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选】报复心理形成原因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精选 报复心理形成原因 -WORD版 导读: 报复心理形成原因离不开家庭教养,心理学家有对报复心理形成原因做过专门研究,下面是心理专家对报复心理形成原因的研究结果。 如何处理由 “报复 ”这类动机导致的偏差行为? 处理要点:无论孩子怎样报复父母,父母不能去报复儿童,要尽量去与他们处理信任的问题。 我们就以在上面解释 “报复 ”动机时的那个案例来简单的说明一下处理方法。 在这个孩子放火把自己家的房子烧成灰烬的案例中,作为父母,感觉一定是很痛苦的,那么,在明白孩子的动机之后,父母应该如何做呢?林老师的建议是:重新建立信任。 孩子之所以放火烧屋,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父亲不爱他,他已经不再信任父亲对自己的爱了。林老师说: “我们长大了,却忘记怎么说话。 ”父母对孩子就是这样,作为一个孩子,他相信的是直接从父母口中说出来的话,对于里面的深意少有探究。这就要求父母要向孩子直接表达对他的爱,而不要藏着掖着,例如,你可以真心诚意的说: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是我的儿子,我都是你的爸爸,爸爸会永 远爱你! ”就这样真真实实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我就纳了闷了,当年恋爱的时候,对一个陌生人都可以说出这样的话,等【精选】报复心理形成原因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为什么就说不出口了呢?! 当然,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注意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是被重视的,如此,才能很好的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 这里还要提醒一些父母,再也不要说出类似 “我是多么想从来没生过你 ”这样的话了,这会让你的孩子觉得你们因为他的存在而不快乐,而且会让你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很低。这些都会为以后酿成悲剧埋下伏笔。 处理方式 一个人被 伤害以后,被伤害者对伤害者怀有不满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这种心理继续发展就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从而演变成不健康的人格,严重的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对中、小学生来说,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更重要的是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潜藏着极大的危险性。有报复心理的孩子,容易误解别人的意思,对别人经常有戒备防范心理。任其发展的话,心胸会越来越狭窄,与人相处较难。报复心理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教养方式 有的父母对子女过于严厉和粗暴,教育孩子缺乏耐心,想快点教育好,导致孩子没理解打骂的 原因,不知道错在哪里,在心里积压下报复情绪,有的人成年后,只要稍稍受到不公正待遇,就会产生不可遏制的【精选】报复心理形成原因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愤恨并实施报复。案例一中的母亲教育孩子采用经常责骂的方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认为: “妈妈如果可以责罚我,那么我也可以学你来惩罚你 ”。此外,家长教育子女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某些细小的事情上,导致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斤斤计较。 2、遭遇生活事件多,心理压力大 有的孩子承受了比较大的精神压力,比如总是遭到他人的嘲笑、讽刺、欺负,孩子无力反抗,但消极情绪又无法缓解,便会在心里积压下报复情绪。如果找到一个好机会,他就会把 之前累积的报复情绪全部发泄出来。比如前几年校园出现的马加爵事件。 3、不良性格 有的学生意志软弱,承受挫折的容忍力比较低,别人一不随他的心意就受不了,从而产生报复行为;也有些学生过于敏感多疑,当有人与自己的行为相冲突时,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对方有意跟自己过不去,于是立即想出报复的方法。在报复的同时,他照样认为自己这样做非常正确,对方是 “罪有应得 ”。 4、不良环境影响 孩子的许多报复行为是从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其中电影、电视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常出乎人们的估计,与之相似的报刊也很泛滥,使学生深受其害,谁要是做了对自己不 利的事情,必然记仇,并想方设法地报复。比如前几年日本流行动漫死亡笔记,曾经导致了各大中小学【精选】报复心理形成原因 WORD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生追捧的热潮,有的孩子甚至去买所谓 “死亡笔记 ”或者 “巫蛊娃娃 ”来诅咒自己讨厌的同学和朋友。 细心呵护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