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选】常欲小劳 但莫大疲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精选 常欲小劳 但莫大疲 -WORD版 导读: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这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这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对我们的告诫。 这里的 “劳 ”包含运动、活动和劳动。也就是说,要想长寿,要掌握好活动的度。不要不活动,也不要过于活动,以至于疲劳不堪。 长寿之人多勤于劳作 古今中外的寿星,大多是勤于劳作的实践者。有人对我国新疆地区部分长寿老人进行调查,发现 73%的寿星都是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阿克苏地区的 10 位百岁老人,其中 8 人是体力劳动者。而广西巴马地区 90 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全是体力劳动者。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曾有一位农民寿星 冉大姑,直到晚年仍精神矍铄,满面春风,能吃能睡。她 104 岁时不仅下田参加劳动,且养了 3 头大肥猪, 105岁那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人们问她高寿而健康有何秘诀,她风趣地回答说: “秘方是天天劳动,补药是阳光和风雨。不信,你们试试看。 ”她一生从不吃药,最后 无疾而终,享年 109 岁。日本对一些百岁以上老人的调查也发现,有 1/2在 75岁时、 1/3在 80 84岁时,仍没有中断体力劳动,至于脑力劳动者中的寿星,也几乎无不热爱劳动或喜好运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精选】常欲小劳 但莫大疲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中医学认为,人体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动与静应当保持相对的平衡。经常适当地劳作运动,能促进身心健康。四体常勤,则五脏气血旺盛,肌肉丰满坚实,关节运动灵活,百脉通畅,故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加强和活跃了生命机能。运动和劳动是人的生理的正常需要,也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合理的运动对于人体内部的气血之运转无疑有着很好的 促进作用,也符合生命学原理。适度合理的休息,可使机体与大脑得以休整,保持充沛体力和旺盛的精力。 过劳易伤体致病 古代名医华佗曾说过: “人体常欲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是否还记得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司马懿从蜀使那里打听到诸葛亮早起晚睡、事必躬亲、吃饭很少等一系列有关生活起居的情况后,断言这位丞相活不长了,结果不出他所料,不久诸葛亮便与世长辞,卒年才 54 岁。司马懿就是根据诸葛亮长期不注意起居调摄、费神太过、营养不足,势必损害健康,缩短寿命,做出的预言。 还有人做过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给疲劳和 未疲劳的猴子同时注射等量病菌,结果疲劳的猴子被感染得病,未疲劳的猴子却安然无恙。这表明疲劳能降低生物的抗病能力,印证了中医学关于 “劳倦致病 ”的理论。 因此我们要 “小劳 ”,但切勿 “过劳 ”。劳力过度易耗伤气血,轻则倦怠【精选】常欲小劳 但莫大疲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乏力,少气懒言,精神疲惫,肌肉消瘦;重则筋骨、肌肉劳伤,引起腰痛、关节疼痛等。素问 举痛论说: “劳则气耗 ”、 “劳则喘息汗出 ”。因此任何体力劳动都不可太久,要量力而行,应 “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 ”。过久则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会对形体造成损伤。特别是饥饱劳作,强力劳作,更是伤人致病的重要因素 。 过劳,不但指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提倡科学用脑,就是要求人们在勤于用脑的同时,还要善于用脑,注重对脑的保养,防止疲劳作业。当用脑时间过长,感到精神疲惫时,要适当休息,或通过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方式来调节身心,恢复精力。现代医学认为,当脑力劳动过分紧张或持续过久后,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一部分就从兴奋转入抑制,出现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能力降低。此时若没有及时休息调整,强制性地继续工作下去,就要引起过度疲劳。长期的过劳使神经细胞的负荷超过了生理功能的界限,兴奋与抑制过程就失去 平衡,产生神经衰弱等病变。 过逸也不利于养生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体力劳动日趋减少,强度也大大降低,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正由一句笑谈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大家别忘了,过劳易伤人,过度安逸同样可以致病。贪逸无度,不进行适当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不参加体育锻炼,易使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精神不振,体质衰退,机体各系统、【精选】常欲小劳 但莫大疲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器官的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使种种疾病缠身。人们把一些体态肥胖、四肢疲软,易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称为 “现代闲逸病 ”患者。消除这种富贵病的方法就是 “勤 ”,不 可忽视劳动的健身作用,要勤于参加各种生产劳动或体育锻炼,以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所以要掌握好劳作与休息、动与静的度,求 “小劳 ”避 “大疲 ”,才能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