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2018年上半年火电行业信用风险总结与展望报告1 我国电源结构以火力发电为主,其中燃煤发电在火力发电中 占 据主导地位 。 2018 年 以来 , 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 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达 74.78%;燃煤发电量在火电发电量中的占比 超过90%,燃气发电、燃油发电量占比小。本报告火电研究以煤电为主。 一 、火电行业发展情况 1 火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 电力投资 增速放缓 从装机容量看,近年来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未来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长的带动因素将由之前的火电装机 规模 的增长转换为 非化石能源 装机容量的 增 长 。 在 火电 装机建设 方面,近年来火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随着 之前年度 火电投资项目的陆续投产,短期内火电装机容量将 继续 保持 增长, 但受国家 煤电 停、缓建 政策影响 , 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增速将得到明显遏制 。此外, 近年来 受环保、电源结构改革等政策影响,国内 非化石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增长尤为迅速 , 火电装机容量 占 电力装机容量 的比重 呈逐年小幅下降态势 , 且该趋势未来将长期保持 ,但 同时 受能源结构 、 历史电力装机布局等因素影响, 国内电源结构 仍 将 长期以 火电为主 。 根据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 中电联 ”)相关 统计 数据 显示 , 近年来 ,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持续增加。截至 2017 年底, 全国 电力 总装机容量为 177,703 万千瓦, 较 年初 增长 7.56%; 其中,火电装机容量为 110,604 万千瓦,较 年初 增长 4.25%,增速较上年下降 1.05 个百分点 ; 火电装机容量 占电力总装机容量 较 年初 继续 下降 1.98 个百分点 至 62.24%。 截至 2018 年 6 月底,全国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 为 173,058 万 千瓦, 同比 增长 6.2%; 其中, 火电装机容量为 110,805 万千瓦,同比 增长 4.1%;火电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 64.02%。 图 1 20082017 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以及 发电类型 占比情况(单位:万千瓦) 2 资料来源: 中电联 ,联合评级整理 从各区域看,全国火电装机 规模 集中于 华东、华北地区 和华中地区 ,其中 河南、 山东、 广东 、 江苏、浙江、内蒙和山西地区装机规模较大 。 装机规模 增速方面, 一方面 受 下游用电需求增长有限、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 等因素影响, 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持续走低, 使得 火电装机投资需求减弱,火电电源投资呈下降趋势 ; 另一方面,国家基于环保、节能、 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等 因素 考虑 ,加速落后产能 的淘汰 ,受 上述 因素影响, 国内 火电装机规模虽 保持增长 ,但增速明显放缓。 2017 年 , 大部分 地区火电装机规模增速 低于 上年 , 仅有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火电装机增速有所回升。 图 2 20092017 年各区域 火电 装机容量增长率(单位: %) 资料来源: Wind 2017 年, 国内电力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整体 电源 投资需求明显减弱,同时 出于 对 缓解电力供需的区域性不平衡等现象 的考虑 , 2016 年 我国政府加大电网升级改造力度, 但随着升级改造的完成,2017 年 电网工程投资增速 放缓 。 此外,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比进一步上升。 从长远看,受用电结构调整、跨区域输电能力加强等因素影响,在我国未来电力投资结构方面, 电源 投资 极大可能将 维持收缩态势 , 且新能源发电投资占比将持续上升 。 2017 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 8,014 亿元, 同比 减少 9.3%。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 2,700 亿元, 同比减少 20.8%,占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 33.69%; 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 5,315 亿元, 同比 减少 2.2%,占国内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 66.31%。在电源投资中,全国 火 电 、 核电 和 风电完成投资 均较上年减少, 分别 减少 33.9%、 21.6%和 30.6%; 水 电完成投资 618亿元, 较 上年 仅 增长 0.1%; 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的比重为 72.59%, 较 上年 上升 5.43 个百分点。 2018 年 16 月, 全国电源工程完成投资 970 亿元,同比 减少 7.2%。其中, 火电 295 亿元,同比减少 5.5%; 水电 223 亿元,同比 增加 4.1%; 核电 204 亿元,同比 增加 11.6%。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的 69.59%。 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 2,036 亿元,同比 减少 15.1%。 2 全国总 发电量 持续增加, 火电发电量占比下降 3 受社会发展带动,国内 电力 设备 总发电量持续增加 。 火电发电量方面,近年来火电发电量 增速受用电需求 及其他能源发电挤压 影响波动较大 , 2018 年上半年 部分省份增速较快 ; 2017 年以来,受国家 淘汰落后 煤电装机影响, 规模以上 火电 机组 发电量 增速有所提高 , 但随着非化石能源 电力 的不断发展,火电发电量占比呈下降趋势,预计未来占比将进一步降低 。 近年来 ,我国总发电量持续增加。 2017 年 ,我国总发电量为 64,179 亿 千瓦时,较上年增长 6.5%;其中 火电发电量达到 45,513 亿 千瓦 时 ,较上年增长 5.2%, 增速较 总 发电量 增速低 1.3 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 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达 70.91%,占比较上年下降 0.93 个百分点 。 2018 年 16 月, 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 31,94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8.3%,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 2.0 个百分点 。 其中, 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 23,88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8.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 0.9 个百分点 。 分省份看,全国除青海 ( -14.5%) 、西藏 ( -7.6%) 、山东 ( -4.0%) 和江苏 ( -3.4%) 外,其他省份火电发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增速超过 50%的省份有云南 ( 52.4%)和福建 ( 50.3%) ,增速超过 20%的省份有湖南 ( 29.8%) 、广西 ( 29.3%) 和重庆 ( 22.0%) ;增速超过10%的省份有四川 ( 18.2%) 、甘肃 ( 15.9%) 、广东 ( 14.9%) 、湖北 ( 13.4%) 、内蒙古 ( 13.3%) 、江西 ( 13.2%) 、海南 ( 13.2%) 、宁夏 ( 12.8%) 、黑龙江 ( 12.3%) 和吉林 ( 10.5%) 。 图 3 20052017 年火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情况(单位: 万千瓦、亿 千瓦时) 从 电源结构 看, 近年来 ,在国家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提高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背景下, 我国 非化石能源发电规模逐渐扩大。 2017 年 ,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分别从 2010 年的 27%和 19%提高 至 38%和 29%, 水电、核电、风电及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大幅提升。受此影响,火电发电量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 2017 年, 火电 发电量 占比为 71.60%,较上年下降 0.93 个百分点。 同时,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内容 , 提出 到 2020 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将增至 15%左右 , 未来我国 火电发电量占比将进一步下降。 图 4 20082017 年中国电力发电总量以及来源占比情况(单位: 亿 千瓦时) 4 3 火电 设备利用率 持续 有所回升 从设备利用率看,受 火电 装机规模扩大 , 其他能源发电方式挤压以及下游用 电需求低迷 等多方面因素 影响 , 近几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 持续下滑 ; 自 2017 年以来 ,受 下游行业 供给侧改革推进 ,电网完善程度提高 等 因素影响 , 火电行业集中度 有所 上升 , 平均利用小时数 小幅回升 ;分区域看, 华东和华北地区火电设备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西南地区年平均利用小时数最低 ; 我国目前 整体 用电需求 提振 有限 ,加之 之前年度 火电投资项目的陆续投产以及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的增加, 仍可能对 我国 未来 火电 设备利用率 的提升形成掣制。 截至 2017 年底, 火电装机容量为 110,604 万千瓦,较上年增长 4.25%, 火电发电量达到 45,513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 5.18%,火电发电量增 速 大 于火电装机容量增 速 。 2017 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 3,786 小时,同比减少 11 小时, 为 1964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 其中,火电 设备平均利用小时 4,209 小时,同比 增长 23 小时。 2018 年 16 月, 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 1,858 小时,比上年同期 增加 68 小时 ; 其中,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 为 2,126 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 116 小时 。 图 5 20082017 年电厂发电设备 平均 利用小时(单位:小时) 5 受 区域内 经济结构、用电需求、电力外送通道 畅通性、其他电源发电挤压等因素影响,我国 各区域 火电设备平均利用 率 差异较大 。 其中 ,华北、 华 东 地区 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 ; 西北、东北、华中 和华南 地区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一般;西南地区火电利用小时数较低。具体来看, 截至2018 年 6 月底 , 全国 共 18 个省份 火电设备 利用小时 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中,云南和西藏最低 ;与 截至 2017 年 6 月底的利用小时数 相比,除 北京、河北、江苏、山东、贵州、青海、宁夏和新疆 外, 其余省份的利用小时数均有所上升 。 从具体省份角度看,各省火电 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情况,与区域内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特征联系密切,随着 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的陆续推进,国内跨区域调电的 有效落实,我国距离 发用电供需的平衡 更进一步 。 图 6 近期 各区域 火电 装机容量与年利用小时数(单位:万千瓦 、小时 ) 4 “上大压小”,机组 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有序推进 我国火力发电技术不断发展,火电机组 朝着 大型化、清洁化 方向 发展 ; 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已投运火电脱硫 和 脱硝装机容量 已占 全国煤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 93.6%和 86.7%; 截至 2018 年 6 月6 底, 我国已投产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达到 101 台 ;随着国家从严淘汰落后产能, “上大压小”政策的持续推动 ,煤电行业 整体装机技术水平将 逐步 提升。 大型化方面,我国火电机组呈现热电联产机组比重提高、以热电联产机组替代小机组、小机组整合以大机组替代的特点。 60 万千瓦、 100 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成为我国主力 火电机组 ,我国火电机组的参数、性能和产量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超超临界机组方面,截至 2018 年 6 月底,我国已投产 100 万千瓦 超超临界机组达到 101 台,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电力缺口较大省份,三省合计占 51 台。 依据目前国家有关 政策要求,不符合要求的 30 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含燃煤自备机组) ( 主要指纯凝发电机组 )需 依法依规淘汰关停 ; 随着具体政策出台,调控阻力进一步得到疏导,现存小型热电机组,特别是非民生热电机组或也将面临淘汰风险(以河北省为例,已明确提出有序关停 20 万千瓦以下热电机组)。 关停小规模发电机组,用大规模发电机组将其取代,将有效降低煤电行业的单位煤耗 , 煤电行业整体装机技术水平将 逐步 提升。 清洁化方面,我国现役机组通过节能技术改造, 提高热效 率、提高劣质煤利用水平, 使得 环保、能耗指标方面表现卓著。 煤耗方面,据公开资料显示, 2017 年,我国煤电机组全年实现平均供电煤耗 309 克 /千瓦时,同比降低 3 克 /千瓦时 。 我国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提出,计划到 2020 年,煤电平均供电煤耗下降到每千瓦时 310 克标准煤以下 , 从各等级发电机组单位煤耗情况看,国内 60万千瓦及以上发电机组已满足煤耗要求,但 30 万千瓦及以下高压、超高压发电机组的发电煤耗相对较大,对我国煤电行业整体实现煤耗目标形成掣制,因此该类型电机组所面临的淘汰风险较大。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在役的 30 万千瓦以下高压、超高压发电机组中,部分机组为配套地区冬季供热,或电解铝、造纸等企业的自备能源供应的发电资产,未来该部分发电机组可能存在集中进行“上大压小”的机组结构调整的需求;具体来看,投产时间久,锅炉承压等级低,能耗大的发电机组为主要淘汰对象,同时未来区域居民供热模式和地区供热管网建设调整情况,也会对我国煤电企业结构改革产生一定影响。 其他 排放物方面, 2015 年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实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支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提出 : 到 2020 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即在基准氧含量 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 10 毫克 /立方米、 35 毫克 /立方米、 50 毫克 /立方米。一般 而言, 燃煤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 改造相较于 燃气发电 更具 经济性,相对于常规烟气治理投资较高;装机容量越大,单位发电量的环保 升级 投资越低。随着源头严防、环保违法实行“零容忍” 环保法 实施,环保税开征 临近, “超低排放”已经成为地方政府 、 和电力公司追求的目标,近年来 各大 电力公司 在煤机除尘、脱硫、脱硝建设 及 节能环保改造投入大量 资金。 我国 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计划全面有序推进 ,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 应 分别在 2017 年、 2018 年和 2019 年底前完成具备条件机组的改造工作 。 煤电机组的技术水平提升,在节能环保的同时降低单位煤耗,但脱硫脱硝除尘等改造将增加企业的改造费用支出。同时,部分发电机组由于投产建成时间久,存在较大的改造难度,在达标排放、经济效益及政策导向三方面压力下,机组关停的可能性较大。 二 、上游煤炭行业 对火电行业影响 煤炭供给方面 ,随着 国家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及 优质产能的释放, 2018 年上半年国内原煤产量同比和环比较为平稳 ,且 2017 年 以来煤炭平均 价格 明显 上涨, 进入 2018 年后煤炭价格在高位 趋于稳定 , 煤 电企业 发电成本进一步 增加 。 2018 年 7 月后,由于环保压力以及钢厂冬季7 限产等因素影响,动力煤及炼焦煤价格或将呈小幅下降趋势。 1 煤炭 供给 情况 2018 年 16 月份,我国累计生产原煤 11.79 亿吨,累计同比下降 1.82%。具体来看, 3 月全国原煤产量为 2.90 亿吨,同比下降 3.18%; 4 月全国原煤产量为 2.93 亿吨,同比下降 0.27%,环比增长1.06%; 5 月全国原煤产量为 2.97 亿吨,同比下降 0.27%,环比增长 1.26%; 6 月全国原煤产量为 2.98亿吨,同比下降 3.35%,环比增长 0.35%。整体看,随着优质产能的释放, 2018 年上半年国内原煤产量同比和环比较为平稳,且始终维持在 2.9 亿吨以上。 图 7 2018 年 36 月我国原煤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注: 2018年 1月、 2月未统计当月原煤产量 去产能方面,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 2018 年 17 月,退出煤炭产能 8,000 万吨左右,完成全年任务 1.5 亿吨的 50%以上,煤炭供给侧改革 成果显著,未来将进一步实现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 2 煤炭价格变动 相比 2017 年上半年煤炭价格的明显波动, 2018 年上半年,煤炭价格走势较为平稳 ,但仍处高位 。动力煤方面,受供暖季结束影响, 4 月、 5 月动力煤价格略有下滑,随着气温升高以及进口煤限制,动力煤价格有所回升。 2018 年 16 月 , 动力煤的平均价格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 图 8 20172018 年 6 月国内动力煤价格情况 8 78 月 是动力煤的需求旺季 , 9 月后将迎来冬储煤的需求 ,但由于环保要求煤炭消费减量 ,动力煤价格趋于稳中有降。 三 、下游 主要 用电行业用电需求分析 2017 年 ,受 电力 下游行业 产品市场需求回暖、行业 集中度提升等因素带动 ,工业用电量小幅提升 ; 第三产业及居民用电量 继续 保持较高 增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比小幅提高。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一直为电力的主要消纳方, 但 随着 近年来 第三产业快速 发展 , 该次 产业用电比重 持续增高 ,但受该次产业 总体用电规模的限制, 用电需求 仍不足以对电力行业的发展形成 显著 促进 。 此外, 鉴于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预计未来在经济形势 基本保持稳定的 情况下,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有限 ,火电行业产能过剩局面 的改善仍需一定时间。 2017 年,在实体经济运行显现出稳中趋好迹象、夏季高温天气频现、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下,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增长态势,其中三、四季度增长较快,电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根据中电联统计, 2017 年全社会用电量 63,07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57%,增速较上年提高 1.56 个百分点,电力消费增速有所回升 。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 3,786 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 11 小时;其中火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 4,209 小时,比上年同期 增加 23 小时。 2017 年,全国跨区域送电 量 累计 达 3,885 亿 千瓦时,同比增长 16.87%。 2018 年 16 月,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 32,29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9.4%, 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 3.1个百分点。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 1,858 小时,比上年同期 上升 68 小时 ;其中火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 2,126 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 116 小时 。全国跨区送电完成 2,00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9.12%。 图 9 20022017 年我国电力需求量变化情况(单位: 亿 千瓦时) 9 从电力消费结构看,第二产业用电是全社会电量的最主要部分, 该 产业电力消耗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一直维持在 70%以上。据中电联统计 , 2017 年 , 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11.2%,持续保持较高增速;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2.9%,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2.5%, 其中钢铁、有色和化工等 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零增长,而装备制造、新兴技术及大众消费品业增长势头较好,反映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效果继续显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 10.8%。 2018 年 16 月, 第一产业用电量 32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0.3%,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 1.1%;第二产业用电量 22,33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 69.2%,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 56.5%;第三产业用电量 507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4.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 15.7%,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 23.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4,55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3.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 14.1%,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 19.0%。 16 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 21,98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5%,占全社会 用电量的比重为 68.1%,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 55.3%;全国制造业用电量 16,55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3%。 16 月份,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合计 9,20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1%;合计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 28.5%,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 15.9%。其中,化工行业用电量 2,18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7%;建材行业用电量 1,59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1%;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 2,61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1.4%;有色金属冶炼行业 2,80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0%。 图 10 20082017 年全社会用电量各行业占比(单位: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