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失地农民情况调查报告.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街道失地农民情况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街道失地农民情况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街道失地农民情 况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街道失地农民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农民、农村历来是我党农村工作的重点, “三农 ”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最近,我们分会就失地农民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现将有关情况简述如下: 一、历史性变化 ,原是区的一个建制镇,原辖 21 个行政村,总人口 3.68 万人,耕地面积 40815 亩,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国家西气东送、苏嘉杭高速为、市绕城高速和东方大道等建设工程的实施,镇村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19年 5月 8 日撤镇改为街道,归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原 21 个行政村,加上从车坊镇划入 3 个村,撤并为 14 个行政村、 7 个社区居委会;原有 4.08万亩稻田、湖荡烂田,现仅为 1.5 万亩。各项工程建设征土用地涉及 18 个村, 2019 年止,有失地农民 16519 名,占总人口的 44.8%,其中老年人员 3541 人,保养人员 5490人,剩余劳动力 5380 人,被扶养人员 2108 人。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被拆迁的村民已搬入国泰、通桥、塘南、姜家 4 个居民新村定居,其中国泰新村目前已有 1600 多户农户分别住进了别墅或公寓楼等安置房,过上了有保安、环卫、医疗配置比较齐全、交通便街道失地农民情 况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捷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结构转变为以二三产业为主体产业格局,劳动力以务农为主变为就业多样化。 2019 年,全街道完成工业销售 17.7亿元,财政收入 1.5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25%、55.4%,农村人均纯收入 8010 元,增长 10.8%。通过有序、良性转变,呈现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新局面。 二、积极的举措 街道党委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区区委、政府出台的 201963 号关于对被征使用土地农民实行补偿的规范方法的通知和 201981 号关于市区进一步完善已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对失地农民养老、医保、低保、就业四个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建立起了失地补偿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保障机制。 1、失地农民养老保障。 街道目前养老保障待遇的落实分为六种情况:( 1)失 地时已达退休年龄(即男 60 周岁、女 55 周岁以上)的每人每月享受 120 元农保金和 40 元补差,计 160 元。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再增补差 20 元,计每月 180 元;( 2)失地后达到退休年龄的,农保转城保,即 2019年达到城保退休年龄的失地农民,每月养老金 385 元, 2019 年 7 月 1 日街道失地农民情 况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起月增 47元,为每月 432 元。对这一农保转城保政策,失地农民尤为拥护,若老夫妻俩有 800 多元月收入,生活基本不愁。目前全街道有 502 位失地农民已享受这个标准;( 3)保养人员(即男 45-59、女35-54 周岁)每人每月发放 160 元生活补贴费; ( 4)剩余劳动力(即男 18-44周岁、女 18-34 周岁)每人每月发放 150元生活补贴费(限发 10 年);( 5)被抚养人员(指失地时不满 16周岁,但取得二轮承包证的)每月补助生活费 50 元(限发 10 年);( 6)区委 201963号文件出台之前失地的剩余劳动力采取一次性货币安置,每人发18000-15000元。 2、失地农民医疗保障。 主要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到目前为止,100%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2019 年,参保人员个人出资50 元,村(社区)出资 40 元,区财政补贴 50 元, 全年共计每位失地农民的医保金额是 140元。一旦生病就医可以按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手册规定标准结报医药费。 3、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 据民政办 2019 年统计,农民月收入不足 180元 /人、城镇居民月收入街道失地农民情 况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不足 300 元 /人的低保户共 349户,全年发放低保金 79万多元(区和街道各半负担),并对近 600 户临时困难户发放补助费 18 万余元,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有了一定保障。 4、失地劳动力就业。 据统计,目前全街道共有失地失业劳动力 2200 人,除间隙性零杂工外,已采取种种途径解决就业的占近 70%,还有 30%左右仍需着 力安置。 三、期盼与建议 通过对失地农民 “三保一就业 ”的调查,我们感到:街道对贯彻落实失地农民的各项政策措施是有力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大多数农民在就业增收上反映较好。如六丰村顾水林,他今年 62 岁,原为六丰村 10组,现已搬迁入住安置房,他上有老父母,下有三个儿子、老父母及妻子享受每月 180元农保金,自己已由农保转城保,月享受 432元退休金,三个儿子均有自己的工作和稳定收入,加上均已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生产比较稳定。他对失地补偿政策比较满意。据调查,像顾水林家这样的村民户约占全村的 30%以上。 街道失地农民情 况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调查走访中, 我们也实地听到有的失地农民反映的意愿和期盼,原塘东村村民沈小泉,现年 70 岁,随征地拆迁, 2019 年全家 5 人已搬迁国泰新村。他说:失地前是小康户,现在变贫困户。失地前儿子开爿羊毛衫加工小厂,年收入 2-3 万元,自己在村打水机房管水,每年有1 万元左右收入,全家承包 6 亩多地,种种、养养、吃吃,粮、菜、禽还有余,全家人均收往前超万元,生活基本达小康。现在厂拆了,地没了,收入降了。老夫妻俩靠农保,小夫妻俩做打杂工,年收入不足 2 万元,孙子 15岁在读书,开门七件事,加上人情往来,样样得化钱,原积蓄用完,生活达不到一般人家水 平。他又讲,现在指望小辈忠诚点(敬老、爱幼),领导关心点(社保、医保标准逐步提高),我们开心点(心情舒畅,乐观);对家庭,现在住得舒畅安稳,希望子女工作认真,收入稳定,孙辈好学上进,早日成才。有人对此现象戏称:住新房(拆迁安置房),穿西装,口袋缺钱心里慌。 根据调查和农民座谈的情况,如何进一步搞好失地农民的 “三保一就业 ”工作,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和强化: (一)深化养老保障。一是农保应逐步向城保转化,以缩小城保与农保的差距。尤其要注重解决早失地难进城保,仅享受农保的问题。按理说,早失地者 早贡献、多贡献,不能让这部分人员吃亏。二是对2019年区委 63 号文件出台前,实施失地农民一次性补偿安置的,应街道失地农民情 况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采取适当措施,如建立相应的补助机制和逐步列入农保转城保的方法,以消除后遗症。 (二)完善医疗保障。失地农民的医保,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在今后实践中还应在制度设计、个人帐户、大病统筹、门诊报销以及医疗网点等等方面多考虑失地农民人群、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强化人性化管理,深化医保制度。 (三)改善低保制度。对因病、因灾或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户,要充分发挥民政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机制,扶贫帮困,使弱势群体有基本生活保障,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强化再就业工作。失地农民就业如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各级各地都比较关心重视,区、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均做了大量工作并收到了明显成效,但仍需加大对失地农民就业引导、鼓励、扶持的力度,形成政府、失地农民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社会的目的。 1、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就业竞争力。农民从田里走入企业、单位,要有一个技能升级的适应过程。对此,近几年来,以镇(街道)为主体加强了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 2019 年我街道就培训了 1762 人街道失地农民情 况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次,并发了培训证书,这对改善失地农民文化素质、生产技能 “两低 ”(低文化、低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仍需加强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让失地农民适应就业需求。 2、办好聘专场,积极推荐就业。据统计,近几年来镇(街道)已办劳动力招聘专场 46 期,企业提供 2640 多个岗位,应聘成功的有 1690人,成功率 64%,其中本地劳力达 1192 人。今后仍要进一步办好招聘专场,沟通就业供求,方便失地农民就业。 3、搭好就业平台,内联外扩,促进多渠道就业。一是要进一步发挥街道劳动社保中心作用,建立好一 户一表的劳动力数据库。强化数据库的动态管理,有的放矢,提高就业率。二是进一步加大街道、村(社区)和企业的联动,互通培训、招工、用工信息,全力推荐或接纳本地劳力就业,倡导企业后勤岗位全部使用本地劳力。三是进一步发挥商会作用,积极推荐农村劳力就业。据调查,近年来在商会支持下,已有 44 户 “两低 ”劳力就业。今后仍要继续做好工作。四是进一步外扩,向辖区周边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镇、村推介本地劳力,使失地劳力就近择业上岗。 4、加强引导,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一是政策上扶持,对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应同 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一样,在准街道失地农民情 况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入、税收、补贴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对吸纳失地农民劳力的企业可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社保补贴。二是创业引导,对有能力开店、办厂、搞运销的人员,应积极倡导鼓励,并在工商、税收、行政服务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三是扶持 “双低 ”劳力就业,对于文化水平低、技能低的原长期务农劳力,应在环卫、绿化等岗位给予优先安置,发挥他(她)们勤劳和吃苦耐劳的优势。 在此同时,要教育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克服怕受人管、怕苦怕累、嫌报酬低等想法,提倡艰苦创业,理性就业。有人讲,原来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战天斗 地冒寒暑,早出晚归都不怕,现在失地了,不能挑三捡四,应及时调整再就业者心态,不能企业上班拒三班倒,不能岗位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岗位,主动干好,干出成绩来,以获得相应报酬。 另外,应拓展失地农民的增收渠道。一是农民变股民。鼓励失地农民利用手头积蓄参加股份合作社。双浜、姜庄社区从今年起成立了农民自治管理的股份合作社。双浜社区物业股份合作社首期吸股 1000 股、计股本金 500 万元,其中个人股占 80%,集体股占 20%。合作社有章程,有 “三会 ”、有盈利方式,有 6%红利的目标。二是房东经济。经济发展,企业增多,外来人租 房需求增加。失地农民安置房的部分出租既提高了房屋利用率,又相应增加了收入。要有序、有效发挥房东街道失地农民情 况调查报告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经济作用。在增收的同时,要加强社会治安、卫生管理,并自保、互保,促进发展。 总之,善待失地农民,做好失地农民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使之安居乐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