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8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8 篇 第一篇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年初确定的课题要求,我校课题组与市新农村办公室紧密合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未来工作思路,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市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一)农业现代化工程深入推进 1、农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提高。夏粮连续八年保持增产,创建省级小麦万亩高产增效示范区 2个、水稻万亩示范片 3个,部级水稻万亩示范片 3 个。建成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片 1 个,千亩示范方 4个。主导产业发展强劲。全市新增高效农业 28 万亩,高效农业规模化占比达 74%,家禽和生猪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 94%和73%。新增设施农业 4、 5 万亩,千亩设施农业园区 11 个,镇和镇实现村村全覆盖。休闲农业量质齐升。新增休闲农业 1、 8 万亩,长江药用植物园等 4 个 1000 万元以上休闲农业项目加快建设;如城镇村被评为全省 13 个最具魅 力休闲乡村之一;涌现出镇生态园、镇垂钓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8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和公园、软件园天恒生态园和休闲农庄、镇森果生态园等一批生态农业发展典型。 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新增、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3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8家,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 1、 9: 1,农产品出口总额保持第一、全省前列。农业品牌打造持续发力。全市注册涉农商标 807 个,认定为省著名商标 4件、市知名商标 12 件。 “苏 皋长寿 ”集体商标荣膺 “首届品牌紫金奖暨品牌耀 25 年 ”最具成长力品牌。农业专业服务全面拓展。全市新增农机服务 组织 6家,累计达 49 家,新增省 “三星 ”级农机专业合作社 4 个,建成市级示范合作社 2 个,神牛、江恒被评为省首批 “五好 ”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新增植保、育秧等社会化服务组织 25 家,组建植保专业队 62个,集中供秧面积达 28 万亩。 3、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有机农业发展势头迅猛。有序推进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五大有机生产基地规划建设,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47 个、绿色食品 3个、有机食品 4 个,续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11 个。新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16 个、面积 1、 7万亩,其中有机稻米 0、 98 万亩, 5家省动物防疫达标示范场和 4家蛋、肉鸡标准化养殖场顺利通过验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加强。 2019 年度治理高标准农田土地 2、 5 万亩;实施如海灌区第九、十期、焦港灌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8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第二期、中央小型重点县第二、三期、千亿斤粮食工程等 12 个项目,总投资 2、 29 亿元。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86%,新增大中型拖拉机 125 台,秸秆还田机 101 台套,夏秋两季完成秸秆机械还田面积 95、 3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 66、 36%。 4、农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土地流转规模扩张。全市新增流转土地面积 15、 78 万亩,累计突破 50 万亩,占承包总面积的 40%;镇村、镇、镇村、镇村、镇村、经济开发区桥港村等 29 个村连片流转面积达千亩以上,流转达 300 亩以上的村(社区) 257个,占比 77、 4%。三资投入实现突破。成功举办了两次农业招商活动,项目签约 99 个,协议投资总额 47、 7 亿元人民币和 2900 万美元,实现 “三资 ”投入农业 18、 9 亿元。涌现出长江药用植物园、天龙畜产品扩建、乳业和冷冻等一批项目农业新亮点。园区建设进程加快。启动了四级农业园区联创工程,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1个,市级农业园区 2个。如城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获省政府授牌,镇农业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园列入省级动态监 测。长江镇(港区)、经济开发区(柴湾镇)正在进行规划修编;吴窑镇、江安镇、东陈镇已邀请省级二级资质单位编制省级园区规划。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日光温室、喷滴灌、连栋大棚和防虫网等设施快速发展,标准钢架大棚占比达 50%。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和温湿控制器、桑树修剪机、秸秆捡拾打捆机、太阳能灭虫灯、深松耕整地机械等高效设施农业装备 2644台。经营形式不断创新。形成了 “返乡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8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能人 +农户土地、村干部 +农户土地、民营资本 +村干部 +农户土地 ”等多种经营模式,设施农业生命力显著增强。 (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初步改善 1、魅力城镇 打造成效显著。搬迁改造连片推进。截至今年 10月底,全市 16 个镇共启动 20户农户以上的整建制搬迁地块 33个,累计搬迁农户 1475 户,整理土地 1327 亩,分别占年计划的 115%和 103、6%。房产开发稳步推进。截至 10 月底, 16个镇累计新增房产开工面积 99、 6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71、 3万平方米,分别占年计划的 87、4%和 91、 1%。目前在建或拟建的 9层以上的标志性或高层建筑达到62栋,高层建筑基本实现 “镇镇有 ”。农民集居区建设强势推进。全市镇区农民集居区建设今年已开工 35972户,建成 24037户,入住 21576户,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99、 1%、 82、 77%、 85、 01%。 2、城乡功能配套日趋完善。 “十个一 ”建设项目全面铺开。把 “十个一 ”功能建设作为完善镇区功能配套的基本要求,全市共有镇区入口、商务宾馆、生态公园等 “十个一 ”在建或整改提升项目近 50 个,通过 “十星级 ”考评项目累计达 86 个。道路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截至 10 月底,16个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 28 亿元,占年计划的 85、 1%。九华镇庙前路、下原镇惠园路、镇滨河路等 13条道路完成整修提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8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另有 19 条道路建设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功能配套同步跟进。注 重道路绿化、地下管网、路灯设施、小区功能区等各项配套工程建设与主体功能建设同步跟进,做到路通管通、绿化连片、亮化到位、配套完善,努力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均衡配置、宜居宜业的新型服务设施体系。 3、城乡环境整治魅力彰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完成农村危桥改造 100 余座。河道整治已通过验收,如海灌区、焦港灌区、中央财政小型重点县等年度工程全部完成,新建防渗渠 320公里,新建、改建泵站 50 座。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 8 个试点村已完成实施规划。农村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全市新增成片造林 1、 1 万亩,建成绿色现代农业园 区 5 个,四旁植树 107、 8万株,超额完成了市年度目标任务数。建成市绿化示范镇 3个、省级绿化示范村 20 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21、 66%。 (三)农民增收保障水平有力提升 1、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农民培训转移大力实施。成立全国首家县(市)级就业促进会,培训农村劳动力 6918 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310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1、 9678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 98、 4%。全民创业层次大幅提升。全市村干部创业率、村级党组织书记创业率和大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8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学生村干部创业率分别达 72%、 86%、 90%。在政策、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对返乡创业 人员进行扶持,全市返乡能人创业 1106 人,独办、合办私营企业 960 个,累计新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 6674个,总数居第二。村级集体经济再获增长。通过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金,借助土地流转和 “三大合作 ”平台,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村级集体收入达 20 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 232个。 2、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 25所。市社会福利中心被评为全省示范性养老机构, 5家镇级敬老院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敬老院, 16 家镇级敬老院被评为市级文明敬老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基 本药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运行,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费用同比下降 29%,住院费用同比下降4%。 “爱心超市 ”实现了镇村全覆盖,为农服务社建设管理水平全省领先。 3、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完成新农保缴费人数 45、 5 万人,覆盖率 10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 360 元和 240 元,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 4220 元和 3200 元。建立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自然增长机制,慈善助医、慈善助学活动进一步深入。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 260 元,参合率连续三年 100%。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8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全市共新 增 5184 名失地农民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资金 5684 万元。新增被征地农民实现 “即征即保 ”, “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新农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重复享受 ”政策得到省人社厅充分肯定 .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 :检察院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 ”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 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蕴含着农村和谐稳定的重大命题和深刻内涵,也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担负法律监督职能的人民检察院,如何认清肩负的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和履行检察职能,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是时代赋予检察机关的要求,也是摆在每一个检察干警面前的现实命题。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县实际和检察机关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做法,就人民检察院如何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谈一下浅显的看法。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8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一、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强化意识上做文章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现有 300 个行政村(社居委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发展,农村的社会矛盾逐步呈现出来、 “三农 ”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三农 ”问题,始终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负有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的神圣职责,在保障公平正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检察机关的工作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在强化意识上做文章,笔者认为要强化 “四种意识 ”。 一是强化政治使命意识。近年来,县检察院在新农村建 设中做了大量服务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地贡献。当前,我国农村发展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为新农村建设提高一个和谐稳定发展环境至关重要。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 ”。检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断强化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意识,立足检察职能,为 “三农 ”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要切实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执法保障。检察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8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关在任何时候、任 何地方都要将维护农村、农业、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维护农民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纠正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问题,真心真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切身利益。 二是强化党的领导和大局意识。检察机关必须自觉接受党委和人大的领导,将检察工作置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中来谋划,置于新农村建设中来谋划。要把服务经济建设作为检察工作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全力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工作实效,促进县域经济跨越 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要以良好工作作风,主动适应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检察工作的要求,积极寻求检察职能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措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打造法律平台,创造良好的法治、政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和谐。 三是必须强化依法履行检察职责意识。检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强化党的领导和大局意识,还要强化履行检察职责意识,检察机关为新农村服务必须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准确 掌握法律法规的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8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界限和尺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做到不枉不纵。 四是必须强化开拓创新意识。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检察机关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新的观念、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手段去探索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问题,以观念创新促思路创新,以思路创新带举措创新,以举措创新创造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业绩 .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三篇 :新农村建设普法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依法治国历程的推进,全国上下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的司法认识、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本身 正当权益的认识和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但随着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措施的不时加速,新型农民司法认识的不时深化,乡村普法工作的近况很难顺应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必然水平上制约了乡村普法工作的深化发展。为扎实推进乡村普法工作,全力服务新乡村建立,笔者就乡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谈几点浅显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