰 胺,在2921 cm-1和2850 cm-1处也 有两个尖 锐峰 表A.6 淀粉 的红外吸 收特征峰 塑料中 违规 添加 非可 降解 成分PE 特 征吸 收峰 位(ATR 法)成分 未校正 强度 ATR 校正 强度 PE(2915 5)cm-1 强(2919 5)cm-1 强 PE(2848 5)cm-1 强(2850 5)cm-1 强 PE(1467 5)cm-1 弱(1470 5)cm-1 弱 PE(719 5)cm-1 弱(720 5)cm-1 弱 当添加 有少 量PE 时,只 能在(2915 5)cm-1、(2848 5)cm-1处 观察 到两 个尖锐 峰;(2919 5)cm-1、(2850 5)cm-1处的两个 尖锐 峰代 表一个 长的 碳链,并 非PE 专 属,疑似 含有PE 成分 时,可使 用溶剂 提取PE 成 分,析出后 测 量,观 察是否为PE。A.7 PP 红外光谱特征 峰 金刚石ATR 采 集的PP 红 外光谱,特征峰位 见图A.20。图A.20 该图 上方为PP(未校正)、下方 为PP(ATR 校正,折射率按1.49)的 红外光谱 DB 13/T 5948 2024 14 图A.21 该图 上方为PP(未校正)、下方 为PBAT/PLA/PP 混 合物(未 校正)的 红外光谱 图A.22 该图 上方为PP(ATR 校 正)、下 方为PBAT/PLA/PP 混 合物(ATR 校正)的红外光 谱 表A.7 PP红 外吸收特 征峰 塑料中 违规 添加 非可 降解 成分PP 特 征吸 收峰 位(ATR 法)成分 未校正 强度 ATR 校正 强度 PP(2950 5)cm-1 强,与PBATPLA 接近(2951 5)cm-1 强,与PBATPLA 接近 PP(2917 5)cm-1 强(2920 5)cm-1 强 PP(2838 5)cm-1 弱(2839 5)cm-1 弱 PP(1456 5)cm-1 弱(1459 5)cm-1 弱 PP(1359 5)cm-1 弱(1377 5)cm-1 弱 A.8 PS 红外光谱特征 峰 金刚石ATR 采 集的PS 红 外光谱,特征峰位 见图A.23。DB 13/T 5948 2024 15 图A.23 该图 上方为PS(未校正)、下方 为PS(ATR 校正,折射率按1.6)的红 外光谱 表A.8 PS红 外吸收特 征峰 塑料中 违规 添加 非可 降解 成分PS 特 征吸 收峰 位(ATR 法)成分 未校正 强度 ATR 校正 强度 PS(3025 5)cm-1 中(3025 5)cm-1 中 PS(2923 5)cm-1 中(2923 5)cm-1 中 PS(2851 5)cm-1 中(2851 5)cm-1 中 PS(1601 5)cm-1 中(1601 5)cm-1 中 PS(1452 5)cm-1 中(1452 5)cm-1 中 PS(756 5)cm-1 中(756 5)cm-1 中 PS(695 5)cm-1 强(698 5)cm-1 强 A.9 PVC 红外光谱特征 峰 透射法 采集的PVC 红 外光谱,特征 峰位 见图A.9-1;金 刚石ATR 采集 的PVC 红外光 谱,特征 峰位见图A.24。DB 13/T 5948 2024 16 图A.24 该图 上方为PVC(未校 正)、下 方为PVC(ATR 校正,折射率 按1.51)的红外光 谱 图A.25 PVC 制成品红 外光谱(ATR 法),PVC 信息常 被增塑剂 遮盖,本 案例增塑 剂为邻苯 二 甲酸癸辛酯 表 A.9 PVC 红外吸收 特征峰 塑料中 违规 添加 非可 降解 成分PVC 的 特征 吸收 峰位(ATR 法)成分 未校正 强度 ATR 校正 强度 PVC(2969 5)cm-1 弱(2969 5)cm-1 弱 PVC(2910 5)cm-1 中(2910 5)cm-1 弱 PVC(1433 5)cm-1 强(1426 5)cm-1 中 PVC(1311 5)cm-1 中(1330 5)cm-1 中 PVC(1254 5)cm-1 强(1253 5)cm-1 中 PVC(961 5)cm-1 强(959 5)cm-1 强 PVC(690 5)cm-1 中(685 5)cm-1 中 PVC(612 5)cm-1 强(609 5)cm-1 强 A.10 EVA 红外光谱特征 峰 金刚石ATR 采 集的EVA 红外光谱,特征峰 位见图A.26。图A.26 上下 分别是EVA(未校 正)、EVA(ATR 校 正,折射 率按1.5)的红外光 谱 表 A.10 EVA 红外吸收 特征峰 DB 13/T 5948 2024 17 塑料中 违规 添加 非可 降解 成分EVA 的 特征 吸收 峰位(ATR 法)成分 未校正 强度 ATR 校正 强度 EVA(2916 5)cm-1 强(2922 5)cm-1 强 EVA(2849 5)cm-1 强(2852 5)cm-1 中 EVA(1737 5)cm-1 强(1740 5)cm-1 中 EVA(1468 5)cm-1 弱(1470 5)cm-1 弱 EVA(1371 5)cm-1 强(1372 5)cm-1 中 EVA(1237 5)cm-1 弱(1242 5)cm-1 弱 EVA(1020 5)cm-1 弱(1021 5)cm-1 弱 EVA(720 5)cm-1 弱(720 5)cm-1 弱 A.11 PET 红 外光谱特 征峰 金刚石ATR 采 集的PET 红外光谱,特征峰 位见图A.27。A.27 该图上 方为PET(未校正)、下方 为PET(ATR 校正按 折射率1.61)的红 外吸收光 谱 A.28 该图上 方为PET、下方为PBAT 的红 外吸收光 谱,二者 十分相似 表 A.11 PET 的红外吸 收特征峰 塑料中 违规 添加 非可 降解 成分PET 的 特征 吸收 峰位(ATR 法)DB 13/T 5948 2024 18 成分 未校正 强度 ATR 校正 强度 PET(2924 5)cm-1 弱,与 多成 分接 近(2924 5)cm-1 弱,与 多成 分接 近 PET(2854 5)cm-1 弱,与 多成 分接 近(2854 5)cm-1 弱,与 多成 分接 近 PET(1712 5)cm-1 强,与 多成 分接 近(1715 5)cm-1 强,与 多成 分接 近 PET(1240 5)cm-1 中,与PBS 区 别明 显(1258 5)cm-1 中,与PBS 区 别明 显 PET(1093 5)cm-1 中,与PBAT 区别 明显(1098 5)cm-1 中,与PBAT 区别 明显 PET(723 5)cm-1 中,与PBS 区 别明 显(725 5)cm-1 中,与PBS 区 别明 显 A.12 PBS 红 外光谱特 征峰 金刚石ATR 采 集的PBS 红外光谱,特征峰 位见图A.29。图A.29 该图 上方为PBS、下方 为PBAT 的 红外光谱(未校正),两者 红外光谱 十分接近 图A.30 该图 上方为PBS(按折 射率1.61 校正)、下方为PBAT 的红外 光谱(按 折射率1.65 校正)DB 13/T 5948 2024 19 表 A.12 含 PBS 的塑料中,PBS 的特征峰 位列表 生物降 解塑 料中,PBS 的特 征吸 收峰 位(ATR 法)成分 未校正 强度 ATR 校正 强度 PBS(1711 5)cm-1 强,易 受PLA 遮蔽(1713 5)cm-1 强,易 受PLA 遮蔽 PBS(1330 5)cm-1 强,与PBAT 区别 明显(1333 5)cm-1 强,与PBAT 区别 明显 PBS(1150 5)cm-1 强,易 受PLA 遮蔽(1166 5)cm-1 强,易 受PLA 遮蔽 PBS(805 5)cm-1 中(806 5)cm-1 中 PBS(2947 5)cm-1 中(2947 5)cm-1 中 其它弱 峰:(1388、1046、954、1426、653)cm-110 cm-1(1389、955、1047、1389、1426)cm-110 cm-1 DB 13/T 5948 2024 20 B B 附录B(资料性)常见塑料成 分样品制 备参考温 度 表B.1 常见 塑料成分 的参考制 样温度 名称 参考制 样温 度()聚乙烯(PE)130 聚丙烯(PP)160 聚苯乙 烯(PS)210 聚氯乙 烯(PVC)190 乙烯-醋 酸乙 烯酯 共聚 物(EVA)80 聚对苯 二甲 酸乙 二醇 酯(PET)250 聚对苯 二甲 酸/己 二酸/丁 二酯(PBAT)160 聚乳酸(PLA)200 聚乙交 酯(PGA)260 聚丁二 酸丁 二酯(PBS)180 聚丁二 酸/己 二酸 丁二 脂(PBSA)180 聚己内 酯(PCL)70 聚-3-羟 基丁 酸脂(PHB)180 聚-3-羟 基丁 酸/戊酸 脂(PHBV)180 聚对二 氧环 己酮(PPDO)180 聚碳酸 亚丙 酯(PPC)180 醋酸纤 维素(CA)2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