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 目 名 称 : XX 花园 E 区项目 建设单位 (盖章 ): XX 市 XX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3 年 12 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 设 项 目 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环 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 ( 彩色原件缩印 1/3) 项目负责人 : 评价人员情况 姓 名 职责 职称 证书编号 签字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 花园 E 区项目 建设单位 XX 市 XX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鲍涌波 联系人 杨峰光 通讯地址 XX 市安次区银河南路 97 号 联系电话 13931634879 传 真 邮政编码 065000 建设地点 XX 市安次 区 西昌路西 侧、 金光道北 侧 立项审批部门 XX 市发改委 批 准 文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房地产 开发经营 K701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41568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4548.8 总投资 (万元) 40750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225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0. 55%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5 年 11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 项目由来 随着我国 经济的发展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 发展城市是推进 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明确城市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一系列决定和指示,从推进城市化战略的高度明确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稳妥地加快城市发展和建设,有利于推进城市进程,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先进文化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住房消费已成为社会各阶层消费的首选。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需要的提高,现有的旧式住房已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要求。 本项目为 XX花园 E区项目,拟建于 XX市安次区, 北临 爱民西道 , 南 临金光道,西 临规划二路, 东临 西昌路。项目占地面积 4156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94102.77平方米。项目 总投资 40750 万元, 全部由 企业自筹解决。 2 2.项目选址 本项目选址于 XX 市安次区,选址 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 39 31' 7.41",东经116 39' 47.20", 北临 规划支路, 西 临规划二路, 南 临金光道, 东临 西昌路。 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周边关系见附图 2。 3.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 占地面积 41568平方米, 建筑物占地面积为 22805.82平方米,绿化占地面积 14548.8平 方米,道路及广场占地面积 4213.38 平方米。 本项目定位于高品质、高端居住社区,采用 “ 都铎风格 ” “ 草原风格 ” “ ArtDeco” 风格等建筑形式,配合景观设计打造富有浓郁建筑文化底蕴,风格独特鲜明的整体社区形象, 项目 总建筑面积 94102.77平方米 ,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82487.52平方米,包括 4栋住宅楼 ( 21#、 26#、 27#、 30#( 1-2层为商业) ) 、小学 主体 、幼儿园及 社区警卫、燃气调压站等 配套设施 , 地下建筑面积 11615.25方米 ,包括 地下室及 地下车库。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 表 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名称 数量 单位 用地面积 41568 平方米 建筑基底 面积 22805.82 平方米 绿化面积 14548.8 平方米 道路及广场面积 4213.38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94102.77 平方米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82487.52 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11615.25 平方米 其中 地下室 6222.80 平方米 车库及设备用房 5392.45 平方米 规划总户数 624 户 规划总人数 1996 人 户均人数 3.2 人 /户 容积率 2.26 建筑密度 54.8 绿地率 35 4.主体工程规划设计 项目主体工程规划建设住宅 4栋,包括 21#(住宅 7F/2B、 ) 、 26#( 住宅 24F/2B、 3 10F/2B)、 27#( 住宅 24F/2B)、 30#( 住宅 23F/2B 及商业 2F/1B)规划设计如下: ( 1) 与城市环境的一体化 本方案在总体布局,立面形式、景观设计等诸多方面体现出对城市环境的尊重和关注,并同过合理的布局策略和独特的形式语言,使这一区块积极的融入 XX整体氛围中,成为城市形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2) 景观效益的最大化 尊重场地特有自然特 征,借助东侧与之毗邻的城市水体公园,通过西高东低的建筑布局使不同档次的住宅分区明确。在保持环境高附加值的同时,体现出较强的经济性。 中心景观带为南北走向,保证充足的日照,结合组团绿地与东侧城市公园,为小区居民营造出与自然相和谐,舒适宜人的休憩空间。 作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新居家模式,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景观环境是建筑追求的主要目标,本方案在充分满足日照,通风的舒适性要求的基础上,将着眼点放在居住区景观空间的设计上,通过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形态处理的设计形成开阖有效,收放自如的景观空间体系。 项目平面布置见附图 3,建筑物及楼层分布见表 2 表 2 建筑楼层分布表 建筑物 地上住宅面积() 地上商业面积 () 地下室面积() 层数 户数 21# 3560.5 1041.76 住宅 7F/2B,局部 6 F 28 26# 20982.29 1751.98 住宅 24F/2B,局部 22 F、23 F 214 27# 20982.29 1751.98 住宅 24F/2B,局部 22 F 214 30# 17823.13 3219.31 1677.08 住宅 23F/2B,商业 2F/2B 168 地下车库 5392.45 小学 主体 13000 1-4F 幼儿园 2880 2-3 F 社区警卫 80 燃气调压站 50 合计 94102.77 5.公用工程 ( 1) 给水 给水: 本项目用水主要是 住宅居民用水、 商业用水、 学校用水、幼儿园用水、 4 绿化用水 、道路及广场喷洒用水。水源 由 XX市政供水管网提供 ,水质和水量均能满足要求。 参考 河北省用水定额( DB13/T1161.3-2009)的用水标准, 并结合 XX市实际情况,核算项目用水量: 居民生活用水: 项目 住宅设计居住人口 1996 人 ,人 均用水指标按 110L/人 d 计,生活 日 用水量为 219.56 吨 , 年用水量 80139.4 吨 ; 商业用水 :本项目底商建筑面积 3129.31m2,折算营业面积 2190.52m2 ,按着 8 L/ m3d , 365天 /年计算,则日用水量 17.52吨, 全年按 300 天计, 年用水量约为 5256吨。 幼儿园用水:拟定幼儿园人数 110 人,按人均用水量 40 L/d, 200 天计算,则日用水量 4.4吨,年用水量为 880吨。 绿化用水: 项目 绿化 面积 14548.8m2, 按 1.5 L /m2 次 计, 年浇灌次数为 60次,年 用水量 1309.39吨 。 道路及广场喷洒用水: 道路 及广场面积 4213.38m2, 按 1.0L/m2 次 计, 日 用水量为 4.21 吨 ,扣除降雨等因素, 一年 20次计算, 年用水量为 84.27吨 。 所以本项目年用水量估算为: 87669.06吨。 ( 2)排水 项目排水采取雨、污分流系统,雨水经雨水收集系统流入市政雨水管网,道路广场 喷洒用水、绿化用水不外排。 居民生活污水 、商业废水、幼儿园废水一并 排入化粪池处理后 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 排入 XX 市 污水处理 厂处理 。 按用水量的 80%估算本项目污水产生及排放量,则项目污水排放量 合计为207.59m3/d, 71902.65m3/a, 项目水量平衡见 图 1,给排水情况一览表见表 3: 5 表 3 项目给排水情况一览表 用水项目 日用水量 ( t/d) 年用水量 ( t) 日排水量 ( t/d) 年排水量 ( t) 生活用水 219.56 80139.4 175.65 64112.65 商业用水 17.52 5256 14.02 4206 幼儿园用水 4.4 880 3.52 704 绿化用水 21.82 1309.39 - - 道路喷洒用水 4.21 84.27 - - 合计 267.51 87669.06 193.19 69022.65 ( 2) 供电 本项目年用电量 198.45万 kWh。项目用电由 XX市政供电管网提供,主要为生活用电和设备用电,项目用电有保障。 ( 3) 供热制冷 本项目冬季采用市政供暖,可供暖面积为 84487.52m2,采暖天数 119 天,年均热力用量为 13422.92GJ,项目的供热有可靠保证。制冷采用分体空调。 ( 4) 燃气 天然气的消耗主要为日常用天 然气:住宅暂设为 477户, 居住人口数为 1526人,267.51 市政自来水 管网 193.19 图 1 项目给排水平衡图 ( 单位: m3/d) 绿化用水 植物、土壤吸收 21.82 污 水 处 理 厂 道路广场喷洒 用水 蒸发损失 4.21 4.21 21.82 居民用水 43.91 219.56 175.65 污水管网 17.52 14.02 3.50 幼儿园用水 4.4 商业用水 3.52 0.88 193.19 化 粪 池 6 按 5 /人 月计算 ,年耗天然气量为 9.16万 m3。 XX市天然气供应均由新奥天然气有限公司供应。 天然气的用量是有保障的。项目区域内不设调压站。 6. 产业政策 本项目为 新建房地产 项目, 不属于 国家发改委 2011第 9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 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7. 选址可行 性分析 ( 1) 规划分析 建设项目 用地为城镇住宅用地 , 项目已经取得 XX市国土资源局颁发的 土地证 ( 廊国用( 2013)第 00334 号 ) ,及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地字第 131000201200003),项目用 地符合 XX市 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城 市 建设 总体 规划。 ( 2) 基础设施 项目给水、排水管网 及燃气等基础设施 均较健全,其给水由 XX市 供水管网直接接入,项目所在地给排水管网对本项目均有可达性,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可直接排入污水收集管网。 ( 3) 环境条件 厂址附近无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革命历史古迹、集中式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 综合 规划分析、基础设施,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本项目选址合理可行。 8. 项目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 限为 24个月, 2013年 12月 2015年 11月。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 为新建项目,用地性质为 城镇住宅 用地,现状为空地,无拆迁内容,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 7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 地理位置 安次区位于 XX 市区南部,东经 1162352 -1165341 ,北纬393730 -390828, 环渤海经济圈、京津 都市圈 中心地带,在以 100 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拥有三条高速公路、两个国际机场、一个特大货运港口,拥有北京、 天津 两大直辖市和京畿大省 。 河北在内的近一亿人口的消费群体,是 中国 北方产业和人口高度密集、城市集中、工商业发达、市场容量大、购买力强的黄金地域。安次区距首都北京 50 公里,距天津 60 公里,距首都机场和天津机场70 公里,距 天津港 100 公里,距 京唐港 、 黄骅港 200 公里, 距 秦皇岛港 300 公里,形成了依托 中心城市 和空港、海港发展经济的独特区位优势。 XX 花园 D 区项目选址于 XX 市安次区,选址 中心地理坐标为 北纬 39 31' 7.41",东经 116 39' 47.20" , 北临 爱民西道 , 西 临规划二路, 南 临金光道, 东临 西昌路 。 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周边关系见附图 2。 2、地形、地貌 XX安次区 地质构造属中朝准地台华北断拗的冀中台陷及沧州台拱两个构造单元,市区周围断裂较为发育,自新生代以来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新华夏季断裂在市区附近穿过,北部有长期活动的固安昌黎断裂,东部有晚近期活动的河西务断裂,属地震多遇区。全市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区、山麓平原区和冲击平原区,平原面积占 93。市区地处冲击平原区,地势平坦,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坡降为千分之零点四,海拔 10.320 米。土壤有潮土、 褐土, 土壤质地大部分为沙壤土,熟化程度高,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3、气候特征 XX安次区地处北温带, 属暖湿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气晴朗,冬季严寒干燥。近三十年的气象资料表明,当地 8 常年盛行 NNW风、 S 风,年平均风速 2.1m/s。年平均气温 12.2 ,一月平均气温-4.1 ,极端最低气温为 -21.8 ,七月平均气温 26.3 ,极端最高气温为 40.3 。年平均无霜期约为 179 257天。年平均降水量 534mm,主要集中 在 7 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 1909.6mm, 平均相对温度 61%。年平均日照 2588.8小时。 4、水文地质 XX安次区地下水资源匮乏,本区属河北平原北部永定河冲洪积、冲湖积平原水文地质区。区内地层属第四系河流湖沉积相沉积物,地层岩性以粉质粘土、粘土为主。 第 I含水层组:埋深在 40m以内,属潜水,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污染影响,水质不良,主要超标因子为 F-、总硬度等,适用于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 第 II含水层组:埋深 40-180 m,承压含水层,水 质状况同 I含水层组。 第 III含水层组:埋深 180-360m,承压含水层,水质良好,适用于生活饮用。 第 IV含水层组:埋深大于 360 m,承压含水层,水质状况同第 III 含水层组。 本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农田灌溉水垂直入渗侧向补给。 地下水流向自西北向东南。城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开采地下水,浅水层。中层水和深层水水资源的开采量 8052万立方米, 1978年开始形成下降漏斗, 1998年漏斗面积扩大到 314 立方米,漏斗中心位 -57.1m,现漏斗中心平均每年下降4.26m。本项目不在 XX市目前划定的城区生活饮用地下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 5、地表水 XX市位于海河流域中下游,水系比较发达。境内河流分属潮蓟、海河两大水系,潮蓟水系主要由潮白河、蓟运河组成,流经境内南部。由于受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上述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汛期过境洪沥水量较多,冬春季干河断流。城区四周有 5条排水干渠,北有北排渠,西有大皮营引渠,可防止西北部水对城区的威胁。东有八干渠,南有官董排水渠和五干渠,此三渠为城区雨 水和污水的 9 收纳体,最后汇入龙河。据河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龙河主要功能为农业用水,水质为 V类标准。 6、土壤植被 XX安次区土壤有潮土、褐土两大类,土壤大部分为沙壤,熟化程度高,排水性能良好,适宜农作物生长。由于人类长期开发,本地区原生植物已不存在,现主要是人工植被,只在低洼河和搁荒的重碱地有野生植物自然组成的群落。人工植被有农田、果树、林地等类型;植物组成有小麦、玉米、棉花、苹果、梨等,野生植物有蒲公英、马齿草、车前草等。 10 社会环境 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 社会概况 安次区辖 3 个街道、 4 个镇、 4 个乡: 银河南路街道 、 光明西道街道 、 永华道街道 、 落垡镇 、 码头镇 、 葛渔城镇 、 东沽港镇 、杨税务乡、 仇庄乡 、 调河头乡 、北史家务乡。 光明西道街道 办事处驻 南大街 70 号。面积 17.8 平方千米,人口2.90 万。辖 10 个社区居委会:南大街、南小街、 西大街 、西小街、蔡豆庄、光明道、育才街、育华北里、常青家园、 文苑小区 。 农业方面: 区内土地 资源丰富:安次区城区面积 30 平方公里,未充分开发利用的面积 15 平方公里。而且全区共有 3.4 万亩沙荒地、近 10000 亩乡镇企业存量土地和 1400 多亩国有存量土地 ,可供开发建设。境内林木 资源 丰富 ,安次区土地总面积为 89.24 万亩,其中, 林业 用地面积 48.27 万亩,有林地 31.85 万亩(其中用材林 10.24 万亩、果园 10.7 万亩), 苗圃 1.76 万亩 。 工业和建筑业:安次区是 XX 市的老工业基地,以印刷包装、文体用品、 食品 、酿造、冶金、机械等 12 个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健全,产业特色明显。我区的文体乐器产业 和印刷包装产业专业分工细致、产业链条完整。全区现有印刷包装业类企业 400 余家,文体乐器生产厂家近 100 家(其中球类加工制造企业近 50家、乐器制造企业近 20 家、玩教具生产企业 20 余家)。各个特色产业工业园的建立,为投资这些产业的企业,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育和科技: XX 市域内有 13 个国家级科研机构、 21 所高等院校和 20 所 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 东方大学 城内还有十余所高等院校分校。同时,京津众多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近在咫尺。这些机构院校完全能够满足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为 安次区 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基础设施: 交通网络密集:京山、京九两条铁路干线 ,104、 112 两条国道,廊霸、廊泊两条省道穿越境内,京津塘高速公路在 XX 设有出口,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织的交通网络。 11 通讯设施发达:已建成联接中国经济信息网和国际 互联网的信息网络 ,开通了光纤同步数字传输网,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无线通讯实现全国漫游。 能源充足设施完善:全区由京津唐电网供电,范围内有 220KV 变电站一座和 110KV 变电站 4 座, 35KV 电站 8 座。管道燃气资源和地下天然气充足、地热资源丰富。 城市配套项目齐全:区内供水、供热、燃气等管网均已建成。 通过现场调查,在评价范围内无珍贵动植物及文物保护单位。 12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本次环评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加 快评价进度,减少评价费用的原则,本项目位于河北省 XX 市安次区,采用 XX 市环境监测站常规监测数据,可较好的反映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 1、空气环境 根据 2012年 XX市环境监测站环境质量现状常规监测数据可知: XX 市大气中 SO2日 均浓度为 16.5-99mg/m , NO2 日 均浓度为 16.8-51.2mg/m ,PM10 日 均浓度为48-115.5mg/m 。本区域各监测点的 SO2、 NO2、 PM10 日均值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2012)二级要求,由上可知,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地表水 2011 年度地表水环境共监测 XX 市辖区七条河流十三个断面。泃河、白沟河、龙河、北运河、潮白河、中亭河和赵王新渠七条河流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标准。城区四周有 5条排水干渠,北有北排渠,西有大皮营引渠,可防止西北部水对城区的威胁。东有八干渠,南有官董排水渠和五干渠,此三渠为城区雨水和污水的收纳体,最后汇入龙河。据河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龙河主要功能为农业用水,为 V类标准。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好于入境断面水质。 3、地下 水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的 III 类标准。深层和浅层地下水质各监测因子均不超标,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深层和浅层地下水水质均较好。 4、噪声 本项目周围无大型高噪声工业企业,声环境质量较好。 区域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1类、交通干道道路交通噪声符合 4a标准要求。 1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选址于 XX 市安次区, 北临 规划支路, 西 临规划二路, 南 临金光道, 东临西昌路 。 项目 附近 无国家、省、市规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革命历史古迹等环境敏感点 , 主 具体保护目标 及保护级别 见表 4。 表 4 环境保护对象和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 保护目标 相对方位 距离 保护 级别 大气环境 XX 市第八中学 东南 150m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馨视界小区 西北 400m 书芳苑小区 北 400m 声环境 XX 市第八中学 东南 150m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1类标准 14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要素 选用标准 污染物 标准值 单位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2012) 二级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g/m3 NO2 40 80 200 PM10 70 150 - SO2 60 150 500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COD 40 mg/L BOD5 10 氨氮 2.0 地下水 地 下 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类标准 pH 6 9 无量纲 高锰酸盐 指数 3.0 mg/L 氨氮 0.2 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道路边界 45m范围内执行 4a类,其余执行 1类) 类别 昼间 夜间 dB(A) 1 类 55 45 4a 类 70 55 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气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二级 扬尘 无组织排放颗粒物周界外最大浓度 1.0 mg/m3 非甲烷总烃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20 mg/m3 15 m 排气筒排放速率 10kg/h 周界外浓度限值 4.0mg/m3 氮氧化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40 mg/m3 15 m 排气筒排放速率 0.77kg/h 周界外浓度限值 0.12mg/m3 一氧化碳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000 mg/m3 15 m 排气筒排放速率 15kg/h 周界外浓度限值 10.0mg/m3 废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表 4 三级 COD 500 mg/L 氨氮 25 SS 400 噪声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昼间 夜 间 dB(A) 70 55 社会生活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22337-2008) 表 1中 1类、 4类标准 类别 昼间 夜间 dB(A) 1 类 55 45 4 类 70 55 总量控制指标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 COD 、 SO2、氨氮和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 根据工程分析,拟建项目建议控制指标 COD: 17.26t/a, 氨氮 : 1.73t/a。建设项目单位应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有关 COD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指标申请。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各类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结合当地的排污总量现状,统筹安排解决。 1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按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两方面进行。建设项目其基本工艺(或工作)及污染工序流程,见图 2。主要污染工序: 1.施工期 ( 1) 废气:主要是在地基挖掘及回填、弃土堆存、建筑材料运输及装卸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 2) 废水:主要是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设备冲洗废水、水泥养护废水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 ( 3) 噪声:主要来源 于建设施工过程中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运输车辆等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 4) 固废: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弃土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2.营运期 ( 1)废气:主要是 地下车库汽车废气、居民生活 燃料废气。 ( 2)废水:主要是居民生活污水 、商业污水 、幼儿园废水 。 ( 3) 噪声: 主要来源于 地下车库出入口车辆行驶噪声。 ( 4)固废:主要是 住宅 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 和商业垃圾 。 运行使用 噪声、扬尘 噪声、扬尘 噪声 生活废水、建筑垃圾 生活、生产废水 固体废物 施工期 营运期 图 2 施工期、运营期工程工艺流程及产污工序框图 基础工程 主体工程 装饰工程 设备安装 工程验收 噪声、扬尘 、生态破坏 1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 名称 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单位 )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单位 ) 大 气 污 染 物 地下车库 废气 NOx 1.21mg/m3,0.0137kg/h 1.21mg/m3,0.0137kg/h CO 9.07mg/m3,0.11kg/h 9.07mg/m3,0.11kg/h THC 1.44 mg/m3,0.0175kg/h 1.44 mg/m3,0.0175kg/h 燃料废气 SO2 - - NOX - - 水 污 染 物 生活污水 商业污水 幼儿园污水 废水量 69022.65t/a 69022.65t/a COD 300mg/L 20.71t/a 250mg/L 17.26t/a SS 250mg/L 17.26t/a 175mg/L 12.08t/a 氨氮 30mg/L 2.07t/a 25mg/L 1.73t/a 固 体 废 物 居民生活 商业生活 生活垃圾 商业垃圾 385.12t/a 0 噪 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建筑施工厂界噪声达标排放。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地下车库出入口车辆行驶噪声、设备运行噪声,采取措施后边界达标。 其他 无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 该项目建设期间在地基挖掘及回填过程中会对原有地貌造成一定的破坏,可能在挖土方处会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将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期应修建围墙和排水沟,并合理安排工期,避开雨季施工,挖方及时回填和清运,对松散土及时夯实,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土流失。 随着运营期 项目区 内及周围的不断绿化及植被恢复,水土流失现象会逐渐减小,不会造成较严重水土流失。 17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 建设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废水、施工固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1.施工扬尘 影响分析 ( 1)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机动车辆及施工机械的燃油、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和施工场地扬尘等。其中各种废气排放属于零散、少量、无组织排放,不会构成 SO2、 NOx、 CO的主要污染源,施工现场及道路扬尘将是比较主要的污染物。 ( 2) TSP对周围空气的影 响分析 施工期间,挖掘期间,挖掘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干旱多风的天气,堆放的裸露泥土将造成满天尘土,使周围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骤增,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据北京环科院对 7个建筑工地进行的场地测定结果,在施工中,当风速为 2.4m/s时,下风向 150m处, TSP 浓度达 0.3-0.34mg/m3,上风向 50m处 TSP达 0.31-0.33mg/m3。 因此,本项工程施工期将会使该区 TSP污染增加,特别大风天气将更为严重。根据本项目的工程分析,施工期产生扬尘污染的工序主要有施工作业和物料运输产生的扬尘,其中产生扬 尘较多的阶段有土石方、土地平整和物料装卸与运输阶段。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土方挖掘及现场堆放扬尘 搅拌混凝土扬尘 建筑材料(白灰、水泥、啥子、砖)等搬运及堆放扬尘 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 (3)大气污染控制对策 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工程施工时采取如下措施: 在现场周围设围障,将施工场地与现有各建筑物隔开。 施工中土方挖掘机堆放、施工垃圾的清理等扬尘较多的工序应尽量选择在无大 18 风的天气进行,原材料堆放最好固定位置,以便采取防尘措施。 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扬尘污染源。 遇 到连续的晴好天气,且又起风的情况下,对弃土表面及产生扬尘较大的工序可采取洒水方式减少尘量。 工程承包者应安装弃土处理计划,即使运走弃土,并在装运的过程中采取有效遮盖,并避免超载所造成的洒泄现象。 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泥土去除干净,防治沿程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撒落应及时清扫。 2.施工噪声 影响分析 ( 1) 噪声源及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运行,其特点是间歇性或阵发性,并具备流动性、噪声值较高等特征。 在规定测量时间 T 内 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即为等效声级,用 Leq 表示,单位dB( A)。除特别指明外,本标准中噪声值皆为等效声级。根据等效声级的公式预测不同时间段的噪声源,预测结果见表 5。 式中: LA t 时刻的瞬时 A 声级; T 规定的测量时间段。 表 5 不同时间段的等级声级状况 测量时间段 6:00 至 8:00 8:00 至 10:00 10:00 至 12:00 12:00 至 14:00 14:00 至 16:00 16:00 至 18:00 18:00 至 20:00 20:00 至 22:00 等效声级 95 95 86 禁止施 工 95 94 86 80 采用点源衰减模式,预测声源至受声点的 几何发散衰减(不考虑声屏障、空气吸收等衰减),预测结果见表 6。 19 表 6 各时间段内噪声源状况 测量时间段 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 dB( A) 10m 20m 30m 40m 50m 100m 200m 300m 6:00 至 8:00 81 75 69 65 63 55 51 49 8:00 至 10:00 81 75 69 65 63 55 51 49 10:00 至 12:00 72 66 60 56 54 52 46 40 12:00 至 14:00 禁止施工 14:00 至 16:00 80 74 68 64 62 55 51 48 16:00 至 18:00 81 75 69 65 63 55 53 50 18:00 至 20:00 72 66 60 56 54 52 46 40 20:00 至 22:00 66 60 54 50 48 46 40 34 根据 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 噪声 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 昼间 70 dB( A) 、夜间55 dB( A)相对照可以看出: 昼间 6: 00 到 10:00、 14: 00 到 18:00 时间段,距施工现场 30m 处可满足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在 10:00 到 12:00、 18: 00 到 20:00 时间段,距施工现场 20m 处可满足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 :;在 20: 00 到 22:00 时间段,距施工现场 10m 处可满足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夜间禁止施工,不会对周边造成噪声影响。 ( 2)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对策 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建议工程施工时采取如下措施: 施工单位必须按国家关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的要求进行施工,并尽量分散噪声源,减少对周围环境区域声环境 影响。 施工时间尽量不安排在晚上 10点至次日上午 6点,或在该时间内不使用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同时应在施工设备和方 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 因工艺需求,确需夜间施工的又可能影响周围声环境时,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也可在工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装置。 3.施工废水 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来源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车辆、设备冲洗水。车辆设备冲洗水成分相对比较简单,污染物浓度低,水量较少,且一般是瞬时排放,因此,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4.施工 固体废物 影响分析 20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对于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可回收废料如钢筋头、废木板等将尽量由施工单位回收利用,其他不可回收的 建筑垃圾运至 指定场地 。 对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设置 垃圾 箱 收集 暂存 , 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理 。 采取以上处置措施,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施工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建材的堆放、排水管道的敷设,垃圾清运等因素,将会破坏现有道路和周围的植被;施工场地平整过程、建筑垃圾的不合理堆放,当受到雨水冲刷时,均会产生水土流失,破坏当地自然生态。 工程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如下: 开挖用土以及临时堆放的土方要及时压实,并选取最佳的堆放坡度,以免遇雨流失,临时渣土堆设挡土墙; 尽量利 用现有道路,减少临时占地; 施工现场场地及道路应硬化。 雨季施工要随时关注气象变化,在大雨到来前做好相应水保应急工作,如压实新产生的裸露地表松土。此外,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优化工作计划,雨季应尽量缩小土方工程的工作面,避免同时产生较多裸露地表; 项目主体工程竣工后,要及时种植草皮、树木,恢复地表植被覆盖率。 在落实上述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轻微。同时,随着本项目绿化工程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及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