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前 言 根据大连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市域将形成“一轴两翼、一核多节点”的城镇网络空间结构,市域发展逐渐由单轴线向多轴线转变。为了更有效的促进市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新市区各组团间的联系,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 中规划“两纵两横”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服务和引导大连北部地区的发展。市域轨道线路,采用中低运量市郊铁路系统建设。大连市金州新区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工程为市域轨道 1 号线(金州至瓦房店)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金州新区、保税区、普湾新区辖区内,南起既有 3 号线九里站,北至普兰店海湾工业区振兴路止,途径大连市金州新区、保税区和普湾新区。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将新市区各组团通过轨道交通衔接起来,形成一条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交通通道。同时,通过与既有的快轨 3 号线大连火车站金石滩及其续建工程开发区九里连通,将中心城区、保税区、金州新区和普兰店湾新区紧密联系起来,对于促进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扩大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大连市金州新区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工程正线长度 43.152km, 其中高架线长度23.598km,地下线和山岭隧道长度 1.229km,地面线长度 18.325km。工程设车站 16座,其中初期建设车站 11 座,预留站 5 座,工程在终点振兴路站预留远景进一步延伸条件。在终点振兴路以北张店村北至长皮高速公路间设占地 28.57hm2车辆段 1处。在 3 号线金马车辆段院内新建设控制中心一座,建筑面积 11426m2。工程投资654980.5 万元。计划施工总工期为 20 个月,2014 年 12 月底建成试通车。 大连市金普快速轨道工程建设总指挥部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于 2010 年 12 月委托大连环科院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工程影响范围内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在工可研、工程沿线相关资料收集和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于 2013 年 12 月编制完成了大连市金州新区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辽宁省环保厅、大连市环保局、大连市金普快速轨道工程建设总指挥部、铁道第三勘查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及沿线民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I目 录 前 言 大连市金州新区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工程地理位置图 大连市金州新区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工程线路平面示意图 大连市金州新区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工程线路纵断面缩图 大连市金州新区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工程沿线噪声、振动敏感目标分布图 1 总 论 .1 1.1 任务由来 .1 1.2 评价目的 .1 1.3 编制依据 .2 1.3.1 相关法律、法规 .2 1.3.2 相关城市规划、功能区划 .3 1.3.3 相关技术规范 .4 1.3.4 相关项目文件 .4 1.4 评价等级和范围 .5 1.5 评价时段 .12 1.6 工程环境影响特性及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13 1.6.1 运营期环境影响特性 .13 1.6.2 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13 1.6.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4 1.7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15 1.7.1 评价内容 .15 1.7.2 评价重点 .15 1.7.3 评价因子 .16 1.8 评价标准 .16 1.8.1 功能区划 .16 1.8.2 环境质量标准 .19 1.8.3 污染物排放标准 .21 1.9 环境保护目标 .22 1.9.1 噪声和振动环境保护目标 .22 1.9.2 规划和在建敏感目标 .28 1.9.3 水环境保护目标 .29 1.9.4 文物保护目标 .31 1.10 评价工作技术路线 .34 2 工程概况 与 工程分析.35 2.1 工程概况 .35 2.1.1 项目基本情况 .35 2.1.2 建设规模及线路基本走向 .35 2.1.3 行车组织 .37 2.1.4 车辆 .39 2.1.5 轨道 .39 2.1.6 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40 II 2.1.7 车站工程 .41 2.1.8 桥梁、隧道、路基工程 .46 2.1.9 供电 .49 2.1.10 通风、空调与采暖 .50 2.1.11 给排水与消防 .50 2.1.12 控制中心 .51 2.1.13 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 .51 2.1.14 施工方案 .55 2.1.15 征地、拆迁 .56 2.1.16 土石方量 .58 2.1.17 定员 .61 2.1.18 工可研拟采取环保措施 .61 2.1.19 建设工期 .62 2.1.20 投资估算 .62 2.1.21 工程先期开工及存在环境问题 .62 2.2 工程污染源分析 .67 2.2.1 噪声源 .67 2.2.2 振动源 .70 2.2.3 水污染源 .74 2.2.4 大气污染源 .75 2.2.5 固废污染源 .75 2.2.6 电磁污染源影响分析 .76 2.2.7 影响城市生态与和社会经济活动分析 .76 2.2.8 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分析 .77 3 工程沿线和地区环境概况 .78 3.1 自然环境概况 .78 3.1.1 自然地理状况 .78 3.1.2 水文地质条件与评价 .84 3.1.3 气候气象 .87 3.1.4 常规气象特征 .88 3.1.5 土壤类型 .92 3.1.6 生物资源 .92 3.1.7 地震 .94 3.2 社会经济概况 .94 3.2.1 城市规模与人口分布 .94 3.2.2 经济发展状况 .95 3.2.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95 3.2.4 交通运输现状 .96 3.2.5 旅游资源 .96 3.3 区域环境质量概况 .97 3.3.1 声环境 .97 3.3.2 大气环境 .97 3.3.3 固体废物 .97 3.4 沿线土地利用规划情况 .97 III3.5 规划符合性分析 .99 3.5.1 与城市布局规划符合性分析 .99 3.5.2 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符合性分析 .100 3.5.3 与十二五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04 3.5.4 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符合性分析 .104 3.5.5 与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05 3.5.6 与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符合性分析 .105 4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108 4.1 施工方法及主要环境影响行为 .108 4.1.1 施工方法概述 .108 4.1.2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行为 .110 4.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11 4.2.1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111 4.2.2 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112 4.2.3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15 4.2.4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16 4.2.5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118 4.2.6 施工期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 .119 4.2.7 施工期城市生态景观影响评价 .120 5 声环境影响评价 .121 5.1 概述 .121 5.1.1 评价内容 .121 5.1.2 评价标准 .121 5.2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22 5.2.1 声环境现状和敏感点分布 .122 5.2.2 声环境现状监测 .122 5.2.3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 .124 5.3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127 5.3.1 预测方法及内容 .127 5.3.2 预测模式 .127 5.3.3 预测技术条件 .131 5.3.4 环境噪声预测结果与评价 .132 5.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45 5.4.1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遵循的原则 .145 5.4.2 噪声声源控制建议 .146 5.4.3 敏感点噪声治理工程 .147 5.4.4 规划区噪声控制措施 .155 5.4.5 车辆段噪声污染防护措施 .155 5.4.6 噪声治理措施汇总 .
展开阅读全文