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是在医疗或医学研究中,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的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而处理的过程。在现代医学中,医学影像是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是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医院70%临床诊断行为需要借助医学影像的检查,影像数据已占到医院总数据量的80%90%。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医疗数据也在快速增长医院几乎每年都要投资扩建数据中心的存储容量,投入数十万甚至上千万。此外,由于大部分医院的影像仍在局域网内使用,数据量大,传输速度慢,缺少分享,海量数据得不到有效使用,成为医疗负资产。面对持续增长的海量影像数据,如何进行存储、调用和充分应用,是每一个医疗服务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将创造医疗行业的D 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 , 基 于云计算医疗数据可以在云端实现 跨 地 域、跨医 疗 机 构的共享, 让更多患者接触到所需的医疗资源 。 医学影像上云后,可以利用云计算云存储 技术提供数据快速调用、网络数据共享与应用扩展等优势,不仅为医生提供更加便利的临床影像数据服务,还能与大数据、物联网、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结合,带来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和价值。医疗影像云已成为云计算的重要领域之一,国内的阿里巴、腾讯和华为,国外的亚马逊、微软等互联网巨头,都积极同传统医学设备与影像公司,如通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锐珂Carestream、联影等深度合作,积极进行“云”上的探索创新。本白皮书从医疗影像云定义、发展背景和价值出发,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及政策要求,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阐述了五大应用场景的发展节奏、商业机会点和网络SLA要求,并对医疗影像云业务的开展节奏及趋势给出了分析建议。最后期待本白皮书可以作为医疗影像云行业研究的参考,并为推动医疗云产业的发展贡献价值。华为iLab愿与医疗生态合作伙伴和运营商一起做大产业,推动医疗影像云服务的发展。前言医学影像是在医疗或医学研究中,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的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而处理的过程。在现代医学中,医学影像是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是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医院70%临床诊断行为需要借助医学影像的检查,影像数据已占到医院总数据量的80%90%。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医疗数据也在快速增长医院几乎每年都要投资扩建数据中心的存储容量,投入数十万甚至上千万。此外,由于大部分医院的影像仍在局域网内使用,数据量大,传输速度慢,缺少分享,海量数据得不到有效使用,成为医疗负资产。面对持续增长的海量影像数据,如何进行存储、调用和充分应用,是每一个医疗服务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将创造医疗行业的D 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 , 基 于云计算医疗数据可以在云端实现 跨 地 域、跨医 疗 机 构的共享, 让更多患者接触到所需的医疗资源 。 医学影像上云后,可以利用云计算云存储 技术提供数据快速调用、网络数据共享与应用扩展等优势,不仅为医生提供更加便利的临床影像数据服务,还能与大数据、物联网、AI(Artificial Intelligenc ,人工智能)结合,带来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和价值。医疗影像云已成为云计算的重要领域之一,国内的阿里巴、腾讯和华为,国外的亚马逊、微软等互联网巨头,都积极同传统医学设备与影像公司,如通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锐珂Car stre m、联影等深度合作,积极进行“云”上的探索创新。本白皮书从医疗影像云定义、发展背景和价值出发,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及政策要求,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阐述了五大应用场景的发展节奏、商业机会点和网络SLA要求,并对医疗影像云业务的开展节奏及趋势给出了分析建议。最后期待本白皮书可以作为医疗影像云行业研究的参考,并为推动医疗云产业的发展贡献价值。华为iLab愿与医疗生态合作伙伴和运营商一起做大产业,推动医疗影像云服务的发展。前言医学影像是在医疗或医学研究中,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的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而处理的过程。在现代医学中,医学影像是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是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医院70%临床诊断行为需要借助医学影像的检查,影像数据已占到医院总数据量的80%90%。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医疗数据也在快速增长医院几乎每年都要投资扩建数据中心的存储容量,投入数十万甚至上千万。此外,由于大部分医院的影像仍在局域网内使用,数据量大,传输速度慢,缺少分享,海量数据得不到有效使用,成为医疗负资产。面对持续增长的海量影像数据,如何进行存储、调用和充分应用,是每一个医疗服务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将创造医疗行业的D 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 , 基 于云计算医疗数据可以在云端实现 跨 地 域、跨医 疗 机 构的共享, 让更多患者接触到所需的医疗资源 。 医学影像上云后,可以利用云计算云存储 技术提供数据快速调用、网络数据共享与应用扩展等优势,不仅为医生提供更加便利的临床影像数据服务,还能与大数据、物联网、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结合,带来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和价值。医疗影像云已成为云计算的重要领域之一,国内的阿里巴、腾讯和华为,国外的亚马逊、微软等互联网巨头,都积极同传统医学设备与影像公司,如通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锐珂Carestream、联影等深度合作,积极进行“云”上的探索创新。本白皮书从医疗影像云定义、发展背景和价值出发,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及政策要求,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阐述了五大应用场景的发展节奏、商业机会点和网络SLA要求,并对医疗影像云业务的开展节奏及趋势给出了分析建议。最后期待本白皮书可以作为医疗影像云行业研究的参考,并为推动医疗云产业的发展贡献价值。华为iLab愿与医疗生态合作伙伴和运营商一起做大产业,推动医疗影像云服务的发展。医学影像是在医疗或医学研究中,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的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而处理的过程。在现代医学中,医学影像是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是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医院70%临床诊断行为需要借助医学影像的检查,影像数据已占到医院总数据量的80%90%。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医疗数据也在快速增长医院几乎每年都要投资扩建数据中心的存储容量,投入数十万甚至上千万。此外,由于大部分医院的影像仍在局域网内使用,数据量大,传输速度慢,缺少分享,海量数据得不到有效使用,成为医疗负资产。面对持续增长的海量影像数据,如何进行存储、调用和充分应用,是每一个医疗服务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将创造医疗行业的D 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 , 基 于云计算医疗数据可以在云端实现 跨 地 域、跨医 疗 机 构的共享, 让更多患者接触到所需的医疗资源 。 医学影像上云后,可以利用云计算云存储 技术提供数据快速调用、网络数据共享与应用扩展等优势,不仅为医生提供更加便利的临床影像数据服务,还能与大数据、物联网、AI(Artificial Intelligenc ,人工智能)结合,带来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和价值。医疗影像云已成为云计算的重要领域之一,国内的阿里巴、腾讯和华为,国外的亚马逊、微软等互联网巨头,都积极同传统医学设备与影像公司,如通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锐珂Car stre m、联影等深度合作,积极进行“云”上的探索创新。本白皮书从医疗影像云定义、发展背景和价值出发,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及政策要求,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阐述了五大应用场景的发展节奏、商业机会点和网络SLA要求,并对医疗影像云业务的开展节奏及趋势给出了分析建议。最后期待本白皮书可以作为医疗影像云行业研究的参考,并为推动医疗云产业的发展贡献价值。华为iLab愿与医疗生态合作伙伴和运营商一起做大产业,推动医疗影像云服务的发展。目录0102医疗影像云概述 14医疗影像云发展趋势1.1 背景介绍1.2 方案概述1.3 方案价值1.4 应用场景122303040664953医疗影像云场景总结0551医疗影像云对运营商网络的需求附录医疗影像云应用场景3.1 影像云存储3.2 影像云应用医学缩略语医疗影像云生态圈3.3 医疗协同3.4 医疗教育3.5 健康管理3.2.1 影像云PACS:PACS发展的最终形态3.2.2 影像云端阅片:提升诊断效率,扩展影像应用3.2.3 移动影像云:随时随地调阅影像3.3.1 区域影像中心:影像资源共享协作,分级诊疗3.3.2 远程影像会诊中心:优化连接,提升医疗质量3.4.1 影像云教学:受众面最广的医疗应用612535424384611.1 背景介绍 医疗影像云概述在医疗需求、国家政策推动及云计算在行业应用、技术成熟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医疗行业已开始迎来“云”时代。政策驱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医疗政策要求实现区域协同和分级诊疗,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实现区域内医学检验互认、医学影像共享;实现区域影像中心、区域心电中心、区域病理中心、远程影像诊断等,驱动医学影像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快了医疗上云的步伐。行业趋势:随着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在医疗行业应用不断成熟,发展医疗影像云,医疗影像数据由院级存储向区域存储发展,实现影像数据的快速调用、网络共享与扩展影像应用成为必然趋势。医院需求: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医学影像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诊断结果不互认、转院转诊多次拍片、缺少历史影像数据、影像诊断效率低、准确率低、共享困难、影像数据利用率低等。对患者存在看病难、看病贵、过度检查、转诊转院重复拍片、影像咨询困难、误诊率高等问题;对医生存在阅片工作量大、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低,业务交流困难、学习资料匮乏等问题。医院有影像资料存管难、影像诊断准确率和效率低,用户体验差,医疗纠纷多的问题;医管部门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院无人问津,大型医院人满为患,迫切需要挖掘影像数据价值,提高医学水平。医学影像系统PACS与CIS、HIS、EMR等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数字化的主要标志。随着医01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医疗数据也在快速增长,在现代化医院中80%90%的医疗数据信息来源于医学影像,约80%的存储空间被影像数据所占据,根据IDC 2017年的健康观察数据,全球每年新增超过450PB的图像数据,图像存储量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翻一番,传统以单体医院为单位的影像存储让医院不堪重负。11.1 背景介绍 医疗影像云概述在医疗需求、国家政策推动及云计算在行业应用、技术成熟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医疗行业已开始迎来“云”时代。政策驱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医疗政策要求实现区域协同和分级诊疗,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实现区域内医学检验互认、医学影像共享;实现区域影像中心、区域心电中心、区域病理中心、远程影像诊断等,驱动医学影像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快了医疗上云的步伐。行业趋势:随着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在医疗行业应用不断成熟,发展医疗影像云,医疗影像数据由院级存储向区域存储发展,实现影像数据的快速调用、网络共享与扩展影像应用成为必然趋势。医院需求: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医学影像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诊断结果不互认、转院转诊多次拍片、缺少历史影像数据、影像诊断效率低、准确率低、共享困难、影像数据利用率低等。对患者存在看病难、看病贵、过度检查、转诊转院重复拍片、影像咨询困难、误诊率高等问题;对医生存在阅片工作量大、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低,业务交流困难、学习资料匮乏等问题。医院有影像资料存管难、影像诊断准确率和效率低,用户体验差,医疗纠纷多的问题;医管部门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院无人问津,大型医院人满为患,迫切需要挖掘影像数据价值,提高医学水平。医学影像系统PACS与CIS、HIS、EMR等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数字化的主要标志。随着医01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医疗数据也在快速增长,在现代化医院中80%90%的医疗数据信息来源于医学影像,约80%的存储空间被影像数据所占据,根据IDC 2017年的健康观察数据,全球每年新增超过450PB的图像数据,图像存储量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翻一番,传统以单体医院为单位的影像存储让医院不堪重负。1.2 方案概述 1.3 方案价值在医疗需求、国家政策推动及云计算在行业应用、技术成熟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医疗行业已开始迎来“云”时代。政策驱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医疗政策要求实现区域协同和分级诊疗,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实现区域内医学检验互认、医学影像共享;实现区域影像中心、区域心电中心、区域病理中心、远程影像诊断等,驱动医学影像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快了医疗上云的步伐。行业趋势:随着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在医疗行业应用不断成熟,发展医疗影像云,医疗影像数据由院级存储向区域存储发展,实现影像数据的快速调用、网络共享与扩展影像应用成为必然趋势。医院需求: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医学影像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诊断结果不互认、转院转诊多次拍片、缺少历史影像数据、影像诊断效率低、准确率低、共享困难、影像数据利用率低等。对患者存在看病难、看病贵、过度检查、转诊转院重复拍片、影像咨询困难、误诊率高等问题;对医生存在阅片工作量大、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低,业务交流困难、学习资料匮乏等问题。医院有影像资料存管难、影像诊断准确率和效率低,用户体验差,医疗纠纷多的问题;医管部门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院无人问津,大型医院人满为患,迫切需要挖掘影像数据价值,提高医学水平。医学影像系统PACS与CIS、HIS、EMR等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数字化的主要标志。随着医医疗影像云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社交以及医疗协同、远程医疗服务等多种技术理念在医学影像业务中的综合应用。利用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实时获取医疗影像数据,打通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采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医疗影像检查数据的共享和医疗机构间的业务协同,为居民卫生健康服务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撑依据。逐步合理布局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助力分级诊疗的实现。医疗影像云化服务有助于医疗行业改革,影像云化的应用、医疗流程的优化等可以提升医疗资源的协作,助力医联体发展。长远来看,影像大数据可以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结合运用,实现影像大数据应用价值的充分挖掘,并推动医疗影像实现智能化诊疗。总之,医疗云化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最有效配置,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让患者得到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对医院: 依托医疗影像云,可以打破医院院内信息孤岛,实现医院内及医院间影像数据的共享,实现医技数据与医技业务的全医技流程的管理、临床影像三维的应用、临床科研等服务,还可以实现远程医疗、远程诊断,最终实现基于影像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提高医生的诊断能力。对患者: 医疗影像云可以合理导诊,辅助诊疗,通过远程咨询诊疗,实现疾病预防,让患者便捷就医,省时省钱,最终实现居民自我管理健康。对医生: 医疗影像云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影像诊断效率和精准度,促进医患间有效沟通交流,降低医患矛盾,减少医疗事故,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对医疗管理部门: 医疗影像云有助于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掌握全民的健康信息,完善监管体系,推进区域分诊、保障医疗福利,支持医疗科研水平提升。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医疗数据也在快速增长,在现代化医院中80%90%的医疗数据信息来源于医学影像,约80%的存储空间被影像数据所占据,根据IDC 2017年的健康观察数据,全球每年新增超过450PB的图像数据,图像存储量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翻一番,传统以单体医院为单位的影像存储让医院不堪重负。21.2 方案概述 1.3 方案价值在医疗需求、国家政策推动及云计算在行业应用、技术成熟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医疗行业已开始迎来“云”时代。政策驱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医疗政策要求实现区域协同和分级诊疗,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实现区域内医学检验互认、医学影像共享;实现区域影像中心、区域心电中心、区域病理中心、远程影像诊断等,驱动医学影像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快了医疗上云的步伐。行业趋势:随着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在医疗行业应用不断成熟,发展医疗影像云,医疗影像数据由院级存储向区域存储发展,实现影像数据的快速调用、网络共享与扩展影像应用成为必然趋势。医院需求: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医学影像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诊断结果不互认、转院转诊多次拍片、缺少历史影像数据、影像诊断效率低、准确率低、共享困难、影像数据利用率低等。对患者存在看病难、看病贵、过度检查、转诊转院重复拍片、影像咨询困难、误诊率高等问题;对医生存在阅片工作量大、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低,业务交流困难、学习资料匮乏等问题。医院有影像资料存管难、影像诊断准确率和效率低,用户体验差,医疗纠纷多的问题;医管部门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院无人问津,大型医院人满为患,迫切需要挖掘影像数据价值,提高医学水平。医学影像系统PACS与CIS、HIS、EMR等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数字化的主要标志。随着医医疗影像云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社交以及医疗协同、远程医疗服务等多种技术理念在医学影像业务中的综合应用。利用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实时获取医疗影像数据,打通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采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医疗影像检查数据的共享和医疗机构间的业务协同,为居民卫生健康服务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撑依据。逐步合理布局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助力分级诊疗的实现。医疗影像云化服务有助于医疗行业改革,影像云化的应用、医疗流程的优化等可以提升医疗资源的协作,助力医联体发展。长远来看,影像大数据可以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结合运用,实现影像大数据应用价值的充分挖掘,并推动医疗影像实现智能化诊疗。总之,医疗云化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最有效配置,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让患者得到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对医院: 依托医疗影像云,可以打破医院院内信息孤岛,实现医院内及医院间影像数据的共享,实现医技数据与医技业务的全医技流程的管理、临床影像三维的应用、临床科研等服务,还可以实现远程医疗、远程诊断,最终实现基于影像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提高医生的诊断能力。对患者: 医疗影像云可以合理导诊,辅助诊疗,通过远程咨询诊疗,实现疾病预防,让患者便捷就医,省时省钱,最终实现居民自我管理健康。对医生: 医疗影像云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影像诊断效率和精准度,促进医患间有效沟通交流,降低医患矛盾,减少医疗事故,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对医疗管理部门: 医疗影像云有助于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掌握全民的健康信息,完善监管体系,推进区域分诊、保障医疗福利,支持医疗科研水平提升。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医疗数据也在快速增长,在现代化医院中80%90%的医疗数据信息来源于医学影像,约80%的存储空间被影像数据所占据,根据IDC 2017年的健康观察数据,全球每年新增超过450PB的图像数据,图像存储量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翻一番,传统以单体医院为单位的影像存储让医院不堪重负。231.4 应用场景结合当前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医疗影像业务的特征,将医疗影像云的主要应用场景分为为五大类:影像云存储:主要包括海量影像数据云上存储备份、云上影像归档、异地影像容灾等。影像云应用:基于云端影像的应用,如全医技云PACS、3D临床影像应用、移动影像阅片、区域影像中心、区域心电中心、区域病理中心等。医疗协同:主要包括区域影像中心、远程影像会诊中心等。医疗教育:主要包括在线医生培训、手术直播、医生考试、多院区晨读、影像专家库等。健康管理:面向个人的影像档案、影像在线咨询和远程健康监控等应用服务。4医疗影像云发展趋势02目前国内的医疗影像基本以院内建设方式为主,大部分影像数据在院内局域网使用,仅限在医技科内或医院院内使用;影像数据的调阅是基于本地运行的PACS系统进行存储、管理,完成调阅操作的。分析当前现状,总结发现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随着医联体、独立影像中心的发展,影像数据跨区域及更方便的数据共享诊断需求的出现,个人医疗健康档案的建立需求迫切,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把医疗影像数据从院内应用向区域应用,由本地存储向云存储迁移,从而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区域医疗应用,成为当前医疗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医疗影像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院内私有云,向混合云、区域医疗云逐渐过渡,最终实现公有云。第一阶段:以医院自建私有云方式为主,医疗机构整合院内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在继挂号、问诊、交费等非医疗核心业务基础上,将HIS、CIS、EMR等迁移到院内自建私有云,并逐渐试点将成熟度高的PACS向院外公有云迁移。云应用初期医生对于医疗数据安全十分看重,特别是科研方面,医生不太愿意将信息存放到云平台上。目前,医院上云的内容主要包括办公系统、体检系统等非医疗核心内容。但对EMR、HIS、LIS等系统的上云,医院比较保守。发展极度不平衡: PACS等级以上医院的应用比例不超过50%,不同地区的二三级医院的PACS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按CHIMA统计,PACS目前在等级医院中渗透率不超过50%,其中科室级60%-70%,多科室或院级 50%-60%,区域级10%-20%,在基层医疗机构PACS建设更不完善。存储方式落后:大多数医院采用本地存储,如主流三级医院以集群NAS系统为主,采用三级存储方式,主流二级医院采用IP-SAN存储,其他医院仍在采用统一存储系统,依赖PACS服务器自带的文件系统,PACS服务器的文件系统成为性能瓶颈,业务体验差,安全可靠性差,扩容困难。医院独立维护多采用单点存储,缺少冗余备份,传统的存储架构,无法满足实时业务需求和新影像技术发展的要求。调阅不方便:在线信息量少,查询速度慢,历史影像文件面临海量近线、离线文件,多采用光盘库或磁带库的存储方式,不能提供即时调阅甚至无法调阅。图2-1 二级以上医院选择云的形态私有云46.50%公有云18.60%传统数据中心化私有云和公有云不知道不会部署10.60%15.70%5.20%3.40%5对医疗用户对云形态的选择中,等级医院更倾向于部署私有云,且以自建私有云的方式为主。基层医疗机构及专科医院更容易接受公有云。发展初期,私有云、混合云仍然是医疗云较为长期的阶段性方案。第二阶段:在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应用及医联体区域影像中心、远程医疗等医疗协作、共享等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医疗云逐步向混合云转变,医院将仅保留部分敏感医疗数据,而将其他数据向院外公有云迁移。第三阶段:最终随着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区域医疗的持续开展,院外业务成为主要医疗应用场景,逐步走向区域医疗云和公有云。未来,公有云将是主流选择。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医疗机构对云计算接受度的不断提高,未来几年医疗云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医疗核心业务系统将会逐步向云端迁移。医院HIS/CIS/HRP等核心业务系统部署在本地节点或者行业云的专属云,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影像云等创新业务直接部署在行业云。移动APP、云PACS、OA等非核心业务部署在行业云或专属云。5对医疗用户对云形态的选择中,等级医院更倾向于部署私有云,且以自建私有云的方式为主。基层医疗机构及专科医院更容易接受公有云。发展初期,私有云、混合云仍然是医疗云较为长期的阶段性方案。第二阶段:在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应用及医联体区域影像中心、远程医疗等医疗协作、共享等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医疗云逐步向混合云转变,医院将仅保留部分敏感医疗数据,而将其他数据向院外公有云迁移。第三阶段:最终随着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区域医疗的持续开展,院外业务成为主要医疗应用场景,逐步走向区域医疗云和公有云。未来,公有云将是主流选择。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医疗机构对云计算接受度的不断提高,未来几年医疗云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医疗核心业务系统将会逐步向云端迁移。医院HIS/CIS/HRP等核心业务系统部署在本地节点或者行业云的专属云,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影像云等创新业务直接部署在行业云。移动APP、云PACS、OA等非核心业务部署在行业云或专属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