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 450 立方米炼铁高炉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 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 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9 年 1 月1 第一章 总 论 1.1 概述 1.1.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项 目 名 称 : *有限公司 2 450 m3 炼铁高炉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承办单位: *钢铁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代表: *(董事长) 项目建设地址: * 1.1.2 企业概况 *钢铁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 10 月,是一个集生铁冶炼、炼钢、轧材生产和贸易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公司,公司现有 职工 *人,拥有固定资产 *万元,占地 *m2。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经营理念,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基本建设、汽车工业等行业大幅度增长,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对钢铁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 *公司制定了 5 年内完成 450m3 炼铁高炉两座,1800m3 炼铁高炉一座, 90m2 环形煤气烧结机两套、 65吨炼钢转炉五座、年产 300 万吨线材生产线共四条、100万吨棒材生产线一条及配套的 2 6000KW 高炉煤气发电厂、 26000m3 制氧生产线的建设和辅助设施,达到年产各类生铁 300 万吨、钢 800 万吨、轧材 400 万吨的生产规模,实现年工业总产值 25 亿元、年上缴税金2 亿元、年创利润 2.5 亿元的目标,为 *域工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基本建设、汽车工业等行业大幅度增长,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和尖锐。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传统经济模式日益加剧了资源枯竭和环境的恶化,最终导致经济的衰退。 1999 年全国冶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大力提高冶金工业发展和效益的方针,与此同时,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环保总局也联合下文,对高能耗、高污染的 15 种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限期淘汰;在坚决杜绝重复建设的同时,要坚决地淘汰一批,有效地改造一批,有控制地发展一批,有计划地储备一批。在这四个一批中,淘汰一批放在优先突出的位置,即要把一些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的企业或生产线在四年内全部淘汰。其中对 100m3 以下的炼铁高炉要求在 2002 年底淘汰。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使我国钢铁工业是技术装备、工艺水平、产品档次等迈上一个新台阶。 改革开 放以来 ,我县充分发挥铁矿资源、交通、电力等优势,大力发展采矿、选矿、生铁冶炼等产业。到 2002 年,全县共有 100m3 以下炼铁高炉 42 座,这些高炉的关、停,使 *县的生铁产量减少 80 余万吨,一方面生铁冶炼业是 *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仅 *钢铁公司一家目前的年生铁需求量就达 300 万吨,生铁供应缺口很大。为保持 *冶炼业的长足发展和合理的资源配置, *钢铁有限公司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制定了 以炼铁为龙头,以三废综合开发利用为方向,以链型环保产业为基点的指导思想和十年发3 展规划,通过物料平衡和工艺衔接 ,将矿渣、高炉水渣、粉尘作为水泥、建材的原料,高炉、炼钢煤气进行发电用于自身生产使用,达到生铁、炼钢、水泥建材、发电等四条线科学地组合为一体,整个系统属于资源、能源内部循环,污染物对环境为零排放标准的环保产业链。 为确保公司内部产品规模和环保产业的匹配平衡,为了贯彻国家经贸委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冶金工业发展和效益的精神,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需求状况,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有关走向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现状,决定新建 2 座 450m3 高炉及配套工程,这不仅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取得增产不增污、增产要减污的效果,而且也 是 *公司深化产业结构,确保其内部产品规模和环保产业的匹配平衡的需要,对完善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模经济和环保经济,为公司装备的现代化、大型化、自动化,整体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创造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 *公司建设 2 座 450 m3 高炉及其配套工程,无论从国家宏观管理角度,还是从公司内部生产需要,都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1.3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1.3.1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 *钢铁有限公司新建 2 450 m3 炼铁高炉项目实施纲要。 (2) *钢铁公司关于扩大生产规模、综合利用资源、延伸加工链的方案。 (3) 国家 经贸委关于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冶金工业发展和效益的精神。 4 1.3.2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1)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的供应条件; (2)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和外部协作条件及要求; (3)工厂设计:包括炼铁、烧结、高炉煤气发电、炉渣制砖等部分工艺、总图运输、采暖通风除尘、给排水、电力、通信、仪表自动化、系统控制、土建、供热及节能、消防、环保、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办公和生活辅助设施不包括在本范围内; (4)工厂机构设置及劳动定员; (5)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评价。 1.4 工程基本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1)采用先进 、可靠、适用、经济、成熟的新设备、新技术以及精料、高温、高压等先进的冶炼工艺,使企业冶炼水平达国内同规模企业的先进水平,实现高炉的优质、高产、低耗、安全和长寿运行; (2)所选工艺设备要力求先进且简单、实用,便于企业消化吸收; (3)总图布置、工艺流程力求布局合理,物流顺畅,紧凑并留有发展余地; (4)设计以节约投资为准则,在保证工艺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固定资产投入; (5)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工人劳动保护,加强能源节约和三废的综合利用,争取达到零排放。 1.5 原料及燃料供应 高炉所用含铁原料( 矿粉、杂矿)主要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国外进口(澳大利亚、印度等);二是本地矿粉。年产 94.5 万吨铁年需精矿粉 164 万吨、酸性球团25 万吨,原矿 8 万吨,焦碳 60 万吨,可满足炼铁和烧5 结需要。 1.6 工程建设条件 2 450 m3 高炉及配套设施拟建在 *镇 *村南,该区水、电、气等设施齐备,交通方便,且供应条件较好。 1.6.1 供电 项目建成后,设备年用电量为 10849 104KW h/a,煤气发电量约 8046 104KW h/a,预计需用电网电量2785 104KW h/a。 1.6.2 供水 项 目建成后全厂需要新水 504 104m3/a。 1.7 拟建规模及产品方案 拟建 450 m3 高炉两座,年产生铁约 95 万吨。高炉剩余煤气用于 2 6000KW 发电机组发电。高炉冶炼铁水主要用于炼钢,当炼钢车间检修时,高炉铁水铸成炼钢铁块,产品标准为 GB718 82 炼钢生铁。炼铁炉渣及粉尘用于水泥生产和制砖。 1.8 炼铁工艺及主要技术特征 根据 *的实际情况,本着先进、经济、实用的原则,450 m3 高炉采用国内现有同类型高炉先进的技术和工艺,部分系统有所提高,具体特征如下: (1) 精料措施:熟料率 95%, 综合入炉品位 55%,烧结矿和生矿在槽下分散筛分、分散称量;焦碳分散筛分,集中称量。 (2) 采 用 高 压 操 作 , 炉 顶 压 力 0.10MPa,最高0.2MPa;双料车斜桥上料,料车有效容积 3.8 m3;采用 P.W式水冷气封串罐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料罐有效容积 13m3;炉顶主要设备为液压传动;上料、装6 料操作微机控制,采用交流变频调速; (3)高炉有效容积 450 m3,炉体为自立式大框架结构;炉型适当矮胖,高径比为 2.89,设有 14 个风口,1 个铁口, 2 个渣口。炉体设计采用多方位的长寿技术措施; (4)高炉设一个矩形出铁 场, 1 个铁口。铁水采用65 吨铁水罐车装运。炉前配备液压泥炮和全液压开铁口机; (5)高炉炉渣全部在炉前冲水渣,采用底滤法过滤,冲渣水循环使用; (6)高炉配置三座高温球式热风炉,设计风温 1150,采用矩形陶瓷燃烧器技术; (7)采用套管式热管换热器回收烟道废气余热,余热助燃空气,提高风温,降低焦比; (8)为了加强环保,减少粉尘污染,在槽下各扬尘点、炉顶卸料处和出铁口、铁水罐停放处设置强制抽风除尘。 1.9 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9.1 能源利用 2 450 m3 高炉主要能耗设备有:高 炉、热风炉、原燃料运输加工设施、烧结、除尘雨水处理设施等,年度消耗各种能源介质总量 1200 104GJ,由于采用先进、成熟、合理的新工艺,节能型设备及节能新技术,使炼铁工序能耗为 562kg/tFe,满足钢铁企业设计节能技术规定的要求( 323MJ/tFe)。各工序能源利用合理。 1.9.2 环境保护 2 450 m3 高炉严格遵循三同时的原则,配备7 了完善齐全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环境治理与工艺水平相适应。在设计时对所外排的烟气进行处理,回收煤气,减少放散,将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废水加强治理,控 制外排水量和污染物量,减少废水对水域的污染,节省水资源;噪声设置了完善的降噪措施,将噪声污染严重的工序尽可能布置在厂区中部,减少噪声对职工、周围居民的影响;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本工程采取了一些成熟的、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来满足环境要求。 高炉煤气经两级除尘后一部分供热风炉、烧结机等用户使用,剩余煤气全部用于电厂发电,从而解决了煤气放散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问题;高炉系统净环、浊环水全部采用闭路循环水系统,污水不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高炉储仓各落料点均配备密封收尘罩,经除尘器除尘后外排;高炉煤气、除尘系统收集的粉尘返回烧结厂作为原料,高炉炉渣作为矿渣水泥的原料,产生的废渣作为水泥厂原料回收使用。冷风放散及风机设置消音装置,以消除噪声污染,车间及厂界噪声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厂区绿化按 25%考虑,设计中尽可能利用道路两旁、闲置空地种植花草,美化环境,减少污染。 预计本工程建成后,各项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大,其综合环境效益是比较好的。 1.9.3 安全与工业卫生 新建的建筑物严格按冶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防;各种动力、电缆、水管、煤气 净化设施等按8 粉土、粉质粘土地区设计,并设有防雷防静电接地保护安全措施;煤气区的防火防爆,煤气管网的防泄漏,电缆绝缘放火、高温作业防辐射,人员和设备防机械伤害,安全用水用电,毒源的危害,噪声防止、安全与工业卫生的管理等都有较完善的措施,严格遵循三同时的原则,为安全生产提供了物资基础,能有效地保证工人的身心健康。 1.10 消防 本设计严格遵循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及国家有关部门安全防火方面的规定、规范,立足自防自救,做到安全使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设计中严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进行,主要生产设施配套有完善的安全防火措施,能确保生产安全。 1.11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炼铁、烧结、发电等工程工作制度为三班四运转制,劳动定员为 1110 人。 1.12 投资估算 2 450m3 高炉投资估算是根据工程设计内容进行编制的,内容包括:槽上、槽下供料及除尘、炉顶及上料、高炉本体、风口出铁场、出铁场除尘、热风炉、粗煤气除尘、渣处理、鼓风机站、水处理、总图运输、外部管网等设施。 估算总投资为 18497 万元。 其中: 建筑工程: 4331 万元 设备及其购置费: 8347 万元 安装工程: 2084 万元 9 流动资金: 3315 万元 其他费用: 420 万元 1.13 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 2 450 m3 高炉的综合技术指标和原、燃料条件及 *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经计算:生铁单位价格1500 元 /吨,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 通过分析计算: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17.99%,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税后 7.42 年,税前 5.17 年。 投资利润率 19.3%,投资利税率 29.9%。 从上述指标来看,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14 建设进度 根据 *钢铁 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建设周期为二年,试产期( 80%生产负荷) 1 年,尔后按设计产量进行生产。 1.15 问题及建议 高炉喷煤粉和富氧鼓风是高炉炼铁的节能措施之一,因资金所限,本项目暂不考虑;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应加强管理,保证合理的入炉原料结构,保证高产、优质;建议尽快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16 结论 拟建的 2 450 m3 高炉及其配套生产设施,生产工工艺符合国家及 *产业政策的要求,规模合理。 设计中采用了有效的环保治理措施,能够 确保三废达标排放。 原料品质优良、来源充足;交通运输、供水及供电条 件优越。 经济效益预测表明,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