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送审稿) 项目名称: XX 小学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XX 投资( XX)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4 年 1 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 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 目名称 XX 小学项目 建设单位 XX 投资( XX)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彭心旷 联系人 欧工 通讯地址 麓景路 850 号国际研发中心 6 号楼 联系电话 18908480219 传真 / 邮编 410205 建设地点 XX 市 XX 片区范围内,三环线辅道以东,支路十一以南 立项审批部门 XX 市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长先发改函 2013362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普通小学教育 P8221 占地面积(平方米) 45161.61 绿地 面积(平方米) 13681.54 总投资 (万元) 128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305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 %) 2.4 评价经费 / 投产日期 2015.6 1、任务由来 随着先导区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市区人口的增量递增,城区教育设施的配套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不少新建住宅小区教育设施不配套或配套不足,使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先导区为了让学校更好的服务群众,周边居住区的学生上学更方便,决定在区内新建数所小学和中学( XX 小学为其中之一),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强烈要求,满足老百姓让子女上好学的心愿。 XX 片区规划总 占地10168 亩,总投入高达 600 亿元,预计在 6 年后基本完成。目前,随着部分项目的逐渐上马或完工,该区域的人口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到整个片区建设基本完成时,人口数量预计将多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而项目周边现有中小学学校数量有限,学校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目前以及未来该区域居民的子女入学需求,适龄孩子入学就读将会成为一大难题。为满足 XX 片区居民子女入学的要求,因此 XX 投资( XX)有限公司规划建设 XX 小学,将主要服务于 XX 区域居民子女,招收小学生 2970 人。 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确定该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 建设方委托我公司 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公司 接受委托后,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协作下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在工程分析及影响预测的基础上,按相关技术规范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 建设单位概况 XX 投资( XX)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9 年 9 月,注册资本 5 亿元人民币,系 XX大河西先导区管理委员会下属的全资国有企业,是先导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重点片区、 XX 市 2010 年“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XX 片区建设、融资、合作开发的综合平台。 3、 工程内容 3.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XX 小学项目 建设单位: XX 投资( XX)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 XX 片区,三环线辅道以东,支路十一以南 总投资: 1.28 亿元 建设工期: 2013.12-2015.6 3.2 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按照城区完全小学标准进行规划,总规模为 54 个班, 每班 45 人计,共招收小学生 2430 人。为满足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需要,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综合楼、行政楼、食堂 /报告厅、风 雨操场、午休房等主体建筑、装饰和安装工程建设,并完成 1 个 200 米运动场(含塑胶跑道和足球场)、室外给排水、供配电、绿化、道路硬化、土石方等附属工程建设。午休房,供部分学生午休;教学楼主要为普通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多功能教室包含劳技教室、计算机教室、舞蹈教室、体操教室、音乐教室、自然教室等,无试剂实验,其中 2#综合楼设置为图书馆、音乐、舞蹈教室。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 45161.61m2, 总建筑面积 29010.73m2,其中教学 区19159.95m2, 行政区 1985.15m2, 生活区 5062.63m2, 运动区 1205.10m2。项目建筑 基 3 底 面积 8855.54m2,容积率为 0.73,建筑密度为 23.53%,绿地率为 36.36%。 ( 1)具体工程内容见表 1.1。 表 1.1 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 序号 类别 名称 工程内容及 规模 1 主体 工程 行政区 1#行政楼( 1+3F)总建筑面积 1985.15m2 教学区 3#教学楼( 4F,普通教室 54 间),多功能教室( 4F,为劳技教计算机、自然、语言教室), 2#综合楼( 1+3F,设置为图书馆、音乐、舞蹈教室 ), 6#第 4 层的报告厅,总建筑面积 19159.95m2 生活区 6#食堂( 1 至 3 层,建筑面积 2931.23m2 ), 7#午休房( 1+3F,可容纳 480 人,建筑面积 2131.40m2) 运动区 5#风雨操场( 1+1F,,首层架空有停车位 44 个 ),总建筑面积1205.10m2 2 辅助工程 配套设施 门卫房 52.96m2 停车位 地面停车位 22 个,架空停车位 44 个 3 环保 工程 油烟处理装置 食堂 安装 油烟净化器 垃圾收集 垃圾筒、东北角设 1 个 54m2 垃圾收集站 污水处理 化粪池 ( 5 个,总处理能力 52m3/d)、隔油池 建设 ( 1 个,总处理能力 23m3/d)、铺设污水管网 4 公用 工程 供水 系统 水源为市政 自来水管网 供给, 1#行政楼地下室一层设一个水泵房,位于地下室设备房 供电 系统 两路 10KV 高压电源供电, 区内行政楼地下室设有地下变电所,无柴油发电机 电信及通讯系统 、附设式电信机房 电信管线根据路网分布在项目区域内,电信机房由电信部门统一规划 供热供冷 不设集中供热 ,采用分体空调 消防 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 通风 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5 景观工程 绿 地 绿 地 率 36.3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 1.2。 表 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4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项目总用地面积 m2 45161.61 合 67.74 亩 2 其他用地面积 m2 7533.61 合 11.30 亩 3 建设用地面积 m2 37628.00 合 56.44 亩 4 总建筑面积 m2 29010.73 含地下室及不计容面积 5 地上计容建筑面积 m2 27465.79 其中 行政区面积 m2 1985.15 教学区面积 m2 19159.95 普通教室: 54 间 生活区面积 m2 5062.63 食堂: 2931.23m2 午休房 2131.40m2 运动区面积 m2 1205.10 配套以及其他 m2 52.96 门卫房 6 不计容建筑面积 m2 1544.94 其中 垃圾站 m2 20.16 地下室面积 m2 398.50 屋顶机房和楼梯间 m2 598.00 架空停车 m2 528.00 7 建筑基底面积 m2 8855.54 8 容积率 0.73 9 建筑密度 % 23.53 10 绿地率 % 36.36 11 停车位 个 66 地面停车位: 22 个 架空停车位: 44 个 12 规划班数 个 54 13 规划招收学生人数 人 2430 每班 45 人 3.3 平面布置 小学整体布局以南北轴线为串联,用地形状大致呈长方形。设 2 处出入口,主入口设于校区南部靠东雷路东延线,次入口设置于北部靠支路十一。整个学校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大部分,功能分区明确。运动场布置在项目西北侧,风雨操场位于运动场南面,食堂位于用地东北侧,食堂北面通过 14m 长的连廊与午休房相连,食堂南面通过 25m 长的连廊与教学楼相连。教学楼位于用地东部,远离城市道 路,行政楼位于用地西南侧通过 28m 长的连廊与西面功能教室相连,运动场四周布置了绿化带,学校四周有围墙包围。 教学区:布置在用地西部,教学楼之间有 1F 的风雨连廊,教学楼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楼间距 25m,保证足够的日照要求,有效地规避了马路、运动场对教学楼的 5 影响。 行政区:行政楼东面设计入口广场及人行出入口,距南面东雷路东延线约 15m,同时又可通过连廊便捷地联系教学区,便于照顾师生交流。 运动区:运动场布置于用地西北侧靠近支路十一与三环线辅道交叉口位置,结合南面风雨操场,避免城市道路对教学区的干扰。设有 200 米 田径场。 生活区:位于学校东北侧,同时在校区北侧设有人形出入口和车行出入口,将后勤活动和主要的教学活动明显分开,互不干扰。 3.4 公用工程 ( 1) 给水 系统 项目给水分别从 支路十一和东雷路东延线 的市政给水管上各引一条 DN250 进水管, 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压力为 0.38MPa,能够满足校区给水及消防要求。 给水系统:采取竖向分区供水,校区建筑 1-3 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3 层及以上的楼层由校区生活泵房变频供水设备供水。 项目用水包括学生生活用水、教师生活用水、食堂用水、绿化用水等。建成后,54 个班,每班 45 人,在校 小学生 2430 人,教职工 250 人。午休房供部分学生(一般是一、二年级学生)午休,有 480 个学生床位,食堂设计提供在校师生午餐,部分教师晚餐。用水量见表 1.3。 表 1.3 用水量一览表 项目 用水量标 准 小时变化系数 用水单位数 用水时间( h) 最大小时用水量( m3/h) 日用水量( m3/d) 食堂 10L/人 次 1.5 中餐 2680 人 5 8.0 26.8 晚餐 150 人 0.45 1.5 学生在校生活用水 10L/人 d 3.5 2430 人 7 12.1 24.3 教职工办公生活用水 15L/人 d 3.5 250 人 7 1.9 3.8 冲洗、浇洒、绿化等用水 2L/m2 d 1 13681.54m2 12 2.3 27.4 不可预计用水量 总用量的10% 24 0.4 8.3 合计 92 ( 2)排水系统 6 生活污水排水系统: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排水管道系统汇集后,排入化粪池,在化粪池内停留 12 小时后, 食堂餐饮废水经隔油沉淀池预处理再和其他生活污水一起经化粪池处理后, 排入附近的 支路十一 污水管网,进入岳麓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湘江;项目污水排放量按除绿化用水外的其它用水 的 80%计算,则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 51.68m3/d。 雨水系统:各建筑单体均设雨水专用立管,收集屋面雨水后排入室外明沟中,经检查井排入小区雨水管网中,地面雨水经雨水口和明沟收集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 3) 供电 系统 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用电属二级负荷,其他用电均属三级负荷。由附近 110kV 城市变电站引入两路 10kV 高压线路,在配电房设置户内 10kV 变电所。 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能手动或自动投入运行。 本项目建筑物防雷级别按二类设计。学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为二级。从周边引入宽带网络系统、电话 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装数字化电视监控系统和校园广播系统。 ( 4)消防系统 本项目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设开敞楼梯,消防车可从学校次入口进入。教学楼、行政办公楼、食堂兼风雨操场、学生宿舍室内消防用水量 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 20L/s。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每一防火分区同层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 市政供水管网压力满足消防供水要求;室内消火栓系统前十分钟消防水量由宿舍屋顶设 12m3 消防水箱提供。火灾延续时间为 2h,一次灭火用水量 252m3。校区设置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应大于 120m,保护半径不 应大于 50m,每个室外消火栓的流量应按 1015L/s 计算。 ( 5)交通组织 学校人行主入口位于东雷路东延线,用地东南侧,主要人行流线由入口广场进入校园,行政人员则向南进入办公楼,学生经南北主要轴线可分别到达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通过架空连廊,台阶、坡道以及垂直交通的设计,使师生能够不受天气的影响,快捷的到达学校各处。 学校次入口位于北面支路十一,后勤服务车辆由此出入口进入,快捷到达生活区, 7 且不干扰其他教学活动。 学校停车系统,通过地面部分停车与首层架空停车相结合,不设地下停车,合理的布置车位。最大限度降 低车行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在学校西面风雨操场的首层架空层设有停车位,架空层可停车 44 辆。 ( 6) 竖向设计 根据地形所示的特征,地块内有山丘,高差较大,现状地形标高在 40.7 58.8 之间,竖向设计中,根据周边道路的标高,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内建筑以线性布置为主。场内较高地区进行挖方处理,填入局部低洼区域,使场地尽量平整。 场地内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 7.0%以内,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最小纵坡大于0.3%,满足场地的排水要求,场地主干路拟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横坡为 1.5%,横坡为 2.0%。场地内雨水均采用雨水口和排 水明沟收集有组织排入市政管网。 ( 7)景观绿化设计 景观系统 区域内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并充分结合现在的景观元素进行设计。绿化轴线、中心绿化广场成为统一全局的景观纽带,使各个特色景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统一,各种类型的小景观中心,体现了广泛的适用性。 植物配置 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形色香”的特性,利用不同的植物景观创造不同的意境,产生遐想和联想。场区内绿化:在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主要出入口、道路两旁和建筑物周围以及场区空地进行绿化。场区绿地构成有乔木、亚乔木、花灌木、绿篱、花坛、草坪和喷水池、假山 、凉亭等。 设计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大小不一的树种、花木和草坪,常绿树种以香樟、雪松、龙柏、广玉兰、苏铁等为主,飘雪植物以桂花、含笑等为主,并兼红叶李等观叶植物及四季花卉,让整个校园枝叶繁茂,鸟语花香,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地面小汽车停车位均采用铺装植草砖的绿化停车位,更好的改善周边的小气候与整体景观环境。 4、 项目 四周 环境现状 本项目位于 XX 市岳麓区 XX 片区 A-15-2 地块,三环线辅道以东,支路十一以南,东雷路东延线以北。支路十一和东雷路东延线预计 14 年 7 月竣工,东面临规划 8 的省歌舞剧院,歌舞剧院预计 15 年 6 月竣工。根据 XX 投资( XX)有线公司招标文件及收集资料,三环线在 西南段象鼻窝至黄花塘互通段改为地下隧道,施工期为 2013年 11 月至 2015 年 6 月,本项目西面的三环线在该路段内,且 地下隧道在学校开学营运前建好。根据项目用地现状为山地,建设用地性质属于划拨用地,前期的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等已经由相关政府部门组织完成,无需拆迁的居民房。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位于 XX 市岳麓区 XX 片区,项目用地为中小学教育用地。场地较为平整,无原有污染情况和环境问题。 本项目北侧邻在建 城市道路,西侧、南侧为待建城市道路,其余多为待建空地,四周各 200m 范围内无工业企业。除交通干道与次干道会对项目产生一定噪声影响外,无其他明显环境问题。 9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1、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 XX 市岳麓区 XX 片区。 XX 市位于 XX 省东部偏北,处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部,东经 112 53至 113 6,北纬 28 2至 28 16间,东与江西省萍乡市接壤,北与岳阳市交界,西与益 阳市相接,南与湘潭市、株洲市相联。 2、地形、地貌、地质特征 XX 市河西主体部分位于湘江西岸,属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区内地形起伏较大,以丘陵山地居多,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整体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标高大多在 60m 以上。东边临湘江一线地势低洼,最低处于 XX 内,标高在 29.00m左右;西边均为高地,最高处位于龙王港上游谷山顶峰,标高为 362.2m。河西组团规划都市区面积约为 137km2,其中标高高出湘江 200 年一遇洪水水位、在 38.50m 以上的地面有 79.4km2,约占整个区域的 58%。 XX 片区规划范围内属丘陵地形,山水格局,龙王港和 XX 从场地中部由西向东流淌,并呈“指状”楔入山体。场地最低标高为 XX 在场地内的最东部 27.1m,最高处在上骆家湾的山顶为 99.9m。 拟建场地位于 XX 市大河西先导区 XX 片区,其地貌单元为丘陵和冲沟地貌,地势稍有起伏,为中间高、四周低,东高、西低,山坡植被不很发育,主要为杂草等,出露地层多为第四系坡积层,各勘探孔的地面高程变化较大,标高多在 41.50 64.54m之间。 3、气象气候 XX 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夏季为低纬海洋暖湿气团所盘据 ,温高湿重,盛夏天气酷热。冬季常季为西北利亚冷气团所控制,寒流频频南下,造成雨雪冰霜;春夏之交,正处在冷暖交替的过渡地带,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造成阴湿多雨的梅雨天气,秋季则干燥。其气候特征可概括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湿多变、夏季酷热、秋季干燥、冬季严寒、暑酷热期长。 基本气象参数如下: 10 ( 1) 气温 年平均气温: 17.2 日平均最高气温: 38.1 日平均最低气温: 0.4 最热月平均气温:( 7 月) 29.4 最冷月平均气温:( 1 月) 4.4 极端最高气温: 43 极端最低气 温: -12.0 ( 2)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 1394.6mm 最大年降水量: 1751.2m 最小年降水量 1018.2m 最大日降水量: 192.5mm 最大月降水量: 515.3mm 最小月降水量: 1.2mm 年平均降水天数: 149.5 天 ( 3)蒸发量: 年平均蒸发量: 1315.6mm ( 4)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79.5% 年最大相对湿度: 81.0% 年最小相对湿度: 14.2% 最热月平均 相对湿度:( 7 月) 75%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1 月) 81% ( 5)风 主导风向和平均风速: 全年 NW 2.7m/s 夏季 S 2.6m/s 冬季 NNW 2.8m/s 实测最大风速:( NW, 1980.4.13) 20.7m/s ( 6)年平均气压 1008.2 hPa ( 7)霜期 年平均有霜天数 84.5 天 年平均无霜天数 280.3 天 ( 8)最大积雪深度 20cm ( 9)最大冻土深度 5cm ( 10)年平均雾天 26.4 天 11 ( 11)年雷暴日数 49.5 天 ( 12)平均全年日照时数 1677.1hr ( 13)年总辐射量 1410.3 kc/cm2 4、水文 项目东面约 6km 为 XX 省最大河流 湘江 ,为本项目污水的受纳水体。发源于广西省临桂县海洋坪龙门界,经金沙入 XX 省东安县,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 XX,然后自岳阳入洞庭湖,于城陵矶入长江,全长 856km。湘江 XX段南起暮云市、北止乔口,全长 75km。 XX 湖泊水面面积 2480 亩 ,湖堤面积 350亩 ,湖心岛面积 170 亩, 湖底标高 30.031.0m,正常 蓄 水位 33.0m,总库容 409.44万 m3,平均水深 2.5m。 湘江江面宽 500 1500m,一般水深 6 15m,河床多砂砾石且坡度平缓,河水流速慢。其流量分平、洪、丰、枯四个水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期多出现在 5 7 月,枯水期多出现在 12翌年 2 月。年平均水位 27.31m,平均径流深7.76m,年平均流量 2131m3/s,年平均流速 0.45m/s,枯水期平均流量 0.18m/s,平均含砂量 0.1-0.2kg/m3。 5、 土壤 植被 区域内 土壤分布,受地形、地貌、地质、海拔的共同影响,土壤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主要分布的土类有如下几种: 红壤:红壤土是全区生产适应较广的自然土壤,其分布上限为海拔 700 800m,南坡要稍高于北坡,与山地黄壤相连,广泛分布于延绵地山体和走廊式地河谷交错地带 山地黄壤:垂直分布于红壤之上,山地棕壤之下,一般在 700 1200m 之间的中低山和中山区,是山地酸性土壤主要类型之一,项目区内零星分布。 潮土:发育于河流冲积物母质,只有河潮土一个亚类,呈树枝状分布于河流及其支沆平原。 本区域内未发现珍稀动植物物种。 12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1、 岳麓区行政区划概况 本项目所在地位于 XX 市 岳麓区 ,总面积 475.02 平方公里,总人口 56.27 万人,2012 年辖岳麓区 13 个街道、 2 个镇。本项目属于 XX 片区。 2、 岳麓区社会经济概况 截止 2012 年 6 月 29 日,区入库财政总收入 217248 万元,同比增加 38704 万元,增长 21.68%,进度为 54.77%;入库一般预算收入 102850 万元,同比增加 30033 万元,增长 41.24%,进度为 58.95%。圆满完成市对区绩效考核半年工作任务目标,实现财税收入 “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 到 2013 年上半年, 完成财政总收入 416933 万元,同比增加 86358 万元 ,增长26.12%。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 114 万元,同比增长 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85786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 102521 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 114 万元,上年结余 2346 万元,收入总计为 290767 万元。 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21.8 亿元,增长 23.1%;万元 GDP能耗降低 6%。深入开展 “创业富民 ”和 “两帮两促 ”活动,在全市率先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获批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区(县、市),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岳麓科技产业园获得省级开发园区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园区项目拆迁有序推进,骨干道 路抓紧建设。江麓容大 CVT 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晚安家居获全省质量奖,康达塑胶获XX 名牌称号 。 3、 文化教育 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岳麓区支中心和 11 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 20 家。围绕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 “创文明城市 ”等主题举办了 “百团、百品、百星 ”、 “2008 欢乐闹新春 ”系列活动。组织送电影进社区、下乡活动 148 场次,送戏 50 场次。开展 2008“魅力新区、和谐岳麓 ”系列广场文化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100 余场次。区文化馆被正式评定为国家一 级馆,组织艺术培训 10 次,组织演出 20 余场,下基层辅导 46 次 。 教育、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区属中学 16 家,在校学生 9889 人;小学 83 家,在校学生 29406 人;幼儿园 53 家。全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 100%,小学辍学率为 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 0.2%以内,城乡义务教育秋季 “一费制 ”全免率达 13 100%,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 100%。 经现场调查,区域内未发现文物、古迹、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保护区。 14 三、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 气、地面水、声环境、生态环境)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项目位于 XX 市岳麓区 ,区域内除交通道路外无其它明显大气污染源。 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引 用 XX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3 年 2 季度 环境空气常规监测点 监测数据,选取其中与本项目较近的 2 个监测点 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进行评价 。 ( 1) 现状监测因子 SO2、 NO2、 PM10、 PM2.5 表 3.1 监测项目一览表 序号 测点名称 距本建设地点位置 备注 相对位置 距离( km) 1 师大 G1 SE 4.6 2 高开区 G2 NW 2.1 ( 2)监测结果 表 3.2 大气环境监测结果 单位: mg/m3 监测因子 监测点统计项目 师大 高开区 评价标准 SO2 日均值范围 0.005-0.077 0.006-0.086 0.15 日平均值 0.027 0.029 超标率( %) 0 0 最大超标倍数 0 0 NO2 日均值范围 0.015-0.107 0.009-0.075 0.08 日平均值 0.043 0.034 超标率( %) 9.9 0 最大超标倍数 0.21 0 PM10 日均值范围 0.001-0.174 0.013-0.182 0.15 日平均值 0.073 0.076 超标率( %) 2.2 3.3 最大超标倍数 0.16 0.21 PM2.5 日均值范围 0.014-0.182 0.014-0.125 0.075 日平均值 0.052 0.053 超标率( %) 8.8 16.4 最大超标倍数 1.43 0.66 从表 3.2 可知, XX 市岳麓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一般, NO2、 PM10、 PM2.5 监测位点各 数据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师大区域 NO2 的超标率为 9.9%,最大超标倍数为 0.21, PM10 的超标率为 2.2%,最大超标倍数为 0.16, PM2.5 的超标率为 8.8%,最大超标倍数为 1.43;高开区区域 PM10 超标率 3.3%,最大超标倍数为 0.21, PM2.5 15 的超标率为 16.4%,最大超标倍数为 0.66。其中 NO2 超标与 XX 市日益增多的机动车辆和气象扩散条件有关, PM2.5、 PM10 超标主要来源于附近基建工地和道路交通扬尘,随着城市建设施工扬尘措施及严格规范的施工管理制度建立, PM2.5、 PM10 污染将得到控制。其余监测因子 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排水经市政管网进入岳麓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于三汊矶排入湘江。 根据 XX 市 2013 年 1 季度湘江 三汊矶 段的常规监测资料,具体监测数据统计见表 3.3。 表 3.3 地表水环境 监测结果 统计表 单位: mg/L, pH 除外 监测 断面 项目 均值 范围 季均值 超标率( %) GB3838-2002标准值 W1 三汊矶 pH 7.70-7.83 7.76 0 6-9 CODcr 10.7-18.4 15.0 0 30 BOD5 1.1-2.4 1.8 0 6 NH3-N 0.585-0.708 0.666 0 1.5 总磷 0.07-0.11 0.10 0 0.3 由监测结果可知, 三汊矶 监测断面的各项水质监测指标均能 达到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中相应的 类标准 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本项目噪声源和区域环境特征,共布设 4 个监测点,其中包括 场 界东、南、西、北 4 个场界噪声监测点 。 监测时段:现场监测于 2013 年 11 月 7 日, 对项目建设场地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声环境 现状监测, 按环评技术导则规定,分别测定昼间( 07:0022:00)和夜间(22:0006:00)环境等效 A 声级,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方法进行。 监测评价结果: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详见表 3.4。 表 3.4 声环境现状监测统计与评价结果 (单位: dB(A)) 编号 监测点名称 监测值 评价标准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A1 项目 东 场界外 1m 53.4 42.8 60 50 A2 项目 西 场界外 1m 58.5 47.6 60 50 A3 项目 南 场界外 1m 52.7 42.5 60 50 A4 项目 北 场界外 1m 57.3 46.2 60 50 本项目为学校建设项目,学校各边界 声环境质量 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 16 3096-2008) 2 类 标准,监测结果表明, 项目各场界符合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 3096-2008)相应标准。 1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3.5。 表 3.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类别 保护目标 方位 距厂界最 近 距离 功能及 规 模 保护级别 大气环境 省歌舞剧院 E 2m 拟建,文化娱乐,占 地 21812m2 GB3095-2012 二级标准 XX 省第一师范学院 E 250m 文教区,约 3000 人 居民散户 W 75m 住宅,约 10 户 规划中的保障性住房 S 300m 住宅,约 2100 人 规划中的骑川小学 S 600m 文教区,约 3000 人 项目内教学楼 / 0 教学区 项目内午休房 / 0 生活区 水环境 龙王港 SE 1.8km 景观娱乐用水,枯水 期 1m3/s GB3838-2002 类 水质标准 湘江( 龙洲头到冯家州头段, 工业用水) E 9km 工业用水,长度 9.4km GB3838-2002 类水质标准 岳麓污水处理厂 NE 12km 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 60 万 m3 / 声环境 省歌舞剧院 E 2m 拟建,文化娱乐,占 地 21812m2 GB3096-2008 2 类标准 居民散户 W 75m 住宅,约 10 户 项目内教学楼 / 0 教学区 项目内午休房 / 0 生活区 18 四、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 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本项目所 在地属二类区, 环境空气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表 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单位 g/m3) 污染物 浓度限值 1 小时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PM10 150 70 PM2.5 75 35 SO2 500 150 60 NO2 200 80 40 2、水环境 本项目 所在区域内主要水体为湘江。 污水经处理后 从三汊矶附近排入 湘江 ,排放口位于 湘江 XX 龙州头至冯家州头段,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 类标准。具体见表 4-2。 表 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单位 mg/m3) pH CODmn BOD5 NH3-N 总磷 类 6 9 10 6 1.5 0.3 标准来源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3、 声环境 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 表 4.3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dB( A) 类别 昼间 夜间 备注 2 类 60 50 19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 废 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表 2 标准 。 表 4.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mg/m3) 排气筒高度 (m) 二级 监控点 浓度 颗粒物 120 15 3.5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0 本项目 食堂 油烟废气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大型规模标准 。 表 4-5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规模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净化设备最低 去除率( %) 大型 2.0 85 2、 废水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再排入岳麓污水处理厂,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表 4 中三 级标准 。 表 4.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单位:除 pH 外均为 mg/L 污染因子 pH CODCr BOD5 悬浮物( SS) 石油类 NH3-N 三级标准 6-9 500 300 400 30 - 3、 噪声 本项目 施工期 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 噪声限值( GB12523-2011) ;运营期执行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 。具体如表 4.6 所示。 表 4.5 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 噪声限值( GB12523-2011) 昼间 夜间 70 55 表 4.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噪声排放标准( GB 12348-2008) 单位: dB(A) 执行时段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 间 夜 间 2 类 60 50 4、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 GB16889-2008)。 20 总量控制指标 本项目建成后,废水产生总量为 10340m3/a, 经项目化粪池预处理后, COD和 NH3-N 排放量分别为 3.07t/a 和 0.28t/a, 排入 岳麓 污水处理厂处理, 岳麓 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执行( GB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