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行业研究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石油天然气行业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石油天然气行业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石油天然气行业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石油天然气行业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石油天然气行业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油 天然气 行业研究报告 2018.12.29 -1- 石油天然气 行业研究报告 时间: 2018年 12月 29日 分析师 常启睿 刘艳婷 邮箱 : lianhelhratings 电话: 010-85679696 传真: 010-856792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 2号中国人保财险大厦 17层( 100022) 网址: lhratings 报告概要 石油产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 中国 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品,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 原油储量不高, 但 成品油 消费量 大,对外 依存程度高 , 原油 定价 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 很大 , 石油原油价格的 频繁 、 剧烈波动对 石油 天然气 企业 经营 业绩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 近年来 中国 石油 天然气 行业迅速发展, 炼油产能大幅 增长 ,但 在 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也 出现了 全行业炼油 产能过剩 较为 严重 、地 炼 企业 盲目扩张常减压装置,装置较为落后 、 油品 质量较差 和 环保重视不足等问题 ; 在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成品油需求难以支撑石油炼制行业的快速发展,以石脑油为原料发展原油深加工业务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为了支持和引导 炼油 行业企业 科学 发展、 良性竞争 , 中国 政府 也 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 对 石油 天然气企业在 环保 标准、 油品 升级 、 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 更严格的 要求 , 对 企业的 成本控制、 依法经营管理及 环保投入方面 带来 新的挑战 。 展望 2019年 , 石油 天然气行业内 企业 信用资质分 化 较为严重, 行业 中下游企业整体信用资质较弱,在行业供给过剩、原油价格剧烈波动 、 环保要求趋严 及紧信用的背景下,业内企业违约风险及流动性风险上升,部分企业信用风险已经暴露,缺乏外部支持、外部融资渠道有限的企业将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未来可能会因 银行 抽贷、互保及实控人风险等诸多因素加剧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 。 -2- 一 行业概况 石油产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品,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石油 天然气 行业链 条包括原油开采、炼制、成品油销售 、 石化产品再加工以及天然气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产品种类繁多,并与其他化工链条存在交叉。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行业, 石油 天然气 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双重特征,且行业发展受国家多方位管控,进入壁垒较高。 石油开采业 方面, 截至 2017年 底 , 行业 规模 以上企业 293家, 2017年全年累计主营收入 9201.5亿元,同比增长 17.6%; 2017年 实现 利润总额 329.8亿元, 2016年 为亏损 550.8亿元。尽管行业效益总体上明显改善,但利好主要来自于天然气开采方面,受中国石油开采成本偏高影响,原油开采业仍有近六成企业亏损;效益继续恶化,原油开采业净亏损 11.5亿元,连续第二年亏损。原油开采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 石油 加工业方面, 截至 2017年 底 , 全行业 规模以上企业 1366家,累计主营收入 3.42万亿元,同比增长 21.5%;利润总额 1911.5亿元,增长 14.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228.2亿元,增长 5.6%;资产总计 2.05万亿元,增长 12.3%;资产负债率 57.35%。 二 行业分析 (一) 原料 供给 原油 是 炼油 企业重要的 优质 原材料, 为不可再生资源, 2017年 中国 原油产量 1.92亿吨,同比下降 4.00%,产量创 2010年以来新低;天然气产量(含煤层气,下同) 147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8.50%。 2018年 前三季度 原油产量 1.41亿 吨,同比下降 2.19%;天然气产量(含煤层气,下同) 1161.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6.85%。 中国原油 储量 在世界仅排第 12位 ,已 探明 的石油储量占全球 石油 总储量的 1.30%,但中国的 油品 消费量在世界却名列前茅 , 自身储量不足成为中国炼油行业长期发展 的 重要瓶颈 ,当前 所需 能源缺口主要依靠进口弥补。 中国原油市场的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 4.20亿吨,同比增长 10.12%, 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2017年中国原油供应进口依赖 程度达 69.31%,同比上升 3.39个百分点; 2018年 前三季度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 70.31%、-3- 天然气 对外依存度达 43.00%, 显示出中国 油气 对外依赖程度增加, 原油进口主要来自沙特、俄罗斯、安哥拉、伊拉克等国。 图 1 中国油气 对外依存度 原油定价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主要受供需两方面影响,供给方面影响因素主要来自石油输出国,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的石油产量政策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石油储备,需求因素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短期影响因素包括金融危机、军事冲突及国际金融资本炒作等。国际原油 价格的 参照 标准 主要是 纽约 WTI期货价格 和北海 布伦特 期货价格。 国内 原油定价方面, 2009年 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规定:国内市场原油价格由企业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自主制定;中石化和中石油之间互供原油价格由购销双方按国产陆上原油运达炼厂的成本与国际市场进口原油到厂成本相当的原则协商确定;中石化、中石油供地方炼厂的原油价格参照两个集团公 司之间互供价格制定;中海油及其他企业生产的原油价格参照国际市场价格由企业自主制定。 从近年来原油 市场价格变化来看, 2013年,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相对宽松,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连续)全年平均价格为 108.70美元桶,同比 下降 2.97美元 /桶, WTI原油期货结算(连续)全年平均价格为 98.05美元 /桶, 同比 增长 3.91美元 /桶。 2014年上半年,原油现货价格整体延续了 2013年的波动走势,但下半年受美联储退出 QE、全球原油供大于求、欧美联手抑制投机资金对油价炒作 及 欧佩克( OPEC)宣布不减产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下跌,降至 数据来源:Wind对外依存度:原油 对外依存度:天然气13-12 14-12 15-12 16-12 17-1230 3036 3642 4248 4854 5460 6066 6672 72% %-4- 4555 美元 /桶的低位。 2015年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行 , 连续跌破多个支撑价格,截至2015年 12月 31日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为 35.70美元 /桶。自进入 2016年以来,布伦特原 油期货价格受主要原油供应国减产预期的影响,呈现反弹趋势, 2017年 OPEC和 俄罗斯减产执行顺利,基本完成减产目标, 11月 30日 OPEC大会 上沙特、俄罗斯、伊拉克 等国 延长减产协议 9个月 至 2018年底, 截至 2017年 12月 底 ,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连续)价格和 WTI原油期货结算(连续)价格分别 上升至 66.51美元 /桶和60.42美元 /桶 ; 2018年 原油期货价格震荡上升,截至 2018年 9月底 , 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连续)价格和 WTI原油期货结算(连续)价格分别 为 82.74美元 /桶 和 73.25美元 /桶 ,较 2017年底 分别上升 24.40%和 21.23%。 2018年 10月 开始,原油价格结束了2016年 以来的上涨趋势, 受 OPEC减产 不及预期、 美国 原油库存超预期增长及 美国对伊朗制裁 不力 等 多方面 因素 影响 , 原油价格快速下跌, 从 10月 初 北海 布伦特 原油 约 85美元 /桶的期货结算价 快速下跌至 2018年 11月底约 58美元 /桶 的价格, 2个 月时间 原油 期货价格下跌近 32%。 图 2 2013年以来国际 原油市场价格变化 情况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展望 2019年 , 原油 仍然 受到美国原油供给量不断上升、 美国 对伊朗制裁 缓和 及 OPEC减产 力度存疑等因素影响, 价格 上涨缺乏 供需 基本面的支撑, 但是 也应看到,在较为复杂的国际政治局面下, 突发 的地缘 政治 事件 会 在 短时间内刺激原油价格出现 较大 变化,整体原油价格 变动 存在 较大 的不确定性 。 总体来看 , 中国 原油 供给量 不大, 但 油品 需求 大 ,对外 依存程度 很 高; 原油 定价 市数据来源:Wind期货结算价(活跃合约):MICEX 布伦特原油 期货结算价(连续):WTI原油13-12-31 14-12-31 15-12-31 16-12-31 17-12-31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美元/桶 美元/桶美元 桶 美元 桶-5- 场化 及国际化程度 高 , 中国原油 定价 受国际 原油价格影响 很大 , 近年来原油 价格波动明显 , 给 全行业 企业 经营业绩的稳定性 带来 一定影响 。 (二) 中游加工 石油加工业是石油化工行业中游,主要产品为成品油和化工原料等。 目前 中国 的炼油行业呈现出以两大集团为主导,多方竞争共存的多元化格局。自 1998 年两大集团重组以来,由于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和产供销一体化,中国炼油企业和炼厂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国际炼油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017年全国原油加工能力 7.72亿吨 /年, 占全球炼油能力的 15.76%,居世界第二位 。 2017年新增能力 4000万吨 /年, 新增 仍 主要 来自于国有企业,而地方炼油企业为取得 “两权 ”淘汰落后能力 2240 万吨 /年,行业同比净增 1760万吨 /年。截至 2017年 底 ,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炼油能力占全国炼油能力的 66.14%,地方炼油企业占 31.40%,其他为煤基油品及外资企业产能。虽然近几年大量落后产能遭到淘汰,但随着国内炼油能力重拾增长,过剩形势还将持续加剧,初步估计目前中国炼油能力在计入必要的出口后仍至少过剩约 8000万吨 /年。随着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行业改革和转型升级,小型、单位能耗偏高的一次落后产能淘汰加速,千万吨级项目不断落地,炼厂平均规模逐年提升,截至 2017年底,全国千万吨级炼厂共 25家,较上年底增加 1家,合计炼油能力 3.37亿吨 /年,占全国的 43.7%,较上年提高 1.7个百分点,显示出行业规模化发展态势。惠州炼厂成为中国第四家 2000 万吨 /年级世界级炼厂。虽然中石化、中石油的炼厂平均规模已基本达到世界炼厂平均规模,分别为 743万吨 /年和 746万吨 /年,但由于国内其他炼油企业规模较小,国内炼厂平均规模仅 413万吨 /年,与世界炼厂平均规模 754万吨 /年仍有较大差距。 对于 石油加工 企业 来说,其主要盈利在于赚取原料油 采购价 与成品油 售价 的 差额 ,2017年 下半年开始原油价格持续上升,虽然 短期内提高了 原料油储备 高 的炼油企业 的盈利水平,但长远来说 给炼油 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成本控制压力 , 2018年 10月 开始原油价格 快速 走跌 , 影响 了石油炼制企业的经营稳定性 ,持有 大量原油 /成品油 存货的企业将面临一定的 跌价 风险 。 -6- 原油 加工量 原油加工量方面, 2017 年原油加工量继续保持增长,加工量 5.68亿吨,同比增长 5.0%;全 国 炼 厂 开 工 率 同 比 上 升 1.9个百分点至 73.7%的近年来最高水平 ; 2018年前三季度 原油加工量为 5.05亿吨 ,同比增长 20.81%, 主要系在 进口 原油 使用 配额发放及原油价格持续攀升 的 情况下,地方炼厂开工积极性较高 所致 。 同时 , 原油 加工呈现出地方炼油企业开工率提高、大型国有石油公司炼油开工率下降的分化,以往二者巨大的产能利用率差距得以收窄 , 以 最为 典型的山东地炼常减压装置开工率为例,2015年 以来开工率 呈 上升趋势, 2018年初上升至 近年来最高点约 67%,受 环保及会议召开等因素影响, 开工率 在 2018年 二季度 出现 明显回落 ,三 季 度 开 工 率 快速回升 。成品油 生产方面, 2017年全国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下同) 3.58亿吨,增长 3.0%,其中,柴油产量 1.83亿吨 ,增长 2.4%;汽油产量 1.33亿吨,增长 3.0%。汽煤柴油收率受部分馏分油转而 生产化工用油影响,略微下降,炼厂生产柴汽比与上年基本持平。汽煤柴油净出口量经过两年的高速增长后大大放缓,同比仅增长 6.8%,吨油利润连续 3年实现增长。 图 3 山东地炼 企业 常减压 装置开工率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行业 布局 由于历史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 中 国炼油能力及布局与经济发展不完全匹配。西南、华南等部分区域能力不足,需要调入,而东北、西北等地区能力明显过剩,大量外运。 中国成品油目前总体的主要流向大致呈“北油南运”、“西油东调”的格局。 中国 炼油工业布局特点 : 一是靠近油源。黑龙江、辽宁 、 新疆、陕西、甘肃等省是数据来源:Wind炼油厂开工率:山东地炼(常减压装置)13-12-31 14-12-31 15-12-31 16-12-31 17-12-3130 3035 3540 4045 4550 5055 5560 6065 65% %-7- 中国 主要石油产地 , 油田周围建立起大型炼厂就地加工炼化 , 便于节省运输成本 , 也带动当地经济 , 创造就业; 二是靠近市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是 中国 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 也是 中国 主要的成品油消费市场 , 广州石化、茂名石化、上海石化、金陵石化、镇海炼化、大连石化等 大型 炼厂均集中于这些地区 , 贴近市场 , 能较好地满足市场需要。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 珠江三角洲是国内三大炼化产业集群区,集中了全国约七成的炼油能力 ; 三是靠近沿海沿江。 大连、天津、上海、镇海、茂名、南京、武汉等地炼厂由于有沿海、沿江码头 , 便于原油资源的运达。 地炼 企业 “双权 ”发放 地炼企业 ,即除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及 中海油),其他大型央企(中国化工、中化集团)之外的地方炼油企业 , 对于 中国 成品油市场稳定供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 中石油 、中石化 占据着 中国 原油勘探开采的垄断地位 且 具有 绝对 份额的 原油 进口 权及成品油销售能力,再加上 2015年以前国家对原油进口资质进行严格限制,地炼 企业获得的原油远不足以满足其生产需求,只能 依靠少量不稳定的原油和大量高成本的燃料油,许多地炼企业 因油源问题开工不足甚至停工检修, 因此长期 以来,油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地炼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5年 2月 16日,国家发改委发 布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允许符合条件的地炼 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 ,此后,地方炼厂开始积极申请进口原油使用权 ; 2015年 7月 22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原油加工企业申请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有关工作的通知, 降低了 非国营企业进口原油的 要求 。 2017年 4月 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有关原油加工企业申报使用进口原 油问题的通知,自 2017年 5月 5日起,国家发改委停止接收有关原油加工企业使用进口原油的申报材料 ,对 2017年 5月 4日前已按规定完整提交申报材料的企业,继续开展后续核查评估等工作。截至 2018年 10月底 , 已批及公示 中 的进口原油使用配额 达 1.30亿吨 。 “双权”的 发放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炼油企业的原料油供应, 从而带动 了 山东 地炼企业常减压装置开工率的持续上升 。 加工工艺 石油炼化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一次加工、 二次加工和三次加工三个阶段。 其中, 一次加工-8- 是将原料油加入常减压装置, 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成轻重不同馏分, 以拔出原料中所含的化工汽油和柴油, 包括原油预处理、 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二次加工是通过催化裂化、 石油焦化和加氢裂化从而达到重油轻质化的过程, 又称为重质油深加工; 三次加工主要指将二次加工产生的各种气体进一步进行脱硫加氢的处理,实现精细脱硫和加氢稳定,产生标准气态油。受资金及原料油品质限制, 很多地方 炼厂尤其是 地炼企业投建炼化装置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以常减压装置、 催化裂化装置、 延迟焦化装置、 加氢精制装置、 催化重整装置及烯烃深加工装置的顺序添加, 存在产业链匹 配性较差问题。 在以一次常减压规模判断企业加工实力时期, 尽管开工率较低, 地炼企业仍扩张常减压装置, 因此装置结构普遍存在常减压 规模很大但二、 三次加工 能力 不足 的“ 头 重 脚 轻 ”现 象 ,在 当前 环保压力 趋严 、 对 油品质量 要求 不断提升 的情况下,常减压装置过大 而 综合加工能力不足 的企业很难保障 其 达标 油品 的生产 ,部分 原料油 只能经过 常减压 装置 进行 “粗 加工 ”, 缺乏 二 、三 次 加 工 的 地炼 企业 某种 程度上 成为 了 可生产优质油品企业的代工厂 。 总体 来看, 由于资源 赋存和 地区 发展等原因, 中国 成品油流向 大致呈“北油南运”、“西油东调”的格局,炼油 能力集中于山东、辽宁 和 广东等省份 ; 近年来 中国 石油 天然气 行业迅速发展, 炼油产能 大幅 增长 , 原油 加工量也持续增长, 但在 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也 出现了炼油 产能过剩 较为 严重 、 地炼 企业 过去 盲目扩张常减压装置, 装置较为落后, 油品 质量较差等问题 ; 2017年 下半年开始原油价格持续攀升, 虽然 短期内提高了 原料油储备 高 的炼油企业 的 盈利水平,但长远来说 给炼油 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成本控制压力 , 2018年 10月 开始原油价格 快速 走跌 , 影响了石油炼制企业的经营稳定性 。 (三) 下游 销售 及产品 定价 成品油、天然气和化工产品 ( 即 石脑油 制 化工品) 销售为石油化工行业下游,其中又以成品油和天然气销售为主。 2017年中国石油 及 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7.9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 7.4%,增速比上年加快 3.1个百分点。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 6.07亿吨,增长 5.0%;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2393.90亿立方米,增长 15.3%,占石油天然气比重为27.0%,同比提高 1.8个百分点。随着工业、交通、房地产等领域出现 回暖,拉动成品油消费重归增长区间, 2017年全国成品油消费量约为 3.25亿吨, 同比增长 3.2%,回升 3.7 个百分点,其中 汽油 消费结构较为单一,主要需求来自 机动车群体的下游需求, 2017年-9- 汽油消费量在乘用车销量下滑、限行限售、新能源汽车与共享出行等因素冲击下,全年表观消费量 1.23亿吨,增速仅为 3.0%;中国工业生产回升、煤炭运输回暖、快递物流高速增长,拉动柴油消费重归正增长。全年柴油消费量 1.68亿吨,同比增长 2.0%,增速较上年回升 7.0 个百分点; 煤油需求 主要集中于民航用油, 受航空、货运周转量持续高增长影响,煤油需求强劲,表观消费量为 0.33亿吨,同比增长 10.5%,增速回升 1.3个百分点,同时净出口有所减少,反映出航空业内需仍在扩张。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 缓的大背景下,预计未来成品油需求难以高速增长。 2018年 前三季度 汽、 柴油 表观 消费量分别为 0.94亿吨 和 1.19亿吨 , 同比 分别增长 2.88%和 下降 0.36%。 天然气方面,受近年来居民、采暖和工业煤改气工程推进明显加快和国家战略储气库的逐步建设影响, 2017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天然气 (含页岩气、煤层气 )表观消费量约为 2352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 17.0%,占一次能源总消费量比重已达到 7.0%,消费增量创历史新高 ; 2018年前三季度 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2037亿 立方,同比增长 17.44%。中国天然气产量与消费量缺口巨大,对进口依赖增加,且季节性供求矛盾明显,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和河南等省份部分地区 2017年冬季甚至出现供应紧张和限量、断供情况,尽管政府部门通过推动上游供气企业加大气田产量与采购 LNG 现货、压减非居民用户等方式保障居民生活和采暖用气,但市场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 因此 2017年 四季度至 2018年 一季度 液化天然气 价格 呈现出迅速攀升 的特点,2018年 二季度随着供暖季结束, 民用 天然气需求下降,液化天然气价格大幅回落。 图 4 近年来柴油表观 消费量及增速 (单位 :万吨、 %) 资料来源 : Wind、 联合资信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