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D B 6 1/T 1 8 3 6 2 0 2 4I目 次前 言.I I1 范 围.1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13 术 语 和 定 义.14 防 治 原 则.15 主 要 真 菌 病 害 病 原 菌.16 防 控 措 施.2附 录 A(资 料 性)黑 木 耳 主 要 真 菌 病 害 病 原 菌、特 征、症 状 与 防 治 方 法.4D B 6 1/T 1 8 3 6 2 0 2 4I I前 言本 文 件 按 照 G B/T 1.1-2 0 2 0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化 文 件 的 结 构 和 起 草 规 则 的 规 定 起 草。本 文 件 由 陕 西 省 农 业 农 村 厅 提 出 并 归 口。本 文 件 起 草 单 位:陕 西 师 范 大 学、西 北 大 学、陕 西 省 微 生 物 研 究 所、柞 水 县 科 技 开 发 中 心、安 康 市农 业 科 学 研 究 院、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汉 中 市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与 培 训 中 心、西 乡 县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与 培 训 中心、陕 西 中 博 农 业 科 技 发 展 有 限 公 司、宝 鸡 胜 利 现 代 农 业 开 发 有 限 公 司。本 文 件 主 要 起 草 人:张 宝 善、张 海 生、党 辉、岳 田 利、李 峻 志、王 媛、陆 博、王 勇、李 怡 萍、高 媛、魏 义 昌、赵 时 荆、赵 胜 利。本 文 件 由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负 责 解 释。本 文 件 首 次 发 布。联 系 信 息 如 下:单 位:陕 西 师 范 大 学电 话:0 2 9-8 5 3 1 0 4 0 9地 址:西 安 市 长 安 区 西 长 安 街 6 2 0 号邮 编:7 1 0 1 1 9D B 6 1/T 1 8 3 6 2 0 2 41黑 木 耳 真 菌 病 害 综 合 防 治 技 术 规 程1 范 围本 文 件 适 用 于 黑 木 耳 主 要 真 菌 病 害 的 综 合 防 治。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中 的 内 容 通 过 文 中 的 规 范 性 引 用 而 构 成 本 文 件 必 不 可 少 的 条 款。其 中,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该 日 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 件。G B 5 7 4 9 生 活 饮 用 水 卫 生 标 准G B 7 0 9 6 食 品 安 全 国 家 标 准 食 用 菌 及 其 制 品G B 1 9 1 6 9 黑 木 耳 菌 种G B/T 8 3 2 1 农 药 合 理 使 用 准 则G B/T 1 2 7 2 8 食 用 菌 术 语N Y/T 3 9 1 绿 色 食 品 产 地 环 境 质 量N Y/T 3 9 3 绿 色 食 品 农 药 使 用 准 则N Y/T 5 2 8 食 用 菌 菌 种 生 产 技 术 规 程N Y/T 1 7 4 2 食 用 菌 菌 种 通 用 技 术 要 求N Y/T 1 9 3 5 食 用 菌 栽 培 基 质 安 全 技 术 要 求N Y/T 2 3 7 5 食 用 菌 生 产 技 术 规 范3 术 语 和 定 义G B/T 1 2 7 2 8 界 定 的 以 及 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 件。3.1黑 木 耳 真 菌 病 害 F u n g a l d i s e a s e s o f A u r i c u l a r i a h e i m u e r黑 木 耳 真 菌 病 害 是 指 真 菌 感 染 引 起 的 黑 木 耳 病 害。4 防 治 原 则黑 木 耳 真 菌 病 害 的 防 治 应 遵 循“预 防 为 主,综 合 防 治”,优 先 采 用 农 业 防 治、物 理 防 治、生 物 防 治,科 学 开 展 化 学 防 治。5 主 要 真 菌 病 害 病 原 菌引 起 黑 木 耳 真 菌 病 害 的 主 要 病 原 菌 有 木 霉、链 孢 霉、青 霉、毛 霉、根 霉 和 曲 霉,其 危 害 症 状 见 附 录。D B 6 1/T 1 8 3 6 2 0 2 426 防 控 措 施6.1 农 业 防 治6.1.1 栽 培 场 所 与 场 地 的 选 择栽 培 场 所 与 场 地 的 选 择 应 符 合 N Y/T 2 3 7 5 的 规 定,栽 培 环 境 应 符 合 N Y/T 3 9 1 的 规 定。6.1.2 培 养 基 制 备培 养 基 原 辅 料 应 符 合 G B 7 0 9 6 和 N Y/T 1 9 3 5 的 规 定,生 产 用 水 应 符 合 G B 5 7 4 9 的 规 定。培 养 基 制 备 操作 应 符 合 N Y/T 2 3 7 5 的 规 定,培 养 基 含 水 率 为 6 2%6 5%,初 始 p H 7.0 7.5。6.1.3 灭 菌培 养 基 装 袋 后 及 时 灭 菌,灭 菌 按 N Y/T 5 2 8 的 规 定 执 行。6.1.4 菌 种 选 用菌 种 选 用 应 符 合 G B 1 9 1 6 9 和 N Y/T 1 7 4 2 的 规 定,菌 种 使 用 应 符 合 国 家 食 用 菌 菌 种 管 理 办 法。6.1.5 接 种菌 袋 灭 菌 后,待 温 度 降 到 2 0 2 8 时,接 种 操 作 按 照 N Y/T 5 2 8 和 N Y/T 1 7 4 2 的 规 定 执 行。6.1.6 发 菌 管 理培 养 室 内 应 清 洁、通 风,在 菌 袋 进 入 培 养 室 5 天 前 进 行 消 毒。发 菌 期 间 保 持 黑 暗,温 度 1 8 2 2,空 气 相 对 湿 度 5 5%6 5%,C O 浓 度 0.1%0.3%。接 种 后 4 d 5 d 检 查 污 染 情 况,发 现 污 染 菌 袋 及 时处 理。6.1.7 菌 袋 运 输 管 理菌 袋 运 输 管 理 应 符 合 N Y/T 1 9 3 5 的 规 定。6.1.8 出 耳 管 理6.1.8.1 打 孔打 孔 前 应 对 周 围 环 境 和 打 孔 器 具 进 行 消 毒 处 理。6.1.8.2 催 芽催 芽 期 间,菌 袋 周 围 环 境 保 持 洁 净,保 持 空 气 相 对 湿 度 8 5%9 5%,温 度 1 5 2 0,C O 浓 度0.0 4%0.1 5%,散 射 光 照 射 菌 袋。开 孔 初 期 不 应 对 菌 袋 喷 水。6.1.8.3 子 实 体 生 长空 气 相 对 湿 度 保 持 在 8 0%9 0%,温 度 1 5 2 0,C O 2 浓 度 0.0 4%0.1 5%,使 刚 刚 形 成 的 耳 芽始 终 保 持 湿 润 状 态,同 时 要 加 强 通 风,防 止 高 温。每 天 喷 水 3 次 1 0 次,每 次 喷 水 2 m i n 1 0 m i n,高温 期 减 少 喷 水,水 质 符 合 G B 5 7 4 9 的 要 求。6.2 物 理 防 治D B 6 1/T 1 8 3 6 2 0 2 43在 日 常 生 产 管 理 中 对 光 照、温 度、湿 度、气 体 等 物 理 因 子 综 合 调 控,尽 可 能 的 提 供 适 于 黑 木 耳 生 长发 育 的 环 境 条 件。6.3 生 物 防 治利 用 某 些 微 生 物(包 括 细 菌、真 菌 和 病 毒 等)或 其 代 谢 物 去 抑 制 或 控 制 病 原 菌 的 发 生 发 展。优 先 选 择使 用 部 分 生 物 源 农 药 抗 菌 素 制 剂,如 中 生 菌 素、多 抗 霉 素 和 农 用 链 霉 素 等,对 真 菌 病 害 进 行 预 防 和 控 制。6.4 化 学 防 治生 产 过 程 中 对 生 产 场 地 定 期 消 毒。选 用 允 许 在 食 用 菌 上 使 用 的 高 效、低 毒、低 残 留 药 剂 进 行 有 针 对性 的 防 治,但 出 耳 期 不 得 向 子 实 体 上 喷 药。农 药 使 用 应 符 合 G B/T 8 3 2 1 和 N Y/T 3 9 3 的 规 定。化 学 防 治 方法 详 见 附 录。D B 6 1/T 1 8 3 6 2 0 2 44A A附 录 A(资 料 性)黑 木 耳 主 要 真 菌 病 害 病 原 菌、特 征、症 状 与 防 治 方 法A.1 黑 木 耳 主 要 真 菌 病 害 病 原 菌、特 征、症 状 与 防 治 方 法表 A.1 黑 木 耳 主 要 真 菌 病 害 病 原 菌、特 征、症 状 与 防 治 方 法病原菌 特征与症状 防治方法木霉初 期 在 培 养 基 质 上 长 出 白 色 纤 细 的 菌 丝(也 叫 霉层),菌丝体致密,菌落初期为圆形,4 d 5 d 后菌丝由白色变成浅绿色的粉状物,之后颜色逐渐加深。该 病 多 发 生 于 黑 木 耳 菌 丝 培 养 期、排 场 期 及 出 耳前 期 的 菌 袋 上。培 养 期 发 病 表 现 为 菌 袋 内 出 现 绿 色 点状 或 斑 块 状,很 快 发 展 成 片 状,出 现 绿 色 霉 层;高 温多 雨 天 气 排 场 容 易 发 病,木 霉 易 从 开 孔 处 感 染 后 逐 步向 周 围 蔓 延,整 个 菌 袋 发 生 绿 色 霉 层 而 腐 烂。高 温(3 0 以上)、高湿(空气相对湿度 9 5%以上)、培养基质偏酸性(p H 4 5)和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木霉的发生蔓延。(1)保持耳场环境的清洁卫生,耳房、耳场通风良好,排水便利,避免高温高湿;(2)菌袋严格灭菌,按照无菌操作接种,防止菌袋破损;(3)发菌期间发生木霉危害时,立即通风降湿;(4)出耳 7 d 1 0 d 菌袋表面喷一次 1%的石灰水;(5)菌袋出耳期间感染木霉,停止喷水 2 d 3 d。可用高效木霉净、克霉灵、石灰水或甲醛溶液涂抹,然后用透明胶布密封,抑制木霉的生长。链孢霉菌 丝 透 明,生 长 疏 松,网 状 有 隔 膜,生 长 迅 速,初期白色,继而产生大量白色或橙红色粉状孢子。在 2 5 3 6,培养料含水量 6 0%左右,p H 5.0 7.5,氧气 充足时链孢霉 的菌丝迅速生 长并很快产生 孢子,在菌袋口处形成疙瘩状链孢霉子实体,可借气流和 风 传 播。菌 袋 一 经 污 染 很 难 彻 底 清 除,常 引 起 整 批菌种或菌袋报废造成毁灭性损失。(1)保持耳场环境的清洁卫生,耳房、耳场通风良好,排水便利,避免高温高湿;(2)菌袋严格灭菌,防止菌袋破损;(3)出耳7 d 1 0 d 向菌袋表面喷一次1%的石灰水;(4)若菌袋已经发生链孢霉感染,应及时将感染菌袋 用密 封 材 料包 裹 并进 行 无 菌处 理,防 止 孢 子四 处飞 散相 互 感 染,同 时对 感 染 菌袋 周 围环 境 进 行消 毒处理。青素菌丝初期呈白色,形成圆形的菌落,随着分生孢子的大量产生,颜色变为灰绿色、黄绿色或青绿色。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青霉发生,但低温下也能生长。其 菌 落 表 面 交 织 形 成 一 层 膜 状 物 覆 盖 在 培 养 料 表 面 将空气隔绝,使黑木耳菌丝体坏死。(1)保 持 耳 场 环 境 的 清 洁 卫 生,耳 房、耳 场 通 风良好,排水便利,避免高温高湿;(2)菌袋严格灭菌,防止菌袋破损;(3)出耳 7 d 1 0 d 向菌袋表面喷一次 1%的石灰水;(4)菌袋发生青霉菌后,可喷洒多菌灵液或高效绿霉净水溶液。根霉 菌丝初期为白色,孢子成熟后菌落逐渐变成黑色或褐色,整个菌落的外观如一片林立的大头针。(1)保持耳场 环境的清洁卫生,耳房、耳场通风良好,排水便利,避免高温高湿;(2)菌袋严格灭菌,防止菌袋破损;(3)出耳 7 d 1 0 d 向 菌袋 表 面 喷一 次 1%的 石灰水;(4)发 现 根 霉,应 及 时 通 风 干 燥,控 制 室 温 在2 0 2 2,待杂菌抑制后再恢复常规管理。曲霉 感染黑木耳菌包的曲霉主要有黑曲霉、黄曲霉,菌丝初期为白色,黑曲霉孢子成熟后菌落逐渐变为黑色。肉眼可见黑色、疏松的颗粒状;黄曲霉孢子成熟后后菌落逐渐变为黄色或黄绿色。曲霉 感染 多发 生在 7 8 月高 温天 气制 袋的 菌袋内,菌丝成熟期短,感染后 1 d 3 d 即可出现微黑色或微黄色霉层,最后霉层占领整个菌袋。(1)保持耳场 环境的清洁卫生,耳房、耳场通风良好,排水便利,避免高温高湿;(2)菌袋严格灭菌,防止菌袋破损;(3)出耳 7 d 1 0 d 向 菌袋 表 面 喷一 次 1%的 石灰水;(4)菌袋发生 曲霉后,可喷洒多 菌灵液或甲基托布津液.D B 6 1/T 1 8 3 6 2 0 2 45表 A.1(续)病原菌 特征与症状 防治方法毛霉菌丝初期为白色,后变为灰色、棕色或黑色。料 袋 被 污 染 后,培 养 料 上 会 长 出 粗 糙、疏 松 发 达的营养菌丝。菌丝体生长极为迅速,2 d 3 d 即可长满培养料。(1)保持耳场环境的清洁卫生,耳房、耳场通风良好,排水便利,避免高温高湿;(2)在培养料中适当加大石灰用量,形成偏碱性条件;(3)菌袋严格灭菌,防止菌袋破损;(4)出耳 7 d 1 0 d 向菌袋表面喷一次 1%的石灰水。酵母霉料 袋 被 污 染 后,菌 落 呈 黏 糊 状,后 期 培 养 料 发 酵变 质,产 生 C O 2 气 体,散 发 出 轻 微 的 酒 精 味。多 发 生在含糖量高的培养基上。(1)菌袋严格灭菌;(2)接种和打孔时防止污染。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