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年12月,2018-2019农产品市场状况研究报告,| ii |,目录,前 言方 法,ivvi,致 谢缩略语内容提要第 1 部分农产品贸易:关键动态变化和趋势农产品贸易的演化:2000-2016年农业政策趋势第 2部分农产品贸易、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气候变化、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长期前景分析第 3 部分农产品贸易和气候变化:探索政策空间,viixxii12913141931,巴黎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 32世贸组织各项规定与巴黎协定,之间的关系有效执行“国家自主贡献方案”的政策空间第4 部分适应气候变化,并减缓其影响:国内政策和支持措施农业协定下农业生产适应和减缓政策减排政策评估国内支持的政策空间:农业协定背景下的适应和减缓,383943445355,第 5 部分适应气候变化并减缓其影响:,贸易政策的作用贸易和贸易政策在气候变化适应过程中的作用贸易在减缓气候变化影响过程中的作用评估贸易政策的政策空间:世贸组织义务背景下的适应和减缓工作第6部分非关税措施:法规和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环境保护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术 语注 释,616269727576788586,表、图和插文,表1.1 农产品主要进口大户:2016年和2000年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1.2 农产品主要出口大户:2016年和2000年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2.1 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3.1 国内支持总量4.1 农业协定附件2:绿箱支持措施,56163747,4.2 每吨碳当量征收20美元税对部分国家部分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升幅%)5.1 贸易造成的排放泄漏所产生的影响,5570,图1.1 世界商品贸易额和世界GDP总量:2000-2016年年均增长率1.2 1990-2018年农产品价格指数(20022004年 = 100))1.3 1991年1月2017年12月食品价格指数波动(百分比)1.4 2000-2015年农产品南南贸易的演变1.5 最不发达国家:2000-2015年农产品贸易(10亿美元)1.6 撒哈拉以南非洲:2000-2013年农产品净贸易额(10亿美元)1.7 2000-2016年农产品平均适用关税率,加权平均值(%),34478910,10202223,1.8 2000-2016年生产者名义保护系数2.1 205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情景相比较2.2 2011-2050年基准情景和气候变化情景下作物单产百分比变化2.3 2050年农产品净贸易变化: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情景相比较(10亿美元,2011年不变价格)2.4 2050年部分国家及地区农业,产量和净出口变化: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情景相比较2.5 2050年农产品出口增长:气候化情景与基准情景相比较(10亿美元,2011年不变价格),2324,2.6 2050年农产品出口减少: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情景相比较(10亿美元,2011年不变价格)2.7 2050年GDP变化: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情景相比较2.8 2050年部分国家和地区GDP变化: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情景相比较2.9 2050年食品价格变化: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情景相比较2.10 2050年部分国家和地区食品价格和食品购买力变化: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情景相比较4.1 全球农业产量增长源5.1 2000-2016年玉米进口情况(10亿美元),25262627274863,5.2 2050年气候变化背景下,开放市场对净贸易地位的影响| iii |,65,1517182128,插 文2.1 农产品贸易、气候变化和营养2.2 长期前景分析的局限性2.3 气候变化和全球粮食贸易战略要点2.4 建模分析中涉及的系统驱动因素和假设情景2.5 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3.1 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执行机制 333.2 美国 汽油案 393.3 发展中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 414.1 区域粮食储备 52,4.2 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4.3 监管政策:毁林和生物燃料5.1 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融资5.2 全球农产品市场一体化产生的影响6.1 估算农产品的碳足迹,5657646579,FOREWORD,不消除贫困和饥饿,就不会有可持续的未来。确保人人享有粮食安全既是农业的关键功能,也是农业面临的挑战。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程度提高和收入持续增长,农业部门为满足人们对安全、营养食物的需求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农业必须创造出体面的就业机会,为全球各地几十亿农村人口提供生计,尤其在饥饿和贫困问题相对集中的发展中国家。此外,农业部门还要发挥重要作用,确保世界上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尤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将对世界上多个区域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低纬度地区。这意味着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很多已经饱受贫穷、粮食不安全、各种形式营养不良之苦的国家将面临更高的风险。这些区域的农业将受到负面影响。而温带气候地区则可能看到正面影响,因为更温暖的天气会给农业部门带来好处。气候变化会加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除非我们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否则就会在未来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全球农业前景。农产,国际贸易有助于稳定市场,将粮食从过剩区域向短缺区域重新分配,从而帮助各国适应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安全。然而,我们必须保证农产品贸易不断演化和扩大过程中的公平性,并推动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为此,农产品贸易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近几年已成为贸易和发展议程中的重要议题。发展中国家尤其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减缓以及农业和粮食系统的可持续转型。从近几年的移民危机中可以看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遭影响。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影响到其它地方,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都必须考虑到这一点。2015年发生的两件里程碑式事件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 充分认识到各国应该采取集体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两者均反映出各方围绕全球性问题的思考在不断变化,共同呼吁建立公平、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在粮食和农业领域,贸易将发挥其作用,推动实现2030年议程和巴黎协定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品贸易也会出现变化。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的工作是这些国际行动的,基础,同时也受国际行动的指导。粮农组织通过其气候变化战略,在全球、国家、地方层面为农业部门的适应和减缓工作提出了变革型解决方案。粮农组织还致力于打造透明、高效的全球农产品市场,,| iv |,支持成员国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改善粮食安全和营养的农业和贸易政策。粮农组织的工作以这种方式为世界贸易组织开展的讨论提供支持。本期农产品市场状况侧重于农产品贸易、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之间复杂却未被深入探讨的相互联系。显而易见,我们不可能在未找到农业和粮食系统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之前解决饥饿问题。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气候变化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并不均衡,它所带来的粮食可供性和获取方面的变化将对国际贸易格局和贸易路径产生影响。在巴黎协定中,各国承诺要减少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农业部门作为导致气候变化主要因素的排放量。2017年11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第23次缔约方大会“科洛尼维亚农业联合工作项目”下就如何解决农业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脆弱性问题启动了集体磋商。本报告将主要通过深入分析巴黎协定和世贸组织相关协定,为以上讨论提供支持,以便更加明晰地介绍有助于与以上协定相互辅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饥饿的政策备选方案,并提供相关指导意见。有必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政策行动,确保贸易能够起到推动加强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适应和缓解,行动的作用。气候变化在全球各地造成不均衡的影响,同时对农产品贸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这本身就突出说明有必要采取均衡的政策方法,侧重于加强贸易所发挥的适应性作用,同时为最弱势群体提供支持。要想到2030年建成一个免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世界,我们就必须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努力引导全球农业生产走上更加可持续的道路,保护最弱势国家,同时加大贸易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的推动作用。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 格拉济阿诺 达席尔瓦,| v |,| vi |,方 法,编写工作于2017年3月启动。为向编写小组提供支持,成立了一个编辑顾问委员会,由粮农组织专家和外部专家组成。编辑顾问委员会审阅和讨论了报告的各个草案版本并就报告作出的分析提供了咨询。,2017年11月15-17日在罗马举行了气候变化、农产品贸易和粮食安全国际技术会议。来自全世界的决策者、学术机构、实践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汇聚一堂,相互交流看法,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本报告获益于该会议的研究、分析和讨论。这种方法极大地增加了粮农组织的知识和扩大了对有关问题的视野。,为奠定本报告分析基础,瓦赫宁根经济研究所使用MAGNET(模块化应用通用平衡工具)即一种可计算通用均衡模型,对气候变化影响作出预测。为此制定了若干方案,其依据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共享社会经济途径三(SSP3)的数据和粮农组织提供的气候相关作物单产数据所显示的趋势。,世界级专家根据委托要求,就与气候变化和农产品贸易有关的若干问题共编写了10份技术文件,为本报告编,写工作提供信息。,2018年3月,草案第一稿提交编辑顾问委员会讨论,随后于2018年4月提交粮农组织经济及社会发展部管理团,队进一步讨论。总干事办公室和粮农组织各技术司的专家审议了各版本草案和最终报告。,根据成员的要求,对农产品市场状况两年度研究和出版周期作出了调整,与商品问题委员会(商品委)的会议时间相适应。 的内容和结论将提交2018年9月26-28日的商品委下届会议。,致 谢,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贸易及市场司司长Boubaker Ben-Belhassen以及高级经济学家兼农产品市场状况高级编辑George Rapsomanikis的指导下由粮农组织的一个多学科团队编写。粮农组织经济及社会发展部助理总干事Kostas Stamoulis和该部管理团队负责提供整体指导。,研究和编写团队,研究和编写团队成员包括:贸易及市场司的Emily Carroll、Jiyeon Chang、Luca Lodi(数据)、George,Rapsomanikis和Andrea Zimmerman;粮农组织顾问 David Blandford(宾州州立大学)。,该团队得到了编写顾问委员会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委员会成员如下:BoubakerBen-Belhassen(粮农组织贸易及市场司司长)、David Blandford(宾州州立大学)、Joseph W. Glauber(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Christian Hberli(伯尔尼大学、世界贸易研究所)、Ekaterina Krivonos(粮农组织)、Alan Matthews(都柏林圣三一学院)、Georgios Mermigkas(粮农组织)、Mirella Salvatore(粮农组织)和Josef Schmidhuber(粮农组织贸易及市场司副司长)。,供稿人,背景文件,下列作者为本报告提供了技术背景文件:Frank Asche(佛罗里达大学);David Blandford(宾州州立大学);David Cui、Marijke Kuiper、Hans van Meijl 和Andrzej Tabeau(瓦赫宁根经济研究所);Joseph W.Glauber(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Christian Hberli(伯尔尼大学和世界贸易研究所);Thomas W. Hertel(普渡大学);Lukas Kornher(基尔大学);Ralf Lopian(芬兰农林部);C.S.C. Sekhar(德里大学);AndreaZimmermann(粮农组织)、Julian Benda(粮农组织)、Heidi Webber(莱布尼茨农业景观研究中心)和YaghoobJafari(波恩大学)。,其他材料,本报告从2017年11月15-17日在罗马召开的“气候变化、农产品贸易和粮食安全国际技术大会”中获得一些相关信息。会议发言人及背景文件清单参见:fao/economic/est/est-events-new/climatetrade/en/,粮农组织以下人员提供了相关信息:Shoki AlDobai、Lorenzo Giovanni Bellu、Julian Benda、DenisDrechsler、Gnter Hemrich(营养及粮食系统司代理副司长)、Alexander Jones(气候及环境司司长)、AikateriniKavallari、Michelle Kendrick、Ekaterina Krivonos、Brent Larson、Yasaman Matinroshan、Georgios,| vii |,Mermigkas、Mirko Montuori、Jamie Morrison(包容、高效农业和粮食系统战略计划主任)、Marc Mueller、ZitouniOulddada(气候及环境司副司长)、Clarissa Roncato Baldin、Stefania Vannuccini、Ramani WijesinhaBettoni、Trudy Wijnhoven和夏敬源(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秘书长)。Fabio De Cagno和Chiara Di Domenico为本报告提供了行政支持。Araceli Cardenas、Raffaella Rucci和Ettore Vecchione在交流宣传方面提供了支持。,翻译和印刷服务由粮农组织大会、理事会及礼宾事务司会议规划及文件处提供。,粮农组织交流办公室出版处(OCCP)提供了六种官方语言的编辑支持、设计和排版及制作协调服务。,本报告,2018年版农产品市场状况旨在就政策制定者在巴黎协定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各种政策工具开展更深入的讨论。它将审视各种形式的国内支持措施和贸易措施与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措施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在未来利用此类措施,并讨论世贸组织规则如何对政策选择产生影响。,本报告将探讨以巴黎协定和世贸组织协定两者的结合点为基础的政策备选方案:前者在制定目标和选择干预措施时允许有较大灵活性;后者依据的是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具体规则。因此,报告将探讨如何最有效地强化这些多边协定之间相互支持的作用。,本报告结构安排如下:,第1部分 侧重于2000-2016年间农产品贸易的演化过程、其结构和格局。了解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动态变化和趋,势对于分析气候变化可能对全球农业造成的影响以及贸易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十分关键。,第2部分 详细探讨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农业和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贸易和相关政策将如何促进适应。通,过对气候变化到2050年可能对农业生产和贸易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本部分将加深我们的理解,突出强调气候变化给不同区域和不同国家带来的不均衡影响。,第3部分 深入讨论巴黎协定和世贸组织各项协定,尤其是农业协定之间的关系。分析侧重于其背后的,原理和执行机制,划定各国可以采取行动的政策空间,但同时也指出潜在困难。,致 谢,| viii |,第4部分 详细审视与国内支持措施相关的问题,如技术投资和技术应用、保险计划、市场价格支持和补贴。,本部分将在世贸组织规则和纪律的范畴内对这些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农业领域适应和减缓工作的政策展开讨论,侧重于它们可能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带来的影响。,第5部分 讨论进口关税和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将以何种方式促进气候变化适应工作,尤其是,这些政策在面临气候引起的减产问题时和通过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分析还侧重于讨论在碳税的基础上将贸易政策与减缓工作相结合的做法,并讨论潜在的挑战。,第6部分 探讨非关税壁垒,如农产品碳标签,并分析如何在现有规则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促进减缓而实施,能够引导消费者偏好的措施。本部分还侧重于气候变化对病虫害发生率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是否能够为成员国及时采取合理措施提供充足的政策空间。,| ix |,缩略语,ACREAFOLUAgMIPAMISAMSAoAAPTERRARCASEANBTACA,农业和气候风险有限公司农业、林业和其它土地利用农业模型比较与改进项目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综合支持量农业协定东盟+3应急大米储备农业风险保障计划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边境调节税保护性农业,CASU,保护性农业扩大项目,CDMCGECH4CO2CO2eCodexCOPCSADSBDSU,清洁发展机制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甲烷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当量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缔约方大会气候智能型农业争端解决机构世贸组织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ECOWAS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DFETSEUGATTGCMGDP,欧洲发展基金排放权交易计划欧盟(成员组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全球循环模型国内生产总值,GFSPGHGGWPIAMILOIMFIPCCIPPCISOLCALDCs,全球食品安全伙伴关系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能综合评估模型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国际标准化组织生命周期评估最不发达国家,MAGNET 模块化应用通用平衡工具,MENA/NENAMFNN2ONDC/INDCNFIDCNGONTNTBs,中东及北非/近东及北非最惠国一氧化二氮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国家自主贡献预案粮食净进口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国民待遇非关税壁垒,NTMs,非关税措施,OIEPLCPPMR&DRCPREDD,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价格损失保障计划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研究与开发(研发)代表性浓度路径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计划,| x |,SDGSDTSOCO,可持续发展目标特殊与差别待遇农产品市场状况,SPS,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SGSSMSSPSTDF,农产品特殊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机制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标准和贸易发展基金,TBTsTFPTRIPS,技术性贸易壁垒全要素生产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UNFCC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WBWBCISWHOWTO,世界银行天气型作物保险计划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xi |,内容提要,气候变化将对多国的农业和粮食安全产生影响气候变化将对农业和粮食安全产生巨大影响。到本世纪中期,平均气温升高、降水量变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率高且强度大、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可能加大等后果都会给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造成影响。这一影响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国家而言并非均衡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最集中的低纬度区域,农业已经因气候变化受到负面影响,尤其受旱灾和洪灾频发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气,尽管低纬度地区预计将面临产量下降,但高纬度地区却可能看到产量提高,原因是气温升高对世界上某些地区某些作物的生长较为有利。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具体地理位置有关,不同作物和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将面临降水量进一步减少和气温进一步升高的问题,而温带地区的国家(很多为发达国家)则预计会因生长季气温升高而从中受益。因此,气候变化可能会加剧现有的不平等现象,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农产品贸易有助于推动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工作自21世纪初起,农产品贸易格局已随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化。未来几年,农产品贸易,会进一步变化,反映出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地农业部门产生不均衡、不成比例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不断改变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农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有些国家将遭受损失,而有些国家则将从中获益。国际贸易可在适应工作中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为很多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从短期看,贸易可提供一种重要机制,将粮食从过剩地区转移到短缺地区,应对因极端天气事件而造成的减产问题。从长期看,国际贸易有助于有效调整各国的农业生产。,候变化将加剧它们已经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全球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应强化贸易所发挥的适,应作用,帮助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各国改善粮食的可供性和获取。然而,这也可能会给不同人群带来利或弊。低纬度地区的小规模家庭农场经营者可能会遭受损失,而粮食消费者则会从中获益。温带地区的情况预计恰好相反。合理的农业和贸易政策能在加强贸易发挥的适应作用和平衡部门多项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既需要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又要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农业到2050年必须实现粮食、饲料和生物燃料在2012年的基础上增产近50%。未来面临的一项关键挑战就是用较少的投入生产出较多的产品,同时还要保护好自然资源,改善小规模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生活。,| xii |,农业和粮食系统的变革看来在经济和技术上均具有可行性。国内支持措施和贸易政策有助于推动生产率增长,确保国际贸易体系的开放、公平和透明。同时,这些政策还应帮助农业和贸易更好地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饥饿和营养不良、贫困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必须同时解决,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即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多边协定和机制有助于全球开展集体行动,鼓励多项目标之间实现相互协调一致,如:消除饥饿;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在贸易背景下加强全球伙伴关系和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多边协定:巴黎协定和世贸组织各项农业相关承诺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2015年,有关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不高于2摄氏度的长期目标,因为认识到这将大大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协定还允许各国确定本国目标,按照本国国情为限制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制定公平的贡献方案。这些目标以及实行目标的手段被称为“国家自主贡献”(NDC),成为协定的一项核心内容。各国明确表示愿意通过对农业部门进行投资和改革农业部门来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在本国的自主贡献方案中,尤其强调农业和粮食安全对于,适应工作的重要性。有些国家在本国的减缓目标中明确指出农业部门的重要性。然而,“国家自主贡献”仍是一个较宽泛的方案,多数不包含具体政策。目前,将巴黎协定和“国家自主贡献”转化为农业领域中具体气候干预措施的工作正在进行。可用的政策工具多种多样,从对创新技术的投资,到为农民提供补贴从而鼓励他们采用气候智能型农作措施,从减少农业活动排放量的法规到碳税。这些政策工具中的大多数已纳入世贸组织各项协定中,尤其是农业协定,该协定的目标是限制支持性措施对生产和贸易的扭曲作用,建立公平、非歧视的贸易体系,以加大世界各地农民的市场准入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目前的挑战在于强化巴黎协定和世贸组织各项协定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促进农业发展和贸易的政策应相互配合原则上,国际气候变化框架和贸易规则下的政策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冲突。促进农业部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将成为农业和粮食安全相关广义政策下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应遵守世贸组织农业协定中的规则和纪律。要想在适应和减缓方面取得大幅进展,可采用不会对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措施,如加大对创新技术的投入,投资于气候智能型农作措施的应用和推广,以便提高生产率,适应气候变化,增加碳汇。此外,还可以采取对生产和,| xiii |,贸易产生极小或零扭曲作用的措施,如加大在有助于减少农业排放产生的负面对外影响的环境保护计划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市场价格支持和某些类型的投入物补贴等措施可能会对贸易产生扭曲作用。但一些具有良好针对性的气候智能型补贴则可能成为有效的工具,激励农民采用有助于推动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的技术和措施,或激励农民购买保险和防范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风险。此类政策有助于推动气候智能型农业,有效解决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气候智能型支持还有助于受气候不利影响的国家提升自身农业的比较优势,从而加强其竞争力,更好地实现进出口之间的平衡。此类措施对那些可能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粮食净进口增加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十分关键。对那些容易面临气候引发的严重问题的国家而言,建立安全网很有必要,因为国际层面的安全网有助于减轻粮食进口所需的资金压力,而国家层面的安全网则能通过应急粮食储备和社会保护计划为贫困、弱势人群提供必要的保障。贸易政策有助于打造运行良好的国际市场,为那些因天气灾害而出现减产的国家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全球市场一体化能加强贸易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前提是贸易政策要与气候智能型国内措施和投资活动相互配合。,贸易还在气候变化减缓工作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如果贸易能够向农民发出生产低碳产品的必要信号,全球排放量就可能降低。要将之付诸实践,就有必要在国内对农产品征收碳税(或类似的减缓措施),同时在边境专门针对高碳产品的进口实施相应的关税调整。虽然世贸组织条款允许在遵循非歧视原则问题上有一定的灵活豁免措施,但由于有关碳足迹缺乏国际公认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因此这些条款很难解释和应用。可采用的其它替代方法包括在农产品上加贴碳标签,以此引导消费者偏好,减少农业排放量。虽然应就世贸组织和巴黎协定之间的联系寻求开展充分政策讨论的空间,但政策不应因限制贸易而对其它国家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相比,明显在做出选择时处于不同地位,尤其是那些农业具有高排放特征且容易因气候变化导致产量下降和病虫害增加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同挑战已在巴黎协定和世贸组织各项协定中得到承认,具体体现在有区别责任和相应能力的原则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上。今天,就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政策展开讨论并加以实施将有助于实现必要的农业转型变革,以应对当前挑战。,| xv |,要 点,1,农产品贸易额自2000年以来已大幅增长。2000-2008年间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增长随后在2009-2012年间不断减少,此后呈停滞趋势。新兴经济体自2000年起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人均收入增长和贫困率下降推动了粮食消费量和进口量不断增加,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则促进出口不断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南南农产品贸易也在大幅扩大。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进口比出口增长更快。,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货物贸易(包括燃料和矿产、农产品以及工业产品)因经济增长乏力而停滞不前。与燃料和矿产以及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贸易相对更具抵御能力,但因投资减少和由此导致的总需求疲软,其增长速度已经放慢。金融危机以后,投资作为经济中与进口关系最密切的一个部门,在发达国家显得尤其乏力。 1实际上,有迹象表明,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弹性关系已经在不断减弱。金融危机前的2001-2007年间,收入每增长1%估计就能带来1.5%的贸易量增长。而2008-2013年间,同样幅度的收入增长却只能带来0.7%的贸易增长。贸易对收入响应程度的变化要么可能是因为投资在总需求中占比下降,要么是因为全球价值链发展速度放慢。 2对农产品贸易而言,另一个原因可能是2008年和2011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之后保护主义意识在不断增强,包括国内支持政策上的变化。与燃料、矿产和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贸易受投资行为变化的影响较小,而与人口增长和收入变化则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农产品贸易2002年以来一直维持的良好趋势在2008年突然被全球衰退打断,虽然在2010年和2011年有所恢复,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尤其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贸易和商品价格产生了巨大,第1部分农产品贸易:关键动态变化和趋势,自21世纪初起,世界农产品市场已发生巨大变化。新兴经济体强劲的经济增长已推高了全球对农产品的需求。无论在新兴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里,收入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变化还促使消费方式出现了变化。全球生产为满足需求一直在不断增加,贸易也在大幅扩大,贸易构成和格局紧随需求变化和新涌现的农产品出口和进口方而出现改变。国际农产品市场中一项重要发展变化就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贸易格局的另一项变化是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量的增加。了解促使农产品贸易格局和构成改变背后的动态变化和趋势对于分析气候变化对世界农产品市场产生的影响以及贸易和粮食安全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n农产品贸易的演化:2000-2016年2000至2016年间,世界农产品贸易额增长了两倍以上。农产品贸易平均年增长率超过6%,从2000年的5700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1.6万亿美元(图1.1)。这一趋势背后的驱动因素是经济增长(世界国内生产总值自2000年以来也已翻番)、人口增长、运输、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准入的改善。,| 2 |,商品贸易额增长率,%,GDP总量增长率(%),影响。过去十年对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其背后的推力是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全球生物燃料产量的增加。近几年中国的收入和需求增长速度有所放慢,加上各家各户将增加的收入花在食品上的意愿有所下降,导致2015年全球农产品贸易下降了11%,尽管2016年又有所反弹,出现了1%的增长。,-3,543210-1-2,-60,403020100-10-20-30-40-5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图 1.1世界商品贸易额和世界GDP总量:2000-2016年年均增长率,资料来源: 粮农组织采用世贸组织统计数字和世界发展指标(世界银行)进行计算。农产品贸易包括农业协定附件1中所列产品,即包括粮食和农业原材料,不包括渔业和林业产品。,农业,燃料和矿产,工业产品,GDP总量增长,价格能反映出供求关系的根本性作用,是全球贸易背后的决定性因素。自2000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以及2008年和2011年的价格飞速上涨,都是全球农产品市场结构性变化的结果(图1.2)。对粮食和饲料的需求强劲、库存消费比下降、生物燃料生产不断扩大等因素交错在一起,导致了市场冲击和价格波动。此后,农产品价格出现回落,但仍高于2007年的水 ,| 3 |,百分比,1/1991,5/1991,9/1991,1/1992,5/1992,9/1992,1/1993,5/1993,9/1993,1/1994,5/1994,9/1994,1/1995,5/1995,9/1995,1/1996,5/1996,9/1996,1/1997,5/1997,9/1997,1/1998,5/1998,9/1998,1/1999,5/1999,9/1999,1/2000,5/2000,9/2000,1/2001,5/2001,9/2001,1/2002,5/2002,9/2002,1/2003,5/2003,9/2003,1/2004,5/2004,9/2004,1/2005,5/2005,9/2005,1/2006,5/2006,9/2006,1/2007,5/2007,9/2007,1/2008,5/2008,9/2008,1/2009,5/2009,9/2009,1/2010,5/2010,9/2010,1/2011,5/2011,9/2011,1/2012,5/2012,9/2012,1/2013,5/2013,9/2013,1/2014,5/2014,9/2014,1/2015,5/2015,9/2015,1/2016,5/2016,9/2016,1/2017,5/2017,9/2017,0,第1部分 农产品贸易:关键动态变化和趋势图 1.21990-2018年农产品价格指数(2002-2004年 = 100)30025020015010050,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食品价格指数谷物价格指数,肉类价格指数植物油价格指数,乳制品价格指数食糖价格指数,资料来源: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世界粮食形势 (fao/worldfoodsituation/foodpricesindex/en/)。图 1.31991年1月 - 2017年12月食品价格指数波动(百分比)10987654321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资料来源: 粮农组织,每月食品价格指数(2002-2004=100),每12个月计算一次。| 4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