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选】产后便秘,便秘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精选 产后便秘,便秘 -WORD版 导读: 一、产后便秘怎么办按什么穴位最有效 二、产后便秘的危害 三、产后的注意事项 产后便秘怎么办按什么穴位最有效 1、产后便秘怎么办按什么穴位最有效 1.1、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 (犊鼻穴 )下 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具有调理脾胃、疏通经络、解痉止痛之效,并有强壮作用,尤适宜气血亏虚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压 10-15分钟,每日两次。 1.2、天枢:属足阳明胃经穴,又是手阳明大肠之募穴,位于神阙穴 (脐中 )旁开两寸处。具有调理肠胃、行气活血之效,尤适宜气滞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压 10-15分钟,每日两次。 1.3、大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系大肠在背之腧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具有通调大肠气机的作用,可用于燥热伤津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压 10-15分钟,每日 2次。 1.4、支沟:属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位于腕背侧横纹上 3 寸,尺、桡骨之间。具有清三焦热、通关开窍、疏经活络之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每次按压 10-15分钟,每日两次。 【精选】产后便秘,便秘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2、产后便秘的原因 本病产生的病因主要是产后亡血伤津,肠道失润 ;或素禀气虚,因产阳气更伤,气虚无力推送大便,便结肠中,壅滞难下。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血虚肠燥,阴虚火旺,气血虚弱三种类型。因此,食疗药膳重在补血养阴,润肠通便。血虚肠燥,产后大便干结、数目不解,或解时坚涩难下,但饮食正常,腹无胀痛,面色萎黄,舌谈苔薄,脉虚涩。阴虚火旺,产后大便干结,数日不解,或解时坚涩难下,腹满胀痛,手足心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3、产后便秘的预防方法 3.1、尽早下床活动:可通过身体运动,促进肠蠕动,帮助恢复肌 肉紧张度。一般自然分娩后 6-8小时产妇就坐起,进行一些翻身活动,采取多种睡姿或坐姿,也可自己轻轻按摩下腹部。 3.2、在床上做产后体操,做缩肛运动,锻炼骨盆底部肌肉,促使肛门部血液回流。方法是做忍大便的动作,将肛门向上提,然后放松。早晚各一次,每次 10-30回。 产后便秘的危害 1、毒素的蓄积和吸收。粪便在肠道停留过久,其中的一些有害毒素逐渐蓄积,难免有一部分被肠壁所吸收,它们通过静脉循环进入体内,引起轻度的毒血症,不但影响新妈咪的健康,还会通过哺乳影响宝贝的健康。 【精选】产后便秘,便秘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2、阻碍盆腔的血液循环。肠道蠕动减缓使 盆腔的血液循环放慢,不利于新妈咪产后生殖系统的康复,也会影响到产后性生活的恢复。 3、肛裂和痔疮。便秘的持续造成盆腔和肛周血液回流障碍,多数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肛裂和痔疮,而女性痔疮的高发,相当大的比例是因为产后便秘。 4、情绪烦躁。便秘会让人着急上火,这是很多人有过的体验。而新妈咪本身处在一个心理敏感时期,便秘更容易造成情绪的异常反应,心烦、急躁易怒,时而怒气冲天,时而悲伤欲绝,所以便秘可以说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潜在敌人。不要忽视了产后便秘所带来的危害,新妈咪如果长期便秘,会严重影响产后身体恢复,甚至造成新的疾病 ,而且还会影响宝贝的健康。 产后的注意事项 1、忌急于服用人参。急于用人参补身子是有害无益的。而刚生完孩子的新妈妈,精力和体力消耗很大,十分需要卧床休息,如果此时服用人参,反而因兴奋难以安睡,影响精力的恢复。 2、忌过多吃鸡蛋。医学研究表明,分娩后数小时内,最好不要吃鸡蛋。因为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体力消耗大,出汗多,体液不足,消化能力也随之下降。若分娩后立即吃鸡蛋,就难以消化,增加胃肠负担,甚至容易引起胃病。 3、忌多吃红糖。红糖营养丰富,释放能量快,营养吸收利用率高,【精选】产后便秘,便秘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具有温补性质。但是,产妇切不可因红糖有如 此多的益处,就一味多吃,认为越多越好。因为过多饮用红糖水,不仅会损坏新妈妈的牙齿,而且红糖性温,如果新妈妈在夏季过多喝了红糖水,必定加速出汗,使身体更加虚弱,甚至中暑。此外,喝红糖水时应煮开后饮用,不要用开水一冲即用,因为红糖在贮藏、运输等过程中,容易产生细菌,有可能引发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