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形势展望报告2019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系列2019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形势展望【内容提要】 2018年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零壹空间、星际荣耀、蓝箭空间三家民营火箭公司相继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实施发射,“天通一号”正式商用,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商业遥感卫星密集发射。我国商业航天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军民商用卫星发展缺乏顶层统筹设计、卫星星座计划出现重复建设的苗头、融资水平不能支撑民营火箭公司发展壮大、清晰可持续的商业航天盈利模式缺乏、航天基础资源军民共建共用有待加强、商业航天多个环节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等。2019年,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政策环境有望得到改善,预计国家队将加快拓展商业航天业务,民营火箭公司商业发射持续活跃,通导遥卫星应用将亮点纷呈。【关键词】 商业航天 发展形势 展望2018年,随着军民融合、航天强国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民营商业航天发展迅速,零壹空间、星际荣耀、蓝箭空间相继实施发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应用迈入“快车道”。展望2019年,全球商业航天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政策环境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下游卫星应用向上游火箭发射和星箭研制领域延伸拓展的趋势将延续。一、对2019年形势的基本判断(一)全球商业航天上游竞争日趋激烈2018年, 从政府层面来看, 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断加强顶层筹划,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美国总统特朗普自2017年底签署“1号航天政策令”以9019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形势展望来,又于今年相继签署“2号航天政策令”简化对太空商业化利用的监管和“3号航天政策令”国家太空交通管理政策。其中简化对太空商业化利用的监管以最高行政当局的名义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了实质性支持,内容涉及简化商业发射与遥感监管规则、组建负责商业航天监管的“一站式服务”机构,对无线电频谱及出口管制政策进行评估等内容,并落实到了具体部门、给出了明确时间要求。日本于11月出台了宇宙活动法,提出通过国家审查并达到一定标准的私营企业能够使用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为私企布局发展商业卫星提供了可能。日本内阁于2月宣布设立“商业航天投资选配平台”(S-Matching)并发布相关运营规定,以促进民间力量参与日本航天建设发展。 从企业层面来看, 全球商业航天蓬勃发展,成熟的商业火箭巨头继续拓展业务,新入局的火箭公司快步追赶。截至11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已发射18次,追平了其2017年创下的年发射纪录,可以预计全年发射次数将超去年。SpaceX研制的新型火箭“猎鹰重型”(Falcon Heavy)首飞成功,一举打破了多项纪录。“猎鹰”9获得了NASA最高级别科学任务发射资质,为NASA带来了可能节省成本的新选项。美国-新西兰初创公司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s)在新西兰的生产工厂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电子”号小型火箭首次“商业发射”,完成了E轮1.4亿美元融资,并将用于“电子号”火箭的生产。02019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系列预计2019年,全球商业火箭发射市场将延续激烈的竞争态势,发达国家借助商业力量拓展太空利益将成为趋势,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正式签署关于组建天军的“4号航天政策令”。SpaceX发射次数和服务范围将再创新高,Rocket Lab凭借碳纤维壳体、3D打印发动机、锂电池+电动机燃料泵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迅速提高火箭发射频率,其在小火箭市场的优势将逐步显现。Virgin Orbit 公司和Vector 公司等也将陆续实施首次发射。(二)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路径逐步明晰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对商业航天发展越来越重视。2017年以来,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已多次组织召开商业航天座谈会,并深入蓝箭1019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形势展望空间、星际荣耀和零壹空间等多家商业火箭企业开展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在2018年“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发言人针对商业航天发展明确提出“鼓励有序”四字方针,“鼓励”即政府层面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商业航天工作,“有序”即鼓励社会企业、社会资本能够尽可能地投入到卫星应用产业,支持在符合国家总体规划下的卫星及地面设备研制方面的工作。预计2019年,政府部门将围绕顶层规划引导、商业航天专项政策、卫星研制发射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航天领域科技创新基地和设备设施资源等双向开放共享。其中,军地有关部门或将联合编制完成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鼓励支持、有序推进商业航天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系列(三)国家队将加快拓展商业航天业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唯一的生产供应商,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瞄准微小卫星发射市场,加快研制微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捷龙号”,计划于2018年底发射,为微小卫星的验证、星座组网和补网提供更加灵活、经济、迅速的渠道。随着商业航天兴起,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依靠自身导弹工业基础成立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迅速切入小型运载火箭研制序列,并提出了“五云一车”的商业航天工程,同时针对行云工程和虹云工程的实施专门组建了商业公司。目前,各项工程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火箭公司总装总调中心(一期)项目陆续完成施工建设,快舟火箭研制和发射再创佳绩,自2017年初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完成了“快舟”火箭的“商业第一单”之后,于2018年9月执行了第二次商业发射,将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送入轨道。预计2019年,两大国家队将继续在火箭发射服务,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优势领域开展商业实践探索。航天科技集团长征十一号火箭将首次实施海上发射,多种型号的长征系列新一代运载火箭有望向国内外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商业发射服务,并探索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提供专属定制、组团发射、搭载发射等服务。航天科工将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加快推动“五云一车”工程实施,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谋求与国外同行开展更广泛、更深度的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019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形势展望(四)民营火箭公司商业发射活跃在SpaceX刺激下,借着军民融合发展东风,我国民营商业火箭公司在2015年后大量涌现,零壹空间(重庆)、九州云箭(北京)、灵动飞天(北京)、星河动力(北京)等民营火箭公司相继注册。2018年,我国民营火箭公司开始崭露头角,亚轨道火箭发射活跃,同时也拉开了国家发射场为民营火箭公司提供发射服务的大幕。如星际荣耀和零壹空间分别于4月、5月完成了双曲线一号S和重庆两江之星首秀,9月两家公司相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第二次亚轨道发射。10月,蓝箭空间在酒泉发射基地发射中国第一个可以入轨的民营运载火箭“朱雀南太湖号”,但在发射的最后阶段,因火箭三级出现异常,未能将搭载的“未来号”卫星送入轨道。根据融资情况和实际业务,国内的民营火箭企业现阶段可划分为两大梯队,第一梯队是蓝箭航天、零壹空间和星际荣耀,第二梯队企业比较多,如星途探索、灵动飞天、翎客航天、星河动力等,虽已完成天使轮或A轮融资,但尚未发射过火箭。2019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系列表1 商业火箭公司融资情况机构 融资时间 轮次金额(人民币)星际荣耀2017.11 天使轮 近亿元2018.3 Pre-A轮 -2018.6 A轮 -零壹空间2015.12 天使轮 逾千万元2016.10 A轮 逾亿元2017.5 7984万元2018.1 A+轮 逾2亿元2018.8 B轮 近3亿元航天科工火箭公司 2017.12 A轮 12亿元深圳翎客航天 2017.3 - 数千万元蓝箭空间2015.3 种子天使轮 上千万2016.6 Pre-A轮 1亿元2016.11 A轮 数千万2018.4 B轮 2亿元019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形势展望星途探索 2018.3 天使轮 千万级星河动力(北京) 2018.10 天使轮 2000万灵动飞天 2017 天使轮 -预计2019年,蓝箭公司、星际荣耀、零壹空间等将继续尝试开展入轨发射,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仍将是投资主力。随着卫星发射市场需求规模扩大,或将会有更多民营火箭公司成立,火箭专业人才特别是液体火箭发动机人才这一战略性资源的重要性将更加突显。但是随着全球发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营火箭公司在发射价格方面短时间内难以有新的突破,这或将倒逼民营火箭公司寻求更多差异化需求和特色化路径,比如借鉴3D等新的生产方式或碳纤维等新材料。2019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系列(五)通导遥卫星运营发展将亮点纷呈2018年,通信卫星领域取得阶段突破。一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通一号”正式商用。中国电信于5月正式发布天通一号专用号段“1740”,并率先在青海省正式商用,目前已有29个省级公司完成网间数据制作工作。同时,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签署了“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互联互通补充协议,携手发力卫星移动通信领域。二是高通量卫星助力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实现互联网教学。11月,“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实现学校(教学点)网络全覆盖试点项目”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完成验收。该目采用建设成本低、部署灵活快捷、易于维护的高通量宽带卫星传输技术,是补偿地面固网无法到达地区的有效技术方案,是实现2020年全国校校通网络的重要保障。三是“翔云”星座首发星“嘉定一号”成功发射,开启我国天基物联探测系统新篇章。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2018年11月19日,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自2017年11月发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以来,北斗三号进入密集发射期,先后完成11次发射任务,成功将19颗北斗三号卫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