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水库)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DB 5201/T 144-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滨湖(水库)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DB 5201/T 144-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滨湖(水库)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DB 5201/T 144-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滨湖(水库)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DB 5201/T 144-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滨湖(水库)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DB 5201/T 144-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滨湖(水库)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DB 5201/T 144-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 CCS B 05 5201 贵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5201/T 1442024 滨湖(水库)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 for lakeside(reservoir)tea plantation 2024-07-10发布 2024-10-01实施 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201/T 144202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义.3 4 产地条件.3 5 园地设计.3 6 茶园建设与管理.4 DB5201/T 144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贵州大学、贵阳市蔬菜技术推广站、清镇市农业农村局、花溪区农业农村局、开阳县农业农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源、龚雪、王翔、司钰苇、李慧雯、代新龙、兰海、张修宝、陈永波、刘晶、谭智丹、穆志国、郑丽、王选鉴、任明国。DB5201/T 1442024 3 滨湖(水库)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滨湖(水库)茶园术语及定义、产地条件、园地设计、茶园建设与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滨湖(水库)茶园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5043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GB/T 5043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NY/T 1535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微生物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滨湖(水库)茶园 位于本区域内湖泊(水库)陆域沿岸,坚持生态优先,按照本文件建设及管理的茶园。4 产地条件 茶园区应选择在湖泊(水库)陆域沿岸,远离工业区,生态环境良好,交通相对便利的平缓地或 4.1 山地,山地坡度宜在 25以下。茶园地应选择土壤 pH 在 4.56.5 之间,土层深度 80 cm 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0%,地下水位100 cm以下,排水良好。茶园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2012中一级要求;茶园灌溉水质符合GB 5084旱作要求;茶园土 4.2 壤符合GB 15618规定。5 园地设计 生态保护与配置 5.1 茶园规划应符合GB 50433的规定。茶园规划过程应符合GB/T 50434的规定。茶园周边合理保留原有林木、植林带或种植适宜树木;树种应选择深根性植物。在茶园种植地与非茶种植地之间保留或种植隔DB5201/T 1442024 4 离带和草带。茶园园内主干道、支道和环园道、沟渠两侧或一侧种植行道树。茶园内配置常绿、直根系的的遮荫树,种植的遮荫树不与茶树共生病虫害、不能与茶树激烈竞争养分。宜选择桂花、银杏、樟树、柏树等间作。道路 5.2 茶园应设计干道、支道、步道。干道路面宽宜4 m以上,支道路面宽宜3 m以上,步道路面宽宜1 m以上。排水系统 5.3 茶园宜设置排水系统,其设置与地形、道路相协调,同时坡地茶园的上界宜建好山水隔离沟;易造成水土冲刷处修筑水土截留沟;地下水位高处开筑排水沟。茶园四周宜设置隔离沟。6 茶园建设与管理 茶行布局 6.1 按等高线布置茶行。坡度15以下宜直接开垦,坡度15以上宜筑梯地,修筑梯面应内倾35等高梯地。茶树种苗质量 6.2 种苗质量应符合GB 11767和GB 15569的规定。茶树定植 6.3 6.3.1 时间 秋冬季种植宜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春季种植宜2月中旬至3月上旬。6.3.2 底肥 种植前按茶行开种植沟,深度50 cm以上,种植沟内施用腐熟后的堆肥、厩肥等农家有机肥应符合GB 15618要求,宜每667 m2施用农家有机肥3000 kg以上或商品有机肥1000 kg以上,并与25 kg以上的过磷酸钙拌和后施入,施后覆土。施底肥时间应与茶苗定植间隔15 d以上。6.3.3 方式 茶园采用单行或双行种植。双行种植,大行距150 cm170 cm,小行距30 cm40 cm,株距30 cm40 cm,每穴茶苗1株2株,每667 m2基本苗数1800株4500株。双行种植排列方式,应使两小行的茶丛间形成“品”字交错排列。单行种植,大行距130 cm150 cm,株距30 cm,每穴茶苗1株2株,每667 m2基本苗数1300株3400株。茶苗应在移栽定植前进行修剪。施肥 6.4 结合茶树生长及土壤肥力情况,每年宜施基肥和追肥,选用有机肥和无机氮肥配合使用。施用厩肥或堆肥等农家肥应经过堆腐等无害化处理。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 1535的规定。DB5201/T 1442024 5 病虫草害防治 6.5 6.5.1 生态调控 6.5.1.1 选用优良抗性品种。6.5.1.2 适当间作,在幼龄茶园种植绿肥、豆类作物,培肥土壤,控制草害,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6.5.1.3 种植诱集害虫植物,进行集中处理;茶园内种植一定比例有利于天敌栖息、繁衍,不利于害虫生存的植物。6.5.2 理化诱控 6.5.2.1 利用物理方法,人工或器械捕杀害虫;利用灯光引诱消灭害虫。6.5.2.2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6.5.2.3 人工机械除草。6.5.3 生物防治 6.5.3.1 保护利用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6.5.3.2 合理选用生物农药,利用细菌、病毒、真菌及拮抗微生物等来防治病虫害。D B 5 2 0 1/T 1 4 4-2 0 2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