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8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8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8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8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报告 2018,执行报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 中国煤控研究项目 )中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减少空气污染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威胁,国际环保机构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aturalResourcesDefenseCouncil,NRDC)作为课题协调单位,与包括政府智库、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 20 多家有影响力的机构合作,于 2013 年 10 月共同启动了“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为设定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实施路线图和行动计划提供政策建议和可操作措施,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清洁能源替代,推进能源转型,帮助中国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了解更多详情,请登录:coalcap.nrdc/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 中国油控研究项目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随着石油消费量逐年攀升,石油及其相关产业也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造成了严重破坏和影响,同时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也威胁着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能源基金会中国(EF China)作为协调单位,与国内外政府研究机构、智库、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十余家有影响力的机构合作,于 2018 年 1 月共同启动了“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一家国际非营利非政府环保机构,拥有逾 140 万会员及支持者。自 1970 年成立以来,以环境律师、科学家及环保专家为主力的 NRDC 员工们一直为保护自然资源、公共健康及环境而进行不懈努力。NRDC 在美国、中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哥斯达黎加、欧盟、印度等国家及地区开展工作。请登录网站了解更多详情 nrdc。,系列报告中国高耗能行业“一带一路”绿色产能合作发展报告“一带一路”电力综合资源规划研究中国现代煤化工的煤控实施与产业发展煤炭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煤炭行业的公正转型气候变化风险及碳社会成本研究报告中国实现全球 1.5目标下的能源排放情景研究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水泥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助推实现部门积极煤控目标建筑领域煤炭消费控制潜力及实施路径研究持续推进电力改革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执行报告中国对外援助综合管理机构改革研究中国能源气候管理机构改革研究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2017钢铁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水泥行业煤控战略(计划)实施研究中国散煤治理调研报告 2017中国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关键问题研究城市低效燃煤总量配额交易政策建议报告“去产能”政策对煤炭行业造成的就业影响研究“十三五”电力行业控煤政策研究煤化工产业煤炭消费量控制及其政策研究执行报告建言“十三五”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行业部门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协同效应城市煤炭总量控制方案政策和案例研究省域温室气体总量控制与煤炭总量控制相互作用分析碳排放控制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约束及相互影响建筑领域煤炭(电力)消费总量控制研究基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能源转型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下的金融政策研究煤炭消费减量化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和可避免成本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就业影响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财税政策研究水泥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及政策研究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中国能源统计系统改革的几点建议2012 煤炭的真实成本中国 2012 年能流图和煤流图编制及能源系统效率研究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4,前言,“雾霾”作为一个表征 PM2.5 污染现象的常用词汇,于 2007 年首次出现于百度词条。随后几年,雾霾污染大面积扩散,并成为一种常态,每年几乎按照同样的路径和方式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现,从北京南下到黄渤海之间的平原地带,成为了雾霾的高发区域。2012 年 2 月 29 日,国家环保部正式批准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 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成为 2012 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也拉开了一场持久的“治霾战役”的序幕。,2013 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文简称大气十条),着重,强化以细颗粒物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5 年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以及史上最严格的环境督查制度的实施,被长久诟病的执法能力弱、有法不依、违法成本低等现象开始得到纠正,法律权威得以树立,社会组织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以及参与和推动的力度和行动倡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2017 年,大气十条圆满收官,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超额实现了既定目标。在大气十条实施的五年,中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开始从遏制污染持续恶化的趋势,向总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转变,与此同时,新的环境治理,特别是多主体、多向度、多手段的多元环境治理模式与格局日渐成型,环境管理也逐步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以及全过程管理转变,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不仅为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重要机遇,更是有望将环境和生态保护内化到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的基础和关键。,2018 年,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此计划与大气十条一脉相承,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空气质量目标的实现,更应该成为推动中国环境良性治理(善治)的重要机遇和环境善治体系形成并完善的关键时期,使得中国环境管理有可能有效、长治、益民。,这意味着,将环境管理的控制目标从污染物排放控制转向以体现民众健康保障和民众生活质量诉求的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这个管理目标的确定,必然意味着诸多的污染控制措施和政策的转变,包括将从单纯控制污染排放到基于环境质量改善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从总量 - 浓度控制到基于健康保障的环境质量 - 风险管理、从污染生产过程的末端治理到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等在内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管理等的风险防范管理模式的转变。,值此承上启下之际,中国煤控研究项目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的专题研究,旨在总结过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推动中国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进程。“蓝天幸福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让生态环保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底蕴,不仅是为了当下的清新空气,更是为未来绿色发展留下宝贵的思想精神“富矿”,为美丽中国提供不竭的动力。,目录,1.,7,大气污染防治 五年攻坚之路1.1 “大气十条”目标超额完成,空气质量整体改善1.2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1.3 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1.4 工业锅炉治理兼顾结构调整和排放控制1.5 VOCs 治理快速起步1.6 散煤治理成效显著1.7 机动车污染治理进入新阶段1.8 法制保障和经济政策更加有力1.9 大气环境管理制度发生转变,40,2. 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新形势2.1 煤炭消费面临反弹,产业结构依然偏重2.2 PM2.5 浓度尚未达标,NO2 浓度下降缓慢,O3 浓度不降反升2.3 VOCs 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深水区2.4 散煤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最大难点2.5 机动车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2.6 决战之际,仍需强调善治,3. 对未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思考6,52,7,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 2018,1,大气污染防治 五年攻坚之路,8,2013 年,在“雾霾围城”的严峻形势下,国务院发布了大气十条,着重强化以,细颗粒物(PM2.5)为重点,为当时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大气十条实施的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最大、能耗下降速度最快以及主要常规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最快的时期;是中国高度重视环境质量改善的战略性转型和中国环境管理制度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过去的五年中,大气污染防治从强调减排到减排与提升整体大气质量并重;从强调控制污染,到控制污染与防范污染影响并重;从针对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到针对重点但不忽视大区域的全部污染源;从局地治理到大行政区域治理再到依据污染形成和迁移的区域共治;从强化污染削减到源头治理、结构调整与末端治理并行的全过程管理。,1.1 “大气十条”目标超额完成,空气质量整体改善,大气十条要求,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到 2017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 25%、20%、15% 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 60 微克 / 立方米左右。,根据生态环境部2018年6月1日对大气十条实施情况终期考核结果的通报,大气十条确定的 45 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部按期完成。与 2013 年相比,2017 年全国 74个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气显著减少,大气重污染天数平均减少 22 天;京津冀从 75 天减少到 28 天,长三角从 21 天减少到 3 天,珠三角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1,截 至 2017 年, 全 国 338 个 地 级 及 以 上 城 市 PM10 平 均 浓 度 比 2013 年 下 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 PM2.5 平均浓度比 2013 年分别下降39.6%、34.3%、27.7%;北京市 PM2.5 年均浓度降至 58 微克 / 立方米。图 1-1 比较了重点区域 PM2.5 浓度下降幅度与大气十条的目标要求,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国全,1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能源结构调整已显著削减大气污染,中国能源报,2018.06.08.,9,2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13-2017 年),生态环境部 .,如图 1-2 所示,2013-2017 年,74 个城市四种主要常规污染物 PM2.5、PM10、NO2、SO2,平均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五年分别下降 34%、30%、8%和 56%。1其中,二氧化硫、氮如图 1-2 所示,2013-2017 年,74 个城市四种主要常规污染物 PM2.5、PM10、氧化物和一次细 NO粒物分 平均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五年分别下降 34%、30%、8% 万吨,是历史上排中, 量下降,颗2、SO2 别下降了 1493 万吨、561 万吨和 和 56%。2 其放,二氧化硫、 氧化物和一次和 粒物。1,40200,最快的时期,降幅分别达 氮 59%、20%细颗 29%分别下降了 1493 万吨、561 万吨和 408 万吨,是历史上排放量下降最快的时期,降幅分别达 59%、20% 和 29%。12013-2017年四种常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1401201008060,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 2018面、超额完成大气十条确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其中,珠三角区域 PM2.5 平均浓度连续 3 年达标。图 1-1 重点区域 PM2.5 浓度下降百分比与大气十条目标比较数据来源: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13-2017 年),生态环境部。,0,如图 1-2 所示,2013-2017 年,74 个城市四种主要常规污染物 PM2.5、PM10、NO2、SO2平均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五年分别下降 34%、30%、8%和 56%。1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细颗粒物分别下降了 1493 万吨、561 万吨和 408 万吨,是历史上排放量下降最快的时期,降幅分别达 59%、20%和 29%。114012010080604020,PM2.5,PM10,NO2,SO2,2013,2014,2015,2016,2017,图 1-2 2013-2017 年四种常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数据来源: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13-2017 年),生态环境部。1.2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142.1 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大气十条要求,到 2017 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 65% 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13%。自 2013 年向污染宣战以来,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持续下降。2013-2017 年煤炭消费量及其一次能源占比的变化趋势参见图 1-3。过去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最大、能耗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期。3 在过去五年里,中国煤炭消费下降 3.8 亿吨,3100 亿千瓦时电力替代了煤炭和油品,200 亿立方米天然气替代了3 统计数据显示能源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入能耗下降最快时期,李景,经济日报,2017.08.24.10,11,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 2018,4量的 60.4%,与 2013 年相比下降了 7 个百分点 5。2017 年,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占比20.8% 煤,比和,7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 2017,5,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13%。,自 2013 年向污染宣战以来,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持续下降。2013-2017 年,煤炭消费量及其一次能源占比的变化趋势参见图 1-3。过去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最大、能耗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期。1在过去五年里,中国煤炭消费下降 3.8 亿吨,,3100 亿千瓦时电力替代了煤炭和油品,200 亿立方米天然气替代了燃煤2。如图 1-3 所示,,2017 年能源消费总量 44.9 亿吨标煤,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0.4%,与 2013 年相比,气十条既定目标。非化石能源占比均超额完成大气十条既定目标。,56.00%,68.00%66.00%64.00%62.00%60.00%58.00%,36,43424140393837,2013,2014,2015,2016,2017,煤炭消费量(亿吨),占一次能源比重,图 1-3 2013-2017 年煤炭消费量及其一次能源占比的变化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7值得注意的是,散煤治理在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在大气十条实施的五年里,清洁替代已经从工业领域扩展到民用领域,仅2017年一年,民用“电代煤”和“气代煤”约 600 万户,减少散煤消费近 2000 万吨;煤炭减量措施从重点行业的提标改造、能效提升,扩展至燃煤小锅炉、小窑炉的淘汰关停,再加上“禁煤区”或“禁燃区”建设,散烧煤消费量的下降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在 2017 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在连续4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能源结构调整已显著削减大气污染,中国能源报,2018.06.08.5 生态环境公报 2017,生态环境部。6 数据参考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7,国家统计局 .,三年下降后首次增长,在电力、钢铁、煤化工等重点行业煤耗上升的同时,散烧煤逆势减量约 6500 万吨,使得煤炭消费总量以 0.4% 的增长实现软着陆。如果散煤没有减量,那么煤炭消费增速将上升至 2.1%。,2.2 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淘汰落后产能和整治散乱污企业,大气十条强调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出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强化环境监管,严禁落后产能转移。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改造,到 2017 年基本完成。,大气十条实施的五年,散乱污企业整治和淘汰落后产能成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拳,其对大气污染治理贡献明显。五年间,我国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其中钢铁 2 亿多吨、水泥 2.5 亿吨、平板玻璃 1.1 亿吨重量箱、煤电机组 2500 万千瓦。仅2017 年,就全面清零 1.4 亿吨地条钢,同时清理整顿了“2+26”城市涉气“散乱污”企业 6.2 万余家。8,2017 年工业产能和产值两方面都出现了正增长,其中产能利用率迎来了近 5 年来的首次回升,比上年回升3.7个百分点。 9具体到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2017年“2+26”城市“散乱污”企业整治对 PM2.5 浓度下降贡献率达 30%。10,2.3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开局良好,大气十条强调了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虽然未提出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但在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方面提出了明确思路,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开局。,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初步建立了事前信息公开、事中达标监管、事后环保召回的新车环境管理制度。2017 年依法实施新生产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加快机动车排放标准升级,全面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2017 年 12 月,生态环境部首次处罚违法生产销售排放不合格汽车行为,罚款 3800 多万元。同时,加大在用车环境监管力度,强化排放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在提升铁路货运比例方面,天津港等环渤海港口煤炭集疏港运输实现“公转铁”,,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 2018,2017 年 10 月 1 日零时起,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全部改由铁路集疏港。据观测,经由北京延庆的运煤货车日均减少 3000-4000 辆,下降约 50%,内蒙古西部 - 北京 - 天津港公路沿线大约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 50 吨 / 天,降低沿线区域细颗粒物年均值 2 微克 / 立方米以上。11,全国铁路货运占比扭转多年连续下滑趋势。2017 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例由 2016 年的 7.6% 提升到 2017 年的 7.7%,提升 0.1 个百分点,扭转了 2005年以来铁路货运占比连年下滑趋势。12,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新模式,初步形成了“油路车企”全面统筹、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为下一步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关于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的详细信息可参见本章第 5 节。,1.3 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推进重大减排工程项目建设,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鲜明特点。占全国煤耗近一半的煤电行业,在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后,迎来了节能减排的最强音。20142015 年,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和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等国家级的政策方案出台,将我国煤电机组污染排放标准推上了新的高度,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等指标远超欧美标准,成为“世界最严”。13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向有,关部门明确了一项治霾的“硬任务”:在 2020 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据了解,全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完成后,每年可节约原煤约 1 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8 亿吨,电力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可降低 60% 左右。14,自此,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大规模推进。改造后燃煤电厂的 SO2、NOx 和烟尘排放限值分别比国家排放标准降低 83%、50% 和 67%,达到天然气电厂排放水平。根,据统计,2015 年全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助力电力行业减排成效显著,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此前排放峰值相比,分别下降了 93.3%、85.2%、82.0%。152016-2017 年,,超低排放改造时限提前,东、中、西部地区满足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要分别于 2017、2018、2020 年前完成相应改造工作。2017 年,我国累计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 7亿千瓦,占煤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 71%。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全国超过半数的燃煤机组已完成超低排放的改造,京津冀区域已完成全部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燃煤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即占到煤电总装机总量的 99% 以上、脱硝机组装机容量占火电总装机的 92% 以上。16 据工程院评估报告分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国 SO2 和 NOx 近五年的减排量中分别占 29% 和 47%,排在前两位。,随着电力行业超低排放的快速、大规模完成,雾霾治理正沿着从电力行业到非电行,业再到散煤燃烧的路径逐步推进。,1.4 工业锅炉治理兼顾结构调整和排放控制,4.1 治理政策以淘汰和禁限建等强制措施为主,过去 5 年,随着环境管理要求不断严格,我国工业锅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集中在淘汰落后锅炉、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加快实施升级改造、强化基础数据管理等方面,且逐步由“低效锅炉改造”、“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为主转变为以燃煤小锅炉淘汰、禁建和限建等强制措施为主,治理力度不断加强。,2013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大气十条,就工业锅炉大气污染防治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从结构上对锅炉使用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为: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 2017 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 10 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15,2013.09,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淘汰 10 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 20 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每小时 20 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燃煤锅炉现有除尘设施要实施升级改造。,20142015 年,加快更新改造燃煤锅炉。开展锅炉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调查。,2014.052014.102014.122015.0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 号)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14 2451 号)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发改环资2014 2984 号)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工信部联节201545 号),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全面推进燃煤锅炉除尘升级改造,对容量 20 蒸吨 / 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面实施脱硫改造。加快推广高效锅炉,淘汰落后锅炉;提升锅炉运行水平和锅炉污染治理水平,推动高效锅炉产业化和燃料结构优化调整,构建锅炉安全、节能与环保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重点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燃煤锅炉改造和分散落后锅炉淘汰项目。在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等重点用煤领域加强对能耗高、污染重的工艺装备技术改造,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节能减排潜力大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加快落后窑炉、锅炉淘汰步伐,从源头减少煤炭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并配套相应的末端治理措施。,小时 20 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 10 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2. 从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上对锅炉污染防治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为: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每小时 20 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要实施升级改造。此后,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发布工业锅炉治理政策。本报告梳理了过去五年工业锅炉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及相关要求,详见表 1-1。表 1-1 工业锅炉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要求到 2017 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2015.042017.07,国家能源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 2020 年)(国能煤炭 2015 141 号)关于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行锅炉节能环保特别要求的通知(质检办特2017 967 号),实施燃煤锅炉提升工程,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新生产和安装使用的 20 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应安装高效脱硫和高效除尘设施;到 2017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 10蒸吨 / 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天津市、河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 35 蒸吨 / 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针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严格限制新增燃煤锅炉,限制淘汰锅炉的使用,加强已淘汰锅炉的管理。强化锅炉基础数据管理,确保在用锅炉数据真实有效。,近五年来,锅炉的使用越来越受到能源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的制约,锅炉综合整治已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本报告总结梳理了国家及 30 多个地方政府(港澳台除外)一系列工业锅炉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的基础上,将工业锅炉污染防治措施归纳为以下几类: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有条件的重点区域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内的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化改造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密集、锅炉使用量大的城镇、城市近郊,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管网能覆盖的地区,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供热方式;针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和保障不足且供热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加快煤改生物质、煤改其他新能源等清洁化改造;针对 20t/h 以上燃煤工业锅炉,实施技术改造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随着北方清洁取暖和散煤治理工作的推进,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多地在建成区内开展“禁煤区”建设或 35 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的淘汰工作。4.2 排放标准加严2014 年,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迎来了第三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加了燃煤锅炉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取消了按功能区和锅炉容量执行不同排放限值的规定;取消了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限值;提高了各项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16,排放标准,二氧化硫,汞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mg/m3,GB 13271-2001,900,类别自然通风锅炉 - 一类区自然通风锅炉 - 二类区,颗粒物80120,其他锅炉 - 一类区,80,其他锅炉 - 二类区其他锅炉 - 三类区,200250,GB 13271-2014,在用锅炉,80,400、550*,400,0.05,新建特别排放限值,5030,300200,300200,表 1-2 比较了 GB13271-2001 和 GB13271-2014 燃煤锅炉颗粒物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GB13271-2014 燃煤锅炉控制污染物从“烟尘、烟气黑度、二氧化硫”扩展到“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气黑度、汞及其化合物”五种污染物,同时排放限值更加严格。表 1-1 GB 13271-2014 和 GB 13271-2001 燃煤锅炉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和贵州省的燃煤锅炉执行该限值。随着 2014 年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的发布,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河北、山东等省市纷纷出台了更加严格的地方标准。随着燃煤电厂等行业超低排放技术的发展,山东、河北等地也纷纷提出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的限值。表 1-3 和图 1-4 汇总了目前我国国家及地方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从表中可以看出,地方燃煤锅炉的污染物控制要求要严于国家标准,且因地制宜,其中北京市的排放要求最为严格,山东省核心地区燃煤工业锅炉实行超低排放明显严于其他地区的相关要求。多数省市将汞及其化合物纳入排放标准,其中陕西省关中地区和杭州市汞及其化合物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标准。17,18,表 1-2 国家及地方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地区,标准名称,说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mg/m3,在用,80,400,400,0.05,全国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新疆河北省山东省广东省陕西省杭州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15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151-201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387-2014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 65/2154-2010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再次征求意见稿)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新建特别排放限值在用新建在用新建在用 (2020.9.30 止 )在用 (2020.10.1 起 )新建在用在用、新建扩建、改建在用新建 - 核心区新建 - 重点区新建 - 一般区在用 - 珠三角在用 - 其他地区新建特别排放限值关中地区陕北、陕南地区在用、新建,50305530202010105010205101030503010103020,300200101010050100201020035200355050200300200353510050,3002008030200150150805050300501002002003002005050200150,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30.050.03,氮氧氧化物排放浓度不高于 100 粒mg/m3200mg/m,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 2018,地区,标准名称,说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mg/m3,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30,200,0.05,在用新建,200禁排,颁布以来,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治理快速发展,下文以超低排放、除尘、脱硫、脱硝及脱汞技术进展分别论述。,业 炉颗 物控制,3,收严到 80mg/m3、50mg/m3 和 30mg/m3,部分地,图 1-4 国家级地方主要省市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比较图 1-4 国家级地方主要省市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比较3.3 排放控制技术不断进步4.3 排放控制技术不断进步大气十条实施以来,特别是新 锅 大气污 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术进展分别论述。,在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方面, 2015 年,山东省率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燃煤机组 ( 锅炉 低排 指导意见, 出“ 煤锅炉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后,主要大气污 物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在基准氧含量 9% 条件下,分别不高于 10、50、200mg/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在基准氧含 在除尘方面,我国工业锅炉除尘工作开展的比较早,自 200 年以来,我国燃煤工 地区,量 9%条件下,分别不高于 10、50、 2014mg/m3,重点,19在除尘方面,我国工业锅炉除尘工作开展的比较早,自 2014 年以来,我国燃煤工业锅炉颗粒物控制从 200 mg/m3收严到 80 mg/m3、50 mg/m3和 30 mg/m3,部分地方标准甚至,方标准甚至收严到 20mg/m3 和 10mg/m3。随着标准的不断加严,除尘技术从早期的多,管、旋风除尘为主,到之后湿法除尘的快速发展,再到目前随着排放限值的加压,为实现颗粒物的深度治理,布袋除尘、静电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已经成为主流的除尘工艺。,在脱硫方面,随着排放标准对工业锅炉二氧化硫的排放要求不断加严,工业锅炉二氧化硫控制措施应用比例不断提高。GB13271-2014 发布前,中小型锅炉烟气净化技术以钠碱法和钠钙双碱法为主;GB13271-2014 发布后,石灰石 - 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在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或超低排放要求下的大型锅炉中应用逐渐增多。17,在脱硝方面, 2014 年新修订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增加了对于燃煤工业锅炉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要求,其中在用燃煤工业锅炉自 2015 年10 月 1 日起才执行该排放标准。燃煤工业锅炉 NOx 治理技术在近年来得到较大的发展,对于层燃炉多采用低氮燃烧技术、低氮燃烧 +SNCR或SCR控制技术;对于循环流化锅炉多采用SNCR或SNCR-SCR联合脱硝技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