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项目名称及主办单位 1、项目名称 XXX 煤焦化 有限公司 80 万吨年焦化工程 2、项目的主办单位、企业性质及法人 主办单位: XXX 煤焦化 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独资企业 法人代表: XXX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XXX 设计有限公司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 1) XXX 煤焦化 有限公司 80 万吨年焦化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 ( 2)国经贸资 1997 367 号文件。 ( 3)化计发 1997426 号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 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本)的通知。 2、编制原则 ( 1)执行化工部化计发( 1997)第 426 号文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本)。 ( 2)贯彻“五化”的设计原则,尽可能节省工程项目的投资额,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 3)结合厂址现状和装置特点,努力做到工艺合理、布置紧凑,公用及辅助设施经济实用,力求降低能耗,节省占地。 2 ( 4)增强环保意识,三废治理与工程建设实现“三同时”。 ( 5)认真贯彻劳动法,加强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防护设计的措施,保证生产人员的身心健康。 ( 6)认真贯彻消防法,保 证消防设施的完善可靠。 四、项目提出的背景 XX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综合运输枢纽城市,并被纳入以上海 为中心覆盖长江三角洲的半日交通圈,交通十分方便。厂址所在地 XX市 XX 县 XX 镇 境内资源丰富,煤炭储量 3 亿吨,石灰石储量 16 亿吨,白云石储量 2.9 亿吨 ,木材蓄积量 150 万立方米。 县内煤炭、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十分发达。但全县焦化行业普遍规模小、水平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目前全县 工业正由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变。 为了贯彻 XX 市委、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公司 提出在 XX 县 XX 镇 新建 80 万吨 /年大型捣固机焦炉,使 XX 焦化行业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技术水平,以取代现有的小型焦炉。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对增加财政收入,发展区域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研究范围 本设计车间组成包括备煤车间、炼焦车间、煤气净化车间、动力车间以及相应的生产辅助设施和生活福利设施。研究范围如下: 1、产品市场预测 2、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3、工艺技术方案 4、原料、辅助材料及动力供应 5、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3 6、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 7、总图布置的确定 8、环境保护 9、工程投资及财务评价 第二节 研究结论 1、拟建工程符合国家及 XX 省的产业政策及要求,规模合理。 2、工程在建设中充分考虑环保的要求,三废排放物都做到妥善处理,特别是在废水处理方面,做到生产污水不外排,剩余煤气用于发电,达到了综合利用的目的。 3、工程采用宽炭化室、宽蓄热室、双联、下喷、废气循环、单热式4350D 型焦炉,采取合适配煤方案生产冶金焦,技术成熟可靠。 4、公用工程配套合理,满足工程要求。 5、本工程原料来源充足,煤质好,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交通运输及供水、供电、 供汽有保障,具备建厂条件。 6、环境保护、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抗震等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和当地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 7、财务评价表明,本工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通过上述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本工程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符合国家政策,工艺装备先进,技术成熟可靠,经济合理,具备建厂条件,本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可性的。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为加快本工程的实施,应按有关规定尽快进行环境评价、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2、为保证下阶段工作顺利进行,应尽 快进行厂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以便精确设计。 4 3、建议建设单位尽快做出水质分析报告,以便正确指导下一步的设计工作。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一 生产规模 公称能力 t a 80104 二 产品方案 1 焦炉煤气 Nm3 a 425.02106 回炉煤气 Nm3 a 212.51106 管式炉、 锅炉、 制冷机用气 Nm3 a 10.16106 剩余煤气 Nm3 a 202.35106 2 焦炭(干) t a 858247 其中: 40mm t a 755258 4025mm t a 51494 2510mm t a 17165 40mm t/a 755258.00 GB/T1996-94 40-25mm t/a 51494.00 GB/T1996-94 25-10mm t/a 1716.00 GB/T1996-94 40 25 2540 灰份 Ad% I 类 不大于 12.00 II 类 120.1-13.5 III 类 13.51-15.00 硫份 Std% I 类 不大于 0.60 II 类 0.61-0.80 III 类 0.81-1.00 机械强度 抗碎 强度 M25% I 组 II 组 III 组 大于 92.0 92.0-88.1 88.0-83.0 按供需双方协议 耐磨 强度 M10% I 组 II 组 III 组 不大于 7.0 不大于 8.5 不大于 10.5 挥发份 Vdtf, %不大于 1.9 水份, Mt, % 4.01.0 5.02.0 不大于 12.0 焦末含量, %不大于 4.0 5.0 12.0 表 3 3 煤焦油国家标准 GB3701 89 指标名称 指标 1 号 2 号 密度( 20) g cm3 1.15-1.21 1.13-1.22 甲苯不溶物(无水基), % 3.5-7.0 不大于 9 灰份, %不大于 0.13 0.13 水份, %不大于 4.0 4.0 粘度( E80)不大于 4.0 4.0 萘含量(无水基), %不小于 7.0 7.0 13 表 3 4 硫 磺 GB2449-92 指标名称 优等 一等 合格 S% 99.90 99.50 99.00 水份 0.10 0.50 1.00 灰份 0.03 0.10 0.20 有机物 0.03 0.30 0.80 酸度(以 H2SO4 计) 0.003 0.005 0.02 砷 0.0001 0.01 0.05 铁 0.003 0.005 不控制 表 3 5 粗苯国家标准化 GB3059-89 指标名称 粗 苯 轻 苯 加工作 溶剂用 外观 黄色透明液体 黄色透明液体 黄色透明液体 密度( 20 ), g ml 0.8710.900 0.900 0.8700.880 馏程: 70 前馏出量(容), %不大于 180 前馏出量(重), %不大于 馏出 96%(容)温度, %不大于 水份 室温下( 18 25)目测无可见的不溶解的水 表 3 6 人工煤气国家标准 GB T13611 序号 项目 指标 1 发热量 MJ NM3,大于 14.7 2 焦油及灰尘, mg Nm3,小于 40mm 的焦炭送到储焦场内。 设计范围从凉焦台下的焦 1 带式输送机开始至贮焦场为止。 2、概述 筛焦系统能力最大为 150t/h。焦炭分为四级,焦炭产量情况如下: 年产量( t/a) 日产量 ( t/d ) 小时产量 ( t/h ) 全焦(干) 858247.00 2351.36 97.97 40mm 755258.00 2069.20 86.22 40-25mm 51494.00 141.08 5.88 25-10mm 17165.00 47.03 1.96 10mm 34330.00 94.05 3.92 19 焦炭为商品焦,由汽车外运。贮焦场设有两台装载机,用于焦炭的堆取等辅助作业。 四、冷鼓、电捕 1、概述 本工段的主要任务是煤气的冷凝、冷却和加压输送;焦油、氨水和焦油渣的分离、贮存和输送;煤气中焦油雾滴及萘的脱除。 2、工艺方案的确定 焦炉煤气的初冷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分为直接冷却,间接冷却两大类。直接冷却的优点是投资较省,但环境效益较差,占地面积较大;间接冷却煤气环境效益好,节约用水,占地面积小,但投资较高。 焦炉煤 气的输送常用的有罗茨鼓风机和离心鼓风机两类。 罗茨鼓风机的优点是输送气量随风压变化几乎保持一定,可获得较高的压头,易于维护,温升小,投资较省,但噪音较大,分离焦油的效果较差,维修频繁,单机输送风量较小;离心鼓风机转速高,分离焦油雾的效果较佳,运行较平稳,单机输送风量较大,但投资较高,油系统较复杂。 焦炉煤气脱除焦油及萘的电捕焦油器通常采用可控硅电源,为了最大限度地脱除焦油及萘、保护鼓风机,本工程将电捕焦油器布置在离心鼓风机前。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结合本工程的规模,煤气的初冷采用间接冷却流程,分二段冷却;煤气 的加压选用离心鼓风机。 焦油氨水的分离采用常用的机械化氨水澄清槽进行分离。 五、脱硫及硫回收 脱硫分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脱硫的工艺简单,当要求煤气净化度较高或煤气处理量较小时采用,但设备笨重,换脱硫剂时劳动强度大,占地面积大,废脱硫剂难处理。 20 湿法脱硫具有处理能力大,脱硫与再生都能连续化,劳动强度小,能回收硫膏(硫磺)等优点,但工艺较复杂,操作费用较高,由于本工程处理煤气量较大,并做燃料煤气,故选用湿法脱硫工艺。 湿法脱硫的催化剂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本工程选用 888 为复合催化剂的脱硫工艺,以焦炉煤气中的氨 为碱源脱除焦炉煤气中的硫化氢、氰化氢的湿式氧化脱硫工艺。 本工序的任务是将煤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脱至城市煤气标准20mg/Nm3 以下,并回收硫磺。 六、硫铵(包括蒸氨) 本工段包括硫按的生产和剩余氨水蒸氨两部分。 硫按工序的主要任务是用硫酸洗去煤气中的氨并生产硫铵,将煤气中的氨含量脱至 30mg/Nm3 以下。 剩余氨水蒸氨:冷鼓工段产生的剩余氨水国内目前均采用直接蒸汽汽提蒸氨工艺,本工程也采用该工艺。蒸氨后获得的浓氨汽国内目前有以下几种处理工艺:第一是氨分解;第二是将浓氨汽冷凝成浓氨水作脱硫的补充液;第三是送煤气 系统脱氨装置生产氨产品,第四是焚烧。本工程将浓氨汽直接送入硫铵装置生产硫按。 七、洗脱苯 本工段主要包括终冷、洗苯及脱苯三部分。终冷是将硫铵来的煤气冷却至洗苯所需的温度;洗苯即用焦油洗油洗去终冷后煤气中的大部分苯,然后将煤气送往各用户使用,洗苯后煤气含苯量为 2-5g/Nm3;脱苯即将洗苯后的富油脱苯,所得重轻苯分别装车外售,脱苯后的贫油返回洗苯塔循环使用。 第二节 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 一、备煤 1、系统工艺流程 21 精煤堆场的三种洗精煤由推土机或装载机送入相应的受煤坑内。受煤坑下的电子自动配料秤将三种煤按相应 的比例给到备 1 带式输送机上,经备 2 带式输送机及悬挂式电磁除铁器除铁后,进入可逆锤式粉碎机,煤被粉碎到 3mm( 40mm 的焦炭)经焦 3 带式输送机及可逆配仓带式输送机送至 40mm 的贮仓内贮存,亦可经焦 4 带式输送机送至 40mm 的贮焦场内贮存。筛中物( 4025mm 的焦炭),经溜槽进入 25-40mm 的贮仓。筛下物( 225 600 2 焦炭 3750 430 750 3 焦炉煤气 30 5.5 640650 四、消防措施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或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本设计采取了必要的 69 消防措施,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 1)总图运输 在确定厂区总平面布置时,按生产性质、工艺要求及火灾危险性的大小等分成相对独立的小区,各区间以道路相隔,各建筑物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厂区道路呈环型布置,主要干道宽 25 米,次要道路宽1520 米,道路上空净空高度大于 4.5 米,满足消防车辆通行的要求。 ( 2)工艺 在工艺设计中着重考虑了防止设备、管线泄露的措施,避免由于易燃气体、液体的泄露而引发的火灾。 ( 3)建筑 本工程所有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结构及材料选用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1 年版)进行设计,对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作了划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按规定设定足够的泄压面积,利用门窗洞口泄压,并将厂房、门窗向外开启,室内设不发生火花地坪。室内设两个以上出口或楼梯口,主要生产建构筑物按相应规定的耐火等级设计。在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相应规定设置消防器,以满足消防要求。 ( 4)电气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严格按照环境的危险类别和区域配置相应的电器设备和灯具,避免由于电气 火花引发的火灾。电气在设计中还采取了相应的防雷、防静电措施。 ( 5)通风 爆炸、燃烧场所的通风设备均选用非燃料材料。在 1 区防爆区的通风设备均选用防爆型,并采取接地、消除静电措施。 ( 6)消防设施 按有关规范的要求,本工程设置了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及消防管 70 网,并在厂区适当位置设置了消火栓及足量的其它消防器材。 ( 7)消防机构 为保证该工程建设运行安全,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设置专职消防机构,负责企业日常消防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节 抗震设防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7 年 12 月 29 日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 2)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GB 17741-1999) . ( 3)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GB 18306-2001B1)。 ( 4)中国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 18306-2001 A 1 )。 2、编制原则 ( 1)贯彻执行抗震工作以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有关规范采取措施,使建筑物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 2)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原则, 使建筑物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等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可能有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见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二、抗震设防 依据上述,本工程所处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工程设计时应由有关部门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预评价并经省地震局主管部门批准后,根据批准相应的设计参数进行抗震设计。 三、抗震设计 71 根据概念设计的原理,正确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 细部构造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 1)建筑体型设计 建筑平立面宜采取规则、对称布置,建筑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均匀,对体型复杂的建筑物设置防震缝,将建筑物分成规则的结构单元。 ( 2)抗震结构体系 结构设计做到传力明确,结构合理,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根据建筑物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结构形式。对重要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等,对次要建筑物采用砖混等形式。 72 第十一章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第一节 工厂体制及组织机构 工厂生产组织机构按一般中型焦化厂考虑 组织机构 ( 1)备煤车间:备煤工段 ( 2)炼 焦车间:炼焦工段、筛贮焦工段,干熄焦工段。 ( 3)净化车间:冷凝鼓风及电捕工段、脱硫及硫回收工段、硫铵工段、洗脱苯工段 ( 4)热动车间:供排水工段、供电工段、生化处理工段、空压站、冷冻站 ( 5)厂部各职能科室(含后勤):化验室、通讯 第二节 生产班制和定员 本工程总定员 406 人,其中生产工人 346 人,管理技术人员 60 人。根据焦化生产特点,全装置年操作日为 365 天。主要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为 24 小时连续运行,采用五班编制三班运行,按每周工作五天考虑。其它辅助人员及车间管理人员采用白班兼值班制,管理及后勤人员 为白班制。 全厂职工定员制 序号 部门名称 生产人员 管理人员 小计 1 备煤车间 36 5 41 2 炼焦车间 124 6 130 3 化产车间 55 5 60 4 热动力车间 103 6 109 5 厂部及后勤 28 38 66 合 计 346 60 406 第三节 人员的来源和培训 厂领导及有关科室负责人由承办单位研究配备,技术人员及管理人 73 员需专门招聘。操作工人由承办单位在当地招工解决。 工人入厂后,应到相同炉型的厂家进行专业(岗位)对口实习,切实掌握生产,维修,管理业务和 技术,待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74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规划 第一节 建设周期的规划 建设周期分为前期准备工作阶段,项目实施阶段两期,本工程建设 期规划为二年,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审批;初步设计一编制、审批;详细工程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材料定货,安装工程施上、验收试车、试生产。 第二节 实施进度规划 一个月完成可研论证审批 二个月完成初步设计审批,开始详细工程设计 三个月完成备煤、炼熄焦、筛焦及冷鼓部分土建工程,完成耐火材料及主要设备定货 三个月完成焦炉筑炉安装、其它工程安装 二个月完成焦 炉烘炉、单体、联动试车 一个月完成 1#焦炉出焦,开始试生产 十二个月完成 2#焦炉及化产工程,完成所配套的其它公用工程 75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及说明 依据国石化规发( 1999) 195号文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 XX 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暂行标准编制本工程投资估算。 二、费用依据 主要设备为近期询价,不足部分参照工程建设全国机电设备价格汇编及相关资料计取。 安装工程费依据现行材料价格及有关定额计取。 建筑工程依据江苏省建筑安装概算定额大 指标并参考类似工程估算指标计取。 工程其他费用按相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估算。 三、单项工程投资估算 主要生产项目: 21906.40 万元 辅助生产项目: 963.60 万元 公用工程项目: 3175.92万元 服务性工程项目: 237.60 万元 四、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第一部分工程费 26283.52 万元 第二部分其他工程费 913.00 万元 第三部分预备费 1631.79 万元 工程建设投资为: 28828.31 万元 五、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 本项目建设期为 2 年, 建设投资全部为企业自筹,故建设期贷款利息为 0 万元。 76 六、流动资金估算 流动资金采用详估算法,流动资金总额为 10558.85 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为 3167.67 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见表 13-2。 七、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 固定资产投资 =28828.31+0=28828.31 万元 八、项目工程总投资 项目工程总投资 39387.16万元由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两部分组成。 工程项目总投资 =28828.31+10558.85=39387.16万元 投资估算见附表 13-1 第二节 资金筹措 一、项目资本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投资为 28828.31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流动资金估算值 10558.85 万元 ,其中 3167.67 万元,作为铺底流动资金由企业自筹。企业自筹资金为 31995.98万元。 二、贷款资金 本项目的 70%的流动资金( 7391.18 万元)申请银行短期贷款,贷款年利率为 6.12%。 分年资金投入计划表见表 13-3。 77 第十四章 财务经济评价 第一节 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 一、成本和费用估算依据及说明 ( 1)产品成本估算的消耗指标按各专业提供的数据。 ( 2) 原材料 和辅助材料及燃料动力价格以建设单位提供的现行价格为依据(含税价)。 ( 3)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综合折旧年限取 18 年,固定资产残值率为 4%,项目计算期取 20年,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见表 14-1。 ( 4) 无形资产按 10 年摊销,递延资产按 5 年摊销,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计算表见表 14-2。 ( 5)本项目生产定员 346 人,工资及福利费用按 12000元 /年人。 ( 6) 本项目的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 4.0%和 1.0%计取。 ( 7) 本项目销售管理费按正常销售收入的 1%计取,其他管理费按工资总额的 2.0 倍计取。 ( 8) 生产经营期间的流动资金贷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二、生产成本和费用估算 本经济评价是以年产 858247 吨焦炭的销售收入,以及化产回收产品的销售收入计算的。 1.外购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表见表 14-3。 2.年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见表 14-4。 三、产品成本费用分析 成本估算指标(以第 13年为例) 年总成本费用: 87924.87万元 年经营成本: 86082.03万元 年固定成本: 4962.78万元 78 年可变成本: 82962.09万元 第二节 财务评价 一、财务评价的依据和说明 编制依据: ( 1)国 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编制的化工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参数( 2000 版)。 ( 2)化规院编制化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程序。 ( 3)计办投资( 2002) 15 号文,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内容,是按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对项目的费用、效益和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及项目整个经济寿命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计算,本财务效益分析是从本项目所在企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二、主要计算的报表分析 1.销售收入表 在预测本项目销售收入时,假定生产量等于销售量, 不考虑库存因素,且正常年份实际生产能力等于设计能力,工程投产后第一年生产负荷按 80%计算,第二年开始生产负荷按 100%计算,本项目主要产品价格如下:冶金焦炭 1100 元 /吨(含税价),产品缴纳增值税,产品增值税率为 17%,其它产品价格见销售收入表均为(含税价)见(表 14-5)。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增值税的 7%计取,教育费附加按所纳增值税的 3%计取,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为 6785.23万元。 2.投益及利润分配表(表 14-6) 该表反映了本项目投产后,该工程项目的年利润及整个经济寿命期内累计利润,所得税按利润总额的 33%计取,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分别按税后利润的 10%和 5%计取。 3.财务现金流量表(表 14-7)。 79 全部投资现金流量以全部投资作为基础,计算表明,在项目计算期内企业可获得的累计净现金流量为 200607.48 万元。净现值 NPV=57209.14万元( I=10%),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FIRR=31.41%。 4.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表 14-8)。 5.资产负债表(表 14-9)。 由表中可以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以及可以看出各年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三、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静态指标: ( 1)投资利润率 =38.39% ( 2)投资利税率 =55.54% ( 3)投资净产值率 =56.60% ( 4)所得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 =4.46 年 (包括建设期) 2. 动态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FIRR=31.41% 财务净现值 FNPV=57209.14万元( I=10%) 所得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 =5.28年(包括建设期)。 四、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 按下式计算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 BEP): BEP=F/( P-T-V) 100%=24.00% 式中: F-年总固定成本 P-满负荷时的年产品销售收入 T-满负荷时年总可变成本 80 V-年销售税金(含增值税) 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为 24.00%,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只要达到设计能力的 24.00%,企业就可以保本,说明该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2.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预测项目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经济评价指标发生的相应变化,下面考虑几种单因素变化对项目的影响,并考虑最不利因素来进行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表 项 目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所得税后) % 全部投资 NPV净现值 (I=10%) (万元) 动态投资回收期 (年) 正常情况 31.41 57209.41 5.28 销售收入下降 10% 14.59 11577.52 12.21 建设投资增加 10% 28.57 53395.32 5.75 主要原材料增 10% 18.45 22188.14 9.14 从表中可知,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内部收益率仍在 18%以上,说明该项目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经得起市场波动,该项目可行。 结论:从上述财务评价看,所得税后财务内部 收益率大于国家行业基准收益率,从敏感性分析看,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经得起市场波动,项目的财务评价结论可行。 81 第十五章 结 论 第一节 综合评价 一、主要生产方案评价 本工程焦炉炉型采用的是技术成熟可靠,操作性能好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4350D 型,为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要求,对焦炉荒煤气进行净化处理,采用冷鼓电捕、脱硫、硫铵及洗脱苯工艺,将焦炉煤气得到净化,同时回收了副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它工艺均采用国内技术路线成熟,能耗低,操作稳定的工艺技术方案。 总之,本可行性研 究报告选择的工艺路线从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也适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该工艺路线具有技术先进可靠、成熟、操作方便,经济合理等特点,因此,从工艺方案选择上分析,本方案的技术可靠,工艺合理。 二、建厂条件评价 本厂址选择区位合理,交通方便;区域的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得以保证;本厂供电能力充足,能满足本工程用电;当地资源充沛,能确保本工程所用原料的来源。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本工程中的生产用水均为闭路循环,荒煤气经净化后回炉,干法熄焦,使焦炉烟气达到废气排 放标准,所以本项目实施以后,各种排放均能达到国家允许排放标准。 第二节 研究报告的结论 本项目属于煤炭的综合利用,配煤炼焦,化产回收,对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起着积极作用。 82 本项目实施后能解决当地居民的劳动就业问题。 综合上述分析,本工程建设方案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有很好的产品市场,因此项目可行。 本项目具备建厂条件,各项技术指标均好,本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的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地方财政收入都起着重要作用,建议应尽快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