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行业 研究 Page 1 证券研究报告 深度报告 银行 Table_IndustryInfo 专题报告 超配 (维持评级) 2018 年 08 月 03 日 一年该行业与 上证综指 走势比较 行业专题 拯救信用:下半年政策 、投资 、社融、货币展望 主要逻辑与结论 2018 年以来,企业债务违约开始多发,又叠加多项监管措施落地、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金融机构的信用投放行为开始出现收缩的苗头,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可能造成较大风险暴露。为此,货币当局与监管当局及时启动逆周期政策,推动金融机构信用投放,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我们预计各项逆周期政策将在下半年陆续收效,社融、货币等数据将有所好转,企业融资条件也将有所改善。此前市场因对经济、债务的过度担忧,而给予银行股一个过低的估值,终会得以修复。 信用收缩 可能引致流动性风险 作为去杠杆政策的一部分, 2017 年以来金融严监管,使部分原先以不规范 方式投放的业务无法续做,主要是非标等。而一些杠杆过高且高度依赖非标融资的企业 ,无法顺利再融资 ,违约事件时有发生 。 数据上看,非标的收缩,导致 M2 增速显著下滑,也导致社融同比少增 ,而信贷投放其实并无异常 。适逢企业债务到期高峰,企业难以接续债务,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政策有所调整,保障信用投放 为缓解企业流动性风险,保持经济平稳,目前金融管理部门已启动逆周期政策 。首先,放宽了制约银行信用投放的监管指标,包括合意信贷额度、流动性(以降准、 MLF 等方式)、 MPA 中的广义信贷额度等,均以放松,释放了银行的投放能力。但 对于投放意愿,短期内仍难见效。同时,财政将更加积有效,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从而产生可观的融资需求。 下半年展望:投资、社融与货币 我们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回升,全年投资额将至 5%以上。由此带动融资需求,信贷、债券有所回升,尤其是信贷下半年将明显放量, 全年投放 16 万亿元以上,从而弥补了社融中非标收缩的缺口, 2018 年底社融余额增速将回 10%以上。由于信贷派生 M2(而收缩的非标中仅表内部分会回笼 M2),因此 M2 增速的反弹比社融更 快 , 年末 M2 同比增速将达到 9.5%。 投资建议 随着后续信贷放量、社融回稳,企业债务违约 会陆续减少,对经济前景也无需过度悲观。维持行业 “超配 ”评级。继续推荐 “哑铃组合 ”,即基本面优异、受监管影响小的大型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以及特色鲜明,业绩增长仍有优势的优质中小银行,包括宁波银行、南京银行。 风险提示 若经济因内外不利因素影响而失速下行,则将侵蚀银行资产质量;若政策效果低于预期,或者部分金融数据迟迟无法见效,也可能引发市场持续担忧;文中部分变量的预测使用了调研得来的行业经验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结果仅供参考。 相关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金融问题财政解 2018-07-20 2018 年 7 月银行业投资策略:地方国企债务问题不必过度担忧 2018-07-11 行业重大事件快评:低估值的背后:新一轮地方债置换或将开启 2018-07-02 2018 年 6 月银行业投资策略:不惧烦忧,继续推荐 “哑铃组合 ” 2018-06-08 兼论为何我们认为四大行被低估:富国银行成功靠什么? 2018-05-16 证券分析师:王剑 电话: 021-60875165 E-MAIL: wangjianguose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 S0980518070002 联系人:陈俊良 电话: 010-88005302 E-MAIL: chenjunliangguosen 独立性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其结论不受其它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0.60.81.01.21.4A/17 O/17 D/17 F/18 A/18 J/18上证综指 银行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2 内容目录 主要逻辑:逆周期政策托底信用投放 . 4 去杠杆与信用收缩:数据在说话 . 4 数据说话:信用如何收缩 . 4 成因分析:信用因何收缩 . 10 债务到期高峰与流动性风险 . 12 拯救信用:投放能力、投放意愿与融 资需求 . 12 针对投放能力:逆周期政策松绑监管指标约束 . 13 但对投放意愿,一时难以见效 . 13 融资需求主要靠基建投资发力 . 14 下半年展望:投资、社融与货币 . 14 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到 5%以上 . 14 社融将以信贷弥补非标缺口 . 15 货币增速将见底并显著回升 . 15 主要结论与投资建议 . 16 主要结论 . 16 投资建议 . 16 风险提示 . 16 国信证券投资评级 . 17 分析师承诺 . 17 风险提示 . 17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 1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3 图 表目录 图 1:需要关注社融与 M2 的关系与异同 . 5 图 2:非银部门的介入是 M2 与社融差异的原因之一 . 6 图 3: 2017-2018 年 M2 增速持续下滑 . 6 图 4:各种派生 M2(或影响其余额)的渠道 . 7 图 5: 2018 年上半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显著下降 . 8 图 6: 2018 年上半年社融同比少增 2 万亿元以上 . 9 图 7:银行表内业务收缩会回笼 M2,并影响部分社融,表外收缩则影响部分社融 . 9 图 8:股份行流动性不够充裕,影响信用投放 . 10 图 9: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为紧张 . 10 图 10:城投债(中债标准)已经进入到期高峰 . 12 图 11:基建投资资金来源结构( 2016 年) . 15 表 1: 2014-2018 年 M2 增量按派生渠道进行分解 . 7 表 2: 2014-2018 年 M2 同比增速按派生渠道进行分解 . 8 表 3: 2017 年底以来一系列监管文件出台 . 11 表 4:目前制约信用投放的不同原因 . 11 表 5:对下半年主要社融科目的预测 . 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4 主要逻辑: 逆周期政策 托底 信用 投放 历经了 约 2 年的去杠杆进程后,自 2018 年以来,企业债务违约开始多发,又叠加多项监管措施落地、中美贸易摩擦等 因素 , 金融机构的信用投放行为开始出现收缩的苗头, 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 可能造成较大风险 暴露 。为此, 货币当局与监管当局 及时 启动 逆周期 政策 ,推动 金融机构 信用投放 ,缓 解 经济 下行压力。 我们预计各项逆周期政策将在下半年陆续收效 , 社融、货币等数据将有所好转 ,企业融资条件也将有所改善 。 此前市场因对经济、债务的 过度 担忧,而给予银行股一个过低的估值, 终 会 得以 修复。 去杠杆与信用收缩:数据 在说话 这轮去杠杆最早可追溯至 2015 年底中央高层开始关注风险,但正式启动去杠杆 行动 ,是 2016 年中期 , 首先 是 人行货币政策逐步转紧,先以 “紧货币 ”的方式抬高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加杠杆的成本和难度,逐步挤压杠杆空间。而后, 2017年 3 月开始,银监会启动监管检查,整治各种监管套利和行业乱象 ,遏制银行不当的信用投放行为 , 是为 “紧信用 ”,并最终于 2017 年底开始出台一系列监管文件加以落地 。 其间,证监会、财政部等金融业相关部委也有相关措施,形成一整套去杠杆的 “组合拳 ”,在金融机构负债端、资产端以及实体部门的负债端同时发力 。 在这些措施多管齐下的 作用 下, 截止目前, 去杠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开始进入稳杠杆阶段 (详细的去杠杆分析,请参见我们 7 月 9 日的研究报告重债之迷:从金融去杠杆、实体去杠杆到稳杠杆)。 随着去杠杆推进,信用投放开始出现收缩,其中收缩最为明显的是非标(以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为 主要 通道)、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债券 等。这本身是去杠杆取得成效的体现, 但同时 也造成 部分 企业再融资困难 (债务到期后无法接续) ,进而债务违约 ,市场上有 了 去杠杆政策 “误伤实体 ”的争论。同时,债务违约还导致一些金融机构 因忌惮风险而 风险偏好下降, 使信用投放进一步收缩,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融资条件 。 照此下去,可能形成 “金融正反馈 ”效应,可能放大风险。 我们首先基于经典的货币金融分析框架, 剖析社融、货币收缩的具体情况 。然后,我们将政策走势、统计数据与微观调研结果相结合,综合 评判金融机构(银行为主,包括其表内 业务和 表外 理财 ) 信用收缩的原因。只有 找准原因,才有可能在后期对症下药。 数据说话:信用如何收缩 整个去杠杆进程,多个部门出台多 项 措施, 错综 复杂,市场 人士大多通过 直接观察 金融统计数据,去了解去杠杆的成果。 大家 主要观测 的 数据是社会融资总量和广义货币( M2),两者分别可大致代表金融体系的资产端 (社融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对实体部门的信用投放) 、负债端 ( M2 的主体是银行存款) 。 社融统计的是实体部门(不包括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获取的融资的总量,因此 金融机构 对企业的信用投放被计入社融,但 金融机构 对金融机构的投放,以及 金融机构 购买资管产品、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 , 均不计入社融。 此外,实体与实体之间 的直接融资也被计入社融 ,比如 个人投资者 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或债券。 而 M2 的主体是银行的存款 (外加少许流通中的现金 M0) ,包括实体部门( 包括企业、团队 、居民 )和 部分 非银金融部门 (包括非银金融机构、金融产品 ,以下简称 “非银部门 ”) 的存款。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 M2 主要来自于银行信用投放的派生 , M2 的下降也大多因为信用投放的 到期收回 ,即 派生的逆过程 ,或 “负派生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5 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社融与 M2 的 关系,理解它们的 相同与差异。 在我国, 银行信用投放是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因此社融与 M2 的增长大致相当。 以银行信贷为例,银行向其企业客户投放 100 元信贷,那么这笔信贷被计入社融,同时新派生出来 100 元存款,计入 M2。 可见,银行 对实体部门 的 信 用 投放 ,既计入社融,又派生相同金额的 M2,因此社融与 M2 的增长大致相当。 但同时,也需要关注不派生 M2 的社融 比如直接融资 、 非银部门向实体 部门 投放 (比如理财产品购买企业债券等) 、 开立 银票等 ,以及不计入社融的 M2 投放(或回笼 。 比如财政、外占投放 M2,以及银行向非银部门投放 ) 。 因此,两者实际数据又会有一定差异 , 需要关注 。尤其是如果 某些时期 这些差异业务特别多,那可能会导致两者差异巨大 ,更需要从社融、 M2 的定义上去剖析, 按图索骥, 找到原因 。 图 1: 需要关注社融与 M2 的关系与异同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其中,非银存款是 2011 年纳入 M2 的,这一调整 导致社融与 M2 差异扩大。 比如,某银行向 某非银( 比如, 某 证券公司 或 某 资管产品 ) 发放一笔同业拆放 100元,会新派生一笔 100 元的 M2( 即证券公司 或资管产品 在银行的 存款 ) 。但是这笔拆放不计入社融,因为 它并 不是实体部门的融资。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 M2和社融的差异 ( M2 大于社融) 。 接着, 假设 资管产品 将这 100 元资金出借 给企业 (比如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申购新发 债券等 方式) ,因为该 企业 属于实体部门,因此这次出借行为计入社融。但这次出借不会新派生 M2(它只是存量M2 的转移, 资管产品的存款变成企业的存款 ),因此 M2 和社融再次差异(社融大于 M2)。当然,如果把 上述两笔交易合并起来 (比如两笔交易几乎是同时完成的) , M2 与社融又一致了。 但是,如果 资管产品 不再拿这笔资金去投放实体部门,而是仅用于二级市场投资,那么 M2 和社融的差异将无法拉平。 银行向实体部门投放(信贷、购债等)计入社融 派生 M2直接融资、非银部门向实体部门投放、开立银票外占投放、财政投放、银行向非银部门投放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6 图 2: 非银部门的介入 是 M2 与社融 差异的原因之一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依据上述原理, 我们需要剖析 M2 的派生来源 (有些来源计入社融,有些不计入) ,再结合社融数据 , 从而 科学、准确地 评判 信用投放情况 。 截止 2018 年 6 月, M2 余额为 175.24 万亿元(老口径,即不包括纳入 M2 的那部分货币市场基金 。 为估测数,仅供参考 。下文如无特别说明,亦同),同比增速为 7.5%, 为近年新低。自 2017 年以来 ,在去杠杆政策作用下 , M2 增速基本上逐月下降,从 2017 年 1 月的 11.3%,降至 12 月的 8.2%,然后进入 2018年后 继续 走低 , 3 月开始跌破 8%,而后数月均在 8%以下 。 图 3: 2017-2018 年 M2 增速 持续 下滑 资料来源: 人民银行,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M2 的主 体 成分为银行存款, 主要源自银行表内 向实体部门、非银部门的 信用投放行为的派生,包括 投放 信贷、购买企业债、各种投资(表内投资于非标、资管 产品 等) 等。 此外,财政收支、外汇占款 也会影响 M2 余额。 我们将影响 M2余额的渠道总结如下(其中,浅蓝色 的渠道 为非 常规 渠道或金额 较 小,日常研究中一般忽略处理): 银行(表内) 资 管产品 投放实体派生 M2 ,但不计入社融计入社融(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 ),不派生 M2 (只是M2 的转移存量)0%2%4%6%8%10%12%14%16%18%2013-012013-042013-072013-102014-012014-042014-072014-102015-012015-042015-072015-102016-012016-042016-072016-102017-012017-042017-072017-102018-012018-04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7 图 4: 各种派生 M2(或影响其余额) 的 渠道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2017-2018 年以来 M2 增速快速下滑,根本原因是各种去杠杆政策,制约了银行的 部分 信用投放 行为 ,从而减少了 M2 派生。甚至某些信用投放是负数(当期投放量小于当期回收量),从而回笼 M2( 负 派生)。 我们按照我们一以贯之的方法,将 2014-2018 年 的每年 M2 增量按其派生来源进行分解,可以观察到2017-2018 年 M2 增长乏力,是 哪些 渠道在少投放甚至回笼 M2。 表 1: 2014-2018 年 M2 增量按派生渠道进行分解 M2 来源分解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H1 外占投放 6,411 -16,851 -34,405 -4,637 329 银行投资债券派生 8,254 25,817 -1,222 -15,731 -3,415 银行信贷派生 (注) 97,809 154,770 164,946 168,392 98,746 财政投放 -2,665 4,096 2,116 -3,563 -3,643 其他(银行投放非银等) 12,041 -3,929 26,354 -17,759 -15,369 M2 增量 121,850 163,903 157,789 126,702 76,647 资料来源: 人民银行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预测 (单位:亿元 。注:此处信贷为加回地方债务置换后的数据 ) 可见, 2017 年和 2018 年上半年,其他(主要是银行投放非银,即包括表内投放非标、投资资管产品等) 渠道分别回笼了约 1.78 万亿元、 1.54 万亿元的 M2,是造成 M2 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2017 年,银行投资债券还回笼了 1.57 万亿元的 M2。而信贷渠道的派生,则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 2018 年上半年信贷投放量 也 并不低。 还可作更进一步的精确分解。 我们再把 近几年的 M2 同比增速也按不同派生渠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8 道进行分解, 换算为 每个渠道 贡献的增速 ( 即, 2018 年 6 月末 7.5%的 M2 同比增速,不同渠道分别贡献其中的几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 拉低 2017 年和 2018年上半年的 M2 同比增速的,主要是其他(银行投放非银等)渠道。 比如,以2018 年 6 月末 M2 增速为例,增速为 7.5%,其中其他(银行投放非银等)渠道拖累增速 2.2 个百分点(即,若无此拖累, M2 增速可达到 9.7%) 。因此,其他(银行投放非银等)渠道回笼 M2,是导致 M2 增速过低的主要原因。 表 2: 2014-2018 年 M2 同比 增 速 按派生渠道进行分解 M2 增速 分解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H1 外占投放 0.6 -1.4 -2.5 -0.3 -0.2 银行投资债券派生 0.7 2.1 -0.1 -1.0 -0.3 银行信贷派生(注) 8.8 12.6 11.8 10.9 10.4 财政投放 -0.2 0.3 0.2 -0.2 -0.2 其他(银行投放非银等) 1.1 -0.3 1.9 -1.1 -2.2 M2 增 速( %) 11.0 13.3 11.3 8.2 7.5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预测(单位: 个百分点 。注:此处信贷为加回地方债务置换后的数据) 投放非银 负增长 是拖累 M2 增速的主因。但是,这些 “投放 非银 ”并 非 全部 是 投向实体部门的 。 比 如,银行购买资管产品,而资管产品将资金主要运用于债券二级市场 , 则不体现在社融中。 这类投放的收缩,会拖累 M2 增速,但不影响社融。而有些 “投放非银 ”会再接着由非银部门投向实体部门,比如非标业务(银行先投资于通道资管产 品,再由该产品投向实体,以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的形式),它的收缩,既拖累 M2 增速,又拖累社融。 因此, 单就 “投放非银 ”这一科目 而言,它的收缩,拖累 M2 增速的幅度, 大 于拖累社融 余额 增速的幅度。 反映在数据上, 2018 年以来,社融余额 增速 虽然也在下行,但依然保持在 10%左右,明显高于 M2 的同比增速。 而从社融结构上看, 2018 年上半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 两者的大 部分资金来源 是 银行表内 的投放非银,因此 两者 的下降, 既回笼 M2,又拉低了社融。 同时,两者另有一部分资金来源是银行表外理财 (这部分不会派生 M2,因此不体现在 M2 余额变化之中) ,也处于收缩状态 ,影响社融 。 图 5: 2018 年上半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显著下降 资料来源: 人民银行,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单位:亿元) - 1 0 ,0 0 0- 5 , 0 0 005 ,0 0 01 0 ,0 0 01 5 ,0 0 02 0 ,0 0 02 5 ,0 0 02016 2017 2 0 1 8 H1委托贷款 信托贷款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9 同时, 2018 年上半年, 银票开立 等也出现同比少增,最终导致整体新增社融规模 同比 少增 2 万亿元 以上 。 图 6: 2018 年上半年社融同比少增 2 万亿元以上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单位:亿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 2017-2018 年,银行投放非银的下降, 起到回笼 M2 的作用,直接拉低了 M2 增速 ,同时也 一定程度上 拉低了社融 。 该科目中包括银行购买资管产品(包括委外)以及投放非标(中间也需要通过一个资管产品,即通道),部分资管产品的资金运用于债券二级市场投资 或同业运作 ,不 产生 社融,另一部分资金则投放实体, 计入 社融 。同时, 表外理财收缩也导致社融下降 。 这里的社融主要科目是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即资管产品投放实体的主要业务模式 ,亦即我们通称的非标 。 图 7: 银行 表内 业务 收缩会回笼 M2,并影响部分社融 ,表外收缩则影响部分社融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而在上述分析中,我们未发现银行的 “主营业务 ”信贷的数据出现异常 。 2018年上半年,信贷投放量为 8.80 万亿元(不包括向非银金融投放的贷款),同比多增 5779 亿元,未见收缩 。 因此,所谓的信用收缩,主要是指银行表内非标和其他投放方式 的收缩 ,以及表外理财 (对外表外非标和债券等其他投放方式)的收缩 。 接下来,我们需要梳理 , 是什么原因导致 了 收缩。 - 2 0 ,0 0 002 0 ,0 0 04 0 ,0 0 06 0 ,0 0 08 0 ,0 0 01 0 0 ,0 0 01 2 0 ,0 0 0社融 本币贷款 外币贷款 委托贷款 信托贷款 未贴银票 企业债券 股票2 0 1 7 H1 2 0 1 8 H 1非银、实体购买的表外理财非银机构或资管产品用于债券二级市场投资或同业运作投放实体银行(表内)计入社融(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不产生社融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10 成因分析:信用因何收缩 我们参考经典的供需分析。 银行 表内外 信用投放行为的收缩,又可大致分为主客观两方面原因 ,客观原因即 “投放能力 ”,主观原因即 “投放意愿 ”。 ( 1) 客观原因,是指各种监管措施和监管指标不再容许它们投放 ,统称为 “投放能力 ”。 这里又可分为两小类 原因 ,一是因为监管指标制约导致无法投放,比如资本充足率 、流动性监管指标 、合意信贷额度 等 不 达标,导致无力投放 。从近期调研情况来看,制约银行信用投放的因素很多,并且不同 银行的 制约因素不同。比如,小型银行普遍反映是合意信贷额度不足,此外 MPA 考核中的广义信贷 增速 也构成制约;而中小型银行则情况较多样,有些是流动性 (基础货币)不足(比如存款吸收不力 ,导致存贷款比例、 LCR 等指标压力较大 )制约投放,有些则是资本充足率不足(哪怕账面上的资本充足率是够的,但考虑到可能有些资产未来需要回表,可能资本并不十分充裕);而大型银行则 情况稍好,监管指标制约并不明显,但是由于基数较大,一般有着自己既定的投放计划,也不会无度放大投放量。 大中型银行一般不会受制于合意信贷额度。 从 2018 年一季报数据来看,大多股份行流动性不够充裕(存贷比较高, LCR较低),影响信用投放的力度。有些股份行、城商行还存在资本充足率压力较大的问题,已经比较接近监 管红线,急需补充资本,否则也将影响信用投放。 大型银行监管指标制约并不明显。 图 8: 股份行流动性不够充裕,影响信用投放 图 9: 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为紧张 资料来源: 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 2018 年一季报。单位: %) 资料来源: 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 2018 年一季报。单位: %) 二是原先的很多投放方式 , 在 “严监管 ”背景下, 已经被定性为 监管套利和业务乱象 ,已经不符合新的监管要求,不能 再 续做 。或者虽然原来没说不合规,但也被新规叫停了 。 我们梳理了 2017 年底以来重要的监管文件, 可以发现,很多业务模式被叫停,直接制约了银行表内外资金的对外投放能力。 我们甚至可以断言,这一项原因,是导致这次信用投放收缩最为核心的原因。 比如,传统上表内外的非标业务,大多是 以 资管产品作为通道,由该通道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的方式实现对实体的投放,而目前, 资管产品从事 委托贷款已被明确叫停,银信合作也被规范, 非标的通道已较困难。同时, 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出台,原有有的存在刚兑情形的理财产品将被逐步整改 , 余额要在过渡期中逐步压 缩,直接制约了表外理财的投放能力。 0204060801 0 01 2 01 4 01 6 01 8 0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兴业银行 招商银行 浦发银行 民生银行 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 平安银行 华夏银行 北京银行 上海银行 江苏银行 南京银行 宁波银行 杭州银行 贵阳银行 常熟银行 无锡银行 江阴银行 吴江银行 张家港行存贷比 LCR024681012141618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兴业银行 招商银行 浦发银行 民生银行 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 平安银行 华夏银行 北京银行 上海银行 江苏银行 南京银行 宁波银行 杭州银行 贵阳银行 常熟银行 无锡银行 江阴银行 吴江银行 张家港行资本充足率 一级资本充足率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