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一、我县社会养老服务的基本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截止 2019 年底,全县人口总数 387330 人,其中 60 岁以上老龄人口 63803 人,占人口总数的 16.5%; 65 岁以上40936 人,占人口总数的 10.66%; 80 岁以上 7117 人、 90 岁以上 751人、 100岁以上 6 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 21299人,占老龄人口的34.4%;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 13310 人(享受农村低保3037人、城市低保 1414 人,五保 2120 人,领取养老金 6100 人 ,享受新农保老人 639 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医疗保险的老人 53696人。根据现状推测,我 县老年人口将以年均 3%的比例快速增长,到2019 年可达 76250 人。我县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日趋高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即 “未富先老 ”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明显特征。 (二)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状况。近几年通过抢抓 “福星工程 ”建设机遇,城乡福利院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五保集中供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县建有福利院 21 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 1060 人,入住率50%,现有床位 1375 张,电视机 210 台,健身器材 8套,沼汽池 18个,洗衣机 50 台,冰柜 60 个,太阳能 12 组,空调 2 台,电脑 1 台,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投 影仪 1 台。福利院建筑总面积 18.6 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达到5.1 平方米。现有生产基地 465 亩,其中经济林 95 亩,年饲养出栏牲猪 500 多头,折合经济收入 25 万元,年人均增加收入 200 元。部分福利院还办有柑橘厂、茶厂、养猪厂,所有福利院基本实现了蔬菜和肉食自给。 (三)政府扶持和投入情况。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初步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截至 2019 年底,全 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7558 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978 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36.3 万人。农村 “五保 ”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 1300 元,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 1800 元。百岁老年人长寿补贴金每人每月 200元。在资金投入上, 2019 年至 2019 年,省、县级财政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专项资金 2500 多万元,其中,养老机构房屋和设施建设经费 800 多万元,新农保养老金 300 多万元, “五保 ”老人供养经费 1415.7万元。 二、当前我县社会养老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空巢留守老人养老十分困难。我国经济正处在转 型时期,随着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使得一些老人只得独居。经过调查,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子女有59.89%的人给父母生活费,但同时将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抚养,所给生活费,大多数还不够第三代生活、教育费开支,还得由老人补贴。有 40%在外务工子女不给付老人养老费用。老人患病,身边需有人照料时,能回家照顾老人的只占外出务工人员的 6.3%。调查中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忧虑经济困难、生活无助,怕看病难、看病贵,怕精神感情孤独寂寞等问题。可见 ,农村空巢老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存在 “缺位 ”与 “错位 ”的现象,养老十分困难。当前对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而言,保障温饱、有基本的经济收入应对养老和疾病显得尤为迫切。 (二)集中供养入住率偏低。现阶段我县养老服务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通过对杨林桥镇天鹅、响水洞、杨林桥三个村空巢老人调查显示, 120 人中有 111 人不愿意去福利院,占 94.1%;因为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或工作繁忙难以照料日常生活,有选择机构养老愿望的仅有 5。绝大多数老年人,特别是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目前还没有形成选择机构养老或社区生活照料的自觉意识。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守 旧,认为到福利院养老给子女丢面子。一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新模式不适应而不愿 “走出家门 ”;一些子女因怕背 “不孝之名 ”也不同意老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还有部分 “五保 ”老人认为在家住习惯了,入住福利院属异地搬迁难以适应,怕受约束,还担心死亡后回不到本村本地,成为孤坟野鬼。这些守旧观念,导致老人社会化养老参与率较低。 (三)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公办养老机构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落后和服务质量不高两个方面。我县福利院中,除县福利院配套设施标准较高以外,农村福利院有 19 所是通过原有学校、厂房以 及乡镇合并后闲置房屋改、扩建而成,房屋设施设备陈旧,配套设施落后,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依然较少,福利机构服务对象仍然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据统计, 2019年底,全县养老服务床位数仅达到每百名老人 2.1个床位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0.9个百分点,只能基本满足农村 “五保 ”和城镇 “三无 ”对象集中供养,老年服务设施尤其是各供养机构的功能用房十分紧缺。同时全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医疗服务设施、村(居)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及公共娱乐、健身设施都严重不足。福利院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在社会上临时雇请 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现有101个管理人员中, 50 岁以上的有 39 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 3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 15 人,仅占管理人员的 14.8%,其余为文盲半文盲状态。精通老年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极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二是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尚未起步。目前我县老年福利设施主要由国家包办,依附行政部门特别是直办直管的做法没有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根本改变,政府负担十分沉重。而有巨大潜力的社会力量还在观望徘徊,没有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中来,养老服务行业缺乏生机和活力。三是社区养老服务力量薄弱。基层社区目前普遍存在着服 务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既要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又要协助政府工作,工作上往往顾此失彼、流于形式。据统计,全县 7 个城镇社区,从事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6 名,平均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不到 1人,但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平均达 9 项之多。四是社区养老经费不足。社区资源有限,办公经费捉襟见肘,人员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专职人员和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尚未启动。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必须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 应对。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养老氛围。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类政策法规和孝亲敬老模范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到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重今天的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 ”。要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为重点,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意识。各乡镇要以司法调解中心为依托,建立老年人维权保护工作站和老年人司法援助公开宣判机制,引导群众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意识。村级组织要通过村民自治法 ,完善村规民约,将不尊敬赡养老人纳入村规民约的范畴进行自治约束。 (二)努力构建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城乡公办养老机构投入建设力度。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方争取资金,加快城乡公办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机构的建设步伐。要加大城乡福利院维修、改造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探索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有效途径,努力提高供养水平,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镇 “三无 ”对象以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的养老格局。二是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坚持 “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 ”的原则,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 形式兴办养老机构,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税费减免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组织闲置土地、场所、设施等,开办各种模式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一方面要按照省、市文件落实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逐步推行养老服务 ISO质量体系认证,确保社会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三是探索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和特殊群体社会福利服务。把城乡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阵地,加快社区养老服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养老的服务 形式,努力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家政服务、物业公司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工作,探索建立机构福利服务、公共福利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特殊群体服务体系。 (三)建立健全县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一是依托现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或构建相应的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和指导,加强对 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切实提高基层老龄工作者的待遇,确保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能安心工作。三是要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四)建设城乡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城乡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配套措施,增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功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在农村,将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与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以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根据相应的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模、 经济状况和老年人口数量及需求情况,遵循习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俗相近、地缘相邻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分步推进实施。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和管理,着力在综合性、配套型、服务性、多功能上下功夫,达到功能互补,形成网络。对于尚未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部分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可采取合用、置换、租用、建造和改建等多种方法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县城,以具有一定规模( 1000 户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为基本单元,采取新建、改建、租用等多种方法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确定要建设居家养老中心服务站项目的乡镇和社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设置 服务项目,配置必需的设备设施。 (五)统筹规划养老供养机构。建议县老龄委和涉老部门加大对全县老龄人口发展变化及供养机构的调查研究,结合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实施,对全县现有的供养机构以及今后新增机构进行一次统一的规划布局。规划中要依据不同地区老龄人口的基数和供养需求进行布点,该改造升级的、该撤销归并整合的,要下定决心,一步到位。就我县现有情况,有的乡镇 2 万多人,建了 3个福利院,每个院供养人员严重不足,加大了供养成本,浪费了供养资源。在规划中可以打破乡镇界线,研究建立中心福利院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