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 告 表 (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 ) 项 目 名 称 XX省 XX县 XX厂矿区 8 20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 建设单位 (盖章 ) XX 省闽北地质大队 法 人 代 表 张 克 尧 (盖章或签字 ) 联 系 人 陈 宗 理 联 系 电 话 13695066516 邮 政 编 码 353200 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局 制环保部门填写 收到报告表日期 编 号 1 目 录 1 项目基本情况 . 1 2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1 2.1 项目由来 . 1 2.2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 2 2.3 勘查区范围 . 2 2.4 以往勘查概况 . 4 2.5 项目概况 . 6 3 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 . 15 3.1 自然环境 . 15 3.2 社会环境 . 22 3.3 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 22 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 24 5 工程建设合理性分析 . 26 5.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 26 5.2 项目与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 26 5.3 矿山勘查可行性分析 . 27 5.4 清洁生产分析 . 29 5.5 总量控制 . 29 6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 30 6.1 生态环境影响 . 30 6.2 水环境影响分析 . 31 6.3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32 6.4 声环境影响分析 . 32 6.5 固体废弃物 . 33 6.6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 33 7 退役期环境影响 . 37 8 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 . 37 8.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38 8.2 废水处置措施 . 40 8.3 废气防治措施 . 40 8.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41 8.5 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 41 8.6 环境保护组织管理 . 41 8.7 环保投资 . 42 XX 省 XX 县 XX 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2 - 9 结论与建议 . 43 9.1 项目概况 . 43 9.2 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结论 . 43 9.3 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 46 9.4 对策与建议 . 49 9.5 总结论 . 50 附件 附件 1 委托书 附件 2 探矿权设置等有关情况审查 表 附件 3 矿业权规划审查表 附件 4 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评审意见书 (201013号 ) 附件 5 矿石化学成份测试报告 1 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省 XX 县 XX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 建设单位 XX 省闽北地质大队 建设地点 XX 县大干镇 XX厂 建设依据 主管部门 国土资源局 建设性质 新 建 行业代码 M7812 建设规模 面积 2.8954Km2 ( 其中详 查 区0.79Km2), 1: 2 千地质测量0.79Km2;钻探 1125m;硐探580m;基本分析样 170件;选矿试验样 1件; 1: 2千地形测量0.79Km,基线剖面测量 3.6Km, 1:2千水工环地质测量 2.61Km2 总规模 面积 2.8954Km2 (其中详查区0.79Km2), 1: 2 千地质测量0.79Km2;钻探 1125m;硐探580m;基本分析样 170 件;选矿试验样 1 件; 1: 2 千地形测量 0.79Km,基线剖面测量3.6Km, 1: 2 千水工环地质测量2.61Km2 总投资 186.15万元 环保投资 30万元 资源类型及年开发量 铜多金属矿 2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1 项目由来 XX省 XX县 XX厂矿区铜多金属矿区位于 1: 50000富文幅(编号 G50E004015)中偏东位置,探矿权首次设立时间为 1999 年 6 月 2 日,并通过申请从国家直接获得,面积5.36Km2,勘查矿种为铜多金属矿,探矿权已延续 4次,探矿权有效期至 2008年 6月 30日。为加快 XXXX 厂铜多金属矿地质勘查工作进度,进一步查明区内矿体规模、矿石质量、矿石可 选性能及开采技术条件,为下步地质工作或矿山开采提供依据; XX省闽北地质大队拟开展矿区 8-20 线详查及外围普查地质工作。本次计划再延续二年,依据闽国土资综 2008241号 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勘查区块退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第五条 (二 )规定,勘查满三年后再续证二年,按首次办理探矿权总面积 5.36km2的 40%缩减,本矿区按 45.98%缩减后,拟续办勘查区块面积约为 2.8954km2,其范围由12个拐点坐标圈定,其中详查区面积 0.79 km2,其范围由 6个拐点坐标圈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2 XX 省 XX 县 XX 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2 - 号),该项目(矿产地质勘查)的环评类别为编制报告表,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中心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周围环境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针对拟建项目可能涉及的污染问题,从工程角度和环境角度进行分析,对工程中的污染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管理措施,尤其对工程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客观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我公司编制完成了 XX 省 XX县 XX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2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 称: XX省 XX县 XX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 建设单位: XX省闽北地质大队; 勘查单位: XX省闽北地质大队; 建设性质:新建,探矿权延续申请; 建设地点: XX 省 XX 县 XX 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位于 XX 县城区 310方向,直距约 18km,隶属 XX 县大干镇管辖。 2.3 勘查区范围 项目勘查面积为 2.8954km2,其中详查区面积为 0.79km2,续作为延续登记探矿权,勘查范围见表 1,其中详查区范围见表 2和图 1。 3 4 表 1 探矿权 勘查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拐点编号 地 理 坐 标 西 安 80 直 角 坐 标 东 经 北 纬 X Y 1 1173945 2655 45 2979955 39565751 2 1174 0 45 2655 45 2979964 39567406 3 117 40 45 265 5 30 2979503 39567408 4 1174 1 00 265 5 30 2979505 39567822 5 1174 1 00 265 5 00 2978581 39567827 6 11740 46 26 55 00 2978579 39567441 7 11740 46 2654 59 2978549 39567441 8 1174 0 32 2654 59 2978546 39567055 9 1174 0 32 2654 45 2978116 39567057 10 1174 0 00 2654 45 2978111 39566174 11 1174 0 00 265 5 15 2979034 39566169 12 1173945 265 5 15 2979032 39565755 表 2 详查区拐点坐标一览表 拐点编号 西 安 80直 角 坐 标 X Y a 2979448 39566651 b 2979448 39567351 c 2978548 39567351 d 2978548 39567051 e 2978148 39567051 f 2978148 39566651 2.4 以往勘查概况 2.4.1 以往矿业权登记情况 以往矿业权登记情况见表 3。 表 3 以往矿业权登记情况一览表 项目名称 勘查许可证号 面积 (km2) 地理坐标 有效期限 XX省 XX 县 XX厂铜 多金属 矿普查 3500009910072 5.36 东经:1173930 -1174100 北纬:265430 -265545 1999年 6月 2日至2000年 6月 2日 3500000030096 2000年 6月 2日至2002年 6月 2日 3500000330133 2002年 6月 2日至2004年 6月 30日 3500000430274 2004年 6月 30日至2006年 6月 30日 XX省 XX 县 XX厂铜多金 属矿普查 3500000630425 2006年 6月 30日 2008年 6月 30日 2.4.2 以往区域地质工作 XX 省 XX 县 XX 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5 - ( 1) 1966年 6 月 -1970年 12月,省 713 地质队在本区开展了 1:20 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提交了调查报告 (XX幅 ),为本区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 2) 1993年 11 月 -1997年 12月,省区调队在本区开展了 1/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交了拿口、富文、仁寿、埔上四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2.4.3 以往矿产地质工作 ( 1) 1972年 6 月 -1973年 12月省地质三团 在 XX厂一带开展多金属矿初查工作,共求得 C2级储量 (金属量 )铜 46.61吨,并认为矿区深部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隐伏矿体。 ( 2) 1999 年 1 月至 2002 年 8 月, XX 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泰宁 -建阳一带开展铜多金属资源评价工作,并提交了 XX 省泰宁 -建阳铜多金属资源评价报告。 XX 厂矿区作为重点解剖对象,除了地表地质工作外,深部在间距 400m的 0线、 16线、 32线、 48线各施工了 1-2个钻孔。初步了解了矿体的产状、规模、分布和矿石质量,估算了资源量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矿区普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3) 2003年和 2005年 XX省闽北地质大队使用国家资源补偿费在矿区内开展地质普查工作,并分别于 2003年底和 2005年底提交了 XX省 XX县 XX厂铜多金属矿区 2003年度地质普查工作总结和 XX 省 XX 县 XX 厂铜多金属矿区 2005年度地质普查工作总结。在以上工作中,主要开展了 1/2 千地形地质草测、地表槽探揭露和深部验证等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区内共圈定 16个多金属矿体,估算有 (333+334)类型金属资源量:铜 8921吨、银 57910 千克,其中( 333)类型金属资源量:铜 4434吨、银 31852千克,矿床平 均品位: Cu0.81%、 Ag52.4 10-6,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为开展矿区详查地质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两个年度共投入地质勘查经费 210万元。 项目 2003年至 2005年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 4 表 4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XX 省 XX 县 XX 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6 - 工作内容 单位 计划数 完成数 2003年 2005年 合计 大地调 本次工作 总计 2003年 2005年 合计 1:2千地形地质草测 km2 2.4 2.4 2.4 2.4 2.4 1:2千水工环地质测量 2.4 2.4 2.4 2.4 2.4 探矿 工程 槽探 m3 1000 1000 2000 9164.94 994.1 1006.4 2000.5 11165.44 钻探 m 990 1515 2505 1285.43 976.17 1515.27 2491.44 3776.87 采样 与 测试 刻槽样 件 21 21 劈心样 件 100 220 220 140 45 96 141 281 内检样 件 26 26 30 4 26 30 60 外检样 件 30 30 20 30 30 50 薄片样 件 11 11 光片样 件 5 11 16 6 6 小体重样 件 30 30 31 31 基本分析样 件 100 220 320 161 45 96 141 302 组合分析样 件 20 20 10 10 测量 剖面线 m 2000 2000 7710 1966 1966 9676 基线 m 200 200 800 200 200 1000 座标点 个 9 9 18 30 9 9 18 48 2.5 项目概况 2.5.1 工作部署 根据工作目的任务要求,确定本次工作区面积约 2.8594km2,工作对象主要为 8-20线间主矿体,并兼顾、号等矿体;详查工作以深部钻硐探工程控制为主要手段,对主矿体探求 (332+333)资源量,其它矿体则探求 (333+334)资源量。 2.5.2 勘查内容、方式及工艺 2.5.2.1 测量工作 本次拟开展 1: 2000 地形测量、 1: 1000 基线剖面线测量、工程点坐标测量等工作,具体工作量为 1: 2000 地形测量 0.79km2,1:1000 基线剖面测量 3.6km,工程坐标点测量32个。 剖面测量 1: 1000 剖面测量起始采用红外测距极坐标法布设,测站间采用全站仪定向、测距法施测,测站点间距单程观测二测回,垂直角以中丝法观测一测回,角值读至秒。 工程点布设和定测 XX 省 XX 县 XX 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7 - 钻孔、剖面控制点的定测,以矿区图根点为基础,采用全站仪测距极坐标法进行定测。 2.5.2.2 地质填图 在对前期 1:2千地形地质草测的修编基础上,对重要地质界线出露的地段,加密一些地质路线控制。底图采用 1/10000地形图放大,局部结合野外地质观察路线运用罗盘定向,皮尺量距修改勾绘,面积 0.79km2。 2.5.2.3 钻探 钻探工程是本次详查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对主矿体进行深部控制,查明矿体规模,形态、产状,矿石质量及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 对矿区主矿体按 100 80m 网度探求( 332+333)资源量,布设 12/ZK5( 110m)、16/ZK5( 140m)、 20/ZK4( 190m)、 8/ZK3( 65m)、 8/ZK4( 90m)钻孔。视工程见矿情况布设一个机动孔( 200m);在 12 线布设 12/ZK6( 120m)水文孔对 F1 断裂的含水性进行了抽水试验,同时进行岩土试验。六个钻孔均为直孔,工作量为 925m,其中机动工作量200m。 最后进行封孔, 在风化地层中投泥球用钻杆夯实封闭,风化层以外地段用 425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全孔段封闭。封孔后在孔口中心处设立水泥标志桩 (用水泥固定 )。 2.5.2.4 硐探 本次计划施工一个 PD1平硐,设计工作量 580m,采用爆破工艺开挖。 计划在 8线西侧布施一平硐 PD1,控制主矿体,硐口标高 580m。在 8线西侧 580m处开口,往 356方向施工约 320m至 12线,再往北东 17沿剖面线方向掘进约 75m穿过矿体。接着在矿体底板往 287方向施工约 105m 至 16 线,再往北东 17和 197方向施工约 80m穿过和矿体。 平硐断面设计规格为 1.5 1.8m,采用拱形断面,硐壁、硐底保持平整,坡度 0.5%,坑道的中线与设计中线的偏离误差不得大于 0.6m,在风化层及其他不安全地段进行支护。 2.5.2.5 采样与测试 ( 1) 样品采样 先 清除岩矿心表面的泥浆或外加杂质。沿着岩矿心长轴方向对半锯取。对劈样过程中掉下的粉末和碎块,分为两份,分别放入送化验和保留的矿心中,两半重量误差不 XX 省 XX 县 XX 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8 - 大于 10%。计划工作量 170件。 (2) 样品加工与测试 样品加工与测试主要有 基本分析 、 内外检样 、 组合样分析 、 物相分析 、 小体重样测定 、 矿石光片样采集 、 水样分析,岩石力学试验。 2.5.2.6 水文地质、工程和环境地质工作 在 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对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面积为 2.61km2,精度要求 1: 5000。 此外还有 简易水文观测 , 钻孔岩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 地表水、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抽水试验和岩土试验和 气象资料收集。 2.5.2.7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研究 对矿石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初步查明矿石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嵌布特征、粒度等影响选冶性能的因素,就矿床 内主要矿石类型的选冶性能作出初步评价。为保证试验样品的代表性,满足试验要求,负责采样的地勘单位应与负责试验单位共同研究样品的重量、采样方法、采样原则和要求。 2.5.2.8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1)原始地质编录 主要有水工环地质测量,槽、钻工程,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当天的野外记录当天整理完毕。 (2)室内整理 对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图、表进行阶段性整理,编制有关的综合图件,如勘探线剖面图、中断图、地形地质图、储量计算有关图件等。 2.5.3 主要工作量和进度 项目计划工作量和进度见表 5 表 5 计划工作量和进度一览表 XX 省 XX 县 XX 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9 - 工作项目 单位 总工作 量 勘查年度 时间安排 备 注 一勘查年 二勘查年 1:2 千地质测量 Km2 0.79 0.76 2014.2-2015.2 简测 探矿工程 钻 探 m 1125 715 410 2014.2-2016.2 一勘查年度: 12/ZK5、12/ZK6、 16/ZK5、 20/ZK4、8/ZK3、 8/ZK4;二勘查年度:机动 200m。 硐 探 m 580 395 185 2015.1-2016.2 各 类 样 品 基本分析样 件 170 100 70 随 时 采 送 内外检样 件 60 60 组合分析样 件 10 10 光片鉴定 件 15 10 5 物相分析样 件 10 10 小体重样 件 30 30 抗压、剪、容重 件 9 选矿试验样 件 1 水样 件 1 1 测 量 1:2 千地形测量 Km 0.79 2015.2-2015.8 6 个月 基线剖面测量 3.6 2015.2-2015.10 8 个月 坐标点测量 点 32 2015.2-2016.3 12 个月 1:2 千水工环地质测量 Km2 2.61 2015.2-2016.2 12 个月 2.5.4 项目组成 本次勘探及外围详查的 项目组成见表 6。 表 6 工程 内容一览表 类别 项目组成 主要建设内容 主体工程 钻探( 1125m) 对矿区主矿体布设钻孔 5 个, 1 个机动孔;在 12 线布设 1个水文孔。六个钻孔工作量为 925m,其中机动工作量 200m。合计工作量为 1125m 硐探( 580m) 布设平硐 1 个,设计工作量为 580m 公用工程 供电 由小型柴油 发电机对钻机供电 供水 山泉水用小水泵引入工作区 辅助工程 勘查便道 大部分利用 现 有 林业公路 火工库 位于勘查区西侧,占地约 500m2 办公及生活设施 职工住宿 租住原 XX 林厂员工宿舍 环保工程 沉淀池 建 1 个 5m3沉淀池用于沉淀钻探冷却水, 1 个 50m3沉淀池用于沉淀淋溶水,矿坑涌水沉淀池视涌水量而建 弃渣场 弃渣场选址于硐口下方沟谷,沟谷深约 10m,勘查区南部,面积约300m2,可容弃碴量达 3500m3 拦渣坝 位于弃渣场最南角,高 2m,长 40m,宽 0.5m 化粪池 化粪池 15m3,配套贮液池 15m3 XX 省 XX 县 XX 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10 - 2.5.5 主要机械设备及原辅材料 本项目所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及原辅材料见表 7和表 8。 表 7 主要机械设备览表 名 称 数量 名 称 数量 小车 2 辆 采样工具 (钢钎、采样锤、采样布、样品袋 ) 若干 GPS 定位仪 1 部 钻机、 凿岩机、空压机、柴油发电机、 水泵 各 2台 笔记本电脑、照相机 各 1台 NTS-662全站仪、微机 各 1台 表 8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一览表 名称 数量 名称 数量 炸药 20吨 测绳 2根 雷管 5000发 水 1050吨 导火索 2530m 电 60000度 2.5.6 勘查区原矿成分分析 根据 XX省地质矿产局闽北实验室于 2006年 1月 4日对 XX厂矿区原矿进行了成份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详见表 9(附件 5) 。 表 9 原矿成分分析表 样品编号 原矿含量 Cu(%) Pb(%) Zn(%) Ag(%) 16/ZK4-H9 1.28 0.01 0.02 0.00528 20/ZK3-H10 1.58 0.04 0.09 0.00486 20/ZK3-H11 0.83 0.06 0.04 0.00322 20/ZK3-H12 1.25 0.03 0.08 0.00466 2.5.7 工程投资 项目总预算 186.15 万元。 其中第一勘查年度工作经费为 107.94 万元,第二勘查年度工作经费为 78.21 万元。 2.5.8 人员组织管理 该项目勘查人员 10人,设立项目负责 1人,工程师职称及以上,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另配备地质技术人员 9人,负责各项目具体工作。 XX 省 XX 县 XX 厂矿区 8 20 线铜多金属矿详查及外围普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11 - 2.5.9 火工库概况 本火工库拟设置于勘查区的西侧,主要包括炸药 、工业火雷管 、导火索 等爆破器材。火工库 占地面积 400m2,包括 1间炸药库 , 存药量 1吨 ; 1间雷管 和导火索库,存有 500发 雷 管和 600m火索 ; 火工库 选址和布局 应 由 XX县公安局审查验收合格、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 2.5.10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本项目为 铜多金属矿的详查及外围普查延续,主要采取钻探、硐探方式寻找矿产资源,钻探是从地表垂直钻孔,并取钻机钻杆中的岩芯进行化验,岩芯取出后,对钻孔平台进行植被恢复。硐探是经过爆破、凿岩后平硐开拓,以便更好地了解矿体的产状,提高矿体的控制程度。其工艺流程见图 2和图 3: 图 2 钻探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山坡、灌丛清理平整 封 孔 钻探工程 勘探设计 废石、噪声、废气、废水、水土流失 土石渣回填 X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