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高高能佳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 1.2 亿只便携式移动照明电源 生产线 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 书 (公 示 稿 ) 南 昌 大 学 二 0 一 四 年 一 月 上高高能佳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 1.2 亿只便携式移动照明电源生产线 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承 担 单 位: 南昌大学 所 长: 何宗健 (登记证编号第 B23030050500 号 ) 项目负责人 : 何宗健 (登记证编号第 B23030050500 号 ) 审 核: 邹长伟 (登记证编号 第 B23030080400 号 ) 报告书各章节编制人员情况表 编 制 章 节 编制人员姓名 登记证编号 签 名 第一章 总则 第三章 工程分析 第八章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第十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何宗健 B23030050500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 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第七章 环境风险评价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第九章 规划符合性及厂址合理性分析 第十三章 公众参与 李丹 B23030060300 第四章 清洁生 产分析 第五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第十四章 评价结论 彭希珑 B23030070500 I 目 录 前 言 . 1 1 总 则 . 2 1.1 评价目的 . 2 1.2 编制依据 . 2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 . 4 1.4 评价项目、工作等级、评价 范围、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 8 1.5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 12 1.6 评价时段 . 13 2 建设项目概况 . 14 2.1 项目名称、拟建地点及建设性质 . 14 2.2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 14 2.3 投资、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 14 2.4 项目建设内容 . 15 2.5 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占地面积 . 15 3 工程分析 . 17 3.1 主要原辅材料、能源消耗 . 17 3.2 主要设备清单 . 18 3.3 工艺流程及污染源分析 . 18 3.4 物料平衡 . 21 3.5 公用工程 . 23 3.6 污染源分析 . 24 3.7 营运期项目污染物排放汇总 . 31 4 清洁生产分析 . 32 4.1 清洁生产的目的 . 32 4.2 本项目清 洁生产评述 . 32 4.3 清洁生产结论 . 34 II 4.4 清洁生产建议 . 35 5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 36 5.1 自然环境概况 . 36 5.2 社会经济概况 . 37 5.3 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 39 5.4 人体血铅健康调查 . 47 6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49 6.1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49 6.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60 6.3 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62 6.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65 6.5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 66 6.6 铅尘的影响分析 . 66 6.7 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69 7 环境风险评价 . 72 7.1 风险评价等级 . 72 7.2 风险识别 . 72 7.3 风险防范措 施 . 80 7.4 事故应急预案 . 85 7.5 风险评价结论 . 89 8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 90 8.1 废气治理措施 . 90 8.2 废水治理措施 . 95 8.3 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 100 8.4 噪声治理措施 . 102 8.5 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 102 8.6 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 . 105 III 8.7 项目建设期污染防治对策 . 106 8.8 绿化 . 107 9 规划符合性及厂址合理性分析 . 108 9.1 产业政策相容性分析 . 108 9.2 规划相容性分析 . 108 9.3 厂址及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 110 10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11 10.1 环保投资 . 111 10.2 环境损益分析 . 111 11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 113 11.1 总量控制的目的 . 113 11.2 总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 113 11.3 实施总量控制的项目 . 113 11.4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 113 11.5 污染物总量控制 . 114 12 环 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 115 12.1 环境管理计划 . 115 12.2 环境监测计划 . 116 12.3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内 容及要求 . 116 12.4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要求 . 118 13 公众参与 . 120 13.1 公众参与调查概况 . 120 13.2 调查内容与调查结果 . 120 13.3 公众意见与建议 . 123 13.4 信息公告 . 123 13.5 公告结论 . 128 14 评价结论 . 129 IV 1 前 言 新能源产业是二十一世纪十大高新科技产业之一, LED 节能灯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超长寿命、坚固耐用等特 点, 已成为 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在国家推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这一战略任务的指导下, LED 成为各 地方政府 的发展重点, 东莞 、惠州、佛山、 深圳 、大连、 南昌 、厦门等地方政府纷纷制定了 产业发展战略 规划,国内掀起了一股 LED投资热 潮。江西一直致力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确定重点发展光伏、电子信息、绿色照明及光电产品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高歌猛进的低碳经济大潮中, LED 照明灯具已经彰显出很多特有的优势,更加符合 低碳 和 节能 理念。近几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LED 产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已把 LED 产业纳入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 十一五 专项规划,并把 LED产业纳入江西省 十百千亿工程 ,省发改委、信息产业厅和科技厅还帮助江西省 LED企业申报了国家项目并给予了几千万元的资金 扶持。鉴于此,经多方市场考察, 上高高能佳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拟 江西上高工业园 黄金堆功能区 内 投资 30000 万元建设年产 1.2 亿只便携式移动照明电源 生产线 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 (98)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 上高高能佳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委托南昌大学对该公司 年产 1.2 亿只 便携式移动照明电源生产线 项目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们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到工程建设所在地及其周围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勘查,详细了解与收集了本项目的有关资料,并征求 了环保部门的意见,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有关规范要求,结合该项目的特点,编制完成了 上高高能佳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 1.2 亿只便携式移动照明电源 生产线 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次评价工作得到了 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宜春市环境保护局、上高县环保局、江西上高工业园管委会及建设单位 上高县高能佳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保证了本次环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在此深表谢意。 2 1 总 则 1.1 评价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现状,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分布情况及其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方式 、排放量及浓度等,预测项目建设后所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范围,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对本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使该项目对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为主管部门和环保设计部门提供依据,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起施行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7.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 2008 年 2 月 28 日修订通过, 200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 (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18 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 1998 年 11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 253 号发布施行 ); (9) 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2001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 (10) 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 分类管理名录 ( 2008 年 9 月 2 日国家环保部公布, 2008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 (11) 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 (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自 2009 年 1 月 1 起施行 ); (12)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2.3.15); 1.2.2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 (修正 ); 3 (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3)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令第 1 号 ); (4) 关于 进一步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1277 号文 ); (5)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1298 号文 ); (6)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 2006 28号 ); (7)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 十 二 五 专项规划的通知 (赣府厅 发 20122 号 ); (8) 国务院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通知; (9)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国发 200521号 ); (1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0532 号 ); (11)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和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赣府厅 发 200650号 ); (12) 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 (江 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 148号 , 2006 年 6 月 13 日 ); (13) 关于进一步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 (江西省环境保护局赣环督字 2007189 号 ); (1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0532 号 ); (15)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 5 号, 1999.10.1); (16) 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 (GB 13746-92); (17)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18) 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报批材料有关事项的通知 (赣 环评字2009410 号 ); (19) 关于加强涉及防护距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 (赣环评字 2011274 号 ); (20) 关于进一步规范环评测绘文件有关要求的通知 (赣环评字 201386 4 号 ); (21)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 规划纲要; (2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01); (23) 江西省 地表 水 (环境 )功能区划 ,江西省水利厅及江西省环境保护局 ; (24) 江西省环境保护 十二五 规划江西省环境保护厅 。 1.2.3 技术规范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1-2011);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 面 水环境 (HJ/T 2.3-1993);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6)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 。 1.2.4 项目文件 (1) 上高高能佳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 1.2 亿只便携式移动照明电源生产线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宜春 市 环保局 确认的 “ 关于 上高高能佳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 1.2 亿只便携式移动照明电源生产线 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 ”; (3) 上高高能佳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委托南昌大学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 (4) 江西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书; (5) 上高县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本项目备案的通知。 1.2.4 其它 (1)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 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 2002125 号文关于“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1.3 评价 采用的 标准 1.3.1 环境质量标准 (1) 环境空气 SO2、 NO2、 TSP、 PM10 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5 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 硫酸雾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铅 (Pb)参照执行铅日平均执行大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卫生标准 (GB7355-1987);非甲烷总烃参考以色 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长期标准 。 具体标准值详见表 1.1。 表 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单位: mg/m3) 污染物因子 1 小时平均 (一次 ) 日平均 标准来源 PM10 / 0.1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TSP / 0.30 SO2 0.50 0.15 NO2 0.24 0.12 硫酸雾 0.3 0.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0.0045 0.0015 大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卫生 标准 (GB7355-1987) 非甲烷总烃 长期标准: 2 以色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注: Pb 的日均浓度采用大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卫生标准 (GB7355-87)居住区大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换算成铅 )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标准,铅小时浓度以日均浓度 3 倍计。 (2) 地表水 项目受纳水体 为 锦 江 , 该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 III 类水域水质标准,具体指标见表 1.2。 表 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除 pH 值外,其它为 mg/L) 项目 标准值 标准来源 pH 6-9 GB3838-2002 CODCr 20 BOD5 4 氨氮 1.0 总磷 0.2 硫酸盐 250 铅 0.05 锌 1.0 铜 1.0 (3) 地下水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