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 地 生 态 恢 复 工 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 O一八年一月 2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 . 6 1.1 项目名称 . 6 1.2 项目主管部门 . 6 1.3 项目承担单位 . 6 1.4 项目承办单位和报告编制单位概况 . 6 1. 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6 1.6 编制范围 . 8 1. 7 主要研究结论 . 8 第二章 环境概况 . 13 2.1 自然环境概况 . 13 2.2 社会经济概况 . 15 第三章 黄河湿地概况 . 17 3.1 地理位置 . 17 3.2 土地权属类别和占地面积 . 17 3.3 地形地貌 . 17 3.4 土壤 . 18 3.5 生物资源 . 19 3.6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 20 3.7 周边建筑物和环境 . 21 3.8 交通条件 . 21 3.9 土地利用现状 . 21 3.10 湿地主要问题 . 22 第四章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25 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25 3 4.2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 31 第五章 总体方案设计与方案比选 . 33 5.1 工程预期目标 . 33 5.2 方案设计思想和技术路线 . 34 5.3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分期规划 . 39 5.4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总体方案 . 39 5.5 三方案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情况 . 53 5.6 多方案比较和方案的选择 . 54 第六章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方案 . 59 6.1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目标 . 59 6.2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设计、调控和优化原理 . 61 6.3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内容 . 67 6.4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设计分区 . 67 6.5 入湿地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 75 表 6-1 河道修复工程主要项目及工程量 . 78 6.6 湿地保护区生态修复和保护方案 . 78 表 6-2 湿地保护区生态修复和保护主要项目及工程量 . 81 6.7 湿地生态修复方案 . 81 6.8 湿地生态重建方案 . 84 6.9 湿地系统管理工程方案 . 89 6.10 湿地景观建设工程方案 . 95 第七章 湿地生态强化净化及资源化工程设计方案 . 98 7.1 方案设计指导思想和工程建设目标 . 98 7.2 方案设计原则 . 99 7.3 工作路线 . 102 4 7.4 湿地概况 . 102 7.5 湿地生态强化净化及资源化工程区面积与位置的确定 . 104 7.6 几种生态技术工艺介绍: . 111 7.7 西部开垦区工程方案比选 . 114 7.9 北部污水区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 137 7.10 设计及运行说明 . 139 7.11 工程量 . 140 第八章 安全与节能 . 143 8.1 安全施工措施 . 143 8.2 节能措施 . 143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 144 9.1 项目区环境现状 . 144 9.2 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 144 9.3 环境保护措施 . 144 9.4 环境影响评价 . 145 第十章 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146 10.1 项目总投资估算 . 146 10.2 资金筹措 . 148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 . 149 11.1 建设工期 . 149 11.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149 11.3 项目实施进度表 . 149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 150 12.1 项目组织管理结构 . 150 12.2 人力资源配置 . 151 5 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 . 152 13.1 编制依据和说明 . 152 13.2 财务评价 . 152 13.3 国民经济评价 . 152 第十四章 工程效益分析 . 156 14.1 社会效益分析 . 156 14.2 环境效益分析 . 157 第十五章 存在问题与建议 . 160 15.1 加强管理,杜绝人为活动对湿地的破坏 . 160 15.2 污水的达标排放 . 160 15.3 适度发展旅游。 . 160 15.4 发挥技术人员和专家的作用 . 161 15.5 现场测定工程参数 . 161 6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 XX 市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1.2 项目主管部门 1.3 项目承担单位 1.4 项目承办单位和报告编制单位概况 报告编制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 部 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环境科研机构 。拥有 包括 三 名院士、百名高级研究人员和一批博士、硕士的 400 余人的科研、开发与教学队伍 。从“六 五”先后在滇池、洱海、巢湖、云南玉溪“三湖”、太湖、博斯腾湖等国内十多个湖泊进行过研究和治理工作,有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设计和建设经验,在 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完全有能力完成该项目,并使之成为精品。 1. 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5-2020), XX 市人民政府, 2、 XX 市黄河水源地保护方案研究报告, XX 市环境监测站, 3、 XX 市环境保护规划, XX 市人民政府, 4、 XX 市生态保护规划, XX 市人民政府, 5、 XX 市城市防灾规划, XX 市人民政府, 6、 放心水工程背景资料, XX 市环境监测站, 7、 内蒙古南海子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XX 省 林 7 业勘察设计院, 2001 8、 内蒙古南海子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 XX省 林业勘察设计院, 2001 9、 XX 市黄河湿地污水处理生态工程项目建议书, XX 市环境监测站, 2002 10、 XX 省 XX 市防洪规划报告,内蒙古水利勘察设计院与内蒙古 XX 市水利局, 1994 11、 XX 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十三五 ” 计划与 2015 年远景目标, XX 市人民政府, 1997 12、 XX 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十三五 ”计划与2015 年远景目标, XX 市人民政府, 1997 13、 XX 市城市防洪“ 十三五 ”计划与 2015 年远景目标,XX 市人民政府, 1997 14、 XX 市城市园林绿化“ 十三五 ”计划与 2015 年远景目标, XX 市人民政府, 1997XX 市环境保护“ 十三五 ”计划与 2015年远景目标, XX 市人民政府, 1997 15、 XX 市城市排水工程“ 十三五 ”计划与 2015 年远景目标, XX 市人民政府, 16、 XX 市城市规划“ 十三五 ”计划与 2015 年远景目标,XX 市人民政府, 17、 XX 市水体环境保护功能区划研究报告, XX 市环境监测站, 18、 务委员会 。 8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 20、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 。 1.6 编制范围 XX 市黄河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包括: XX 市黄河湿地在黄河河道内,东起 XX 省 南海子自然保护区芦苇塘,西到 210 国道 XX黄河大桥。 主要工程包括:湿地用水预处理工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湿地用水净化与资源化工程和湿地生态功能与景观建设工程。 1. 7 主要研究结论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项目组进行了深入实际的调查勘测, 广泛的资料收集,并多次与 XX 市环保局等各部门及相关技术专家进行研讨。得出如下结论: 1、 XX 市黄河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围垦耕种和污染物排放对湿地的破坏。 50%的湿地面积被当地农民围垦耕种,加上农民对这些地块耕作管理粗放,造成物种数量减少、生物量减少,土地板结、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并产生扬沙。排放的污水在湿地入口处的低洼地段形成污水区,恶臭难闻,水生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种群减少的;同时排放的污水对沼泽区、湿草地等的生物多样性也构成破坏,一些草本、半灌木、灌木、甚至乔木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另外,污水带入大量盐分, 使湿地部分区域土壤发生盐碱化与次生盐碱化。因此,该项目具有极为重要的建设必要性和价值。 2、该工程总体方案的形成立足于工程目标。该项工程的目 9 标为修复 XX 市黄河湿地生态环境,同时兼顾发展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教育。根据此目标,确定了该项工程包括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和尾水净化工程,生态旅游和环保教育在这两个工程中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进行总体方案的多方案设计,根据该工程的目标,进行多方案比选,形成总方案。 3、该工程总体方案包括湿地植被修复和湿地生态环境修复两部分。其中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的主要内容为植被修复和湿地保护,进行 多方案设计,根据工程目标比选,采取了侧重自然景观的生态修复方案,突出了保护湿地和保持湿地自然景观的特色;尾水净化工程的主要内容为利用进入湿地的尾水修复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多方案设计,根据工程目标比选,采取了局部利用尾水的方案,突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利用尾水相结合的特色,该工程还具有截污的功能,降低 XX 市经过湿地排入黄河的污染物量。 该方案还兼顾了生态旅游和环保教育的功能。其中生态旅游主要是利用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和尾水资源化工程的景观效果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突出湿地的自然景观特色;环保教育主要是从该项工程总体上考虑,把整个湿地作为一个环保教育基地,欲环保教育于生态旅游之中,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4、该工程是可行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中植被修复所选的草本和木本植被均经过考察核实,是在湿地可以正常生长的植被种类,并且湿地土壤肥沃,完全可以进行修复植被的正常生长,并且植被修复技术难度小, 我国在湿地保护和 生态修复 方面 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 10 些均保证了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的可行性。 尾水资源化工程中进入湿地的 尾水水质可以满足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对水质的要求;该工程难度小,有许多可以间接的经验,该工程是可行的。 生态旅游方面,国内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XX 市旅游业也在迅猛发展,并且 XX 黄河湿地发展旅游也得到了政府支持,符合XX 市整体规划,而且交通便利, 旅游资源独特;另外在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中考虑了生态景观效果,把 XX 黄河湿地景观融入了整个 XX 市景观中。所以从生态旅游的角度讲,该项目是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前景。 环保教育方面,该工程是把整个湿地作为一个环保教育场所。在工程方案的设计中重点考虑湿地保护,突出湿地生态修复,贯穿环保理念;另外,该工程欲环保教育于生态旅游中,在旅游的过程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是进行环保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所以从环保教育的角度讲,该工程也是可行的。 此外,该项工程得到了 XX 市政府和相关政策支持,也得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保证。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 ,该工程是可行的。 5、该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 ( 1) 社会效益: 项目完成后,可为湿地保护、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供样板,大力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我国湿地保护的步伐。 11 湿地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休闲旅游场所,湿地丰富的生物资源也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库,提供科学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等社会性服务。 项目建设期间可安排人员就业 200 人以上,项目建成后,湿地需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共计 23 人,可为 XX 市区和郊区乡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另外,通过发展湿地生态旅 游,推动湿地及周边地区发展,对相关产业有较大的带动作用,可间接增加较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另外,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 2)环境效益分析 湿地 生态系统具有净化功能,使进入湿地的尾水进一步净化,同时对通过降雨等其它途径进入湿地的污染物也有净化作用,使XX 市黄河湿地成为减少 XX 市对黄河污染的生态屏障,这对保护黄河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工程的实施,湿地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不仅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观,明显改善大气、水和土壤质量,也增加了 XX 市的绿化率,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项工程的实施,利用尾水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可使工程区空气湿润,降低气温,增加湿度和降雨量,为动植物以及人类提供良好的小气候,这对整个 XX 市来说,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6、 XX 市黄河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总投资估算 7063 万元,其 12 中直接投资 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的 %。 13 第二章 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XX 市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 , 位于内蒙古西部富饶的黄河河套 “金三角 ”地带 , 地理 坐标为 东经 10015-11026,北纬4015-4213(位置见图 2-1) ,面积 27691 平方公里。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 , 是 我 国重要的冶金、机械、化工、能源工业基地,世界著名的稀土之都。 2.1.2 土地资源 全市总土地面积 27691 平方公里, 其中 耕地面积 464.32 千公顷,森林面积 71 千公顷,林木蓄积量 64.8 万立方米,草原总面积 2071 千公顷 。 土地资源 的主要 特点 为 :耕地面积大,中低产田比重高 ,林地比重小,森林覆盖率低,分布不均匀。草场面积大,超载过牧比较严重。土地单位面积生产率低,农牧用地偏大,林地比重偏小,其直接后果是生态失调、风蚀沙化,水土流失 严重 。 2.1.3 气候 资源 XX 市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地区差异较大 , 空间分布呈东南向西北变化的规律。气候特点可概括为 :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多雨 ,且 集中,秋高气爽日照长,冬 季漫长、 寒冷 、 雨雪少。主要气候指标:年平均日照时数 2955-3255 小时 , 年日照 14 超过 6 小时的天数为 300 天 , 5-9 月份的生长季节,日照时数占全年 47%; 年平均气温 2.3-6.7C, 大于等于 10C 积温 2000-3200C。多年平均降雨量 200-400mm,年际变率大,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集中在 7、 8 月,雨热同期。无霜期山南 130-140天 , 山北 90-110 天,年平均风速 3-4 米 /秒。 2.1.4 水资源 XX 地区的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设施已经能够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 XX 市 当地水资源不足,可利用地表水总量为 2.15 亿立 方 米(不包括黄河过境水) , 地下水补给量为 6.22亿立 方 米 , 过境黄河水丰富,沿黄水利工程设计取水能力 5 亿立方米 /年 , 是 XX 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从 20世纪 50 年代起, XX 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先后修建了黄河水源地多处,以及奥陶窑子、团结渠、民生渠、磴口扬水站、画匠营水源地等较大的黄河提水工程,先后构筑了昆都仑、刘宝窑、水涧沟等中小型水库 。 此外,艾不盖河、哈德门沟、昆都仑河、五当沟、水涧沟、美岱沟等河流,水流量可观,也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水资源 。 2.1.5 农业 资源 XX 市生物资源中, 农作物 主要有 粮食、豆类、薯类、油料、麻类、蔬菜、瓜类等,共计 15 科 42 属 80 多种。总播面积约 280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约占 68%;经济作物约占 26%;蔬菜约占3.0%。粮食作物以小麦、莜麦、荞麦、糜黍、 马铃薯 和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甜菜、向日葵、油菜籽、油用纤用亚麻为主;蔬菜主 15 要有叶菜、果菜、瓜类、根菜类、葱蒜类及名优特新品种等。园艺作物以苹果面积最大,其次是葡萄、李、杏、桃、梨等。家畜家禽 方面, 牧业年度,牲畜存栏 315.1 万头(只),其中 , 大牲畜14.4 万头,小牲畜 225.3 万只,生猪 46.3 万头。此外在中药材栽培方面,黄芪、苷草、板兰根、党参等产量大、质量好,驰名中外,每年 均有 大量出口。 2.2 社会经济概况 XX 市 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 XX 省 最大的工业城市, 也 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已经形成了钢铁、稀土、有色金属、机械电力、纺织、重型汽车、电子、化工、轻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及实现利税均占全自治区的 1/4 强 , 在 XX 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XX 市总 人口 200 万 多万, 居住着蒙、汉、回、满、达翰尔、鄂伦春等 31 个民族。总面积 27691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64.32千公顷,森林面积 71 千公顷,林木蓄积量 64.8 万立方米,草原总面积 2071 千公顷。农作物有粮食、豆类、薯类 、油料、糖料、麻类、蔬菜、瓜类等,共计 15 科 42 属 80 多种。牲畜总头数 217.07万(头)只。黄芪、甘草、板兰根、党参等中药材产量大、质量好、驰名中外,每年大量出口。 XX 市 拥有比较丰富的人才资源,全市有各类科研院所 80 多个,涉及冶金、机械、化工、塑料、电子、农业、园林、计算机应用等诸多领域 , 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9.2 万人。 工农业的迅速发 16 展带动了交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XX 号称塞外通衢,京包、包兰、包神、包白等铁路在此交汇 , 现有公共交通线 33 条,线路总长度约 468 公里,出租汽车已达 7050 辆 ; XX 机场为 4C 级机场 ; 长途交换机总容量达 1.75 万线,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 35.35万门 , 已全部覆盖城乡广大地区。 XX 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有赵长城、秦长城、麻池古城遗址等 历史文化遗存 ; 有草原、沙漠、黄河、宗教寺庙,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还有现代工业产业景观和蒸汽机车,军事项目等旅游资源,还建起了规模较大的博物馆、书画院,其中岩画馆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 XX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出台了系列发展 旅游业的政策、措施,加大了政策性引导,扶持旅游企业的发展,并下大力气对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新建,在旅游业发展方面,以 “ 景为点,路为线、城市为中心、市区(旗、县局)联动 ” 为指导思想,提出了 “ 八区十线一中心 ” 的全市旅游总体格局,形成了 XX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为 XX 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目前 XX 市正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创建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为载体,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为 “ 把 XX 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经济强市 而奋斗。 17 第三章 黄河湿地概况 3.1 地理位置 XX 市黄河湿地经黄河改道而成,位于 XX 市东河区南侧,距东河区仅 2 公里, 南临黄河,北靠 XX 市黄河大坝,东起 XX 省南海子自然保护区芦苇 塘,西到 210 国道黄河大桥。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09592-110226,北纬 40308-4033329(位置见图3-1)。 3.2 土地权属类别和占地面积 XX 市黄河湿地在黄河河道内,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整个工程占地面积 12000 亩。 3.3 地形地貌 XX 黄河湿地所处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断裂,断陷盆地反复升降运动沉积形成了阶梯状地貌。本地区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西北向东南倾斜,黄河沿南境边从西向东蜿蜒而过,属阴山和黄河之间的冲积平原。从景观上,湿地呈现出水域、沼泽、灌丛、草地等类型,其中以林灌、沼泽、草甸为主要类型。湿地的东北部即为内蒙古南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其景观类型与湿地基本相似,在其保护区北部有一黄河南移形成的故道湖泊 牛轭湖,面积 333 公顷。湿地与保护区同为黄河滩涂地,二者无论是生态景观上,还是保护内容、生态功能等方面均表现为相似性,是XX 市最大的湿 地,有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 全新世以来,黄河湿地范围有过三次大的变化, 10ka-6.5ka,属温暖湿润期, XX 地区年均降雨量为 550-700mm,大青山植被 18 繁茂,涵养水源,大小河汉长年流水,大青山前的整个土默川平原为一片沼泽,大小湖泊达 300 处之多,面积达 3000 多 km2。6.5ka-2ka 属干冷湿润期,平均气温比上一时间下降 2-3,降雨量为 450-500mm。由于湿度较低,黄河湿地类型大部分由沼泽转变为草甸,在土层中积累了大量的机物质、有的成为泥碳,这一时期湿地面积缩小了四分之一。近两千年来,虽然有过 几次小的冷暖变化,但总的趋势是以干暖为主,降雨量明显减少为350-400mm,湿地面积进一步缩小,尤其是近 200 年来由于垦务使原有湿地中的草甸、草地逐渐转变为农业用地,以至黄河湿地退缩到沿黄两岸的滩涂及一级阶地,而近几十年甚至滩涂地也被大量围垦,湿地几乎丧乎殆尽。 根据地质勘测资料, XX 市黄河湿地的地层比较复杂,主要沉积物来源于三个时期的地层构造,底层为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物( Q2、 Q3),中层为黄河淤积 冲积物,表层为河流洪积 洪积物以及风沙堆积物,大部分湿地的土壤质地为粉砂和粘粒组成的粘壤物质,通气透水性差,与湿地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3.4 土壤 XX 市黄河湿地是径河流改道形成的冲积平原,由黄河河道南移后留下的河漫滩地,河流阶地组成,地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 1020 米,地势呈阶梯形,北高南低,从南到北分为河滩与阶地,其中河漫滩高出黄河水面 0.5-1 米,宽约 1km,阶地高出黄河水面 2-4 米,宽约 2-3km。主要土壤类型为森林草甸土、草塘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沙化草甸土、沼泽土、半固定风沙土和 分 19 散分布的盐碱土,其中草甸土类型较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低洼,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地带,分布面积最大;沼泽土分布在湿地的沼泽地带,面积最小;风沙土是近几年由于农民开垦湿地,破坏植被后在风的吹蚀下堆积而成,但风沙土的颗粒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属于风沙土初期阶段的半固定风沙土,主要分布在黄河岸边的沙滩和沙堤上;盐碱土分布较为分散,呈斑块状零星散布在阶地上(土壤类型图见图 3-2)。 湿地土壤的含盐量普通较高,大部分土壤在 1%以上,盐碱土含盐量表层可达 2-3%,但盐分的化学成分以中性盐为主,Na2SO4 占 80%以上, pH 值 为 7.5-7.8,这种盐分对植物危害性不大,可以通过水洗解决问题。 湿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含量均大于 1%,其中草甸土含量最高,平均达到 3%以上。土壤养分齐全,全氮全磷亦可达到 0.2%左右,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类型土壤物理性质良好,上层大多以粉沙为主,下层则以粘粒 -粉粒为主,通气性好,但下层透水性较差,适合于侧根,须根性植物生长。 总的来看,土地平坦,养分含量较高,物理性状良好,属肥沃土壤。但近几年的围垦引起土壤大面积的退化、物理性状趋于板结、盐化碱化作用增强,尤以土壤沙化最为突出,水土流失 较为严重,并且有明显加快的趋势,应尽早尽快采取保护措施。 3.5 生物资源 XX 市黄河湿地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极具旅游价值。植物资源以草甸植被为主,在河滩草地及林地分布的野生植物有 36 个 20 科 93 个属 137 个种,其中草本 121 个种,主要有鹅绒委陵菜、蒲公英、车前草与黄花补血草等;灌木和半灌木 16 个种,主要有红柳、旱枸杞与罗布麻等;乔木主要有乌柳、榆树与柽柳等。动物资源中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爬行类、兽类与鸟类,在这里栖息、换羽、繁殖、停歇的鸟类有 14 个目 25 个科 77 个种,占陆生脊椎动物种类的 76%,主要有燕鸥、喜鹊、百灵、银鸥等,还有极其珍惜的遗鸥、黑鹤与大天鹅等在这里短时间停留。另外,洪水和每 年的黄河凌汛均能带来许多物种,如:吾柳等灌木和一些水生和陆生的草本植被。 3.6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为总体上地势较平坦,地貌单元属黄河北岸一级阶地,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以粉砂土构成,根据钻探揭示,分层描述如下: 耕作层:黄褐色到杂色,较松散,稍湿,含大量植物根系和少量垃圾,此层厚度为 0.4-0.5 米。 粉砂:黄褐色,稍密,稍湿,局部为细砂,颗粒不大,厚度为 0.8-6.1 米。 粉土层( 1):红褐色,稍密,由湿到饱和,可塑性硬塑、该层含许多颜色不同的粉质粘土夹层,个别地段也含有粉砂夹层,所 以本层粉土有少许砂性,此层 1.50-6.3 米。 中砂:黄杂色,中密到密实,湿,此层不规律,局部为细砂,有的地段则为粗砾砂,含少量园砾,但主要以中砾为主,此层厚度 1.0-3.3 米。 21 粉土层( 2):灰褐到灰绿色,密实,呈饱和状态,硬塑。该层含少量粉质粘土夹层,并有粉砂夹层,此层厚度为 7.3-21.4。 水文地质条件为地下水埋深 1-3.8 米,与黄河相连,属于黄河水系,有 7 公里左右的黄河水域流经该湿地,每年 11 月下旬开始流凌, 12 月上旬封冻,冰层厚度 0.6-1.2 米,次年 3 月下旬开河,常伴有凌汛,河水可淹没整个湿地 ,大约持续 1 周左右。地下水位高程为 1014.00-1015.05 米,属自由型潜水,年升降幅度在 1 米左右,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 XX 市城市尾水和黄河水。 3.7 周边建筑物和环境 XX 市黄河湿地地处 XX 市东河区南郊,黄河河道内,与花匠营子村和郑二窑子村距离较近,目前周围有 4 家砖厂和 5 家储煤厂,其余为废弃的鱼塘和荒地。 根据 2002 年 XX 市城市发展规划,该湿地为自然生态区,北侧依次为农业观光区、休闲渡假区、水上娱乐区和高尔夫球场(见图 3-3)。通过该工程的建设,修复湿地生态环境,使该湿地与周遍规划区域 在功能和景观上相协调。 3.8 交通条件 湿地交通便利,地理环境较为优越。西接 210 国道(包东高速公路),北临 XX 南绕城公路,距 XX 东火车站 6 公里, XX 机场仅 3 公里。 3.9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 XX 市水利勘察设计院实地勘察测量,应用地理信息系 22 统建立了电子地图,统计出目前湿地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具体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见表 3-1,土地利用类型具体分布情况见图3-4。 表 3-1 XX 市黄河湿地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亩) 占总面积比例( %) 草地 1090 10 芦苇 250 2 林地 4500 40 污水 690 6 明水域 500 4 农耕地 4100 37 合计 12000 100 3.10 湿地主要问题 XX 市黄河湿地为国家所有,进行生态修复后,应提高认识,通过增加收入、提供优惠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等措施,使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修复落到实处。目前由于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不够,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农业围垦),而忽略了湿地的其它功能,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湿地功能的不健全,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体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3.10.1 生物多样性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