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蟳埔女习俗 簪花围技艺DB3505/T 16—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 蟳埔女习俗 簪花围技艺DB3505/T 16—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 蟳埔女习俗 簪花围技艺DB3505/T 16—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 蟳埔女习俗 簪花围技艺DB3505/T 16—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 蟳埔女习俗 簪花围技艺DB3505/T 16—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 蟳埔女习俗 簪花围技艺DB3505/T 16—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03.220 CCS Y 89 3505 福建省泉州市地方标准 DB 3505/T 162024 非物质文 化遗产 蟳埔女习 俗 簪花围技艺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ustom of Xunpu ladySkills of Zanhuawei 2024-07-17 发布 2024-10-17 实施 发 布 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 局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 局 DB 3505/T 162024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1 3 术语 和定 义.1 4 基本 要求.1 文化.1 技能.2 5 技艺 流程.2 制作 流程.2 制作 步骤.2 6 簪花 围头 饰部 件.10 骨笄.11 红绳.11 花串.12 边花.12 小 插梳.12 玳 瑁梳.13 钗 仔针.13 其他 簪饰.14 丁香 耳环.15 7 保护、传 承与 推广.15 保护.15 传承.15 推广.16 附录A(资料 性)簪花 围头饰 部件 含义.17 附录B(资料 性)蟳埔 女传统 服饰.19 参考文 献.20 DB 3505/T 16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2020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部分:标准 化文 件的 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 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这些 专利的 责任。本文件 由泉 州市 丰泽 区蟳 埔簪花 围民 俗文 化协 会提 出。本文件 由泉 州市 文化 广电 和旅游 局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泉 州市丰 泽 区蟳 埔簪 花围 民俗 文化 协 会、泉 州市 标准 化研究 所、泉州 众科 标准 技术 服 务有 限公 司、泉 州市丰 泽 区市 场监 督管 理局、泉州市 丰泽 区文 化体 育和 旅游局、泉 州市 丰泽 区蟳埔社区、福建 省泉 州簪 花围 文化传 播有 限公 司、泉州 市闽南 讲古 传习所、泉 州市 丰 泽区 文化 馆、泉州市 蟳埔女服 饰传 习所。本 文 件主 要起 草人:陈小红、黄 丽泳、林志 杰、张玉 梅、庄炜 芳、张 雅虹、谭 湘 波、鲍 杨伟、李晓榆、黄 芳芳、黄 秋润。DB 3505/T 162024 III 引 言 簪花围 起 源地 为蟳 埔一 带,坐落 于古 代海 上丝 绸之路 起 点泉 州,曾 是无 数远洋 商 船的 出发 地,拥 有近千年 历史。因 地理 位置 及宋元 以来 海洋 商贸 发展 带来的 多元 文化 交融,使 得蟳埔 一带 至 今仍 保留着 独特的渔 女原 生态 习俗。据清嘉 庆年 间晋 江东 石文 人蔡永 蒹撰 的 西山 杂志 记载:“前埔 者,蟳埔 也,三十 七都 渡头 埔之蟳尾焉。晋 唐之 际海 滩也,宋时渐涸 成陆 地矣。其 地指今 三 十六 都临 海埔 之蟳 埔也,元明 之际 始有 村落。”和 泉 州府 志 记载:“清乾 隆 年间 有诗 人赋 诗:家住 鹧 鸪大 海汀,阿姨 少小贩 鱼 腥。罗 巾竹 笠新 妆好,不插闲 花鬓 越青”。由此 可见,蟳埔 历史 悠久 且蟳 埔女自 古以 来一 直保 留着 原有的 居住 地理 位置、生产习俗和 生活 习俗。2008年6 月7日,蟳 埔女习 俗经中 华人民 共和 国国务 院批准 列入第 二批 国家级 非物质 文化遗 产名 录,项目序 号为1004,编号 为-97。蟳埔女 习俗 包括 生产 习俗、生活 习俗(服饰 习俗、婚庆习 俗、喜庆 习俗 等)、信仰 习俗 等。蟳 埔女独特的 服饰 习俗“头 上簪 花围、身披 大裾 衫、下着 阔脚裤、耳戴 丁香 坠”是在 特 定环 境下 海丝 文化与 当地海洋 文化 相融 合的 产物,其中 簪花 围最 具特 色,被誉为“行 走的 花园”。簪花围,以 其艳 丽的 花朵 和独特的 制作 技艺,展 现了 蟳埔女 性对 美的 追求 和对 传统的 坚守,受 到了 海内 外越来 越多 的关 注。为顺应 时代 创新 发展,更 好地保 护、传承 和发 展蟳 埔女习 俗中 簪花 围非 物质 文化遗 产,依照 中 华人民共 和国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法,特 制定 本文 件,旨 在规范 传统 的簪 花围 制作 流程、发掘 和弘 扬泉 州 传统文化。DB 3505/T 162024 1 非 物质文 化遗产 蟳埔 女习俗 簪花 围技艺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非 物质 文化 遗产蟳 埔女 习俗 中簪 花围 的基本 要求、技 艺流 程、簪花 围 头饰 部件,非遗保护、传承 与推 广,并给 出了头 饰部 件含 义和 传统 服饰搭 配建议。本文件 适用 于国家 级 非物 质文化 遗产 蟳 埔女 习俗 中簪 花 围技 艺的 制作。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本文件 没有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蟳埔 女习俗 custom of Xunpu lady 蟳埔一带 的 女性,因 自身 生产生 活的 需要 和受海 洋、海丝 文 化的 影响 而 形成 的一种 既保 留了 古代 传统 习 俗遗 风,又 在长 期劳作 实 践中 有所 发展、演变的,区 别于 闽南 其他 地方特有的 渔 女原 生态 的 传统 习俗。注:蟳埔女习俗主要流传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蟳埔一带,包括蟳埔、金崎、东梅、后埔等。簪花围 Zanhuawei 蟳埔女 头饰。蟳埔 一 带的女性将头 发绾 成圆 形发 髻,用一 根形似 筷 子的 骨笄横 插 髻心 固定 发髻,发髻环戴 花串、并 辅以 边花 和(或)金 银发 钗等 饰品,而形 成的 整体 头饰。注:簪花围,蟳埔当地俗称“梳头戴花”。生花 fresh flower 鲜花。常 见于蟳埔 当地 对 用于簪花 围佩戴 的鲜花 的 俗称。注:蟳埔生花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除 蟳埔当地自家种植外,大多来自其附近的云麓村。云麓村中供应用于蟳埔簪花围的生花,据说原是南宋阿拉伯人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从阿拉伯引进移植到自家别墅“云麓花园”中,并延续至今。常见的花种有:茉莉花、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等。熟花 fake flower 仿真花。常见 于 蟳埔 当地 对用于 簪 花围 佩戴 的 仿真 花的俗称。注:随着工 业技术 发 展,熟花 于 本 世纪初 开始流 行,在此之前 蟳埔 女 簪花 围 一般 佩戴 生 花花 串和 少量 的熟花 边花。4 基本要 求 文化 DB 3505/T 162024 2 应尊重 蟳埔传 统文 化,熟 悉第6章 中所 述的蟳 埔女 簪 花围的 头饰部 件,并了解 其含义(见附 录A)。技能 应熟练 掌握 盘发、插 花等 簪花围 制作 技艺。5 技艺流 程 制作流 程 蟳埔女 习俗 簪花 围技 艺主 要步骤 包括 材料 准备、盘 发、装 饰、成 型,具体 制 作流程 见图1。图1 蟳埔女 习俗 簪花 围制 作流 程图 制作步骤 5.2.1 准备 5.2.1.1 盘发工 具 盘发工具 包括 梳子、长 度适 中 的 红绳、骨 笄等,必 要时可 准备 假发。注:簪花盘发一般要求头发长度达到腰部,若因头发长度不足或发量较少,可提前准备约1m 长假发 发束,用于盘发。盘发 分发 准备 装饰 扎马尾 编发 梳鬓 佩戴小 插梳 佩戴花 串 佩戴边 花 佩戴金 饰 成型 DB 3505/T 162024 3 5.2.1.2 头饰部 件 装饰部 件包 括花 串、边花、小插 梳、玳瑁 梳、钗仔 针、金 铳针、金 花、金剑 等。花串 宜选 择不 同 花种,数 量宜 以1 串5 串;边花可 按需 选择 搭配,数 量至少 为1 朵。5.2.2 盘发 5.2.2.1 分发 先将 头发 梳理 顺直,连同 刘海 全部 往后 梳,保持 额头 的 光洁 整齐,以 约 耳廓 处为分发 线起点,用骨笄将 头发 分为 前后 两 部分(示意 图见 图2)。图2 分发 5.2.2.2 扎马尾 先将后 部分 头发 梳理 顺直,用红 绳系 起半 高马 尾(红绳需 预留 一定 长度 方便 合绑前 部分 头发,示意图见 图3);梳 理前 部分头 发,用 骨笄 支撑 固定 住 前部分 头 发,再将 前部 分头 发 合并 至 后 部分 头发(示意 图见 图4),前 后两部 分 头发 用预 留的 红绳 合 扎成同一 个马 尾,剩 余的 红绳自 然垂放 于头 顶中。注:若头发较少或短于腰部,可用假发接发,以增加发量或头发长度,使盘发后的发髻更饱满。DB 3505/T 162024 4 图3 后部分 头发 扎马 尾 图4 前部分 和后 部分 头发 合扎 马尾 5.2.2.3 编发 DB 3505/T 162024 5 将长马 尾辫拧 成一 股细长 绳状(示意图 见图5),再 将绳状 马尾一 圈一 圈螺旋 式绕到 手上,发圈 自然由大 及小(示意 图见图6),接 着以马 尾根 部为中 心,将 发圈由 小及 大、由 里及外,一圈 圈盘 按成 扁平螺旋 状圆形 发髻,紧接 着抽出 骨笄固 定圆 髻(示 意图见 图7)。剩余 马尾 发 尾一小 截头发,与 留存 的红绳合拧 缠绕、将 其固 定环 绕 于 马尾 根部 隐藏。图5 长马尾 拧成 一股 绳状 图6 绳状长 马尾 盘成 螺旋 状 DB 3505/T 162024 6 图7 骨笄固 定 5.2.2.4 梳鬓 骨笄抽 出时,前部 分头发 松散自 然形 成蓬 松的 发鬓,用小 插梳 稍做 梳理(示 意图见 图8)。图8 形成鬓 发 5.2.3 装饰 5.2.3.1 佩戴小 插梳 DB 3505/T 162024 7 将小插 梳尾 部红 绳缠 绕发 髻心几 周,起 到固 定、防 止 掉落的 作用,后 将 小 插梳 固定 在 头顶 中间 位置,剩余约1/2 红绳 自然 装饰 垂 落于发 髻右 上侧(示意 图见 图9)。图9 插戴小插 梳 5.2.3.2 佩戴花 串 在发髻周 围佩 戴花 串,少则1串 2串,多则3串 5 串,以发 髻为 圆心,一圈 圈 有序环 戴在发 髻上(示意图见 图10)。花串 的数 量、种 类可 根据 时节、蟳 埔当地 风俗 习惯、个 人喜 好等进 行选 择佩 戴。注:蟳埔女日常可不佩戴花串或只佩戴1 串2 串花串,而喜庆节 日常佩戴多达3 串5 串花串。图10 佩戴花串 DB 3505/T 162024 8 5.2.3.3 佩戴边花 在花串 之间 或花 串与 发髻 之间的 间隙 中,插入 边花(示意 图见 图11),以 增加头 饰 的层 次感 和丰富度,完成 边花 佩戴(示意 图见图12)。边花的 颜 色、形状 和数 量的选择 要与 花串 相协 调,并与花串 形成 和 谐美 感。宜选用 颜色 明艳、形状各异的边 花,以体 现整体 花饰的 多彩、丰 富。注:蟳埔女日常无论是否佩戴花串,均会插戴边花,少则1 枝2 枝,多则插戴满花串周围。图11 佩戴边花 图12 完成花 串和 边花 佩戴 DB 3505/T 162024 9 5.2.3.4 佩戴金饰 5.2.3.4.1 玳瑁梳 在发髻 前 侧面 戴 上玳瑁 梳(示意 图见 图13),玳 瑁梳针 脚 簪插 于 发 髻中 心 辅助 固定,使玳瑁 梳与整体簪花 融为 一体 相得 益彰。图13 佩戴玳瑁 梳 5.2.3.4.2 钗仔针 等黄金 制品 在发髻 的顶 部或 侧面,插 上钗 仔针;金花、金 剑等 其他金饰 可按 需佩戴。5.2.4 成型 5.2.4.1 整体簪 花围花串 佩 戴紧密、匀称 分布在 圆髻 周围,边花插 戴呈放 射状,整个 头饰造 型结构 围绕圆髻 展开,簪花 围制作 完成(示 意图 见图14)。5.2.4.2 簪花围 传统 耳饰 搭配 为丁 香耳环,不 同年 龄阶 段蟳 埔女佩戴 本文件 6.9 中列出 的 对应 年龄款式的 丁香 耳环。5.2.4.3 簪花围 传统 服饰 搭配 为蟳埔 女 传统 服饰(见 附录 B)。DB 3505/T 162024 10 图14 佩戴钗 仔针 等,完成 簪 花围 5.2.4.4 老年蟳 埔女簪 花围 一般会 适当减 少花串 和边 花数量,并习 惯在额 头扎 戴红色 头帕(示意图 见图15)。注:红色头帕俗称番巾,洋溢着舶来文化的气息,体现着海洋和海丝文化的传播。图15 老年蟳 埔女 簪 花围 6 簪花围 头饰 部件 DB 3505/T 162024 11 骨笄 一般使 用仿 象牙 材质 的材 料制成 形似 筷子 的白 色或 米白色 发簪。骨 笄(示 意图见 图16)的基本 形态呈长扁 圆条 状,顶端 宽粗 而末端 尖细,细长 而坚 固,起支撑 固定 整个 簪花 围的 作用。图16 骨笄 红绳 用于束 发的 红绳 常为 呢绒 材料。红绳 一般 对折 搓揉 成双股(示 意图 见图17),使 之 更耐 用且 不易变形断裂,长 度约 为1m。图17 红绳 DB 3505/T 162024 12 花串 6.3.1 生花花 串(示意 图见图 18)以花 苞或花 蕾或 小型 花 朵为主,将同 一种 类花 朵 紧密、大小匀 称排列,并 通过麻 丝或 类似连 接物,串成的 花环 状的花 串。生 花花串 常选 用应季 鲜花,如素馨 花、茉莉花、玉兰花、含 笑花、粗 糠花、菊花、夜 来香、玫 瑰花、康乃 馨等。6.3.2 熟花花 串(示 意图 见图 19)采用 绢布、塑料 等材 质 以及丝 线等 辅助 材料,通 过巧妙 的编 织、粘制或缝 制等 工艺,使 之呈 现与鲜 花相 似的 生命 力。图18 生花 花串 图 19 熟花 花串 边花 6.4.1 生花边 花一 般选 用带 有枝 叶的大 朵鲜 花。6.4.2 熟花边 花主体 材料 一般采 用绢布、塑料 等,辅助材 料常用 丝线等,通 过巧妙 的编织 和缝制 等 使之 形 态和 色彩 搭配 与真 实花 朵 相似。熟花 边花 包含大 边 花、枝 仔花(示意 图 见图 20、图 21、图 22)等。图20 大边 花 图21 枝 仔花 图 22 枝 仔花 小插梳 以牛 角等 材料 制作 成的 鱼、鸟、花 朵等 形状 或图 案的 半 月形 小 插梳(示 意图 见图23),梳背 的一 端系一根 红绳 用于 辅助 固定 小插梳 以防 止其 佩戴 时掉 落。小 插 梳 作为 头饰 的一 部分既能 方便 梳理 头发、保持发髻 的 整洁 和美 观,又可 增添 整 体簪 花围 美感。DB 3505/T 162024 13 图23 小 插梳 玳瑁梳 玳瑁梳(示意 图见 图24)为玳 瑁 壳加 以黄 金装 饰制 作而 成,造型 多为 上圆 下方,梳 背 作半 月形,梳齿面积较 大,由中 间至 两端 渐短。通常 梳背 的一 端用 金链连 接一 根银 针,用于 辅助佩 戴、防止 掉落。图24 玳瑁 梳 钗仔针 钗仔针 为黄金 制品,由钗 头和钗 脚两 部分 组成,钗 头做工 精致,呈 轴对 称布 局,钗 头顶 部呈 月牙 状(示意 图见 图25)或满 月状(示 意图 见图26),左右 两 侧各 有一 只蜜 蜂,钗头 与 钗脚 相连 处饰 有蝴蝶 造DB 3505/T 162024 14 型。钗脚 由2 根银 针组 成,蝴蝶造 型的金 饰下 方通常 连接着 一条金链 子,链 尾 连接着 一根银针,用 于辅助佩戴、防 止掉 落。图25 钗 仔针(月牙 簪)图26 钗 仔针(满 月簪)其他簪 饰 6.8.1 金铳针 金铳针(示 意图 见图27)为黄金 制 品,针形 似权 杖。图27 金 铳针 DB 3505/T 162024 15 6.8.2 金花、金剑 等簪 饰 金花(示 意图 见图28)、金 剑(示 意图 见图29)等黄 金 簪饰 根据 蟳埔 当地 特有 簪 饰样 式制 作,材料常用黄 金、白银,或 加以 宝石镶 嵌。图28 金花 图29 金剑 丁香耳 环 丁香耳 环为 黄金 制 品,根据 未 婚、已婚、祖 母辈 蟳埔 女对应 佩戴 的丁香 耳环 款式(示 意图 依次 见 图30、图31、图32)进行 制作。图30 丁香 仔(未婚 佩戴)图31 丁香 耳勾(已婚 佩戴)图 32 老嬷 丁香(祖 母辈 佩戴)7 保护、传承 与推 广 保护 宜根据 蟳埔女 习俗 簪花围 的特点,提供 适宜 的保护 环境。对簪花 围技 艺进行 调查,用文字、照 片、影 像、数字 多媒 体等 手段记 录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蟳 埔女 习 俗簪 花围 技艺、表现形 式 和知 识等,建立 保护传承档案,可 同时 建立 数据 库,更 新并 传承 传播 活动 等信息。传承 DB 3505/T 162024 16 7.2.1 传承人 选 学艺者 应有 志于 传承 传统 技艺,宜具 备以下 能力:a)手工艺 活的 熟练 度、盘发 的灵巧 度;b)重复、枯燥 工作 的忍 耐力;c)新知识 的领 悟能 力及 学习 能力;d)蟳埔女 习俗 簪花 围造 型和 装饰的 审美 能力。7.2.2 传授内 容 簪花围 传授 内容 包括 但不 限于:a)簪花围 的发 展历 史及 演变 过程;b)簪花围 制作 的各 个细 节标 准及技 巧;c)部件的 含义 及色系 搭配;d)技艺优 化和 改良 的做 法。7.2.3 培养流 程 宜通过 以下 流程 培养 簪花 围技艺 学艺 者:a)讲授蟳 埔文化,让 学艺 者认识和 了解 蟳埔 历 史及 文化;b)讲解簪 花围 制作 的每 一个 步骤,让学 艺者 了解 整个 制作流 程;c)按制作 步骤 传授 簪花 围技 艺,安 排学 艺者 进行 练习;d)学艺者 能独 立制 作簪 花围,可结 束技 艺传 授。推广 7.3.1 宜采用 互联网、电 视、广 播、展 览等文 化宣 传活动,以及 公众讲 座、社区课 堂、日 常教学、学校第二 课堂、演出 与文 化活 动、知识 培训 等科 普教 育活 动,宣传 推广 蟳埔 女习 俗簪 花围历 史文 化及 技艺。7.3.2 宜通过 活动、展览、观摩、培训 等形式,利 用大众 传媒和 互联网 的宣 传,加深 公 众对 蟳 埔女习俗簪花 围的 认识 和了解,促进社 会共 享。7.3.3 宜开展 相关的 学术 科研活 动,为 蟳埔女 习俗 簪花围 的保护、展示 阐释、传播 教育、产业转 化 等提供学 术指 导。DB 3505/T 162024 17 附录A(资料 性)簪花围 头饰 部件 含义 簪花围 头饰 部件 含义 见表A.1。表A.1 簪 花围 头饰 部件 含义 序号 头饰部件名称 含义 1 骨笄 骨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固定支撑物,材质多样,溯源可至远古时期的骨针。蟳埔女佩戴 的 象牙 筷状 的发簪与 远古时 期的“骨 笄”基本形态十分接近,呈长扁圆条状,顶端宽粗而 末端尖细,满足了固发最基本的原始功能性需要。蟳埔簪花围可以说是“骨针安发”的遗风,是全国独有的“活化石”;同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蟳埔女头上插笄,也是对古代礼制的沿袭。2 红绳 红绳在蟳埔女簪花围中寓意着吉祥、喜庆和幸福。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好运和繁荣,因此红绳被用来装饰发髻,寓意着佩戴者能够拥有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未来。3 花串 花串品种选择素馨花、茉莉花、菊花等,这些花种寓意长寿吉祥、纯洁美好等,都有企盼祝福之意,也象征着蟳埔女的自信、美丽和勇敢,是 蟳埔女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体现。4 边花 边花作为簪花围 的点缀,形状 色彩多样,其 佩戴 增加了 头饰 的层次感和丰富度,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象 征着蟳埔女开朗大方、自信热 烈、积极向上的品质。花串、边花除了佩戴以外,还可用于赠礼、礼佛、赔礼等。蟳埔有赠花的礼仪习俗,在蟳埔当地如有满月、十六岁成人礼、婚事等喜事,主人家会根据亲 戚朋友关系 远近 分别赠予不同 数量、种 类的 花串和(或)边花;敬奉神佛或赔礼等也常用生花花串,以示礼诚。5 小插梳 小插梳为蟳埔女簪花围日常佩戴的头饰,既有装饰之美又具有实用性,方便梳理日常劳作散落的碎发,体现蟳埔女对海洋文化的创意及对大自然的热爱。6 玳瑁梳 蟳埔女嫁妆三件套之一。玳瑁梳,常用可使头发乌黑亮丽,为蟳埔女簪花围日常佩戴的主要头饰之一。佩戴玳瑁梳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蟳埔女的一种身份象征。家境好的蟳埔女,少女时期即可开始佩戴玳瑁梳,这既是她们对美丽青春的装点,也是她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而普通人家的蟳埔女则是到了出嫁之时,由母亲将制作精美的玳瑁梳作为嫁妆送到女儿手中,表达对女儿婚姻生活的美好祝福。7 钗仔针 月牙簪 蟳埔女嫁妆三件套之一。钗仔针分为月牙簪和满月簪,钗头两侧为蜜蜂造型,正下方为蝴蝶造型,正上方则以月牙或满 月的造型 用来 区分辈分。月牙 簪钗仔针 的月 牙造型寓意朝气蓬勃、青壮时期,一般为非祖母辈蟳埔女佩戴。满月簪钗仔针俗称蒜蓉枝针,满月造型意寓子孙满堂、人生圆满,一般为祖母辈蟳埔女佩戴。钗仔针中蜜蜂与蝴蝶的造型是与花围相搭配,有花才能吸引蜜蜂和蝴蝶,有蜜蜂和蝴蝶才能衬托花香自然,具有相生相伴的美好意境。同时,蜜蜂有勤劳之喻,“蝶”与“耋”同音、有高 寿之喻,既体现了蟳埔女的朴实勤勉,也象征着吉祥长寿之意。8 满月簪 DB 3505/T 162024 18 表A.1 簪花 围头 饰部 件含 义(续)序号 头饰部件名称 含义 9 其他簪饰 金铳针 金铳针一般为曾祖母辈蟳埔女佩戴,其形似权杖,寓意降妖伏魔,阻恶辟邪,庇荫下一代,佩戴者通常是家里面辈分很高的人,在安享晚年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受到子孙的敬重。10 金花、金剑等黄金簪饰 金花、金剑等黄金制品簪饰作为头饰的一部分,象征着蟳埔女刚强坚韧的品质,也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1 丁香耳环 丁香仔 丁香耳环是蟳埔女区分年龄及辈分的重要标志。从外形上看,丁香耳环形状如同一对灯笼;而在闽南语中,“灯”与“丁”读音相同,其 形状和读音都寓意着家庭人丁兴旺、团圆和谐。未婚蟳埔女所戴丁香耳环形状为圆形,称“丁香仔”。已婚蟳埔女所戴丁香耳环形似鱼钩,称“丁香耳勾”,为蟳埔 女嫁妆三件套之一,佩戴时环形鱼钩状在下,寓意已婚成人、开始操持渔家生活。祖母辈蟳埔女所戴丁香耳环一般造有素馨花图案,称“老嬷 丁香”,佩戴时环形在上,象征人生圆满安定、子孙兴旺满堂。12 丁香耳勾 13 老嬷丁香 14 整体簪花围 蟳埔女簪花围不仅是美丽与魅力的象征,更承载了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和勤劳质朴的渔家情怀。这一头饰融合了中西方元素,通过鲜花与发簪的巧妙搭配,展现了蟳埔女性的独特魅力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蟳埔女簪花围中圆圆的头髻代表着圆满、团圆,满头花香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同时传递着蟳埔女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蟳埔女一生爱花、惜花、赞花,她们坚信花就是彩气、好运,人生路上哪怕荆棘重重,只要头上有花,日子就如花,永远有光、有希望!DB 3505/T 162024 19 B C 附录B(资料 性)蟳埔女 传统 服饰 B.1 大裾衫 大裾衫 为蟳埔 女传统 服饰 中上 衣的 俗称,为布 钮扣的 斜 襟掩 胸右 衽衣,上衣下 沿 呈弧 形,袖 长一 般为七分 设计,颜 色鲜 艳多 彩。(样 式示 意图 见图B.1所示)。图B.1 大裾 衫 B.2 阔脚裤 阔脚裤 为蟳埔 女传统 服饰 中裤子 的俗 称,裤型 宽松,裤长 一般 为八 分设 计,颜色一般 以黑 色、蓝 色为主(样式 示 意图 见图B.2所示)。图B.2 阔 脚裤 DB 3505/T 162024 20 参考文 献 1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法(中华 人民 共和国 主席 令第42号)2 蔡永 蒹.西山 杂志M.泉州安海:安 海方 志办(内 部 出版),1983.3 怀荫 布等.泉州 府志M.泉 州:泉州 地方 志编 纂委 员 会,1984.4 陈敬 聪.埔女 M.北京:今 日出 版社,2007.5 卢新 燕.福建 三大 渔女服 饰 文化 与工 艺 M.北京:中 国纺 织出 版社,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