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良种繁育 基地 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疆农科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 新疆 (农科院 )恒信农业工程设计研究院 新疆阳光农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 二七年一月 项目名称: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负责人 : 编制组成员: 编 制 单 位: 资 质: 发证部门: 证书编号: i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项目概况 . 4 第二章 项目建设场址条件 . 15 2.1 县域基本情况 . 15 2.2 项目地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 17 2.3 项目场址条件 . 17 2.4 项目建设单位(龙头企业)基本情况 . 18 2.5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 . 19 第三章 产品市场分析 . 21 3.1 市场定位 . 21 3.2 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 21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原则、思路和目标 . 24 4.1 项目建设的原则 . 24 4.2 项目建设思路 . 24 4.3 项目建设目标 . 26 第 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 28 5.1 项目建设内容 . 28 5.2 项目建设规模 . 30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 34 6.1 技术方案 . 34 6.2 工程方案 . 46 6.3 草畜平衡分析 . 49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 53 7.1 项目区环境现状 . 53 7.2 环境影响 . 53 7.3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 54 第八章 项目的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 56 8.1 项目组织管理 . 56 ii 8.2 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 . 59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 . 62 9.1 项目建设期 . 62 9.2 项目实施进度安 排 . 62 第十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66 10.1 投资估算依据 . 66 10.2 项目总投资估算 . 66 10.3 分项目投资 . 67 10.4 资金筹措 . 72 10.5 项目分年度投资 . 76 第十一章 项目效益评价 . 80 11.1 经济效益分析 . 80 11.2 社会效益分析 . 86 11.3 生态效益 . 88 第十二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 89 12.1 招标内容、规模和资金 . 89 12.2 招投标方案 . 89 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 . 93 13.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 93 13.2 风险程度评估及分析 . 94 13.3 风险对策 . 96 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99 附表: 附表 1:牛群周转表 附表 2:羊群周转表 附表 3:生产计划、成本、效益估算表 附表 4:成本表 附表 5:损益表 附表 6: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附表 7:现金流量表 iii 附图: 附图 1:项目区位置示意图 附图 2:项目建设点位置示意图 附图 3: 现代畜牧业 繁育养殖区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件: 附件 1:工程咨询资格证书 附件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 3:国有资产使用监管证明 附件 4:自筹资金承诺函 附件 5:土地使用证明 附件 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附件 7:自治区畜牧厅 关于给予繁育养殖示范项目立项支持的函 附件 8: 巴州关于给予 繁育 养殖示范项目立项支持的函 附件 9:项目建设单位 与技术依托单位合作协议 附件 10:项目建设单位营业执照 附件 11:项目建设单位税务登记 证 附件 12:项目建设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件 13:项目建设单位验资证明 1 新疆 XX 公司 现代畜牧业 繁育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新疆 XX 公司 现代畜牧业 繁育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1.1.2 项目负责人 1.1.3 项目主管单位 1.1.4 项目建设单位和法人代表 建设单位: 新疆 XX 公司 法人代表: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2002 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 人民 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现代 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 2、 2004 年、 2005 年 、 2006 年、 200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1 号文件 ; 3、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建设的要求; 2 4、 巴州及项目区现代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 5、巴州及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巴州及 XX 市畜牧业发展规划; 7、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 1.1.6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居民 农畜产品消费 观念 、消费水平 和 消费 结构 均发生了显著变 化 ,整个农 畜 产品市场 需求呈现特色、 优质和多元化 的竞争态势。同时,面对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和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农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充分发挥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畜产品竞争力已经成为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 农牧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必然选择。为此,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审时度势,突出特色,面向市场,科学决策,在积极推进“四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确立围绕畜牧业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构想,并将畜牧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区域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农业现代化的 重要标志,将发展特色畜产品产业化作为推动畜牧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以期通过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畜产品,全面提升新疆畜牧业发展水平,尽快做大做强新疆畜牧产业,巩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地位,并示范和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这是本项目提出的宏观背景。 新疆作为我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农牧业省区和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已成为新疆农业生产中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截止 2005 年末,新疆畜牧业总产值达到 183.52 亿元,占全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 22.08%, 牧业收入已占 农民人均 纯 3 收入的 10%, 成为 实现农民收入增长中仅次于种植业的重要来源。同时,新疆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且广大农区又具有发展现代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尤其是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肉羊、肉牛产业,拥有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畜产品优势和特色,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进一步壮大畜牧产业实力就成为新疆应对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形势的重大举措。 巴州作为新疆主要的畜牧业大区,境内具有丰富的畜种资源、天然草地资源和适宜畜牧业发展环境与条 件,历来是优质、特色畜产品生产和外调的地区,并在新疆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该州也是新疆重要的农业大区,粮食、棉花、甜菜、油料、苜蓿等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大,可利用农区饲草料资源充足,具有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条件和现实需求。鉴于此,巴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全州畜牧产业开发,使特色畜产品产业化建设具备了良好的环境。而项目建设地所在的尉犁县作为巴州主要的农牧业大县,近年来针对特色畜产品的市场需求,立足于特色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 发展,主动引进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特色畜产品养殖大户,以畜牧业带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并取得明显效果。目前,畜牧业已逐步成为该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005 年末尉犁县牲畜存栏数达 35.53 万头(只),其中,牛 1.85万头,山羊 17.87 万只,绵羊 14.06 万只;全年实现产肉量 0.65 万吨,其中,牛肉 2297 吨,山羊肉 1542 吨,绵羊肉 1732 吨;实现畜牧业产值 7823 万元。同时,与项目建设地相邻的库尔勒市年末牲畜存栏数达 39.25 万头(只),其中,牛 5.72 万头,山羊 4.32 万只 ,绵羊 22.53万只;全年实现产肉量 2.87 万吨,其中,牛肉 8153 吨,山羊肉 821吨,绵羊肉 6119 吨。由此可见,项目建设地具有牛羊养殖的传统习 4 惯、丰富的畜产品资源和稳定的产业基础,具备了项目顺利实施的条件和保障。但当前该区域急需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缓解天然草地承载压力,进一步提升特色牛、羊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水平,积极构建集饲草料种植、良种繁育改良、示范养殖、饲草料加工、防疫体系建设、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框架, 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和特色畜产品产业化进程,满足畜产品市场优质、安全、多样化的消 费需求,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带动周边区域农牧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也成为本项目建设的现实背景。 正是在以上背景下,根据新疆大力发展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化、调整农业结构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为了加速推进新疆特色畜产品产业化发展,发挥巴州优质牛、羊品种资源优势和生产基础优势,提出了 “新疆 XX 公司 现代畜牧业 繁育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旨在充分依托龙头企业,通过饲草料示范种植、良种牛羊改良繁育、规范化与标准化养殖、育肥示范、饲草料加工和 兽医 防疫体系建设,形成优质、特色畜产品产业 化体系,利用先进的繁育、饲养和管理技术,迅速扩增改良优质肉牛、肉羊规模,实现草原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的有效结合,保护天然草地生态,提高畜产品综合效益,促进项目区现代畜牧业的大发展。本项目的实施符合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不但有助于推进 提高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升新疆畜牧业发展水平和实力, 缓解山区天然草地和平原荒漠植被的承载力, 而且有助于新疆特色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周边饲草料种植户、养殖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而项目实施具有积极的现实 意义和显著的社会意义。 1.2 项目概况 5 1.2.1 项目建设地点 1.2.2 项目建设目标、主要建设内容和 实施 计划 1.2.2.1 项目建设目标 1、建成集优良肉用羊良种繁育、标准化饲养和饲草料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 现代 畜牧 业 繁育养殖示范基地; 2、 项目稳产后年产 优质育肥肉 绵 羊 万 只, 优质种羊万只 ; 3、 项目稳产后每年推广优良肉用种羊 万 只; 4、 示范 带动项目 区及 周边地区优质羊育肥养殖产业的发展; 5、减轻项目辐射区天然草 地 的载畜压力,改善天然草 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天然草地 的生产力; 6、带动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现代畜 牧业发展,提高当地农牧民收入。 1.2.2.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将 严格 按照 GB/T 18407.3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 通过良种畜 繁育 区、 养殖示范区、饲草料加工储藏区、饲草料种植示范区和兽医防疫体系等四区一体系的建设,引进优良品种,通过人工授精、冻精冷配等技术,加速本地品种改良,同时示范杂交羊 、纯种羊 集约化饲养育肥技术 。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1、良种畜繁育区 本项目通过引进 XXX,采取 XXX 繁育后代。将从 XXXXXX 引进XXXXX 羊 。 良种繁育区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为: ( 1)优 良品种引进 引进 XXX 只 ; 引进 XXXX 只; 6 购置当地 母羊 200 只 。 ( 2)繁育设施建设 建设 标准化 羊 舍 幢,共计 平方米; 建设羊舍 运动场 平方米; 建设羊舍 运动场 围栏 米; 建设产房 平方米; 建设病牛舍 平方米 ; 建设病羊舍 平方米。 2、养殖示范区 养殖示范区依托良种繁育区提供的优质杂交畜,并 通过收购农户架子畜, 积极应用现代养殖育肥技术集中示范养殖,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以达到规模饲养、集约育肥的目的。本项目将通过牛舍、羊舍等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牛羊生长环境。 具体建设内容和规模为: 建设 牛 舍 2 幢,共计 1700 平方米; 建设 羊 舍 26 幢,共计 10400 平方米 。 3、饲草料加工储藏区 充足而优质的饲草料是牛羊快速育肥的关键因素,为保证牛羊的合理饲草料配比供给,提高饲草料的利用率,饲 草 料加工 区将 购置草颗粒加工成套设备和 精粗 饲料加工 设备,并配套建设相关的厂房和库房。具体建设内容和规模为: 购置草颗粒加工成套设备 1 套; 建设草颗粒加工厂房 300 平方米 。 建设 饲 草 料储存间 800 平方米; 建设精 饲料加工车间 100 平方米; 购置 饲料粉碎机 15 台 。 7 4、 兽医防疫体系 本项目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进行预防免疫,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 加强综合性兽医卫生防疫措施,特别是在种畜引进和架子畜购置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程,不得直接进入养殖基地,必须 要 首先 了解产地 牛羊 传染病流行情况,并进行产地检疫 ,然后集中在基地外围已建好的隔离观察区,发现病畜时,应立即严格处理 ,在 隔离观察检疫一个月以上,确定为健康 牛羊 ,并完成相应的免疫注射、驱虫后方可 进入养殖基地 饲养。在养殖过程中 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要 切实搞好定期消毒、认真进行驱虫健胃、定期进行检疫 监测、全面进行预防接种、努力搞好疾病控制 。此外 , 养殖场 四周建有围墙、防疫沟,并有绿化隔离带, 养殖 场大门入口处设车辆强制消毒设施。生产区与生活管理区严格隔离,在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消毒室。 具体建设内容和规模为: 兽医配种服务站建设 200 平方米; 建设化粪池 2 座; 建设消毒室 50 平方米。 仪器设备配套 54 台(套),其中购置: 人工授精器械 5 套,主要包括内窥镜、输精枪、细管剪等; 助产器械 5 套; 恒温箱 1 台; 电子天平 1 台; 消毒器 10 台; 冰箱 1 台; 蒸馏器 1 个; 水浴锅 2 个; 显微镜 4 个; 目镜 3 个 ; 8 紫外线灯 5 套; 集液杯 4 个; 液氮罐 6 台; 高压灭菌器 6 个。 5、饲草料种植示范区 本项目依托现有的 4000 亩耕地,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区提供 优质 牧草和玉米 。饲 草 料种植示范区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壤改良、防护林和防渗渠建设。具体规模为: 土壤改良 4000 亩 ; 建设防护林 300 亩 ; 建设防渗渠 1 公里。 6、配套设施 主要进行繁育养殖基地道路、办公室等配套设施建设, 从而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 。主要有: 建设道路 1000 平方米; 建设隔离带 2000 平方米; 建设办公室 100 平方 米 ; 建设警卫室 30 平方米。 1.2.2.3 项目建设计划 本项目建设期为 3 年,即 2007 2009 年。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如下: 2007 年: 主要建设良种繁育区的繁育设施和饲 草 料种植示范区。 2008 年: 9 主要开展良种繁育区的优良品种引进、养殖示范区和饲 草 料加工储藏区的建设。 2009 年: 主要建设兽医防疫体系和相关配套设施。 1.2.3 项目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 1.2.3.1 项目投资规模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 1500 万元。其中: 良种畜繁育区 建设投资 865 万元,占总投资的 57.67%; 养殖示范 区 建设投资 259 万元,占总投资的 17.27%; 饲草料加工储藏区 建设投资 225 万元,占总投资的 15%; 兽医防疫体系建设 投资 23.5 万元,占总投资的 1.57%; 饲草料种植示范区建设投资 57 万元,占总投资的 3.8%; 配套设施投资 10.5 万元 , 占总投资的 0.7%; 其他费用 60 万元,占总投资的 4%。 1.2.3.2 项目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自治区预算内资金和自筹资金组成。其中:自治区预算内资金 3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20%;自筹资金 1200万元,占总投资的 80%。 1、自治区预算 内资金 本项目自治区预算内资金总额为 3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0%。其中: 良种畜繁育区 投资 207.5 万元,占自治区预算内资金的69.17%,主要用于: 优良品种引进投资 51.5 万元; 10 繁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56 万元 。 养殖示范区 投资 69 万元,占自治区预算内资金的 23%,主要用于: 建设 牛 舍 2 幢, 投资 51 万元 ; 建设 羊 舍 2 幢, 投资 18 万元 。 兽医防疫体系建设 投资 23.5 万元,占自治区预算内资金的7.83%,主要用于: 兽医配种服务站建设 200 平方米 ,投资 11 万元 ; 化粪池建设 2 座,投资 0.6 万元; 消毒池建设 50 平方米,投资 2.75 万元; 仪器设备配套 54 台(套), 投资 9.15 万元。 2、自筹资金 本项目自筹资金总额为 12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0 %。其中: 良种畜繁育区建设 投资 657.5 万元,占自筹资金的 54.9%,主要用于 优良品种引进 和 繁育基础设施建设。 养殖示范区建设 投资 190 万元,占自筹资金的 15.83%, 用于 建设 羊 舍 24 幢 。 饲 草 料加工储藏区建设 投资 225 万元,占自筹资金的18.75%。 主要用于饲草料加工设备、加工车间、储存间等建设。 饲 草 料种植示范区建设 投资 57 万元,占 自筹资金 的 4.75%。主要用于 土壤改良等。 配套设施 投资 10.5 万元 , 占 自筹资金 的 0.87%。 主要进行繁育养殖基地道路、办公室等配套设施建设 。 其他费用 60 万元,占 自筹资金 的 5%。主要用于前期费和不 11 可预见费。 1.2.4 项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2.4.1 经济效益 本项目计算期( 20 年)利润总额为 8770.33 万元,年均利润 438.52万元,所得税 2894.21 万元,税后利润总额为 5876.12 万元,年均税后利润额为 293.81 万元。 项目 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 i=8%) 为 2362.56 万元 ; 财务内部收益率 为 23%; 投资回收期 为 6.14 年 。项目 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 i=8%)为 1100.8 万元 ; 财务内部收益率 为 16%; 投资回收期 7.84 年 。 上述指标表明:本项目盈利能力较强,高于农业项目的基准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大于零。因此本项目在财务方面是可行的。 该项目盈亏平衡点为 30%,盈亏平衡分析指标满足行业要求。 1.2.4.2 社会效益 1、项目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 本项目通过对现有品种混杂、品质较差的土牛、羊进行品种改良,建成 年杂交羊繁殖种群 9623 只,杂交牛繁殖种群 1656 头的良种 改良繁育基地; 每年向社会提供良种母畜 1821 头,其中 杂交母羊 1500 只,母牛 321 头 ,提高了当地牛羊良种率 ,优化种群结构 ; 年育肥羊 33028只,其中杂交羊育肥 3028 只, 外购架子 羊育肥 30000 只(年育肥三批,每批 10000 只);年育肥牛 525 头。 项目应用先进的良种繁育技术、育肥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牲畜的产肉品质和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畜种的改良和更新换代,而且对现代畜牧业发展也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2、 项目辐射范围广, 对项目区农民增收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2 由于本项目属于畜牧产业化经营 项目,它直接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行业,同时,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直接辐射到西尼尔镇、尉犁县、库尔勒市以及巴州各县市,可以有效增加项目区农牧民收入水平。据测算,项目实施后可 以使尉犁 县 农牧民 人 均年收入提高 80 元 ,可使 项目所在乡镇的农户人均收入提高 260 元。同时,通过收购周边山区架子羊进行育肥,可明显减少山区冬春季羊的死亡率,提高山区牧民的收入水平。可见, 该项目作为上接种植业,下连畜牧业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项目,其实施对有效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水平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3、项目的带 动示范作用显著,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本项目建设,可 将示范区 内成熟的技术成果和先进的种、养殖管理模式,以 组织农民 观摩学习、专家讲座、 会议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计算机网络定期收集发布畜产品市场、种养殖技术、疾病防疫、饲草料等信息宣传,推进饲草料规范化种植和优良畜种的示范与推广,改变传统的畜牧业养殖生产模式。这些形式对改变当地传统的生产方式及提高当地农牧民自身素质有着良好的带动作用 。 4、产品贡献大,可增加当地财政收入 本项目实施后将显著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在计算期内( 20 年)共上缴财政税收 3044.25 万元,其 中,所得税 2894.21 万元,营业税150.04 万元。这将积极促进 项目区的经济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加快当地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1.2.4.3 生态效益 本项目通过规范化的优质牛羊养殖技术示范和推广,在农区可逐步建立起以放养和圈养相结合、集约化和标准化的养殖模式,扩大饲草料种植规模,可改善养殖环境,减轻因全年放养而对农区天然荒漠 13 植被造成的破坏,有效恢复天然荒漠植被的防风、固沙能力,对保护绿洲内部生态环境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收购周边及天然草地放养的架子羊 30000 只左右,可明显缓解天然草地 的承载压力,保护天然草地生态环境,增强其水源涵养、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作用。因此,项目建设将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 1.2.5 项目综合评价 1、本项目建设紧密结合新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符合新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尉犁县畜牧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项目建设内容、目标明确,意义重大。 2、本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尉犁县及周边区域特色畜产品生产的地缘优势、资源环境优势以及基础优势,推进优质牛羊品种改良、养殖和饲草料生产,有助于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对新疆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本项目建设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建立合理的产业利益分配机制,实施以“公司 +基地 +养殖户”的订单农业发展形式,有利于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生态 效益。 4、本项目建设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密切合作,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并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手段,通过优良畜种引进和先进的科技、装备和管理模式,增强了现代牛羊育肥业示范项目建设的科技支持和示范带动作用。 5、本项目建设是在已有设施的基础上,对原有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可节约投资,提高基地 原有设施的利用率,有利于迅速形成生产能力,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料。 6、对于本项目,巴州及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尉犁县各部门均高度重视,能够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多方协调,组织管理机构健 14 全,使项目实施具备了可靠的组织和技术保障。 7、本项目投资额度适中,投资结构合理,财务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经济可行。 8、本项目无论从项目的建设内容、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的可操作方面,还是从项目的预期目标及典型性、科技带动性等方面评价,均符合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管理与申报的要求和目的,符合新疆农业大开发、大调整和 大发展的趋势,对促进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5 第二章 项目建设场址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位于巴州 XX 镇。同时,根据当前库尉一体化发展建设的部署,该项目区也归口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开发建设管理。 2.1 县域基本情况 1、自然资源 尉犁县隶属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处天山南麓,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下游,地理位 置为东经 842 8958,北纬 4010 4139。其东西长 502 公里,南北宽 165 公里,土地总面积 5.98 万平方公里。县境内地势 呈北高南低,北部和东部为山区,南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部为塔里木河中下游和孔雀河流域冲积而成的绿洲平原。 2005 年全县辖 2 镇、 7 乡、 4 场。县城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 530 公里。 尉犁县属暖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年均气温为 10,年均日较差 36.8; 10年有效积温 4588 4661;平均年日照时数为 2975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66% 71%;太阳总辐射量为 151 千卡 /平方厘米,光合生理辐射量为 75 千卡 /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 192 天;年均降水量 30 34 毫米 ,蒸发量 2700 毫米。该县境内主要水系为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年总径流量为 26.5 亿立方米。由于缺乏水利调节设施,塔里木河来水量的 60%集中在夏季。而孔雀河的来水量由于有博斯腾湖调节,年际、年内分配较为均衡,全县的农业生产用水主要由孔雀河提供。尉犁县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为 0.98 16 亿立方米。全县现有耕地 36.57 万亩。土壤以潮土、草甸土为主,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1.8%,土壤经开垦、灌溉熟化,具有良好的耕种条件。由此可见,尉犁县水土光热条件适合饲草料的规模生产。 2、社会经济状况 尉犁县 2005 年末 总人口为 11.2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5.42 万人,占总人口的 48.22%。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2.79 。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4577 元,比全疆平均水平高 2100 元左右。 2005 年,尉犁县实现生产总值 15.52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6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2.67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2.98 亿万元。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9.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2%。其中:农业产值 7.59 亿元,林业产值 0.03 亿元,牧业产值 0.78 亿元,渔业总产值0.006 亿元,分别占当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 83.94%、 0.29%、 8.65%和 0.07% (表 1)。 表 1 尉犁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年份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农业产值 林业产值 牧业产值 渔业产值 2001 2.77 2.51 0.03 0.23 0 2002 2.92 2.64 0.04 0.23 0.01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