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市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XX市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XX市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XX市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XX市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XX市金竹路改建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XX市城建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 一三年十二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资  格  证  书    (彩色原件缩印  1/3)  编  制  单  位 : XX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项  目  名  称 : XX市金竹路改建工程  文  件  类  型  :环境影响报告表   法定代表人 :陈  军   项目负责人: 刘   前   报告表编制责任表   评  价  人  员  情   况   姓     名  从事专业  职     称  工程师登记证号 /上岗证号  职       责  签       名  刘     前  环境工程  环评工程师  第  B20180070500 号  负     责  邹方泉  环境工程  环评工程师  第  B20180060400 号  审     核  陈     军  环境工程  环评工程师  第  B20180050300 号  审     定  参与编写人员:蒋程凯    目  录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 . 1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简况  . . . 9 3、环境质量状况  . . . 17 4、评价适用标准  . . . 19 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 . 23 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 . . 27 7、环境影响分析  . . . 25 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 . . 35 9、结论与建议  . . . 37 附件:   附件  1:项目发改委联系单;   附件  2:选址意见书;   附件  3:企业承诺;   附图:   附图  1:项目道路区位图;   附图  2: 项目所在地水功能区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3: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4: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表:   附表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市金竹路改建工程  建设单位  XX市城建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潜高星  联  系  人  施辉  通讯地址  XX市雅苑街  118 号环球商务大厦  A 座六楼  联系电话  82384848 传真  / 邮政编码  321000 建设地点  XX市金竹路(第二粮库至环城西路)  立项审  批部门  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金发改审批函 201333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技改     改扩建 行业类别  及  代  码  城市公共交通业     53 占地面积  ( m2)  43240.54 绿化面积  3860.59 ( m2)  总投资   7341.32 万元  其中:环   765.33 保  投  资   万元  环保投资占  10.4% 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万元 ) / 预期投   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   XX市城建开发有限公司是  2000 年  7 月  26 日经 XX市国资委、 XX市政府 批准依法  登记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隶属市建设局。公司宗旨:根据市建设局的授权,按照城市总  体规划的要求,调控市区土地一级开发市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  市品位,为政府积累城市建设资金,从而加快 XX的城市化进程。   本项目沿线经第二粮库、浙江冠达面粉有限公司、金竹苑小区、后地村等,大致呈东  西走向。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绿化、照明、交通安全设施等附属工程,雨污水管道、  给水、电力、弱电等市政管线工程。   本片区现有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三条:环城西路、金竹路和二环西路,主要内部道路多   为支状小路 。整个片区道路格局没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道路网格。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   XX市区路网,促进区域交通、城乡交通、综合交通 “三个一体化 ”战略的实施,对进一步   推动浙中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会带动粮贸市场区块其他道路及相应基础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配套设施的建设,带动道路沿线地块的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沿线土地的升值,对  本区块的开发建设意义重大。   本次工程范围:西起第二粮库,东至环城西路,全长  1071.133 米,道路红线宽度  40  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的有关规定,  该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XX市城建开发有限公司委托 XX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  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组织有关人员在对项目区域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踏勘等  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按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范  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2、主要工程   ( 1)  本项目道路工程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  1-1。   表  1-1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         目  单  位  技术标准值  道路等级  次干道  路段计算行车速度  km/h 30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kN 最  小  净  高  机动车道  非机动道  人行道  m 4.5 m 3.5 m 2.5  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m 150 平  平曲线最小长度  m 50 曲  线  圆曲线最小长度  m 25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25 坚  最大纵坡  % 7.0 曲   线  最小坡长  m 86 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接上页表:   项         目  单  位  技术标准值  停车视距  m 30 坚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400 曲  线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40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25 路面设计年限(沥青砼路面)  年  15 抗震设防  度  6  道路平面设计   本工程线路走向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道路红线布置,本工程道路全长约  1071.133 米,  以第二粮库为起点,沿线经浙江冠达面粉有限公司、金竹苑小区、 XX市明友砖瓦制造有  限公司、后地村与环城西路连接。    纵断面设计   本工程道路红线宽度  40.0 米,横断面布置如下:   5.0 米 (人行道 )+5.5 米 (非机动车道 ) +2.0 米 (绿化带 )+15.0 米 (机动车道 ) +2.0 米 (绿化带 ) +5.5 米 (非机动车道 ) +5.0 米 (人行道 ) =40.0 米。    道路横坡   车行道  1.5%;人行道 -1.0%。设计道路考虑今后实施的具体情况,施工采用机械化施  工,路面摊铺采用摊铺机施工,车行道路拱采用直线型路拱。    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处理主要涉及新建车行道和人行道范围,及管道开挖后回填部分。   为保证路基的均匀、密实、稳定,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应采用以下措施来保  证路基的质量。   1 路基施工前应结合排水管道施工,在道路两侧采用开挖明沟或布设盲沟等措施疏  干路基,做好路基排水措施,填土地段表层应保持干燥,不得有积水。   3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 路基内的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必须清除,路基不得用腐殖土、垃  圾土或淤泥填筑。填土不得有杂草、树根等杂质。   采用宕渣回填,宕渣的最大粒径应小于 15cm,分层碾压回填,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  30cm。   3 新老路基衔接处要求做成台阶型,每级台阶宽 150cm,高 30-40cm,并应有 4%向内  倒坡。   4 管道沟槽及管顶 50厘米范围内,采用统砂回填。   5 路基压实度采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的重型击实标准控制    特殊路段路基设计   1 沿河、池塘路段需先排水疏干、清除淤泥质土,再回填宕渣垫层至原地面。   2 对原地面坡度不陡于 1:5的横(纵)向半填半挖路段,在翻松原地面表土后分层填  筑:地面纵坡陡于 1:5不陡于 1:2时,应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 1.5m的台阶,台阶内倾斜坡 4%,  再分层填筑,以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   3 地下水位较高路段,应增设 50cm厚级配良好的宕渣渗排水层。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   1 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主要依靠设于路基两侧的边沟和附近水系形成的排水系统。  路基边沟雨水分段接入排灌渠。   填挖交接处路基边沟采用放坡接顺,不再设急流槽、跌水井等。  2 路面表面排水设计   路面表面水通过设置在路面边缘的雨水口自雨水管道排水。  3 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在半刚性基层与路基面层交界处设宕渣透水层,将路面渗水排出。  为了避免雨水过多地渗入路面结构,沥青砼面层结构均采用密级配。  4 路基防护   因本工程道路沿线地块即将开发建设,道路边坡一 般采用放坡处理。  沿线池(鱼)塘路段,因塘将填埋,不做其他防护。   4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交通工程   交通标线主要包括车道分界线,导向车道线,停止线(停车线),人行横道线,导向  箭头等。   对向车流分隔采用中心黄色双实线,线宽为  15 厘米,间隔  20 厘米。  车道边缘线采用线宽为  15 厘米的白色实线。   车道分界线采用线宽为  15 厘米的白色虚线,线段长  2 米,间隔  4 米。  人行横道线线宽  40 厘米,间隔  60 厘米,人行横道宽度  4 米。   导向箭头长度为  3 米,纵向划制  2 组,距停止线分别为  30 米、 60 米。  停止线距离人行横道  2 米,线宽  30 厘米。   路段中间设置人行横道时设置菱形人行横道预告标示,纵向划制  2 组,距停止线分别  为  30 米、 50 米。   标线材料采用热熔型涂料,凝固快,耐磨性强,反光性好,有效寿命长。    无障碍设施   按照建设部发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的要求,在各道路路口均修  建缘石坡道,以方便残疾人的通行。   本工程人行道在 交叉口、人行横道、街坊路口以及被缘石隔断处均设置方便残疾人使  用和通行的缘石坡道,并在人行道中设置盲道等设施。施工及验收按无障碍设计规范  ( GB50763-2012)执行。   人行道在交叉路口上均设置三面缘石坡道,坡度不大于  1: 12。在道路等级较重要,   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人行横道推荐采用过街音响信号,方便残疾人通行。   本工程无障碍设计需在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单位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   施、桥梁、公交车站等设施处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   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 。对此我国已有国家行业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  ( GB50763-2012)   予以了明确规定。   无障碍设施设计时,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   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路段上连续铺设,无障碍物铺设位置一般距绿化带或行道树   树穴  0.25 0.3m,行进盲道宽度  0.50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   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开。同时,路   段人行道上不设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如有高差或横坎 ,以   5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斜坡过渡,斜坡坡度满足  1: 20 的要求。   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单面坡缘石坡道  坡度为  1 20 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  1 12。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  20mm。  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与隔离带处压低高度,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  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同时还设置音响设施,以使视  残者确认 可以通过交叉口。   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少,出入口宽度小的,设置压低侧石的三面坡形式出入口,  人行道上行进方向坡度为   1 20,行进盲道连续通过。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多,出入  口宽度大的,设置交叉口缘石式的出入口,人行道在缘石处设置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  1 20,并在坡道上口设置提示盲道。   公交车站处在人行道对应的位置设置提示盲道与轮椅坡道,方便视残者与肢残者候  车、上下车。人行道上提示盲道与行进盲道连接提示盲道设置在行进盲道转折处,并在候  车站牌一侧设长度  4m 的提示盲道。轮椅坡道坡度  1 20。    涵洞工程   K0+460、 K1+178 位置原各有一条  1.5 米盖板,根据周边场地实际排水要求,盖板涵  预以保留,在此位置各设置一座净  1.5 米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跨径: 1.5 m  (跨径均为净跨径)   斜度: K0+460 右偏  115癨 ul0(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   K1+178 右偏  90癨 ul0 (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  荷载等级:城   A 级   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 2)市政管线工程   本工程设计范围内的道路地下管线有: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电缆、电信电缆与  燃气管等各类市政管线。各类工程管线布置的顺序、埋深、位置、最小垂直净距、最小水  平净距、坐标和高程的协调,以及各工程管线在平面和垂直方向发生矛盾时的处理原则均  依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执行。   根据 XX市城市规划总体要求,新建道路排水管道一律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管道工程   1雨水集水范围   6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多湖片区总体规划要求及规划沿线河流分布情况,道路集水范 围包括道路路面雨  水、沿线  200 米范围内地块的雨水及相交道路汇入的雨水。   2 雨水管道设计   雨水管道埋设在道路北侧的车行道下,管径为  D300 D1200,覆土在  1.4 米左右。根  据XX市区排水规划和实际地形,分段排放。    污水管道工程   1 污水集水范围   根据 XX市区总体规划要求,道路集水范围包括道路沿线  200 米范围内地块的污水及  相交道路汇入的污水。   2 污水管道设计   污水管道埋设在道路南侧的车行道下,管径为  D300 D400,覆土在  2.5 米左右。根据  地形条 件及排水体系分段排放,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3、投资估算   该工程总投资为  7341.32 万元,资金由财政拨款解决。  4、工程占地   项目主体工程占地  43240.54m2  ,包括道路工程和排水工程。   7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金竹路是 XX市第二粮库、新建的粮贸市场、后地村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为二环和   市区间南北向的车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本片区现有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三条:环城西   路、金竹路和二环西路,主要内部道路多为支状小路。整个片区道路格局没有形成完整而   系统的道路网格。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 XX市区路网,促进区域交通、城乡交通、综合   交通 “三个一体化 ”战略的实施,对进一步推动浙中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金竹路现有占地  41704.32m2,全长  1042.608m,宽  40 米。  1、现有污染概况   通过现场踏勘,该路段现有污染情况主要为机动车尾气及机动车交通噪声。  ( 1)机动车尾气   目前,该路段大气污染主要为机动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  CO、 NO2、 THC。机动车尾   气的排放量与车流量、车速、不同车型的耗油量及排放系数有一定的关系。机场路车流量   较多,现状设计行车速度为  30km/h,根据对相关城市道路汽车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调查,一   般车速  30km/h 左右的城市道路,车辆行驶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可以达到环境标准浓度限值   要求,对沿线大气环境影响不大,故不评价不对其现状汽车尾气污染物做具体定量分析。   ( 2)机动车交通噪声   该路段现有噪声主要为机动车行驶过程产生的交通噪声及车辆 振动。根据 XX市城  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图,该项目所在区域属声环境  2 类功能区,在道路两侧  30m?m 范  围内为   4a 类功能区。通过现场测试,在道路正常通行情况下,其两侧声环境现状能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4a 类标准要求。   2、现有存在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实际上为交通问题,以及由交通拥堵现象产生的大量汽车尾气  在该区域集中排放引起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及车辆集中引起的交通噪声问题。   8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   等):   XX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东段,界于东经  119?4120?7、北纬  28?229?1  之间。东临台州市,西连衢州,南毗丽水,北接杭州、绍兴。市域东西长  151km,南北宽   129km。是全省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已有铁路浙赣线、金温线、金千线,道路  330 国道、   03 省道、 45 省道、杭金衢高速道路 、金丽温高速道路等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   本项目位于 XX市金竹路(第二粮库至环城西路),具体位置详见附图。  2、地形、地貌   XX市地形属浙中丘陵地区,地势南北高而中部低,大体可分四部分。北山山地,属  龙门山脉,主峰为大盘山;南山山区,属仙霞岭山脉,小龙葱尖为最高峰;丘陵界于南北  山地与沿江平原之间,多为垂直于盆地边缘的龙岗状丘陵;沿江平原,沿东阳江、武义江  和婺江两岸及衢江南侧分布,为近代冲击平原,宽窄不等。   XX市属金衢盆地,海拨高度均在百米以下,土壤特征为 “酸、瘦、粘 ”属红壤。耕地   4311.7 公顷,其中水田  3592.9 公顷,旱地  696.7 公顷,园地  997.1 公顷,林地  2509.4 公顷。   XX市地处我国东部华夏系一级隆起带上。全省最大的江山 绍兴深断裂带,自西南   东北穿越本市,将该市分为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即西北部的钱塘江拗陷区,东南部的浙   闽隆地区。市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石分布,周缘山地主要是上侏罗统火山岩;丘陵地   区主要是白垩纪红色碎屑岩;沿江平原及盆地底部,表面覆盖着第四系松系变质岩及上古   生界地层呈局部零星分布。   3、水文特征   流经 XX市 的内河主要有钱塘江水系的东阳江和武义江,二江在市我燕尾州汇合成金   华江,还有呈树枝状分布大小支流数百条,水系十分发达。水量丰富,但河流大多沿构造   断裂发育,源短流急,比降大,多为山溪型河流。因此经流季节性变化显著,调节能力差。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64.25 亿  m3,水资源总量达  86 亿  m3,其中地表水  65.8 亿  m3,地   下水  20.2 亿  m3。   4、气象特征   XX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象特征是四季分明、气温适中、日照充足、雨   量丰富,年主导风向为北北偏东风。市域降水 的地理分布特征是盆地中部少、南北两侧多   9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东部偏少、西部较多。由于盆地地热影响,气温日差较大,气温垂直分布明显。一般情况  春末夏初气温变化不定,雨水集中,时有冰雹大风;盛夏炎热少雨,常有干旱;秋季凉爽、  空气湿润、时间短;冬季晴冷干燥。   项目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主要受海洋空气影响。  四季分明,气温适中,日光充足,雨量丰富。主要气象特征见 表  2-1。   表  2-1 气候特征指标一览表  项       目  单位  特征值  项       目  单位  特征值  年平均气温    17.3 全年日照时数  h 2063 最热月平均气温    29.4 历年平均风速  m/s 2.2 最冷月平均气温    5.0 历年平均降水量  mm 1406 年平均相对湿度  % 68 全年无霜期  d 257 极端最高气温    41.2 年辐射总量  kcal/cm2 112 极端最低气温    -9.6 全年主导风向  E 5、植被、生物多样性   XX有利气候条件,给农 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充沛雨量,日照时数长、有霜期   短,很适合植被发展。南、北山森林覆盖率大,低山丘陵树木茂密、树种丰富,植物种类   多。主要分布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及落叶阔叶林。且有几十个品种的竹类。构成常年青翠   的常绿针阔林群落和春夏苍翠,秋冬桔黄的阔叶林群落。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金钱   松、柳杉、池杉、湿地松等针叶林和香樟、苦槠、青冈、冬青常绿树和刺槐、枫香、花香、   白栎、麻栎、柿等落叶阔叶林;竹类有毛竹、刚竹、孝顺竹、淡竹、箬竹等。还有何首乌、   木香、蔷薇、爬山虎等藤本植物,更有茶花、佛 手、白兰花等名闻全国。 XX享有 “中国   花卉之乡 ”之美誉。植被结构多样性,且动物种类也十分繁多;豹、野猪、鹿、野兔、穿   山甲、狼、山鸡、山鹰、白鹭、燕、麻雀等爬行类动物如蛇等,种类繁多,丰富多彩。   10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1、行政区划与人口   XX市下辖两区七县市,全市土地面积  1.09 万  km2,总人口  446.42 万人。其中婺城区  土地面积  1387.88km2,人口为  59.31 万人。金东区土地面积  656.80km2,人口  30.05 万人。  XX属 “文化之邦 ”,有较好的人文地理条件。 XX市的文化教育事业 发展很快,全市义务  教育学龄人口总入学率达到了  99.9%。   2、 XX市社会经济   2012 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 “百姓富裕,浙中崛起 ”的总目标和 “稳中求进,赶  超发展 ”的总基调,全面实施 “三农稳市、工业强市、商贸富市、群城聚市、科教兴市 ”五大  战略,以解放思想引领赶超崛起,知难而进、凝心聚力、负重拼搏,极力破解发展中的难  题,实现了全市经济赶超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社会事业  继续发展,民生 不断得到改善,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2012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GDP) 2700.1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2%。其中:第一产  业增加值为  134.44 亿元,增长  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1344.66 亿元,增长  10.2%;第三  产业增加值为  1221.02 亿元,增长  10.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57468 元,增长  9.8%。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  5.1 50.9 44.0 变化为   5.0 49.8 45.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 提高  1.2 个百分点。   2012 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  1164.5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5%,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43.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  3889.87 亿元,销售产值  3721.15 亿元,分  别增长  11.6%和  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  944.81 亿元,增长  6.4%,占销  售产值的比重为  25.4%。   2012 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133.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3%。其中,房地产开   发投资  285.19 亿元,增长  40.1%;投资项目投资  847.99 亿元,增长  28.6%。民间投资快速   增长,全年实现民间投资  923.3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3.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81.5%。在   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6.07 亿元,增长  185.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  566.76  亿元,增长  22.9%;其中工业投资  565.47 亿元,增长  22.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560.35 亿   元,增长  40.2%。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  0.3 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分   别下降和上升  3.4 和  3.1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  0.5 50 49.5。   1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2、 XX市秋滨污水处理厂情况简介   ( 1) XX市秋滨污水处理厂各期工程概况    一期工程概况   XX市秋滨污水处理厂占地   510  亩。该项目经浙江省计经委批准立项(浙计经投   19981383 号),总投资  4.5 亿元,日处理污水  45 万  m3。根据市财政和市区现有供水能   力及排污处理等实际情况,采取一次性规划设计,分期实施,先实施一期工程。一期工程   投资  1.87 亿元,建设  8 万  m3/d 污水处理厂一座,占地  202.73 亩,总建筑面积  15810 m2。   XX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厂址选择在 XX江南岸铁路桥以东(秋滨),该厂址交通  方便接水距离短,处于城市下风向,并且南侧有一条铁路,附近的 XX经济开发区、加工  工业园区、特色工业园区均在周围。   XX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配套工程为提升泵站  3 座,即多湖提升泵站,江北提升泵  站、江南西关提升泵站,相关截污干管  25.6km。    二期工程概况   XX市秋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位于 XX市秋滨污水处理厂现有厂区西侧和北侧,项  目投资  2.75 亿元。二期工程的建设规模及内容:污水处理规模为  8 万  m3/d,深度处理规模  为  16 万  m3/d(含一期  8 万吨 /日)。新建粗格栅、进水泵站、细格栅、旋流沉砂池、 SBR 池等污水处理构筑物及絮凝池、滤池、消毒池等深度处理设施以及配套设施。新建  DN1600 截污总管  1.6KM, DN1600 出水总管  0.4 KM? 条 。   XX市秋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书已由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  究院于  2011 年  10 月完成,并于  2011 年  12 月  29 日经浙江省环保厅批准 (浙环建 2011117,  批文批复时间: 2011-11-15)。项目已于  2012 年年底动工,计划于  2014 年底试运行。   ( 2) XX市秋滨污水处理厂总服务范围   XX市秋滨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为 XX市仙桥地块(即金东新区浙赣铁路以北区  块)、城北综合开发区、金东新区一期、金东新区二期、多湖区块、市开发区南区、湖海  塘、梅溪地块、市开发区生态园、仙源湖、罗店分区、迎宾大道建 设控制区、浙师大区块、  江北中心城区、婺城工贸区、市开发区、市工业园区首期、市工业园南区、桐溪工业区、  清潭休闲旅游区等,服务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用地合计  141.96km2。   ( 3) XX市秋滨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及进出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   1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一期工程处理工艺为  SBR 工艺,采用接种全流量培菌法。二期工程考虑与一期工程工   艺的匹配,采用  SBR 污水处理工艺 ,以及絮凝 +过滤的深度处理工艺。进水水质为  CODCr  500mg/L, BOD5 300 mg/L, SS 400 mg/L,氨氮   35 mg/L,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排放。    出水水质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  ( GB3838-2002)地表水 III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执行一  级标准的  B 标准。即  CODCr 60mg/L, BOD5 20 mg/L, SS 20 mg/L,氨氮   8 mg/L。目前污  水处理厂实际运行能稳定达标。待二期工程建成运行正常后,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达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一级   A  排放标准,即  CODCr 50mg/L, BOD5 10 mg/L, SS 10 mg/L,氨氮   5 mg/L。   ( 4) XX市秋滨污水处理厂排水方式   在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中,实施了两个自江堤至 XX江内的排放口,一个为  DN1200 管用于排放一期尾水,另一个为  DN1600 钢管,预留给远期尾水的排放。   二期工程处理后的尾水通过一期已经埋 设的预留管排入 XX江。   ( 5)本项目与秋滨污水处理厂的关系   本项目位于 XX市金竹路段,工程内容包括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的建设,其中污水管  道建成后,有利于将本区块污水纳入 XX市秋滨污水处理厂的工作。   3、项目的建设、选址与城市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 1) XX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2006-2020 年)    城市性质   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信息枢纽。    城市规模   人口: 2020 年市区人口预测为  165185 万人,城市化水平  84%;中心城区人口预测   为  100 万人, 金东经济开发区人口预测为  2426 万人,金西经济开发区人口预测为  910  万人。   建设用地: 2020 年市区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为  205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为  115 平方公里,金东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为  3545 平方公里,金西经济开发区建  设用地规模为  1520 平方公里。   13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总体布局   市区层次(规划范围  2044 平方公里):重 点深化 “一中两翼两三角、聚合主轴线 ”的战   略思路,在市区范围内统筹部署空间发展战略与城乡居民点体系,市区城乡一体化交通网   络,处理好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定需要保护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空间,实现可持   续发展。   中心城区层次(规划范围约   280  平方公里):基本框架不变,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及相  关深化规划的要求,结合市区空间发展战略,适当扩大用地规模,并实施局部布局调整。   市区空间发展战略   “两山一廊 ”:南山、北山为主要生态空间加强保护,中部走廊作为发展主轴妥善安排  2012 年,全市生态 公益林建设面积为  277.86 千公顷,生态公益林达到优质林分面积  188.07 千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  60.4%。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市) 2 个,省级生态县(市)  1 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1 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26 个,省级生态乡镇  92 个,市级生态  乡镇  119 个。全市共有沙金兰等  26 个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其中  8 个县级以上集  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  100%。建成自然保护区  4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个;森林公园  13 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  2 个。   城乡 发展空间与生态空间,形成市区 “两山一廊 ”的总体格局。   “聚合主轴 ”:以 “一中两冀两三角 ”、 “聚合主轴线、强化浙中城市群内核功能 ”为城乡  发展总体思路,加快中部走廊的人口与产业集聚,并妥善安排城乡发展空间与  生态空间。  突出金义主轴线的地位,中心城区、两个外围开发区同步推进,适度扶持位于主轴上条件  较好的城镇作为重点镇。   市区综合交通规划   公路:形成 “五高十三联 ”的公路主骨架网络。 “五高 ”为杭金衢,杭金衢高速公路支线,  金丽温,甬金,临金高速公路五条。 “十三联 ”以金义主轴线尤其是义乌方向为重点的十三  条国省道、城际公路。   铁路:浙赣铁路、杭长客运专线、金温铁路、金甬铁路、金台铁路。   航空:在蒋堂镇区北侧预留机场用地,远期在义乌与 XX之间预留浙中机场,规划等  级为  4D 级。   14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水运: XX江规划为五级双线干航道,义乌江、武义江为六级双线支航道。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心城区远景可采用轻轨,并向外延伸轨道线路,优先考虑东西  主轴线上的延伸。   中心城区总 体布局   形成 “一个核心区七大功能区 ”的总体布局结构。   “核心区 ”:即一环以内的内城区,是全市金融贸易、商业服务、行政文化、娱乐休闲  的中心。   “七大功能区 ”:城南:以湖海塘高级休闲居住为特色的综合区。城北:以浙师大   为特色的综合区。城东:以金东新区公共中心为特色的综合区。城西:以十里长湖公   园为特色的综合区。城东北:以仙桥交通枢纽,物流仓储中心、区域性市场的产业园区。  城西南:以市级工业园区和高新科技园区为主的产业园区。城西北:以临江、栅川工   业区为主的工业组团。   中心城区道路 、广场   道路网主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