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 行)项目名称: 昌平区塘猊沟(北小营西河)治理工程建设单位(盖章) : 北京市昌平区水务局编制日期: 2013 年 11 月 4 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 昌平区塘猊沟(北小营西河)治理工程建设单位 北京市昌平区水务局法人代表 洪起国 联系人 孙振华通讯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昌平路 25 号联系电话 80106209 传真 邮政编码 102200建设地点 昌平区马池口镇内立项审批部门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 昌发改 2013162 号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公共设施管理业81占地面积(平方米 )167040绿化面积(平方米 )43092总投资(万元 )8231.46其中: 环保投资 (万元 )25.76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3%评价经费(万元 )1 预期投产日期 2014 年 12 月1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昌平区塘猊沟(北小营西河)治理工程项目是北京市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项目之一。昌平区塘猊沟(以下统称北小营西河)是南口西河的下游,自乃干屯村以北,向南流经北小营村西,于四家庄村东侧汇入四家庄河。流域面积 200.5 km2,全长 3.2 km。北小营西河现状中下游河道坑洼不平,宽窄不一,局部段河道行洪标准较低,不满足规划的要求。北小营西河为响潭水库泄洪河道,是南口西河的下游,承担水库泄洪及河道下游平原排涝。现状北小营西河上游河道为浆砌石护坡矩形断面,上口宽约为 9 17m,中下游为土渠梯形断面,上口宽约为 32 75m,深约 1.03.0m,河道两岸边坡坍塌,堤防参差不齐,巡河路大部分都是土路,坑洼不平,河道内淤积严重,基流主要为汛期雨水以及沿线村庄、单位排放的污水,水环境状况较差。现状北小营西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河道防洪断面小,不满足两岸地区的防洪要求,影响河道两岸的防洪安全。( 2)现状北小营西河淤积严重,河道高程偏高。( 3)河道两岸均巡河路坑洼不平,对河道的防洪抢险、日常维护管理及将来的拓宽治理都极不便利。( 4)河道环境不能满足昌平新城规划要求。北小营西河沿线两侧规划主要为城市建设用地,除了要担负城乡排水外,还需起到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高游览和休息场所等功能,规划将该段北小营西河定为防洪排水兼风景观赏河道,而现状北小营西河水环境较差,不满足该地区的景观环境要求,亟需治理。因此,为满足北小营西河的防洪要求,改善河道周边的整体环境,配合昌平区水务局“五个无”的河道综合整治理念,即“无淤积、无垃圾、无阻水建筑物、无违章建筑物、无病树和死树” ,应尽快开展昌平区塘猊沟(北小营西河)治理工程的工作,对于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减免洪灾损失、实现本地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中相关规定,本项目属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受北京市昌平区水务局的委托,北京华夏博信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承担“昌平区塘猊沟(北小2营西河)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二、建设地点拟建项目位于昌平区马池口镇内,起点为乃干屯村东侧,终点为北京吉利大学百葛路桥,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见图 1。三、工程概况1、项目规划用地范围本工程为昌平区塘猊沟(北小营西河)治理工程,项目位于昌平区马池口镇内。本工程建设总占地面积为 16.704hm2,其中永久占地 12.562hm2,临时占地 4.142hm2。2、工程内容及规模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河道治理工程、沿河建筑物工程、巡河路工程、绿化工程等。工程规模:河道治理 3220 米,治理起点为水南路,终点为四家庄河河口处;改建雨水口 11 处、新建跌水 3 处、改(新)建桥梁 7 座;新建巡河路 4120m;同步实施河道两侧绿化 43092m2。拟建项目平面布局见图 2,本次北小营西河河道治理工程量见表 1。表 1 河道治理工程量汇总表项目名称 规格 单位 工程量 备注清淤工程清淤量 m3150305.90河道内回填 m34402.80岸坡回填 m333015.50总填方量 m337418.30清障工程清除垃圾 m39523.70拆除钢筋砼量 m33014.43防护工程钢筋砼挡土墙 C25 m311029.04砼垫层 C15 m3292.70挡土墙钢筋制安 t 330.87挡土墙墙内 pvc 排水管 DN100 m 1922.70M7.5 浆砌石护脚 m31423.40碎石垫层 m3207.10生态土石笼袋( 1m1m0.5m)套 1578.00铅丝石笼护底( 1m1m0.5m) m33985.50抛石护底 m318330.00M7.5 浆砌石护坡 m31112.76砂砾料垫层 m3225.72临时工程筑围堰土方量 m33411.00土工膜 m28947.003乃营巡河路工程粉煤灰砂砾 厚 25cm m26650.00中粒沥青砼 厚 25cm m26650.00细粒沥青砼 厚 25cm m26650.00砼立缘石 乙型 10 30 m 2660.00小营人行步道碎大理石板 40mm m22209.20砼基层 10cmC15 m3220.92碎石基层 10cm m22209.20砼路缘石 m 1578.00二层台步道鹅卵石面层 30-40mm m2500.00粗砂垫层 50mm m325.00碎石基层 10mm m2500大鹅卵石路缘 70-80mm m3100绿化工程露跟乔木元宝枫 胸径 3 3.5cm 株 100.00垂柳 胸径 2.5 3cm 株 440.00火炬树 胸径 3 3.5cm 株 160.00合欢胸径 6-6.9cm 株 128.00千头椿 株 200.00土球苗木侧柏 高 2 2.5m 株 356.00油松 高 1.5 2.0m 株 200.00藤本、水生植物京 9#I 常春藤 三年生 株 700.00凌霄 三年生 株 700.00南蛇藤 三年生 株 700.00菖蒲 株 885.00水葱 株 808.00睡莲 株 1038.00荷花 株 1189.00绿篱大叶黄杨 株 20000.00宿根花卉牡丹 六年生 株 98.00芍药 六年生 株 102.00景天 株 115.00蓍草 株 115.00大花金鸡菊 株 180.00宿根福禄考 株 125.00萱草 株 130.00婆婆纳 株 104.004矮生美人蕉 株 88.00桔梗 株 120.00草皮草皮 m2 53125.00果树红果 (山里红 ) 胸径 5 6cm 株 15.00樱桃 胸径 5 6cm 株 15.00核桃 胸径 5 6cm 株 15.003、工程设计( 1)河道平面设计本次治理的北小营西河(水南路 入四家庄河河口)河段,由于该段河道两岸为规划绿地,根据昌平防洪规划( 2006 年) ,该段河道平面位置与现状基本一致,基本以现状河道中心线作为设计河道治导线,适当向两岸拓宽,设计河道中心线与规划一致。( 2)河道纵断面设计根据昌平防洪规划( 2006 年) 北小营西河规划成果,本次北小营西河治理起点处设计河底高程为 55.520m, 终点处设计河底高程为 47.480m, 从治理起点到桩号 0+250,北小营西河河底纵坡为 0.0018,糙率为 0.027;从桩号 0+250 到桩号 2+100,河底纵坡为 0.001,糙率为 0.027;从桩号 2+100 到桩号 2+418, 2+500 到桩号 2+670,北小营西河河底纵坡为 0.001,糙率为 0.018;从桩号 2+418 到桩号 2+500,河底纵坡为 0.001,糙率为 0.027;从桩号 2+900 到入四家庄河河口(桩号 3+220) ,北小营西河河底纵坡为0.001,糙率为 0.018。为了维持一定景观水面,考虑北小营西河景观常水位由北小营西河与白羊城沟交汇处的砂石坑维持,拟将该段河道进行适当疏挖,以保证一定的景观常水深,满足该地区的景观需求。( 3)河道横断面设计河道断面设计按北沙河治理工程设计洪水分析中北小营西河 20 年一遇洪水流量以及河道现状断面确定断面底宽,按 20 年一遇洪水超高确定堤顶高程。河道堤顶高程,根据水面线推算成果及安全超高确定。根据国家防洪标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昌平防洪规划( 2006 年) ,北小营西河按照 20 年一遇洪水位加 0.50.8m 安全超高确定堤顶高程。本次工程应结合扩岸条件,尽可能保留北小营西河的自然形态特征。保留湿地、5河湾、急流和浅滩,避免因规则断面而导致流场的均一化,保持生物的多样性,确保与两岸自然风景相协调。( 4)沿河建筑物工程本项目河道治理将改建 11 处雨水口,新建 3 座跌水井,并改(新)建沿河 7 座桥梁。( 5)巡河路工程1) 、乃营巡河路(亭阳路北小营村路)在北小营西河左岸, 从亭阳路北小营村路改建 5m 宽沥青砼巡河路, 总长 1330m。2) 、小营人行步道(亭阳路昌流路)在北小营西河右岸,从亭阳路昌流路改建 3m 宽碎石板人行步道,总长 789m。3) 、小营二层台步道(亭阳路昌流路)在北小营西河右岸,从亭阳路昌流路改建 1.2m 宽鹅卵石人行步道,总长 500m。4) 、台阶在北小营西河右岸,桩号 1+600 与桩号 2+000,分别新建黄山石台阶,联通小营人行步道与小营二层台步道,方便居民休闲娱乐。( 6)绿化工程为改善北小营西河(水南路入四家庄河河口段)环境状况,固坡护岸,防止水土流失, 为两岸人民打造宜居生态环境, 形成以北小营西河为中心的绿化生态景观轴线,需在河道两岸斜坡上从低到高依次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宿根花卉、乔木,使其高低错落有致,色块合理搭配,绿化面积 43092m2,构成河岸植物群落,形成河岸独特的生态景观。岸坡上还要适当的进行植草绿化,河堤上分段分区植树进行绿化,株距 4-5m。具体工程量见表 3。表 3 绿化工程量表河道桩号 种植物种 数量(株)0+000 0+250 元宝枫 1000+250 0+700 侧柏 2360+700 1+500油松 200千头椿 200垂柳 20061+500 2+150垂柳 240合欢 128侧柏 120樱桃 15核桃 15红果 152+900 3+220 火炬树 1600+000 0+250常青藤 150南蛇藤 150凌霄 1502+100 2+400常青藤 150南蛇藤 150凌霄 1502+500 2+670常青藤 150南蛇藤 150凌霄 1502+900 3+220常青藤 250南蛇藤 250凌霄 2500+000 0+180 大叶黄杨 48002+100 2+670 大叶黄杨 152000+000 0+250 睡莲 801+560 1+700 荷花 11891+900 2+100 睡莲 802+900 3+220 睡莲 8780+250 3+220菖蒲 885水葱 808千屈菜 8804、拆迁占地本次工程由于部分河道原有断面拓宽,河道两岸新建巡河路,需占用部分土地,但所占土地均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拆迁范围包括河道上口线至河道保护范围内占地。拆迁占地实物包括施工范围内所有的地上物,主要包括:房屋、围墙等附属设施、树木等。根据工程设计方案,需拆迁的地上物见表 4。表 4 拆迁占地及地上物实物调查表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1 永久占地 亩 188.432 临时用地 亩 62.133 化粪池 座 33.1 化粪池 3.5m 2m 4m 座 173.2 化粪池 2m 2m 5m 座 13.3 污水池 7m 12m 4m 座 14 树木 棵 3815 厕所 m2636 简易房屋 m2127 围墙 m 8005、对外交通工程区为条带状,大致呈南北走向。周边有昌流路、亭阳路、顺沙路、水南路、辛丈路、神牛路、北辛路、北小营村路等公路,对于工程外来物资的运输较为便利。河道两侧有部分堤顶路,但大多是土路,坑洼不平,雨天泥泞难行,需铺垫些碎石,以便于施工物资的运输。6、市政设施拟建工程施工用电接自工程区域附近电网。工程生产及生活用水可由河道附近管网水源引用解决。 对于施工作业点接引水源有困难的工程区域, 可由洒水车拉水至现场,另外需配备 2 台 60KW 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以解决部分施工地段用电困难的问题。7、工程进度该项目建设期 12 个月,自 2013 年 11 月至 2014 年 11 月。具体实施进度为: 2013年 11 月底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2013 年 11 月 2014 年 1 月完成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准备工作; 2014 年 2 月 2014 年 10 月完成工程施工; 2014 年 11 月底完成竣工验收工作。施工高峰期投入劳动力约为 200 人。四、工程投资拟建工程总投资 8231.46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25.76 万元,占总投资的 0.3%。8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北小营西河为响潭水库泄洪河道,是南口西河的下游,承担水库泄洪及河道下游平原排涝。现状北小营西河上游河道为浆砌石护坡矩形断面,中下游为土渠梯形断面,河道两岸边坡坍塌,堤防参差不齐,巡河路大部分都是土路,坑洼不平,河道内淤积严重,基流主要为汛期雨水以及沿线村庄、单位排放的污水,水环境状况较差。现状北小营西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河道行洪断面小,不满足两岸地区的防洪要求,影响河道两岸的防洪安全。( 2)现状北小营西河淤积严重,河道高程偏高。( 3)河道两岸均巡河路坑洼不平,对河道的防洪抢险、日常维护管理及将来的拓宽治理都极不便利。( 4)河道环境不能满足昌平新城规划要求。北小营西河沿线两侧规划主要为城市建设用地,除了要担负城乡排水外,还需起到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高游览和休息场所等功能,规划将该段北小营西河定为防洪排水兼风景观赏河道,而现状北小营西河水环境较差,不满足该地区的景观环境要求,亟需治理。现状北小营西河已远远不能满足区域雨水排除的要求,给该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安全隐患,本项目的实施急需进行。10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形地貌昌平区位于北京市区北部,燕山与西山的汇合处,北靠延庆县、怀柔区,东与顺义区接壤, 南邻朝阳区、 海淀区、 门头沟区, 西与河北怀来县为邻。 全区总面积 1342.56km2,为半山区县,其中山区面积为 800 km2,占总面积 59.2%,平原面积为 552 km2,占总面积 40.8%。全区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西部主要为燕山运动隆起的山区,中部、南部为倾斜的冲积平原。最高峰为西北的黄楼洼(海拔 1439.8m) ,最低点在南七家村(海拔 27m) 。拟建项目区属燕山山前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平原为第四级冲积物上形成的厚层潮土, 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项目建设区地表植被主要以农作物、农田林网、河道林带为主,由于该地区为规划的昌平新城区马池口组团,土地利用大部分为建设用地,根据北京市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资料,这一区域植被覆盖度在 30%左右。拟建项目所在地地形情况见图 3。图 3 昌平区地形地貌图11二、气候气象昌平位于温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盛行西北风,冬春两季约有二十多天大风天气。其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天高气爽,全年四季分明。根据有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 11.7,一月平均温度为 -4.1 ,极端最低气温为 -19.6;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 25.8, 极端最高气温为 40.3。全年平均无霜期为 163 天, 平均生长期为 200 天, 平均每年阴天有 96.6 天, 年雾日数为 4.4天。常年隆雨量 600 毫米,降水分配不均,以夏季( 6-8 月)为最多,平均降水量为 429.9毫米,占全年的 75%,冬季( 12-2 月)平均降水量只有 10 毫米左右,仅占全年的 2%。生长期较长,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本地区冬季多偏北风或西北风,夏季多偏南或东南风,春秋两季则两种风向交替出现。但全年仍以偏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 2.2 米 /秒,月平均风速以四月份最大,为 3.4米 /秒。三、工程地质条件昌平地处温榆河冲积平原和军都山的结合地带,北倚燕山西段支脉军都山,南俯北京小平原,三分之二为山区、半山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250m 至 700m 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为燕山支脉军都山,主要河流属温榆河水系。北部山区岩性主要是花岗岩、 白云质灰岩和片麻岩。 土质为岩石风化形成的薄层褐土, 适于发展林果业。南部平原为第四纪冲积物上形成的厚层潮土,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拟建项目区属燕山山前平原 , 地形平坦 , 地势北高南低 ,西高东低。工程地质综合评价分区为 II、 III 类区 ,属需要作简单处理后可建设的地区,工程建设应采取排水防水措施。地基承载力为 15-20 t/m2。东南部工程地质为 II 类区,适宜作为工程建筑用地。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g,相当于原地震基本烈度度。四、水文地质条件拟建项目区为昌平区中西部平原区,第四系沉积厚度为 80m 左右,属温榆河流域冲洪积带,潜水向承压水过渡,含水层由单层砂砾石和 1-2 砂层组成,富水性较好;以降水入渗和侧向径流补给为主。拟建项目区属温榆河(北运河)水系。区域内主要河流是北沙河及其支流(包括中12直渠道、辛店河、辛店一道河、幸福河、舒畅河、北小营西河、四家庄等) 、京密引水渠等。五、土壤及植被昌平区土壤类别主要有棕壤类、褐土类、潮土类、水稻土类和风沙土类。全区植被种类可分为三个植被类型区: 西部山区海拔 900m以上地区主要是自然次生林和萌生林,在海拔 900m 以下地区主要植被是灌丛、灌草丛、人工林、经济林;北部山区主要是自然次生林、灌丛、灌草丛、人工林、经济林;平原区原生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不受地下水影响的洪冲积平原的上部及河间高地,在受到地下水影响的沿河两岸、扇缘地带及洼地是草甸,由于耕地历史悠久,天然植被大多被栽培植被所取代, 地边植被以一年一生的草本植物为主。13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区划及人口状况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最南端距市中心 10 公里,在历史上素有“京师之枕”的美誉。区域面积 1342.56 km2,全区现辖沙河、南邵、百善、小汤山、北七家、回龙观、东小口、马池口、阳坊、崔村、兴寿、十三陵、长陵、南口、流村等 15 个镇及城南和城北两个街道办事处。 2012 年昌平区常住人口为 183 万人。二、社会经济2012 年,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态势,生产、消费领域平稳增长,财税收入增长较快,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财税收入增长较快1 12 月,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 52.2 亿元,同比增长 15.1%。其中固定税收完成 7.9 亿元,同比增长 28.3%;共享税收完成 40.9 亿元,同比增长 17.7%;分级收入完成 3.4 亿元,同比下降 23.6%。累计实现区域税收 185.4 亿元,同比增长 15.3%。工业生产运行良好截止 12 月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1178.7 亿元,同比增长11.4%;完成销售产值 1180.8 亿元,增长 12.8%。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完成工业总产值 1062.2 亿元,增长 13.7%,占全区工业总量的 90.1%。投资领域增速较高1 12 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490.1 亿元,同比增长 18.8%。其中城镇投资完成 467.3 亿元,增长 22.5%;农村投资完成 22.8 亿元,同比下降 27%;城镇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276.5 亿元,同比下降 1%。建筑业增速小幅回落2012 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完成 267.5 亿元,同比增长 14.1%,较三季度增速回落4.5 个百分点。其中外省产值完成 148.8 亿元,增长 7.2%。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截止 12 月底,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80.4 亿元,增长 12.2%。其中吃类商品实现零售额 87 亿元,增长 12.5%;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 152.9 亿元,增长 17.9%。农业产值增速较高142012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完成 26.0 亿元,同比增长 31%。其中农业产值完成 10 亿元,增长 22.6%;林业产值完成 5.9 亿元,是去年同期的 3.7 倍。居民收入稳步提高1 12 月,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29950 元,同比增长 8.2%;其中工资性收入 23068 元,增长 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4971 元,同比增长 11.4%。三、土地利用现状及周边关系情况根据现场调查,北小营西河沟渠沿线主要为空地、荒地以及村庄、学校,分布有乃干屯村、北小营村及北京吉利大学,拟建项目距乃干屯村村民民房最近距离为 10m,距北小营村村民民房最近距离为 15m,距北京吉利大学宿舍楼最近距离为 85m、距教学楼最近距离为 60m。拟建项目所在地周边关系分别见图 4-1、图 4-2 和图 4-3。四、交通状况昌平区交通畅通便利,四通八达,城市铁路、京包铁路、八达岭高速公路、京承高速公路、立汤快速等交通线路纵观南北,京通铁路、大秦铁路、六环路、顺沙公路横跨东西,形成了昌平快速、便捷、经济的交通网络。拟建项目南侧为西环路,东侧为西关路。 拟建工程区域周边有多条城市交通及乡镇公路, 对于工程外来物资的运输较为便利。五、文化教育昌平区全区有普通中学 41 所,职业中学 2 所,小学 126 所。本学年共计招生 12000余人,形成了 1200 人的高质量中教、小教队伍。另外在高教领域,北京大学分校、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十余所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纷纷在昌平建设校区,并与地方政府结成了良好的科研合作伙伴关系。六、文物保护单位昌平区自然环境优美,辖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景观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现有旅游景点 117 处,文物保护单位 78 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处,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处, 国家 4A 级景区 4 家。 区内拥有两大世界文化遗产 明十三陵和居庸关长城,还有亚洲最大的航空博物馆、唯一的坦克博物馆。通过现场勘查,评价区范围内无文物保护单位。15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 2012 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 2012 年昌平区 SO2年均浓度值为 0.029mg/ m3, NO2年均浓度值为 0.04mg/ m3, 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为 0.097mg/ m3。 SO2、 NO2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可吸入颗粒物超出二级排放限值,超标倍数为 0.386。二、水环境质量现状1、地表水现状分析拟建工程周边的主要地表水体为北沙河和京密引水渠。按照水体功能类别划分可知,项目区域的北沙河属于类水体,京密引水渠属于 II 类水体。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网站信息公布的 2013 年 8 月水环境质量状况,北沙河现状水质为劣 V 类,京密引水渠现状水质为 II 类。北沙河现状水质超标。2、地下水质量现状分析评价单位收集了 20102012 年昌平地区地下水有关资料得知,项目区地下水为西北流向东南,该地区地下水常规监测指标( pH 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等)及特殊监测指标(氰化物、汞、砷、氟化物等)均符合国家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因此项目区地下水质量良好。三、噪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拟建项目周围的环境噪声现状,本评价对拟建项目区域声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规定进行。监测分昼夜两次进行,监测日无大风,无降水,符合噪声监测的气象条件。监测时间从 2013 年 11 月 4 日11 月 5 日。监测分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每天监测 4 次,上午 10: 00,下午15: 00;上半夜 24: 00,下半夜为 5: 00。每次监测每个点位的连续时间为 10 分钟,连续监测两天并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现状值。根据昌平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拟建项目位于 1 类噪声区内,故拟建项目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中的 1 类标准。其中拟建项目穿越亭阳路和昌流路,在交通干线两侧 2050m 范围之内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中的 4a类标准。根据拟建工程的自然地理位置,在拟建工程的评价范围内设定 4 个监测点进行16监测,噪声监测点位置见图 4-1、图 4-2 和图 4-3,监测结果见表 5 至表 6。表 5 拟建项目周边环境噪声状况监测结果 (单位: dB(A))点位监测位置监测值平均值11 月 4 日 11 月 5 日10:00 15:00 24:00 5:00 10:00 15:00 24:00 5:00 昼间 夜间1#乃干屯村东侧53.2 52.0 40.6 39.8 54.2 52.2 40.7 40.1 52.9 40.32#北小营村西侧53.3 54.9 39.1 40.4 53.7 54.0 39.3 40.2 54.0 39.83#北京吉利大学(河道东侧)56.3 54.2 40.7 39.9 57.4 56.9 41.2 40.0 56.2 40.54#北京吉利大学(河道西侧)52.7 52.2 39.2 40.2 53.1 52.0 38.8 39.4 52.5 39.4表 6 拟建项目区域现状噪声超标情况统计表 (单位: dB(A))监测点位监测位置昼间 夜间监测值 标准 超标值 监测值 标准 超标值1# 乃干屯村东侧 52.9 70 - 40.3 55 -2# 北小营村西侧 54.0 55 - 39.8 45 -3#北京吉利大学(河道东侧)53.2 55 - 40.5 45 -4#北京吉利大学(河道西侧)52.5 55 - 39.4 45 -由上述监测结果可知,在拟建项目区域布设的监测点位昼间夜间声环境监测值均未出现超标现象,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中相应的的 1 类和 4a 类限值要求,该地区声环境质量良好。17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现场勘察,评价范围内无文物保护设施和珍稀动植物,不在地表水、地下水水源防护区内。项目区外 200m 范围内重点保护目标为乃干屯村和北小营村村民以及北京吉利大学师生,本项目的一般环境保护目标为拟建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项目与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位置关系见表 7。表 7 拟建项目与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位置关系表所处方向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距项目最近距离 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执行标准项目西侧 乃干屯村村民 10m声环境大气环境1 类二级项目东侧 北小营村村民 15m声环境大气环境1 类二级项目所在地 北京吉利大学师生 60m声环境大气环境1 类二级项目所在地 生态环境 - 生态环境 -18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限值见表 8。表 8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 (单位: mg/N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PM10 PM2.5 SO2 NO2年平均 0.07 0.035 0.06 0.0424 小时平均 0.15 0.075 0.15 0.081 小时平均 0.50 0.20二、水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拟建项目周边的主要地表水体为北沙河和京密引水渠。按照水体功能类别划分可知,项目区域的北沙河属于类水体,京密引水渠属于 II 类水体。故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 3838-2002)中的 II 类和类标准。具体限值见表 9。表 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mg/L, pH 除外污染物 DO PH CODCr BOD5 氨氮 氟化物 TP 石油类II 类标准 66 9 15 3 0.5 1.0 0.1 0.05类标准 36 9 30 6 1.5 1.5 0.3 0.52、地下水质量标准拟建项目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1993)中 III 类标准。具体数据见表 10。表 10 地下水质量标准值序号 检测项目 单位 标准1 色度 度 152 浑浊度 NTU 33 臭和味 - 无4 肉眼可见物 - 无5 pH - 6.58.56 总硬度(以 CaCO3计) mg/L 4507 氨氮 mg/L 0.28 亚硝酸盐 mg/L 0.029 氟化物 mg/L 1.019环境质量标准10 氯化物 mg/L 25011 硝酸盐(以 N 计) mg/L 2012 硫酸盐 mg/L 25013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mg/L 0.00214 氰化物 mg/L 0.0515 铬(六价) mg/L 0.0516 砷 mg/L 0.0517 汞 mg/L 0.00118 硒 mg/L 0.0119 铁 mg/L 0.320 锰 mg/L 0.121 铜 mg/L 1.022 锌 mg/L 1.0三、环境噪声质量标准根据昌平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和环境噪声管理规定 ,可知拟建项目位于 1类噪声功能区内,故拟建项目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中的 1类标准。其中拟建项目位于昌平区马池口镇内,北小营西河河道沿线与亭阳路和昌流路等交通干线相交,在交通干线两侧 2550m 范围之内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中的 4a 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 11。表 11 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表(等效声级: dB(A))类别标准限值昼夜1 类 55 454a 类 70 55四、绿化标准拟建项目绿化执行北京市绿化条例中的相关规定。20污染物排放标准一、污水排放标准拟建项目排水主要为施工期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经防渗化粪池预处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至附近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池预处理后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不外排。故本项目排水执行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DB11/307-2013)中“排入地表水体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A 排放限值) ”中的限值,具体限值见表 12。表 12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单位: mg/L, pH 除外)项目 pH 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 悬浮物 动植物油 氨氮标准值 6.5-8.5 20 4 5 1.0 1.0( 1.5)注: 12 月 1 日 -3 月 31 日执行括号内的排放限值。二、噪声相关标准施工期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规定,具体限值见表 13。表 1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等效声级: dB(A))昼间 夜间70 55三、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清淤过程中产生的恶臭为无组织排放, NH3、 H2S、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554-93)中二级新扩改建标准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501-2007)中一般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中更严格的限值,具体标准见表 14。表 1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污染物名称 单位 厂界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 标准出处NH3 mg/m31.0 DB11/501-2007H2Smg/m30.030 DB11/501-2007臭气浓度 无量纲 20 GB 14554-93四、固体废物拟建项目的固体废物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21总量控制指标无2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开槽 浇筑砼垫层 盖板吊装 回填土主要污染工序工程建成后,由昌平区南口镇政府管理,项目不新增管理站和管理人员。故拟建项目营运期无污染源。本项目为昌平区塘猊沟 (北小营西河 )治理工程,塘猊沟 (北小营西河 )承担建设区内及周边雨水排除任务,本项目的目的是改善河道面貌,确保行洪安全,为两岸发展提供安全保障。项目完成后,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高防洪标准;以改善河道周边环境、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防洪减灾与风景观赏协调共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保障。故该项目主要污染工序存在于施工期。一、水污染源分析拟建项目排水主要为施工期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及施工行为产生的施工废水。本项目施工期人数以 200 人计,施工周期约为 270 天 (9 个月 )左右,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量按 20L/人 天计,则施工生活用水量为 4m3/d,施工过程中生活用水总量为 1080m3。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 0.80,则整个施工期内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432m3,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悬浮物。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各施工阶段冲洗各种机械车辆和清洗道路产生的少量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泥砂、悬浮颗粒物和矿物油。二、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施工扬尘、施工车辆排放的废气、河道清淤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和沥青砼巡河路摊铺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施工扬尘主要为管线土方挖掘、临时堆土期间造成的扬尘,人来车往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和土方运输车辆遗洒造成的扬尘,施工扬尘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扬尘污染程度因施工阶段、天气条件、管理水平等不同而差异较大;施工车辆排放的废气主要为车辆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汽车尾气,所含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 (CO)、氮氧化物( NOx)和碳氢化合物( THC) ;河道清淤工程中产生的臭气23主要来自于河道内囤积的淤泥和垃圾,由于河道清淤时间较短,清淤产生的臭气随清淤的结束而消失,因此不会对沿线大气环境造成影响。此外,拟建工程在北小营西河左岸,从亭阳路至北小营村路改建 5m 宽沥青砼巡河路,总长 1330m。拟建工程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铺设路面,采用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用罐车密闭运至现场灌注点,不在现场熬制沥青,且运送热拌沥青混合料所用罐车自带沥青烟净化设备。因此,本工程施工过程沥青烟产生量较少,只在摊铺阶段有少量沥青烟散发,且发散较快,对周围环境无影响。三、噪声污染源分析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机械设备运转噪声见表 15。运输噪声: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主要是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噪声。车流量最大的施工阶段是土方阶段和混凝土浇铸阶段。运输车辆一般用重型载重汽车,距车辆行驶路线 7.5m 处噪声为 85 91 dB(A)。表 15 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状况设备名称 噪声级( dB)推土机 JG250 型 78 96搅拌机(通常) 73.5搅拌机 75 88汽锤 80 98混凝土振捣器 80KATO 挖掘机 79ZL20A 型装载机 84DYNAPAC21 型压路机 73四、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施工阶段固体废物为建筑施工废物、施工土方开挖及河道清淤时产生的弃土污泥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施工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其中钢筋等被运往回收站回收处理,其它的则被运送至指定地点。拟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