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 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市 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XX市 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XX市 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XX市 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XX市 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环评证乙字第 2920 号 L-2013085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稿) 建设单位:南宁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环评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前 言 一、项目由来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改善南宁城市环境和水景观、航运为主,兼顾水力发电等的综合利用工 程,位于南宁市蒲庙片区及仙葫片区间,是经修编后的郁江干流综合利用 规划中的第八个梯级。近年来,南宁市面临新的发展与机遇,需要尽快的 扩大城市规模。两岸进厂道路分别连接大坝东西两岸,是南宁市邕宁水利 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邕宁水利枢纽建设的有力保证,同时也 是片区路网主要道路之一,对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中国水城”的建设,促进南宁市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环评开展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 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本 项目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受项目业主南宁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 托,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 环评工作组成员对路线方案及周边环境敏感目标、污染源分布进行了现场 调查。在了解项目周边环境概况的基础上,走访了当地政府等有关单位, 咨询项目所在区域污染源、生态敏感区等规划情况及相关项目进展,收集 与项目有关的资料文件。通过现场调查、相关部门咨询及资料分析,结合 项目排污特征及周边环境敏感点、污染源分布及相关规划情况,确定环境 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在此基础上制订了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并委托 了广西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现场监测,获得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数据。 在公众参与调查方面, 在 2013 年 10 月 21 日接受项目环评工作委托后的第 3 天即在公共网站及项目周边单位、 居民区公示了该项目的基本信息,在 2013 年 11 月完成初稿得出项目初步环评结论后即在公共网站及及项目周边单位、居民区公示了项目的主要 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总体评价结论等内容。在第二次公示后通过走 访群众,发放调查表的方式直接收集公众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意见和建议 。环评工作组依据现状数据和有关资料,结合项目特点,经过深入的调查 、分析和预测,并在充分的公众参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有 关技术导则、规范,编制了本环境影 响报告书(送审稿) 。南宁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于 2013 年 12 月 31 日在南宁组织专家对其进行技术评审,我 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于 2014 年 1 月完成了该环评报告书(报批稿) 。 三、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本项目为新建城市主干路及次干路,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噪声污染,项目运营后,随着交通流 量的增大,交通噪声贡献值增大,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项目营运将使沿线牛湾应高坡、牛湾大坡及迪塘坡 3 个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部分建筑物出现超标,受交通噪声影响超标人口共 445 人,由于 3 处敏感点大部分建筑物已安装有铝合金玻璃窗,已满足降噪 效果要求,不需采取其他降噪措施。本评价对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 境、地下水环境和地表水环境等保护要求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评价总结论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未涉及无法避让的重大环境问题,项目营运后社会及经济效益明显。在本评价提出 的环保措施、环保投资有效落实的情况下,项目的建设和营运造成的环境 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修改清单 内容 评审专家意见 涉及章节 修改内容具体位置 1 核实完善项目一、二期声环境、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核实项目空气环境评价等级并修改完善空气环境现状监测内容。 1.5.4 声环境 1.5.2 地表水环境 1.4.1 评价等级 4.2.3 现状监测 P89 P8 P56 P54 2 补充完善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情况,分析项目与其导流航道等工程在建设时序上的相符性。 3.3.3 邕宁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6.1.3 与邕宁水利枢纽导流航道等工程在建设时序上的相符性分析 P4849 P109 3 明确项目施工设施及生活营地布置,补充分析其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4.2 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 5.1.7 施工生产生活区影响分析 9.2.2 生态影响保护措施 P28 P71 P128 4 依据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 中心城市污水工程规划,补充介绍项目及周边污水管网规划情况;补充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项目的污染特征,完善与项目相关的污染防治措施。 5.2.2.2 污水规划及影响分析 4.6 项目所在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9.3.2.4 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 P7476 P67 P135137 5 补充说明项目与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总体规划的相符性;进一步完善项目与南宁市中心城区仙葫组团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6.1.1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P107 6 针对项目一、二期的噪声、大气污染特征,补充完善项目施工期施工噪声、扬尘对周边敏感点的环境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和环保要求;核实噪声预测结果,完善噪声等声级线图;从环保角度优化项目施工方案。 5.4.1.1 扬尘污染分析 5.5.1.2 施工机械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分析 9.2.4 噪声防治措施 9.3.2.4 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 5.5.2.4 一期工程预测结果及分析 5.5.2.5 二期工程预测结果及分析 9.1 设计阶段环保措施 P80 P8586 P132 P135137 P92 P9699 P126 7 核实修改评价区域水文地质内容;补充地下水现状监测点的类型、水位埋深及标高等内容,说明监测点位设置合理性,补充监测地下水总大肠菌群指标;补充完善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防范措施;补充评价区域敏感点供水应急预案。 3.1.5.2 地下水 4.5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3.3 对村屯地下水取水口的影响分析 9.2.6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P44 P6266 P7778 P133 8 按专家及与会代表意见修改完善报告书其他内容及附图附件。 2.1.3 交通量预测 第十二章 评价结论 P1415 P153166 备注:报告书中画下划线的文字为补充或完善的内容。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 目建设的背景 . 1 1.2 评价目的 . 2 1.3 编制依据 . 3 1.4 评 价等级、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 . 6 1.5 评价标准 . 7 1.6 环 境敏感保护目标 . 10 1.7 评价方法 . 12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3 2.1 项 目基本情况 . 13 2.2 工程设计 . 16 2.3 工 程占地与拆迁 . 25 2.4 土 石方平衡 . 26 2.5 投 资估算及工期安排 . 29 2.6 施 工流程与施工工艺 . 30 2.7 工程分析 . 30 2.8 环 境影响评价要素筛选 . 37 第三章 项目影响区环境概况 .41 3.1 自然环境概况 . 41 3.2 社 会环境概况 . 44 3.3 区域规划 . 47 3.4 区 域的环境概况 . 49 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 4.1 生 态现状评价 . 51 4.2 空 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52 4.3 环 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 57 4.4 地 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59 4.5 地 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62 4.6 项 目所在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 67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8 5.1 生 态影响评价 . 68 5.2 地 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 72 5.3 地 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 76 5.4 环 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 . 78 5.5 声 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 83 5.6 固 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 102 5.7 危 险品运输事故风险评价 . 102 第六章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07 6.1 社 会环境影响分析 .107 第七章 公众参与 . 113 7.1 公 众参与的目的及意义 .113 7.2 公 众参与调查 .113 7.3 公 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116 7.4 公众意见采纳与否说明 .120 第八章 水土保持方案 .121 8.1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防治标准及规划目标值 .121 8.2 主 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121 8.3 防 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122 8.4 水 土流失预测结果 .122 8.5 水 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 .122 8.6 水 土保持监测 .124 8.7 水 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24 8.8 结 论及建议 .125 第九章 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建议 .126 9.1 设 计阶段环保措施 .126 9.2 施 工期环保措施 .127 9.3 营运期环保措施 .1 34 9.4 三 同时验收内容 .139 第十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40 10.1 工程经济评价 .140 10.2 环保措施投资估算 .140 10.3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41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143 11.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143 11.2 环境保护监督计划 .145 11.3 环境监测计划 .146 11.4 环境监理计划 .147 第十二章 评价结论 .153 12.1 工程概况 .153 12.2 环境现状评价 .154 12.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55 12.4 环境保护措施 .160 12.5 公众参与 .165 12.6 环保一次性投资估算及经济损益分析 .165 12.7 评价总结论 .165 附图及附件 附图: 附图 1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4 南宁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附图 5 南宁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件 : 附件 1 南宁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书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建设的背景 广西具有沟通南北 (东南亚与中国腹地 )、 连接东西 (中国东部沿海与西部腹地 )的交通枢纽地位,随着中国 东盟合作日益向纵深推进,南宁作为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北部湾经济圈核心城市,是我国西南地 区对外开放的重镇,也是西南地区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2006 年,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发展条件下,市委、市政府充分结合南宁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 以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等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首府南宁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 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出发,对首府南宁的城市定位和发展要求,南宁市提出了“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 完善江(邕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拓展战略,同时提出 了要将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要求。 2009 年,中央、自治区领导和市委、市政府作出 “做好水文章”的重要指示,正式提出了打造“中国水城”这一概念,更高标准地 把南宁市建设成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本项目邕宁梯级的建设是“中国 水城”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南宁市水系规划“一江两库” (邕江、老口水库、邕宁梯级水库) 的主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邕江市区河道防洪能力,完善邕江防洪 排涝工程体系,提升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层次,明显提升生态景观、滨水文化和旅游景 观,进一步发挥城市滨水产业带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邕宁水利枢纽拦河坝址处于南宁市青秀区仙葫组 团东片区和邕宁区蒲庙片区之间邕江上的反“ S”型河段的中段偏下游,东接仙葫组团 东片区规划范围内的牛湾半岛,西连蒲庙镇中心片区规划范围内的仁福半岛。通航 船闸及引航道由西向东横贯仙葫组团东片区内的牛湾半岛,通过开挖牛湾半岛与大陆交 汇处丘陵边缘河流阶地过渡段而成,船闸引航道中心线与现状五合大道的走向基本平行。 两岸进厂道路是联系邕宁水利枢纽与临近规划城 市片区的纽带,规划的进厂道路分为左岸和右岸两条路线。本项目的建成,将枢纽 交通需求和城市交通规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促进仙葫片区以及蒲庙片区的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 厂道路工程位于南宁市 青秀区仙葫片区及邕宁区蒲庙片区,包括左岸进厂道路及右岸进厂道路,分别连接邕宁水利枢纽大坝东西两岸。 根据 2012 年 5 月南宁市发改委对本项目的立项批复 (南发改交能 201217号)文件,本项目左岸进厂道路长 3420m,右岸进厂道路长 3060m。至项目方案设计阶段, 对左岸进厂道路部分路段进行了调整, 左岸进厂道路路线长度调整后为 3400.373m;规划管理部门要求按规划地块调整鱼类增殖站及枢纽管理房的位置,因此右岸进厂道路道路只设计至枢纽大坝右岸位置,长度调整后为 1780m。 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及南宁市发改委对 本项目工可报告的批复(见附件 4-南发改交能 2012 35 号文件) ,本项目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 程分别建设,路线全长均为 5180.373m,其中: 一期工程主要是满足邕宁枢纽工程施工期施工车辆通行, 为推进枢纽建设服务,按施工便道标准来建设,路面宽 9m,路基宽 11m,设计行车速度为 30km/h,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 、路基防护工程及排水工程。 二期工程结合城市路网规划,按市政 道路标准进行建设:左岸进厂道路路线走向基本为东北西南向,北接(起点桩号 ZK0+000)已建成的五合大道末端,跨过邕宁水利枢纽船闸上闸首,终点(终点桩号 ZK3+400.373)至枢纽拦河坝左岸,长 3400.373m, 其中 ZK0+000ZK0+730 路段为城市主干路级标准, 红线宽度 55m,设计车速为 60km/h; ZK0+730 至终点路段为城市次干路级标准,红线宽度 40m,设计车速为 40km/h,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右岸 进厂道路路线走向基本为东南西北向,南接(起点桩号 YK0+000)蒲津路(在建) ,终点(终点桩号 YK1+780)至拦河坝右岸接头土坝,长 1780m,为城市次干路级标准,红线宽度 30m,设计车速为 40km/h,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1.2 评价目的 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如下: 通过对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营运中的各种行为 所带来的对周边不同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行评价,为线路走向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预测项目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局部 生态破坏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减缓或补偿措施,使项目建设带来的环 境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第一章 总论 3 为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和指 导,使项目建设满足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地方环境规划要求, 并为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规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2008)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1997)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2000)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2005)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2011)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004)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2008)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3) ; (10) 国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1998) ; (11) 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 2008) ; (12)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评公众参与暂办法 (2006); (13) 交通部 2003 年第 5 号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14) 交通运输部文件交体法发 200967 号 关于印发 2009 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的通知 ; (15) 环境保护部 2012 77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 2010 修订) ; (17) 广西环保局、广西发改委、广西经济委员会桂环发 200952 号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 ( 2009 年修订)的通知 ; (18) 南宁市邕江河段水体污染防治条例 ( 2005 年修订) ; (19) 南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 2009 年) ; (20) 南宁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 2008 年修订) ;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4 (21) 南宁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 2012 年 5 月) ; (22) 南府办 2012143 号 南宁市联防联控市区扬尘污染工作方案 , ( 2012 年 5 月) ; (23) 南府办 201077 号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 ; (24) 南府办 2012135 号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 ; (25) 南府办 2007303 号南宁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 (26) 南府复 2012107 号关于同意南宁市水功能区划的批复 ; (27) 南府字 2013 6 号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的通告 ; (28) 南府字 2013 4 号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整治市容环境卫生的通告 ; (29) 南环字 2012226 号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 2012 年南宁市实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及监测信息发布工作方案的通知 ; (30) 南府办 2013169 号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市区扬尘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 1.3.2 技术规范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7)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3-2006; (8)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HJ/T 393-2007; (9)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 GB50433-2008) ; (10)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 GB/T16453-2008) ; (11)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 2010) ; (12)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 (13)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第一章 总论 5 1.3.3 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 ; (2)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4) 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 B/T14848-93) ; (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 (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 (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523 2011) 。 1.3.4 相关规划 (1) 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 ; (2) 南宁市中心城区仙葫组团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3) 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 1.3.5 项目依据 ( 1)南宁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书; ( 2) 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南发改交能 201217 号 关于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 ( 3)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文件南规管 2012612 号关于广西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工程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方案设计(报批稿)的批复 ; ( 4)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南发改交能 2012 35 号关于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 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 ( 5) 广西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 6)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 进厂道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送审稿) ; ( 7) 广西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6 1.4 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 1.4.1 评价等级 根据本工程的建设规模、工程特点、所在区域的 环境特征、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关于评价级别的划分方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见表 1.4-1。 表 1.4-1 评价工作等级表 评价内容 工作等级 划分依据 项目实际情况 声环境 一级 依据 HJ2.4-2009,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2 类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噪声级增高量大于 5dB(A),按一级评价。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位于声环境功能区 2 类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噪声级最大增高量为11.2dB(A), 大于 5dB(A), 按一级评价。生态 三级 依据 HJ19-2011,拟建项目工程占地7.0 日 期 项 目 断 面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62 式中: pHj监测点 j 的 pH 值; pHsd地面水水质标准中 pH 的下限值; pHsu地面水水质标准中 pH 的上限值。 *对于 DO 的标准指数为: sfjfjDODODODODOS,DOjDOs; sjjDODODOS 910, DOj7 时 式中:pHS ipH 的标准指数; ipH i 点实测 pH 值; supH 标准中 pH 的上限值; sdpH 标准中 pH 的下限值。 当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 1 时,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限值;水质参数标准指数越大,说明该水质参数超标越严重。 4.5.2.7 评价结果 本次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见 表 4.5-4表 4.5-5。 南宁市邕宁水利枢纽附属工程两岸进厂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66 表 4.5-4 项目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统计一览表 单位: mg/L( pH 除外) 监测值 序号 监测项目 10.25 10.26 10.27 标 准 值 超 标 率 ( %) 最 大 值 超 标 倍数 SijpH 7.3 7.3 7.4 6.58.5 0 0.200.27 总 硬 度 ( 以 CaCO3计 ) 194 175 201 450 0 0.390.45 溶解性总固体 371 362 398 1000 0 0.360.40 高锰酸盐指数 1.3 1.0 0.9 3 0 0.300.43 亚 硝 酸 盐 ( 以 N计 ) 0.006 0.008 0.007 0.02 0 0.300.40 硝 酸 盐 ( 以 N计 ) 8.23 7.86 8.12 20 0 0.390.41 挥发性酚类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2 0 0.150.15 氨氮 0.073 0.059 0.068 0.2 0 0.300.36 铁 0.20 0.19 0.22 0.3 0 0.630.73G1 牛湾应高坡取水口 锰 0.05 0.04 0.04 0.1 0 0.400.50 pH 7.4 7.4 7.5 6.58.5 0 0.270.30总 硬 度 ( 以 CaCO3计 ) 166 152 170 450 0 0.340.38 溶解性总固体 335 309 350 1000 0 0.310.35 高锰酸盐指数 0.9 1.2 1.1 3 0 0.300.40 亚 硝 酸 盐 ( 以 N计 ) 0.007 0.006 0.007 0.02 0 0.300.35 硝 酸 盐 ( 以 N计 ) 7.56 7.41 7.86 20 0 0.370.39 挥发性酚类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2 0 0.150.15 氨氮 0.098 0.086 0.071 0.2 0 0.360.49 铁 0.18 0.15 0.20 0.3 0 0.500.67G2 迪塘坡取水口 锰 0.03 0.04 0.02 0.1 0 0.200.40 表 4.5-5 项目地下水水质补充监测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